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是妈妈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发生,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开心的、伤心的……我愿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家的生活方式极为传统,小朋友从小都由老人带着,老人想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惯着宠着,没办法只好与老人“斗智斗勇”,既要教育孩子,也是在开导老人丢弃传统的老思想。育儿方面虽然谈不上很成功,但却获得了不少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行动的表率。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我和我的孩子们约定,不论是在家或是外出,自己的行为要做到一致。
1、很小的细节--丢垃圾:在家中,所有的果皮纸屑必须丢在垃圾筒内,家中也有专门的袋子是用来装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的,让孩子了解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出,更不能马虎卫生问题,如果没找到垃圾筒,自己想办法拿好或放包内,等到了垃圾筒的地方再丢。老人出门有时会随手乱丢,在孩子面前不能指责老人,而是亲自捡起来然后告诉小朋友:“奶奶年纪大了可能一时忘记了,以后我们一起来提醒奶奶,好吗?”这样小朋友会觉得自己很有存在感,像是一个小小的监督员,即使玩得很疯也不忘自己的“使命”!
小插曲:孩子的爸爸经常性会随地吐痰,我和孩子们提了一个小建议,每次看到爸爸随地吐痰,就给爸爸开“罚单”,让爸爸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买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责任心,又制止了爸爸的不文明行为。
2、排队:地铁等公共场所电梯,之前这一块我也做的很不好,没有左行右立的概念,自从去过台湾旅游后,发现他们那里人再多,只要乘电梯的人都是相当自觉的靠右排队,左边一条道永远是空出来让急事行走的人用的。经过多次和孩子们强调“左行右立”,现在出行小朋友也会非常自觉的遵守;其他地点的排队,告知孩子一定要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插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出行需要排队时,有时孩子的奶奶会上前和别人聊天顺道插队,我就会告诉孩子们奶奶做的不好,孩子们会马上将奶奶拉回来,这样奶奶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接孩子放学时时常会看到一些奶奶们,甚至是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会当着孩子的面一股脑的插到最前面,无形中就给孩子们造成了负面影响。
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树立行为的准则。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表率与榜样。
二、不惯溺,让孩子学会坚强,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1、不当面袒护:有时我在教育孩子时,孩子的奶奶会说:“他们还那么小,以后大了就懂了!”这时就必须要既教育孩子又开导老人,让孩子知道就算有奶奶这个“保护伞”,错就是错,有错就改是好孩子;告诉老人想要袒护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使他们性格扭曲、不明是非。
2、不包办替代:在家力所能及的家务得由孩子来做,比如扫地、洗碗、擦桌子,我就会大宝、小宝分工,在他们完成自己的劳动后,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一直以来大宝是我妈妈带的比较多,老人包办意识太强,所以动手能力和体贴程度不如小宝,而小宝在我的“使唤”下坚强成长,已经有点像小小男子汉了。一次我拿了很多东西,小宝走走自己回过头来从我手中抢走一袋物品(里面装着他们喜爱的玩具),我就问小宝“你是想要拿你的玩具还是看妈妈东西太多啦才来帮我忙的啊?”他不假思索的说“我怕你拎不动!”当我回头问大宝要不要帮忙时,他却说他好热拎不动。从此以后我妈妈也开始“使唤”大宝了,每每看到小宝留好吃的给我,而大宝总是想不到时,老人包办的想法也慢慢开始转变了。我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要有爱心懂得谦让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还好我家的是双胞胎兄弟,从小就让他们了解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不争抢、友爱、互助、谦让。兄弟之间发生矛盾后,老人的第一反映就是哭的一方是对的,不问原由的责备另一个宝;而我的态度就是多观察、少干涉,先制止他们的矛盾(行为),让他们冷静下来后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分析对错,让他们在相处的分歧中慢慢体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处的时候,总归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都是家里的宝,要做到不偏袒过错、也不过谦责备(偏袒自家孩子,会让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对错意识;因为过谦而责备无错的自家孩子,也会使孩子分不清对错,不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懂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家长干涉太多后,让他们知道了捷径。多教育、多开导、多分析,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我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对我们每个父母都是素质上的考量。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到生活的幸福,愉快、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他(她)有爱心、有自信、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家长。
“妈妈,我无聊的。妈妈,我无聊死了,我玩什么呀?……”儿子的声声追问之后,便是歇斯底里的嚎啕大哭,漫无目的的在地上转圈。泪水和汗水交汇,让原本帅气可爱的儿子变得是狼狈不堪。看着儿子的模样,我心疼的安慰。可是任凭我如何使出回身解数,都慰藉不了儿子渴望快乐的心。看着孩子难受的样子,我不由得在心底里问:“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
过去的我们,生活是不富裕,却从没有为不知道玩什么而哭泣。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没有玩具,就学着自己去创造。纸叠元宝、小卡片、瓦片制作的跳子、纸片搓成小团玩小猫钓鱼、粉笔画的蜗牛圈、跳房子、树叶做的项链和耳环.......太多太多,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依然玩的不亦乐乎.
