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孩子书海遨游的导航者

10-31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如何做好孩子书海遨游的导航者”,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女儿典典现在很爱看书,每天早晨起第一件事就是看书,每天晚上入睡前的最后一件事也是看书。看到她对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我很欣慰。但同时如何引导孩子更好的阅读,却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内容关

走进书店,幼儿书籍林林种种,直冲眼球。孩子会对每种书都呈现出短暂的热情,但最后她还是没有能力找出自己真的最爱,此时就需要家长来帮孩子挑选了。挑选时要堤防两种错误心理。

一是超前心理。做父母的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聪明,应该让她看一些大孩子书,才能使她更聪明,结果呢!看是看了,但消化吸收的并不好,另外还会使孩子有种恐惧心理,比如说现在我女儿可是就由于看了难度较大的迷宫图,而对走迷宫失去了兴趣。

二是名著心理。在帮助孩子选书的过程中,往往有些父母为了尽早提升孩子的人文素养,而偏爱名著,我认为名著的可读性固然很强,但并不全适合幼儿,只有幼儿对名著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并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了一定的直观印象,那她才能兴致勃勃的听你的引读,而不致于把它当听是催眠曲,现在我正在给我女儿读《西游记》,她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经常会提出问题和模仿其中的人物,我想这次阅读为孩子走向童话世界开启了一扇门。有时看着孩子这么入迷的听《西游记》,自己就会情不自禁的想是不是接下来该让她走入三国的世界了呢!可是理性的思考之后觉得并不妥,一是孩子对三国演义的人物并没有直观的认识,让她凭空去体味刘备的深厚、诸葛的睿智、张飞的鲁莽肯定有一定的难度,另外,三国里的权势之争以及打打杀杀的情节,到底适不适合幼儿,还需进一步考证。

因此我建议,在引导孩子读名著之前,应先让孩子了解其中人物及其片断,然后再引领孩子阅读效果会更好。

二、时间关

孩子上学、父母上班、老人做家务,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那怎样才能让孩子的阅读成为习惯呢!这就需要父母为孩子创造好时空环境,争取让孩子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很自然的一部分。通常我们在吃完晚饭后,孩子就会说:“外婆看电视时间到,我和妈妈学习时间到”。于是我就带孩子来到房间,放上学习桌,一起画画、涂颜色、看书、看报纸、超市海报、玩扑克、棋子等等。孩子这段时间很开心,我看着她成长也感觉到很快乐。然后8点多一点,开始睡觉,同时送个一个小故事。如果我晚上不加班,我就会雷打不动地在那个时间段时和孩子一起学习。几年下来,我觉得这段时间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但作为家长我觉得还有一些遗憾,就是自己从来没有为这段时间认真备过课,随意性太大,我想只我们母女俩共同努力,我们的学习质量是可以再提高的。

三、识字关

随着孩子的成长

,阅读肯定要由他人导读起向自主阅读,在这过程中,识字是关键。现在我没有特意的教孩子识字,只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一些常用字我会带着她一起读音组词。比如读到“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时,我会带着她读空kong,天空的空,空间的空、红hong,红色的红,红领巾的红、五星红旗的红。现在她也能认几个字了,如人、马、面、大、小等。我想随着孩子阅读量的增加她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也会随之增加的,终有一天她会自主阅读的。

孩子成长的路还很长,书将是她终身的朋友,阅读也将伴她一生。于之父母能做的就是帮她找到好朋友,养成好习惯。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专家讲座:如何做好孩子的国际教育规划


一、浅谈本人对于国际化教育的理解

主要从家长视角分享关于在孩子的国际化教育规划中家长们应该考虑哪些要素,以及在国际化教育背景下,未来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英语能力。

近几年,出国留学人群从早先以大学生毕业以后为主,逐步转向大学阶段、中学阶段出国留学的孩子越来越多,低龄留学趋势越来越明显。加上国内的高考改革,整个国际化教育规划对于新一代的家长是蛮复杂的一个命题。对于我本人,在给孩子做教育规划到想要决策时,什么时候走国际教育路径是一个选择题。这个选择的选项包括国际幼儿园、外国语小学、公立中学国际班、民办国际学校、外籍国际学校。在国内一二线城市是有不少国际教育机构供家长可以选择的。

