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

10-29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某日,为了能清闲半刻,我带女儿到一个朋友家去玩儿。朋友家有一个和女儿一样大的儿子,而且都叫**,我们是**,他们是小**(小**比我们**小一个月),我们又打电话邀请来了另外两个小朋友,xx和小A,一共四个小朋友。待小朋友都来齐了,我们大人交代了几句,基本就是小朋友要友好,不能打架,玩具要轮流玩儿,不要抢之类的每天都要交代无数遍的话,然后我们就撇下几个小朋友,跑到客厅聊天去了。

在小朋友们单独玩儿的过程中,我们其中三个孩子的妈妈都比较泰然自若地神侃,只有xx妈妈不停地往孩子们玩儿的小房间撇几眼,生怕孩子们发生冲突。我劝她说:“别担心,孩子们其实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平时主要是我们大人干涉得太多了,所以,有些小孩子遇到点儿困难就来找父母,我们还是抓紧享受这没有孩子烦扰的美好时光吧。”xx妈妈疑惑地点了点头,但是我知道,她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她的宝贝儿。

一开始,孩子们还算和平共处,你玩什么,我玩什么都互不干涉,想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还知道商量:“**,给我玩玩你这个小汽车,可以吗?”“行,给你。”听着他们小大人似地商量,我们都暗暗窃笑,这些小家伙,气儿顺的时候还真是挺可爱的。不一会儿里边还传来了叮叮咚咚的琴声,我们偷偷一看,原来是两个**在像模像样地弹电子琴,于是,我们放心地接着聊天。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会儿,就听见xx在里边哭了起来。xx妈妈一听到孩子哭,立马坐不住了,赶紧冲到屋里,问怎么了。原来是xx也想参与到弹琴队伍中去,可是两个**合力把她给挤了出来,说他们还没弹完呢。听到是因为xx想弹琴没弹成,xx妈妈一边哄xx,一边和两个**谈判说:“你们让xx弹会儿琴好不好?你们都弹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开始两个小朋友不愿意,xx就一直哭,xx妈也就一直不停地说,后来我们都看不过去了,用其他的玩具把两个兴趣正浓的小朋友给吸引了过来,屋里才重新恢复了平静。不过,从那以后,xx妈妈就一直在屋子里陪着xx,再也没出来和我们聊天。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两个**又吵了起来,只听小**:“给我这个!”我家**就说“不给,是我先拿到的!”吵着吵着,两个小朋友又把战争从小房间里发展到了客厅,我家**在前面跑,小**在后面追,xx妈妈也紧张地跟了出来。但是我和小**妈都没有任何反应,还是继续聊天,小孩子的事儿,自己去解决吧。就在外面你追我赶的时候,小**一把抓住了**,但是**也不屈服,把两只手高高地举到空中,把玩具在两个手之间倒来倒去,小**是怎么转也拿不到这个玩具,看的xx妈妈一个劲儿地感慨:“我说你怎么这么放心呢,原来你家**这么厉害呀,还知道把玩具在手里倒来倒去的,你是怎么教得呀?”我说:“我可从来没教过她,她这叫实践出真知。孩子们之间抢夺的事情多了,自然就自己想出了让玩具不被抢走的办法。”正说着,两个**之间的如火如荼的战争却自动停止了,原来是我家**主动把玩具交给了小**,自己去玩儿别的玩具了。我对xx妈妈说:“你看没事儿吧,小孩子之间的事儿,尽量别管,除非动用武力了,可以稍微干涉一下。否则根本不用管。”

正说着,她家xx又开始大哭,原来xx又和小**抢开了玩具,没抢到手,就开始大哭。xx妈妈又赶紧冲了进去,一边劝xx,一边和小**交涉。xx看妈妈一直没有给她拿到玩具,大发脾气,一边哭,一边大声尖叫。为了不吵到邻居,我们不得已参与到了劝解大军中,我们最终是在孩子们的哭闹中散场的,其中,xx哭了不止五次,xx妈妈也不停地在哄xx,和别的孩子交涉,最终疲惫不堪。

