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

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游戏 小朋友幼儿园游戏 11-10

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要主动帮助小伙伴。

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

一天早饭后,我正在打扫院子,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韩一萌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耿婧涵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耿奥林说:“哎呀,那么娇气呀!”耿婧涵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

”听了孩子们的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把韩一萌送到卫生室,医生说她喘岔气了,一会儿就好了。

送她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韩一萌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韩一萌没事,她喘岔气了。

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知道关心同伴了。(正能量句子 M.277433.coM)

”并着重表扬了耿婧涵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好朋友要互相帮助


昨天,孩子们正在自由活动,李泽毓哭着跑来说:“方老师,你看薛永钊给我抓的!”我一看,果然脸上一道抓痕,还渗出一些血迹。

我赶紧叫来薛永钊询问,薛永钊说:“李泽毓打国栋宸了,国栋宸是我的好朋友,我就打李泽毓了。

刘老师你看,耿若涵也打我了。

”我一看,薛永钊的脖子上也有几道很深地抓痕。

耿若涵是我们班平时表现很好的孩子,从来不打人,我把涵植叫来问:“你为什么打薛永钊啊?”耿若涵低着头说:“薛永钊打李泽毓了,我和李泽毓是好朋友。

”这一说我更生气了:“好朋友就帮着打人吗?”耿若涵委屈地说:“老师不是讲好朋友要互相帮助吗!”“好朋友要互相帮助”,我想起平时老师每天都告诉孩子们好朋友要互相帮助,但是孩子们年龄小,辨别能力差,他们不能分辨什么事情该帮,什么事情不该帮。

针对这件事情,我们班开展了“为好朋友做什么”、“画画我的好朋友”、“大家都是好朋友”的主题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现在我们班的孩子已经能够正确认识“好朋友”,明白班里的小朋友都是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做错了事要劝他改正,不能帮他打架解决问题,我们班变成了一个“大家都是好朋友”的温暖大集体。

我们要学会互相关心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我们要学会互相关心”!

教育孩子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之一。

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

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次,户外活动时,我们正在玩“踩影子”游戏,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宋晓宇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高子聿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李铭轩说:“哎呀,那么娇气呀!”高子聿气呼呼的说:“她不小心摔倒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

”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认真看了看,只是膝盖上擦破了一点儿皮,我吁了一口气,安慰她说:“一会儿就好了,以后要小心。

回到活动室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晓宇怎么了?晓宇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晓宇没事了,她一会儿就好了。

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

”并着重表扬了高子聿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他学习。

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不知道本文“我们要学会互相关心”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小朋友之间多一份谦让


每次早上的晨间活动,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兴奋、开心,每个小朋友都会参与进来,我让想在温馨一刻区域玩得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看的书或者自己带来的书,东东小朋友就选择了自己带来的故事书,在桌子的一旁自己开心地讲着,说着故事书上发生的事情,这时正在专心致志看着故事书的东东突然之间被嘉嘉小朋友抢走了他的故事书,刚开始东东还没有反应过来,不一会儿,哭了起来,说道:“还给我,这是我的故事书。”嘉嘉也哭了起来。

这次很特殊,首先不对的是嘉嘉小朋友他不应该对都没对小朋友说就拿他的故事书,要跟东东小朋友道歉,说对不起。不可以随意抢小朋友的,这是不对的,你可以有礼貌的问他,我们班可以起来看吗?下次我也给你看。之后两位小朋友有开心的玩了,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有不对的地方。

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尤其对于小班的幼儿,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小朋友阅读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就像这次碰见的问题,还有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的成长。

我们都要关心她,小朋友们有爱心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去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有这么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一天午饭散步的时候,我们正在操场上散步,忽然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涵涵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书瑶在轻轻扶着她走,走在旁边的婉宝贝说:“哎呀

,那么娇气呀1书瑶气呼呼的说:“她病了,你怎么能那样呢!我们应该关心她的,老师让我们要互相关心的。你病了,没人关心你,你高兴吗?”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涵涵哭的原因,原来刚吃完饭,她突然觉得肚子疼,就哭了起来。我马上给她摸了摸肚子,又让她坐那一会儿,很快就好了。

回教室以后,孩子们马上围了过来,纷纷问:“老师,涵涵怎么了?涵涵怎么了?”看着孩子们着急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涵涵没事了,她岔气了。今天小朋友做的很好,能知道关心同伴了,很好。”并着重表扬了书瑶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向她学习。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效果,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同时还能把自己懂得的知识和道理讲给别人听,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教育笔记:《小朋友之间的摩擦》


