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子有方:爱住我家”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子自小腼腆,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少说话,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诱、教唆,他从不配合,更不用说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极差,这与我平时对他的严厉要求是分不开的。记得刚上幼儿园时,他只是呆呆坐着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闹,他只是笑,儿子的表现让我很伤脑筋。

为了改变儿子内向的性格,让他变得活泼大方,我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哄、骗、甚至打骂,道理讲了一大堆,他依旧如此。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画画,于是我决定利用他的这一爱好,试着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刚开始,他画得看不出什么,但我没有嫌弃他,总是给他的画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鼓励他为画面添上更多的内容。于是,儿子画出了像乱草一样的鸟窝,像雨点一样的小蝌蚪,像伞一样的大树……儿子在家里乱涂乱画,我从不制止,怕挫伤他的积极性。我家的墙壁上、桌面上、床上、柜子上到处都有儿子的作品。就这样,儿子的绘画水平在逐步提高,他的画面内容丰富,涂色均匀,线条流畅,儿子每次作画,我都做好孩子的指导者和欣赏者,让儿子讲一讲画面的内容,鼓励孩子想象还可以添画上更多的内容,指导孩子涂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孩子的思维,增强了自信。

为了让儿子更加自信,我特地在家里为儿子设立了一个专栏,上面贴有儿子从小画的每一幅画,记录着儿子每一天的进步,正是由于我的耐心,我的爱,让儿子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他充满了自信。

儿子的老师告诉我,孩子变化很大,他不再是腼腆的“小姑娘”,而是活泼开朗的“大男孩”,他主动同老师打招呼,谈论家里的事情,抢着回答问题,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有与众不同的答案,爱提问更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身为教师的我,在教育子女方面会时常面临许多困惑,自从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工程学习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针对孩子的情况,抓住孩子的优点,在生活中改变过去的教养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办式”教育,让胆小、怕事的他逐渐增强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彻底醒悟:对待孩子,不要过于严厉,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总归是孩子,把快乐和幸福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自由的飞翔。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纵容有度,教子有方


在我们的印象里,纵容之后就是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所以对小孩子不能有求必应,这当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凡事讲究个“度”字,若是孩子老是“得不到”,会不会反而种下“贪”的种子呢?

一场关于“纵容”的争论

午休时光,办公室里我们六个大小女人聚在一起喝珍珠奶茶。当中一个偶然说起昨天在超市的一幕--

有个宝宝赖在天线宝宝绒毛玩具的花车前,挪不开步子。妈妈在一边劝了半天,怎么也说不通。渐渐地大人开始气恼,声音提高了八度,宝宝也开始大哭,最后大人甩手直接去了付款处,而宝宝还是拗着性子站在原地,哭得伤心欲绝,直到好心的导购小姐来干涉,妈妈才回身把宝宝抱出了超市,没有天线宝宝,一路听着那哭声远去,你们说,这个妈妈是不是过头啦!

六个人七嘴八舌,意见立刻变成了两种,人也迅速分成了两派,说个不停。

强硬派:哭就哭呗,不能纵容宝宝滥发的购买欲

不可能宝宝要什么买什么的,哭哭也没坏处,还锻炼肺活量呢,这个妈妈也没大声责骂宝宝,走开主要是让双方都冷静冷静,小孩子有时没办法讲道理,只能强硬点。上次我还在超市里看见有个妈妈气得拧宝宝小屁股蛋呢,弄得鸡飞狗跳的,但是宝宝总算听话了。再说,妈妈不给买肯定有妈妈的道理,要么是家里已经有同样的玩具,要么已经超出了当天的购物计划,宝宝无理要求,当然不能满足。

温柔派:这样的妈妈有点狠,偶尔纵容一下宝宝也没关系

一个毛绒玩具也不花多少钱,宝宝哭得这么伤心,就满足他一次嘛,何必让宝宝在大庭广众之下“献丑”,还连带着大人也挺窘的。虽然事前妈妈可能和宝宝沟通过:比如今天我们去超市不买玩具哦,宝宝也表示同意。但是小孩子毕竟天性自由直白,喜欢就是喜欢,哪里有这么多的约束。不涉及到原则问题,就不要为难小孩子,我们小时侯大多都尝过这种失落滋味。

讨论由于工作时间来临而暂告终止,意外发现站在强硬派的都是单身一族,而怀柔派是由三个妈妈构成。

纵容孩子,你的方法正确吗

女性当了妈妈以后,人是不是会变得更宽容?那么该不该纵容一下我们的宝宝?第一个设问,其实不用多加思考便有答案,上面妈妈派的意见就是最好的解答,如果你热爱着自己的宝宝,你觉得妈妈是个幸福的身份,你自然就会变得宽容。

只纵容一下宝宝,你的方法正确吗?

