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手指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多才多艺的手和脚》

10-03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幼教必须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自由的基本特点。你觉得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手指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多才多艺的手和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活动目标:

1.能够与老师共同做手指游戏,对手指游戏产生兴趣。m.yJS21.cOM

2.探讨小脚的动作,知道小脚也会很多的本事,引发孩子们对小脚的探知,锻炼孩子小脚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利用小脚画画,激发孩子们对颜色的喜爱。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颜料。废旧的报纸。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1.问好歌,利用《哈喽歌》跟小朋友相互问好。产生师生互动,打破陌生感。

2.手指游戏:小朋友都跟张老师做了好朋友,张老师的小手也想和小朋友的小手做好朋友来一起做游戏。我们跟老师一起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吧。

幼儿跟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拍,握,转,捏,弹,捶,等动作)

3.我们的小手真的是多才多艺啊,会做这么多的动作和游戏,我们的小脚也不干示弱了。它说我也会做游戏。那么我们的小脚会做什么呢?(幼儿探讨,用小脚会做什么动作和游戏)。

教师给与引导。并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认可。 幼儿和老师一起利用小脚做游戏。(脚尖点点、双脚跳跳、踩踩,勾勾,交叉等动作)

4. 小脚不但会做游戏,还是个神奇的小画家呢。你们信吗?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他们试试的欲望。大家一起利用小脚作画,让我们把袜子脱下来,让小脚行动起来吧!(脚踩颜料,在报纸上自由作画。)

5.欣赏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我选用的是上海建构教材的一节内容。它以主题模式为特色,又以整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同时我打破了以往的照本宣读的教学方法。把课程向外扩展和延伸。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孩子要画出多么美丽的画面,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参与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创作的愉悦感。从中感受色彩带给人类的美感。整节活动孩子们能够主动的配合老师,积极的参与到创作。我们的纲要要求新一代的幼儿教师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孩子一片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吧!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大班语言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手影游戏》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训练幼儿联想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学会一些物体、动物的手影方法,同时已熟悉诗歌《手影游戏》。

(2)物质准备 投影仪。

游戏方法

1.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分组。

2.幼儿在投影仪前表演手影,并仿编句子。例如:变蝴蝶穿花衣,变松鼠大尾巴,变小熊真可爱……幼儿轮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复,小组成员如果有人1分钟接不上就结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并奖励大红花。

3.按程序开展游戏。

4.从中选出恰当的句子,并整理成诗歌,如: 我在墙壁前, 我在墙壁前, 表演一双手。 表演一双手。 变灰狼,诡计多。变鸭子,呷呷呷。 变蜗牛,到处走。 变青蛙,呱呱呱。 变剪刀,本领大。 变小人,哈哈哈。 变太阳,红彤彤。 变小狗,汪汪汪。 太阳公公真高兴,太阳公公回家去, 夸我有双灵巧的手。 要是喜欢全抱走。

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氛围都很好,并且兴趣也很浓厚,但唯一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想法,在学习手影游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些手影了,有个别的孩子就在旁边自顾自的玩了,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听我讲。要是我事先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这节课虽然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让幼儿讲故事的部分,很多幼儿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如何用手影来表现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有些小朋友把小动物的样子表现出来了,但表情动作就不是很丰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以激发幼儿兴趣的课,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多上几次,并且还是以手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我觉得在平时可以多多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手指游戏:我们的手


设计意图:

手是非常常见的身体器官之一,小小班的幼儿非常喜欢用手来做游戏,但是要让他们说出自已的手能做什么,有什么用途,确实不知,这节课就是认识手,让幼儿通过这节课来认识他们的小手,手上有几个手指头,或是小手能够干什么,并且,两只手也能做很多的事情,让幼儿能进一步的了解手的用途及认识自已的小手。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自已有两只手,而且还能做很多的事情。

2、在活动室中增强幼儿和同伴与老师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猪布偶 泡沫地毯若干 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布偶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们知道他是谁吗?

师:小朋友们好,我的名字叫“小猪”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会动吗?

