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08-19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作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处理、解决就好。

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争执的几率特别大。当初姑娘刚到家里来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玩着玩着就会忽然听到一个孩子高声吼,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的声音。过一会儿,十有八九就会过来一个孩子眼含热泪开始“告状”。

在最开始我想象中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一来姑娘刚来是客人,二来姑娘是女生,所以作为东道主和男生的儿子来讲,适当的让着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却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前几次儿子在我的游说中勉强的点头认同或隐忍不语或直接去做别的事情避开“战场”。可是一来二往几次之后,当再我笑眯眯的告诉儿子我的如上理由时,却激起儿子更大的情绪反弹,他脸红脖子粗的对着我和姑娘嗷嗷大叫:“为什么我要让着她?凭什么我要让着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对,你为什么我要让着她?”我有些差异儿子的反馈,在我们两个相处的时候,儿子真的很少如此这般激动且咄咄逼人的模样。

我伸手抱着儿子,企图让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气。没有想到儿子在我怀里眼泪夺眶而出,这样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见到的。母子连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极点。

这时的我也彻底冷静下来,想起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参与”的模式,儿子自己到能够进退自如,伸缩有度。我是一直不赞成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战争”当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对错观,他们自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若家长一旦“正式”介入,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只会更加复杂不会简单。而往往孩子之间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

再仔细想来,从儿子最近的表现来看,他一贯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来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个姑娘,所以他自然认为自己就会少一份妈妈的爱。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却忽视了!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在孩子之间,家长越是不作为,孩子才能够有所作为。如若家长对孩子发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二来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战争”中,却要为孩子的是非做出个公断,这样对孩子真正情感的处理本就无济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们之间经过商讨后达成共识的约定:如果他们之间再发生任何争执,我都任由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是前来“告状”,那么“告状”的人需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被告状”的人“事件阐述”或“自我救赎”,把自己被告状的问题解释清楚。在这个时间段对方发言自己都不能够插话,只有等他们彼此都听过对方的“委屈”后,再问他们两个应该如何解决。

通常事情到这一地步,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战事”继续升级,由文斗变成了武斗,那么先动手的那个人直接没有理由接受惩罚就好。孩子们之间,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动手是最无效的表现。当然,针对孩子世界随时出现的武斗,哪些身体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点自我保护,也都要提前给孩子讲讲清楚。

经过几次的磨合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自我解决发生的矛盾和争执,而我偶尔侧眼旁观,发现两个孩子最终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样的在企图解决问题,这样就好。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育儿观念:让孩子独立解决问题

中午,我和好好一边向食堂走去,好好告诉我一件事:“妈妈,这一块橡皮傲子说是他的,我不给他,他就跟我抢,我又抢过来了。”我看了看那块橡皮,好像确实是昨天从家里拿的,怎么可能是傲子的呢?

饭后,我告诉他我的决定,他很不乐意,问:“他非说是他的,怎么办?”

“可以找老师的!”我告诉好好。

“可是我告诉过老师,老师并没有理我们。”好好继教说。

“那我不知道,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以跟傲子说”

呜!好好极不情愿,可是我也没有动容,随后好好又说:“我把橡皮放在你这里,放学后给我。”

“不行!”我否定了这一想法。好好无可奈何地走进了教室。

放学后,我与好好聊起此事,好好告诉我:“进班之后,傲子跟我要橡皮,我告诉他是我的,他还是跟我要,我就给了张晰,并要他给马雨,傲子就抢不到了,放学后,我就跟马星雨拿回了。”说着,把那块橡皮给我看了一下。

“好样的,处理的挺好了!”我首先肯定了好好。可是回家后发现,这确实不是好好的橡皮,呜!后来我动员好好明天主动给傲子,好好极不情愿,怎么办?我再次劝说,并保证到:“如果傲子不把另一块橡皮给他,我一定要好好买同样的橡皮!”

