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对物质奖励SAY NO”,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物质奖励SAYNO经常的,我会从电视里,从新闻中,或者从周围朋友口中看到或者听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在家里干了家务,譬如叠衣服、洗碗、擦地、收拾玩具等等,家长会给一些诸如金钱啊、糖果啊、玩具啊等等的物质奖励作为回报。奖励不多,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所在乎的是有或者没有,而不是多或者少。

而不少孩子在他们还十分的懵懂,十分的稚嫩的时候就拥有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只存钱罐,每次摇一摇,晃一晃,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声音时,孩子往往能够获得极大的满足。

我小时候没有这样一只存钱罐,也从未获得任何的物质奖励,所以我无法体会现在孩子们的心理。

但是,每当有人问我:那对xx,你会采用这样的奖励方式吗?

我的回答是:NO!

原因何在呢?

第一、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对于家庭的付出是一种责任

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成为了家庭的一员,虽然年纪小,但是家长绝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忽视了他本应该对家庭承担的责任。那么,孩子的责任在哪儿呢?他能够健康的茁壮的活波的长大,让家长每天看到他的变化,让大家享受到天伦之乐,这就是责任了。等到他能够走、能够跑、能够上幼儿园、开始学习生活自理、开始学习干简单的家务、长成个小小男子汉的时候,他就自然的应该融入到这个家庭中,为家庭作出贡献。

起先的时候,孩子会觉得擦地、洗菜、洗碗、洗衣服、擦桌子等家务都是一种游戏,他们喜欢抡着笤帚满屋跑、喜欢在盆里倒很多很多的洗涤灵,弄个满盆的泡泡,喜欢一手拿着袜子一手拿着肥皂,喜欢一边铺床一边蹦蹦床,喜欢一边干活一边搞破坏。这些本就是孩子的天性,都不要紧。我不怕xx做过卫生后,客厅里变得更脏更乱了,我不怕他洗过衣服后我要花更多的时间收拾卫生间,我不怕他铺过床后发现我还要再洗一边床单,我不怕付出辛苦付出劳动,我所在乎的只是xx知道干家务,知道这是他每天必须干的事情,仅此而已。

我希望一天一天的,xx能够形成一种习惯,就象他每天洗脸刷牙一样的,是一种必须。

第二、孩子小的时候,不应过早的接触到金钱的概念

孩子小的时候,对金钱没有任何的概念,他们只是在细心观察大人活动后能够知道如果想要糖果,想要玩具,就要给钱,给了钱之后,才能吃上糖,才能拆开玩具的包装。

同时,他们也会知道妈妈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是为了赚钱,为了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

除此之外,在他们幼小的世界里,就只有游戏、只有嬉闹、只有快乐。

这才是应该真正属于他们的纯真的童年,我想,也是天下众多的家长所期盼的童年。

谁又能说,这种没有被金钱所沾染的世界是最最美好的呢?

第三、孩子不应拥有“有奖励才干,没奖励就不干”的观念

孩子的心里很单纯,当他们每次做家务能够获得数量不等的金钱,而这些金钱可以用来买糖果或者小玩具之类的东西,那么,时间长了,孩子自然就会有这样一种心理:有钱就干,没钱就不干。

那,这种把付出和回报完全对等起来的做法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应该推崇的吗?

我不清楚其他的家长是怎么想的,至少我不认同这种观念。这样的做法时间长了,一旦有一天,家长没有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那么孩子就会拒绝干家务。甚或者,当孩子觉得所获得的奖励要低于他们的付出,他们就会在某种程度上产生心理的不均衡。真的到那个时候,家长们会返过头来,想想当初他们给孩子灌输的理念是否正确吗?

我希望xx是个健康的快乐的简单的孩子,过着普通的平凡的生活。我也很理解现在孩子们的辛苦,所以,更希望他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做他应该做的,做他喜欢做的。

平时,我会经常告诉xx:你要去洗碗,因为碗洗干净了,下次才能再用;你要去洗衣服,因为你要做个干净的孩子;你要去收拾玩具,因为收拾好了下次再玩的时候才能找的到;你要把自己脱下来的鞋子摆整齐,因为家里需要一个整洁的环境,等等等等。

我愿意我的xx是因为愿意而做家务,而不是因为有奖励才做家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给孩子物质奖励对不对?


育儿观念:给孩子物质奖励对不对?

