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追求完美细节的孩子

11-13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面对追求完美细节的孩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面对追求完美细节的孩子“怎么了?怎么了?”这是儿子面对他钟爱的大锅不干净发出的无奈感慨。见我们不理他,他又加重了语气,提高了声调。“怎么了?怎么了呀!”小贝爸快速跑过来:“怎么了,儿子?”“这看这锅怎么了?”儿子指着大锅底上说。“啊呀,你还是个完美主义呢?这锅底是正常现象,受热后鼓起的一个小包!没事儿!”在小贝爸的眼里,那简直就是吹毛求疵,不算什么,可儿子认为,那是坏的!前一段时间儿子也经常这样对他喜欢的东西进行挑刺,弄得全家人都紧张兮兮地解释来解释去。后来我想起这可能是儿子追求完美的一个敏感期,到书上一查,果然是追求细节的敏感期到了。但是到了这个敏感期家长该如何做,好像没有答案呢,我归纳一下觉得‘面对追求完美细节的孩子’我们应该这样做较好:

1、肯定他的感受,理解他的行为。m.yJS21.Com

此时我一般都会抱住或搂住儿子说:“锅底变成这样,你一定很伤心,妈妈摸一下确实有一个小包,它不光滑了呀?”因为顺应了儿子的感受,小家伙都会安静下来。

2、趁机提问题,让他思考如何去做?

“现在大锅锅底都这样了,怎么办才好呢?我们想个办法吧?”我首先提问出问题。“那妈妈帮我擦一下吧?”儿子开始回应。“行,我们试一试用抹布擦一下!”我拿抹布来但没擦掉:“看来这是大锅起毛刺了,需要打磨一下!”我说。“儿子,你知道什么是打磨吗?”我又问儿子,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儿子已经没有功夫发脾气了。“想想,大锅刚从炼铁厂生产出来时,有毛刺了怎么办?”我启发儿子,因为以前给他讲过大锅毛刺打磨的故事。果然儿子想起来了,激动地说:“我知道了,用磨石磨,加水凉下来!”儿子的回答令我很激动,我比他还高兴,收到效果了呀!

3、告诉他生活中的不完美性。

面对追求完美主义的孩子,除了赞赏他对美好事物追求的积极态度之外,还应该让他知道生活中的不完美一样具有美的性质。现在他未必知道,但是这是生活的必定遇到的事情。“儿子,妈妈很高兴你喜欢美好的东西,但是东西用过一段时间以后,就可能坏了,不好用了,这时我们发脾气是没用的,要想办法去改进它,让它变得美好起来!知道吧!”“知道了,妈妈!”儿子好像真懂了似地回应我。“另外,儿子,妈妈告诉你,表面不光滑的东西不是不好,一样可以用!只要我们擦一下就可以了呀!”再深下去说教我没敢说得太多,我担心儿子这个年龄消化不了,但是我相信有的话即使他现在不懂,只要说得真切,他的小脑袋里一定会留有痕迹下来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表演大师快要登台演出了,这时,他的一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赶紧低头一看,说:“哦,谢谢你的提醒。”然后,他当着弟子的面蹲下身子,仔细地把鞋带系好。

弟子高兴地笑了。

等弟子走远了,大师又蹲下来,把鞋带松开。这一幕正好被旁边的一个绅士看到了。他不解地问大师:“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松开了?”

大师回答:“因为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带松开正好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

绅士更加不解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回答:“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够热心地告诉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这种积极心。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他看完戏后就会明白,但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可不是一直有机会的。”

这位大师的可贵之处就是懂得赏识弟子,保护弟子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身上尽是缺点和不足?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总是不让自己省心,从而哀叹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父母?实际上,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扬吗?表扬谁不会呀?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表达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艺术。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是78分,这只是班级里中等的水平。你会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责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总是提高不了成绩。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参考书,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扫马路去了!”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属于埋怨型父母。在济南一次调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有47%的孩子经常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贬低,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埋怨型父母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总是习惯于着眼孩子的缺点和短处,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足,进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坏孩子!”的意念,从而在这种负面的意念中不断沉沦,进而自暴自弃,让父母越来越失望。正如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苛的责备会使天才的成长夭折。”

表扬型父母

父母一听有进步就惊叫起来:“啊,这次多考了两分呀,要好好奖励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吧!”

