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老师都是期盼周末的,孩子们喜欢周末是因为周末有自己最亲的人的陪伴。老师们喜欢周末,是因为自己可以从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解脱出来,真正的身心放松。可是,我听到班上皮皮说:“老师,我不喜欢过周末。”
在我的追问下才知道,皮皮的爸爸妈妈没有周末的休息,爷爷奶奶远在河南的老家,所以,他的周末是被妈妈锁到家里的。听到这里,眼泪都在打转。一个不满六岁的孩子,独自面对着空空的大房子,没有一个人陪他游戏,没有一个人陪他说话。皮皮饿的时候就吃妈妈提前买的零食。皮皮一个人在家的时间是早上八点半到下午五点,这么长的时间皮皮是怎么熬的过去的。怎样才能帮帮皮皮呢?
经过和皮皮妈的交流,皮皮妈同意把他送到兴趣班里,但是考虑到费用问题,他也只能在兴趣班度过一天,那皮皮的另一天会由谁陪他呢?皮皮说:“妈妈,有人陪我说话就好。”对,可以让皮皮想说话的时候给自己的妈妈打电话。电话就成为陪伴皮皮的另一位伙伴了。这周末,我也接到好几个了皮皮的电话,他只是简单的问我:“老师,你在哪里呀?我什么时候能见到你?”他总是认真的听着,一个电话就要打好久,也许他真的不在乎我在说什么,他只想听到熟悉的声音罢了。
周末没人照看的孩子有多少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他们渴望陪伴,他们渴望诉说,他们渴望倾听。请忙碌的成人们,留一点时间给孩子吧,他们的童年很短暂,请你给他留下一个快乐地充实的周末吧。
游戏1:美丽小屋游戏目的:做做玩玩,体验亲子同乐。环境创设:用废旧的冰箱包装盒制成小屋(两边挖洞做小窗),卡通图章、粘纸若干。玩法:
1.父母与宝宝一起玩装扮小屋。宝宝可随意地在小屋上盖图章,贴粘纸,涂鸦,让小屋变得美丽。2.宝宝抱着玩具娃娃参观美丽小屋,和父母一起玩办家家游戏。3.让宝宝抱着娃娃在美丽的小屋前留影。游戏2:谁的声音游戏目的:训练宝宝的听辨能力。环境创设:小手绢一块,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门铃声、小狗小鸟的叫声等。玩法1.用小手绢蒙住宝宝眼睛,让宝宝辨别家人的声音。2.让宝宝相继听手机铃声、汽车喇叭声、门铃声、小狗叫声、小鸟叫声等,然后让宝宝辨别。爱心提示:给宝宝听声音音量不宜过大,以免损害宝宝的听觉器官。游戏3:拼图游戏游戏目的:让宝宝感知图片的完整性,培养宝宝学会辨别物体的细节,锻炼宝宝小手的灵活性。环境创设:宝宝喜欢的图案纸,和图案纸一样大小的硬板纸,胶水和剪刀。玩法:1.用胶水将图案纸和硬板纸粘贴在一起,裁成大小相同的4块或6块。2.打乱图板,父母和宝宝一起将其拼成完整的图案。爱心提示:拼图版的大小和宝宝年龄成反比,拼图版的多少与宝宝年龄成正比。即宝宝越小,拼图版越大;宝宝越小,拼图版越少。游戏4:参观“动物园”游戏目的:让宝宝认识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环境创设:动物玩具若干,将动物爱吃的食物绘制在卡片上。玩法:1.将家中布置成小小动物园,带着宝宝参观。“宝宝,这是谁呀?它长得怎么样?”……2.给小动物喂食。让宝宝亲亲抱抱小动物,把它们最爱吃的食物(卡片)送到它们嘴边。送对了,妈妈可奖励宝宝一张粘纸。3.学学动物叫。妈妈:“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宝宝:“喵喵喵,喵喵喵。”妈妈:“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宝宝:“汪汪汪,汪汪汪。”……4.模仿小动物——让宝宝一边模仿动物的叫声,一边模仿动物的动作。游戏5:和小动物捉迷藏游戏目的:引导宝宝说简单的方位词,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环境创设:将玩具小动物藏在家里的各个地方,准备黄、白、蓝三只整理箱。玩法:
1.和小动物捉迷藏。
妈妈:“宝宝,小动物和你捉迷藏了。请你找找看,小动物藏在哪里?”
