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男孩子上幼儿园选严厉的会惩罚孩子的男老师好,还是普通的女老师好?

11-06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育儿心得:男孩子上幼儿园选严厉的会惩罚孩子的男老师好,还是普通的女老师好?”,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我在幼儿园工作二十多年,我们院里请过男体能老师来开展活动。体能老师充满活力,声音浑厚响亮。说话很幽默,经常会用搞笑的表情逗得孩子哈哈大笑。说实在的,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位性格非常温和的男老师。在有的幼儿园,有专职男教师,孩子们也很喜欢。但这些男老师并不是严厉的会惩罚孩子的老师。过于严厉的老师孩子们并不喜欢。若是一位老师从早到晚的带班,我个人认为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上幼儿园,还是选普通的女老师较好。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惩罚孩子的男老师会给孩子心理上带来不良影响。

做为一名老师,本来就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孩子。严厉的惩罚到底是怎样惩罚孩子呢?变相体罚包括恐吓和侮辱孩子。而严厉是否也包括恐吓呢?我们经常能在今日头条上看到有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老师已经成为了家长们攻击的对象。严厉的惩罚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呢?可能孩子会因为害怕而说不喜欢老师,或者是不想上幼儿园了。

二、男老师不方便照顾孩子的日常生活。

真正要在班上带班的话,我们老师是会与保育员一起照顾孩子的生活的。比如,孩子小,语言表达能力差,他们会把大小便拉在身上。有时保育员在忙,老师就会帮孩子先把裤子换下来,帮孩子擦屁股,洗干净。很多小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是很差的,需要班上三位老师共同协助。保育员有时忙不过来,老师都会帮助孩子们脱裤子上厕所。如果是男老师带班,他们方便帮女孩子脱裤子换裤子吗?

三、女老师有天生的母性情怀。

都说女人如水,女性独有的母性特征,使得她们更加疼爱孩子。无论有没有自己的孩子,在女老师看到孩子后,都会忍不住的疼爱。每年,在开学之际,小班新入园的孩子都是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师都会去哄孩子。有的把孩子抱进怀里,有的甚至抱起来安慰孩子,或带他们去玩滑滑梯,陪他们玩玩具。我也带过这些孩子,有的孩子会哭很久,会拉着我边哭边说要找妈妈。我就一直陪在孩子的身边,带着他在院里走走,不断的哄着他,减少孩子的焦虑感。女老师就象妈妈一样,她们温柔的声音给了孩子安全感!

四、女老师更加细致有耐心。YJs21.coM

幼儿园的工作并不仅仅是上课,每个学期都是有很多事情要做的。如:教室墙面布置、区角布置、用废旧物自制教玩具、照顾孩子进餐、午睡。这都需要教师非常细致才能把工作做好。墙面布置都是老师自己画、自己剪、自己贴,有时要做手工,工作是很繁琐的。在生活上,有的女老师一看孩子就知道孩子不舒服,马上就给孩子量体温,给家长打电话。有着非常敏锐的观察力。结果,孩子确实是在发烧。幸好老师及早发现。有人说幼儿教师就是婆婆妈妈的事,确实是这样,很需要老师有很好的耐心才能做好。相比之下,男老师就要欠缺一些。所以很多男老师也不愿做这份工作。

虽然男老师很有阳光气,能带给孩子不一样的活力。但综合起来看,我个人认为还是选女老师更好一些。毕竟,孩子是在幼儿园从早呆到下午,时间很长。除了学习和运动,还有生活上的照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学钢琴好还是学电脑好


现在父母可能会觉得,在孩子上学以前就让他们接触计算机,将会使他他们在正式上学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胜过他们的同学一筹,可是经专家研究认为,具体到培养关键性的智力这一问题上来,钢琴的键盘要比计算机的键盘更加有用。

开发孩子的智力,是让孩子学钢琴好还是学电脑好呢?这是许多父母困惑的问题。也许父母会选择后者,但是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学钢琴要比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电脑更有益处。他们的研究显示,音乐训练能够培养儿童的抽象推理,可能使起在今后的学习中数学成绩更加优秀。

现在父母可能会觉得,在孩子上学以前就让他们接触计算机,将会使他他们在正式上学之后在智力和能力上胜过他们的同学一筹,可是经专家研究认为,具体到培养关键性的智力这一问题上来,钢琴的键盘要比计算机的键盘更加有用。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在对5岁以下儿童进行的研究中,威斯康星大学的劳什尔博士发现,那些接受过钢琴训练的小孩,在对数学、国际象棋、科学、工程学的智能测验中,得分要比其他儿童高出34%。劳什尔博士综合评估了儿童对比例概念的理解能力,认为这一点对于他们将来在数学和科学方面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

