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11-13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

同情心是仁爱的一种表现,是一切道德基础,一个没有同情心的人怎么能去关心人,更何谈去帮助人呢?同情,才会有生动活泼的感情,因为同情,才能患难与共。教科文组织呼吁人们:关心全球生存环境,关心他人,关心家庭、朋友,关心其他物种……同样在中国大地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叫喊:“救救孩子,帮帮我”。那是一个母亲抱着被车撞伤的女儿跑在医院路上。“谁来帮帮我,我跑不动了”,然而人群漠然,没有人伸出援助的手,那女孩终因流血过多,死在急救室里。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所以,如果丢开人的同情心,不去培养,一切道德都无基础,人类社会将无法维持,而人也丧失其所以为人的天性。作为人,只有具备了善良、同情心,才能在心灵中产生一系列崇高的感情,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对自然、社会的关爱与责任。可见,同情心的培养对儿童的道德成长与进步是不可缺少的。同情心的培养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儿童对家庭成员的同情心

这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起点。儿童往往首先表现出对一切漠不关心,特别现今独生子女家庭,大家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接受的都是别人对他的爱,孩子也以自我为中心,他不会去关心别人给予别人爱,他人的命运、苦乐都与他毫无关系,他关心的只是自己的快乐和享受。

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思想情感,找到他与外界沟通的兴奋点是关键,他在什么情况下高兴,他在什么境遇中忧伤,然后让他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这是预防儿童滋生利已主义的重要条件。比如说,我们可以教他们学会上学放学要和家人打招呼;多帮家人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当家人身体不适,要主动问候和服侍等。通过这些小事让同学懂得怎样和家人和睦相处。要使儿童掌握“绝不能靠剥夺他人幸福来建立自己的幸福”的信箱,必须有相应的家庭环境。一个充满友爱、互相关心的家庭是培养孩子心地善良、与人为善的基础。

二、培养儿童对同学及周围人的同情

儿童的道德教育是从发展他的道德情感入手的,培养儿童不仅具有同情家庭成员的情感还具有同情周围人的情感,包括同学老师。学校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的有效途径。从孩子入学第一天,学校就应该培养孩子具有这种思想,一个人不要因为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不安和不方便,教育孩子无论做什么事,不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给别人带来麻烦和不愉快,这是做人的一个起点。不要把废纸扔到地上,不要在课堂上大声喧哗……告诉孩子,尊重别人的劳动,尊重老师,尊重所有为他提供大量物质、精神财富的人,这更是培养儿童关心他人,同情别人的起点,你尊重他人,才能去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最后才能达到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如果孩子从小不能以关心他人为乐,不懂得因自己的同学遭遇不幸而难过,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不懂感情、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人。我们的教师通过发生在孩子身边点点滴滴的好人好事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类情感的至真至善。正如在一年级第一学期的校运会上,班上的同学有的为运动员加油、打气;有的为长跑运动员提鞋,拿衣服;有的为准备上场的运动员松骨、放松,好让他在比赛中发挥出好的水平。这些都是同学们互相关心的表现。我们经常树立榜样,表扬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懂得真善美,并用自己的行为努力追求真善美,只有这样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充满爱。

三、培养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动物、植物的同情

大自然同样应当成为儿童同情心、怜悯心的普及对象,“不能踩花草,它们也有生命”,“不能残害动物,他们也是人类的朋友”。只有具备善良之心和同情之心的人才能甘愿保护弱小者,才能对人类不公道的事情见义勇为,挺身而出。

关心他人的命运,关心大自然的命运,关心我们的地球,关心我们生存的环境,这是我们培养儿童同情心的目的所在。

总之,同情心的培养必须从儿童开始,因为儿童身上正在形成的“我”的情感,是善的情感。同时也包含着自私的情感。我们尤其要关注“小皇帝”一族,他们以我为中心,好吃的自己先吃,好玩的自己玩,不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一切都是满足自己的欲望。家长们把一切献给孩子,“就这一个孩子”,只求孩子一切都好。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对父母忘恩负义,冷酷无情,漠不关心,进而,以后对周围的人也不闻不问,只注意自己和自己的愿望。类似这样的实例,生活中有很多。

所以我们说同情心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一个具有同情心的人才能给其他人带来关心友爱,快乐与成功。同情心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性的善良与关爱,这些人情的光辉会让这个世界美丽起来,并产生伟大的精神力量。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年轻父母应以身作则

