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男女差异淡化性教育

09-30

教师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当是积极的,而不是选择压抑孩子!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感受男女差异淡化性教育》,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感受男女差异淡化性教育

你知道小朋友眼中的爱情是怎样的吗?梅岭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们给出了回答:“爱情是生命;爱情是夜晚最闪耀的星星;爱情是百米赛跑的奖牌;爱情是太阳和月亮,是唯一。”梅岭小学特色课程“儿童哲学”和“男孩女孩课”首度公开,而主题就是爱情。这也成为家长们关注的话题,给小学生讲爱情,会不会太早了?

初衷

学生了解爱情才会珍视

“爱情是最不能亵渎的东西,因为爱情是伟大而永恒的。今天在课堂上,我也发现有些孩子会去考虑金钱,或者门当户对,这样是不好的。”昨日,著名教育家、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深圳南山附属学校校长李庆明,成为这堂“哲学课”的主讲老师。

如今,青少年儿童早恋的情况越来越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李庆明认为,原因就在于学校缺乏爱情教育。“我们应该让他们从小就看一些爱情绘本和爱情童话,了解什么是爱情,才会珍视它,反而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情。”

梅岭小学教师庞舒勤则向记者介绍,现在一些高年级的同学之间会存在相互吸引的情况,这是青春期爱情的萌芽。“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去回避。

课程

认识尊重感受男女差异

“我们把这方面的教育融入我们学校的校本课程‘男孩女孩课’中,我们会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设置不一样的内容。”梅岭小学校长陈文艳介绍,该校的一二年级男孩女孩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差异”,三四年级是“尊重差异”,五六年级是“感受差异”,“五六年级就有课程是‘同桌的他/她,我想试着了解你’。爱情教育也会穿插其间。”

“我们中国人传统上很避讳谈‘性’,然而现在很多女孩对于自己的性别认识是不完整的,男孩的女性化倾向也越来越严重。”陈文艳对此很担心,她希望男孩女孩课能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观点

校园性教育该淡化吗?

李庆明说,性教育带有隐私性,是一种家庭教育,不应该在学校公开传授。他认为,学校应当重视爱情教育,淡化性教育。

对于“我从哪里来”这个孩子必问的问题,应该如何解答呢?李庆明说:“我们大可以告诉他们他是从妈妈肚脐眼里,或胳肢窝里出来的。之前也有小学课堂播放母亲分娩的纪录片,母亲痛苦的神情反而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伤害。

在这一点上,扬州大学朱教授持保留意见:“在西方,父母遇到这种问题时往往并不隐瞒,但如何回答要讲究方法,可以考虑通过卡通绘画的形式,便于孩子理解和接受。”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男女宝宝教养的四大差异


男女宝宝有四大差异分别是:

1.生理上有差异:

男宝宝出生时体重多比女宝宝重,身高和头围也略胜一筹。男宝宝大脑比女宝宝大约重10%,而女宝宝拥有更大的胼胝体使左右脑可以频繁地沟通。

2.食量、说话、走路也有不同:

一般说男宝宝胃口好的多于女宝宝,这是因为男宝宝好动,喜欢奔跑、跳跃和打斗,能量消耗大,需要补充较多的营养。女宝宝的视觉、嗅觉较男宝宝灵敏,对食物就更挑剔,不容易接受新口味,这是因为女宝宝比较安静,消耗量较小。然而男宝宝说话和走路都晚于女宝宝,这是因为女宝宝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育比男宝宝快。

Tips:对胃口好的男宝宝,爸妈要注意控制食量,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变成小胖墩。对女宝宝要适当地控制零食,以免影响食欲。男宝宝开口较晚,妈妈不要着急,学话需要长期累积,非一朝一夕之功。对于女宝宝也不要让她过早走路,强行提前走对骨骼发育有害无益。

3.技能与探索有不同:

男宝宝对新的物品感兴趣,喜欢将新买来的东西拆开看个究竟。在睾丸素的刺激下,喜欢快速移动的物体,如电视、汽车、电脑等。男宝宝动手能力也比女宝宝强,能熟练地使用工具,组装玩具和搭积木。女宝宝对新生事物常抱有畏惧心理,在女性荷尔蒙的作用下,对玩具比较爱护,喜欢照顾娃娃。

Tips:爸妈不要认为男宝宝拆装东西是搞破坏,要鼓励及引导他如何拆装东西。爸妈对女宝宝要更加温和、细腻和关心。爸妈对男宝宝应多给予一些挫折教育,在游戏中,鼓励独立自主,内容可激烈一些、具有冒险色彩,以培养他坚强、乐观的品质。要尽量多给男宝宝自主创意的机会,尽量不要否定他的成果。爸妈要多和女宝宝交流,尤其是妈妈给她的温柔体贴的沟通,将有利于培养女宝宝温柔贤惠的性格。

4.疾病有差异:

到了6个月后,女宝宝患泌尿道感染的几率远大于男宝宝,这是因为女宝宝的尿道与肛门距离比较近,容易受到细菌感染。由于男宝宝的基因组成为 XY,女宝宝为XX,因此如果X染色体有问题,女宝宝还有另一个可弥补,但男宝宝不能弥补,就会显示出来,如蚕豆病、血友病、色盲、第二型黏多糖病,问题都发生在X基因上,男宝宝得病的几率自然要比女宝宝多。

某些自体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女宝宝发病远多于男宝宝。

Tips:爸妈给女宝宝擦屁股时,要注意由前向后擦,避免污染尿道引起泌尿道感染。对有遗传疾病家族史的夫妻,应及早到医院做孕前染色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教养方面的4大误区

·有些妈妈喜欢叫女宝宝帮助自己在身边学做一些家务事,但不喜欢男宝宝插手,认为男宝宝做家务事是“婆婆妈妈”的表现。其实男宝宝跟妈妈学些家务,对提升精细动作很有益处,妈妈应正确引导。

·女宝宝做错了事总爱以撒娇的方式逃避爸妈的惩罚。当然宝宝做错了事爸妈不应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然而无论男女宝宝做错了事都应一视同仁,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爸妈不喜欢男宝宝有暴力倾向。男宝宝喜欢模仿电影中的打斗动作,常会受到爸妈的训斥,其实这仅仅是单纯的模仿而已,如果爸妈能善加引导,帮宝宝辨明是非,就可以培养他的正义感。

·一些爸妈认为女宝宝爱打扮是“天经地义的事”,如果一个男宝宝爱打扮就有点“娘娘腔”了。其实男宝宝也应打扮得帅气十足,爸妈要让他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中外教育幼儿的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

中国的幼儿园偏新偏高级,一般幼儿园都是为建园专门设计的建筑。

相比之下,澳洲的幼儿园则多屈居在普通民居内,一般都只是在民居平房原来的格局上做进一步的修改,装上相应的儿童保护措施,把民居的后院布置为室外游乐场所,就是一个幼儿园了。只有少数私校的附带幼儿园才有专门为建园而设计修建的建筑。

第二、师生比例差异大。

在澳大利亚,政府规定的幼教师生比例是1:4,也就是每四个小孩就要有一个老师负责看管。

爱米粒在中国上的这个小二班估计有二三十人,老师不超过三个。比例大概为1:10。当然,这样的比例是根据国情制定的,中国人口多,幼教的地位和收入或许还做不到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人手短缺,师生比例自然不可能提高。

园内活动内容有很大的区别,其中在体育运动和游戏活动上的区别尤为突出。在体育运动方面,中国幼儿园运动场地的设施不差,可是却没被充分利用。不知是我没看到还是了解不够,除了每天早上一入园的集体体操,平时孩子们好像很少有机会到户外活动。就说这个早操吧,一开始我还觉得蛮有趣的,因为孩子能从中学到一些儿歌和音乐。可是时间长了发现每天都是同样的动作和歌曲,孩子们不免厌烦,懒洋洋地随便抬抬腿伸伸脚,动作根本不到位,难以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其实,这个年龄的小孩子本来就是爱跑爱跳的,就算不让他们集体做操,他们肯定也会一刻不停。与其让他们过早地做一成不变的早操,为何不用这个时间让孩子们在户外自由自在地跑跑跳跳玩玩滑梯骑骑单车呢?