对劳什尔博士这一研究成果的一个解释,是来自近期其他科研人员所进行的一些对人类大脑的研究。那些研究显示,在生命早期当中的一些经历帮助大脑中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同另一个部位的神经细胞形成联系,而这种联系掌管着一整套人类的技巧,从语言能力到擅长房屋内部设计等等。劳什尔博士确信,幼年时的音乐训练促进这些神经细胞同大脑中负责抽象推理特别是理解数学概念所需要的那一部分神经细胞相联系。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的习惯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的习惯

从孩子读大班开始,我们老师就提出:幼儿园到小学是孩子学习习惯养成的最重要的时期。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注意对自己孩子习惯的培养了。下面我来写几点我们自己的学习习惯。

01每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会和孩子沟通。比如:你今天在学校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情和不开心的事情?中午吃饭的时候有没有乖乖吃饭?今天又学了什么新的知识?

02做孩子的学生,让孩子来当老师或者大人。我们从开始读书我就告诉她把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回家教给妈妈。我来当学生孩子来当老师。这样她就会每天很用心而且玩的很开心。

03在游戏中让孩子学数学。开始学数字的时候我们会玩一些数字游戏,或者陪伴她一起看巧虎动画片的时候对她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

04对她进行鼓励特别多。我的孩子从小就胆子特别小,所以我一直都是以鼓励的方式来教导她。什么地方做的好我会很夸张的说她很棒。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也会严厉的指出不能那样做,帮助孩子找到好的方法。

05诱导孩子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产生我很棒的感觉,别的孩子还没有学会的时候我都掌握了。

06今天的要学习的必须今天学会。开始我们一般会督促检查。

07作业写的快学会了的同时我会让她自由打发自己的时间。出去玩或者看电视我都没有绝对禁止。

08最主要的我觉得还是经常和老师沟通,毕竟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老师最清楚,哪些知识点没有学好,哪些需要完善。沟通好了家长跟老师配合一起把孩子坏的毛病改掉。我女儿孙茹洁现在每天回家就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拖拉,不磨蹭。该背诵的东西她也能在学校都完成。我对她的要求就是上课一定要认真的听好老师讲的每一句话。因为课堂老师讲的都是重点,重点掌握了对她学习也就不困难了。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小班家长育儿心得: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至今,我一直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虽然我尽可能的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陪伴我的孩子,但因为我们夫妻平时工作繁忙,加上还有一个年幼的儿子,我不得不把我的女儿寄养在她的外婆家里,我对女儿充满了愧疚感,她本来是我们全家人的掌上明珠,然而现在我们却得把一半的关爱分给她的弟弟。在我眼里,女儿很懂事也很坚强,她能体谅父母工作的艰辛,能体谅我们不能陪伴在她身边,她也尽可能的扮演好自己姐姐的角色,这点让我感到很欣慰。在教育孩子方面,我认为自身存在一定不足,虽然我给她买了很多的幼儿读本、益智玩具,但我却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教她、陪她玩耍。孩子的童年是短暂的,我希望在陪伴孩子成长的同时也能够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小神童”、“小天才”,为此我买了许多此类的育儿书籍,我希望能够借鉴别人成功的方式来培养自己的孩子,比较遗憾的是我本身不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而我却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爱看书、爱学习的人,我相信大多数像我这样的家长都对孩子有这样的要求,为此我也反思了自己,我认为在育儿方面首先要摆正好自己的心态,不要跟风,更不要去攀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你要去挖掘她的长处,而不是按照你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学习她并不擅长或是不喜欢的东西,这点我觉得很重要。我的母亲,孩子的外婆,经常在我耳边念叨邻居家的孩子认识多少字,会多少算数,学会很多东西,而反观我的女儿,除了会看动画片,别的什么都不会,希望我在休息时间多教教女儿,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但有个前提,孩子必须得配合你,我觉得任何强迫式的教育方法最终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就像我小的时候,真的就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所以至今我对学习都是深恶痛绝的,而我不希望我的孩子将来跟我一样,所以我很少会强迫女儿去学习她不喜欢的东西,我想让她的童年是快乐的,是值得回忆的。