明天会给吗?我拭目以待。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童商第一课

219文章

22万总阅读

查看TA的文章>

0

分享到

怎样让孩子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017-08-29 13:45

如果是社会能力强、情商高的孩子,他能够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不会做出冲动的情绪反应,或者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就放弃。

例如:这样的孩子会想到,如果自己要结交新朋友,他会想该用什么方式可以做到:

1.提出分享自己的东西

2.举办一个聚会

3.在学校认识新同学

家长需要鼓励你的孩子想出一个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法,就要把这当成一个头脑风暴活动。也就是说,家长对孩子提出的方式不要做评价,就是让孩子提出各种可能的方法,而不论这些方法有多么牵强,其目的是对一个具体事情或问题,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

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本就是极其重要。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继续培养和锻炼这项技能,使他们能在日益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当这类孩子和别人出现冲突矛盾时,就算和别人争吵,不能控制情绪,家长不要着急吵孩子,因为这类孩子有自己思考的能力。应该让孩子知道这几点:

1.出现冲突是正常的。

通过解决冲突,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与人协调。要把冲突看成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被迅速处理并忘却的烦恼。

2.思考解决办法的后果。

有一点是家长应该知道,不论孩子想到的是什么办法,你都要认可,重要的是,要保持孩子思考的连贯性,使其不妥阻碍。孩子只要能想到办法后的结果,如果结果不好自然会想有更好的办法。

3.想出不止一个办法的思考过程,才有助于解决问题,此时,思考本身要比想到了什么更重要。

4.告诉孩子想出不同的解决办法之后,考虑每一种解决办法可能会使别人有什么感受。

如果孩子不知该如何做才能想出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知怎样去想解决方法后的结果,家长用这几种方式:

1.在家里通过“角色扮演”来练习社交技巧。

2.给孩子做一段录音或者录像,然后一起来回放,让孩子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不观察自己。

3.寻找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在日常活动中进行联系。如果可能的话,邀请兄弟姐妹一起参加,因为这样的家庭关系可以创造一种更安全的场合。

4.为了有更好的效果,可以让老师进行协助,在老师不断的鼓励和责任心下,孩子的进步会更明显。

如何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Michelle Anthony博士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在与各种教育工作者、儿童和家庭打交道,她曾在学校同时担任教师和教师培训师,并作为育儿讲习班负责人以及发展专家与家长们一同参与工作。同时她也是「Scholastic’s Parent and Child」杂志的特邀作家。

在有孩子的家庭中,时常会听到宝贝们问类似这样的问题:

这只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呢?

我怎么才能钻进这只盒子里呢?

这只球我能扔多远呢?

如果蜡笔都从盒子里撒了出来会怎么样?

泰迪熊会不会在水里浮起来?

怎样才能把这沓纸跟那一张粘在一起呢?

积木为什么总是倒呢?

孩子们通过询问这些问题来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试图用自己的想法处理问题。每一次孩子验证和探索周围的事物,比如,水能从花洒里喷出多远、莲蓬里面是什么......那就是他在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用某种材料搭建的时候,或者当孩子学着解决因为玩具而和朋友或兄弟姐妹起的冲突的时候,也是同样的道理。

如果我们更加仔细地看待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发现它包含了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对于找到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很关键。

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解决问题的核心,是一种能够看到不同的做事方式、产生新的观点以及用新的方式使用材料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则是情愿冒险、敢于尝试、甚至不惜犯错。创造性思维的其中一部分即“流畅思维”,是能够产生新观点或者能够头脑风暴的能力。

因此,家长不妨问孩子开放式的问题,比如:

设想有哪些去学校的不同方式(步行去学校、飞到学校、开车去、游泳去);

说出任何一件他能想到的红色的东西;

说出任何一件他能想到的圆的东西;

想象一下用黏土、纸袋或者空盒子能做的所有东西。

......