国外的幼儿园也许设施不够先进,可是只要没下雨,无论春夏秋冬孩子们都会被允许出去室外玩耍,老师们也很强调室外运动与呼吸新鲜空气的重要性。还记得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在外面玩永远是自己喜欢的!

第三、游戏活动方式不同。

一般来说,一切有可能让小孩子把自己衣服弄脏的游戏,如玩沙子,玩水,画油画等,往往都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在国外,每个幼儿园必备一个室外沙池,里面装着卫生的细沙,还配有很多能盛沙的锅碗瓢盆铲子杯子,供孩子们尽情地玩耍;夏天孩子们能享受到玩水玩冰块的快乐;在室内,则一定有一个艺术角,供喜欢画画的小画家们自由发挥。

在澳洲,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米粒的鞋子袜子和头发里,一定装了很多的沙粒。她的鞋子如果不在门外抖一抖是不敢拿进家里的。倒出来的沙子往往能在门前堆个小山堆。衣服上和手上有时候有没洗干净的颜料,一看就知道今天又当了一回小画家。

可是在中国,同一个小朋友,从幼儿园回来却是干干净净,鞋子和衣裤都一丝不苟,仿佛从未在身上穿过一样,令我着实费解。后来一问才知道,这个幼儿园竟没有沙池,而且这种情况是普遍现象。

当然,不是非要把孩子弄得脏兮兮一团糟才是成功的教育,但是,因为怕摔了孩子而不让他们自由地奔跑,因为怕沙子进眼睛而连沙池都干脆不设,这样过度保护,过度限制,因噎废食,孩子们的天性是否就会因此被慢慢泯灭呢?

第四、对孩子个体差异的尊重程度不一样。

在中国,园里面的活动大都以老师指定的团体活动为主,就我能看到的几段时间来说,基本没见过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地活动。例如,每天一早入园第一件事,就是集体早操。从小小班到大班的小朋友全部都排列整齐地站在自己的位子上跟着老师做一模一样的动作。这在澳洲是从没有见过的。

再说玩滑梯这件简单的事:爱米粒平时在外自由玩滑梯的时候,一会从楼梯上,一会从管子爬,一会又会从滑梯上倒着往上走,滑下来的时候更是花样多多,什么坐着滑,躺着滑,还有头朝下趴着滑,玩得非常自由开心。可是国内的幼儿园,居然连玩滑梯的时间都是有组织的:小朋友们必须排成队,一个接一个从楼梯走上去,再从简单的直滑梯上滑下来,显得简单呆板,没有任何创新。

我想,小孩子天生都是有极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如果都要规定他们怎么做,而且必须人人一样,那么将来还期待他们能做出什么创新呢?据了解,一天里其他的活动也大多如此,都是在固定的时间里老师拿出指定的玩具或设备,让所有的孩子玩一样的东西。

在澳洲,只有两个时间段会出现所有孩子做相同事情的情况。一个是进餐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每天的“集体时间”里,老师在地上铺一个毯子,所有小朋友自由择位席地而坐,听老师讲故事或是唱儿歌。就算如此,如果有的孩子真的很不想参加,也能被允许在一个角落进行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其他时间段里,孩子们都能自由选择那天那刻自己正好感兴趣的活动来参加:画画、手工、看书、积木、在厨房角玩过家家或者是到院子里自由活动。院子里有着各种有趣的东西:植物角、多组合滑梯、大大的沙池、平衡木、三轮车等。这样的一种教育方式,更能培养孩子的主见和个性。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