其次讲究方式方法,根据孩子的性格,找对方法去教育。女儿性格跟他父亲很像,非常的倔强,越是让她做一件她不喜欢的事情,她就越是把你的话当成耳边风,该干什么她还是干什么,丝毫不受你的影响,虽然当你发脾气的时候,她不得不去做。但你总不能每时每刻都让自己处于喷火龙的状态,这样不管是对你自己还是对孩子都是极度不好的。我教育女儿没有任何计划,但我会尽可能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小事情潜移默化的把我知道的东西教给她,如女儿在吃水果的时候,我会问她:“你吃的是什么水果啊,它是什么味道的,可以跟妈妈一起分享吗?”她很快的就会回答你的问题:“是菠萝,酸酸甜甜的,妈妈给你吃一块。”我自认为这种不是学习的学习效果挺好,又比如外出游玩,在车上我会问她:“我们来唱歌、背诗好吗,幼儿园里你学到了什么,教教妈妈好吗?”如果在家里,她可能不会回答我的问题,或者就干脆一句“不知道”。但在那种情况下,她的配合度很高,我唱个儿歌的开头,她就会接下去并且把它唱完,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分钟里,我们可以把她会的不会的东西都说一遍,学一遍。

最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在我个人观点里,所有教育孩子的东西里,都没有好的品格和习惯来得重要。我希望女儿可以成为一个善良、开朗、诚实、坚强、自尊自爱的孩子。在她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不论遇到多少困难,不论和多少人相处,她的这些闪光点都能够成为她的坚强支柱,陪伴她一生。为了这个目标,我也在尽量的改变自己,尽可能的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育儿心得:我的好家风


育儿心得:我的好家风

——乐于助人

关于“家风”一词,在我的家庭很少提及,总觉得这个词和深宅大院有着莫名的联系。父母没有用固定的文字、规章去约束我们的行为,而是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我们。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我们渐渐培养成了乐于助人的品质。今天接到这样的一个题目,我脑海中首先映出的就是这个词——乐于助人,我想着就是我的家风吧。

爷爷奶奶留给我们的记忆已经比较模糊了,我印象中父母帮助人的场景可是举不胜举,每一年都有好多人到我家,让我父母帮忙办这办那,大到孩子上班上学,小到夫妻拌嘴吵架,没有他们不操心帮忙的,后来有一部电视剧叫《闲人马大姐》热播,我妈妈也就从此有了一个外号叫“闲人殷大姐”。为了他们的热心,我和弟弟没少和妈妈吵过,妈妈却总说,孩子,能帮到人是一种幸福。那时候太小,不太能理解父母的意思,只是知道他们每次帮完人总是很开心。后来的后来,我们慢慢大了,不知不觉就开始帮助人了,也真正的体味助人为乐的含义。

2010年4月23日我的小公主诞生了,经历过生产的阵痛,我为宝宝许下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她健健康康成长,她也如我们所愿,几乎不怎么生病,但是我的心却总是紧紧揪着什么,我发现她其实并不健康,至少在我眼里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我开始试着以一个旁观人的角度来观察她,终于有一天,我明白了,作为独身子女的她,从一出生就有着别人所给的无限的爱,而她自己太小还不知道怎么付出自己的感情,久而久之就养成自私的坏毛病,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不愿意为别人分担,理所当然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我该怎么去纠正她呢?这成为我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深思熟虑后,我觉得除了我得和自己的父母学习以身作则以外,还得把自己变成她的“姐姐”,让分享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接下来,我就着手开始改变我家的“公主”。

第一步,我先邀请一些比她小的孩子到家里做客,平时缺少玩伴的她,看到有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很是高兴,我抓住机会和她渲染她是姐姐,要给弟弟妹妹帮助,比如给他们撕开饼干的包装,给牛奶打开插入吸管,帮他们收拾散落一地的玩具。一开始她是拒绝的,可是当她慑于我的威力之下做完这些事情后换来了其他孩子对她的赞美的时候,她也露出开心的笑容,我知道,在她幼小的心灵已经种下了乐于助人的种子了。

第二步,我得慢慢让她知道,不是只有小孩需要帮助,大人也需要帮助。有一天,我下班很迟,回到家很累了,我随口说了一句,今天真累。宝宝瞪大眼睛看着我,过一会说,“累就歇一会”。我听后灵机一动,说:“妈妈好累,宝宝能给妈妈按摩吗?”她扭动着自己胖胖的小屁股,凑到我身上,给我东一捶西一敲的,很是舒服。看她累的气喘吁吁,我让她停下来了,并且及时的告诉她,因为有她的帮助,妈妈舒服很多,可以恢复力量继续爱她,她不好意思笑笑。再下一次,我就听到奶奶兴奋的说,她的孙子好懂事,知道体贴奶奶的辛苦,知道帮助奶奶做家务了。我想乐于助人的种子终于在她心里生根发芽了。

孩子进入实验幼儿园学习后,我发现老师们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很注重孩子们在一起团结互助,也很注意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心理,真正做到让孩子健康成长。而我们作为家长及时有效的配合学校老师开展的集体活动,也有助于她继续强化各种品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家风家德,让她心里那棵助人为乐的树苗伴随她茁壮成长。

