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

10-19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在幼儿的心中,成人是伟大的,家长的话被孩子奉为真理和“金科玉律”,加上孩子本身判断能力低弱的年龄特点,很多时候,成人们说什么,他们就会去做什么,全不顾话语的真正含义,是褒是贬。而在生活中我们的家长总是改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常常不经意的抛出一些话中带话、拐弯抹角的语句,说着孩子听不懂的“反语”。由于孩子无法真正理解,很多时候孩子总会做出和成人意思大相径庭的行为,孩子的错误惹恼了我们,家长不禁发出了“这孩子怎么这样不听话”的疑惑。可是作为成人,我们是否有思考过自己的行为是否准确、恰当呢?孩子如此直白的去领会成人的语言,难道不是他们单纯、率直的真实写照吗?只能说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方式出现了偏差。如何提高成人育儿行为的准确性,让孩子明了的理解成人,这就要求我们家长不仅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还应慎用“反语”,更不能将话藏在“反语”中来刺激孩子,给他们带来身心上的不悦!曾经看到这样的情景:一孩子正和小伙伴们欢快地跑着,这时孩子已经是满头大汗,小脸涨的通红,可孩子全没休息的意思,还是一个劲地飞奔着。妈妈叫住了孩子,孩子听后来到了妈妈身边,妈妈一边给孩子擦汗,一边训斥着孩子:“跑得这么热,等下你再去跑啊!再把衣服给跑湿!”孩子听了***话一脸茫然,此时旁边的小伙伴在孩子身边来回穿梭着,孩子看后,也忍不住又加入了奔跑中。家长见状,又气又笑,可这能怪谁呢?只能怪她把话说错了,话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制止效果,更是误导了孩子的判断,原本一句简单地提醒:“跑累了,应该休息了,不然要生病的”却夹杂了成人的个人情绪,成为了一句“反语。面对一群经验贫乏,天真无邪的孩子,语言应是直白的传意渠道,容不得有半点转弯抹角和含沙射影。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好动、好奇、好模仿,却又缺乏判断力,对于成人所说的一些“反语”,他们非但不能理解,反而认为这是成人要他们做的,并且去有意的模仿,以至于在和别的幼儿交往中,也会学着成人的样说一些“反语”去挖苦别人,这就影响了孩子为人处事的方式。另外,即使孩子领会了成人的“反语”,孩子也会觉得成人在“讽刺”他们,进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和活动积极性,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发展。因此,针对幼儿的这些特点,我们家长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以正面教育为主,切不可说一些幼儿听不懂的“反语”,若“反语”已经出口,就要及时向幼儿解释清楚,消除不良影响。同时我们还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立教,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榜样。孩子的视听是明亮、真实的,他们不会用自己的语言去修饰什么,作为家长我们给他们的也应是简单、准确、真实的。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各位家长请你们慎用“反语”,多给孩子一些简单和真实的空间!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


育儿观:家长要学会放手孩子入托初期的适应期,一般都认为是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专业的老师都知道,这种适应期是三个方面的:孩子、家长和老师。

孩子需要适应期,很容易理解,老师需要有一个和宝宝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也容易理解,那么家长为什么也有适应期呢?

这里所指的家长是指带养宝宝的人,她可能从宝宝出生一直带到宝宝入托,在此期间和宝宝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形成了一种生活习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影不离。一旦宝宝上了托班,便有失去一样随身物品的感觉,每天好像掉了什么东西,很不习惯。于是宝宝不在身边的时候,脑海里总牵挂着,担心宝宝的冷暖和饥饱,担心宝宝的情绪。此时家长已经不知不觉有了焦虑情绪。

家长如果能正确理解这种适应期,相信老师会照顾好宝宝,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适应新环境,有坚定的信念让宝宝去经受这种必要的锻炼,那么这种适应期就会顺利度过。

有的家长喜欢躲在教室外面偷偷地观察孩子的情况,这样做对孩子是不利的,因为孩子迟早会发现那一双熟悉的眼睛(孩子尤其是不会说话的孩子心灵感应的能力特别强),一旦发现,孩子对班级活动就会失去兴趣,便会不停地寻找,找不到就会哭。如果长期有一双眼睛在悄悄观察她,可能会引起孩子心理焦虑甚至会让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

请相信孩子有无限的潜能,请相信老师有无限的爱心。因为这是让宝宝健康成长的唯一的选择。

育儿观:家教


想起“家教”这个词看了xx妈妈的回复,令我想起“家教”这个词,在我小时候,一直觉得骂人孩子最重的一句话:没家教!因为这句话骂的其实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母。