让我们先来猜测宝宝那一刻的心理。可以分成下面3个类型。

1.莫名我就“喜欢”你

小孩子都会产生这样的心理,没有什么原因,对某样陌生的物品会发生兴趣,让家长觉得不可思异,而孩子们觉得很天经地义。

2.沉积很久的“计划”

比如天线宝宝玩具,恐怕没什么小孩子不喜欢它,在电视里或者幼儿园的接触过程中,他早就有了想单独拥有的愿望,并且希望被尽快满足。

3.是希望被满足、被顺从的自我情绪

此前可能有什么事件发生让他的情绪比较低落,大人们没有注意到,而他不过借机希望得到心理的满足感,来驱赶内心的不快。

分析:从1--2--3,处理起来也越来越棘手。1类型里简单的小小孩,自然最好哄,3类型里有成人心智的小孩比较难对付。但是,现在这样的孩子很多。

二、爱与教育同步进行

我们通常认为:不要对宝宝百依百顺,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但是不要小看孩子,他们有自尊心,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们更不喜欢被迫让步,在不同的环境和场合,我们要区别对待宝宝的任性行为。但切记,无论是何种心理的宝宝,你所做的一切首先是出自爱,然后才是教育。以下几种方法家长可以参考一下:

方法一:暂缓法。对于宝宝有点无理的要求,你不能表现地太武断,立刻回答“NO,不行,不可以”之类的话,这样会导致宝宝感觉受挫,失去沟通的可能。

方法二:转移法。如果你不想迁就宝宝,就用转移法。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地方,一旦得逞,就立刻带孩子离开,这样就避免尴尬。这条方法对类型1的孩子比较适用,较小的宝宝自主意识还比较弱,容易被引导,所以转移哄骗不失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例如:

希希在货架上抓了块“糕点”,其实那是块橡皮,她捏在手中不肯放开,还往嘴里啃啃,妈妈就用她喜欢的食物来转移注意力。等宝宝转移注意力的瞬间拿下橡皮,立刻走开。

但是不要低估宝宝的心智,被宝宝戳穿就不好玩了,例如:

三岁的小洋洋想吃甜筒冰激凌,外婆不答应,用“大灰狼来了”的故事来恐吓,结果洋洋回答:外婆,大灰狼才不要吃冰激凌呢?洋洋不怕!让外婆一阵尴尬:看来老办法已经失效了。

方法三:说服法。许多父母大声训斥或批评孩子之后,都会难受半天,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是最糟糕的场面。在尊重宝宝的前提下,轻声细语地和他讲道理,保护其自尊心,这种"悄悄批评"的方式比大声、严厉地训斥更有威力,例如:

在游戏场里,乐乐还想玩一次小火车,可他已经玩了2次,还是乐此不疲。其实妈妈都看出宝宝已经玩得很疲倦了,她平心静气地说:乐乐,你累不累啊,小火车已经觉得累了,你让它休息休息,我们过几天再来玩好不好?几番说服后,乐乐虽然不大乐意,但还是勉强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方法四:条件满足法。可以同意宝宝的选择,但要放弃其他选择作为条件。让宝宝自己来做决定。这种做法显得比较民主,例如:

苗苗觉得瑞士糖很好吃,可妈妈限定她每天只能吃2块,苗苗要求妈妈再给一块,妈妈答应了,但提出条件:如果今天吃3块,明天只能吃1块。苗苗一时也计算不清楚,一口答应下来。

方法五:满足法。有时这也是个皆大欢喜的方法。反过来想想:宝宝真的很在乎他提出的要求,你又花费无几,那为什么不满足一下宝宝的要求呢。这样他会觉得很有面子。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的举动破坏了规矩,而担心宝宝会养成“勒索”的习惯,而实际上,多数宝宝还不会这么有心,特别是他也耗费了巨大的精力才得到的许可,他会特别珍惜。