我想在她未来的日子,她可能还会对助人为乐产生很多困惑,如同我们大人一样,总会有做不对事情的时候,总会有利益失衡的时候,总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时候,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还能很义无反顾坚持助人为乐,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吧。也许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这么深奥的道理,也许她也会退缩不敢前进,我想我们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助人不是功利,只是快乐,所以为了自己的快乐坚持下去。

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能将助人为乐这一品质在家里传承下去,让其真正成为我们的家风!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


小孩子听话好还是不好?前段时间看到一遍文章题目就是,听话的孩子是好还是不好,等到看完了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这个问题我现在真的在仔细的想,因为我家**也算是听话吧,我现在开始担心了。

先说说问题吧,我家**是07年年底生的,现在都两岁八个多月了,现在我说什么她都听,基本上是让她做什么就做什么,虽然有时候会不同意,但是我要是一强调她就马上会听了,可能也是我吓唬成这样的吧,比如,我们一起去玩,她要是跟小朋友抢东西,我就会让她让给别的小朋友,如果她不肯我就会跟她说,这样不可以的,不对的不能抢东西,你如果想玩的话就要跟小朋友去借,小朋友同意了你就玩,没有同意就不能玩。有时候她会听,但有时候她也不听,抢不到的时候就会哇哇大哭,我去哄也没有用,就是哭,有时候甚至会越哭越大声,我就会很生气的跟她说,再不听话妈妈就不喜欢你了,怎么可以跟小朋友抢东西呢?如果她还继续哭的话我就会转身离开,可能是怕我离开吧,于是哭着追上去让我抱着,我当然顺势就抱着她,然后再跟她重复一遍不可以跟小朋友抢玩具的话,然后她会乖乖的说,我知道了。

在家里也一样,做了妈妈的特别是全职妈妈应该都会有这么一些经历,就是在你很忙的时候,她会不停地给你制造麻烦,有时候你会不把它当回事,可有时候你会很生气,我也一样,也会有很多时候会烦她给我制造麻烦,就跟大卫.不可以里面的妈妈一样说这个不可以,那个不可以,实在不行的时候就会说,再不听话就打你了啊(当然有时候会真的打她)或者说我等会出去玩了,不带你去,所以现在**只要一听到说要诸如此类的话就会乖乖的去一边玩。

时间久了,我就发现,**现在是一点主张都没有了,不管什么事情都要问妈妈可不可以,就连上厕所都要说妈妈我要上厕所,如果我不说去吧她就一直站在那里,我也跟她说以后比如要上厕所,要穿衣服、鞋子、吃东西之类的事情你想什么就做什么,不用跟妈妈说,她也答应的很好,可是下次又是一样,有时候我会觉得是不是我限制的太多了,可是不限制她又总是爱捣乱,在家里拿水枪玩的沙发上,墙上,床上都是是水,还有拿笔到处画,去到厨房把米洒一地,把冰箱打开不关,上厕所把水开着一次一次的冲,要不说她能给你冲一个上午.....

到外面了还好,就是有时候跟小朋友打架,抢玩具,或者把扭扭车开到人家的店面里面去,我也总是制止,怕人家白眼,也怕人家说她是个没有家教的小孩,当然也怕她打伤了别人或别人打伤了她,还怕她跑到马路上去,所以一直就是看到有可能发生事情的地方都不让她去,每次都在重复不可以,不行,快回来......

如今我看到这样子的**又不满意,我希望她能跟别的小孩一样能够有主张,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起码生活方面不要老是说妈妈我想xxx....

看见**每次问我的眼神,看见她在外面看别人玩她也想玩的玩具的眼神(当然她也有很多玩具,只是不可能什么玩具都有,也不能见什么想要就买什么)看见她每次委屈的眼神,我的心真的很疼,不能给她更多、更好的爱,我总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把她养成了这样的性格都是我的错,我以后会慢慢改正一下我的教育观念,也希望能慢慢的把她改变,不知道她以后的人生路会走的怎么样?

掌握好惩罚的火候,孩子才能认识到错误!


