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都在陆续地走着木梯,忽然发现身材瘦长的轩轩弯下腰来,用手扶着木梯的两边慢慢地向前移动着,移动的速度非常慢。“轩轩,你能走地快一点吗?”后面的小朋友都在催着,轩轩也想挪动的快一点,双脚颤抖的十分厉害,一不小心就从木梯上一滑,双脚掉在了木梯的空档里,脸上露出尴尬的表情看着我。看到轩轩尴尬的表情,小朋友们都炸开了锅:“老师,你看我是这样走地,这样就不会摔下来了。”范范忙着示范,原来她是走在木梯的两根粗柱子上,并没有走在横档上。“你看,轩轩是走在横档上的,你行吗?”“老师,我是把手张开走的,这样就会少摔倒了。”轩轩再次回到木梯前继续挑战。《指南》指出:能在有一定间隔的物体上较平稳的行走。
孩子们的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器械
,虽然有过失败,但不怕困难多次尝试,精神可嘉。轩轩在木梯上的走的方法不对再加上他比较胆小,后面的孩子又在催促他,所以他的动作就更加僵硬了,以至于从木梯上滑落下来。范范能示范给轩轩看如何保持身体平衡,还有小朋友能说出动作要领给轩轩听,轩轩能接受大家的意见,这也是一种学习。木梯高度难度各不相同,对于平衡能力稍差的幼儿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但是在走木梯上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请轩轩观看别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方法保持身体平衡的,同时也要多多鼓励他,支持他走完木梯,当然也需要单独练习,多多帮助。幼儿从木梯上滑下来的游戏引来了很多幼儿的关注,有的走过来示范,看到其他幼儿的热情,轩轩又重新鼓足勇气走上了木梯,告诉他在快要跌倒的时候,把手撑开了,虽然速度也很慢,但是人并没有弯下腰,用手扶着梯子,看来同伴的帮助是非常有效的,
我和吴老师带大班,一个学期下来,以下两个方面感触颇深:课堂常规。这个班的孩子从入园以来,常规就成了令人头痛的事;带班老师绞尽脑汁,虽有好转,但见效不大,每次的园内公开课,这个班的课堂常规总成为我们议论的焦点。所以带班伊始,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降住这帮野孩子,让他们上课时有个上课的样子。于是,在努力备好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开始时大部分孩子表现还算不错,能集中注意力听讲,领会活动的任务与要求,个别极不认真的我耳提面命、苦口婆心。一段时间下来,我天天跟他们斗法,轻说不管用,重说嗓子受不了,那个累呀,特别影响心情。新鲜劲过去,孩子们依然我行我素,而那几个老爱玩东西、开小差的孩子更是和你斗智斗勇,看你注意他就暂时放下手中的活,你一转身,又开始了。做出几番努力却不见什么成效后,我再没有了开始的斗志了,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了。常规离我们的理想还有一大段距离呢!一想到他们明年就要升入小学了,这样的习惯怎么听讲啊,心里真是着急。二是游戏规则。我们班男孩特别喜欢玩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一个警察抓许多小偷,所以当警察是个苦差事,孩子们都不喜欢当。他们是用手心手背的办法来决定谁当警察的。我无意中发现,每次玩这个游戏,几乎都是辉辉当警察,难道是巧合吗?还是他自己愿意当的?仔细观察发现,手心手背的结果是由他们所谓的大队长新新说了算的,每次新新都让辉辉当警察。我调查了几个小朋友,为什么总让辉辉当警察?伟伟、小宇说:是新新大队长让他当的;小轩说:他小,他合适。为什么小就合适当警察呢?小轩说:小的听大的。而辉辉呢?一百个不情愿!又一次游戏开始了,我远远的看到新新又让辉辉当警察了。辉辉终于抗议了,他以拒绝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让我当警察我就不来了。而新新不愧是他们的“大队长"(我都搞不清是谁封给了他这个在孩子们心目中很权威的称号),招数也很绝:你不当警察我就不加你了。辉辉气鼓鼓地原地转圈,事情僵持起来。于是,我介入了游戏。还是以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谁当警察,不过不再是谁来指定,而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严格按规则来。于是,警察换人了,不再是辉辉了。可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换人之后,抓的、被抓的都没了激情,游戏不了了之,改玩别的了。而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发现,孩子们非常喜欢和乐于听从新新的指挥,不管是合理的还是霸道的,他们很享受他的派遣,乐于围绕在他的身边。我在欣赏新新的组织能力和个人魅力的同时,为孩子们这种甘愿服从感到可怕和悲哀。试想,盲目听从、缺少思辨的思维和行为,现在只是游戏,长大了呢?由此我悟出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戏为什么不了了之,因为我的介入打破了他们服从式的心理平衡。新新可以在我的引导下遵守规则,而其他大片孩子却不适应失去主心骨的感觉。看来,不只是新新想独享权威,孩子们也已经习惯了在权威的领导下游戏,简单而快乐,当然前提是自己不是不幸的角色。这让我既困惑又失望:为他们的不自主,为他们的没有同情心、公平心。我不禁反思: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我一心想通过自己的介入教育孩子,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却用活生生的行为教育了我。我深深体会到:教育,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教育也不是万能的。我们所能做的,就只能是更多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顺应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努力在孩子的心里形成有意义的影响,仅此而已!