幼儿园里是一个大家庭,老师就是爸爸妈妈,可是一个爸爸妈妈要照顾好这么多的孩子,实在是有些难度,为了让孩子能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往往会想尽各种办法,其中就包含了物质奖励。可是时间一长,我总觉的这种方法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事件一:区域活动后,尽管有很多小朋友已经摆好自己的小椅子,可还是有偷懒的孩子悄悄溜走了,有几个小朋友帮忙摆好小椅子,我很高兴分给他们牛肉粒吃。于是,很多孩子也开始帮忙,然后到我这里说:“老师我们也摆小椅子了”。

事件二:中午起床,孩子们很磨蹭,老师在旁边“监工”也无济于事。最后我说起床晚的孩子水果会让起床早的孩子吃掉哦,孩子很聪明根本不害怕。这几天老师说“谁最先起床会有石榴吃,后面的小朋友吃不到。”嘿!这个办法还真灵。昨天刚起床,就有小朋友问“老师,今天起床早会有什么奖励啊?”

事件三:我家小外甥现在刚刚开始学会蹒跚走路,虽然她已经有了走路的条件,可是由于胆小不肯轻易挪步,所以每当她走步,哪怕是走两三步,我们全家都会毫无条件的为拍手加油,然后紧紧的抱抱她。外甥非常高兴,因为她感觉到了我们对她的鼓励。

物质奖励也是是奖励的一种方法,能对孩子起到鼓劲、促进和教育的作用,但物质奖励的分寸如果掌握不好会适得其反带来不良后果:1.对物质的渴求越来越多,对物质奖励分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奖励升级现象;2.做任何事情都要求回报,不肯无偿地帮助他人,自私、无情;3.在没有物质回报时,放纵自己,产生一些不良行为;4.行动前后不一致,稳定性差,难以形成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严厉指责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难道勤奋学习,努力工作,好好做人,一切都是为了获奖吗?”奖励的教育导致儿童对竞争的偏爱,使本性正常的孩子走上了错误的道德之路。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社会认可、被人理解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它让我明白了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鼓励。比如为孩子喊“加油”,为孩子拍手叫好,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就有可能让孩子铭记一辈子。

用物质奖励孩子做家务可取吗?


物质奖励的方法是可取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对这一方式的接纳,父母要有让这种方式逐渐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

【父母困惑:孩子不爱干活 用物质奖励可取吗?】

下面是一位网友的困惑:

10岁的儿子不喜欢干活,我就用金钱奖励的方式来鼓励他:刷碗5毛钱、洗袜子1元、拖地2元……钱不多,儿子却很踊跃,而且活儿也干得不错。但我没想到,后来他下楼给妈妈送钥匙也要价1元,帮忙照顾小弟弟也要5元钱,哪天多洗了个碗也要涨价……我不想再物质奖励了,但希望孩子能养成帮家人分担家务的习惯,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心甘情愿?

【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把孩子当小大人看待】

用金钱的方式来刺激孩子行动的能力,是父母自己帮孩子引导出来的,孩子表现的也非常不错,父母本来挺满意,但是当孩子出现了思维、行为方式上的“举一反三”时,父母却不愿意了,因为孩子已经脱离了父母的可控领域。

当然,这么说不是在指责父母,而是在提醒父母。我们在伴随孩子成长时,千万不要忘记了,孩子是有思想、有能量的生命个体,既然孩子一天一天的在成长,在长大,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也要有发展、有提高,才能应对孩子随之而来的问题。

物质奖励的方法是可取的,不然行为主义的心理理论不会成为心理学的四大理论基石。在孩子成长的某个阶段,用物质来奖励,表达的是我们对孩子某个行为的肯定、接纳和鼓励;表达出我们对孩子这个行为的期望,即:你要继续这样哦!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孩子对这一方式的接纳,父母要有让这种方式逐渐淡化或者拔高的能力。因为,孩子要开始从外在行为往内在模式发展了。

所以,父母在尊重他凡事都想用钱来计算的欲求的同时,还要将孩子往更宽广的方向引导。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出哪些事项是长了这么大的男子汉应该做的事情,哪些是做了后让父母觉得惊喜的事情,惊喜的事情是可以奖励的。

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要这些金钱奖励的动机,比如攒了这些钱想做什么?