这些都是关于思考问题的很好的示例,其中的问题也有很多正确答案。研究表明,流畅思维的能力与孩子之后的学业成绩有很大的关联。创造性思维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是“灵活思维”,即看到很多可能性的能力,或者能够用不同的方式看待事物和情景。

下一次当你的孩子再把锅当帽子顶在头上、把勺子当作麦克风,或者推测图片里的孩子之所以会悲伤的所有原因,他就是在练习灵活的思维。

批判性/逻辑思维

批判性/逻辑思维是将一个观点细化成几部分来分析的能力。数学上的分类、归纳、比较异同,都是批判性思维的方方面面。无论何时,当孩子看到一样事物,比如两杯果汁,试着找到哪一杯盛的更多,他就是在练习这种思维。

为了鼓励这种行为,可以问问孩子:

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可以将积木分类;

有多少种方法可以用这些积木来搭一栋建筑;

如果孩子用同一大小的积木,搭成的这栋建筑又会如何不同;

一瓶果汁和午餐盒相比,有哪些地方相似、哪些地方不同;

家人的鞋子哪里相似、有何不同;

......

训练孩子批判性思维的另一种方式,是对那些看起来不合常理的事情提出疑问。比如:“为什么在操场上我会有影子,但是在室内就没有了呢”、“为什么我看不到风”......这些都是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家长不必找到一个正确答案,但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此外,对于解决问题这一方面,还有一点要提到,那就是解决问题本身是件很有趣的事情,所以顺其自然,同时做好被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惊到或者为他感到开心的准备。

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有很多的父母总是认为自己的人生经验很丰富,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东西,所以只要把这些东西传授给自己的孩子,并且通过一些很好的教育,给她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也能够带来对人生的思考。要做到这些,今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似乎就可以少走很多的弯路。但是当父母在不断的把自己的一些东西教给孩子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未必会接受,甚至有的时候会有很大的抵触的心理,为何会出现这些方面的问题?具体的原因都是有哪些?

孩子是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的,也许他们的思考的东西不对,或者方向不是那么的准确,但是孩子的脑海当中也会有各种不同的疑问,也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我们想要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的时候,想要让他接受我们的这种想法,根本就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先把孩子当做一个人

,而并非是一个宠物。在教宠物一些事情的时候,只要你能够把它的粮食作为诱饵,那么很多的宠物就会非常的听话,他们可以学会握手,也可以学会一些其他的技能。

但是你也要知道,任何一个比较聪明的宠物,他们都不会在没有任何命令之下就去做事情,这还是因为他们对很多的事情没有思考,不知道如何来做。但是每个小孩子即便他们很小,依旧会对人生进行思考,也依旧会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很多的东西,所以当父母再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时候,最为基础的东西是要把孩子当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会独立的思考生活,考虑各种事情的人。否则不管你的理论多么的高深和强大,最终都无法让这些孩子去接受。

不仅如此,我们能够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然后还应该学会和孩子进行交流。既然你能够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那么我们彼此之间就可以存在一些非常独立的交流,而不是永远以上对下的这种命令的语气,每个孩子的成长都在不断的探索世界,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留有更多的空间,然后让他们不断的去探索一些事情,我们作为父母只是在旁边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纠正,或许这样的过程你会发现一个孩子能够更好的进行成长,也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很多的弯路。

很多的家长总是感觉自己在孩子这里没有任何的权威,我们所说的话即便是对的,即便是经过了无数人的验证,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依旧不愿意接受,这其中都会有各种不同的原因。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你要做的工作不是进行抱怨,而是真正的去调整自己的一个位置,调整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真正的去把每一个孩子都当做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宠物,这样你才会发现你所说的话会更有分量。父母建立自己的权威并不是严肃,也不是发脾气,而是有正确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帮助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解决问题。

请站到孩子的立场上解决问题


请站到孩子的立场上解决问题这几天在尝试着让宝宝自己便便,晚上不用纸尿裤,得醒好几次给她把小便,天亮了还是睡眼朦胧啊,早饭也没有精神做,今天起来的有些晚,给**宝贝穿好衣服直奔幼儿园旁边的小卖部,买了牛奶和面包去幼儿园里吃,在**宝贝挑牛奶的时候,门口站了一个小女孩在哭,她的妈妈则抱着一个小男孩在一旁训斥。