看到xx妈妈如此重视老师的意见,在家里又花时间、又花精力、还动脑筋,关注、陪伴、引领着孩子的成长,我很感动。

好多年轻一代的小爸小妈们自己都没有长大,常常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如果学校真的能承担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那么所有的学生就没有任何差异了,正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因而世界也就变的那么立体而有色彩。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教养、追求知识、性格开朗、有很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做家长的也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榜样,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所规范,正如小树刚刚长出来的时候需要一根水泥柱子帮助他长得正且直一样,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我们随时、耐心地矫正他们的行为,让他们长得健康又漂亮。

不需要多么成功,只要做个有家教的孩子,父母就一定能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育儿观:学会放手


育儿观:学会放手刚刚从门卫处得知,有一位爸爸要看看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因为孩子刚入园不久,他实在不放心。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要求都被门卫伯伯拒绝后,很失望、很沮丧。可怜的父亲,“多想再看你一眼”,真缠绵。

我很理解他的心理,但是并不认同他的做法。儿子已经三岁了,上小班,应该是个棒小伙了,他将来要独立去适应社会,并要学习着懂得谦让照顾老人妇女儿童,如此让爸爸牵挂的孩子在家里一定被百般呵护,那他将来如何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呢?

作为青壮年男人,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肯定不只限于照顾好孩子,虽然我很希望爸爸们能分出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但目的是让孩子们更阳刚,让男孩们更有男子气,而不是连上幼儿园都依依不舍啊。既然孩子白天上幼儿园,那就放心交给老师,也相信自己的孩子有适应能力和独立能力。

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外婆或奶奶身上的,也有少部分妈妈会这样,不过在我从业的二十多年中,近几年来这种“黏糊糊”的爸爸越来越多了,不知道是现在的爸爸更爱孩子了,还是现代人的性别差异越来越不明显了?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育儿观念:家长,请正确地引导孩子

午餐快要结束了,陆陆续续地有孩子把空碗送到我这边来。很快,我看到了园园小朋友也把碗送来了。真奇怪,今天这孩子碗里的排骨怎么没了呢?我问了孩子,孩子告诉我:吃了。咦?一年多来,这孩子从来不吃排骨啊!今天怎么回事?

晚上,我看到了园园的妈妈,这位母亲得意地告诉我其中的奥秘:

昨天晚上,家里给孩子准备了鸡汤,可是孩子始终不肯喝,不肯吃。为了解决这一烦神事,妈妈结合园里学的珠心算与女儿有了如下的对话:

妈妈:园园,今天学珠心算,你们班琪琪小朋友得的小红花最多,是吗?

园园:有八个了。

妈妈:你知道为什么吗?我问过琪琪的妈妈,告诉我,琪琪在家最爱喝汤了,鸡汤、排骨汤……喝得可多了,喝这些汤就很聪明。

园园:就像这个汤?

妈妈:是!不仅喝汤,还肯吃肉,喝一口汤,吃一块肉,就聪明一点点,正因为她喝的多,吃的多,她才变得这么聪明的啊!我们园园喝吗?

园园:喝!

于是在妈妈的激励与鼓动下,园园在家里喝了一小碗鸡汤……

听着这位妈妈的叙述,我为她感到欣慰,因为孩子不肯喝汤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是我又感到深深地担忧:这是一种错误的引导方法,这样发展下去,会引来更大的难题:因为她让孩子错误地认识到聪明的来源。为了聪明,孩子会在这方面更努力,可是这样只能南辕北辙,事倍功半啊!

何谓聪明?一般是用来表达对待某事某物有着好的想法和正确的逻辑。而一个孩子要具有聪明的头脑,我认为来源于两个方面:

一是积极开动脑筋。古语有去:手怕不用,脑怕不动,手越用越巧,脑越动越灵。由此可见,只有当一个孩子形成积极动脑的习惯之后,他的思维能力才会随着思维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强,那样才能表现出所谓的“聪明”。

