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重视孩子

11-04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育儿:重视孩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育儿:重视孩子经验分享: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对孩子的意愿,都要重视

有一个周末,**和他爸外出,看到了小仓鼠,强烈要求购买一只回家,但是遭到爸爸的拒绝。

此后,**就对买仓鼠一事念念不忘。第一回,我用别的玩具代替了;第二回,我用我非常累推辞了;第三回,我用不是周末,卖仓鼠的人没出来逃脱了。

但是,这一次,我似乎有点没办法了。**坚决地说:我要买仓鼠!我说,今天不是周末。他说:我要去看看!看到没有卖就不买!我说,我懒得下楼。他说:我一定要去,就要去!一刻也不愿意等了。

但是我真的不愿意让他买小动物。我不喜欢小动物。我也不想为了儿子的喜欢就忍耐我的不喜欢。

那我就要拒绝他,但我得巧妙地拒绝。仓鼠可以不买,但孩子的意愿我得重视。

我说,**,妈妈知道你真的想要一只小仓鼠。你从好久以前就想要,爸爸没给你买,妈妈也还没给买,所以你现在想到了希望立即就去买到手。不过,你知道吗,小仓鼠可是一只小动物,小动物,那就要养,你得喂它吃东西,喂它水,要每天打扫它住的地方,还得陪它玩,你做得到吗?

**开始认真了:那我白天要去上幼儿园呀。

我说:是呀,你白天要上幼儿园,爸爸妈妈白天要上班,那小仓鼠就可能会饿死,也会孤单得不得了呀。还有,小仓鼠买回来后住的窝,你能天天打扫吗?听说它会发出一股挺难闻的味道,你确信你能照顾好它吗?

**答:我不能……

但是很快又强硬起来:我就要买!

我说:那,妈妈把你生下来其实挺容易的,但如果不给你吃喝,不陪你玩,不带你买玩具,你说妈妈可以这样吗?

**立即说:我要你陪我玩!

我说,妈妈会陪你玩,但是现在妈妈不太想陪小仓鼠玩。你要是买了小仓鼠,就得你自己照顾它和陪伴它,如果你想好了你愿意做到,那们就买去。

**又说:那我买小乌龟。

我说:小乌龟那是可以呀,但一样要换水,要陪它,要给它吃的……我记得上回小姨给你买小乌龟了,结果小乌龟是不是饿死了?妈妈以前也养过很多金鱼,结果全部养着养着翻白肚子了……

**连忙问我啥是翻白肚子。我解释给他听。

我说完什么是翻白肚子,他直接就玩别的东西去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知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观念: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播撒重视的种子


育儿:播撒重视的种子PS: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探索,我觉得是对我自己育儿思维模式的一次颠覆。我做了一些有限的尝试,正在证明我这个探索结果的正确性。但同时,我也还有我很大的困扰,因为我已经种下了不少不适合孩子成长的种子,比如溺爱,比如严重限制,还需要花很多功夫补种重视的种子。

“小孩子不能惯”,这是我从小就非常熟悉的一句话。而且,能说出这句话的,常常是那时候我心目中的“高人”。要么学历高,要么财力高,要么地位高,要么见识“高”。在他们看来,“惯”孩子是一个合格的父母最不应该做的事。

也因此,这么一句话在我听来,特别有权威性和力量感,不容置疑,不可辩驳。事实上,我是很害怕这句话的。在我当妈妈之后,类似的话也曾经很被我拿来当重要的界限尺标。

**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去公园门口看那些摆在地摊上的玩具,有时候有看中的,他就非常想要。我买过两三次之后,就纠结了:他一要我就给买,那不是惯坏了他?于是我就开始拒绝。即使**伤心地哭,我也不为之所动。甚至有可能指责和批评他。我会振振有词地说:他每天要来看玩具,看了就要买,买了又不玩,他根本不是为了要玩,就是在浪费钱!而听者也会认同说:是的是的,孩子是不能惯!

