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要养成的两种错误习惯

09-30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不要养成的两种错误习惯”,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读

养成良好的习惯终身受益。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

习惯不嫌其多,有两种习惯却养成不得,除掉那两种习惯,其他的习惯多多益善。哪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什么叫做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

举例来说,容易明白。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脸漱口,每事要有头有尾,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起码习惯,有了这些习惯,身体与精神就能保持起码的健康。但是这些习惯不是一会儿就会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每事硬是要有头有尾。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也能行所无事地做去,这些就是终身受用的习惯了。如果在先没有强制与警觉,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那就什么习惯也养不成。而这今天东,明天西,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倒反成为一种习惯,牢牢的在身上生根了。这种习惯就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最要不得。为什么最要不得?只消一句话回答:这种习惯是与其他种种习惯冲突的,养成了这种习惯,其他种种习惯就很少有养成的希望了。M.YjS21.Com

什么叫做妨害他人的习惯?

也可以举例来说。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了,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都好象是无关紧要的事。但是很关紧要,因为这些习惯都将妨害他人。屋子里若有人在那里做事看书,他们的心思正集中,被你砰的一声,他们的心思扰乱了,这是受了你的影响。你的痰里倘若有些传染病菌,扑的一声吐在地上,这些病菌就有传染给张三或李四的可能,他们因而害起病来,这是受了你的影响。所以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最要不得。在“习惯成自然”之后,砰的一声与扑的一声将会行所无事,也就是说,妨害他人将会行所无事。一个人如果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不愿意妨害他人,给他人不好的影响,就该随时强制,随时警觉,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不问屋子里有没有人,你推门进去总是轻轻的,不问你的痰里有没有传染病菌,你总是把它吐在手绢或纸片上,这样“习惯成自然”,你就在推门与吐痰两件事上不致妨害他人了。推广开来说,凡是为非作歹的人,他们为非作歹的原因固然有许多,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包括,他们的病根在养成了妨害他人的习惯。他们不明了自己与他人的密切关系,他们不懂得爱护他人,一切习惯偏向妨害他人的方面,他们就成了恶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日本军阀,是头等的恶人,其他如贪官、污吏、恶霸、奸商,也都是恶人中的代表角色。这些恶人向来为人们所痛恨,今后的世界上尤其不容许他们立足。谁要立足在今后的世界上,谁就得深切记住,不要养成妨害他人的习惯。

习惯不嫌其多,只有两种习惯养成不得,一种是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又一种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一个苹果,两种人生


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轨迹。而这最早的教育就来自家庭、来自母亲。

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他们都在各自的行业中获得了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名有犯罪记录的人,分别写信给他们,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有两封回信给他的印象最深。一封来自白宫的一位着名人士,一封来自监狱一名服刑的犯人。他们谈的都是同一件事:小时侯母亲给他们分苹果。

那位犯人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一眼就看见中间的一个又红又大,十分喜欢,非常想要。这时,妈妈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你们想要哪个?我刚想说我想要最大最红的那个,这时弟弟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吧。”妈妈听了非常高兴,在我的脸上亲了一下,并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我。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东西,从此我学会了说谎。以后,我又学会了打架、偷、抢。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我不择手段。直到现在,我被送进了监狱。

那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有一天妈妈拿来几个苹果,红红绿绿,大小各不同。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这个苹果最大最红最好吃,谁都想要得到它。很好,现在让我们来做个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三人一人一块,负责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权得到它。”我们三人比赛除草。结果我赢了那个最大的苹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让我明白一个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道理: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都是这样教育我们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我们家里,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必须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要什么、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努力和代价。

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话,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

亲子阅读的两种常见模式及其弊端


在对3~6岁幼儿家庭亲子阅读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我们发现亲子阅读中有两种常见的模式。