孩子性教育,家长是配角我记得是03年的时候,我第一次看到王小波的书,然后知道了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之后她的博客,以及一些言论引发的争论,我也一直在关注,也是因为这个知道了性是可以公开讨论的,性教育对于孩子是必不可少的.

xx宝出生后,我从网上,书上得到不少的育儿信息,新手妈妈大概都如此.其中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对我来说很是新鲜的.从小我们没有什么性教育,上初三的时候才有生理卫生课,老师也从来都是让我们自己看书.哪能讲呢,这是太难以启齿的事情.于是,对于孩子,这一课,我拿出正式的态度,从一些书上,网上得到的零星的知识,我都如获至宝。咱是想着边学习,边指导吧.xx宝一岁多点时候,我从网上下载了一组图片,还打印出来,就是宝宝从哪里来的全过程.现在看来那是太超前啦.

xx宝两岁多的时候,偶然的机会从村图书室看到了黑克林的<<和孩子们谈谈性>>,这一下让我眼前一亮,书中用了很多幽默风趣的故事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性知识.教导家长怎么样和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谈性问题.可惜这本书至今没买到,但是匆匆一瞥,也让我现在能平淡自如地和孩子讲身体的器官,隐私部位叫得跟身体其它部位一样自然.

让我们一起的几个妈妈重视起来是孩子的一个问题,夏天早上,一家三口醒来,三岁的女儿起身,看到了爸爸穿着内裤,晨勃让内裤高高起个大包,孩子一下子伸手上去摸一下,然后问,爸爸这里怎么啦?有个大包?夫妻俩一时语塞,相互瞪眼睛想着怎么是合适的回答,结果孩子下床玩去了.之后,我们开始在网上买孩子看的绘本,关于身体,关于成长的,能让孩子自己直观地了解身体.

也是在xx宝三岁多的时候,我在厕所,xx宝一头闯进来,大呼一声:妈妈来月经啦!卖糕的,整栋楼都能听得见!我还是平静地告诉他是的,不用这么大声.而现在,孩子们对此无动于衷了,不神秘,应该感觉是正常的啦.而且不会冒失地闯进厕所,对于孩子问的问题,基本都能自如做解答.

前段时间,每天睡觉时,xx宝的手有意无意地放在我胸前.我都会轻轻的把他的手拿开,然后再抱着他抚摸一下他的头,背,有时一头扑过来黏乎一会,我都会抱着他拍一下.我又意识到,孩子的性教育得上一个台阶了.性教育不单单是性器官教育这么简单了,对性器官的认识只是第一课.正巧@屋檐下的小雨博客上有送书活动,很顺利地申请到这本书:<<学校性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李银河作的序,让我感觉很权威.李银河认同方刚的这段话,我也很赞同: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保护青少年,而不是禁止青少年的性行为;应该是给予青少年性的知识,而不是剥夺他们获得知识的机会和权利;应该是赋予他们自主决定自己身体和性的权利与能力,而不是剥夺他们这种权利和能力.

这是一本开放的性教育的指导书.书名是学校性教育,但是一样可以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孩子,我着重看了第二部分的性教育的理论基础,第四部分的小学性教育课程设计与评议和第七部分的性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与解答,都非常的实用.

我也非常赞同:性教育的内容,决定权应该完全在孩子们的手中,他们想知道什么,就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关键是怎么告诉,这是方法了.

一个孩子,无论他几岁或者十几岁,他所问你的,都是他的智力所及,能够理解的问题.我们只需要以平常的心态告诉他就可以了,既不少告诉他,也不多告诉他,只告诉他所问到的.比如:对于两岁的孩子那个"我从哪里来"的老问题,我们既不需要说他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也不需要详细地讲解由性交到受孕,再到分娩的过程,只需要告诉他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便可以了.当孩子到了三四岁,他的问题可能才会延伸到"我是怎么进到妈妈肚子里的".这时你再告诉他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了他.而到了五六岁,孩子的智力才会使他提出"为什么爸爸妈妈结婚就会有我"的问题,这时我们回答才可以自然地进一步:"因为爸爸妈妈相爱,相爱的人在一起,就会怀孕,生下你....."再过几年,孩子的问题能会更深入,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问题一步步回答就可以了.