许多父母片面地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赞赏,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总是一味地夸奖,有些甚至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这实际上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尽管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是,表扬的关键是要起到激励作用,重在精神赞赏。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要仅仅是人的低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可见,表扬孩子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盲目表扬,更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

赏识型父母

父母故意惊讶地说:“是吗?”,然后,接过试卷,认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说:“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瞧,这不是提高2分了吗?可不要小看这2分,如果你坚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让孩子一起看试卷:“不过,你看这道题目是因为你的粗心造成的,尽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父母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一书中,作者在赏识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为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只有将赏识孩子的正确理念与赏识孩子的场景和赏识孩子的正确方法相结合,你才能收到赏识孩子的最佳效果,达到赏识孩子的最终目的。作者精心设计了55个教育场景,指导父母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这无疑成为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理想和追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孩子也不例外,那么,父母又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理想和追求呢?

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成为别人怎么想,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的产物,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代替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兴趣,向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尊重孩子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充分地发展,而不是被父母限制在已为他们设计好的框子里。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补偿父母遗憾的同时,留下自己的遗憾。

给孩子最后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尊重和支持。对孩子理想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以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需要的是精心呵护,不是说教,不是命令,更不是趁机提条件。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意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商量和探讨,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对孩子的要求不可过高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做很可能就会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

精心培养孩子的“理想之苗”

当然,对孩子的理想,父母采取不理不睬或者拔苗助长的做法也都是错误的。如果父母们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那么,也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总之,父母对孩子的理想之苗,要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要细心浇灌滋润。

孩子的成长之路本身是五彩缤纷的。对于社会来说,不仅需要高层次的人才,更多需要的是普通劳动者。作为父母,培养孩子要顺其自然、因材施教,是什么铁就打什么钉。因此,为人父母者,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从精神上给孩子关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愿望发展,而不要一味地强行让孩子按照父母设计的轨道生活。

细心体会孩子成长的细节


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作为父母,越能了解孩子当前的状态,就越能使自己的教育切中要点,也能使孩子感到被认同的愉悦。然而,平时,孩子们的一些做法,需要父母俯低视角细心的体会。

一、追求完美不是笨

生活镜像:

妈妈叫乔乔把小凳子搬来,乔乔走向凳子准备搬,这时姥姥拿起凳子,递给乔乔,乔乔大叫着:“不是这样的。”他把凳子放回原来的地方,再搬起来。姥姥笑到:“这孩子可真笨。

专家分析:

乔乔不是笨,而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完美敏感期“,即做事情讲究完整性。在他们的设想中,事情应该是这样办,一旦他们设想好的东西被打断,便不愿接受。这是他们从初步建立计划做事的意识,到掌握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一个过渡。这时家长在给予必要的指导时,不妨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宽容一些。这也有利于培养孩子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二、实施破坏不是错

生活镜像:

洲洲常常损坏家里的物品,撕毁过爸爸的稿纸,拆散过妈妈的化妆盒,自己的玩具也往往被拆得七零八落。于是,父母对洲洲大声地指责,试图阻止他这样的行为。

专家分析:

其实,孩子在玩弄物品的时候,实际上也是一种学习。孩子的智力发育,需要不断地信息刺激,他们四处探寻各种事物来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从成人的角度看,他是毁坏了一件物品,而实际上孩子从中调动了自己的手、眼、耳等感官,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信息。所以,父母不可轻易阻止孩子的探索过程。对的确不能让孩子尝试的事情,也要尽量向孩子说明道理,并找出替代的事情给孩子做。如果父母经常粗暴地阻止孩子做事,孩子就会渐渐地失去好奇心,失去了探索的动力。