其实在任何一个节点选择对孩子的未来都是一个重要的决策。目前来看,好的国际化教育在国内还是比较稀缺的,虽然还有大量的国际学校在投资建设中,但是目前看整体资源还是供不应求的。因此大家在国内选择国际化教育的时候,会面对一个供需失衡的竞争。比如在北京的一些好的顺义、朝阳、海淀的国际学校,入学都面临着越来越激励的竞争。如果涉及到海外留学的,这不仅仅是一个供需失衡的竞争,好的大学、中学都很难申请。但是孩子如果去了以后要真正适应、比较成功,从适应学习到将来踏入社会、比较自信,对孩子综合实力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

先抛出一些问题。今天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有详细的沟通与讨论,今天是国际教育群的开群讲座,我做个引子,在后续的时间里,我们会邀请这个行业的大咖来进行一系列的讲座,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和大家分享国际教育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视角、甚至不同的观点,为大家在给孩子进行教育规划是做一个背景的参考。

二、数据解析问题

下面我们挑选几个典型的问题进行探讨下,这些问题都曾困扰过我以及我身边的朋友。比如到底上国内大学还是上国际的大学?怎么能让孩子有良好的中文基础同时有能让英语也有接近母语的能力?到底几年级转入国际学校比较好?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教学本质差异是什么?个人认为,在孩子做教育规划时,父母多考虑这些信息是应该的。至于具体什么选择,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事。抛开个性化的讨论,我们从路线图的角度再去分析这个问题:

通过我们对大量家长的调查发现,回答孩子将来可能出国留学的家长占57%,以后再定的占31%,反映出来近90%的家长认为孩子有可能会有国际化教育的经历,这个比重还是很高的。

从具体的路径上,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已经有了国际学校,或者在小升初的时候家长选择初中国际班,或者高中转到民办或者外籍国际学校,也有一线的家长从初中左右开始通过标准化的考试考虑申请进入到美英的国际学校。具体的路径有很多,但需要引起我们思考的的是,选择红色或蓝色路线,孩子在6、7岁至18岁这个阶段学习的东西、成长的全日制的环境是不同的。红色的路径主要还是应试的导向,教育大纲是以国家新课标为基础的。如果孩子要走蓝色的路径,在中学国际部的环境下,初中及初中以前是以英文为主,(不一定会是全英文),会用到大量英美的课程体系,从学科类的如科学、数学、历史等,中文变为第二语言。甚至在只接受外籍孩子的国际学校,中文就会成了外语。走国际化的路线,为了升入国外好的大学,也需要准备相应的考试,但学习的内容、方式、导向完全不一样。所以,回到教育规划的角度,还是要提醒家长要思考:希望孩子学什么,希望孩子十几年时间怎么度过,这是一个基层问题,这是需要父母深层考虑的。而不是简单的考虑说不想高考、没想好等,还是要以终为始的慎重考虑。

我身边接触大量的家长,有孩子已经在国际学习就读,但托福成绩80多,因为听说国外的好大学托福成绩都要求95分以上,因此担心申请不上国外好大学想重新选择高考的。也有在公立名校就读很优秀的孩子,但高二才转向要出国,突击准备托福、SAT、甚至AP的项目,也有成功的案例,但孩子都非常的辛苦。

现在我们通过互联网,这些目标学校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入学基本标准是可以找到的,无论从标准化考试、或者竞争力的分析等。不是为了要竞争从小给孩子很大压力,但是父母对于孩子未来的规划应该了解应该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下面这个图,家长可以作为孩子教育规划的一个计划表来填写,通过这个表格可以反映出很多问题,也是一个父母严肃思考孩子教育规划的过程

三、孩子未来应具备怎样的英语能力

下面我们进入另外一个命题,提到国际化教育,一般以英语为母语类西方国家的大学为目标出口,英语是一个基本能力和工具。那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英文能力?这个话题和大家进行一些探索。