第二个方面就是厚实的知识积累。这种积累可以来自于直接经验,如生活感知、体验,更重要的是来自于间接经验,即大量的阅读。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犹太族就是一个非常注重阅读的民族。在犹太人家里,宝贝稍微懂事,妈咪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宝贝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个仪式的用意是,告诉宝贝书本是甜的,让宝贝在最初接触书时,就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从而一生都喜欢书。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习惯,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这些民族习惯都使得他们成为一个爱书的民族。也正是这样一个对阅读如此重视的民族,才培养出那么卓越的人才。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由此可见,聪明,与吃多吃少并没有关系,与吃什么也没有关系!作为家长,我们在解决孩子某一个坏习惯的时候,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千万不能解决了这一个坏习惯,再带来下一个坏习惯。那样,家长痛苦,孩子也痛苦,孩子的童年不允许我们这样折腾。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育儿观念:家长请不要轻易为孩子许诺

新学期开始了,班里又陆续迎来了几位新入园的孩子,这让我们原本忙碌的开学的准备

又增添了不少的困难,听着他们的哭闹声又让我们回到了刚接收小班时的样子,好在他

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强,一周过去后,他们已经基本融入了新的环境,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这让我们紧张的心情稍微松了口气,在刚入园的孩子中有个叫崔靖浩的孩子特别吸引

我们的注意。

崔靖浩与别的新入园的孩子不同,他刚来到班里时,没有哭闹的现象而是非常的安静,

虽然他的妈妈说他曾上过幼儿园,但他转园后的表现的未免也太乖了,我和张老师在安

抚好其他孩子的同时也很注意观察他,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表现得很好,我们以为他真

正的融入了集体,同时他的妈妈想让他在幼儿园吃饭,事情就在他在幼儿园里吃饭的这

几天开始了,他开始了与我们的“对抗”,先是无休止的哭闹,再就是拒绝吃饭,几天

下来我们也被折腾得够呛,我们用尽了“哄”、“喂”、“讲道理”等所有的方法都无

济于事,针对他的情况我们对他的妈妈做了沟通,可他妈妈的态度却很不屑,只是说他

哭一阵就没事了,但这样对孩子的伤害太大了,我们接练几天找妈妈谈话、沟通,可也

无济于事。

现在的崔靖浩表现的好多了,已开始了在幼儿园吃午饭,苦恼的次数逐渐减少,这让我

们感到很欣慰,现在我们时时对他的好行为及表现表示鼓励,并在小朋友面前表扬他,

,让他树立自信。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也找到了他反常行为的根源在哪里,那就是家长的

轻易许诺,也许在我们大人心里随口说出来的话不算什么,但他们毕竟是孩子,我们随

便说的话他们就会当真,崔靖浩来上幼儿园时他的妈妈就对他许下了很多的承诺,比如

:放学后我给你买XX;今天是最后一天在幼儿园吃饭,明天我们就回家吃等等,可是这

些诺言一句也没实现过,你让孩子怎能不反抗。家长们,想想自己为孩子许下多少诺言

,有多少是说到做到的,我们时时给孩子说不撒谎,要诚实守信,可我们自己有做到了

吗?

育儿观念:爸爸妈妈们,请放开你的手!


育儿观念:爸爸妈妈们,请放开你的手!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深受长辈的宠爱。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孩子要提出的要求基本上都能被满足。在吃饭问题上也是如此,这个不要吃,好,那就不吃。那个我也不要吃,好,那就也不吃。在家里,想让孩子吃饭,就跟求菩萨一样的,一家人围着一个人转,人跑哪里,饭碗就端到哪里。如今孩子上幼儿园了,在幼儿园可没有家里的这么优厚的待遇,只能人人自己吃。一到家,就又“不会吃了”,为此家长们也经常说:“哎,吃饭时要是有老师在那就好了!”

例如我们班的如如在幼儿园我们给的饭都能全部吃完,虽然吃得有点慢但至少可以独立完成,但每天早上来园如如总是拿着早点到幼儿园来吃,一问其家长才知道原来如如在家是一点饭都不吃,中午在幼儿园吃好,晚上回家居然都不吃饭的,一家人都围着他们转,用尽了各种办法,软磨硬泡,都无计可施。早上起来也是如此。为此家长很是头痛,于是便有了这一情形。她妈妈就在想了如果吃饭时老师在就好了。

其实,家长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在老师面前吃饭很容易,也许家长会想这是因为孩子怕老师。其实不然,孩子在幼儿园里不能享受在家的优越感,他所享受的是他在完成一件事以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也正是因为这份肯定使他们乐此不疲。还有,幼儿在家吃饭,随时会有打翻碗、掉米,吃得慢的情况发生,孩子迎来是家长的责骂,图省事的家长就包办代替,“喂”,既干净又快,从此以后孩子养成了不愿动手的习惯。而在幼儿园,孩子们能充分发挥自己,老师给予他们的都是鼓励和肯定。如果家长在家也能以赞赏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对孩子放手、放心,那么我相信孩子在家也能像在幼儿园一样能自己独立的完成。