其实,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他们会在冲突中摸索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争端。如果家长过分参与其中,孩子会对家长的干涉产生强大的依赖心理,只要遇到困难(不管是和小朋友有冲突,还是学习上有困难)就来找家长,稍不满意,就会大哭大闹。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还会磨灭了孩子自身存在的探索新事物的潜能。

家长们,尝试着放开我们保护着孩子的双手吧,让孩子自己去飞,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孩子自己解决朋友间的争执


当家长听说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小朋友的欺负,或者与小朋友发生了争执,家长们就忍不住要为孩子的出气,但是家长不知道这样的方式不会对孩子有一丁点的好处,这样还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严重。

幼儿园放学时,我和苗苗刚走出教室,苗苗就看见他的好朋友毅毅了。毅毅手里拿着一个粉色的小球球,苗苗走过去要看一下,可是毅毅不让看。苗苗坚持要看,毅毅在妈妈的说服下才勉强同意给苗苗看一下。没想到,苗苗拿到手后不想还给毅毅了,跑走了。这下,毅毅可急了,在后面紧追不舍。可毅毅跑得不如苗苗快,看着小球球追不回来了,毅毅开始冲妈妈发脾气。

我上前给苗苗讲道理,让她把小球球还给毅毅,苗苗哭着不肯还。我忽然想起了苗苗以前做的手工毛毛虫很漂亮,于是我向苗苗建议:你可以和毅毅商量,用你的手工毛毛虫换毅毅的小球球。可能苗苗觉得这样可以,就朝毅毅跑了过去。

苗苗说:“我把我做的漂亮毛毛虫送给你,你给我这个小球球好吧?”

毅毅说:“我不要毛毛虫,我家也有很多。我明天送给你一个好吧?”

……

两人商量了一会,就见苗苗爽快地把小球球还给了毅毅。苗苗不哭了,毅毅也不发脾气了,两人手拉手地朝大门口走去,还边走边说什么。我和毅毅妈远远地跟在后面。眼看他们就要走出园门了,忽然两个人又折了回来。我们问到底怎么解决的,他俩哈哈大笑不肯讲,看样子还保密呢。出了幼儿园的门,我给俩孩子一人买了一瓶饮乐多,他俩举着饮料瓶开心地干杯。

幼儿入园小孩子发生争执时,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放给孩子,效果比大人介入要好得多。

通过上面的一个小实例让我们明白了,当孩子之间出现什么问题的时候,尽量的让孩子自己处理这样可以明白一些如何与他人相处的方法,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的人际交往的发展,家长不要过分小看孩子的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让孩子“自己管”自己


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

自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就训练孩子把自己用过东西放回原处。需要父母做的事,让孩子来提醒,孩子能做的事,父母从不代劳。

记得有一次孩子上少年宫学画忘记了带纸,我看到之后只是在一旁提醒孩子:“再检查一下,有没有忘记带的东西?”孩子漫不经心地回答“没有”,背起画夹就走了。

到教室才发现没带纸,于是只好自己回家去拿。有人说我这样不管孩子未免太过分了,但在我看来,对孩子来说,惩罚错误的方法,必须是让他自己去改正,如果父母替他们改正,则永远也“改不正”这个错误。这次孩子虽然上课迟到了,但这事给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后再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

现在儿子虽然才10岁,基本上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有一次,我和他爸出差了两天,他也能在家照顾自己。我觉得,有许多事情就是这样,父母事事替孩子想周全,孩子就会想不周全,而只会在父母的“周全”中去享受;父母事事“不管”则能调动孩子的思维和四肢自己去管。让孩子“自己管”,他们就能逐渐地管好自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孩子事事不管才是最好的管。

此外,我也很不赞成现在不少父母的做法,喜欢做孩子的保姆,使得五六岁的孩子不能自己吃饭,上了小学也不会穿衣服……这种保姆式的养护,会使孩子没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

在亲子关系上,不少父母又以长者自居,言行专制,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孩子做这不行,做那也不行,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凡事一概由父母支配,结果使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独立人格的孩子在自尊心、上进心方面受到很大的伤害。

其实,父母虽然表面上管了孩子的事,却抹煞了孩子的独立意识。

怎样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事情的经过是?"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现在的感受是?"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待孩子冷静之后问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待孩子想不出其他点子后问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

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

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

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1.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重播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教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

4、培养孩子的耐心。

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中午,我和好好一边向食堂走去,好好告诉我一件事:“妈妈,这一块橡皮傲子说是他的,我不给他,他就跟我抢,我又抢过来了。”我看了看那块橡皮,好像确实是昨天从家里拿的,怎么可能是傲子的呢?