**宝贝挑完牛奶我就拉着她往幼儿园里赶,不过要进园的时候我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哭声异常大了起来,当妈妈的对孩子都是异常的关心,我扭过头看到她的妈妈正在打她,本想着这是人家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作为外人也不太方便过去劝呢。可是紧接着听到了妈妈的哭声。想想自己也是当妈的,也有被孩子惹恼的时候,也有被孩子气哭的时候,我遇到时最希望有人来劝一下,哪怕是转移一下孩子对我的抵制情绪也好。所以我让**宝贝站在大门口等我,我走到了她们母女跟前。

我拉着小女孩的手轻声问她早上吃饭了么?想吃点什么?她就是不吭声,呵呵,对陌生人还是很有抵防心的,我告诉她幼儿园马上就要关门啦,老师和小朋友们都准备做游戏呢?就少一个哟。你看对面的小妹妹都急着去幼儿园呢?小女孩才回答一句:那不是我的小妹妹。还好小妞开始和我交流了。后来我拉着她说如果早上不吃东西就没有力气做游戏呢。你想吃什么阿姨给你买好不好?

慢慢的小女孩同意让我拉着小手又重新来到了小卖部,听小店主说小女孩平时要什么妈妈都给买,今天早上她非要吃冰淇淋,妈妈感觉早上吃有些凉,怕吃坏肚子才拒绝了。是啊,孩子平时被父母捧在手心,变成了小公主或小皇帝,要什么给什么,今天突然被拒绝了,肯定有些接受不了,会哭闹着坚持下去的。我问小女孩早上吃冰淇淋可能会拉肚子然后要去看医生哟,你还要吃么?她点点头,五岁的孩子应该可以明白很多道理了。

在蹲下来和她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的口腔有些红肿,问妈妈才知道这几天她上火了牙有些疼?我问为什么不去找医生开些下火的药,她说孩子不愿意喝。看来家长是什么都听孩子的。我劝了劝这位母亲,其实你家孩子要吃冰淇淋有自己的道理,咱们大人上火牙疼的时候也是什么都不想吃,只想吃点冰冰凉凉的,牙齿会舒服一些,孩子也一样哟。晚点放学你可以带孩子去找医生治疗一下牙疼,孩子好了自然就会吃食物的。

很多时候父母总会以我们的眼光和立场去要求孩子,怕孩子吃凉的容易生病,如果转换一下立场你就会肯定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吃凉的只想缓和疼痛。对孩子宽容一些,不要单纯的训斥责骂,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个小大人,有自己的想法,妈妈们一定要和孩子及时交流沟通,孩子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无理取闹和不可理喻。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育儿观念: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游戏刚开始,蓝蓝家就传来了争吵声:“我想当爸爸!”“我也想当爸爸!”“我先当的!”……我随声望去,只见王泽宇与吴俊文两个小朋友正在争夺蓝蓝家爸爸的角色呢!两个小家伙的小脸儿都涨得通红,可是谁都不让谁!

“有意思,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一边来到蓝蓝家隔壁的黄黄家做客,一边静观其变。

他们的争吵已经升级:王泽宇瞪圆了眼睛,吴俊文的脸涨得通红,两人就像两只好斗的小公鸡,僵持不下,互不相让。这时,蓝蓝家的妈妈陈思博着急了:“别吵了!再吵你们谁也别当爸爸了!”两只“小公鸡”听到“妈妈”的话,就像见到了“大救星”。

“我想当爸爸!”

“我也想当爸爸!”

两人争着告诉“妈妈”,期望得到“妈妈”的同意。做“妈妈”的听了也很为难。“妈妈”歪着小脑袋,紧锁双眉想了又想:“要不你们两个石头剪刀布吧!谁赢了谁就当爸爸。”两人想了想,同意了。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刀布!”

经过一番激烈角逐,吴俊文赢了!