三、重复不仅是为记忆

生活镜像:

艺可妈觉得很奇怪:给艺可讲的《灰姑娘》故事,孩子听了多少次也没听烦,每晚,艺可总是缠着妈妈讲《灰姑娘》的故事,从不间断。妈妈表示:妈妈知道你记住了,不用读了。但艺可还是不罢休。

专家分析:

重复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特点。孩子的智力发展,不是知识在头脑中的堆积,记住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刺激、记忆来促进脑部的发育。孩子的智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重复作为力量,当重复到达了一定程度时,新的状态就会爆发出来。另外,孩子在听熟悉的事物时,对事物的预见会给他们带来信心与安全感。

四、依恋与自理并不矛盾

生活镜像:

甜甜爸妈十分重视培养她的自理能力,从不让甜甜粘着自己。在甜甜很小的时候,就让她自己吃饭、穿衣,甚至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性,把她送到全托的幼儿园锻炼。

专家分析:

粘父母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的阶段,他们从对父母的依恋中感受亲情,认识世界。经过了这一阶段,孩子才能逐渐建立起健全人格。从心理发育上说,孩子很需要被重视,这与他们的自理能力并不矛盾。

教子感言:

父母不宜用成人的标准来衡量孩子,而要深入孩子的内心,尊重孩子的想法。在阻止孩子的行为之前,先仔细考虑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在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时候,先掂一掂这样的要求是否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像是一本书的作者,父母越有兴趣读他的作品,他就越有动力将这本书写得更加精彩。

一个完美孩子的定义


有一次婚姻辅导,讲员说,不要寻找完美的妻子或丈夫。要么根本没有,要么你一配上去,就不完美了。其实,一个完美妻子的定义,就是她有一个完美的丈夫。一个完美丈夫的定义,就是他有一个完美的妻子。换个说法,就是你的妻子,配得一个更完美的你。所以完美不是挂在橱窗里的消费品,完美的意思,就是彼此成全。

我听了,心头咯噔一下,想起我的孩子。当初在产房外面,我的要求很低,只要和其他孩子一样,不多一样,也不少一样,就满足了。随着他摸爬滚打,越长越大,我的欲望就越来越强。我的孩子要比人乖,要比人帅,要比人家早一个月说话,早一个月拉屎,早一个月背唐诗,才让我踏实。难道我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就意味着我越来越爱他?

如果夫妻的意思,就是彼此成全,父子的关系,难道不也是如此吗。我若越来越爱我的孩子,就应当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对他的要求越来越高。指不定谁成全谁呢。

两年多了,有时和孩子四目相对,就像是一个新手,望着另一个新手。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状况,大家都有些尴尬。他能说上三五句话,已经很溜了,但还不会区分人称代词。当我说,爸爸给你讲故事,他也说,“爸爸给你讲故事”。我忽然发现,原来和孩子一同经历这个分不清“你我他”的阶段,是有特别涵义的。到底是他在学我,还是我在学他呢?是他的主体意识,尚不能与外在的世界分离;还是我的自我意识已过分强大,过于和这个世界分得太开,所以需要他的天真,来提醒我的老油条?

结果有一天,当我听到小书亚把“你”和“我”分开时,心头反而有些痛。就像妻子生产一样,终于有个家伙,从“我”里面分出去了。我对妻子说,我才体会了你怀孕生子之苦。我和孩子在“你我不分”中怀胎九月,今天终于落地了。我这一辈子,再也不会重新经历,和他在主体意识里如胶如漆的这一段了。

所以我感恩,不但是他长大了,其实也是我长大了。他过的每一天,我也在过。每一个段落里,他都在成为我的儿子,我都在成为他的父亲。唯一的区别是,他努力的时候,他并不知道。而我知道的时候,往往并不努力。