“纵容”出一颗柔软的心

谁都会希望自己的宝宝快乐,但他们的快乐常常掌握在一群大人的一念之间,也许常常经历着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过程。小时侯的我们也曾这样,谁都会有N多的愿望,和父母进行拉锯式的斗争,记忆里清晰的是那支没有吃到的冰棍,没有买成喜欢的电子琴,没有看成的电视剧,这些没有被满足的愿望充满着记忆的角落,因为父母坚决认为不能纵容小孩子,给孩子一点挫折教育,然后我们的心逐渐变得坚硬起来,那就是成长吗?

而反观那些常常被父母满足的孩子,曾经有位女同学18岁了还赖在父亲的腿上,亲昵地帮父亲拔胡子,这个场景曾经让我错愕,她是我们小时侯最羡慕的人,父母对她常常百依百顺,自然她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亲昵。长大后她变成了一个娇纵的小女人吗?现在大家对她的评价是:开朗、乐观、娇而不纵,事业生活都很如意。

也许她只是个个例,但当我们再次面对宝宝渴望的眼睛,委屈的面孔,心肠能如此坚硬吗?有时不过是个玩具,玩具的价值和宝宝快乐的价值如何能比?不用想得太复杂,暂时让规矩、原则走开,偶尔纵容一下宝宝有什么关系,你看见宝宝开心的样子,自己也在微笑呢。

育儿心得:爱住我家


育儿心得:爱住我家

儿子自小腼腆,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很少说话,尤其是在外人面前,任何引诱、教唆,他从不配合,更不用说主动跟别人打招呼了,他的交往能力极差,这与我平时对他的严厉要求是分不开的。记得刚上幼儿园时,他只是呆呆坐着不肯同小朋友玩耍,看到其他小朋友打闹,他只是笑,儿子的表现让我很伤脑筋。

为了改变儿子内向的性格,让他变得活泼大方,我绞尽脑汁,想尽了办法,哄、骗、甚至打骂,道理讲了一大堆,他依旧如此。儿子最大的优点就是喜欢画画,于是我决定利用他的这一爱好,试着改变他的性格,让他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的生活,快乐的成长。

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刚开始,他画得看不出什么,但我没有嫌弃他,总是给他的画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鼓励他为画面添上更多的内容。于是,儿子画出了像乱草一样的鸟窝,像雨点一样的小蝌蚪,像伞一样的大树……儿子在家里乱涂乱画,我从不制止,怕挫伤他的积极性。我家的墙壁上、桌面上、床上、柜子上到处都有儿子的作品。就这样,儿子的绘画水平在逐步提高,他的画面内容丰富,涂色均匀,线条流畅,儿子每次作画,我都做好孩子的指导者和欣赏者,让儿子讲一讲画面的内容,鼓励孩子想象还可以添画上更多的内容,指导孩子涂色。这样不仅锻炼了儿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孩子的思维,增强了自信。

为了让儿子更加自信,我特地在家里为儿子设立了一个专栏,上面贴有儿子从小画的每一幅画,记录着儿子每一天的进步,正是由于我的耐心,我的爱,让儿子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他充满了自信。

儿子的老师告诉我,孩子变化很大,他不再是腼腆的“小姑娘”,而是活泼开朗的“大男孩”,他主动同老师打招呼,谈论家里的事情,抢着回答问题,观察力强想象力丰富,上课回答问题时,总有与众不同的答案,爱提问更是儿子最大的优点。

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我的付出没有白费。

身为教师的我,在教育子女方面会时常面临许多困惑,自从幼儿园组织开展亲子工程学习后,在老师的引导下,我针对孩子的情况,抓住孩子的优点,在生活中改变过去的教养方式,以“放手式”教育代替“包办式”教育,让胆小、怕事的他逐渐增强自信心。

作为家长,我彻底醒悟:对待孩子,不要过于严厉,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总归是孩子,把快乐和幸福还给他们,让他们在欢乐的海洋里自由的飞翔。

李双江教子:过渡满足物质需求不知爱为何物


美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直指人心、建造灵魂的品格教育奉为其他教育之上。

李双江是位有美誉的艺术家,但他的儿子作出了一个令社会吃惊、叫父母蒙羞的举动。颇有勇气的李双江痛苦地承认:没教育好儿子。公众则进而关心:李双江教子的失误在哪里?