与其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不如问“现在的社会怎么了?”无论孩子的大小,繁重的学习负担压的孩子喘不过气来、刚学会说话不久的两岁多的孩子,就要步入学习的“殿堂”,小学化的幼儿园,让那么稚嫩的幼苗进行狂轰滥炸式的灌输教育,小小年纪,教室里一坐就是几十分钟,高喊“素质教育”实搞“应试教育”社会现状,请问孩子的快乐在哪儿?幼儿园如此,九年义务教育的状况更可想而知。现代教育的环境倒是美了,一幢幢高楼大厦,绿树鲜花,现代教育设备是样样俱全。“减负、减负”是越减越负,书包愈来愈大,作业越来越多,孩子幼小经受各种各样残酷的考验。荒唐的是,下课解个手也要与世界冠军刘翔相争。气喘吁吁却耳旁上课铃响。试问孩子的玩耍时间在哪儿?不过庆幸的是,学校也创造了另外一番“美丽风景“。学校处处有“风景”。红的、白的、黑的、外戴的、隐形的……,各种各样的眼镜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来到孩子们的脸颊,“眼镜一族”的出现,让孩子们神气十足,快乐自诩“文化底蕴深厚,是知识的象征。”
孩子是纯真可爱的,他们渴望玩耍的空间,抛开所有的学习的东西,毫无顾忌的沉浸在玩耍当中,享受玩耍的快乐。作为孩子的母亲,在此,我想呼吁整个社会,“请还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因为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多给他们空间让他们在玩的年龄做玩的事,让他们学会玩、懂得玩、创造的去玩,别让儿子今日歇斯底里的哭喊再次重演。”
育儿心得: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说起读书,我很是惭愧,自从生过孩子之后,我很少读过一本完整的书。今年暑假,我拿起了这本孙瑞雪老师写的《捕捉孩子的敏感期》。平时总是觉得没有时间,有的人说还是没有沉下心来不愿意读。说句实在话,拿起书我现在真不知道从哪看起。在上大学期间,我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好学生,当别人拿着MP4看电视剧的时候我在看书;当别人逛街时我还在看书……书没有离开过我,连图书馆的老师都给我开绿灯,书随便借,毕业之后我在亚马逊网也购了自己喜欢的书,现在我家的书架上都有好多书,但都是崭新的。
自从怀孕期间,我就特别留意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每年单位订购我就会挑一些。暑假期间儿子在月儿湾游泳,在游泳馆里我忽然发现了这本书,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因为之前在电视上看过孙瑞雪老师的关于《捕捉孩子的敏感》的专题报告,我当时就非常感兴趣,本来想买那本书,但是由于时间的搁浅至今没有买回。结果被我看到了,我就赶快征求老板的同意,让他借给我,没想到看完后给我的触动这么大。
我的儿子现在有两岁一个月了,他的一些不着边际的行为令我很是无奈。有一次他往地上扔积木,我们商量好的不要再扔了,要慢慢捡起来,可是他就是不听我的话。因为我之前没有接触到这本书,我就用力的批评他,结果给他商量几次都不听我的话。无奈之下我把他关到屋里,我自己走,结果他哭了,哭的那么的伤心。我心想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难道就这么不听话吗?当看到这本书时我才释然,书中写到:不要和孩子斗争,也不要和孩子较劲,因为这是一个人形成自我的起点。