(一)平行式的亲子阅读

平行式的亲子阅读,是指亲子之间一起阅读时,基本不谈论或者很少谈论图画书的内容。有一些家长在和幼儿一起阅读时,不管是照着书念故事,还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的内容复述出来,都不太关注幼儿对故事、或书本的反应,不太关注幼儿对这种阅读的反馈。家长的注意力似乎全部放到书本上了,一直在自顾自地说或者读故事,基本上不提问。而幼儿注意书的时间非常短,心不在焉,甚至游离于书和家长的阅读之外。平行式亲子阅读中,家长和幼儿各行其是。即使家长试图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中去,幼儿也很难进入。这种亲子阅读关系中的家长把亲子阅读机械地理解成成人说、幼儿听这样一种单向的交流行为,忽略了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而已,成人喋喋不休的自说自话剥夺了幼儿思考的机会,亲子互动没有产生,于是,帮助幼儿获得自主阅读能力的目标也沦为空谈。

(二)偏离式的亲子阅读

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过程中,成人和幼儿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无视或者忽略书中文字的作用;误读画面内容,过度地注意细枝末节;随意地、过多地无意联想;表面上是围绕图画书在交流,实际上已经游离于故事情景之外。

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活动中,随意翻到某一页,看到图画说出名称,或者描述出画面人物的动作。家长一般不问有关书的概念问题,比如书名叫什么等问,也不会主动地给幼儿念故事,而是看到幼儿翻到某一页停下来时,指着这一页的画面提问幼儿,或者当幼儿指到某个画面说起来时,也随之说起来。偏离式阅读是阅读水平较低的表现。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在餐桌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旁若无人地拿着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举着筷子在桌上的菜盘里来回挑选,好像不知要从哪儿下筷。调查发现,吃饭时对身边的人熟视无睹,一双筷子对满桌饭菜挑来拣去的现象在许多孩子身上都存在。

其实,餐桌上的不文明现象远不止这些,比如拿筷子敲饭盆,吃饭时把筷子、勺子含在嘴里,把喜欢吃的菜摆在自己面前,用一根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帮别人夹菜不用公用筷等,都是餐桌上的不文明行为。这些发生在餐桌上的细节,反映出孩子是否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为什么现在很多孩子就餐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呢?这与目前家庭教育的现状有关: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一些生活细节问题不用太在意。现在的孩子不缺少理想抱负,缺少的是养成教育。在过去,因为家里孩子多,吃饭时家长都强调要等大家坐齐了再动筷子,吃饭时不能发出声音,不能挑食,不能在盘子里乱挑。如今的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这些传统的家庭教育慢慢丢失了。有的孩子吃饭时叫不来,有的孩子则不等大人上桌就只顾自己开吃了;吃完饭把碗筷一放就走人,余下的事让父母去做,更不会对别人道声“您慢吃”。很多家庭都存在这个问题,但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就是这样慢慢地养成的,而且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了。

那么,良好的就餐习惯应该是怎样的呢?有关专家介绍了吃饭时应当注意的问题。比如与家人或者朋友一起吃饭时,要检查自己的手是否清洁;夹菜时要等菜盘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手,不应抢在邻座前面;一次夹菜不宜过多;不要刚夹一样菜放于盘中,紧跟着又夹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夹起的菜放回菜盘中;一道菜上桌后,通常要等主人或长辈动手后再去夹取;需要使用公筷或公用调羹的菜,应先用公筷将菜肴夹到自己的碟盘中,然后再用自己的筷子食用。就餐时的仪态也要有所讲究,不要喝得满嘴淋漓,也不要吃得啧啧作声;不要当众剔牙,如需要剔牙时,应以手掩口或转过身去。吃饭完毕应对同桌说“慢用”后再离开。如果是作为主人方,一定要等所有客人吃完才能离开餐桌。另外,就餐时要放松心情,姿势端正,仪态优雅,不能将腿搁在椅子上或者趴在餐桌上。诸如此类的餐桌礼仪,家长应该教给孩子,孩子们也应该自觉掌握并在生活中活学活用。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做人习惯


先说一则真实的故事:

1995年12月27日上午,某市郊中心学校一名一年级学生放学回家,路过新舍大桥时,不小心从四米高的桥上摔了下去,小腿骨摔断昏迷过去。约摸过了一个小时,上百名围观者多是议论无人去救。

路过此地的一位中学生李红华,见状推开人群,去桥下抱起已经苏醒在雪中向堤上爬的小孩,大声说:“小弟弟,你别哭,我来救你!”他使尽力气把小孩抱上了桥,叫来一辆三轮车,可车主见他没钱,不拉。无奈,他含泪背起小孩找到小孩的家,小孩脱险了。