有规矩却没有成方圆,只因没有把握好爱与管教的平衡。当今物质丰富的少子时代,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已成社会通病;之相反相成的是没有激起子女对于仁爱的心悦诚服。李双江得子于年长、又是社会名流,未能免俗。

自私、骄傲潜于人的天性深处,不加以严格要求就不能约束得住;爱人、服务在人性中也有宝贵的胚芽,但要悉心培育才可能成为人品格的主干。显然,李双江在为儿子提供知识、能力的提升上,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资源,付出了心血;但是在对儿子负面行为的管教上,却是雷声大雨点稀。“我不打儿子,舍不得,有时真想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已经活化出来此番景象。他觉得只是在宠爱孩子,但爱与管教不能达到平衡,溺爱孩子成为即成事实,并结出非法驾驶、打人的恶果。

富人、名人、官员子弟频频爆出丑闻,暴露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大多数家庭经常没有回答好的问题:我们教给孩子的价值观中,究竟什么是我们最看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在一个古人面前羞愧。

以孔孟之道为人生最高价值的晚清官员曾国藩,他留给儿子们的永诀训诫中,把自己的人生体悟作为最宝贵的财产留给子孙,也留给了我们:“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的子孙视之为珍宝,所以曾的后人多为正人君子、事业有成。

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品德教育一直为先。但是,究竟多少人真的把仁爱、慎独、服务的人格价值看得比一己快乐高?人们总是抱怨时代浮躁、他人唯利是图、社会尔虞我诈。可是,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环境难道比现在好吗?可见,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能以任何外在理由来代替身为父母的责任主体的担当,不管言传身教,还是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

这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必须由内而外,内外兼顾,直至成为孩子的人格。以劳动、服务的习惯而言,不是“我当年多辛苦,你才有好生活,所以你要劳动”的一番教导就能奏效,不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不会有效了。美国的福特家族,绵延百年而不衰,靠的并非只是汽车。此家族曾有此故事:小辈赚零花钱,要在家里擦家人的皮鞋或干此类苦活,所以孩子们以在暑假承揽了全家的擦皮鞋业务为光荣。那俯下身擦皮鞋的身影,给我们的中国富人树立了一个真正的育儿的高度。

谈李双江教子的教训,不是为了厚今薄古、崇洋媚外,而是要正本清源:美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直指人心、建造灵魂的品格教育奉为其他教育之上,并且通过学习经典与人类圣贤的灵魂相交通,通过家长或师长的身教感知,通过习惯训练而养成。舍此,并无良法。

瑞典教子方法:尊重孩子的人格 人前不教子


中国有句古话:“人前教子,背后教妻”。然而在瑞典,做法却正相反:人前不教子!这种教子理念和行为,真正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人格尊重!

在瑞典的所见所闻,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在瑞典人眼中,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

瑞典的父母把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这样的动作意在告诉孩子:咱们是平等的。家长在和孩子讲话时,语气也是“和风细雨”式的,绝少那种“命令”式的,大多是“如果你能那样做,我和妈妈将感到十分高兴”、 “你能这样去做,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让孩子在父母指引的“大框”下自由选择正确的方法或做法。

瑞典人尊重孩子的最突出表现是:从不在人前教子。瑞典人普遍认为,孩子也有自尊心,父母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孩子的自尊,保护孩子的“面子”。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是一种捷径和重要途径。国内,家长当着众人的面大声呵斥孩子,骂些“真没出息”、“真是笨蛋”、“不争气的东西”等等,在国内几乎是司空见惯。

瑞典人认为,这种教育方法,简直就是一种犯罪!因为它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会产生终身性的“自卑症”。我们也发现,瑞典父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法,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瑞典,我们看到,孩子们待人接物热情大方,彬彬有礼,遇事不慌,总能开动筋想出办法,具有鲜明的独创精神,而且从不 “惧场”。这是瑞典父母长期“尊重教育”的结果。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普兰顿学校的校园内,镌刻着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约翰·洛克的一句名言:“父母越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越看重,因而会更小心地维护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父母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他们无地自容,他们越觉得自己的名誉已受到打击,维护自己名誉的心思也就越淡薄。”这大概就是瑞典人“尊重教育”的“理论根由”吧。

教导有方,让宝宝从小自信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自信、大方,又会为人处事,那么培养一个自信的宝宝应该从何入手呢?看看以下28个方法,让你的宝宝从小就自信!