一开始,宝宝对寻找的过程和结果比较感兴趣,不太乐意说方位词。宝宝找到小动物后,妈妈要启发宝宝开口说出“上、下、前、后”等方位词。
2.将小动物按颜色分类,放到相应颜色的整理箱内。
“宝宝,我们按小动物的颜色,把它们放到箱子里吧。”爱心提示:引导宝宝养成轻拿轻放玩具的良好习惯。游戏6:我当小厨师游戏目的:鼓励宝宝学做捏、拉等手指动作,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环境创设:糯米粉、面粉、蔬菜汁及糖等调味品。玩法:1.让宝宝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小点心。2.将不同颜色的蔬菜汁分别加入到糯米粉或面粉中,丰富的色彩更激发宝宝的兴趣。3.让宝宝按已有生活经验和喜好随意操作,父母给予适当的指导。4.妈妈烹调宝宝亲手做的点心,宝宝和妈妈一起品尝。
爱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尤其对于幼儿,由于年龄小,对爱的要求更是敏感和迫切。现在的小孩,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周围大人们太多的爱。而在幼儿园,几十个幼儿面对着两三位教师,每一个幼儿都渴望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教师无意中的一句话,或是一个动作,可能就会伤到某一个孩子的心。
有人曾经问过我:“你们班的孩子你最喜欢谁?”我想了半天说:“每个孩子我都喜欢。”真的,他们就像我的手指头,哪一个都连着我的心。
记得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忙着给孩子们穿衣服,当我走到小墨身边给她穿衣服时,小墨突然拉着我的手对我说:“老师,你喜欢我吗?”我说“老师喜欢你呀!怎么了?”
她高兴地说:“老师也喜欢我!老师也喜欢我!”说着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心里一愣,仔细想了想,大致想到了事情的原委:原来前几天,我班来了一位叫乐乐的小朋友,因为他刚入园,免不了又哭又闹的,我就有意多接近他,却无意中引起了小墨的误解。但这也使我体会到了从事幼儿教育的幸福感,孩子们是那么天真、可爱、招人喜欢。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伤了腿,疼得要命,坐在地上一动也不动。突然,好多小脑袋凑到我面前,一双双的眼睛不安地望着我:“老师,你怎么了?”
“你去医院拍个片子看看吧,我爸爸是医生,让他给你看看,很快就会好的。”“不吃辣东西,会好得更快。”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有的孩子给我揉腿,有的孩子给我找来一根棍子当拐杖,我特别感动,有种想掉泪的感觉。我把他们搂到怀里,心想:“这么天真可爱的一群孩子,让我选择的话,谁都无法让我割舍。”作为老师,爱孩子就要爱每一个孩子,只有爱每一个孩子,才能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每天上午组织完集体活动就已将近十点了,老师和孩子都有些疲惫,今天我和往常一样,集体活动后让孩子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我也顺势坐在椅子上和孩子们一起休息,刚坐下来我班平时比较活泼的杨杨小朋友跑到我面前对我说:“杨老师,我喜欢你”其他的小朋友也不休息了,都随声附和,要是以往我定会一笑了之或者说声谢谢,但今天我很想和孩子们聊聊天,于是我就问:“宝贝们经常会对老师说:老师,我喜欢你,那你们不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喜欢我?”