和孩子一起进行一场算数游戏,孩子每天想用钱做的事情列出个单子看是多少钱,妈妈也可以在旁边列上自己为孩子做事的清单,也标注上值多少钱,让孩子通过比较,情感上得到升华,让孩子明白很多事情也可以因为爱、因为责任、因为信任、因为开心去做,金钱不是做事的唯一动机。

具体的方式还需要父母在对自己孩子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找到一种不露痕迹的、适合他的好方法。

育儿观念:不要随便给孩子物质奖励


育儿观念:不要随便给孩子物质奖励

——《教育漫话》阅读笔记(1)

我小时候,爸妈常这样激励我:好好学习,这次要是考了第一,爸妈一定给你买什么什么。记忆中,最大的一次物质奖励是考上初中后,家人给我买了一块双狮的女表(父母一定攒了好久吧)。在村中学,那算是数得着的好表,极大地满足了我的虚荣心。

类似于这样与成绩挂钩的奖励,在中国家庭中似乎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一茬茬的孩子就这样在物质的诱惑下慢慢成长。我不知道别的孩子是不是有很强的虚荣心,反正我有,而且花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来培养正视它的勇气,目前依然在努力改正的路上。

读约翰·洛克的《教育漫话》时,我被某些章节的内容震撼了。如果我的妈妈,多年前能有机会读到这本书就好了,如果有更多的妈妈看到这本书就好了。这本书,写作于17世纪,至今依然不断有新的译本出版发行。

“看到他念了书,就用美味酬劳他;要他做一些小事,就允诺给他镶有花边的领巾和漂亮的新衣服;你给予的这种种报酬和奖励,不就是认为这些东西是好的,是他应该追求的,从而鼓励他去向往这些东西,使他习惯于把自己的快乐放在这些东西上面吗?除此之外,难道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吗?”

所有好的行为都用物质来奖励,这是不是也在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最棒的东西就是物质?我们应该用尽一生的精力来追求它?再也没有比物质更值得我们付出的了?当然,不得不承认,在中国很多家庭中,尤其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家庭中,父母一辈子都在为生存奔波,他们视吃好穿好用好为成功人生,对子女的要求也大抵如此。对于穷人来讲,价值观的问题远不如生存的问题那么迫切。作子女的,当然不能苛责父母,但应以此为诫。

和我同龄的一位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没玩过什么玩具,也没穿过好衣服,现在有能力了,什么都想给孩子买好的。小区里的孩子有什么,我家孩子一定得有,不能亏了孩子。”

我听了觉得十分耳熟:哦,原来我小的时候,我妈妈也经常讲这样的话,不过把“小区里的孩子”换成了“邻居家的孩子”。

为什么在养育孩子上,历经那么多年,竟然没有丝毫进步呢?我们依然在用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以为这就是给了孩子最好的生活?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

一对年轻的夫妇,想给他们快满周岁的儿子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

可是,送什么好呢?一番思量之后,这对年轻夫妇在一个早晨,换上工作装,一人手拿一把铁铲,去自家院子里开始挖地。

他们工作很繁忙,只能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去挖坑。一天一天地积累下来,几个月后,院子里终于出现了一个挖得规规矩矩的坑。年轻夫妇在这个坑里填入沙子——一个很漂亮的沙坑便出现了。这个沙坑便是他们送给儿子的生日礼物。

这份礼物令儿子快乐极了,小家伙每天都在沙坑里拿着小铲和小桶跌跌绊绊地玩沙子,那个沙坑带给他的童年乐趣,就像沙子一样多得数不清。

这个小男孩就是现在的日本皇太子德仁。

“孩子的玩具不应该全部通过购买得到。不买玩具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儿童常常由于购买而拥有过多的玩具,从而养成一种见异思迁、贪多务得的心理,内心总也不得安宁,虽然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需要什么,却时时都在追求更多的东西,对自己已有的东西总也不感到满足,在说话之前就学会了骄傲、虚荣和贪婪。……殊不知,从小奠定节制欲望的良好基础,乃是成就知足常乐的幸福人生的一条捷径!”

“孩子的玩具要自己做,至少也得自己努力试着去做。在幼儿眼里,一颗光滑的石子、一张纸、一串钥匙,乃至任何拿在手中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的东西,都很好玩,其好玩的程度并不亚于那些要花大价钱买来的玩具。”

对孩子而言,物质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如果有能力给孩子提供好的物质条件,当然是件好事。但是,不能随便拿物质当奖励,以免在无形中误导孩子的价值观。

世界上有很多事物比物质带给人的幸福感更强烈、更持久,比如和孩子一同旅行,一同涂鸦,一同放声高歌,一同傻笑不止,再或者,依偎在一起说说悄悄话……

我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是不是错了?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喜欢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部分人认为这样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培养他对金钱概念。这样的方式小编只能说,要慎用!因为一旦家长掌握不好那个所谓的“限度”就会演化出许多的问题。最近我们在论坛中就接到一位家长的稿件,这也让我们意识到需要提醒各位宝爸宝妈要对这个问题提高重视程度!