1、认真对待宝宝的要求。

经常忽视宝宝的需要,会让他因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当他在电话里满怀期望地提出:“妈妈,牛奶。”你在外面一时不能满足他,告诉他具体时间:“回到家,妈妈给你拿,好么?”

2、给孩子自己做选择的机会。

周末带宝宝出游,征求他的意见,但不要问:“你想去哪里?”而是这样问:“你想去动物园还是水族馆?”给他选择的范围,让他自己做出选择,会增添对自己的信心。

3、不要嘲笑宝宝说错的话

宝宝刚学说话,发音不准确的时候。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当时刻意强调,换个时间再教他。在宝宝语言学习期,你的嘲笑会使他丧失学语言的信心和兴趣。

4、认真对待宝宝的提问

宝宝提出问题,耐心倾听,如果你回答不了,老实告诉他。让他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打消他对别人的敬畏心理,从而增加自信。

5、用商量的口气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把报纸拿给妈妈,好么?”让孩子知道,被人需要是提高他自信心的最好方法。

6、给宝宝一个展示作品的空间

让宝宝在家中最醒目的墙面上张贴他的涂鸦之作;在柜子上为宝宝做个陈列架,陈列他的小制作。荣誉感最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7、给宝宝一个属于自己的领地

给宝宝一个房间,没有条件的可以给他房间的一部分,让他有一个自由玩耍、不受束缚的小天地。因为拥有自己的“领地”,让他心中充满骄傲感,这会让他平添自信。

8、他的宽容是培养宝宝自信的土壤

不要总是因为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备宝宝,而是教他自己收拾散落的玩具,并且跟他一起做。

9、不要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不对宝宝说:“妹妹已经会数数了,你还不会,你可真笨!”哪怕他真的比别的孩子差。总是拿比他强的孩子和他比较,最能挫败孩子的自信。

10、让宝宝偶尔当当家

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带宝宝去超市,把待付款交到他手里,让他交给收银员。他还不会算账,但至少让他知道钱能买东西。逐渐让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钱,让他当家,会增加他生活的自信心。

11、让宝宝选择自己的衣服

给宝宝购买衣物,让孩子自己挑选颜色和款式。也许他选的颜色你并不喜欢,但不要否定他的眼光。孩子的意见被尊重是他自信的开始。

12、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

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和他讨论喜欢的人物和台词,对他的观点表示感兴趣。平等的相处和交流是给他自信的阶梯。

13、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让宝宝独立清洗自己的小袜子、小手帕,哪怕洗不干净。孩子的自信来自于每件小事中你对他的认可。

14、鼓励宝宝表演特长

当宝宝表演背诗、讲故事和唱歌的时候,给他打拍子,表示应和。锻炼他敢于从容登台表演,就是锻炼他的自信心。

15、让宝宝多和同龄人玩耍

让宝宝接近陌生小朋友,积极鼓励他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培养他的社交能力其实就是在培养他的自信心。

16、帮助宝宝拟订详细计划,并提醒他执行

比如帮宝宝制订练琴计划,制订计划时和他协商时间。执行时提醒他:“宝宝,我们现在该练琴了,对吧?”让他养成按计划做事情的习惯。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满自信。17宝宝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

17、宝宝玩可乐瓶、鞋盒等各种废弃物,不要武断制止他

孩子喜欢探索他感兴趣的东西,你制止他的兴趣,也就挫伤了他探索的信心。

18、孩子在玩游戏的时候遇到困难,让孩子自己解决

孩子在拼七巧板时遇到困难,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困难。实在想不出办法时,你可以侧面指点。战胜困难可以让他自信倍增。

19、当孩子有进步的时候要具体表扬

和孩子相处时,经常寻找值得赞许的具体理由,用赞许的语言鼓励他,但不要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行”空洞地表扬孩子。可以说:“宝宝知道自己小便了,有进步嘛。”不要说:“宝宝你真聪明,妈妈好喜欢你。”具体的称赞给他自信,空洞的表扬会让他自大。

