家长教养子女需平衡发展“4Q”

09-30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教养子女需平衡发展“4Q””,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家长教养子女需平衡发展“4Q”

学业优秀,需提高智商(IQ):

特别要注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特别善于发现问题,能够通过自主思考、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自然能够取得好的学习成绩。长大后,他们的视角会比别人更加宽广,思维也会更加地缜密。因此,家长要从生活琐事开始,让孩子多动手、多参与;父母对家庭事务做决定时,也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要让孩子积极地参与进来;孩子做错了事,父母应该进行引导,而不是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保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当孩子钻牛角尖时,让他们学会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等等。这些方法都会让孩子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不会依赖于他人,也不会退缩。

身体健康,需提高体商(BQ):

研究指出,良好的身体素质是人的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的基础。告诉孩子,体育不好是废品,要爱运动,才能身心健康。0~6岁是孩子进行体育锻炼、培养“体商”的最佳时期,尤其是0~3岁,是运动发育非常快的时期。

家长应在孩子每个成长阶段对运动锻炼加以引导。另外,督促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能促进体商养成。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的好动行为一刻也停不下来,或明明感到疲累,仍然控制不住地手舞足蹈,可能就是患有多动症,要到医院进行治疗。

心理健康,需提高情商(EQ):

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父母要给孩子足够关爱,提高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还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给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控制情绪是情商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家长首先应允许孩子表达情绪;其次要引导表达情绪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发泄情绪也应有界限,不应损害别人的利益和损害物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要讲道理、说缘由。

应对压力,需提高逆商(AQ):

国外有句谚语说:“没有什么教育比逆境来的更实在!”可以让孩子完成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充分信任孩子,即使做坏了或者造成一定损失,也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帮助他找出问题所在,再重新开始。

让孩子学会在有要求的时候要“等待”。例如给孩子喝奶时,告诉他奶凉了才能喝;给孩子一块包着糖纸的糖,告诉他耐心剥开才能够吃到糖。学会等待,是对付逆境的一大能力。

新时代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今后要面对的竞争可能会更多,所以家长有责任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其平衡发展各项能力,不要只是注重智商,而忽略了其他才能的锻炼,让孩子能够全方位齐头并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家长怎样教育子女


培养孩子,是父母的义务。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培养可能不尽相同,但大多父母都希望能培养出出色的孩子。怎样才能培养出色的孩子呢?家长们需要着重哪些方面的培养呢?

家庭和睦

家庭和睦是孩子出色的基础。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美好的家庭氛围,会让孩子感觉到幸福,安全,动力。

从辩证学上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家庭中,人决定着家庭环境,同样,家庭环境对人也会产生作用。

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的出色成长。

言传,更要身教

言传身教,是家长直接对孩子赋予的影响力。好的教育,需要“言传+身教”,家长教育孩子应该这样,或不应该那样,不只是语言,家长更要以身作则。比如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少玩手机,对视力不好”“早点睡觉,明天上学”。。。而家长对孩子言传后,自己却在长时间玩手机,或在床上看手机,熬夜等。那言传的效果可想而知,孩子也会在心里产生“你不也在玩手机吗”“你不也没早睡吗”的跟随心理。

想教育出出色的孩子,家长们首先应让自己出色起来,在孩子面前,我们要表现出积极的一面。教育孩子道理时,我们需要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让孩子正确效仿,并潜移默化的养成自己的品德、行为习惯。

定位合适

家长们需要结合实际,给孩子树立方向。积极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树立明确的方向。有些家长,看到别人的孩子跳舞好,就让孩子去学跳舞;看到别的孩子钢琴弹的好,就让孩子去学钢琴。。。这其实是不可取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兴趣,特点。不要盲目给孩子树立放心,切勿拿别人孩子过多跟自己孩子比较。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你在羡慕别人家孩子的同时,别人可能也在羡慕你家的孩子。