帮助的快乐 美术活动时,永浩的水彩笔没有水了,于是他愁眉苦脸,这边看看,那边瞧瞧。我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不画了?”永浩不好意思地说:“老师,我的彩笔没水了,没法涂蓝天了。”思颖听见我和永浩的对话,马上说:“永浩,给你,我的彩笔可漂亮了!”永浩非常高兴,连忙接过来说:“谢谢你!”思颖也高兴地说:“我妈妈说别人没有,这些入园不久的孩子能主动做到互相帮助,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让我感到孩子们是多么可爱,我们的工作是多么神圣!这件事也成了我工作的动力,使我更加爱孩子,更好地对待孩子,教育孩子。
寻找秋天的快乐
秋天赋予大自然一种五彩缤纷的美丽。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季节,我们带着孩子们一起去秋游。孩子们一路走着说着看着,那劲头,仿佛要向所有的人说我们看到了秋天,闻到了秋天,听到了秋天。不信,看看绿绿的麦苗;闻闻野菊花的清香;听听枝头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它们会告诉你这一切的。走累了,我们坐在草地上休息,可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与这秋天不和谐的音符。孩子们自顾自的吃着,没有一个小朋友把自己带的东西与大家分享,而且吃完后,干净的草地上有了垃圾。于是,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名字叫《寻找快乐》。是说一个人把快乐丢了,他到处去找,最后一位老爷爷告诉他,快乐到处都有。别人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你会快乐;把你高兴的事和好东西与大家分享是快乐的;哪怕你随手把地上的纸屑捡起来也是快乐的事。快乐有好多,就看你怎么去找。孩子们听完故事,好像懂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带来的玩的、吃的拿出来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而且把吃完的垃圾装在袋中扔到垃圾箱里,草地上和谐的音符又回来了。
一个小故事,包含了许多的道理。让孩子通过这种简单易懂的文学形式明白了一些道理,然后让道德意识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是教师的责任。
抬头看蓝天
前几天,我带小朋友早锻炼时,文超小朋友突然指着天空喊着“老师,快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我发现今早的天空格外蓝,蓝天上飘着像丝绸一样的白云,低空的白云由北向南飞,聚合成各种形状。全班幼儿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到天空,兴奋地议论着天上的云彩。我想,这是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的大好时机,边引导幼儿放下呼啦圈观察云彩的形状。幼儿七嘴八舌地说云彩像狮子、小猪、雪山、棉花、龙王、老鼠、鸟、潜水艇、轿车、鳄鱼、恐龙、坦克、雪橇、老鹰、乌龟、许多小绵羊等。文超小朋友想象出云彩像老虎和狮子打架,一边说还一边比划着老虎的样子。我又让幼儿思考云彩飘动的原因,聪明的小朋友很快就说出是风使云在飘动,形成各种形状。幼儿的观察持续了10多分钟,仍然兴致勃勃,不愿离开。
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生活中、大自然中隐藏着许多奥秘,幼儿教师应注意随机引导,培养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教会幼儿观察的方法,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进而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陈菲琳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女孩,一双大大的眼睛长的漂亮不说,而且动手能力强——画画唱歌样样行,当起老师的小帮手也是有模有样,有时候还会帮一些能力差的小朋友做事情,像洗手的时候主动帮助伙伴卷袖子,美术活动结束以后帮助老师收蜡笔等。所以有时候,老师忙不过来时,常常会请她搭一把手,看看其他小朋友有什么需要帮忙,或是做做小老师。由于她平时各方面表现都很好,懂事又乖巧,又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孩子们中间也有着很不错的人缘,大家都喜欢她。
可最近我发现她似乎有些变化,每天早上来园的时候,都是眼睛红红的走进教室,神情沮丧,学本领的时候呢常常分心,小眼睛呆呆的失去了以前的灵活劲,等到我请她回答问题也是一句也答不上来,要么就是声音轻轻的,完全没有了以前的自信和大胆。孩子的爷爷和奶奶也反应孩子最近不肯来幼儿园了。为此我非常担心,以往活泼开朗的孩子怎么会一下子变的这样呢?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脑袋里。