20、重视自己对孩子的承诺

本来并不想带他去麦当劳,却随口答应他去,承诺了却不去实现。你的失信让他失去自信,也失去对你的信任。

21、帮助宝宝发挥个性中积极的方面,让他成为有个性的人

宝宝是急性子,就锻炼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锻炼他的条理性。强迫他改变秉性会让你对他失去信心,更让他失去自信。

22、教他从小认可自己的长相

比如告诉他虽然他不是大眼睛,但小眼睛只要有神就很好看。很多不自信往往源于对自己相貌的不认可。

23、向孩子提供书籍和材料,支持他干自己梦想做的事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才干和能力,他才会更有自信。

24、尽量让宝宝在生活中脱离依赖

上幼儿园要准时,争取让闹钟叫醒他而不是妈妈一遍遍呼唤。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没有依*的处境中充满自信。

25、让宝宝从小学会游山玩水

带宝宝旅游时多给他讲述所遇到的动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种知识。见多识广才能自信倍增。

26、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的过错

辱骂不仅打击孩子的自信,还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27、宝宝遭遇挫折,用缓和的语气同他一起分析这次经历,下次就不会有同样的错误。

重新鼓起他的自信心,尤其重要。

28、父母遵循合理的行为标准,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在社会中不受人尊重,最损伤孩子的自信心。

育儿知识:教子心得


育儿知识:教子心得

星期天,和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公园去玩。刚一见面,朋友就气冲冲地将儿子早晨的“不良”表现讲给我听。最后,朋友冲我无可奈何地说:“这孩子我算是没办法教育了,你是老师,你说该用什么办法?”听了朋友的话,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其实,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别人的好办法和经验只能借鉴,不能硬搬硬套。

记得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从来不强迫他做他不情愿不喜欢的事情。每当休息日,别人的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学习班时,我们则带着孩子去海边,去公园,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美和陶冶情操,在大自然中汲取知识。

孩子在玩耍时像只快乐的小鸟,蹦蹦跳跳,还不时地问这问那。比如:为什么迎春花不长叶子就开花?这个雕塑为什么叫“五月的风”?等等。每当这时候,我们都会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有时碰到答不出的问题,我们回家和孩子一起查资料找答案。时间长了,孩子养成了爱观察、爱提问、爱看书的好习惯,在玩中在书中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一年的冬天,儿子盼来了一场大雪,急着去玩雪、堆雪人,姥姥怕冻着儿子,不让去。下班后,我拉着儿子去雪地上打雪仗,堆雪人,滑雪。儿子的小手小脸冻得通红,鞋都湿了,但他全然不顾,玩得非常高兴投入,雪地上留下了我们的笑声和脚印。

儿子有一个“百宝箱”,里面装满了他喜欢的玩具汽车和手枪,它们有一个特点,都被儿子拆装过。给儿子买来的新玩具,往往不过几天,就被儿子拆散了。刚开始,我也没好气地训儿子:“你怎么就那么爱搞破坏,怎么就那么气人呢?”看到儿子委屈不解的眼神,我意识到自己言语的过分,这不正说明孩子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

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要拆散它们,想探索什么问题之后,我们总是和儿子一起,完全拆开后,让儿子一点点认识汽车(或手枪)的各个部位,讲到儿子感兴趣、想知道的那个地方,就慢点或加重语气,看他是否明白。最后,再和儿子一起一个个把它们装好。有时,碰到有些复杂的,当时装不好的,儿子就和爸爸去找叔叔或买材料,回来再装,直到装好为止。在无数次的拆装中,我发现儿子学会了观察,有了探索和创造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儿子渐渐改掉了自己的一个大毛病——急躁。

儿子爱玩,也爱学习,我们并没给他施加压力,也不给他框定什么方向,他基本上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自由健康地成长起来的。

父母注重教子成人


国外父母是讲究教孩子成"人"的。他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自立生活的基本能力。这样家教下的国外孩子冒险探索创新精神大大优于我国的孩子,科学研究发明创造能力很强。

美国:要花钱自己挣

要花钱自己挣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到外边参加劳动。美国的中学生有句口号:"要花钱自己挣!"