批评和惩罚是惩戒教育的两个阶段。批评是第一阶段,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指出错误错在哪里,以后注意改正。这是一种轻微的惩戒。实际上,惩罚是比较严重的处罚。多数情况下,到批评这个阶段就足够了,孩子的多数错误都是轻微的,没有严重后果的。惩罚,是因为孩子的错误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时特别需要让孩子接受惩罚。目的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过失承担责任,方法则是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

一个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不犯错误才是不正常的。犯了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不过,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要对孩子出现的错误行为进行归因分类,比如在求知过程中出现昀错误包括学习态度方面和认知能力方面的。在品德方面的错误,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不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有应当为之而无力为之的,等等。有些错误造成的结果对犯错误的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惩罚,让其自食其果已经足矣。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识到自己犯错误的人,都会有承担责任、接受惩罚的心理准备,以求得心理平衡。因此,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不进行适当的惩罚不符合科学原则。所谓惩罚教育实际是通过批评、责罚、处分等手段使犯错误的人产生相应的紧张、焦虑、畏惧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自律内驱力的一种手段。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和畏惧是人内驱力的一个源泉,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动力。

捷克著名教育家、教育科学的奠基人夸美纽斯认为:惩罚是必须的,学校没有惩罚犹如磨盘没有水。孩子如果在犯错误的时候,教育者或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或隔靴搔痒等,就会打乱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其侥幸心理得逞,放纵自己的错误行为,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对其发展成长是有害的。应该说对犯错误的孩子,有分寸地惩罚一下孩子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惩罚孩子时一定要根据事实的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其动机、行为及其结果的性质,并给以相应的适当的惩罚。否则,孩子的怨气就可能增长,逆反心理就可能产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

我们的教育建议如下:

惩罚孩子的前提是肯定孩子。每个孩子都有值得父母赞扬的优点,当父母要惩罚孩子的时候,内心里首先要相信孩子还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在惩罚时把内心感受跟孩子说清楚,让孩子知道他在父母眼里并非一无是处。

犯错后立即惩罚。一些父母常常说:“看我回家怎么收拾你!”“你等着,等你爸回来了有你好看了!”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可能会起到两种作用:要么诚惶诚恐,只想赶快逃离家庭;要么不当一回事,把父母的话早忘了。这样无法起到惩罚作用。所以,当孩子做错了事,要赶快执行惩罚措施。

平日要把对孩子的要求讲清楚。有些父母平时很少和孩子谈要求,即使谈了也未必清楚明了,总觉得自己明白的孩子就一定明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的理解力和成年人之间是有差距的。所以,父母钔要把自己的希望、要求、规则都对孩子讲明白,并且与孩子达成共识甚至约定。这样,当孩子违反规则时才可以惩罚他。

惩罚之前可以先对孩子进行警告。小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往往不如成年人,因此,父母务必慎用惩罚,在惩罚之前告诉孩子,如果再不改错就要受惩罚。这样就可以给孩子一个自我纠正错误的机会。要向孩子说明惩罚的原因。在对孩子进行批评之前先给孩子讲道理,让他明白为什么惩罚他,这样有利于改正错误。如果孩子在迷迷糊糊中被惩罚,他会感到很委屈。

惩罚前后要一致,要说到做到。如果告诉孩子,因为他犯了错而惩罚他,不允许他去看最喜欢的电影了,您就一定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要一时心软又改变主意,那样将使您所说的许多话都失去效力。

惩罚不要“翻箱倒柜”。有些父母爱唠叨,孩子一旦犯了错,就忍不住把孩子过去做错的事情都拿出来唠叨一番,在父母没完没了的唠叨声中,孩子往往已不记得自己的哪一个错误才是需要惩罚的了。

惩罚要适度。父母给孩子的惩罚,要因人因事而定。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敏感,对这样的孩子,也许瞪他一眼,或者冷落他一会儿他就受不了了。而有些孩子则比较皮实,即使父母打他的屁股他也不觉得怎样。因此,父母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是个怎样的孩子,以免惩罚过轻、过度或无效。另外,父母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惩罚孩子,如果在公共场合,或者孩子所犯错误不那么严重,就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法对待孩子。

要对事不对人。父母之所以要慎重使用惩罚方法,就是因为不当的惩罚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巨大的伤害。因此,建议父母们在惩罚时要让孩子明白,惩罚的只是他的错误行为,而不是否定他这个人。

同时,我们建议父母可以尝试一下自然惩罚法。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造成的后果,感受因此产生的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心理惩罚,这就是自然惩罚法。

自然惩罚法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错误时,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承扭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从而引起孩子的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

卢梭说:“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这也许就是自然惩罚的要旨。

自然惩罚法并不是对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能适用。一般来说,只有当过失后果不会损害孩子身心健康的时候,父母才可以让孩子尝尝这种后果带来的惩罚,如孩子挑食,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挨饿的滋味;孩子不好好穿衣服,父母可以让孩子尝尝受冻的滋味;孩子固执,父母可以不管他,让孩子体会固执带来的麻烦。如果过失造成的后果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严重折磨,父母最好不要用,因为孩子的自尊、自信比什么都重要。

请珍爱我们的男孩子!