所以希望爸爸妈妈们,请你们放开自己的手让孩子自己去动手完成吧,要以一颗赞赏包容的心去对待,不要一味的包办代替,好吗?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育儿观念:请家长对孩子多一些耐心

很多孩子家长会来幼儿园当着小朋友的面问我们老师,说:“老师,我家宝宝在幼儿园是不是很笨啊?”“老师,我家宝宝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不听课?”的确,家长基本都很重视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很重视幼儿的学习,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家长会做出努力,尽力去教育好孩子,但是当孩子没有达到家长期望的要求时,有些家长便会渐渐失去耐心,便会发火,对孩子进行斥责,甚至会暴力相加。我们大人都有自尊心,同时孩子也一样。

我们班的吴傲然是位聪明,但有点内向的小男孩。在昨天上午做数学课堂练习题时,宝贝他有一题做错了,于是我将题目给孩子讲解了一遍,孩子先不说话,但在我耐心的讲解,引导之下,孩子最终肯开口回答我的问题,最后找到题目的正确答案。同时在平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当他遇到一点小困难时,他不会第一时间找老师或小朋友来帮助他,而是哭。老师也因此经常和他沟通,鼓励他,希望宝贝长大了可以坚强点。但还是无济于事,直至有次看见宝贝他爸爸由于他没有喊老师好,而对宝贝大声斥责,我才恍然大悟,真正原因是出现在家长身上。我发现然然宝贝的家长习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也正因为如此,时间长了,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也会渐渐丧失殆尽,从而导致宝贝平时在班级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做任何事都会有胆怯的心理。

当孩子经常受到批评以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己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己是个强者,来抚平自己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希望我们家长今后在教育孩子时,如果孩子失败了,我们应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老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育儿观:你会叫孩子起床吗?

首先看看我们的家长怎么叫孩子起床!

第一种类型:包办一切

现象:父母一早起来做早饭、准备衣物、准备书包、反复提醒时间,以及这一天在学校要注意的事情。

后果:孩子从来不着急,反正如果耽误一会儿,父母会想办法(出租车是最好的选择)。致使孩子过于依赖父母,没有独立性。

对策:应把责任交给孩子,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第二种类型:预留时间太短

现象: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直到最后时刻才叫醒孩子。孩子常常埋怨:“早干什么去了,要是迟到你和老师说去!”

后果:身体没有完全醒来,造成一天精神不好。同时,这样的孩子不会承担责任,致使责任心不强。

对策:用闹钟分清责任,把责任交还给孩子。

第三种类型:时间上欺骗

现象:7:00起床6:30开始叫孩子,孩子知道规律后会自己给自己留时间。明明是6。30,父母却说成已经6;50。这种欺骗没有一点儿作用。

后果: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做事情拖拖拉拉。

对策:实事求是,并且相信孩子的自我控制力。给孩子“一杯清水”,而不是“一杯充满泡沫的啤酒”,逐步让孩子树立时间观念。

第三种类型;恐吓唠叨制造噪音

现象:“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你怎么总是这样!”、“怎么这么不懂事!”…………

后果:轻则把父母的话当成“耳旁风”,重则孩子对父母的权威提出质疑,会产生逆反心理,对孩子身心有极大伤害。

对策:多半这样的家长不是合格的家长,亲子关系比较糟糕。这样的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的管教方式。

叫孩子起床的正确步骤:

1.拉开窗帘,让阳光近来(光线刺激唤醒眼睛)

2.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降低温度唤醒身体)

3.坐在床边,盯孩子一分钟(享受人生幸福时刻孩子浅意识会知道享受“爱”

4.抚摩孩子(抚摩孩子头、后背、四肢“幸福感”+“爱心”唤醒皮肤)

5.语言表达(“早安,7点了,该起床了”时间要准确,不欺骗孩子)

6.允许讨价还价(“再睡5分钟”让孩子感到占便宜说话算数提前约定,有奖有罚)

7.自己承担后果(“再睡5分钟”违反约定,不再提醒,承担后果起床是责任心的培养)

8.随着孩子长大,逐步养成孩子自己起床的习惯

给起床——“上个高度”

很多孩子能自己起床,只是家长从来没有给他机会....

家园共育《育儿观:家长们请慎用“反语”》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