德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德国的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从不包办代替。法律还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日本:不给别人添麻烦

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给别人添麻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一个小背包。上学以后,许多学生课余时间都要在外边参加劳动挣钱。他们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

中国的孩子胆小少有创新,与中国父母家教长期庇护不敢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有很大关系。有人说,未来的世界是孩子的世界,而孩子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家教方法的竞争。学学国外父母教子成"人",让孩子自立,对我们来说是会大有好处的。

父母应联手教子《单亲妈妈教子方案》读书心得


一般来说,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母亲是温柔贴心的角色,父亲是刚强勇敢的角色,二者缺一不可。但是对于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两者总不能兼得,从而导致他们常会出现身心健康问题,造成性格和心理上的缺陷。无数的事实证明:只有在母爱和父爱的共同沐浴下,孩子的身心才能得到健全的发展。那么如何让孩子始终沐浴父母之爱,拥有完整、健康的童年呢?我从《单亲妈妈教子方案》一书中找到了答案——保持合作,父母应联手教子。

令人遗憾的是,离异后的家庭常常是这样的:双方经常在孩子面前互相贬损,把对方糟践得体无完肤,刻意向孩子尚无主见的思维里灌输仇恨;有的甚至将年少无知的孩子视为对方的替身,将怨恨愤撒在孩子身上;有的甚至带孩子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从此两茫茫”,作为报复对方的工具。面对这样的局面,双方怎样才能做到保持合作,联手教子?

一、双方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离异后的父母常常对对方充满仇恨,不愿与对方再有任何的瓜葛。殊不知,孩子长期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不仅无法真正独立,还会在性格上滋生异常;长期与父亲生活的孩子,在生活呵护照顾上,会缺失很多的母爱,感受不到亲情的存在,也会导致性格心理发生怪异的变化。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双方都要豁达大度、宽容为怀,理智、客观地看待已经失败的婚姻,围绕教养孩子的问题,主动地、经常地与对方沟通协商,达成共识。切不可意气用事,以牙还牙,把自己的“快意”建立在“毁灭孩子”之上。

二、让孩子明白:父母离婚不是父爱或母爱的终结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背上被父母遗弃等精神包袱,关键原因就在于不能经常感受到来自于父母双方的爱,所以爸爸妈妈要告诉孩子虽然爸爸妈妈离婚了,不再相亲相爱,但孩子依旧是他们的宝贝。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和责任永远不会变。

三、给对方爱孩子的机会

不管孩子跟谁生活,都不要阻止另一方来看望孩子,而是要多给对方创造机会,增进亲子之情,感受父母之爱。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孩子的意愿多想办法,通过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依旧生活在父爱和母爱健全的氛围中。

四、把孩子当孩子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决不能用孩子做刺探对方情报的“间谍”,更不能利用孩子作为要挟对方的工具或强迫孩子选择“立场”。孩子就是孩子,要让他在父爱和母爱共同沐浴下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

孩子是以家庭为中心而根植于其中,他的语言,概念及思想方式等,最初都是从与父母的互动中,一点一滴汇集而成的。父母不仅用言语教育孩子,还是孩子行为模仿的榜样。只有父母共同合作,联手教子,孩子的心田才能开满友善的鲜花,才能拥有明媚的心境,才能拥有完整、健康的童年。

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


因工作关系,每年都有那么几个月需要与土豪们交流,为了缓解工作的严肃气氛,大家偶尔会在茶歇时随意闲聊几句,如小孩的教育问题。

有次采访无锡一位做贸易的老板,他本人带个黑边眼镜,穿着色彩鲜艳的运动服,人白白胖胖的,看起来像个很nice的“大白”,他与太太都笑容可掬,给人的感觉十分明朗。与大部分土豪都爱把孩子送到贵族学校不同,他的教育理念很独特:我想要我的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希望他有普通人的快乐,过平静的生活,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遵循这个理念,他把孩子送到了当地普通的学校,在学习上对孩子没有要求,只注重培养孩子“人好”,即与人为善,懂礼貌,尊老爱幼。一切看似完美!

孩子越来越大,渐渐地小学毕业,上初中,上高中了。渐渐地,“大白”发现了一个很严重问题:这个孩子没有理想!他太“淡泊”了!

