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益智亲子游戏
1.天天做操身体好
爸爸、妈妈带着孩子边说儿歌边做徒手操:“早晨空气好,宝宝做早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最后向上跳一跳、跳一跳。”
2.搭“宝塔”
给宝宝八至十块正方形积木,鼓励他(她)用积木一块块地垒成八层或更高的“宝塔”。
3.区分“早晨”与“晚上”
给孩子出示表现“早晨”和“晚上”活动的图片各一张(一张的画面是太阳升起,宝宝起床。另一张的画面是月亮升起,宝宝睡觉),让孩子指出哪张画的是早晨,哪张画的是晚上。平时在孩子早上起床及晚上就寝时,可以进行随机教育。
4.儿歌表演——爸爸瞧,妈妈看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看不见。”说完这一句,孩子把两只小手一起背到背后。
“爸爸瞧,妈妈看,宝宝的小手又出现。”说完这一句,孩子把两只小手一起举过头顶。
0-1岁宝宝翻身游戏
1、让宝宝躺在草坪的布单上,爸爸拉住宝宝的两只脚旋转,促使宝宝翻身,妈妈用手扶住宝宝头旋转,做为辅助力量,促使宝宝连续翻身。
2、妈妈在做这些旋转动作时,唱儿歌:“搓,搓,搓油条,滚,滚,滚油条,滚根油条黄焦焦。”妈妈一边用手帮宝宝翻身,一边念儿歌。
3、接着妈妈准备床单或毛巾做裹春卷游戏,用床单把宝宝卷住,妈妈拉床单一头,使宝宝被动翻滚,宝宝经过几次练习后,就容易自己使劲,向一侧连续翻滚。
4、宝宝滚出床单后,可以就在床单上继续训练宝宝连续翻滚,妈妈用一个彩色皮球从宝宝身边推出一小段距离,让宝宝去够取。宝宝会将身体翻过去但仍够不着,妈妈说“再翻一个”,指着皮球让宝宝再翻360度去够。
5、练过几次之后,妈妈可把皮球从宝宝身边滚过,宝宝会较熟练地连续翻几个滚伸手把球拿到。经常练习就会使宝宝十分灵敏地连续翻滚。
TIPS:很多时候,爸爸妈妈意外地发现宝宝自己会翻身了,是不是就不用训练他翻身了呢?其实,如果宝宝自己能翻过一半身子,就可以锻炼他连续翻滚了。练习连续翻身,会使宝宝动作灵敏,是全身活动协调的结果,又为之后的爬行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结合夏季里各种环境来做翻身运动。
宝宝爬行启智游戏3则
小孩子在七八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学习爬行了,通过爬行,可以锻炼他们的四肢肌肉、大脑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为孩子以后集中注意力奠定基础。但是,有的家长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孩子坐在那边一动不动,都不喜欢爬。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对爬行的兴趣。
游戏1:助力行动
当宝宝学爬时,四肢如何协调一致地运动成为他们最不易突破的难题,他们经常是顾得了手却顾不了脚。这时家长可以站在宝宝身后,两个手掌放在宝宝脚底,推动宝宝一只脚,当他往上爬一点时,再推动他的另一只脚,如此协助,帮他度过爬行关。
游戏2:循声而动
声音能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哗啷棒、带电子音乐的小玩具,都是吸引宝宝的对象。在宝宝身体不远处,摇动玩具,使其发出悦耳的声音,宝宝会因为乐声的吸引,想办法过来,而爬则是他惟一可以利用的方法。注意不要离宝宝太远,免得宝宝的注意力不在声音上。
游戏3:色彩的诱惑
宝宝喜欢鲜亮的色彩,当有颜色亮丽的东西时,他会目不转睛地看,并想抓在手里。这时,让宝宝坐在一边,家长拿一个色彩鲜艳的玩具,叫宝宝的名字,吸引他的注意力。宝宝俯下身爬过来时,家长向后退,等宝宝爬了三四下后,让宝宝抓到物品,并夸奖宝宝做得好,亲一亲宝宝。
3-5月宝宝智力发展游戏
☆球球摸宝宝
游戏目的:
刺激宝宝的手掌、足掌,促进宝宝触觉发育,开展宝宝智力。
游戏步骤:
1.准备一个直径10cm左右,表面突出的小触摸球。
2.宝宝刚睡醒或他心情愉悦时,妈妈先用自己温暖的手为宝宝做抚摸。
3.然后用小触摸球轻轻地抚摸宝宝,尤其是他的手掌手指、足掌足趾。