先别去议论谴责某些人的行为,我们要赞颂李红军的见义勇为,这种道德上形成的“本能”行为。它体现了做人最重要的一个品格──关心他人的精神,仁爱良心的习尚。这种精神和习尚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必须从小抓起,从小培养。

当前对孩子“做人”要求,主要属于道德层次,可归纳为“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风尚,并以文明习惯的养成作为教育重点。具体说起来可以从细微处入手,从具体行为抓起。

一、要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对孩子来说,家庭美德主要是尊敬父母(长辈)。

要尊敬父母,真诚地体味父母一片爱心,从心底激起孝敬父母的纯真亲情。要尊重父母的劳动,尽力为父母做一些事。要孝顺父母,如有好吃的好穿的应先请父母吃,先给父母穿。父母遇到不顺心的事,孩子能善解人意加以劝慰。过年过节,特别是父母生日应向父母祝贺。父母生病能悉心照顾。对父母不提过分的要求,注意节约不乱吃乱用。同时要兄弟姐妹互相谅解,邻里和睦相处。

针对上述要求,看一看社会现实,一些孩子的行为习惯确实使人心寒。

有一则报道,说一位母亲冒着鹅毛大雪跑遍市区为儿子买回一串香蕉。自己刚尝了一口,儿子声色俱厉地叫:“吐出来!”这位孩子是何等的自私,真是一杯畸形家教的苦酒。

湖北省有位13岁的刘某,用菜刀砍死了正在熟睡的父亲。当审讯人员问他:“你为什么要杀你父亲?”他横眉立目地说:“他今天为什么批评我、骂我!”

在家长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却是如此凶残地回报他的家长。这真是良心的泯灭!家长们,重视家庭美德习惯的养成已刻不容缓。

二、要重视家庭礼仪习惯教育。宋人编的《弟子规》在今天仍有意义和作用。

如《弟子规》中讲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教,需敬听”,“兄道友,弟道恭”,“或饭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等怎样处理子女关系的教诫。

又如,“出必告,返必面”(意思是孩子离开父母时必须告诉一声自己的父母

,以免父母到处找寻。当孩子回到家后,要去父母处打一个照面,免得父母悬心)。“问起时,视勿移”(意思是回答长者问题时,视线不要移动),等关于行为规范的教诫。

再如,“亲有过,谏使便。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意思是说,如果父母有过错,是可以批评和进谏的,在进谏时,要和颜悦色,要柔声细气。如果父母一时听不进去,可以等待,等父母心情比较好的时候再复谏)。

前不久,国家教委转发了《北京市中小学礼仪常规》,明确提出了要把文明礼貌教育作为道德品质教育的突破口。常规有十条,对家庭礼仪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家长们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

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公德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走进一间屋子,砰的一声把门推开,喉间一口痰涌上来,扑得一声吐在地上……这种习惯是妨害他人的习惯

缓释孩子攀比的两种方法


攀比其实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同样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任其发展不加以帮助,那么就会转化为嫉妒,甚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可以进行正确的引导,则会使孩子在他关注的方面事半功倍、飞速的进步。

一、提升孩子的自信心,教他懂得客观看待问题

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多是来源于在某些方面取得的成就感,从而增加的他人认可与提升的自我肯定。所以在上学之前的这段时间,孩子自信心的来源主要是家长的认可。那么作为家长就要提醒自己,多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少用一些负面的对比。尤其是不要总是拿着别家孩子的优势来对比自己孩子的弱点。

比如总是对孩子说:“你听听***唱歌多好听啊!”“我觉得***比你听话多了!”“你们兴趣班里的***看起来真的很厉害,你什么时候可以这样啊?”……这些负面的话语,家长说的时候可能也不过在陈述一个事实,但是孩子听起来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否定。

如果我们在陈述事实的时候,多加一些语言来修饰,效果也许就会好许多。

“你听听***唱歌多好听啊!不过我觉得我家宝贝的歌声也是天籁之音呢!”孩子听了后会产生一种非常想要唱歌的欲望,并且会比平时更加努力的唱。

“我觉得***比你听话!不过妈妈现在还记得前两天我请你给我帮忙时,你立即答应并且执行的样子,也好迷人啊!”孩子非常知道是非,他会知道此刻家长的有感而发一定是有原因的,同时他也会想起前两天那种幸福和谐的情景。相信每个孩子都具备的内省能力,他会努力调整自己的,不需要家长的唠叨。