欣欣小朋友说:老师喜欢和我讲话,还会帮我穿衣服,给我喝牛奶,就像妈妈一样;他刚说完,鹏鹏就接上说:那天老师亲我了,我也喜欢老师;杨杨大叫着:我来说、我来说、、、我让杨杨先说,她说到:老师每天都对我笑,还教我们唱歌和跳舞;打开话匣子的孩子们像有许多的话要说,只听见有的孩子说:老师会帮我系鞋带,带我们一起玩滑滑梯;有的说:老师会给我们发点心,让我们喝水;有的说:老师还会讲许多好听的故事,画好看的小鸡、小鸭等等,小朋友都在说着自己喜欢老师的原因,锦澄小朋友坐在那里一直不说话,我想她应该不会喜欢我吧,因为孩子在家养的比较娇气,上了快一年的幼儿园了,基本每天早上入园时都要哭上一会,安抚她的情绪成了我们老师一项必修的“功课”,偶尔我也会朝她发一下脾气,所以总感觉孩子和自己有距离感,等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完了,我带孩子们出去户外活动,一个孩子拉拉我的手,我蹲了下来,锦澄趴在我的耳朵上小声的说:“老师,你每天都会抱我,我也喜欢你。”哦,原来她每天来园都要哭,为了让她不哭或者少哭一会,每次我在接待她入园时都会抱她一会,老师这个带有目的性的动作却被孩子认为是爱的拥抱,羞愧之余我轻轻地抱住了她,对她说:宝贝,老师也爱你;听了我的话她一蹦一跳的玩游戏去了。
在和孩子们的相处中,我时时刻刻地享受着孩子们对我的赞扬,享受着她们带给我的感动,在成人眼中的微不足道的动作,对于孩子来说却有很深的涵义,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在享受孩子带来欢乐的同时自己也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带来温暖快乐。
老师,你过来陪陪我呢,老师,你不喜欢我了吗?小班的开学是“恐怖”的,宝宝们都是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学着自己吃饭、睡觉,还要一整天都看不见爸爸妈妈,这对于小班的宝宝来说,可以说是心理和生理巨大的考验了。我们班的朱谨毅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小朋友,开学将近一个月了,好多小朋友的情绪已经慢慢稳定了,但是朱谨毅小朋友每天早上来还是哭着:我想妈妈了,我想奶奶了,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每次我们都耐心的回答:等你睡一觉,吃完点心就能回家了。过了一会,他还问:奶奶什么时候来接我,老师你来陪陪我呢。我们说:老师就在这边陪着所有的小朋友。他说:老师,你过来呢,过来陪陪我!每天耳边都环绕着他的声音。
我觉得朱谨毅小朋友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小朋友,老师和阿姨只要离开他的身边,就会大哭不止,睡醒起来发现老师没有坐在他旁边,也会哭着醒来找老师,一定要见到熟悉的人才有安全感。现在的孩子大多被父母保护的很好,从小没有离开爸爸妈妈的身边,所以导致一来上学就极度缺乏安全感,我觉得爸爸妈妈还是要学会适时的放手,让幼儿独立一点,给幼儿广阔的天地让他们自己去“飞”。
每天早晨,孩子们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高高兴兴的来到幼儿园。为了迎接这群“小鸟”的快乐到来,我总要送给他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和亲切的问候。慢慢的孩子与我越来越亲近了,他们常常和我说一些悄悄话,说家里的新鲜事。但总有几个小宝贝,还依赖着爸爸妈妈,含着泪花走进教室。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孩子都开开心心地来。我用自己的微笑来面对孩子的哭闹,每天早上摸一摸孩子的小脑袋,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每天走进幼儿园都有一个好心情。
在我的微笑里,一些内向胆小的孩子,变得自信了。在与孩子的交往中,我常常对他们说,“请对我笑一个!”在我微笑的期待中,孩子们体会到爱的收获,同时也学会了爱别人。在生活中,我不仅能把灿烂的微笑给孩子,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还能把快乐和温暖传递给家长。因为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希望通过微笑让孩子们在幼儿园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作”的目标1中提到“3-4岁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并乐在其中”。从小C的游戏情况来看,小C就是喜欢涂涂画画,她对新接触的蜡笔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游戏的要求来画苹果,而是选择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后来开始绘画时,她一会儿用右手画,一会儿用左手画,这也是一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进行干预,只是在一旁观察,最后,小C画出了不同形态的苹果。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较弱,老师不需要在绘画技巧上给予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是一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并且乐在其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