虽说这一结果使王泽宇有些不高兴,但他只好服气,当了蓝蓝家的爷爷。

一场风波终于过去了。在黄黄家做客的我暗暗高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幸亏我没有急于纠正,幸亏我给了孩子一点自由发挥的空间,幸亏……

游戏结束时,我把这个小故事讲给了全班小朋友听,并请孩子们想更多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可以让他当一会儿爸爸,我当一会儿爸爸。”

“可以一个人当爷爷(叔叔、舅舅),爷爷(叔叔、舅舅)也能在娃娃家玩,也能像爸爸一样干活。”

“今天他当爸爸,明天我再当。”

……

每个孩子的发言都是解决问题的一剂良方,而这些良方是孩子间的经验分享和经验积累。每个孩子都会遇到难题,每个孩子都难免与人发生争执,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绕过这些烦恼,并努力为孩子铺平前进的道路。然而,我们忽略了,恰恰是这些让孩子、老师头痛的小问题,给了孩子可贵的发展机会,他们从中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

因此,我们不妨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


让孩子自己解决争端某日,为了能清闲半刻,我带女儿到一个朋友家去玩儿。朋友家有一个和女儿一样大的儿子,而且都叫**,我们是**,他们是小**(小**比我们**小一个月),我们又打电话邀请来了另外两个小朋友,xx和小A,一共四个小朋友。待小朋友都来齐了,我们大人交代了几句,基本就是小朋友要友好,不能打架,玩具要轮流玩儿,不要抢之类的每天都要交代无数遍的话,然后我们就撇下几个小朋友,跑到客厅聊天去了。

在小朋友们单独玩儿的过程中,我们其中三个孩子的妈妈都比较泰然自若地神侃,只有xx妈妈不停地往孩子们玩儿的小房间撇几眼,生怕孩子们发生冲突。我劝她说:“别担心,孩子们其实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任何问题,平时主要是我们大人干涉得太多了,所以,有些小孩子遇到点儿困难就来找父母,我们还是抓紧享受这没有孩子烦扰的美好时光吧。”xx妈妈疑惑地点了点头,但是我知道,她心里还是放心不下她的宝贝儿。

一开始,孩子们还算和平共处,你玩什么,我玩什么都互不干涉,想玩别的小朋友手里的玩具,还知道商量:“**,给我玩玩你这个小汽车,可以吗?”“行,给你。”听着他们小大人似地商量,我们都暗暗窃笑,这些小家伙,气儿顺的时候还真是挺可爱的。不一会儿里边还传来了叮叮咚咚的琴声,我们偷偷一看,原来是两个**在像模像样地弹电子琴,于是,我们放心地接着聊天。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会儿,就听见xx在里边哭了起来。xx妈妈一听到孩子哭,立马坐不住了,赶紧冲到屋里,问怎么了。原来是xx也想参与到弹琴队伍中去,可是两个**合力把她给挤了出来,说他们还没弹完呢。听到是因为xx想弹琴没弹成,xx妈妈一边哄xx,一边和两个**谈判说:“你们让xx弹会儿琴好不好?你们都弹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开始两个小朋友不愿意,xx就一直哭,xx妈也就一直不停地说,后来我们都看不过去了,用其他的玩具把两个兴趣正浓的小朋友给吸引了过来,屋里才重新恢复了平静。不过,从那以后,xx妈妈就一直在屋子里陪着xx,再也没出来和我们聊天。