但是,慢慢的,我又本能地觉得不对头。**要的玩具不过就是五毛钱,一块钱,最贵就是十几块钱。他是不一定会玩很久,但是,他买玩具的申请得到应允的时候脸上那种欢快,和被拒绝时的难过,都是那么真实。

买一个五毛钱的玩具,就算每天给买,我也能够买得起,为什么我就要拒绝孩子,让孩子失望难过?那句“孩子不能惯”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惯,我想是宠溺。我理解中的溺爱,是过度的爱,过度的为孩子负责,从而剥夺了孩子独立的机会,使孩子只长身体不长心智。

从这种理解来说,“惯”孩子确实很不好。只是,似乎大家都知道溺爱孩子有害,但对于什么样的言行是溺爱,却常常辨识不清。

弄不清什么是溺爱,但是却很害怕溺爱导致的后果,很多家长就出现像我之前对**一样的行为:对孩子的愿望,要求,限制着满足。

那就容易出现一个情况,我们会有意无意地不让孩子太满意,不让孩子太顺心。甚至会觉得,孩子感受被拒绝的滋味是有必要的,这样他才明白珍惜。我们不敢大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不敢充分地爱孩子和重视孩子。

问题是,孩子不需要溺爱,但爱和重视,却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心理营养。这个营养越充足,他的安全感就会越茁壮稳健。而安全感充足的孩子,在我看来是“天下能敌”的;假如父母不知道重视对于孩子的重要,因为害怕“惯坏”而减少甚至不给孩子重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值得,不被爱,而一个一直活在缺爱感觉中的孩子,内心就比较难以稳健,从而出现种种问题。

重视孩子和溺爱孩子特别容易混为一谈,但却有本质的区别。重视孩子是为了让孩子感受到爱,建立安全感,从而将孩子“送”出去,走向独立;而溺爱是反过来,会让孩子尽量地依附父母,从而把孩子“拖”住不撒手。

在我的观察中,溺爱孩子的父母特别多,而不重视孩子的父母也一样多。溺爱和不重视,都会导致孩子的内心有缺口。

到底什么行为是溺爱,什么行为是重视?

我最常用的办法就是问自己:这是孩子的需要吗?还是只是你的需要?如果是孩子的需要,你能够满足得了吗?如果只是你的需要,你要通过“做”在孩子身上来满足吗?如果我确定那是孩子的需要而且我为他这个需要去行动,那我觉得是重视;如果我确定那只是我自己的需要而非孩子的需要,我觉得我是溺爱。

重视和溺爱还有一个区别是,重视孩子的需要,是我认真地倾听了,告诉孩子我听到了,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个需要,看情况来合理处理。处理可能是去满足他,也可能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量后,温和并且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拒绝;溺爱则是只要孩子有发出“指令”,不管自己的情况如何,能力怎样,都去满足,满足不了还觉得自己不好,甚至是孩子没有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就按自己的意愿想当然地为孩子做。重视里饱含尊重,但溺爱里只有害怕。

举一个例子来说,现在,**提出愿望说想买一个玩具,我重视他这个愿望,就问他为什么想买这个玩具,他说他很喜欢,很想要,那我就看看这个玩具的价钱我能不能承担,如果能,我就给他买,如果不能,我就会和他解释,这个玩具你喜欢我知道,只是这个要花妈妈好多钱,妈妈有点买不起,通常情况下,**能够理解和接受。大部分情况下,**要买的玩具我都买得起,而我确认他是真的想要,我就给买了。有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他不怎么提这方面的要求了,就算有时候提,我不同意,他也不会再哭闹而很快就接受了。

如果是溺爱,那就是,孩子提出要买一个玩具,但妈妈发现这个玩具的价格高得她买不起,就去借钱买,并且在买来后告诉孩子说:妈妈为了给你买这个玩具,借了一百块钱,欠了一个大人情,妈妈让你高兴了,你以后可要听话一点!

有人会说,孩子哪有知足的?他们都会有无穷无尽的要求,孩子提的要求,能满足的你都满足,他就会贪得无厌的,你不可能满足得完重视得清!

