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10-14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报导:一个男学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可上了一段学后又被学校给辞退,之后,他又去考了多次,可结果都和之前一样。别人都很纳闷,这是怎么一回事?按理说清华大学不易考,他次次都能考上,应该是很优秀的,可为什么学校就是不收他呢?原因在于他缺乏自理能力,除了学习外的任何事情他都不会,甚至连一双袜子都不会洗.事后他的母亲告诉了记者,在家中,他们只是一味的要求儿子只要好好的学习就行,其他的事情他完全不用去理会,父母会帮助他打理好一切。而这样的结果却导致儿子成了一个除了读书外,什么都不会做的人。现在的他们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一切从头教他做起!

我们姑且不论这则故事是否真实,但它教育我们的意义是真实存在的。现在的家长们都普遍溺爱孩子,认为孩子还小,做父母的要为他们做好一切,包括穿衣.喂饭等等。等孩子再大些后,做家长的只要求孩子能好好去学习,其他都无所谓,父母帮着料理就好.家长们所不知道的是,雏鹰之所以能够展翅飞翔,是因为挣脱了鹰妈妈保护,那样才能感受到飞翔的美丽;茁壮成长的树苗离开妈妈的庇荫才能获得更多的阳光与养料;蹒跚学步的孩童独立支撑身体的平衡才能迈出人生的第一步......过多的保护并不能带给所爱的人真正的幸福,放开手才能让每个人都回归到正确的位置,寻找真正的方向,得到正确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瑕的。世上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该是多美好啊!

这几天天气很冷,还下着雨,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孩子们来得比较少,也来得比往常晚,最后一个来得是韩雨兵,只是这么冷的天气这孩子却戴一顶太阳帽来幼儿园了,我不禁有点好笑,还没来得及问,雨兵的妈妈跟着过来了说:这孩子大冷的天非要戴太阳帽,我说什么也不听,气死我了,你好好批评批评他。“哦,没事的,你忙去吧。

家长走后,我问雨兵: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要带太阳帽呢?雨兵说:我这个太阳帽上有护者神龟,戴上他就能变的很厉害。那你不怕冷吗?我反问到,他摇了摇头,我想孩子并没有因为冷而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很厉害,于是我也没再说什么,作为老师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他:冷了就摘下来。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固执的一面大人要是强行解决的话,难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让孩子自己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我非常疼爱外孙女小冰,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窝在心头。爱孩子绝对不能宠溺孩子。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会自己动手是好习惯之一,因此,爱小冰,就要在家庭生活中寻找让她自己动手的契机。

一、在完成幼儿园小任务,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哪些是小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首先,我觉得幼儿园老师交代的小任务一定是的小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班里建立自然角的任务,需要小朋友带一盆植物,我就准备了一盆富贵竹,要求她自己动手把介绍富贵竹的纸片贴在花盆上,还要求她记住富贵竹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养护要点。本学期开学至今,小冰完成了寻找家里的声音、躲在家里安全的地方、折纸玩一玩、打扮彩虹色的花等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里的育儿大乾坤,就是给小冰提供了很好的动手机会。

二、在满足小冰好奇心的同时给她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小冰常常会好奇地缠着我说:“让我看看吧,让我摸摸吧,给我讲讲吧”。这时,我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她看看锅里有什么,讲讲报刊杂志的插图等。有次我正在剥白煮蛋,她看见了闹着也要剥,我就顺势教她怎样剥蛋……现在,关洗衣机、微波炉、路由器,开关电视机等活已经由小冰“承包”了。只要小冰有动手欲望,我就乐意教她。

三、在日常生活中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日常生活中最要培养的是小冰自己吃饭、穿衣、叫大小便、看书、玩玩具,时间到了提醒她自觉去睡觉……这些动手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年来,我轻易不改变三餐和睡觉时间,还坚持在各方面让小冰自己动手尝试。

作为外婆,照顾好小冰的前提是改变自己陈旧的育儿观念。这话讲讲容易,做起来可真有难度。不过为了小冰健康地成长,我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因为我始终记得荣格的话:“儿童的教养源于成人的修为而非说教”。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中午,我和好好一边向食堂走去,好好告诉我一件事:“妈妈,这一块橡皮傲子说是他的,我不给他,他就跟我抢,我又抢过来了。”我看了看那块橡皮,好像确实是昨天从家里拿的,怎么可能是傲子的呢?

饭后,我告诉他我的决定,他很不乐意,问:“他非说是他的,怎么办?”