师:因为是老师的手在帮助小猪动起来。

1、小手变魔术

师:小朋友知道自已有几只手吗?(两只)

师:一个手指头呀,变呀变.一直到五个手指头.

2、认识手心、手背

我们一起来和小手玩个游戏。请你按照我的要求去做,如果我说“手心手心拍拍”小朋友们就要手心手心拍拍,看看谁的小手最能干。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转起来。

手背手背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

手心手心拍拍,我的小手藏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棒,给自已鼓鼓掌吧。

3、出示小手能干的图片(幻灯片)

比一比

师:小朋友们把自已的小手伸出来,来和老师的手比下和自已的好朋友比下看看谁的手大,谁的手小。

师: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呀?它们用自已的小手在做事情。

师:你的小手会做什么事情呢?

二、保护小手:

总结: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要懂得保护自已的小手,不让自已的小手受伤,并且讲卫生、勤洗手,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宝宝。

小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玩手指》


活动设计背景

去年刚到这所学校,那里幼儿园是和小学一起的,环境很差,没有教具,甚至一点都不像幼儿园,教幼儿园的老师也全是小学过来的快退休的老教师们,我来又刚接到一个小班。于是在一次课间时,我发现孩子们还是玩得很开心。于是我去看了一下,发现孩子们在玩手心手背的游戏,于是我就把他当成了一节《玩手指》的课来上。

活动目标

1: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幼儿通过玩手指游戏和创编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师幼一起探究手指的很多玩法。

3:通过讲手指故事和玩手指游戏让幼儿体验玩手指的乐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中的一些动词:爬过、跳过、绕过等。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玩手指游戏和讲手指故事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手指的玩法。

难点:探研手指的玩法和理解故事中动词的意义。

活动准备

每人一双手指套娃娃,设置一些适合幼儿小班年龄通过的障碍物环境。如本地的石头、小树、垫子、小板凳等。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1、师通过出示手指套娃娃吸引幼儿注意力。

2、 师幼一起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老师去巡视幼儿们都变了些什么?并请幼儿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变的东西。

二:基本环节

1、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探究手指的玩法:

(1)刚才手指娃娃和孩子们一起玩了玩手指变变变的游戏,下面手指娃娃想请小朋友们教他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你们能帮帮他吗?那请你找到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来玩一玩其它有关手指的游戏吧!我带着手指娃娃来参观参观,看看聪明的小朋友们还会玩其它哪些手指的游戏呢?

(2)师巡查并指导幼儿玩《手指变动物》的游戏,《手心手背》的游戏、《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手指猜猜猜》的游戏等。

(3)请幼儿戴上准备好的手指套,师幼儿一起玩一次以上游戏。

2、师通过用手指娃娃讲故事进一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从而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编故事的能力。

(1)师生动形象地范讲一个简短的手指故事,激发幼儿讲故事的欲望。

(2)师引导幼儿一起用自己手上的手指娃娃和老师一起讲故事。从中体验手指故事中的乐趣和感知故事中一些动词的意义。

(3)师启发、引导幼儿大胆创编故事内容。并进一步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师引导幼儿先理解故事内容,后一起完整讲述本故事。并鼓励幼儿回家同家长和下课后和小朋友一起继续创编手指故事。

三:结束环节

放音乐,让幼儿变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来爬过、跳过、绕过这些障碍物。从中体验由玩手指游戏而引伸出的手指游戏的乐趣和进一步理解故事中的动词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本活动,幼儿体验到了玩手指的乐趣,也懂得了许多的玩法,但由于玩手指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探究时不是特别的积极与主动。

2.通过本活动,幼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基本上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3.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事先让幼儿回家和同伴和家长一起玩一玩有关手指的游戏,这样幼儿的经验丰富了,就能让同伴们在短时间内分享到更多的玩法,而上起课来也更轻松顺利一些。

中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谁的花样多》


活动目标:

1. 探索在平衡木上的各种游戏方法,提高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

2. 在和同伴一起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 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4.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材料准备:

长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言语导入:我们一起来利用平衡木开展游戏,比一比谁动脑筋,玩的花样多。

2.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平衡登上做小动物的游戏。

二、展示自我,发展能力。

1.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

2.站在平衡凳上蹲下、起立。

3.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同时向左转、再向右转。

4.左脚胯下,右脚在凳子上,听口令。

5.人在凳上的一边站立,听口令站在另一边。

6.在平衡凳上迎面走。

三、拓展练习,树立信心。

一张平衡凳,两边垫子保护,两组幼儿迎面走动,在一张平衡凳上交换位置。

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不怕困难,注意力集中做动作的小朋友。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提高幼儿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也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在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谁的花样多,幼儿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玩法,尝试出各种各样好玩的玩法,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中班手指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小蚂蚁》


活动意图:

手指游戏让孩子的智慧在指尖萌发,只要老师用心引领,就能化有限为无限,让孩子们的十只手指变出无限可能,玩出无限精彩,激发无限智慧,感受无限快乐,变成心灵手巧的快乐宝宝!

活动目标:

1、说儿歌配动作,使幼儿手口协调。

2、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3、促进幼儿小肌肉的发展。

4、发展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的重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大胆想象、表现、体验游戏的快乐。

难点是让幼儿用小手去表现各种不同的事物。

活动准备:

小蚂蚁图片、画笔、大自然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

1、 出示小手,引起幼儿兴趣。

(1) 拍手游戏引出课题。

(2) 介绍小手。

老师神秘地说:“我们都有一双能干的小手!我们的手可以干什么呀?手真有用。”“而手指还可以做游戏呢。”

师: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出示小蚂蚁的图片。

二、学习儿歌玩手指游戏

1、教师念儿歌《小蚂蚁》

2、分解游戏的玩法。手指游戏《小蚂蚁》,玩法:小蚂蚁,很有趣,(伸出食指、中指在手背上交替爬行)头上长着小胡须,(伸出食指、中指向上立起来晃动)小蚂蚁,有秩序,(伸出食指、中指在手背上交替爬行)走路排队很整齐。(伸出食指、中指交替沿直线向前爬行)小蚂蚁,有情义,(伸出食指、中指在手背上交替爬行)见面点头很有礼,(伸出食指、中指互对点点头)小蚂蚁,真得意,(伸出食指、中指在手背上交替爬行)冬天来了有积蓄。(左手伸出食指、中指,右手握拳放在左手上)

3、幼儿学玩手指游戏(2-3遍)

⑴教师完整地示范游戏1遍。

⑵幼儿学玩游戏2遍

⑶幼儿边大声地念儿歌边游戏1遍。

三、结束部分

老师拿出一张大自然的画,让孩子们拿画笔在画面的底部画出可爱的小蚂蚁。

四、活动延伸

体育活动《小蚂蚁》,

1、引导幼儿练习手膝着地爬的动作

2、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

活动反思:

《小蚂蚁》是一个儿歌、游戏相结合的语言活动。活动不仅要求幼儿学会儿歌的内容,而且要求幼儿能根据儿歌内容做相应的动作,本活动通过对儿歌的学习能使幼儿对手指的名称有一定的了解,并能灵活转换各手指。幼儿参与此活动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基本上让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发挥。

2020幼儿园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指》


活动目标:

1.能够与老师共同做手指游戏。对手指游戏产生兴趣。

2.探讨小脚的动作,知道小脚也会很多的本事。

3.引发孩子们对小脚的探知。

4.锻炼孩子小脚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5.利用小脚画画。激发孩子们对颜色的喜爱。

活动准备:

颜料。废旧的报纸。舒缓的音乐。

活动过程:

1.问好歌,利用《哈喽歌》跟小朋友相互问好。产生师生互动,打破陌生感。

2.手指游戏:小朋友都跟张老师做了好朋友,张老师的小手也想和小朋友的小手做好朋友来一起做游戏。我们跟老师一起让我们的小手动起来吧。

幼儿跟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锻炼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拍,握,转,捏,弹,捶,等动作)