我们需要认清方向,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以学习为主题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家长应经常开导孩子,提示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破万卷”等,都是对读书重要性的写照。孩子学到的理论、实践等知识越多,以后的生活、工作会有更强而有力的保障。

当然,家长要教导孩子,学习要有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发现学习的乐趣。另外学到的知识需要学以致用,结合实际。让知识真正成为孩子的武装。

人格的培养

人格,是左右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所谓“做事先做人”,说明了人格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发生很多事,我们需要从每一件事情,让孩子明白道理。在人与人交际沟通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沟通技巧。培养孩子高尚品德,提高孩子的情商,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是培养出色孩子的必备过程。

方诺的话

培养出色的孩子,家长们需要做好自己,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善于发现孩子的特长并培养,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让孩子努力学习,懂得回馈社会,让孩子成为品学兼优,对社会有贡献之人!!

父母需关注儿童“最近发展区”


学龄前儿童的教育,需要父母跟孩子共同完成。关注儿童“最近发展区”,能够使孩子更快地进步。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自己能够达到的成就和在一个拥有更多知识的人的帮助下所能达到的成就之间的距离。因此这是教学可以发挥作用的关键领域。也就是说,成人应该关注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潜能,并引导儿童提升到恰恰比他们现在更高一层的水平,由此可以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第一阶段:

儿童得到能力更强的成人的帮助。儿童在独立之前,必须依赖他人的帮助。开始的时候,儿童可能并不理解他们所面临的任务或是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时候成人必须解释和引导,孩子只能跟从和效仿。

第二阶段:

儿童得到自己的帮助。儿童逐渐不需要大人的陪伴,自己独立地完成任务。但是这个阶段有一个限制:孩子虽然不需要依赖大人的语言指导,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自言自语地重复大人的指导内容来对自身进行指导。它代表着从接受他人指导到自我指导的转型。

第三阶段:

自动化。在重复练习后,儿童逐渐脱离了对自我指导的依赖。这时候任务的完成变得得心应手,并具有自发性。关于任务操作的知识已经内化,也就是说,从社会的(外在)层面上转化到心理的(内在)层面上。

这个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到疲劳或疾病干扰而停止,也可能因为缺乏练习或受到伤害而持续更长时间。受到影响的儿童也许不能够自动完成任务,其能力可能倒退到早期阶段的状况,只有在基于“最近发展区”的培训下才能够恢复进步。

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大有好处


老师要求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包括把家庭作业布置给家长,以及让家长检查子女的家庭作业本来很正常:这样可以让家长全程‘’监控‘’子女的学习状况。但却一直被某些家长诟病而耿耿于怀,总认为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后,子女的学习就是老师的事情,而与家长毫无关系。其实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家长与其子女之间的关系,并不仅只是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血缘关系那么简单,同时还具有人文意义上的社会关系:这层关系将影响到子女人格的健康与否。对子女学习不闻不问的家长,他(她)们在其子女心目中的形象可想而知;因忙于看电视、打麻将或是这样那样的事务,从而对子女的学习心安理得的放任不管,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子女,其性格的走向令人担忧。

按照常理,即便老师没有要求家长检查子女的作业,家长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充当或扮演这校外‘’家庭教师‘’的角色,更何况还是老师出于对学生的学习负责,从而才要求家长介入子女的学习。一至六年级的小学课程,家长再怎么说也应该具备相应的介入能力,但为什么就这么抵触呢?如果真是缺乏介入能力那当另说,要是出于狭隘的雇佣意识那就大错特错了:家长与老师之间并不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作为一个从事三年一线教育工作的我,我想回答这个问题很有话语权。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作为学校老师都希望每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绩,作为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教育不是某一个老师的教育,教育不是哪一所学校的教育,教育也不是单靠家长的教育,教师是家庭和学校结合的教育。

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很多家长都很忙,同时存在学生回家作业之后需要家长检查签字的现象,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并不矛盾。

正如我上面所说,老师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一个好成绩,但是考虑到现阶段孩子的自律性不够强不好好写作业而外,还有这孩子回家会不写作业隔天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等现象,老师在面对这种情况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下班回家之后老师想好好监督学生做作业,但是鞭长莫及。所以就把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了家长。