过了一会儿,就听见两个**又吵了起来,只听小**:“给我这个!”我家**就说“不给,是我先拿到的!”吵着吵着,两个小朋友又把战争从小房间里发展到了客厅,我家**在前面跑,小**在后面追,xx妈妈也紧张地跟了出来。但是我和小**妈都没有任何反应,还是继续聊天,小孩子的事儿,自己去解决吧。就在外面你追我赶的时候,小**一把抓住了**,但是**也不屈服,把两只手高高地举到空中,把玩具在两个手之间倒来倒去,小**是怎么转也拿不到这个玩具,看的xx妈妈一个劲儿地感慨:“我说你怎么这么放心呢,原来你家**这么厉害呀,还知道把玩具在手里倒来倒去的,你是怎么教得呀?”我说:“我可从来没教过她,她这叫实践出真知。孩子们之间抢夺的事情多了,自然就自己想出了让玩具不被抢走的办法。”正说着,两个**之间的如火如荼的战争却自动停止了,原来是我家**主动把玩具交给了小**,自己去玩儿别的玩具了。我对xx妈妈说:“你看没事儿吧,小孩子之间的事儿,尽量别管,除非动用武力了,可以稍微干涉一下。否则根本不用管。”

正说着,她家xx又开始大哭,原来xx又和小**抢开了玩具,没抢到手,就开始大哭。xx妈妈又赶紧冲了进去,一边劝xx,一边和小**交涉。xx看妈妈一直没有给她拿到玩具,大发脾气,一边哭,一边大声尖叫。为了不吵到邻居,我们不得已参与到了劝解大军中,我们最终是在孩子们的哭闹中散场的,其中,xx哭了不止五次,xx妈妈也不停地在哄xx,和别的孩子交涉,最终疲惫不堪。

其实,孩子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学习能力也很强,他们会在冲突中摸索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争端。如果家长过分参与其中,孩子会对家长的干涉产生强大的依赖心理,只要遇到困难(不管是和小朋友有冲突,还是学习上有困难)就来找家长,稍不满意,就会大哭大闹。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还会磨灭了孩子自身存在的探索新事物的潜能。

家长们,尝试着放开我们保护着孩子的双手吧,让孩子自己去飞,自己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先这样问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他们身边发生的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用赘述。

Professor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在于,他们会尽量避免先入为主,也从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们想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先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看孩子对遇到的难题如何描述。听过孩子的表达后,父母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些难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孩子们解决好他们身边遇到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技巧,Eight questions affect the whole life of children!

提问一: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提问二: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提问三:

“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提问四: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Brain-storming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提问五: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提问六: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们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提问七:

“你希望我做什么?”

提问时,表示出可靠、支持的态度。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八: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也可以这么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会提示孩子去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一段时间就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之间少不了走动,孩子之间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Professor建议瑞爸瑞妈们,不要急着插手,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们不妨可以一试,相信大多数的难题都会事半功倍,得以解决。这样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般人,Professor不告诉他~

育儿观念: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是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


育儿观念:解决孩子问题的根本是解决父母自己的问题

一段时间以来,感觉到皓皓心里一直有种不良情绪,但他自己说不出,我也搞不清楚。《倾听孩子》读书会以来,我的倾听意识加强,感觉敏锐了许多,也实践了几次倾听,帮他排除了一些一时的不良情绪,但我能感到,那个大问题一直存在,只通过发泄情绪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无法解决根本问题。

在一次倾听中,那个问题开始露出端倪:

我:你是不是不想上幼儿园?

皓皓:要让我上幼儿园那就只让比我小的孩子来,比我大的都不能来…只让男孩儿来,不让女孩儿来…

我:问什么不让大孩子来呢?

皓皓:大孩子都打我…

(我知道他指的大孩子里实际上最关键的那个孩子是年龄个子都比他小的)

根据我对他的了解,从他的混乱描述中,我排除了他表达不准确的方面,确定了他不想上幼儿园的真正原因其实是以前他曾经跟我提过的事情(而当时我看他并没有太大的情绪就没在意)---大路路和权权一起玩儿的时候就不跟他玩。这样的原因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象我一样想:小孩子这事儿不算事儿。而且我也确实不知除了说“你可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儿”外还能说什么。那次的倾听缓解了他的部分紧张情绪。但接下来仍然几乎每天都会闹情绪。我在困惑、学习、思考和探索中渐渐明白了是大路路的强势使他产生了困扰他的恐惧。