有一次,我给他洗过澡之后,他怎么就不出来,一直用脚在水里打出水花,把地上弄得那都是水。当时我也是担心他,怕万一踩到水之后滑倒。我就告诉他:“妈妈抱着你出来,行不行?”他就是不出来。我于是就“暴力”解决了,可是在把他抱出来的一瞬间,他哭得跟什么似的,我很是无奈。当时的我就想:他怎么会这么不听话呢?最后还是经不住他的哭闹,我把他又放到了水里,他立马停止了哭声,继续玩儿了起来。从他的表情看出他是那么的满足,当时的我很是疑惑:玩儿水这么长时间了,难道就不觉得累吗?
还有一次,他要吃棒棒糖,我觉得棒棒糖吃多了不好。于是我趁着他不注意在棒棒糖上咬了一口,然后瞬间把那个糖纸把它包起来,让他感觉到还是原来像新的一样。他拿到棒棒糖的时候非常开心,他小心翼翼的把糖纸剥开却发现已经不是完整的,瞬间大哭,可以用崩溃来形容,而且还要打我。当时我也是很奇怪,他怎么知道里面的棒棒糖不是完整的?其实在他的心里已经有一个概念,有一个完美的棒棒糖的完美形象,不可以被破坏的,棒棒糖应该是这样的,他就不想要那样的呀。看了书中,又解除了我的疑惑。书中写道:追求完美——从审美发展到了对事物完美的追求,执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总是手拉手一起走来。
沙池、水池是所有孩子的最爱,当孩子看到沙、看到水时,就会忘情地玩耍。哪怕是饮用水,都是最能让孩子立刻安静的材料。沙和水是孩子天然的玩具,是儿童创造的源泉。所以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对水和沙可以说是情有独钟。他只要到我们幼儿园或者是去外面小沙坑或者回老家,只要看到沙、看到水就走不动了。有一次我们回到老家,老家的院子比较空旷,一下车孩子看到了水管,大步流星的向前跑,打开水管就玩。我家人就说:“别让他玩儿了,把衣服弄湿了。”但是我就站在旁边,我对他们说:“没事让他玩吧,我准备的有衣服。”妹妹打趣地说:“幼儿园的老师教育方法就和我们不一样。”我会为孩子的发展,做好坚强的后盾。如果放在看这本书之前,我肯定会阻止他,但是现在因为我知道,孩子你阻止他,还不如让他尽情地快乐玩耍,你只要给他物质准备就可以了,我们不要以各种理由去约束孩子的一些行为。
作为一个母亲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从自己孩子和班上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我看到了书中的很多现象,在这里我找到了根本原因。
当然写到这里,大家也许还在迷惑到底什么是敏感期呢?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各个敏感期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家长和老师们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而解决不到实际的问题。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特别是幼教工作者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要真正地了解孩子。
我们不知道儿童的心里到底有多少秘密,正如蒙特梭利所说,儿童的心灵是一个神秘的深渊,照料他的成人并不了解他。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吧。我想,以后在工作中,我一定会给班上孩子更多的爱和自由,让他们更加幸福健康地成长!