那么需要具备怎样的英文能力,才能让孩子在未来游刃有余呢?任何英语的考试其实只是一个考试形式,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认为首先应该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作为一个学习其他所有内容的工具,最后是成为孩子学习、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力。孩子从小时候就持续的学好英语,这样对于中高考的考试、出国留学的考试来取得优异成绩是有保障的,但是这还是不够的。全英文的学习能力是孩子必备的能力,父母早点做教育规划并不是下赌注,而是可以在不同阶段构筑孩子不同的能力,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

未来孩子的英文沟通力开始于从小建立一种全英文的思维。国内的新课标和中高考的要求是不需要具备全英文思维能力的,但是如果孩子在一个全英文的环境下,比如孩子在国外旅游,从点餐、机场、问路,路途中与英语与外国人交流,这些如果仍然以翻译式的方式交流的话,效率是非常低的。

那要做到全英思维应该(1)任何一个沟通都要以英文为基础,大脑从语句构建、考虑事情都是以英文为输入输出,这个如果缺乏一个全英文的环境,能够做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2)应该从小培养全英文的思维;(3)提供更多的应用英文的环境,比如常去游学或国外旅游等,但是这个很短暂,最好每周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孩子才会从学英语过渡到用英语。

第二个能力非常重要,针对需要在国际化教育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孩子们的一种基础能力。构建在全英文基础之上的学习力的孩子完全可以用英语学习科学、数学、历史、音乐等任何一个他需要学习的科目,这样的全英文学习力,是建立在全英文思维的基础上的。比如本人九十年代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当时所有的课程都是以全英文授课,我是要把老师讲的内容先翻译成中文,消化后再转成英文输出出去,无论是写还是说,所以这样的效率是很低的。

而在我们身边看见的由于国际化学校是全英文教学,进入国际学校环境的孩子,如果这个基础差的话,是需要经过半年左右的过渡期,而过渡期完成也不一定是能达到游刃有余的进行学习、沟通等。有很多专业术语,如果从小没有用英语学习过这些专业内容的话,还是比较吃力的。而这中间我认为阅读能力是最核心的,最好在3岁左右从绘本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习惯,具备了阅读能力,孩子实际上是通过阅读去学习大部分的学科。而一旦孩子对阅读失去了兴趣,比如到了10岁到12岁左右才开始强调阅读的话,在现在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要让孩子踏踏实实回来再重新培养阅读兴趣是非常困难的。

第三种能力叫影响力,表现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演讲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上,这三种能力也是非常核心的,而写作能力、演讲能力是建立在大量的构建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的。而团队合作也是高级能力,这个也是孩子将来去了国外的大学非常需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当代孩子比较缺失的能力。

这些都是我理解的未来孩子国际化教育所需要的能力,我是希望提出来,让家长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提前关注、提前选择,提前注重以上能力的培养,对孩子未来的国际化教育是有很大帮助的。

四、案例剖析

最后选择几个比较实际的案例,供大家形象化的理解国际学校的孩子在干什么。我的孩子上7年级了,给大家展示上学期的科学生物课的一个小作业。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大量进行互联网的搜索、阅读教科书、课堂学习内容、自己制作、创意发挥、打印剪辑等很多工作。通过这个过程,孩子收获还是很大的,通过这个作业,适应了用在线百科全书去搜索学习知识的方式。第二个链接是一节历史课,学习基督教的起源,让3个孩子组成一个团队,去收集汇总资料,自己用Imovie去制作讲解视频,展示他们共同的对于基督教起源这个事的理解。这是国际学校一个标准的团队合作的项目,通过这个项目,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收集材料、讨论协作,并取得了完成项目后的成就感。类似的例子,在孩子进入国际大学后会经历的更多。

孩子游戏教他如何做领导者


孩子游戏教他如何做领导者晚饭休息时间,我和xx坐在阳台上,当时我手里拿着“嗨!青春期”的书,这本书是六一送给xx的节日礼物,现xx还看不太懂。不过我自己得先看看才行。所以当时正翻阅到四十九页。xx转过身看到书上画得有狮子,绵羊,猴子,孔雀,变色龙,就问我这是什么意思。

我说:“这是代表青春期孩子运动场上彼此间的关系。”

xx看了看书接过话说:“哦!狮子就代表是领头者,绵羊代表追随者,若这两者间做选择,我会选做狮子来带领着别人。”

听到xx这样说,我合上书,问他:“你想带领着别人?那你知道自身要具备什么条件吗?”