游戏互动:
小宝宝的触觉非常发达,身体各个部位受到刺激都会做出反应。刚开始,妈妈温暖的抚摸会让宝宝感到舒适。然后用触摸球抚摸,一开始,宝宝或许会很紧张,但是因为有妈妈的抚摸做过铺垫,所以宝宝会很快会领悟到这也是一种舒服的抚摸,从而放松身体。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一定要选在宝宝刚睡醒或心情好时进行。如果宝宝有困意,会对这个游戏产生烦躁情绪。而在宝宝不高兴的时候触摸他,他会很反感。
妈妈须知:
宝宝感觉统合失调,或者叫“触觉障碍”,它主要指宝宝在处理触觉时调节得不够好,或许是迟钝、或许是太敏感。其实,宝宝的脑细胞并不比成人逊色,只是细胞间的神经感触还没有连结,需要妈妈帮助宝宝开发,所以要经由不断的触摸、感受,配合其他感官的刺激,才会渐渐形成触觉。一般来说,剖腹产、早产、非母乳喂养、母亲爱抚少的宝宝比较容易出现触觉障碍。
☆摇啊摇,不倒翁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视力,开发宝宝的智力。
游戏步骤:
1.妈妈坐在地垫上,宝宝坐在妈妈的身上,背靠妈妈胸部。
2.在离宝宝30cm的地垫上放一个不倒翁玩具,妈妈拨动不倒翁,使它摇晃起来。
3.引导宝宝注意不倒翁的晃动。
游戏互动:
妈妈的怀抱很容易让宝宝产生安全感,而且,背靠妈妈胸部的坐势会让宝宝的视野很开阔。当不倒翁晃动的时候,宝宝的眼睛会注视到不倒翁的摇晃轨迹。如果不倒翁能发出悦耳的声音,宝宝注视不倒翁的时间会越长,这样越对宝宝的视力发展有利。
于博士温馨提示:
妈妈一定要把宝宝抱牢,不要让宝宝摔倒。另外,妈妈可以告诉宝宝这是什么东西,也可以配合儿歌,“说你呆你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说你呆你不呆,推你倒下,你又站起来”。
妈妈须知:
这个阶段的宝宝视觉发展还未完善,能看清楚的距离很短,所以他会配合其他感觉系统对外部变化做出反应。所以,父母在抱着宝宝的时候,可以多看看宝宝,多摸摸他们的脸,多跟他们说话,这样宝宝可以循着父母脸孔的外轮廓,配合着听觉、嗅觉、触觉来认人。
☆小球来了
游戏目的:
通过引导宝宝目光上下移动,训练宝宝视觉发展。
游戏步骤:
1.宝宝坐在妈妈腿上,背靠妈妈胸前,眼睛看前方。
2.在宝宝前方,用一个大纸盒装上五颜六色的海洋球。
3.先用铃声吸引宝宝注意,再将海洋球从上至下一个个倒出来,倒的速度快慢交替。
游戏互动:
大人先用铃声吸引宝宝的注意,然后再把盒子里的海洋球一个一个的倒出来,宝宝看到盒子里不断有五颜六色的小球跳出来会很惊讶,他的眼睛就会随着海洋球从上面落到下面。如此反复,就锻炼了宝宝视觉的追踪能力。
于博士温馨提示:
注意不要让球砸到宝宝,也可以让宝宝拿着一个球观察一阵,再开始这个游戏。另外,大人在游戏中要表现出很快乐,这样宝宝也会觉得快乐。
妈妈须知: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而采取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时,应注意饮食调配,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抓住什么了
游戏目的:
让宝宝去感受不同物质产生的不同刺激,使宝宝的触觉得到发展。
游戏步骤:
1.准备小布条、小绒条、小纸条、小海绵条、小橡皮条、小绸条各一个。
2.首先拿起小布条放到宝宝手里,让他体会布条温软的感觉,然后再拿起小绒条让宝宝抓捏,让宝宝感到不一样的感觉,就这样以此类推。
3.当宝宝把物体抓到手里时,大人要在一旁解释:“绒布软面面的,绸子滑溜溜的”。
游戏互动:
游戏中,还可以把不同质地的物体放到宝宝面前,引导他伸出手来抓捏。如果宝宝不理睬,可以首先用夸张的动作和语言示范一遍给宝宝看。当宝宝参与到游戏中时,大人要在旁边富有感情的讲解和鼓励。
于博士温馨提示:
大人要小心看护,不要让宝宝把布条塞到嘴里。
妈妈须知:
宝宝4-5个月时,辅食添加对宝宝的成长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时,饮食中应逐渐补充含淀粉等营养成分的食物,唾液腺受到这些食物的刺激后,唾液分泌明显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当唾液分泌稍多或是宝宝高兴、嬉笑时,可能就会因无法将分泌出来的口水全部吞咽下去,而漫过大堤,流出口外。