“可以找老师的!”我告诉好好。

“可是我告诉过老师,老师并没有理我们。”好好继教说。

“那我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跟傲子说”

呜!好好极不情愿,可是我也没有动容,随后好好又说:“我把橡皮放在你这里,放学后给我。”

“不行!”我否定了这一想法。好好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教室。

放学后,我与好好聊起此事,好好告诉我:“进班之后,傲子跟我要橡皮,我告诉他是我的,他还是跟我要,我就给了张晰,并要他给马雨,傲子就抢不到了,放学后,我就跟马星雨拿回了。”说着,把那块橡皮给我看了一下。

“好样的,处理的挺好了!”我首先肯定了好好。可是回家后发现,这确实不是好好的橡皮,呜!后来我动员好好明天主动给傲子,好好极不情愿,怎么办?我再次劝说,并保证到:“如果傲子不把另一块橡皮给他,我一定要好好买同样的橡皮!”

明天会给吗?我拭目以待。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教”自己


一个晴朗的上午,幼儿园迎来了新一批上亲子园的孩子,他们都是提前来幼儿园熟悉环境、体验生活的。运动活动开始了,妈妈带着孩子一起玩抛球的游戏,场上有两位妈妈引起了我的注意。

菲菲妈妈在很认真地教菲菲往上抛球,可菲菲就是不理她,始终在自己玩球,妈妈边往上抛球,边着急地喊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抛。”“宝宝,你看妈妈抛得多高呀,宝宝照着妈妈这样往上……”“宝宝,别玩了,快学妈妈这样用力往上抛。”虽然妈妈着急地边喊边做着动作,可孩子始终没有跟着妈妈做过一次往上抛球的动作,依然照着自己的想法在玩球。

佟佟妈妈也在认真地教着孩子,佟佟同样专注于自己的踢球动作。妈妈见孩子没有和自己一样做动作,就走过去看着孩子踢球,并在旁边表扬:“佟佟真棒,竟然会用脚踢球了。”佟佟一听妈妈在表扬自己,马上抬起头对着妈妈开心地笑了一下。妈妈马上抓住时机:“佟佟这么棒,一定还会用手玩球吧?”听妈妈这么一说,佟佟马上把球用手捡起来,并开始往前扔球。佟佟妈妈并没有马上示范今天想要“教”的玩法,而是陪着孩子一起往前扔球,扔了几下,孩子开始和妈妈对扔球,这时妈妈故意将球往上一抛,大声喊道:“佟佟,快接住哦。”佟佟听见妈妈的要求,马上跑过去接抛上去的球,虽然没接住,但孩子特别高兴。这时,妈妈说:“佟佟往上抛,妈妈来接。”佟佟高兴地往上抛球,妈妈故意没有接到球,并竖起大拇指表扬佟佟:“佟佟真厉害,竟然能往上抛球了,而且比妈妈抛得还高呢!”佟佟高兴地又开始继续往上抛球,而且一次比一次抛得好。

同样是“教”,为何相差甚远?问题就出在这个“教”字上。

从古至今,我们常会把施教者看作主导方,受教者则是被动学习方。虽然受西方理念的影响,我们也在尝试逐步改变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将受教者看作平等一方,但真正付诸行动时,我们的示范、要求都很明确地规定着孩子需要做什么、要怎样完成,一旦不按照施教者的想法去做,就会被认为是孺子不可教也。

那么,如何在教育中保持成人与孩子之间互动的平衡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忽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菲菲妈妈扮演着施教者一方,不停地教孩子应该完成的动作,忽视了菲菲本身对皮球的好奇心,最终孩子不但没完成今天的任务,反而扼杀了继续探索的积极性。

佟佟妈妈则截然相反,从尊重孩子开始,循循善诱逐步递进,既保护了孩子的求知欲,又很好地完成了学习内容。从她的做法中可以归纳出三点。

1.尊重孩子的兴趣、

佟佟对踢皮球很好奇,这时妈妈并没有否定孩子的行为,而是给他时间去探索,自己只是在旁边安静地观察。这不仅给了孩子探索时间,也给了妈妈思考用何种策略去引导孩子学习的时间。

2.肯定孩子的行为。

整个活动中佟佟妈妈始终运用的是鼓励、表扬的话语,且表扬和鼓励并不空洞,后面总会附上具体内容。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肯定,也促使他想要做得更好,以博得妈妈的进一步肯定。从而出现了孩子愿意主动跟着妈妈玩球的行为。

3.引导孩子主动学习。

佟佟妈妈从孩子用脚踢球开始,利用他对球的好奇心,逐步从用脚玩球引导到用手玩球,再从用手扔球引导到向上抛球,孩子始终是活动主体,是一个主动学习者,这也给孩子很大的探索空间,而不是生硬地完成当天向上抛球的动作技能。从当天的活动来看,我们只是看到孩子玩得很开心,也很好地完成了当天的任务;从长远来看,正是因为妈妈很好地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肯定孩子的探索行为,才会促使孩子对更多的事物有好奇心,从而进一步发展孩子主动学习的良好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养方式的逐步改进,儿童接触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信息来源越来越广泛,他们喜欢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找到答案,让学习活动变得不再枯燥。但这不是否定施教者的影响力,而是我们从直接的“教”,逐步变成引导性的“教”,用表扬的方式鼓励孩子一步步寻找所要的答案,让孩子学会“教”自己,这种主动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自己讲