够了,就会停止要。这就像我们吃饭,饱了,就会停下来不再吃一样的自然。如果孩子的每一个意愿,我们都认认真真的做到了重视,孩子享受到的爱“饱”了,所谓“贪得无厌”的孩子其实并不会出现。不仅如此,孩子的爱和重视够“饱”,他就会用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并且做得很好,那就走向了独立。而让孩子独立,不是父母的希望吗?

相反,会让孩子贪欲难填的是溺爱。孩子“贪”,那只能说明他得到的还不够。或者是不当。或者是不对。他还是在一直在要。要治疗孩子的“贪欲”,爱和重视就是良药。

但有很多人根本不相信孩子有区分自己饱还是饿这人原本不容置疑的本能,在孩子还没饱的时候就着急着要撤掉他“爱的饭碗”,从而让孩子的内心一直营养缺乏,能量缺乏。

有人还会疑惑:要重视孩子的需要,孩子确实想要,父母也给得起,就给了,那孩子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都不需要自己去努力,来得容易,他怎么知道珍惜呢?

我的答案是:假如你种下一棵果树的树苗,并且特别希望这棵果树长大后结出很好很多的果子,那你是不是要先把这棵树苗好好浇灌好好照料,让它茁壮长成一棵树,再来期待它结出好果子?因为我们不会指望还是小苗的果树能结果。

同样,一个人当小孩的过程就是享受被满足的过程,他的一切愿望都是为了成长,他的愿望要被重视,这是他的必需,也是他的权利。这些权利得到满足后,才有办法考虑结果的问题。我甚至觉得,孩子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吸收爱和重视。因为这是他懂得珍惜、懂得关心人等一切品质的基础。一切品质的建设和树立,都得在这个基础之上来进行。

况且,被重视的感觉难道不好吗?一定是好的呀,那这很好的感觉,孩子会遗忘不珍惜吗?我觉得珍惜的品质是在父母重视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自然形成的。

反过来,如果在孩子的“得到”之路为设置障碍,不敢轻易满足,那么就影响了他的学习与成长(这个学习是指感受一切东西),好比一个孩子他本来是能够好好地专注地学习画画的,但父母怕他不懂珍惜,于是让这孩子为得到一根画笔而费尽心思,那么,这个得到画笔的过程,就影响了他学习画画的时间,精力,挫败了他的兴趣。

和不能惯坏孩子相并列的话是:孩子要从小养好规矩。这表面上很有说服力,但是相比孩子的需要而言,我觉得规矩是浮云。花儿的开放需要规矩吗?你会要求花儿怎么开,草儿怎么长吗?能要求得了吗?再者说,如果花儿草儿得到了足够的阳光和雨露,有了足够好的土壤(甚至只要愿意让其生长的地方,不必要多好),它们会不知道如何长吗?它们自然会有自己的生长方式,自然会去寻找,探索最适合自己的规矩。这就好比花儿会向阳一样。

有一个法则,叫“崔克坦”法则。来源大致是,在荷兰崔克坦市,有人曾在交通管理上做过一项非同寻常的实验:不使用交通标志会怎样?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非但没有交通混乱、没有事故频发,相反,行车安全好得出奇。由于人们无法机械地“见交通标志行事”,所以不得不更加谨慎地驾驶,小心翼翼观察四周环境,从而使行车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在人还是孩子的时候,有爱和重视当前提,孩子会自然地生发出规则,而不再需要大人设定太多的规则。就算不可能一点规则都不要,但我觉得这个规则可以很低,很少,很宽。

我也常常忍不住会给**设置很多规则。但我也时时担心,我这恐怕不是为了他多好,而是在限制他。当他感觉到走正路受限,自然就会走旁路,比如撒谎、欺骗、偷偷地来等等。

所以我还是想努力地给孩子大道。

所有的人都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害怕没立好规矩,害怕孩子被“惯坏”。起跑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果人的生命有起跑线的话,这个起跑线在我看来就是爱和重视。要给孩子爱和重视,那就先打开那些“不能惯孩子”之类的束缚,打破那些对孩子“贪得无厌”之类的害怕吧。虽然对于如何界定溺爱和重视我还有些模糊,但我相信,那也好过我直接以“不能惯孩子,孩子要讲规矩”一杆子打死孩子的需要的做法。