于是在午睡前我找她谈了一次话,“最近是不是觉的不开心?”她不说话,“以前你可不是这样的哦,是不是小脑筋在想别的东西啊?”她仍保持着沉默。“有没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她还是沉默。“只有告诉老师,老师才能帮你呀。”“我想妈妈……”她终于开口了。倘若平时遇到孩子这样对我说,我一定会以为她只是在发发嗲,但是通过与菲琳爷爷奶奶的交流得知,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平时根本照顾不到孩子,所以周一到周五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根本就见不到妈妈,只能等到周末才能和妈妈一起玩一玩说说话。
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孩子最近情绪起伏会那么大,母亲是孩子最依赖也是最渴望亲近的人,再坚强再聪明的孩子对母亲总是会有一种很强的依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孩子失去了和妈妈一起分享每天的快乐,每天依偎在妈妈身边睡觉的机会。孩子每天盼望的只是星期五快快到就能看到妈妈了,也难怪会这么心不在焉,对幼儿园产生排斥感。
而且通过平时与其他孩子的交流,我发现班中不仅只是小菲琳有这样的情况,每到星期二小孜希会非常兴奋的告诉我“今天爸爸妈妈要从新家回来了!”“我们要去小蘑菇房里住了!”
我们最常了解到的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祖父母辈,但是通过与家长们的交流及观察,我发现现在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倾向与祖父辈,年轻家长越来越多,有的甚至已经出现85后,这些家长可能处在事业的上升期,可能也因为自身关系,导致了孩子们与父母的接触越来越少,这就会出现很多的弊端,例如:生活自理能力差,学习习惯比较弱。但是像菲琳这样的情况又是一种新的弊端,由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未成熟,所以在这个阶段最最需要的是对母亲的关爱和帮助。如果这样的情况不改善,必定会影响孩子今后心理的发展。
这时一只小手高高地举起,难道他还有疑问不成,我就请他说。他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他说:“老师,既然蟋蟀建造住宅这么辛苦,我们人类为什么不帮助它挖呢?因为像蟋蟀这样的住宅对于我们人类是轻而易举的事?”看来这孩子很有爱心,而且他非常喜欢蟋蟀,被蟋蟀的故事感动了,要为这可爱的小家伙出分力。但显然他忘了课文前面部分的学习,因为“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我让孩子再读读这句话,问:“现在你明白了吗?”“我知道了老师,我们帮不了蟋蟀。即使我为蟋蟀建造了住宅,它也不会住的!”
虽然孩子的问题出乎我的意料,给课堂一点小小的插曲,但这插曲很精彩。也使全班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蟋蟀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的体会,看到了蟋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
课堂生成很美丽。
一天,张俊超小朋友对我说:“老师,雨涵和张月说你坏话了,他们说你说话不算数,骗人。”当听到俊超的话后,我在心中自责自己:说话太不慎重了。
因为在前天,我们幼儿园在进行卫生大扫除,我给她们俩人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她们帮我打扫储藏室的卫生,她们在整理卫生时,在仪器橱的抽屉里,发现了两个拼图板,这时她们问我:“老师,还要吗?”我想:各班里都有拼板,已经够用的了,同时,也为了激发她们劳动的积极性,我不经意的说:“你们俩个积极打扫卫生,整理完卫生后,拼板你们每人一个。”听完我的话,她们俩人高兴的干了起来,她们的干劲很大,很快就把地面、窗台打扫的干干净净的,并且把物品摆放的很有序。等她们整理完了卫生,我告诉她们可以休息了。她们又问我:“老师,拼图板给我们吗?”这时,我才想到,如果把拼板给了她们俩个,她们一定会很高兴,会告诉其他小朋友的,其他小朋友也会要的,因为他们也经常帮老师整理卫生的,这样会不合适的,想到这些,我告诉她们把拼板放到橱里。在上课时,我又对她们进行了表扬,这事也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自己不经意的一句话,竟给她们留下了不愉快,并且也破坏了我在她们心中的威信,想到这里我对张俊超说:“她们说的对,老师确实做的不好。”这时我找到了她们,给她们道了歉,同时也向她们讲清楚了不给她们拼板的原因,听后,她们俩个对我的做法表示理解。
通过这件事使我想到:今后,在跟孩子们讲每句话时,一定要慎重,不能信口开河,因为,有时不经意的一句话会给孩子们带来不愉快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