饭后,我告诉他我的决定,他很不乐意,问:“他非说是他的,怎么办?”

“可以找老师的!”我告诉好好。

“可是我告诉过老师,老师并没有理我们。”好好继教说。

“那我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跟傲子说”

呜!好好极不情愿,可是我也没有动容,随后好好又说:“我把橡皮放在你这里,放学后给我。”

“不行!”我否定了这一想法。好好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教室。

放学后,我与好好聊起此事,好好告诉我:“进班之后,傲子跟我要橡皮,我告诉他是我的,他还是跟我要,我就给了张晰,并要他给马雨,傲子就抢不到了,放学后,我就跟马星雨拿回了。”说着,把那块橡皮给我看了一下。

“好样的,处理的挺好了!”我首先肯定了好好。可是回家后发现,这确实不是好好的橡皮,呜!后来我动员好好明天主动给傲子,好好极不情愿,怎么办?我再次劝说,并保证到:“如果傲子不把另一块橡皮给他,我一定要好好买同样的橡皮!”

明天会给吗?我拭目以待。

育儿观念: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是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


育儿观念: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是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感觉到皓皓心里一直有种不良情绪,但他自己说不出,我也搞不清楚。《倾听孩子》读书会以来,我的倾听意识加强,感觉敏锐了许多,也实践了几次倾听,帮他排除了一些一时的不良情绪,但我能感到,那个大问题一直存在,只通过发泄情绪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在一次倾听中,那个问题开始露出端倪:

我: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儿园?

皓皓:要让我上幼儿园那就只让比我小的孩子来,比我大的都不能来…只让男孩儿来,不让女孩儿来…

我:问什么不让大孩子来呢?

皓皓:大孩子都打我…

(我知道他指的大孩子里实际上最关键的那个孩子是年龄个子都比他小的)

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从他的混乱描述中,我排除了他表达不准确的方面,确定了他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以前他曾经跟我提过的事情(而当时我看他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就没在意)---大路路和权权一起玩儿的时候就不跟他玩。这样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象我一样想:小孩子这事儿不算事儿。而且我也确实不知除了说“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儿”外还能说什么。那次的倾听缓解了他的部分紧张情绪。但接下来仍然几乎每天都会闹情绪。我在困惑、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渐渐明白了是大路路的强势使他产生了困扰他的恐惧。

皓皓:大路路太厉害了,他一厉害,我就弄不过他了…

问题找到了,那么如何解决呢?我首先想到的大路路的强势是个问题(这么快我就把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而我又一向认为孩子都没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我接下来想的是让路妈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如何造成大路路强势的(瞧,这时我已经把皓皓的问题变成路妈的问题了),那么索性再跑远些,想想假设路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大路路不再强势了,那么皓皓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必须承认,答案是否定。大路路不是第一个令皓皓困扰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时我发现自己探求问题的方向南辕北辙了。

一个人的问题根源应该从自身向内去探求,而不是向身外寻求,所以还是回到皓皓自身来吧。皓皓一向不强势,太不强势就偏向了另一边—软弱胆小,不相干的人说话声音大些他就以为是在喝斥自己就会跑到我跟前把头埋到我膝上;再遇到强势些的小朋友,他就更没力量(内心力量)没自信去应对。那么是谁造成他这样不自信呢???还是那句话,孩子都没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不愿承认也必须正视,皓皓的问题肯定是皓妈的问题。Bingo!想到这里,我内心里一直回避不愿触碰的东西一下被触动了!是的,我一直知道那个问题的存在,但我却一直不愿相信那会不可避免的对我的孩子产生影响。以前读到别人挖掘内心寻找内心深层(尤其是幼年经历)问题的文章,我都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能找到的,我以为我早把所有那样的问题清理干净了,而现在,是孩子象一面镜子映照出深暗角落里的我自己。