育儿观念:重视孩子们的精神奖励


育儿观念:重视孩子们的精神奖励

一、案例背景

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成长,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于是物质鼓励成为家长常用的一种激励孩子的手段,比如家长向孩子许诺:如果你这次考试能考前十名,就可以带你去旅游,或者买游戏机……这种方法还真奏效,孩子为了那份诱惑力,不惜一切地努力争取,最终很好地完成了家长的目标任务,满足了家长的期望。逐渐地,物质鼓励成为家长激励孩子乐此不疲使用的方法。然而,在家长许诺过程中,孩子唯利是图的价值观也慢慢滋生起来,物质鼓励成了家长和孩子的一种交易,成为家长讨好孩子的一种贿赂,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一把枷锁。下面,我就家庭教育,浅谈一下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

二、教育过程

孩子从姥姥家回来,总是夸夸其谈,说姥爷姥姥是如何如何地好,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姥爷姥姥疼外甥是天经地义的,有时溺爱孩子是难免的,疼孩子没有错,这可以理解,不能怪罪他们。但是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这样完全依着孩子,这样溺爱孩子不行。妻子多次和孩子他姥爷姥姥说起:不能娇生惯养孩子,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该让孩子通过劳动获得,并在劳动中逐步培养孩子热好劳动的好习惯,不能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毛病。同时,让孩子懂得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劳动成果。他们二老也说以后注意,不再这样了。接下来,姥爷姥姥不随意给儿子东西了。随之变化的是,为了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劳动成果,好好地表现,他们采取物质鼓励的方式。比如:这次考试考好了,假期可以去旅游;自己洗衣服,可以奖励买玩具;帮忙做一件好事(洗刷餐具,做饭,扫地等家务活),可以买自己愿意吃的好东西……这种方法很管用,马上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孩子比以前更听话了,玩具也不乱扔了,也讲卫生了,也不贪睡恋床了,也变得勤快了很多……

然而回到家中,我的命令不好使了,吩咐做点家务时,他总是和我讲条件,讨价还价,一肚子不愿意,埋怨我说:“在姥姥家,干了活能得到报酬,而在咱家,就是甘尽义务,一点好处都没有,真小气!”我倒成了小气鬼。现在不教育不行了,他有点太物质了,利欲熏心会毁了他。而且这种势头愈演愈强,欲望越来越大。他姥姥有时打电话也说:“嘉(孩子的小名)总是要这要那的,有时还狮子大开口,说要遥控飞机、电动小汽车等,俺快了供应不起他了。”

我决定要改正他这一毛病,说做就做。在周末,我吩咐他打扫卫生,他又咕嘟着嘴极不情愿,干完了,屁颠屁颠地跑到我跟前说:“爸爸,任务完成了,我要到商店买好东西……以前姥姥总是给我买好东西!”在他吞吞的话语中,我知道他想物质奖励。正好抓住这次机会,我劝导他说:“爸爸妈妈在家干活,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给报酬了吗?”他却反驳道:“我是小孩,你们是大人。”我趁热打铁继续劝说他:“爸爸妈妈小时候在家干活的时候,也没得到报酬,不也干得好好的吗?现在爸爸妈妈大了,在家干得是沉活累活脏活,也没有抱怨什么。你年龄小,干点轻快活是可以的。老师不是说在家要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吗,这才是好孩子的表现。”