xx想了想回道:“我现在和小区同学在一起,我就担当了这个角色。”

哦!那是怎样带领着他们的呢?

xx听我这一问,思索了片刻回道:“我们在一起时,他们都是由我来管理,玩时由我制定游戏规则。”

是吗?那他们会听从你的吗?

xx听我这一问忙应道:“他们敢不听,若不听从我的,会受到惩罚。”

惩罚?有意思,能不能告诉妈妈,你会给出什么样的惩罚?

xx得意的说道:“很简单,让他一个人在一边呆着,不让他参与游戏。”

是嘛!那若我是那位同学,我就干脆不跟你玩了,找新的朋友去。

xx听我这一说,愣了片刻。我接着说:“要想做个领导者,让别人信服你,靠的不是惩罚,而是要羸得他人对你的信任。”

xx听了忙问:“那要怎么做到呢?”

我说,第一:首先你们在一起玩时,你制定的游戏规则前,要请示参与的人意见,若只有个别人不同意,你要利用多数人的力量把他拉入,不要你一个人说了算。第二:在游戏结束,你要公平的做栽判。第三:每次的游戏要有新的创意,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加入。游戏妈妈就跟你说这三点。若在平时与同学相处,你要懂得关心他人,别人有困难你要出手帮助,要懂得为他人着想。这样你才能羸得别人尊重,别人也愿服从于你。你现还小,做领导者是要具备各方面的为人处事技巧,你现还不太明白这些。但你要牢记一点,要别人服从你,靠得是用心去羸别人的心,而不是惩罚把别人推到一边。

xx听了回应说:“我知道了,谢谢妈妈。”并说要复习功课为名,转移了话题。

我知道xx心里一定会想我刚跟他说的话,可能他还没弄明白,为何领导别人,是要让别人信服于自己。我也相信随着xx自己的成长,我再做些引导,他会慢慢明白这些。

如何做好“亲子交流”这道菜


节假日是家长和孩子交流、共处的最好时间,此外,平时的亲子沟通也很重要。国内外的研究都显示,亲子共处的时间对于儿童的人格影响非常明显,亲子共处时间太短,孩子成人后犯罪率明显高于共处时间较多家庭的孩子。

一、三个家庭三种不同沟通类型

1、充分交流型:一切为了孩子

庞小姐说,自从有了孩子小佳,她就换了份轻松的工作,每天下午5点30分准时到家,陪孩子玩一会,然后一起吃饭,帮孩子洗澡,给孩子读故事书。庞小姐每天陪孩子的时间大概有3到4个小时,会在玩游戏时了解孩子一天的情况,孩子也很喜欢和自己聊天,幼儿园里发生任何事情、他的任何想法都会告诉自己,而庞小姐也很乐意做听众。到了老公休息的日子就会计划一个家庭日,比如出去郊游,或和老公带着孩子到儿童游乐场。像这个元旦,她就早早买好了星期8小镇的家庭套票,准备一家三口一起来做蛋糕、奶酪。

2、被动交流型:工作忙碌无暇顾及孩子

徐汇的张小姐目前在一家日资公司做财务助理,工作非常忙,孩子平时都是由外公外婆来照看,每天回家时孩子基本已洗漱完毕准备睡觉了,她只能和孩子亲近那么一会儿,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了哪些东西、中午吃的什么午餐等等。张小姐很感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因为工作的忙碌,张小姐经常是以礼物的形式来弥补内心对孩子的歉疚,一有时间张小姐就会在家陪伴孩子和父母,有时假期稍长就会举家出去旅游。

3、拒绝交流型:孩子越大交流越少

普陀区梁小姐的女儿今年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梁小姐说,平时只有在女儿做作业时自己会在旁边辅导一下,现在已经很少和孩子一起玩了,故事书读得也少了,但会买一些适龄的书让女儿自己看。女儿放学回家就做作业,不是很喜欢讲话,梁小姐问一句女儿才答一句。通常梁小姐会询问一下学校的情况,有时女儿不愿说或者说不清楚,她就会去问问老师。作为妈妈,梁小姐也很困惑为什么女儿不喜欢和自己聊天呢。平时的周六周日主要都是孩子去上兴趣班,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像元旦、春节这样的假期,梁小姐就会带着老公、女儿回娘家,走亲戚。