这样看来,在孩子的性教育过程中,我们真的是客体,孩子才是主体,我们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索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我们只要做好配角就好了.

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性教育不是性行为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性价值观的教育,还有社会性别教育.还要将性教育与个人人生观,道德修养的教育结合起来.一个人对性的态度是和他整个人生态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性教育也应该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部分,但它又具有其独特的性的内容.

有资料说,7-14岁是孩子迅速产生性意识的一个时期,同时也是教师和家长对孩子进行较系统的性知识教育的一个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所以这书来的很及时哪.

性教育需要潜移默化


我们曾经掩耳盗铃,认为性可以无师自通,于是一代一代在黑暗中摸索,造就了大量的不幸人格、不幸婚姻和不幸家庭。决不让下一代继续在黑暗中摸索———这是我们刚生下孩子那一刻的信念。

然而“真正与孩子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才发现空有一腔壮志不行”。必要的知识和正确的方式将使针对婴幼儿的性教育成为可能。面对呀呀学语的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教育方式的主体。

你越是极力回避的问题,往往越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是“热爱答案”的。孩子下意识的一些举动和语言,如果你怒斥他(她),孩子只会是恐惧加上更多的疑问。

记得在学雷锋号召节约的年代,6岁的我在街上拾到一粒糖豆,兴高采烈地跑回家交给姥姥,在孩子心目中,糖豆是一个最好的东西,把它拾回来就是最“大”的节约举措。本想姥姥会大大地表扬我一番,不想招来姥姥一顿怒骂。后来明白大人的心思是怕孩子乱拾东西吃了中毒,但当时不能明白大人的心意,觉得委屈极了,而且,从那以后,我有很多事情都不对姥姥讲了。

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首先要规范家长的言行和举止。一次在医院见到一位母亲抱着孩子打针,孩子哭闹不止,母亲大声说:“打你鸡鸡了啊!”孩子立刻止住哭声。不知平时孩子的父母是如何“打鸡鸡”吓唬孩子的,更不知道长大以后孩子对他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阴茎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回忆。

因此,对婴幼儿的性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清楚地了解关于婴幼儿的性必备的一些基本知识,才能防止错误的引导和教育。

性教育不应用“愚民”政策


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健康类报纸做“性爱”版编辑。她说,自报纸创刊之日起,她就陆续接到一些读者电话,建议调整“性爱”版的位置,以便于撕掉,这样就能避免家里的孩子看见。更有甚者,建议把这个版取消。不过,在笔者看来,她的版刊登的都是医学专家撰写的稿件,态度非常严肃。也难怪这个朋友感到委屈了。

如今,很多家长都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的必要,但有了认识未必能带来正确的行动。从家长们藏匿报纸的“性爱”版,以免孩子受到“不良影响”这件事,不难发现家长对“性”问题的敏感和恐慌。事实上,家长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以何种态度对待性知识,将直接影响儿童对性的认识及相关的人格发展。

男女两性存在着很大的生理差别,因此,让孩子了解不同性别的生理特征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孩子往往很小的时候就对性生理产生了好奇,他们会问:“为什么男孩子站着尿尿,女孩子蹲着尿尿?”如果成人们用通俗的语言告诉孩子,孩子是可以理解的。

实际上,身处现代开放社会,孩子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接触到性方面的知识,报纸只是其中之一。由于儿童缺少分辨和判断能力,因此给予儿童正确的引导十分重要。性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家长们应该像对待其他知识一样对待性知识,科学、客观、适时、艺术地向儿童实施性教育,既不要拒“性”于千里之外,也不要放任自流。