我相关的幼年经历平常到如同传统的道德经(虽然我没读过),一说肯定大家都共鸣。整体发展没有受压制,但有一个方面却对我的性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母亲比较强势,而我父亲常跟我们说你妈高血压你们不要惹她生气。这句话对我这个最认真的女儿产生的影响最大,因为我太认真了,我真是如履薄冰地做到了百分百的不惹她生气,对她有一点的反抗甚至只是心里的小小不满都会使我内疚,觉得自己不孝,然而她还是会生气,我因而更自责。很多年都是那样,又加上受中国传统思想里本就有的谦卑之道影响,以至于上班以后,我在社会交往中谦卑有余,自信不足。虽然我这些年通过自我调整发展和改善了自己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然而幼年受到的影响很难完全摆脱,而在家庭中面对老人所能做的调整就更有限了。而孩子看到的模仿到的多数是我在家庭里与老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所以那样的影响必然传递到了他的身上。

我的身上存在父母留下的影响,就同《倾听孩子》书中所讲,是普遍的问题,也是普遍被忽略的问题,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这样在无意识中用父母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又继而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以前因为不懂,很少有人意识到和重视那些影响产生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学习《倾听孩子》,就是要增强意识,发展认识,不让那些问题继续恶性循环下去,因为我们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去爱。

终于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源了!那么如何解决呢?我想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传递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我对自己的问题是有处理的,在社会交往中我已经发展了内心力量和自信,但面对老人我不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所以对孩子的问题,我想可以这样处理:一方面弱化他对我在家庭中与老人相处的弱势地位的印象(少让他看见妈妈被姥姥训斥哈!),另一方面强化我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时的自信态度,让他多看见,比如有一天有这样的对话:

皓皓:我是大怪物,我要把你吃掉…

(以前这时候我会立刻装弱者,喊救命,这样的方法是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但这次情况不同,我要帮助他面对恐惧,所以我采取了不同做法)

妈妈:(笑笑,没马上说话)

皓皓又说:小朋友是大怪物…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

妈妈:你当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皓皓:不,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

妈妈:你当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双方重复n次…)

皓皓:不,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更厉害…

妈妈:厉害没有用。说的对才有用。大路路厉害也没用!(我故意说出他真正恐惧的原因.)他说的对你可以听,说的不对你就不听!…

皓皓:(愣了一下)可是大路路总是对的…

妈妈:大路路不总是对的,他厉害你就请他用温和的语气友好的对待小朋友!

皓皓:(迟疑的)对…

妈妈:谁说的对听谁的,厉害没有用,说的对才有用…小朋友说的对你可以听,说的不对你就不听,你说的对别人就会听你的,说的不对就不听…

皓皓:(微笑)那我就总说对的吧…

妈妈:如果有小朋友不友好,就请他去做安静椅,等他平静了再来玩儿…

皓皓:妈妈你到幼儿园当游戏老师吧,谁不友好你就让他去做安静椅…

妈妈:不需要妈妈去,你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告诉老师,老师说的是对的,听老师的…

皓皓:(笑)我有时候也打人…

妈妈:那么你也需要做安静椅…

皓皓:他是小偷所以打他…

妈妈:幼儿园里没有小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其实说的什么话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稳定平和的语气和坚定的重复强调有力量的词(“友好”“对”“温和”“好朋友”等)把自信的态度和力量带给他。在和他对话时我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我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大用,但我做了我努力能想到能做到的。

那样的对话后几天里,我仍然警惕注意,想伺机再如法炮制,四五天后才发现他几天里都没再别扭了。我没观察到什么特别明显变化,但下面的几句话印象深刻:

一天,皓皓:谁对我友好我就跟谁玩儿…(他学会了友好这个词,并且有主意了)

今天(读书会后)

皓皓:昨天大路路没来

(以前说相同的话时是松口气的感觉,这次我看到了他有不同的感受)

妈妈:(故意问)你是不是想大路路呀?