男孩子在6-12岁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课做小动作、说话、爱动、注意力不集中、字写的差、背课文难,喜欢看漫画书,爱看电视,爱上网玩游戏等等。老师和家长都采取了各种严厉的措施,但都是收效甚微。

有的家长说孩子的这些行为怎么就在我们的严格教育下反而更严重了呢?

有一个家长讲:

她的儿子上课违反纪律,老师就叫家长,回到家爸爸就骂他或者打他。这个孩子不但没有改正错误的行为,在课堂上更是大声说话,戳戳这个同学,动动那个同学,搞的他周边的同学都受影响。

老师就再叫家长,儿子就再次挨打。有一次,爸爸又要打他的时候,儿子冲进厨房,拿起菜刀要砍他爸爸。这个孩子只有8岁。

我看到一篇帖子,是这样说的

第一名是女孩子,班长是女孩子,

团支书是女孩子,学委是女孩子,

语文与英语科代表是女孩子,

乖巧听话的是女孩子,

懂事体贴的是女孩子,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的是女孩子,

课后认真作业的是女孩子,

试卷干净整洁的是女孩子,

计算准确无误的是女孩子,

单词默写全对的是女孩子,

英语发音清晰的是女孩子,

作文被老师拿出来诵读的是女孩子,

阅读理解透彻的是女孩子,

暗暗较劲互拼成绩的是女孩子。

成绩倒数的是男孩子,

不屑做班干部的是男子,

上课趴着睡觉东倒西歪的是男孩子,

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却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是男孩子,

老师出错大声质疑不给老师一点面子的是男孩子,

单词默写全错的是男孩子,

口语训练沉默是金的是男孩子,

作文分低的是男孩子,

做阅读不看文章提笔就做的是男孩子,

计算频频出错的是男孩子,

拿着相互喜欢的游戏与球队较劲的是男孩子。

充分表现了目前学校“阴盛阳衰”的现象。(梁启超:“少年强则中国强”中的少年仔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应当是以男孩为主的,男孩是否强大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女孩子的切身利益呀,我们那么多优秀的女孩到了婚嫁的年龄都在感叹“我心目中的男子汉到哪里去了,难道这不是一种悲剧吗?)

这到底是为什么?我们的男孩究竟怎么了?问题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这是由于我们不了解我们的男孩,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造成的!

科学研究证明:男孩女孩是不一样的。

近30年来,一门全新的科学------性别科学正在崭露头角,对性别如何影响男孩女孩的问题,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35个发达国家研究的结果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大脑之间差别至少有100多处。以下几项和我们家长经常问的问题有关:

(一)男孩血液中的多巴胺含量较多,流经小脑的血量更多。

多巴胺可增加冲动和冒险行为的概率。而小脑是控制行为和身体行动的。流经小脑的血流量多,小脑就比较活跃,所以男孩就爱动。这些因素是导致男孩在静坐和久坐的过程中学习能力总体上不如女孩。男孩更有可能从肢体运动中学习。

(二)男孩的胼胝体(连接两个半球的纤维素)与女孩的体积不同。

女孩的胼胝体能容许两个大脑半球间进行更多的交叉信息处理,可以同时同质量地完成多项任务。而男孩同时只能做一件事。

比如:男孩在玩的时候或者做别的事情的时候,老师、家长叫他,他就像没有长耳朵似。很多男孩为此遭到老师和家长的训斥。

我儿子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是大吼一声:“你听到没有?你没有长耳朵呀?”心情不好的时候给他一脚或一巴掌。儿子经常被吓的一机灵。现在我已经把儿子训练成:我一叫他,他赶快回答:“妈妈我知道了,”但是一个很惨痛的代价是:我打扰了儿子,破坏了他注意力的形成。

(三)颞叶中的神经连接不同。

女孩在颞叶中拥有更强大的神经连接,促进了更多复杂的感知记忆的存储,以及更好的听力,所以女孩对声音的语调特别敏感。

而男孩则较少听到回响在耳畔的声音,特别是当声音以语言的形式出现时更是如此。

所以用听课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时候,男孩就没有女孩的效果好。

男孩需要更多的触觉型的体验,以便激发大脑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说那种动手又动脑的学习方式就比较适合男孩。

(四)男孩与女孩大脑中的海马(大脑中的一个记忆存储区)的工作方式也不同。

男孩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讲的内容,特别是写出来的文字内容。这就是背课文对男孩是件困难的事一个原因。

但是,因为男孩的海马更偏爱序列,在记忆大量序列和层次分类(如:要点、子要点、子子要点等)的信息时就非常成功!如,很多男孩写作文,经常是:一什么什么,二是什么什么,三怎么样怎么样......跟写总结似的。这就是男孩的特点。