性教育首先要消除神秘感。家长要转变观念,坦诚、自然地向儿童介绍性知识,而不应采用“愚民”政策,层层封锁。其实,性知识具有人类一切知识的特点,是人们探索世界、追求真知的智慧结晶。向儿童介绍性知识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播,更是一种科学精神和对人自身尊重态度的传递。因此,家长自己首先要放平心态,坦然地对待性知识。

现代社会信息发达,儿童会接触到大量有关性的知识,不可否认,其中会有一些污秽。因此,家长更应该消除冷漠,积极应对,要“疏”而不能简单地“堵”。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帮助孩子认识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事实上,儿童的认知能力往往是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得以提高、发展的。

另外,教育者在向儿童介绍性知识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最好能融汇到一些情景和故事中,让儿童在趣味中学习知识,领悟知识。

性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位教育者,特别是为人父母者,都必须增强性教育意识,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才能用科学的方法、真诚的态度向儿童传授性知识。

家庭教育必须强化男性教育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

父亲是高山,母亲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优势,必须做到阴阳互补、平衡,防止出现"阴盛阳衰"的现象。有些父亲把教育的责任推给爱人,让爱人管孩子,自己则躲个清闲,其实这样做不好。若孩子心里感到父亲对他不负责任,有事时也不向父亲征询意见,父亲的威信就会越来越低。夫妻两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一致,不能把责任推给对方。夫妻双方都主动教育孩子,孩子才会感到爸爸妈妈对自己很上心,不敢钻空子。我在做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一种现象,来访者基本都是母亲,应邀给家长做报告时发现台下又是一片女士。这使我想到,在教育子女这个问题上是否出现了"阴盛阳衰"的现象。为此我做了个调查,果然,家庭教育中以母亲为主的占50%,以父亲为主的占20%,平分秋色的占30%。当我问及一些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原因时,有的答:工作太忙,没时间管孩子;有的说:脾气不好,没法跟孩子生那个气……看来好像都有理由,其实他们忘记了古训"养不教,父之过"。作为父亲,放弃教育子女的责任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我们的孩子现在受到母性教育已经够多了,婴儿时多是母亲喂养、照料;上幼儿园全是女老师的教育;小学、中学阶段基本上也是女老师教育为主;如果在家里父亲再放弃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小到大都受到一系列女性教育,哪还会有阳刚之气?能不"阴盛阳衰"吗?缺少男性教育,孩子的性格、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有个男孩胆子特别小,上课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即使回答声音也像蚊子似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老师调查后发现,原来在家里孩子总是跟着母亲,母亲胆子很小,总怕孩子碰伤,因此对孩子"包着抱着",孩子也就变得内向、胆小。针对这一情况,老师建议让父亲多和孩子接触,在家里以父亲的教育为主。于是父亲便常常带着孩子一起爬山、划船,他那不畏艰险的精神和博大的胸怀陶冶了孩子的性格。结果,孩子胆子越来越大,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学习成绩也直线上升。因此,我主张家庭教育中必须强化男性的教育。男女之间的性格有所不同,从总体上来说,母亲比较温柔,父亲则具有阳刚之气。母亲的温柔、细致、耐心、体贴和父亲的豁达胸怀、豪爽性格在教育孩子上必须做到阴阳平衡。要改变男性教育不足,女性教育过剩这种状况,必须加强男性教育。

据美国耶鲁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做的一项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带大的孩子智商高,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这项调查是他们持续了12年,从婴儿到十几岁的孩子各个年龄段进行跟踪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我们并不否认女性教育的重要性,母亲以女性特有的感情细腻、做事认真仔细、性格温柔去影响孩子,通过讲故事、教唱歌、玩玩具等给了孩子很多的关怀与呵护,这是功不可没的。然而,缺乏男性教育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点。

相信《感受男女差异淡化性教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前教育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