教育笔记:《小朋友之间的摩擦》

这段时间,总有家长来和我们老师反映,孩子回家后,总是告诉他们,在幼儿园有小朋友打他们。

听到这些,我觉得有些奇怪,平时看见他们都是在开开心心地做游戏,也没有小朋友来告诉老师说有人打架啊。既然知道了,那我在平时的游戏活动中也开始关注起这个问题来。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真的有人打人,还是孩子在撒谎呢。慢慢地我看出了一些端倪:原来孩子们都喜欢在一起玩抓坏人的游戏,小朋友们一起选定一个或者是几个坏人,然后小朋友们就一起去追逐这些选定的坏人并把他们抓回来,有的孩子可能无法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在游戏的过程中用力大了一些,跑得快了一些,不小心撞到了别人或是抓别人的时候过于用力,这样,被撞的孩子就误以为是别人在打他,回家的时候就告诉爸爸妈妈有小朋友打他。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开展了一次教学活动,什么是打,什么是玩游戏?孩子们一致同意:在玩的时候,如果别人不是有意的去打你、撞你,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碰到了你,那么别人和你道歉,你接受别人的道歉。如果别人是故意打你的,请你告诉老师,老师会处理。但是也请你在游戏的过程中小心一些,尽量不要去伤到别的小朋友。

现在没有孩子回家说有人打他了。

我和班上宇宇小朋友之间的约定


你我约定……这是由台湾歌手周蕙演唱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让人难以忘怀。我和班上宇宇小朋友之间也有一个小小的约定。

那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孩子们都沉浸在甜甜的睡梦中,随着一阵轻柔的音乐响起,起床了,孩子们一个个睁开了眼睛,纷纷忙碌起来,穿衣服、折叠小被子,我也忙着检查每个孩子的衣着,帮助他们整理仪表,当我帮宇宇整理裤子的时候,他扭扭捏捏地特别不自在,这时我的手感到一片湿湿的,是撒尿出了吗?连忙又跑到他的床边,看到床垫上也湿了一大块,是尿床了。“宇宇,尿湿了为什么不跟老师说呀?这么冷的天,湿裤子捂在身上会生病的。”听了我的话,宇宇支支吾吾地说:“在家里我尿湿了妈妈会打我,我怕老师会批评我。”“没事的,老师不会批评你的,你只要跟老师说一声,老师就会帮助你换上干净的裤子,知道了吗?”我边说边找出干净的裤子帮他换好,宇宇轻轻地回答说:“知道了。”

过了二天,我又象往常一样帮助孩子们整理衣服,轮到宇宇时,只见他的小脸涨得通红,我感觉情况有些不妙,不会又尿湿裤子了吧!果然不出我的所料,用手一摸,裤子是湿的。我有些生气地对他说:“为什么又不跟老师说呢?”宇宇望着我一付欲言又止的神情,我缓和了语气,轻柔地对他说,“来,老师帮你换裤子,以后要是再湿的话一定要告诉老师啊。”“老师,我怕跟你说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听见了会笑我。”哦,原来是这个心结困扰着他。于是,我凑近他的耳朵对他说:我们来一个约定吧,以后你尿湿了,就向我招招手,悄悄地跟老师说,老师也悄悄地帮助你,不让小朋友知道,好吗?听了我的话,宇宇非常开心,爽快地回答道“好的。”

又过了几天,在厕所里,我看到宇宇向我招着手,我马上心领神会,履行了我们之间的约定。

孩子尿床,无论是生理原因还是心理原因,都不是孩子的错,孩子尿床后会因害羞而紧张,因此,作为老师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有完整人格的人,他们同我们成人一样有隐私、有自尊,不愿意被别人嘲笑,同样需要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我们应该理解孩子的心情,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同伴间互教互学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玩绳圈,由于绳圈在以前也有接触,大家也有一定的经验,所以玩的时候兴趣都很高,再加上本周我们又新投放了许多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绳圈后,大家就更感兴趣了。