☆五指游戏真有趣
游戏目的:
发展宝宝手指上的触觉,并且练习让宝宝的五个手指放松张开。
游戏步骤:
1.选宝宝睡醒或刚洗好澡的时候。
2.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抚摸揉捏宝宝的每一个手指和足趾。
3.一边捏,一边给宝宝念儿歌:“大拇哥、二拇哥、中轱辘、四小弟、五小妞爱看戏”。
游戏互动:
这个游戏最好选在宝宝洗好澡全身都很放松舒服的时候,大人用自己的大拇指和食指抚摸宝宝,让宝宝对大人的两个手指有个大概的印象,然后又能感觉到自己的五个手指在被抚摸,慢慢地就会对自己的手指有一定的了解。
于博士温馨提示:
手指和足趾是宝宝触觉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大人碰触宝宝的手指会让宝宝感到很好玩。每天捏一两次,对宝宝触觉的发育很有好处。
妈妈须知:
有研究指出,稳定的触觉经验会让宝宝产生愉悦的情绪,感觉安定,故家长有机会就要多抱抱他、拍拍他或给他按摩,将有助于稳定宝宝情绪及增进亲子间的联系。
☆踢踢动动叮当响
游戏目的:
教他认识因果关系,开发宝宝的智力。
游戏步骤:
1.在宝宝床沿或游戏围栏上系一根有弹性的绳子。
2.绳子上再系些铃铛、拨浪鼓之类能发出响声的东西。
3.当宝宝踢床时,鼓励他观察动作与响声之间的联系,这会让他知道声音是有来源的。
游戏互动:
现在,宝宝的小腿可以踢床了。他踢腿时,听到了铃铛的声音,就会研究声音和自己动作的关系。大人可以明确地告诉宝宝,也可以给宝宝示范一下,床和铃铛之间的联系。宝宝会很快注意到这一点,明白因果关系。
于博士温馨提示:
记住在宝宝床沿或游戏围栏上系的那根绳子要短,以免勒住宝宝。当铃铛响的时候大人要鼓励宝宝多做几次,有助于宝宝发现床和铃铛的联系。
妈妈须知:
你的宝宝早在出生之前,就开始学习理解其他人在说什么、做什么。刚出生时,宝宝还不能准确地理解你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他能了解你的情绪,比如高兴、伤心、爱、关心、焦虑、生气等,到宝宝4个月大时,他能听出自己的名字。
☆颜色碰撞真好玩
游戏目的:
增强宝宝的视力跟踪能力,有助于宝宝将图像和声音联系起来。
游戏目的:
1.将几个色彩鲜艳的小球放入小塑料瓶中,盖上盖子。
2.倾斜或者翻转小瓶,带动瓶子里的小球相互碰撞并发出声音。
3.引导宝宝观察小球是怎样运动的。
游戏互动:
宝宝对鲜艳的颜色很有感觉。看到瓶子里的颜色互相交替、碰撞,还可以发出声音,他会很兴奋,会很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
于博士温馨提示:
游戏中要注意安全,谨防宝宝吞食小球。
妈妈须知:
训练宝宝眼睛随物品移动,对日后阅读有很大帮助。一是能进一步帮助宝宝提高关注力,二是为日后逐行阅读和提高阅读效率创造条件。
☆认真看天气
游戏目的:
增强宝宝感知对已获取信息的概念。
游戏步骤:
1.抱着宝宝到窗边看看天气如何,为他读天气预报。
2.然后带他出门加深对天气状况的印象。
3.增强宝宝对不同类型天气的记忆力,通过你的朗读来加强他对已获取信息的概念。
游戏互动:
当大人给宝宝读天气预报时,也许宝宝并不明白。这时,大人可以抱着宝宝感受外面的天气是热是冷,是晴是阴。宝宝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会明白天气的变化,而且他会对自己获得的各种关于天气的信息有个概念。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方能让宝宝学会看天气。游戏中,注意观察宝宝的情绪,最好选择宝宝高兴时进行。
妈妈须知:
随着宝宝的成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加长了,但目的性和感知性仍较差,容易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爸爸、妈妈可以和宝宝一起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的感知活动,锻炼宝宝对事物的专注及感知能力。