皓皓:是

妈妈:等他来了你就可以跟他玩了

皓皓:我和大路路是好朋友,还有权权、米乐也是我的好朋友,还有乐乐、白白、北北…(几乎列举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我和娇妮都喜欢成爱…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我心里乐开花了真是!)

不能说他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以后也可能还会反复,不过没关系,我肯定我的方向没有错!

想起皓皓刚入园时,有个家长的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她不知如何看待和处理,当时园里的老师撰文谈过这样的问题,文中有句话是“感谢那些让我们产生困扰的人”,我当时读后仍不能理解,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她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结果是直到这次问题真正发生在我身上了我才真正明白,而此前我一直在向使别人产生困扰的一方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一番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终能体会到那句话的含义了:是的,感谢那些让我们产生困扰的人,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进步成长!

本来这篇文章已经写完,但第二天看到机会,我又忍不住进一步求证:

皓皓:妈妈我在哪里上小学?

我:还没定,等明年去学校报名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皓皓:那你自己建个学校吧

我:建学校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我一个人建不了

皓皓:那你请我的好朋友来帮忙吧,我有很多好朋友,大路路、权权、米乐、嘟嘟…(又几乎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列举了一遍)

我:你喜欢上幼儿园吗?玩儿得开心吗?

皓皓:喜欢,开心。昨天(其实是前天)大路路没来,我就和其他好朋友玩儿了,…还有一些好朋友我忘了和他们玩儿…

我:是不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啊?

皓皓:可能不是…(某某爱抓某某…某某总爱干坏事儿…)

呵呵,我本想诱导他说个完美的“是”呢。不过,这样是不完美吗,放轻松吧,相信孩子都没问题,倾听孩子,也是倾听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专家: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那就更是难上加难。负有很大责任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幼教专家现身说法——

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难在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容易。现代家庭,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几个家长轮番对着一个孩子施爱,使孩子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锻炼的机会。家长好心办坏事,到如今还没有这方面的自我觉醒,这就使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进展很慢,很艰难。

国外的家长已经有所觉悟了,他们正在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自我锻炼。

我的小女儿在美国,她每个星期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带着孩子到同伴家中做客,让孩子实地学习做客的礼仪、规矩,亲身体验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客人。之后,再让孩子请同伴到自己家中做客。她让孩子自己收拾、装点屋子,自己准备待客的食品、物品,自己出门迎接客人,周到热情地招待客人,随时注意调节活动的气氛,关照每一个人的感受,最后,让客人满意而归。

几个同伴轮流做主、做客后,大家再约着到什么地方去玩。因为孩子还是小学生,不能让他们单独到远的地方去玩,几个家长虽然全程陪着孩子,但一般都不干涉他们玩的内容和方式。为孩子提供尽量大的舞台,让孩子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孩子们像这样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自然而然地就学到了适应环境的本事。

国内的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喜欢说教,喜欢指手画脚地让孩子跟着模仿。这样的教育,孩子表面上听懂了,能够模仿了,但是,孩子心灵深处并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结果有可能造成孩子当着家长是一套,背着家长又是一套;在有限的范围内,知道相同的事该怎么做,在更大的范围,在没有先例可仿效的情况下,就不知所措了。

孩子什么都听家长的,表面上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一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会露馅。从小让孩子多尝试、多锻炼,看着孩子走弯路、吃亏、碰壁,仍保持观察者的姿态,等孩子吃亏、碰壁后,再让他们反思失败、碰壁的原因,想想自己有哪些情况没有考虑周到,哪些地方出现了差错,让孩子反思之后再尝试,才能达到进一步教育的目的。孩子尝试一遍,反思一遍,经历越多,办法就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多。

孩子做任何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反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思事情的全过程,对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过程却是实实在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童商第一课

219文章

22万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0

分享到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017-08-29 13:45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如果孩子不知该如何做才能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知怎样去想解决方法后的结果,家长用这几种方式:

1.在家里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社交技巧。

2.给孩子做一段录音或者录像,然后一起来回放,让孩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不观察自己。

3.寻找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联系。如果可能的话,邀请兄弟姐妹一起参加,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可以创造一种更安全的场合。

4.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让老师进行协助,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责任心下,孩子的进步会更明显。

喜欢《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