二、餐桌成家长和孩子交流主要场所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等单位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由于父母工作繁忙,餐桌成为每天家长与孩子交流的主要场合。有近13%的家长承认,他们与孩子主要借助于非面对面的方式,表明现代通讯技术正在逐步深入亲子交流的方式。

三、超六成家长承认打过孩子

65%的家长承认偶尔会打孩子,也有31%的家长说从未打过孩子。在让家长对孩子诉诸暴力的多个原因中,撒谎是家长最不能忍受的(34.5%),其次是不服从家长的命令(25.8%)或待人接物失礼(22.5%)。当然,因为学习而责打孩子的比例也不算低(17.8%)。

四、超5成家长对亲子交流成果不满意

许多的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对孩子并没有完全的信心,担心孩子有隐瞒不报的情况,表现在39%的父母都曾经偷看过孩子的秘密:绝大多数的步入青春期孩子(13岁以上)的父母都偷看过孩子的秘密(58%),且约三分之一的父母(33.3%)数次或经常偷看孩子的秘密,只有42%的家长从未偷看过。

分别有30%和51%的家长认为自己“非常了解”或“有些了解”孩子;超过47%的家长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感到“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有53%的家长对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感到不满意,这也表明父母期待或认为在亲子沟通上还有提高空间。

五、专家建议

1、每天最好抽半个小时陪伴孩子

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学会专家蒋薇美表示,亲子交流很重要,家长工作再忙也最好能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左右时间陪伴孩子,吃饭、看电视或聊天。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最好能以平等的身份或朋友的身份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家长身份同孩子交流,聊一聊身边发生的有趣的事情或就某一事件发表看法,这些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2、交流要做到“润物细无声”

妇联心潮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专家魏迎娣认为,家长对亲子交流要注意处理好两个问题,一个是交流的时间,二是交流的内容。交流的时间不要刻意地专门挑时间问孩子一些你想知道的话题,最好是在不经意间,从其他话题自然过渡。孩子不愿意说的时候不要强逼,那样只会增加逆反。二是交流的内容,平时要多关心孩子关心的东西,如他们喜欢听的歌、喜欢看的影视剧、书籍,或崇拜的明星,试着去了解这些事物,找到能和孩子同等对话的话题。要知道,其实孩子长大后,反倒会“瞧不起”家长,认为他们关心的东西,家长已经不知道或不支持了,所以,他们不愿意也不“屑于”和家长交流。所以,家长要学会适当肯定孩子喜欢的一些新鲜事物,拉近和他们的关系,重新找到话语权。

总结:父母想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沟通担任着格外重要的“角色”。而在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家长一定要摆好自己的位置,最好能以平等的身份或朋友身份去交流,多关心孩子关心的东西,才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感情、改善亲子关系。

现代女性如何做好“周末妈妈”


很多现代女性不愿把自己的一生局限于摇篮和灶台,或者因为工作紧张,不得不成为“周末妈妈”。她们把孩子交给奶奶或外婆照顾,在完成生育大计后再战职场,只有在双休日才能和孩子团聚。关于“周末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利弊,大家褒贬不一,为此,我们约请几位家长撰文,以飨读者。

隔代亲怎能替代母子情?

外婆:胡新秀,58岁,退休干部;外孙年龄:4岁。

现在的年轻人真会赶时髦,就连教养孩子这种事,也都刮一样的风。我们院里好几个退休干部都成了孩子王,专门照管孙子外孙,如今连我闺女也成了“周末妈妈”,平时把孩子“寄存”在我这里,自己忙于工作,只有在双休日才有时间带带孩子。

年轻人既要干好事业又要管孩子,确实不容易,我也深有体会,当初我在偏远乡镇工作,与爱人两地分居,女儿只有1岁半的时候就被我送到了娘家。当时交通不发达,直到过年时我才能去看女儿。分别大半年时间,女儿已经不认得我,我临走时她还使劲拉着外婆的手,不让外婆送我。直到现在,想起这些我心里还觉得愧对她。那么多年没能和女儿在一起享受母子亲情,也是一大憾事。