活动一开始,孩子们都拿着自己喜欢的绳圈玩的很认真,能力弱的孩子玩着以前学过的几种玩法,能力强的孩子就拿着绳圈东抛抛、西拉拉探索着新的玩法,大家都玩的不亦乐乎。几分钟后,陆欣悦小朋友拿着绳圈走到一边呆呆地站着。我走过去摸着她的头问:“怎么了?”他轻声地回答:“我不想玩了。”陆欣悦是个性格内向的小朋友,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才让她到健康区中玩,想让大家的激情感染她。“看,大家玩的多开心,你可以找个伙伴一起合作玩。”她不啃声,我就拉着她的手走到中间说:“小朋友,你们可以把圈放在地上围成一个大圈,然后一个接着一个玩‘接龙跳’”说着我把手中的两个圈放在地上,有几个小朋友也顺势放了下来,我对地上的绳圈进行了编排,又告诉大家“一个圈双脚跳,两个脚分开跳”,“来,我第一个,陆欣悦第二个,小朋友一个接一个跟在后面吧!”就这样,我带了两圈后孩子们自己开心的玩了起来。

活动进行到一半后,地上的绳圈慢慢变少了,大家又拿着自己的圈三三两两地玩起了新方法,陆欣悦和王莺也用两个圈交叉着拉来拉去的玩着,两人不时的还发出阵阵笑声。我就在旁边观察着孩子们,发现有好的、独特的玩法就走过去说:“你的这个玩法真不错,能教教我吗?”孩子也会很乐意地教我,我也会对一些动作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如:“这样抛可能更好”,“这样子可能手臂更有力”,“放这里可能更合适”等等,等新的玩法确定动作后,我就引导这位小朋友教其他的小朋友,这种同伴间互教互学的方式更受大家欢迎。就这样,活动在探索、创造、教教、学学中快乐的结束了。

让我们相互理解


这天,一个同事到我家来找资料.我们无意中登陆了一个丫丫网的社区.看到首页上有一篇这样的文章,<昨天与孩子的老师沟通,郁闷>,我好奇的点开这篇文章.里面是一名三岁孩子的妈妈,发表了关于自己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然后她对于老师的一些意见.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这名家长的心情和看法是可以理解的.她是这样说的:

老师一看我进去,就赶紧说:“孩子姥姥跟你说了吗,我上午批评她了”。我笑着问:“为什么呢”?“她在那儿玩凳子,一下摔倒了,然后她就大声哭”。她继续讲着:“我一看她这样,就批评她,问她这样玩儿安全吗,摔倒了吧,她还一边哭一边说幼儿园不好,我就批评她这样说不对,等她不哭了,我又跟她谈了半天”。

从这段话看起来,这名老师的做法确实不对.孩子哭了,首先不去问问孩子摔疼哪儿了,安慰安慰孩子,反而先就是一通批评.这样孩子确实容易感到难过.

所以,家长也对老师带了成见了:

'.老师衡量好孩子的标准和家长肯定不一样。老师大多喜欢听话的、老实的、不动的孩子。我的孩子恰恰不是这种类型。老师说:“其它方面都挺好,就是太自我了”。我想“自我——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培养的,遇事有自己的想法,做法和看法。没有自我的孩子如何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没有说话,但我对这位老师的言谈真是无法恭维。作为一个教育者,连基本的教育常识都没有,还在家长面前对孩子品头论足。让这样的老师教孩子,还不如找一位有爱心的老阿姨看着孩子,更让家长放心。

-------从这段话看得出来,这名妈妈因为心疼孩子,马上就把老师简单的理解为:不懂教育,还不如一位有爱心的老阿姨.喜欢的是那种老实不动的孩子.我的孩子是聪明,自我,有个性的.是我这个懂教育的家长耐心培养出来的.

老师的做法是错的.但老师也有老师的苦衷,安全问题是一个多么困扰老师的问题啊?如果孩子因为玩凳子碰破了头,这位家长又会怎样说老师呢??既然孩子在老师的班上,那么,共同的责任就是教育好孩子不是吗?

如果,觉得老师对待你孩子的方式和你的教育理念不符合.其实应该坦诚的提出来.大家互相交流讨论,寻找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对待孩子.为什么马上就用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认为老师"基本的教育常识都没有".那什么叫做教育常识??难道仅仅培养孩子的自我就叫教育常识??幼儿园里,过的是集体生活,包括孩子长大,也不可能脱离群体,那么,每个群体,团体,小社会,都有它本身的一些规则.如果要在其中生存,就需要学会适应.

如果纵容孩子因为一些委屈就可以随意不上幼儿园,换幼儿园,那么,你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了,会是一个意志品质优秀的孩子吗?如果家长都不能够和老师好好的沟通,而带着一种赌气的情绪,甚至是轻视的眼光,这对孩子和老师的交流有好处吗?

其实,对这名家长的情绪,我是理解的.因为我也是一名孩子的妈妈.我的孩子也在上幼儿园.但我想,做为家长,还是要端正态度.老师也是人,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只有彼此诚恳的指出来,才能让我们的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