问他将来想做什么,他说不知道,问他对什么有兴趣,他说不清楚。孩子对钱没有感觉,对权力,对地位,对身份,对荣耀……统统没有感觉!如考大学,他不认为考上清华北大有什么用;出门买东西,无论买贵重物品还是便宜商品,他都表现得无所谓;对赚钱?那就更没兴趣了,他家的钱几辈子也花不完呐!

孩子对人很和蔼,从不惹是生非,很黏自己家人,很爱自己妈妈,一天到晚喜欢一个人待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去消耗大把大把的时间。他确实很“平凡”,从不参加同学们的社团活动,更没兴趣竞争社团领袖,在他眼里,这个世界几乎没什么事情是需要他难为自己去尽力争取的……

“我也说不好,就是感觉他懦懦的,绵绵的,没有活力,像只绵羊。”大白叹了口气。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追逐个性的年代。当精英们希望孩子做一个“平凡的人”,而不是都像曹操一样企盼“生子当如孙仲谋”时,教育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些希望孩子永远幸福快乐的父母,或许是在地球绝大部分森林已经消失多年后全都忘记了丛林竞争法则,认为这世界上没有洪水,没有恶兽,钱就像阳光,可以让孩子永远做一只在太阳底下的小兔兔,萌萌哒就好。殊不知,丛林永远不会消失,即使没有了树木,只要有人,一个虚拟的丛林便悄然建立。

孩子在学校,学校就是丛林。在这个丛林中,孩子们不仅在激烈比拼学习成绩,还在比性格,比人缘,比谁更能适应并熟练运用这个丛林的规则。有些家长说不喜欢中国的教育环境,太黑暗,太残酷,有钱把孩子送国外阳光的净土……当然,你完全可以这么做,但前提是,有没有告诉过孩子无论你在太阳温暖的照耀中还是月下凄冷的风雨中,都要努力适应环境,并具备勇于竞争的意识?

当孩子走向社会,社会更是丛林。商界、政界、文艺界……哪个不是明规则潜规则暗流涌动?稍不小心就马失前蹄。恶兽不在人群中,而在人心里。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读书时已然不会争强好胜,当他面对更加残酷的社会,面对更加冷漠的人际,他将如何打拼?又将如何自处?别说在竞争中捕捉先机了,也许连被淘汰的机会都没有。

一直相信,无论时代价值观如何更迭,有一点要毫不犹疑地坚持下去,那就是教育孩子——“追求卓越”!人类要发展进步,家族要传承革新,我们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把下一代变成更优秀的人,让他们更强壮,更聪慧,更有力!

父母不能让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不能让他们“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学识的积累、性格的养成、智商的启蒙、情商的培育,还要帮助他树立理想、激发兴趣、制定规则,保持活力……一切都需要平衡。

有次在上海听台大吕世浩教授的课,恰好讲到清代皇子们的教育问题。他说清代皇子们的教育是历朝历代最成功的,即使嘉庆中衰,清末覆国,但该朝从未出现过汉灵帝、唐武宗、明万历等不学无术的荒唐皇帝。清代国运衰退不可避免,但清皇帝个个“勤政”,与皇子教育完善不无关系,清无论设立“上书房”,还是继位制度的“立贤不以嫡长”,都严格在皇子们中间建立了一套培养及选拔制度。

清代皇子们的教育怎一个“苦”字了得?清人赵翼在《檐曝杂记》中曾有生动的描述:“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余内直时,届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时都院百官未有至者,唯内府苏拉往来。黑暗中残睡未醒,时复依柱假寐,然已隐隐望见有白纱灯一点入隆宗门,则皇子进书房也。”

能想象吗?每天早上天还不亮,大臣都没来上朝,小太监们都倚在柱子上假睡呢,小皇子们就已经起床去上书房学习了。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学习内容不仅有满汉蒙三种语言,更有文史典籍,骑射武艺等等,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没有午休,全年只放五天假!

康熙皇帝自己回忆说,他五岁开始读书从不间断,累得咳血,仍然坚持。每日老师给指定这一段要念120遍,之后再背诵一段新的内容,直至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完全背下来。一世盛名,岂是轻易能够获得?

吕教授总结了一句清皇族教育理念——宁可教子猛如狼,不可教子绵如羊。这并非真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凶狠残暴的人,而是希望后辈能有魄力手挽狂澜,超越前人,安邦定国。

喜欢《教子有方:爱住我家》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爱我家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