育儿心得:儿子动手打了我
儿子今年6周岁了,在我眼中是个调皮的小捣蛋,可是通过这次儿子动手打我,我发现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并且小脑瓜的思维开始变化了。
正月初七的下午,我跟婆婆在老家整理衣服,由于房改婆婆跟公公要搬到我们的宿舍楼内跟我们同住。儿子在一旁见我们收拾衣服就和婆婆聊了起来,“奶奶,你是要搬到我们的楼上吗?”婆婆说:“是呀,你愿意我们搬去吗?”儿子高兴的回答:“我愿意,爷爷去吗?”婆婆见儿子这样问自己,便逗起了儿子,说“他不去,他去了谁在家看门?”说着婆婆向我递了个眼神。我接着说:“不准爷爷去,让他在老家看门,他去了谁在家看门?”这时儿子气呼呼的说:“不行,让爷爷搬去,妈妈在家看门。”我听了笑着说:“可妈妈不想让爷爷搬去呀!”这时,儿子跑到我跟前像以前我教训他一样在我屁股上拍了一下并大声说:“你对老人不好,该打。”虽然儿子第一次动手打了我,此时我心里非常高兴和欣慰,儿子是个小小的男子汉了,知道孝敬老人了。
我们不光要在孩子面前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时孩子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是陆茗逸的爷爷,回答孩子的问题)都要讲
究“认真”二字,切忌敷衍。往往我们的家长由于工作忙,或者忙于办其他感兴趣的事一时放不下,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尊重敷衍了事,我就“不”,客观上我已退休了,唯一的爱好是看书报、电视新闻及体育比赛,我把孩子的事当作自已的事,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兴趣,或者说是一种乐趣,从与孩子的接触中,我找到快乐,因此我非常认真给孩子办事:语文背课文,按规定每课文提示不能超过三处,默写词组连续说三遍,英语背书一字不差…….我知道,如果你不认真,他也会马马虎虎,一般情况下,孩子在做功课时,我会在旁边看我的书报,以造成一种学习的气氛,这样孩子不会分心,能静下心来学习。
二、不要过多的责备,对孩子的考分不要提出过分的要求,让他在
一个宽松的环境下学习。我从不硬性规定XX课程,非考多少分不可,这对孩子的压力太在了,我只提醒他:“实际上你有能力考好,但是你太粗心了,粗心的毛病,要重视,爷爷对你的分数没要求,只要你努力了就行!”有一次的数学考了75分,是最差的一次,被记上了“找谈话的名单”,他战战兢兢地告诉我,我见他神情非常紧张,就知道他自已已经知道错了,还担心月底谈话时的出丑,更担忧父母这关怎么过,我没有训他,我只是对他讲:“自已总结经验教训,今后该怎么办?”同时预先同女儿、女婿打招呼,不许骂孩子,结果收到的效果比打骂还好,虽然后来的成绩忽高忽低的但全部比这次高。记得有一次,孩子跟我说了这样一件事,使我惊出一身冷汗,他说,有位同学告诉他‘我恨不得出去给汽车撞死算了’。为什么呢?是因为家长给孩子增加了许多作业,还有外教的许多作业,压力太大了。我想小小的孩子,他(她)们的肩膀还很稚嫩,抗压能力不大,不能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否则会压垮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切忌过分。
三、在辅导孩子的学习中自已也要不断地学习。俗话说地好“活到老学到老”,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没学过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是在工作中自学的,在给孩子默写生字时,祖孙俩经常发生矛盾,我说你默错了,他说你读错了,有时候孩子问我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我一头雾水,我虚心地请教他,请他当老师,我们就在这轻松的环境里学习。
四、与孩子做好朋友。我非常喜欢孩子,与他们做朋友,不但对
自已的孩子,就是对他同班同学也成了好朋友,如李心泽、邱意、朱逸凡等等,我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把心里话、悄悄话告诉你。所谓“隔代亲”,我与陆茗逸在家里可以说是谈话最投机的,许多心里话我都知道,他的爸爸妈妈不知道,每天放学走在路上,每晚睡觉前、每天清晨睁开眼睛,都是我们交流的好时光,什么话都有,包括许多秘密:如想出了一首诗,他会念给我听;什么想和宋佳佳合作创作一本动漫画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