☆墙头坐不住
游戏目的:
有助于宝宝体力的发育并增强其记忆力。
游戏步骤:
1.坐在地板上,将宝宝放在你曲起的膝盖上。
2.妈妈用轻快的声音唱儿歌“小宝宝坐在墙头,小宝宝掉下墙头,一切马中之王,一切人中之王,都无法将这个小胖墩扶起”。
3.当唱到“小宝宝坐在墙头”时抬起脚尖,让宝宝有一种被弹起的感觉,当唱到“小宝宝掉下墙头”时,伸直腿让他也“掉下来”。随着儿歌的节奏,反复进行。
游戏互动:
宝宝坐在你的膝盖上,你膝盖的动作让宝宝感到有些刺激和惊奇。宝宝很快就会知道你膝盖的动作是随着儿歌发生的。大人念动儿歌时要吐字清晰,这样有利于宝宝将来的语言发展。
于博士温馨提示:
游戏中要注意安全,动作尽量缓慢,宝宝还不能适应剧烈的运动。
二、爬“山”目的:锻炼儿童腿部力量。玩法:利用上楼的机会。妈妈在前面两级两级地走上楼梯“爬山”。孩子跟着一级一级地双腿交替上楼“爬山”;爸爸可用单脚跳,或双脚跳着“爬山”。最后一家三口都爬到了“山顶”,欢呼:“我们到山顶啦!”建议:家长要注意保护。可根据耐力逐渐增加高度和难度,以锻炼幼儿的体力和运动能力。三、“杂技表演”目的:锻炼孩子的腰肌和腹肌。道具:塑料罐或塑料瓶若干,绳子或细竹竿一根。准备:家长和孩子一起把塑料罐或瓶打通成套筒状。可用彩色纸将套筒包装一番,再用绳子或细竹竿将套筒串起来,腾空架好。高度以家长或孩子仰卧着用脚能碰到为适宜。玩法:家长仰卧在地毯上,用双脚轮番地蹬着转动套筒,为孩子作示范。然后,放低套筒,让幼儿也学着“杂技表演”。建议:可先用一只脚蹬,后两只脚轮番地蹬,协调地“表演”。四、捕“鱼”目的:培养幼儿手的灵活性。道具:用硬纸板剪出一条“鱼”。5~6米长的绳子一根。将“鱼”系在长绳的中间。玩法:幼儿和家长面对面相距1米站好,各拿绳子的一端。“开始”,一声令下,各人卷起手中的绳子。谁卷得快,卷到中间的“鱼”,谁就算捕到“鱼”了。规则:绳子一定要卷成团。
五、海狮“投球”目的:练习全身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道具:小篮子两只,皮球两个,席子或地毯一张。玩法:将席子或地毯横放在中间,两只篮子、两个皮球各放在席子的两端。幼儿和家长同时从放有空篮子的一端爬着出发,拿到皮球后,怀抱皮球,“仰游”(即仰卧行进)向篮子方向前进,并投球,投进为胜者。
建议:此游戏可在光滑、干净的地板上进行。
六、看谁不出圈目的:训练儿童的感知觉。准备:竹筷一双。划地为圈,或根据地上原有的花纹指定为圈。玩法:母亲拿竹筷在圆圈外敲节奏,父亲和孩子闭着眼各自站在圆圈内。当听到筷子敲击出X节奏时,两人原地踏步;当听到敲出XX时,两人原地跳跃;听到XXX节奏时,两人原地跑步,谁先出圈,谁就输了。建议:筷子敲击的速度可由慢到快。
中班益智游戏
01接反话
玩法:
1、教师出示任意一组图片,如小猪是胖的,猴子是……
2、幼儿立即接猴子是瘦的。
3、教师再次任意出示一组图片,向幼儿提问,如此反复游戏。如:冬天天气冷,夏天天气热;头发黑,皮肤白;苹果大,葡萄小等。
4、幼儿回答时要有一定的速度,并按上句......
02小动物喂食
游戏目标:幼儿分辨并区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
游戏准备:密封纸盒三个,其中一面分别有一个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的洞,并有小动物形象以吸引幼儿注意。
各种颜色大小的三角形、圆形、长方形纸片若干。
游戏玩法:幼儿根据纸片形状把纸片塞进对应嘴巴形状的小动物口中,在操作过程中,老师可以提示幼儿手中拿的是什么图形。如;睿睿手拿三角形,老师提示,你拿的是三角形,哪个动物的嘴巴也是这个形状,你比一比。这样幼儿就逐渐能够认识并区分三角形、圆形、长方形了。
03数字娃娃找朋友
游戏目标:
1.能正确区分10以内数的相邻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游戏准备:
1~10的数字头饰每人一个。
游戏玩法:
1.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游戏规则:
必须是被老师点到“三”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