作为家长一定要理解老师的用心良苦,并非是老师一定要占用家长的时间做这些看似无用的事情,其实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老师只不过一样学生在家长的监督管理下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家庭作业,只是很多家长不理解以为老师在无事生非或者以为老师在偷懒。通过孩子家庭作业上的检查和签字,家长也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同时也不失为孩子和家长沟通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家长一定要正视孩子家庭作业的完成进度和质量,要理解老师的用意所在。

孩子不仅是老师的学生,还是父母的子女。所以,我们家长要多一点耐心,少一点烦躁,多一点关爱,少一些麻木,这样,孩子的学习将会越来越高,孩子的未来才会越来越光明!让家庭监督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孩子的学习共同努力吧!

当孩子“遭遇”电梯,家长需做什么


26日上午10时左右,湖北荆州安良百货商场,一位30岁左右母亲带着一小孩经手扶电梯上楼时电梯踏板突然塌陷,这位妈妈在坠落电梯里的那一瞬间,用双手托起随行的孩子,而自己却被卷入了电梯里,已无生还希望。

此次电梯事故让我们为之扼腕叹息,这里,小编更要提醒各位家长,在带孩子乘坐电梯时,要注意儿童乘坐电梯的安全。安全措施怎么做?看这里!

近年频发儿童电梯悲剧事件

高空坠落

2013年11月,位于河南省长垣县博爱路南段的欧洲小镇居民小区电梯井道内发生一起电梯高空事故,造成1名5岁儿童惨死。

电梯逆行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扶梯发生逆行事故,很多人摔倒,人压人成了一堆,来自安徽的13岁男孩被压在最下面身亡,同行的还有父亲和姐姐三人正准备去动物园玩。

扶梯夹倒

2011年7月20日上海家乐福大场店,一名10岁左右的男童独自在超市自动扶梯上玩耍时,不小心被夹到自动扶梯扶手与旁边墙壁的缝隙中,拖行了2米多,头面部受伤。

玩耍坠落

2011年,台州国际塑料城里两个小孩在自动扶梯上来回玩耍,5岁女孩突然绕到扶梯外围,手挂在扶手上。电梯上行至二楼时,女孩撞到玻璃栏杆,不幸从二楼摔到一楼,导致颅内出血。

带着孩子坐电梯,哪些细节要注意?

家长要做好看护工作:家长最好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身体前方,紧紧拉住孩子。0-3岁的孩子,在人多的情况下,上下电梯,尽量让大人抱着,不要让孩子自己走进电梯,以免电梯故障,发生意外。

电梯上禁止孩童玩耍:在电梯上不要逗孩子玩,孩子手里尽量不要拿东西,因为如果东西掉了,孩子就会去捡,但是电梯是一直运转的,所以就会发生踩踏事件。乘坐直梯时,不要在电梯里跑跳纵跃,可能使电梯突然停运。

儿童服装要注意:不要穿轮滑鞋乘梯,注意系紧鞋带,小心长裙裙边被卡。5岁以下孩子乘电梯时尽量别穿洞洞鞋。材质很软的凉鞋,容易被卷入扶梯,而且卷入后,电梯的安全装置可能无法及时启动使电梯停运。