家长来稿:

我家孩子今年五年级,以前学习不太认真,所以我才像鼓励做家务一样用奖励的方式提高他学习的兴趣。这个做法刚开始的时候效果挺好的,孩子每天很积极的完成作业,周末的补习班也不排斥了。当时的做法是每天表现好的话会在奖励表画一颗五角星,如果连着一周表现好,就会奖励50,如果一个月表现好,就会奖励一个玩具(300以内)。

就这样持续了半年多,我觉得孩子应该养成学习的习惯了,所以打算渐渐停了这种物质奖励的方式。没想到周末和孩子一说,孩子的反应特别大,还一直嚷嚷着说是不是我们舍不得给他花钱了?要是不奖励了他就不学习,补习班也不上了。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难道不能用物质奖励的方式鼓励他学习么?

现在我该怎么办呢?希望其他爸爸妈妈可以给我一些帮助,谢谢。

家长意见:

@昵称小雪:初衷没错,方法也不是不能用,只是一开始给的可能太多了,一下子全没了当然感觉不好。可将打星表与孩子零用钱挂勾,他自己买东西不再另给钱。另外我根据孩子的变化不断调整得星项。哪项不好就加强给星,好的项慢慢减少直至消失。我一周控制在10元以内,如果孩子想要一些贵的却不是必须的东西,如玩具,手表等,我会让他自己攒钱。当然执行起来不可能完全规矩,但基本线有的。另外做的不好的项可以扣星啊,但注意别起冲突,实在不行,也别太较真,扣少点。建议你慢慢减下来,不完全奖钱,多奖励些看电影,户外活动等。但千万别奖励电脑游戏啊。家长多陪同活动,活动中谈心,将为自己学习的道慢慢灌输,比如吃饭时说今天菜真好吃,等你长挣钱了也请妈妈吃。长大你想做什么或进什么公司,那要在哪方面多努力了,没能力不行的等等。还可以帮孩子开个存折,鼓励孩子存钱,为自己上大学准备。总之,慢慢减少金额或将多余的金额存起来或报孩子喜欢的兴趣班,给他留少点当零花,平时多灌输自己挣钱自己花,有能力才能自己多赚钱的观念。

@daisy0515:我觉得不能用物质奖励的办法,学习本来是他的天职,不做不可以的,奖励给它变成了工作,不给工资就不干,任何时候都要慎用物质奖励。我们小的时候考试考得好会带他去吃他喜欢的东西,买个玩具之类的,大了变成鼓励,五年级的孩子已经足够懂事到学习是给他自己学的,他今后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他自己学习来决定的,我认为借此机会正好可以把物质奖励断掉,有可能短期会用不学习来惩罚家长,但总比长期只为了奖励学习好。过程要耐心引导,越大的孩子越不好说服,注意态度要坚决,也要耐心和蔼。

@拉风少年:

因人而异,但不得不说这方法应用得好,是对孩子有很大的帮助。

方法很重要,稍不留意就会使得其反,正像有些家长说的孩子觉得学习是在为家长学习,是在为钱学习。

另外两点很重要:

1、要帮助孩子达成奖励的目标。并不是开好了奖励条件,就不管了。要帮他找到学习的方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2、当孩子获得奖励之后,要激发他的荣誉感,多鼓励他向更高的目标发展。并不是着眼于眼前这些蝇头小利。久而久之,荣誉感是比物质奖励更刺激到孩子的上进心。

@艾悦:我们攒了大半年星才兑换个几十块钱的玩具,一个月就三百太多了点吧。随着学习的进步,奖星的要求可以逐步提高,比如说做以前是对就奖星,现在要做对加字迹工整,还可以限时完成,超时就不奖星。兑换的门槛也可以遂步提高,但是奖品换大一点,比如以前50颗星换个40块钱的玩具,现在改成100颗星换60块钱的玩具。其实就是变相涨价,就好像麦当劳的汉堡不涨价,但是越做越小了一样。这样好过不奖星。

看了以上家长的意见,大家有没有学会呢?您又有什么样的还建议呢?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对物质奖励SAY NO》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课程对教师评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