(五)男孩的额叶没有女孩活跃也没有女孩发育的早。

所以,男孩容易作出冲动的决定。这种冲动,会使男孩在进行户外独立学习时效果更好。而我们是让很多孩子在一个狭小的教室里固定在座位上学习,男孩的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六)女孩大脑中主要的语言中心,发育得更早更发达。

女孩还拥有更多的雌激素和后叶催产素(这些化学物质直接影响语言的使用)。男孩则具有更多的睾丸激素(一种与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的激素)与后叶加压素(与地盘性和等级制度相关)。

由于血液中的后叶催产素含量较少,大脑对语言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男孩在静坐或谈话时的学习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自然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他们的脑中学习那个键,常常通过行为反应、等级竞争和攻击性培养起来的。)

(七)在完成任务的休息时间,男孩的大脑会进入一种“睡眠状态”,使自己恢复、补充能量后为完成下一个任务做好准备。

这种对男性大脑的活动至关重要的睡眠状态很可能在教室里酿成大祸。

大部分未完成作业、在课堂上停止做笔记或睡觉,或者以摆弄铅笔(做小动作)或坐立不安等方式进行自我刺激的学生都是男孩,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清醒以便继续学习。

看来我们都错怪了我们的男孩,总以为他们是故意违纪的。

(八)男孩的大脑处理血流的总量较女孩少15%。

这种结构不利于同时进行多项任务的学习。因此男孩在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任务时成绩很好,此时深度学习在发挥作用。

如果非常频繁地变换任务,他们的表现就不佳。大脑同时完成多项任务的过度刺激的主要反应是挫折感,因此,男孩在课堂上容易发生更多的违纪问题。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我们学校的教育有深度学习的时间吗?有深度学习的方法吗?

(九)男孩主要的荷尔蒙是睾丸激素

睾丸激素在中学和高中期间达到很高的水平。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每天通过大脑接受5—7次该种激素的刺激。

睾丸激素可以提高男孩空间运动知觉的发育和右侧大脑中心的应用。男孩拥有的睾丸激素比女孩高20倍。

所以毫无疑问,处于青春期的男孩的大脑和女孩是不同的。

(十)女孩在阅读和写作上平均比男孩超前1---1.5年。

这一距离从童年早期开始贯穿整个学习生涯。很多男孩的大脑天生不能很好地适应那些强调阅读、写作、复杂的组词造句的教学方式,尽管这些技能是所有文化不可缺的。

与男孩相比,女孩大脑中有更多范围的区域专门负责语言功能、感知记忆、静坐、倾听、语调和神经交叉串话,因而复杂的阅读和写作对她们而言显得比较容易。但对男孩而言就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

(十一)从人类历史的遗传来看,由于男性主要从事狩猎活动。

因而他们需要培养出一种更具空间—运动知觉能力的大脑。他们需要良好的视觉,但又不需要像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那样具有特别精细敏感的感知能力。

男孩的大脑是及其兴奋的。与女孩大脑相比,血液更多地流过脑干。因此更适合身体运动,但不适合语言的导入与输出。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男性通过狩猎等空间---机械运动原理、经济和贸易上的数字往来、发明与创造中涉及到的科学原理进行有机的自我发展。

大多数男孩喜欢读:

1.充满空间,如运动知觉活动的书。

2.技术或机械类的书,如科技类的书。

3.图解或视觉类的书,如漫画书。

只有当男孩进入大学时,他们的大脑发育趋于完成,这种现象才会消失。所以如果你想让你的儿子喜欢读书,就不要把你开的书单强加给你的儿子。

总之,男孩们在一时冲动惹出麻烦或做错事的过程中学习,成长为男子汉,成为律师、医生、运动员、飞行员、公司经理人等等,推动人类社会的改革与创新。

研究得出结论:

不是男孩出了问题,而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男孩天性中许多关键要素不适合目前的传统教育。

研究人员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继续努力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应当改变现行的教育体系?”他们可以这样问,我们这样问似乎不太现实,但我们可以这样说:“是继续改变我们的男孩,还是改变我们的家庭教育?”

在学校里,男孩的天性没有得到承认。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视觉和空间技能、运动技能,随着时间的流逝,男孩们变的“安分守纪”了,但他们的特殊天赋也终于被钝化或扼杀了。

很多男孩由于淘气、违纪和学习原因被勒令“请家长”。而家长呢,回家后就气急败坏地把儿子“修理”一顿,谁都没有意识到男孩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深的原因,可以说,我们的教育正在伤害着我们的男孩。

我想问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

我们至少可以改善我们的家庭教育。

给男孩成长的空间:

男孩需要成长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学习的空间和心灵的空间。

我们家长要给儿子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点,自由多一点,给男孩“最少的指导、最大的耐性和最多的鼓励!”