3.我们的小手真的是多才多艺啊,会做这么多的动作和游戏,我们的小脚也不干示弱了。它说我也会做游戏。那么我们的小脚会做什么呢?(幼儿探讨,用小脚会做什么动作和游戏)。

教师给与引导。并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认可。 幼儿和老师一起利用小脚做游戏。(脚尖点点、双脚跳跳、踩踩,勾勾,交叉等动作)

4. 小脚不但会做游戏,还是个神奇的小画家呢。你们信吗?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发他们试试的欲望。大家一起利用小脚作画,让我们把袜子脱下来,让小脚行动起来吧!(脚踩颜料,在报纸上自由作画。)

5.欣赏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活动我选用的是上海建构教材的一节内容。它以主题模式为特色,又以整合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同时我打破了以往的照本宣读的教学方法。把课程向外扩展和延伸。本节活动,不是要求孩子要画出多么美丽的画面,而是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参与的快乐。在参与中体验创作的愉悦感。从中感受色彩带给人类的美感。整节活动孩子们能够主动的配合老师,积极的参与到创作。我们的纲要要求新一代的幼儿教师具有创新和探索精神。让我们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给孩子一片想象和创作的空间吧!

2020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头发肩膀膝盖脚》


活动设计背景

以国家教育部最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精神,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为宗旨,提高幼儿素质为提点。

在活动中,根据0一3岁幼儿的年龄特点与自身发展规律。在这一阶段特别是幼儿的注意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因此,我在引导幼儿认识自己的身体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有意注意。然后让幼儿思考动手操作、说、表演。最后在游戏中结束。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能积极思考,知道身体各部位的名称与作用,以及怎样保护它们。

2.幼儿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并能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3.能根据音乐指出自己身体的各部位,部分幼儿能边唱边做。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幼儿乐于参与活动。根据音乐做动作。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同时,要爱护自己的身体。

难点

在活动中幼儿乐于思考、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

活动准备

小兔头饰 一个音乐 人体卡通图片 彩笔

活动过程

一、 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一)教师:“小朋友,我是小兔姐姐,我今天很想和你们玩个好玩的游戏,可是,在玩这个游戏之前呢,我们必须要知道这首歌里都唱到了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唱到的部位我们也可用手摸一摸哟!”(放音乐)

(二)出示人体卡通图片。

教师:“小朋友,刚才呀,你们听得可认真啦!谁愿意把你们听到的用彩笔在这个娃娃图片上标出来呢”(可不按顺序,但每标出一个后要先请小朋友说说其作用,并怎样保护它。)

二、 基本部分。

(一)教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把卡通娃娃身上的用彩笔标出的部位大声的说出来,当然,也可边说边摸摸自己身体相应的部位哟!”

(二)老师与幼儿一起边说边做一遍。

(三)跟着音乐一起做一遍。

(四)请部分幼儿表演。

三、拓展。

玩指身体部位的游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为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我采用动静交替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在引导幼儿思考的同时,让幼儿的肢体也动起来,不抑制他们好动的天性,因此,幼儿乐于参与活动,乐于动口动手,乐于展现自我。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幼儿自主表演这首歌,幼儿们都想展示所学,为了给他们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这个活动最终显得有些长,如果重新组织这个活动,我会注意这一点的。

2020小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手指谣》


活动设计背景

儿歌《手指谣》是让幼儿认识并知道自己小手上的五个手指头的名称,并能将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在活动开始部分的时候,我伸出画有手指娃娃的手来向幼儿问好,让幼儿一一说出手指娃娃的名称,再让幼儿听着教师的口令相应地伸出自己的手指娃娃来让幼儿熟悉手指的名称。儿歌的内容中用两个手指进行变形的时候都用到了动词“碰、并、捏、翘”,这是幼儿学习儿歌时要重点掌握的一个点,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用到了“重点前置”,把这一重点部分以和幼儿一起来做手指游戏的形式进行了前期的铺垫,为幼儿学习儿歌打下了基础,也符合了小班幼儿“爱游戏”的年龄特点。

活动目标

1、熟悉手指的名称,乐意用手指进行变形和想象。

2、学念儿歌,掌握动词:碰、并、捏、翘。

3、结合手指变形和想象尝试创编儿歌内容。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手指,喜欢有一双能干的手。

活动准备

简易图谱、手指上画上娃娃头像。

活动过程

一、熟悉手指名称。

1、老师伸出一只手,弯曲手指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好!