“你们兴趣班里的***看起来真的很厉害!你有没有和他沟通过他是怎样做到的?”正确的引导孩子,教他理智的看待自己与别人的距离,没有必要去让自己夺命狂追,但是能够取长补短最好,即便一时半会儿做不到,但是也可以远远的欣赏。相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到一个好的朋友,同样很重要。

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点一点建立的,同样也是一点一点被消耗掉的。所以面对孩子产生攀比心的时候,让他可以有足够的信心做好自己、喜欢自己、相信自己,同样学会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或者与别人对比时的不足。

二、认真倾听宝贝的烦恼,帮助他理智寻找问题的关键点

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阶段,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如果这些烦恼在孩子小学乃至中学时代依旧是愿意讲给家长听得,那么家长就应该内心狂喜不已了。这就证明了在孩子的心里,家长是值得信赖的,也证明了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正向的。如果家长只是看着孩子似乎有心事而无从得知,那才是真正的悲剧,要想办法赶紧弥补才是。

其实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所产生的大小烦恼是最愿意和家长分享的。但是这个时候他们所产生烦恼的原因也是最容易被家长忽视掉的。比如他认为***家的玩具自己也迫切想要拥有;在团体中因为大家都有新的轮滑鞋而自己的却是旧的从而似乎导致被小伙伴们孤立;甚至因为***的妈妈非常温柔漂亮、***的爸爸开的是一辆豪车等等也会心生羡慕之情。

这个时候孩子是愿意和家长分享的,但是因为导致孩子产生烦恼的原因在家长看来可能是微不足道的,要么只是听听笑笑而已,要么干脆连倾听都不认真。一来二去,孩子自然渐渐地疏离了家长。

别人有玩具自己也想要迫切拥有,对于孩子这种心理家长应该给予认可而不是直截了当的拒绝。“共情”是最容易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方法,认同孩子的想法,肯定孩子的坦诚,是家长首先需要做到的;其次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他的具体想法,是的确没有这种玩具所以需要,还是仅仅因为别人有所以自己也想要有;顺带帮助孩子一起分析分析。当然如果玩具对于孩子来讲真的有必要要,那么买下来也无妨;如果目前不需要或者是重复购买,则需要让孩子自己清楚原因。

在团队中被小伙伴孤立是一件非常让人苦恼的事情,是磨砺孩子让他逐步内心强大,可以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军人;还是让孩子直接跟随大流随波逐流从而失去自我?既是问孩子的问题,也是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同伴压力”是一个大的课题,并且会以非常残酷和露骨的形式公然伴随我们的一生。同伴压力会让很多人迷失自我,搞不清楚自己的选择是因为自己的实际需要还是仅仅需要被同伴接纳认可。所以就新旧轮滑鞋来讲,引导孩子正确的和小伙伴们切磋技艺一定是胜过仅仅议论鞋子本身的价值。

至于有关无法调整的一些攀比,就需要和孩子进行深度一些的沟通。豪车豪宅,不是每一个家庭都可以达到的,但是幸福的含义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对比,还有很多在衣食无忧的基础上的精神追求。和孩子一起讨论生活上发生的细腻小事,但是充满着快乐与幸福,让孩子自己进行体会与品味就好。

培养孩子的大局观,不畏惧不张扬,可以为别人的幸福鼓掌,同样也能够好好地过自己的生活。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用着急慢慢来。

最后想说的是,现在有很多时候,孩子逐步无法放下攀比或者将其愈演愈烈的具体原因却是因为来自家长的妥协与软弱,尤其是针对源自同伴间的攀比却产生了让孩子比较孤立的情况出现时。每一位为人父母者都会清晰的感受到孩子攀比的对象以及事件在孩子身上产生的积极的或负面的影响力。因为我们害怕孩子被为难、被挑战、被孤立、被拒绝,所以我们选择默认、让步,顺从潮流,尽管我们知道许多未必是对的。所以家长要坚定自己,多给宝贝一些含金量高的建设性建议。

家园共育《教育孩子,不要养成的两种错误习惯》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