如果能从父母身上得到充分的理解和支持,男孩会比女孩更早地走向独立。

正面教育好还是反面教育好


正面教育好还是反面教育好

昨天晚上,巧巧又闹心了,哭喊着:“妈妈,明天我不想去上学,我不要去幼儿园。”一听巧巧大声哭起来,我连忙接上去:“不去,不去,我们不去上幼儿园,睡觉吧!”女儿的哭声止住了,安静下来了。可一旁的老公连忙插上来:“女儿,明天还是要继续上学的,不去上学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现在是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呀。”女儿一听,又大声地哭起来。我忙拍女儿:“不去的,我们不去的。”“要去的,一定要去的,妈妈在骗你。”就这样,我们两人反复一正一反的对说着,而女儿一会儿哭,一会儿停,折腾呀。

静下来后我心中矛盾了,到底是正面教育好,还是反面教育好。其实仔细想想老公说得也对,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从小就要培养她养成自我调节的能力。但是,现在年龄尚小,一下子还难以理解正面教育,就先来反面教育吧。哎!到底要怎样来教育呀!

这就是矛盾论,正反教育要如何取舍呀!其实对我们来说教育子女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们也只能见机行事了,论情况而定。

孩子胆怯怕上幼儿园如何是好


孩子上幼儿园出现退缩的现象,不愿意上幼儿园怎么办?相信这样的情况是存在一些家庭的。有些孩子在外人面前非常的“胆怯”,遇到外人不敢说话,在陌生的环境会感到害怕,因此,对于幼儿园这样的陌生环境会出现害怕的情况。

有对夫妻,两人的工作都特别忙,儿子从小由奶奶带大,奶奶身体也不太好,儿子时常只是一个人在家玩。如今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才把他接回家里来住。但近来儿子却常拒绝上幼儿园,他害怕与老师、小朋友接触,从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说话,上课也不敢举手发言,显得与其他小朋友格格不入。在幼儿园他整日惶惶不安,可是一回到家里,和父母却有说有笑,没有任何异常表现,只是一见陌生人就很害羞,常常不敢说话,躲在一边。通过心理医生对他作了全面检查,确定他的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退缩心理。

退缩心理是儿童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之一,指孩子胆怯,胆小、害怕、孤独、退缩,不愿到陌生环境中去,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常一个人独处而无其它精神异常的一种心理、行为障碍。有退缩心理的儿童尽管有上述种种特征,但他们在家里却很懂事,有礼貌,和大人也有说有笑,还能作一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扫地、洗手帕、帮助检菜等。故做父母的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常会因为被误认为是“老实”而未被重视,只有待上幼儿园甚至上小学以后问题才会暴露出来。

儿童退缩心理的形成与发生和后天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是多方面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教育方式不当,不但会使孩子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产生恐惧,还会从精神上退却,迫使孩子放弃其他的心理防御形式,而仅仅采取退却方式进行适应。

本来,与同伴交往是儿童学会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但有的家长往往忽视儿童的心理需要,尤其是对一些体质较差的儿童,家长不仅担心自己的孩子胆怯会受欺负,而且怕孩子们在一起时会吵嘴、打架、或者怕孩子与其他儿童交往会学坏,因此就尽量限制,当孩子提出要到外面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总是会说:“不行!”缺乏交往的孩子容易养成胆小、退缩、孤僻、内向、冷漠等不健康心理。

还有的家长以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孩子,忽视儿童喜爱活动,好奇心强,什么事都爱“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生理心理特点,常常对其正常的提问或要求表示心烦,甚至强行阻止。孩子稍有过失或不遂心愿,就训斥打骂。这样,孩子成天提心吊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形成自我退缩心理。

另外,父母本身的行为与习惯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行为。有些孩子的父母本身就性情古板,生活单调,平时寡言少语,不善交往,很少参与集体活动,而仅仅喜好单独娱乐,如书法、读书、养花等。通过言传身教,也会使自己的孩子胆怯变得沉默而内向。

对于儿童的退缩心理如不能及时处理会严重的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父母和老师要正确地自待这些孩子,耐心教育并改进教育方法。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能粗暴,更不能冷漠,要鼓励他们热爱集体,培养积极、热情和开朗的性格。特别是作父母的要以良好的风范去影响、塑造孩子。对已有孤僻、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及老师都要耐心的逐步引导,使之与其他儿童建立信任而亲密的关系,在集体活动中改变退缩行为。

喜欢《育儿心得:男孩子上幼儿园选严厉的会惩罚孩子的男老师好,还是普通的女老师好?》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