如今女儿工作忙,女婿又在外地发展,虽然我不赞成女儿做“周末妈妈”,但实在是迫不得已。为了顾全大局,我只好替他们带着外孙。幸好女儿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都非常关心,也特别注意交流感情。每天晚上,无论多忙,女儿都会打电话跟小外孙聊聊天。女儿还自己录制了十几盘故事磁带,让外孙每天晚上睡觉前听听磁带,“枕着”她的声音入眠。

每到周末,女儿回来后我就大撒手了,让她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让母子俩好好享受周末的“二人世界”。

现在,女儿的事业发展不错,小外孙与她的感情也很融洽。但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觉得孩子最好由父母一起带,如果非做“周末妈妈”,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多与孩子相处,利用节假日多做补偿。

别嫉妒孩子“黏老人”

妈妈:湖南省衡阳市钢管厂大栗新村小学教师易云燕,32岁;宝宝年龄:1岁半。

自从当了教导主任后,妈妈心疼我工作太累,提出帮我带儿子。周末去娘家接儿子,已成了我生活的固定模式,这种一周只有两天的“接管”生活,让那些整天都得操心孩子吃喝拉撒的同事们羡慕不已。可她们哪知道我的苦衷呀!

中年得子,对儿子格外关心,可他却和外婆最亲,每次临睡前,必定吵着要外婆“陪睡”,有时梦中还喊着“外婆”。虽然我心泛“醋”意,但也明白,孩子只和他呆在一起时间长的人最亲。最头疼的是双休日带儿子回家,他对家里的不适应,稍有不慎,儿子就会发烧咳嗽。每当这时,我便觉得亏欠儿子太多了。

虽然我为他买了许多玩具和书,但还是不放心老人对儿子的隔代教育。由于外婆外公的过分宠爱养成了他的“霸王”作风,有一次抢邻居小朋友的玩具,还抓破了人家的脸,我生气地教训了他一顿,妈妈却责怪我不爱儿子,虽然我努力地想纠正他这个缺点,但一送回外婆家,他又故态复萌。

一直希望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儿子,周末我总是尽量推掉应酬,有时备课和写论文也只能等儿子熟睡后再提笔。即使这样,也总觉得亏欠儿子,很羡慕能每天都陪伴宝宝的妈妈们。

周末,别再“遥控”

妈妈:陈默,28岁,机关干部;宝宝年龄:3岁。

做了周末妈妈,不少朋友都担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回顾3年来的艰辛,我认为只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时不在的母爱,周末妈妈一样可以带好孩子。

做“周末妈妈”的好处就是有空闲时间,能在下班后专心学习一些育儿知识,闲时还会做些手工折纸、看图识字卡片之类的小玩具,周末当作“见面礼”送给女儿,让婆婆用作启蒙教具。在饭桌上,抓住时机向婆婆灌输科学的育儿观,又利用社区、亲戚和新闻中一些“正面典型”和“反面教材”与她交流,让婆婆学着用科学的观念教孩子。另外,每天都打电话问问女儿的情况,有时还和女儿聊聊天。这样不但让女儿感受到妈妈的关爱,也可以清楚地掌握她的“最新动向”,以便及时与婆婆沟通,让她“对症下药”,婆婆常说我在“遥控指挥”她。

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就得下功夫,想办法提高相处“质量”。从周五见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把照顾女儿的事全包揽下来,喂饭、洗澡、做游戏、讲故事……一来可以传递母爱,二来让婆婆好好休息两天。有时,还教她玩些新鲜的游戏,比如做饭前我让她说出自己想吃的,然后把一些菜叶、面团当作玩具给她,和她一起做饭,培养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过大多数时间,我和老公都带她去公园、动物园,让她在大自然中学知识长见识。

做个优秀的“周末妈妈”

虽然“周末妈妈”对孩子的照顾有限,但也未必非得以牺牲孩子的快乐成长为交换条件,其实也可以做足“功课”,做个优秀的“周末妈妈”:

☆与长辈多沟通

老人大多对孩子的营养和安全比较重视,但也喜欢娇惯孩子,妈妈可以采取温和的方式,逐渐影响和改变老人的某些不科学的育儿观念。初期可以将一周的生活安排列个计划表给老人,做个参考。