我对他的要求太多,对自己的要求太少。就像考公务员一样,他要成为我儿子,必须要过五关斩六将。而我成为他父亲,却是开后门进来的。具体来说,就是靠关系混进来的。

所以这个儿童节,我要忏悔。他做儿子两岁半了,我做父亲也两岁半了。他去上幼儿园,我去上哪里呢。我对书亚说,爸爸要送你一份最好的礼物。他说,“车车”。我说,不是,我要把自己送给你。因为你配得一个更好的父亲。我多么渴望你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为此,我要把一个更好的自己送给你。

可能他听不懂,可能他听得太懂了。所以略带羞涩地,嘿嘿的笑。就算我说要送月球给他,按他的智力,也会屁颠屁颠的高兴。但我说要把一个完美的父亲送给他,他好像一眼就看穿了,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是啊,我也承认不可能,但我愿意尝试。祈求上帝帮助我,叫我在今年儿童节许下的这个愿望,超过我这一生对孩子的任何期许。

孩子不够完美怎么办


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所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采用各种方法来教育孩子,其实有时候完全是拔苗助长的。那么,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

事实上,关于孩子是否完美,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可能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有一本关于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书籍,里面讲述孩子的怪习惯产生的不良影响,还介绍了帮助孩子改正的方法。

看起来确实是挺实用的,但这本书的体例是“字典”式的。当大家把它买回去,然后把自己孩子的行为和书中内容逐一对照后,极力让孩子改正。时间一长,孩子可能会受不了。

因为我们在购买书籍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任何一种行为习惯,都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所以,有时候随着主观情况和客观环境的改变,缺点反而会变成优点。

因此像这本书中逐一列出不好行为的做法,实际上弊远大于利,爸爸妈妈如果一直施压让孩子改正的话,可能还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古语有云人无完人,虽然完美很好,但是如果我们太过于强求,反而会失去自我。正如上面的讲到的,我们可能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丧失了最本真的自己。所以,我们可以让孩子一点点提高,一步一步慢慢走,累了就休息,这样才能够达到胜利的彼岸。

如何面对孩子的撒谎


如何面对孩子的撒谎

生活中常常会碰到孩子撒谎的现象,尽管经常说,不能撒谎,不要撒谎,可不是就这样简单的几句话,孩子就真的养成了不撒谎的好习惯了。当然,孩子的性格是各异的,就象有的孩子不会撒谎,有的孩子却撒了谎都不脸红;有的孩子撒谎是属偶然性的,有的孩子却是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面对生活、工作中的这种情况,要如何正确对待呢?回顾一些成长足迹,总结一些工作经验,觉得不妨试试如下一些方式:

一、让孩子了解撒谎的坏处

可以通过电影和文学作品让孩子了解撒谎的坏处。其实“狼来了”的故事真的是很经典,这样的故事要多讲一些,并且适时的提醒说谎的坏处。

二、了解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

撒谎其实并不是天生的本性,而是源于一些特殊的原因。或是受到影响,或是为了逃避责任,或是为了一份“好心”……其实有时往往就是身边的大人让孩子在无形中学会了撒谎,从他第一次尝到“甜头”开始,他便开始学习撒谎,所以,决不能让孩子以撒谎形成习惯,要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那么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

三、要树立良好榜样

身教胜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人要做到不说假话,说出的话,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实现。坚持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如果说过的话不兑现,那么很可能孩子也会跟着你说谎的。

四、耐心对待、及时表扬,帮助孩子远离撒谎

当面对孩子的撒谎,不要只是一味的责备,先要找出撒谎的根源,寻找说服教育的方法。可以用形象的例子让他了解撒谎的不良后果。当孩子有了点滴进步时,要及时表扬给予一定的信任,让他觉得诚实可信的人在朋友心中是多么重要和高尚。那么相信,他会逐渐的跟撒谎说BYE—BYE的。

当然,教育孩子是需要循循善诱的,也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是只要坚持,以正确的方式和一颗热情的心,那么结局总应该是美好的。

喜欢《面对追求完美细节的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