刚才是谁向我们问好?

2、小手有几个手指娃娃?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我们来向它们一个个问好。

二、学做动作,理解动词

1、你们的小手上有没有手指娃娃呀?让我来认识一下你们的手指娃娃吧!

2、游戏:听口令:老师说“食指食指碰碰”等,幼儿就作出相应的动作

三、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1、看看老师的手指娃娃变出了什么?怎么变的?(老师按儿歌内容做动作,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语言表达)

2、老师边做动作边完整朗诵儿歌。

3、教师边带领幼儿做动作边把儿歌念一遍。

4、请幼儿分组学念儿歌。

四、尝试仿编儿歌。

1、老师的手指还会变许多的东西呢,看看老师的手指,又变了什么呢?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这两个手指是怎么变的呀?

2、我们的手指还可以变出些什么呢?(幼儿自由进行手指变形)

你是用什么手指变的呢?怎么变的?(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儿歌的创编)。

3、完整朗诵创编儿歌。

4、我们再把这首手指谣去念给没来的小朋友听听吧!教师带领幼儿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在学习儿歌的过程中,我用手指进行变形,让幼儿来说出变出了什么?是用什么手指变的?是怎么变的?由于前期在玩手指游戏的时候,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儿歌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儿歌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但是儿歌在变形模仿物体中都用到了个“做”字,很方言的一个字,不易被幼儿所理解,而且儿歌每次变形的物体都是不一样的,好象在玩游戏那样的变这个变那个,我在设计的时候就干脆用“变”字替代了“做”,使幼儿学习起来变得更易理解更顺口一点。由于考虑到是小班的下半学期,而且幼儿对变出来的物体很感兴趣,所以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尝试让幼儿进行了儿歌的创编,先以教师用手指做动作,让幼儿进行想象,逐步引导幼儿创编出儿歌的内容,再以幼儿用手指做动作,我及时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这两个层次来进行展开。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熊和石头人》


设计意图

音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艺术,它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往往通过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直接、生动、形象地表现某种事物、情感和思想,然而又凝聚着深刻的、微妙的、难以言表的概括与抽象。同时,音乐又是一门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艺术,音乐的创作与表现必须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巧,音乐作品的欣赏则同样要有一定的常识和感知能力。可以说,音乐是一门很“难”的艺术。那么,怎样在“难”的音乐和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设一座桥梁呢?那就是游戏。所以设计了此活动《熊和石头人》。探索音乐活动游戏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音乐游戏之美,在于它不只是音乐技能的摹仿,它是游戏活动中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对歌词、动作孩子味十足的创编,更能活化幼儿的创造细胞,开启智慧之门。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曾曾深入不断提高的原则。无论是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还是在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注重了使活动有重复、有变化,曾曾深入,不断提高教学目标,使幼儿始终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自始至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曾曾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独立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石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节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了此活动的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如:表演法、游戏法、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达到了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还不够投入,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比如在幼儿表演环节,我还能够适度再“放”一些,更多地鼓励幼儿多样化的表现,对于幼儿创新能力和表现力的培养会更加有利。

活动比较好地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很多环节如对表演动作的探讨、对游戏方案的设计都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使幼儿能够分成投入地沉浸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地学、有效地学。

这虽然是一个歌唱教学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总之,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游戏性和动作性的特点,让幼儿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锻炼,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通过这个活动,我收获很多,也相信经过不断的进行课后反思,一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教学能力。

喜欢《大班手指游戏教案及教学反思《多才多艺的手和脚》》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教案及反思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