育儿观念:让孩子们自己讲

要说我这个妈,可以算是伶牙俐齿一类,说起大道理那是一套一套的。不过小时候的我可是没见过什么大阵仗的人,在人前讲话也是笨嘴拙舌那种。还记得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学校举行了一次演讲比赛,我的文章有幸被选上代表年级在全校师生面前演讲。上台之前练了多少遍那就不用说了,可到了当口,看着台底下黑压压的一片脑袋还是紧张得忘了词。因为想不起来要说的话,我只好一遍一遍重复上一句,重复到第三遍的时候,下面是一阵哄堂大笑。小时候糟心的经历让我意识到能在众人面前讲话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两个儿子成长在美国,要说美国的初级教育比较重视孩子在课堂上的参与意识。比起刻板的老师前面讲,学生手背后脚并齐,竖着耳朵听的教学方式的确是开放了很多,但孩子好像还是没有很多机会站在大家面前讲。

从小儿子上小学开始,我就在家上班。之前家里一直有阿姨看着孩子。所以我的两个儿子放学后从没有去过AfterSchool,放暑假也没去过夏令营。孩子小还没什么,反正就在家混呗。到大儿子上初中了,看看周围别人家的孩子,还没到暑假就开始争相报名参加各种课外班,夏令营了。虽然多数也是因为父母上班没办法,但孩子去这些暑期学校确实也学了不少东西。即便是一个抠门的妈,我也不能耽误孩子学文化。想来想去,干脆咱自己在家学。我让两个孩子那年暑假每个星期自己选一个自己喜欢的Topic,然后上网做相关的研究,学明白了,再做成TTP。周六晚上把家里的大电视作为投影屏,人站在前面给我和先生做Presentation。两个孩子年纪不大,一个十二,一个才七岁,但让我惊讶的是他们不仅选的主题挺有意思,而且也基本上都能讲清楚。哥哥讲了汽车的构造和原理;讲了美国关于走失儿童的历史,以及由此采取的措施;讲了关于股票的基本知识;还讲了防晒油的分类,用途以及对皮肤的伤害。弟弟讲了我们的太阳系,讲了恐龙的起源和灭绝;讲了蚊子为什么会盯人,什么样的人更招蚊子等等等等。每个星期两个孩子都非常兴奋的分享自己要讲的主题,周六讲的时候更是迫不及待的要上去表现。一个暑假下来不仅他们俩,连我和先生都长了不少知识。

转眼过了一年,大儿子七年级的暑假又到了。他老妈还是一如既往的节省,所以暑期夏令营是不去的。自己在家学在家讲也一样能增长不少知识,不过这次我灵机一动想到应该邀请两个儿子的朋友们一起来讲。和几家的妈妈们一商量,得到大力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活动。就这样五家人六个男孩子每个周六晚饭后就凑到一起。孩子们每个星期自己先在家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到了周六晚上从年龄最小的开始讲。这六个男孩子最小的8岁,最大的14,性格不同,水平也不一样,但却各有特点,每个人身上都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所以不论年龄大小,都可以互相学习。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上去讲,爹妈们围坐在下面听,还时不时的提些问题或者意见。开始的两三次,虽然每个孩子都很认真准备,但还是有不少问题。有的孩子的TTP做的太花哨了,根本看不清上面的字是什么;有的孩子的TTP上内容太多了,完全成了一篇文章;有的孩子很紧张,磕磕绊绊的讲不清楚;有的孩子一边讲一边晃,看得人头直晕。。。当然至于眼神和听众的交流,语速的快慢,口齿的清晰程度等等,更都是以后需要逐渐要求提高的。不过孩子们自己选的内容却是丰富多彩的:航天飞船,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选举机制,枪的由来,梵高,可口可乐的发展历史,红绿灯的变迁,如何辨认有毒的蘑菇,关于golf球运动的基本知识等等等等,五花八门,多种多样。每次聚会的时候,一个孩子在上面讲,不仅其他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大人有时也会很热切的加入讨论,补充更多的信息。六个星期之后,所有的孩子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TTP做得花哨的变的更务实了;内容过多的变得简单并且突出主题了;讲话紧张的完全流利自如了;晃来晃去的也可以站稳脚跟了。一个暑假下来,几个孩子不仅学了不少东西,而且最重要的是每个周六晚上都是一个PlayDate。讲完讲座,六个人就可以混在一起疯玩儿了。

让孩子们自己讲的活动还在继续,虽然开学了,但妈妈们认为这么好的活动不应该停止,所以由每个星期改为每个月,讲的内容也从自由选题偶尔改成统一命题。老妈们希望在一次又一次的锻炼中,孩子们逐渐做到能学,能讲,更能思考。但这会不会是家长们的一厢情愿呢?那只能留给时间来回答了。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让自己的孩子更加的独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