皓皓:大路路太厉害了,他一厉害,我就弄不过他了…

问题找到了,那么如何解决呢?我首先想到的大路路的强势是个问题(这么快我就把问题转移到别人身上去了),而我又一向认为孩子都没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所以我接下来想的是让路妈找找自己的原因是如何造成大路路强势的(瞧,这时我已经把皓皓的问题变成路妈的问题了),那么索性再跑远些,想想假设路妈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大路路不再强势了,那么皓皓的问题是不是就解决了呢?必须承认,答案是否定。大路路不是第一个令皓皓困扰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这时我发现自己探求问题的方向南辕北辙了。

一个人的问题根源应该从自身向内去探求,而不是向身外寻求,所以还是回到皓皓自身来吧。皓皓一向不强势,太不强势就偏向了另一边—软弱胆小,不相干的人说话声音大些他就以为是在喝斥自己就会跑到我跟前把头埋到我膝上;再遇到强势些的小朋友,他就更没力量(内心力量)没自信去应对。那么是谁造成他这样不自信呢???还是那句话,孩子都没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我不愿承认也必须正视,皓皓的问题肯定是皓妈的问题。Bingo!想到这里,我内心里一直回避不愿触碰的东西一下被触动了!是的,我一直知道那个问题的存在,但我却一直不愿相信那会不可避免的对我的孩子产生影响。以前读到别人挖掘内心寻找内心深层(尤其是幼年经历)问题的文章,我都想不出自己有什么能找到的,我以为我早把所有那样的问题清理干净了,而现在,是孩子象一面镜子映照出深暗角落里的我自己。

我相关的幼年经历平常到如同传统的道德经(虽然我没读过),一说肯定大家都共鸣。整体发展没有受压制,但有一个方面却对我的性格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我母亲比较强势,而我父亲常跟我们说你妈高血压你们不要惹她生气。这句话对我这个最认真的女儿产生的影响最大,因为我太认真了,我真是如履薄冰地做到了百分百的不惹她生气,对她有一点的反抗甚至只是心里的小小不满都会使我内疚,觉得自己不孝,然而她还是会生气,我因而更自责。很多年都是那样,又加上受中国传统思想里本就有的谦卑之道影响,以至于上班以后,我在社会交往中谦卑有余,自信不足。虽然我这些年通过自我调整发展和改善了自己在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然而幼年受到的影响很难完全摆脱,而在家庭中面对老人所能做的调整就更有限了。而孩子看到的模仿到的多数是我在家庭里与老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所以那样的影响必然传递到了他的身上。

我的身上存在父母留下的影响,就同《倾听孩子》书中所讲,是普遍的问题,也是普遍被忽略的问题,我们的父母,父母的父母,一代又一代的人,就是这样在无意识中用父母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又继而去影响着自己的孩子。以前因为不懂,很少有人意识到和重视那些影响产生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学习《倾听孩子》,就是要增强意识,发展认识,不让那些问题继续恶性循环下去,因为我们爱孩子,更要学会如何去爱。

终于找到真正的问题根源了!那么如何解决呢?我想解决的方法是通过传递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我对自己的问题是有处理的,在社会交往中我已经发展了内心力量和自信,但面对老人我不能采取同样的方法。所以对孩子的问题,我想可以这样处理:一方面弱化他对我在家庭中与老人相处的弱势地位的印象(少让他看见妈妈被姥姥训斥哈!),另一方面强化我在社会中与他人相处时的自信态度,让他多看见,比如有一天有这样的对话:

皓皓:我是大怪物,我要把你吃掉…

(以前这时候我会立刻装弱者,喊救命,这样的方法是为了缓解他的紧张情绪,但这次情况不同,我要帮助他面对恐惧,所以我采取了不同做法)

妈妈:(笑笑,没马上说话)

皓皓又说:小朋友是大怪物…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

妈妈:你当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皓皓:不,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

妈妈:你当勇敢的人,勇敢的人什么怪物都不怕…

(…双方重复n次…)

皓皓:不,我要当更大的大怪物…更厉害…

妈妈:厉害没有用。说的对才有用。大路路厉害也没用!(我故意说出他真正恐惧的原因.)他说的对你可以听,说的不对你就不听!…

皓皓:(愣了一下)可是大路路总是对的…

妈妈:大路路不总是对的,他厉害你就请他用温和的语气友好的对待小朋友!