保证安全距离:人太多的时候,不要坐扶梯。搭乘扶梯时一定不要挤上拥挤的扶梯,最好与上下台阶的其他乘客保持一到两个台阶的距离。

直梯内禁止蹦跳:乘客在轿厢内跳动幅度过大,可能导致电梯钢丝绳跳槽、拉长受损,在电梯上行时,人体跳跃落地的相对速度,是人体下落速度和电梯上行速度之和,冲击力更大。

儿童乘坐电梯“十不要”,家长讲给孩子听

1、不要在乘扶梯时看手机、平板电脑

2、不要让孩子单独乘扶梯,要有家长看护

3、不要踩在黄色安全警示线以及两个梯级相连的部位,更不要在扶梯上走或跑

4、不要将鞋及衣物触及扶梯挡板

5、不要在扶梯进出口处逗留

6、不能将头部、四肢伸出扶手装置以外

7、不要蹲坐在梯级踏板上,随身携带手提袋等不要放在梯级踏板或手扶带上

8、不要携带婴儿车等大件物品乘扶梯

9、不要将手放入梯级与围裙板的间隙内

10、不要逆行、攀爬、玩耍、倚靠或争先恐后

走出教养男孩的4误区


走出教养男孩的4误区

核心提示: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1、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

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2、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

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3、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

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

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4、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

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宝宝害羞家长需正确引导


故事:害羞的佳佳

佳佳4岁了,平时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活泼可爱,爱说爱笑,可是在外人面前,就完全变了一个样子,她或是低头不语,或是满脸通红,或是声音很低,或是干脆躲到妈妈的身后,妈妈感觉很无奈,可是怎么说都不管用。

专家分析

害羞的佳佳心里在想什么,如果你是佳佳的父母,肯定会为宝宝的表现所困扰。其实,内向与外向,害羞或张扬本是个性问题,没有优劣之分。害羞是人内心产生的一种不安的情绪,从积极的方面考虑,它是性格内向的人应对失败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妈妈是孩子的保护伞,一定要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对面挑剔他的毛病。

害羞影响宝宝的发展

虽然,害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在这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需要交流和表达的世界里,如果孩子过分害羞,就可能影响他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甚至影响到他将来的人生发展。

害羞容易使宝宝自卑

害羞的孩子普遍对自我形象持否定态度,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较低,他们认为自己相貌平平、能力一般、不招人喜欢,缺乏魅力、不善表达等等,而这些想法会使孩子经常被一些负面的情绪所困扰,他们在生活中会感到焦虑和沮丧,如果再遭受一些挫折,受到别人的嘲弄,其自卑感就会更加强烈。

害羞影响宝宝与人交往

害羞会直接影响宝宝与他人的交往,害羞的宝宝在别人眼里是沉闷而乏味,因此大家都不太愿意与其相处,尽量采取回避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无形中与他们保持相当的距离。害羞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强的孤独感,常感到自己形单影只,他们好被同学和伙伴们排斥在各种活动之外,无法很好地使自己融入同龄人的圈子。

害羞影响宝宝语言、情绪等认知能力的发展

害羞宝宝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说话的机会和时间自然比别的孩子少很多,而0~3岁是宝宝语言和情绪等认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宝宝在这个时期过分害羞,往往影响宝宝语言能力、情绪的发展。

让宝宝告别羞涩

害羞可能是宝宝性格的原因,也可能是宝宝遭遇尴尬、失败挫折的事情使然。面对宝宝的害羞,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不要给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

情景回放:丁丁妈妈每周都要和朋友聚一次,每次都会带上4岁的丁丁。每当朋友和丁丁打招呼时,丁丁都会躲到妈妈的身后,这时,丁丁妈妈会向朋友解释说:“她很害羞。”

朋友又问丁丁:“要不要喝果汁,吃饼干吗?”妈妈替丁丁回答:“她太害羞了,别管她,她想喝会自己喝的。”

分析

当着宝宝的面说宝宝害羞是不妥的,这会给宝宝贴上标签,并深深植入她的内心,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可能以后她还会利用这个标签来逃避不喜欢的人——这是有意识。

建议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孩子时,不要说他很害羞,即使孩子不说话,也不要跟别人说他是因为害羞。

◆如果孩子不理别人,妈妈不要替他说话,也不要哄他们开口,只需继续谈话并相信孩子在他们准备好后会主动加入。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某种行为很反感,表明孩子觉得只有在你注意到他时,才获得归属感。丁丁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确对孩子的害羞很反感,但一直以来都纵容着她,并给予了她过度的关注。