☆合理安排工作日

每天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与孩子通话交流。下班后利用空闲时间买些育儿书或上育儿网站学习育儿知识,亲手做些简单的玩具给孩子,让他在平时玩耍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无所不在的母爱。

共度周末好时光结束手头工作,关上电脑和手机,专心陪孩子共度周末时光,可以安排下列活动:

1.与孩子一起走进大自然,锻炼身体,做游戏;

2.为孩子讲故事、看图识字,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学习;

3.和孩子一起做家务,教他对长辈常怀感恩之心;

4.和孩子快快乐乐说“再见”,让他学会适应母子间的“分别与团聚”。

看明星如何做“周末妈妈”

杨澜:平时忙于工作,对孩子比较宽松,但如果他们做事不专心,就会批评一下,不过也不会很严厉。

“我绝不会忘记孩子的生日和节日,只要有空就会带他们去动物园玩。”

蒋雯丽:多次塑造过“完美妈妈”的她,却面对因工作而疏于照顾儿子的生活深感无奈。

“儿子刚生下来一个多月,我就出去拍戏了。自己身体倒没受什么影响,只不过儿子后来曾病过一次,可能因为没有照顾好。拍戏的时候我特想孩子,每天都要给家里打电话,哪怕是听见他的声音都很满足,拍完戏后,我回到家把儿子亲了又亲,发誓再也不让他离开我那么长时间了。”

宁静:与美国老公保罗结成美满姻缘后,如今把家安在了北京,孩子由母亲帮着带。

“我是一个严厉的母亲,小孩子淘气没关系,但不能养成不好的习惯,当然,我不会动手打孩子。关于这一点,保罗和我的意见是一致的。”

麦当娜:用心经营自己事业的她,也把这股热情延续到9岁的女儿和5岁的儿子身上,对他们严加管控,立下多条家规。

“我的小孩必须整理自己弄乱的地方,一周只能看一部电影和两个电视节目。”

做好孩子的良师益友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跟我说话了呢?”现在不少家长都喜欢说这样一句话。大多数的孩子成长到某一个阶段,会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而对父母的说教感到不耐烦,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同龄的孩子说的话简单易懂,不会讲些大道理;而老师、父母总是喜欢说些指责他们的话,所以无形的压力一天比一天重,以后也就敬而远之了!

做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是一件难事。

试着用他们能懂的简单道理,教他们明辨是非就对了。孩子的理解力有限,我们应该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想法,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

一般家长工作都非常忙,而查阅这方面的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那么,下面几个要领也许有帮助,不妨一试!

1.以委婉的方式取得认同:

孩子回来,如果有异于平时的举动,这时,父母可以间接方式询问,让孩子说出心事。倘若孩子不肯说,不妨写便条、书信婉转了解,避免正面冲突、动不动就责备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把情况告诉你。等了解情况后,父母再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可以引述过去的经验,或对他说:“我了解你的心情,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当时我是这么解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认同你的看法、想法。

2.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接纳孩子:

孩子有时会和父母商量,希望父母同意让他参加某些活动,这是父母要放下架子,和孩子站在对等的立场,为他解决问题;千万不要以强制的手段,或断然拒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要想当然地命令他怎么做。要知道: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你接纳他的看法和想法。

3.让孩子明确地知道你的想法:

看到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或听到孩子说错了一句话,父母通常会生气地斥责。但是,这样的效果反而不好,会引来孩子强烈的逆反心理。倘若你改变了口气,对孩子说:“听着,只要给我三分钟就可以了。”“我只说一分钟,好吗?”撤除他的防卫线,然后告诉他:“如果你可以不要……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刚刚讲的那句话……你不会让我失望,对不对?”尊重的态度、和缓的语气、同等的地位,孩子会感觉到他被期待、被尊重,也会下定决心改正偏差行为。

其实,孩子不是不愿意把心事告诉家长和老师,只是担心会“惹”来责骂。因为没有掌握交流方法,家长和和老师往往丧失了很多与孩子们“交心”的好机会。以上的三种方法,建议家长和老师可以试一试!

喜欢《如何做好孩子书海遨游的导航者》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季如何做好幼儿园入学准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