皓皓:(迟疑的)对…

妈妈:谁说的对听谁的,厉害没有用,说的对才有用…小朋友说的对你可以听,说的不对你就不听,你说的对别人就会听你的,说的不对就不听…

皓皓:(微笑)那我就总说对的吧…

妈妈:如果有小朋友不友好,就请他去做安静椅,等他平静了再来玩儿…

皓皓:妈妈你到幼儿园当游戏老师吧,谁不友好你就让他去做安静椅…

妈妈:不需要妈妈去,你如果需要帮助,可以告诉老师,老师说的是对的,听老师的…

皓皓:(笑)我有时候也打人…

妈妈:那么你也需要做安静椅…

皓皓:他是小偷所以打他…

妈妈:幼儿园里没有小偷,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

其实说的什么话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稳定平和的语气和坚定的重复强调有力量的词(“友好”“对”“温和”“好朋友”等)把自信的态度和力量带给他。在和他对话时我是这样想这样做的,我也不知道究竟能有多大用,但我做了我努力能想到能做到的。

那样的对话后几天里,我仍然警惕注意,想伺机再如法炮制,四五天后才发现他几天里都没再别扭了。我没观察到什么特别明显变化,但下面的几句话印象深刻:

一天,皓皓:谁对我友好我就跟谁玩儿…(他学会了友好这个词,并且有主意了)

今天(读书会后)

皓皓:昨天大路路没来

(以前说相同的话时是松口气的感觉,这次我看到了他有不同的感受)

妈妈:(故意问)你是不是想大路路呀?

皓皓:是

妈妈:等他来了你就可以跟他玩了

皓皓:我和大路路是好朋友,还有权权、米乐也是我的好朋友,还有乐乐、白白、北北…(几乎列举了所有小朋友的名字)…我和娇妮都喜欢成爱…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哈哈哈!我心里乐开花了真是!)

不能说他这个问题就彻底解决了,以后也可能还会反复,不过没关系,我肯定我的方向没有错!

想起皓皓刚入园时,有个家长的孩子遇到类似的问题,她不知如何看待和处理,当时园里的老师撰文谈过这样的问题,文中有句话是“感谢那些让我们产生困扰的人”,我当时读后仍不能理解,从那时起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她应该怎样对待这个问题,结果是直到这次问题真正发生在我身上了我才真正明白,而此前我一直在向使别人产生困扰的一方寻求问题的解决,这一番倾听孩子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问题,终能体会到那句话的含义了:是的,感谢那些让我们产生困扰的人,感谢他们让我们有机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面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自己的问题,进步成长!

本来这篇文章已经写完,但第二天看到机会,我又忍不住进一步求证:

皓皓:妈妈我在哪里上小学?

我:还没定,等明年去学校报名问问人家同不同意

皓皓:那你自己建个学校吧

我:建学校需要很多人一起合作,我一个人建不了

皓皓:那你请我的好朋友来帮忙吧,我有很多好朋友,大路路、权权、米乐、嘟嘟…(又几乎把所有小朋友的名字列举了一遍)

我:你喜欢上幼儿园吗?玩儿得开心吗?

皓皓:喜欢,开心。昨天(其实是前天)大路路没来,我就和其他好朋友玩儿了,…还有一些好朋友我忘了和他们玩儿…

我:是不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啊?

皓皓:可能不是…(某某爱抓某某…某某总爱干坏事儿…)

呵呵,我本想诱导他说个完美的“是”呢。不过,这样是不完美吗,放轻松吧,相信孩子都没问题,倾听孩子,也是倾听自己,找到自己的问题,和孩子共同成长吧!

相信《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