正确做法:之后,丁丁妈妈不再告诉别人女儿很害羞,也不再替她回答别人的问题。她告诉女儿:“我发现有时候别人问你问题时,你不搭理别人,虽然这对我没有什么,但如果你能告诉别人不想说话,也许会更好。无论你什么样子,我都会爱你,如果你想要什么,就让我知道。”

没过多久,丁丁不害羞了。妈妈甚至不知道丁丁从什么时候改变的。

给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情景回放:每次出门前,妈妈都要嘱咐铭铭,见到认识的人,一定要主动问好,可是每次铭铭都躲在妈妈身后,任凭妈妈怎么说,都不说话。一次,妈妈带铭铭去单位玩,妈妈让铭铭给叔叔阿姨唱支歌,铭铭不点头也不摇头,站在大家面前只是不说话,妈妈催急了,铭铭眼泪都流下来了,让妈妈很是尴尬。

分析

性格内向的孩子进入一个新环境,往往适应的比较慢。如果妈妈勉强孩子在外人面前做他不愿意或不会做的事时,孩子会觉得紧张,甚至产生逆反的心理。

建议

◆有时候孩子退缩是完全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他们面对新情况,或者不想参与其中又不得不依照别人的标准行事的时候,应该允许他们小心翼翼的处理新情况。

◆审视一下你有没有想方设法让孩子按照你认可的某种方式做事,孩子可能正在运用这种保持沉默的被动方式来向你表明你无法让他按照你的意愿来做事。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与他人建立关系。

正确做法:如果妈妈不勉强铭铭给叔叔阿姨唱歌,铭铭还是很愿意来妈妈单位玩的。那个戴眼镜的叔叔可喜欢把铭铭扛在肩膀上了,那个文文静静的阿姨会给铭铭好多好吃的。和叔叔阿姨熟悉了以后,铭铭的嘴可甜了,叔叔阿姨叫个不停,有一次,竟然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起了故事。妈妈吃惊地发现铭铭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鼓励孩子的勇敢表现

情景回放:“下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妈妈偶尔会问莎莎和小伙伴类似的问题。“这太简单了。”莎莎抢着说。“那你说说看。”“这是因为——,我不告诉你了,反正我知道。”说着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气,却在临到子弹出膛的那一刻败下阵来,将刚才已经迈出的“脚”又缩回来了。

分析

孩子欲言又止,可能是担心说错会受到小伙伴的嘲笑,或者有过因为做错事受过指责的经历,所以才会关起勇气又泄气。

建议

◆照顾宝宝的自尊心,避免在宝宝面前表扬其它性格开朗爱交际的孩子,这会加重宝宝害羞的程度。

◆孩子在试图突破时,会有些许的尴尬,此时需要你更多的鼓励才会再向前走出最艰难的一步。所以,你要将鼓励进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点点的进步,也要给予表扬。

◆创造环境让孩子在家里无忧无虑地学会大胆说话,让他们自己决定在外面该不该也大胆说话。

正确做法:“莎莎知道答案,快告诉我们吧,我们都等着听呢。”妈妈用鼓励的眼神望着莎莎,温和地说。莎莎还是欲言又止,“小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呀?”“想!”小朋友异口同声。妈妈不再催莎莎,自言自语:“为什么呢?”这时,莎莎终于开口了。虽然不是那么清楚,但是妈妈还是很高兴,悄悄地冲莎莎竖起大拇指。

给妈妈的知心小贴士

1.让孩子知道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有很多优点,只是优点表现不同。

2.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失望和痛苦,如果他们不喜欢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他们自然会有所改变。

3.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所想,问问孩子为了让他在别人面前觉得更自在,你可以做些什么。

4.不要强迫孩子面对他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新情况。

5.跟孩子谈谈他的行为,但不要贴标签。比如,你可以对孩子说:“我发现别人跟你说话时,你会低着头不说话,你如果不想别人打扰你,你可以告诉他们‘我现在不想说话。’”

家园共育《家长教养子女需平衡发展“4Q”》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教养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