要想改掉孩子身上的这个毛病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地淡化物质鼓励,取而代之的是精神鼓励。当孩子家庭作业写得认真了,就画一个五角星或写上一个一百分作为鼓励,让孩子继续努力,写出更好的作业;当孩子能自觉地干家务活了,或者自己的事情自己能做了,就要开家庭会隆重表扬一下,让孩子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当孩子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好了,总是不忘竖竖大拇指表示赞赏,总是不吝惜一个拥抱,或者一句赞美,让孩子体会到被肯定的感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我春风化雨般的说教下,在日积月累地精神鼓励下,他改掉了动不动要物质鼓励的毛病,随之一些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培养起来。

三、案例分析

在调动孩子积极性上,父母适当地给孩子一些物质鼓励,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孩子无论做什么,家长都给予一定的物质作为奖励,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物质鼓励的奴隶。于是,物质鼓励就演变成孩子做事的动力,只要做事就要图好处,没有物质奖励不做事,物质鼓励成了一种交易,成了干与不干的筹码。物质的刺激作用确实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但它的作用是一时的,短暂的,不能长时间地支配孩子的行为。毕竟孩子对物质的激励性是有限的,当孩子一旦得到它,努力的欲望就会自然减小或消失,需要新的和更大的物质刺激才能再次激起他努力的愿望。从长远来看,这种物质上的鼓励,不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形成。

心理学家雷珀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挑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许诺“画得好就给奖赏”,另一组只告知“想看看你们的画”。结果三个星期后,前组的孩子们大多不情愿主动去绘画,兴趣明显地降低了。而后组的孩子们却一如既往地积极绘画。这个实验告诫我们,物质鼓励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会使人只对其奖赏感兴趣,而对事情(活动)本身失去兴趣。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一味的无原则的物质鼓励是一种潜意识的错误引导,往往会使孩子滋生为物质而物质的唯利是图的思想,影响孩子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四、案例反思

家长激励孩子方面,应该多用精神鼓励,丢开物质鼓励侧重表扬孩子努力的过程和价值,及时地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这比物质鼓励更重要。父母的一个亲吻、一个笑脸、一个拥抱、一句肯定、一声赞扬,这些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奖赏和鼓励。巧用名人效应也是一种良好的激励措施,如名人的成长经历、励志故事、励志名言等。名人的榜样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它能激发孩子无限的情趣和不断进取的斗志,进而帮助孩子树立更高的行为目标。在家庭教育中,行之有效的精神鼓励一旦被植入孩子的心中,就会生根发芽,一直潜意识地强有力地激励着孩子,甚至影响其终生。

育儿心得:重视家庭教育


育儿心得:重视家庭教育

一转眼,孩子在XX渡过了小班生涯,升至中班进行生活学习。很庆幸,还是原先的老师,还是原先的味道。新来的宝贝,新进的教室,开启不一般的中班航程。

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孩子的探索欲也越来越强,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渴知度也愈发的强烈。在孩子的这个阶段,孩子的记忆力尤为快速,学习能力出奇的好,但这个时候是培养孩子习惯的关键,是培育孩子智力的节点,孩子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这些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能会背几首唐诗,会说几个英文单词,会做几道算术,这么简单。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团结性,这种看似辩证的关系,一定要把握好。

重视家庭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承担着孩子的启蒙教育,在各个方面都要树立榜样作用。孩子的饮食起居,要照顾好,棒棒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在家里,一定要给孩子有参与感,有主人翁意识,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重视伙伴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自己的朋友圈,要融入群体,与小伙伴可以是横向比较,可以互相学习,可以互相帮助,但不是攀比,根据孩子的现状,适宜发展,相互促进。

重视户外教育,一定要经常带孩子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亲近自然,了解新鲜事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开阔孩子的眼界。

重视APP教育,互联网时代,孩子更加的新奇,有些针对孩子开发的APP还是很不错的,但这个时候家长要懂得引导,注意时间的把控。

最重要的是幼儿园教育,毕竟大部分的时间,我们的孩子是在园渡过的,孩子的玩伴也几乎是幼儿园同学,孩子的所知,所会,也是我们的老师所传授的。有时,老师的一句话,能顶家长的千言万语。

相信《育儿:重视孩子》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