跟长辈说话或在一起时,你自己是否就不大尊重他们?或者,是否已经隔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回去看望父母?甚至于,当着孩子的面时,说老人的坏话?如果你是这样的,就不要指望自己的孩子会尊重长辈,对长辈孝顺。更为危险与可悲的是,你现在对父母或长辈的态度,往往就是当你老时孩子对你的态度。

所以,让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开始,孝敬我们的老人,和老人住一起的,能更加包容一些;和老人分开住的,即便工作忙也不能忘了问候老人,公休日尽量带孩子回去一起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从生活细节着手培养孩子的“孝”心

◎和孩子分享食物

很多家庭是这样的:有好吃好喝的东西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般不吃,看着孩子吃,孩子邀请一起吃时,或者问这个很好吃,你们为什么不吃时,他们一般会回答不爱吃。

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样做,可能会让孩子认为大人是真的不想吃,或者,认为大人让小孩先吃是应该的,做父母的本来就要这样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自私自利、不尊重不孝顺长辈的性格。

当孩子吃东西,特别是好吃的东西时,父母应该与他一起分享。这样,孩子虽然少吃了一点,但却会换回他一辈子对你以及长辈的尊重,相当值得。此外,他也会更珍惜食物,可说是一举多得。

◎和孩子分享你的心情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认为,孩子太小,什么都不懂,不用向他表达自己的心情,特别是不好的心情。即便自己很累,也不愿误了孩子的玩与学习。

其实,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孝顺也是要给机会学才能学会的,跟孩子分享自己的心情,可以让孩子来关心自己。比如,妈妈下班回到家,可以对孩子说:“宝贝,妈妈上班很累,你能给妈妈倒点水吗?”或者“宝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回家又要洗衣服、做饭、整理房间,如果你能为爸爸妈妈做点什么,那就太好了。”当他为你做了什么时,比如给你倒了杯水,要真诚、高兴地谢谢他———这也是一种孝顺啊。孩子会为自己也能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而高兴的。

◎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进家门,把鞋一脱,乱扔在一边;玩具一股脑从箱里倒出来,玩完之后,满屋子都是玩具;上学、放学路上,爷爷奶奶背着书包……这是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的现象,大人们出于关爱自然而然地做这些事情,却从没想过这与孩子孝不孝顺自己会很有关系。

这样的做法也是错误的。让孩子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处理,这既让大人更省心放心,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的事情,又培养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同样是一举多得的事。此外,一个人要能照顾别人,是建立在他能把自己照顾好的基础上的,如果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很难想象他会去照顾别人,更谈不上孝顺长辈了。

◎让孩子多参与家务劳动

孩子回到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或者,除了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对别人的事漠不关心。这样的孩子越来越多,其实跟家庭教育有关。而多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有利于培养他对家的责任感。

其实,三岁后,孩子自己就会对一些家务劳动表现出兴趣,这时,家长应鼓励,而不能以现在还小、或者担心孩子做不好而拒绝孩子。应指导他去做,哪怕是吃饭时摆筷子,帮妈妈倒垃圾,也是好的。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爱家务劳动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不断增强孝敬父母的观念:“父母养育了我,我应为他们多做事。”

◎让孩子知道孝顺长辈的知识

孩子有如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什么,收获的往往就是什么。所以,你一定要让他知道小的要孝敬老的这样的道理。如果父母本身不说,不去要求孩子对老人要“孝”,孩子是不会知道的。家长一方面要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另一方面也要抓住机会丰富孩子有关孝敬长辈的知识,多给孩子讲述《孔融让梨》之类故事。并让孩子分析大家为什么表扬孔融,使孩子懂得分享和谦让是一种优良的品质,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孔融学习。

小词典

“孝”之新译

以前我们所说的“孝”,原指爱敬天下之人、顺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后多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但到了今天,“孝”已经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它代表了孩子自己能独立,不让父母操心。此外,很多现代的父母已不需子女奉养,“孝”更多指的是陪伴与相处,同时,理解与沟通也更多地取代了一味的“顺从”。

提醒

父母要把握好“孝”的度

“孝”从来都与“顺”连在一起,所以才有“孝顺”。但现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家长要求他们做什么时,他们总是会问“为什么”,问题多多,于是父母觉得,这孩子怎么这么不顺从!由此,引申到不孝。

一个聪明、可爱、有独立思考能力同时又听话的孩子,这是每个年轻父母的理想,但独立思考又常是与听话对立的。所以,父母在要求孩子“孝”的时候,要注意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

听话,并不就是孝,不听话,也不一定就不孝,但一个前提是双方之间要有一个很好的沟通,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方法与相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的培养孩子的“孝”心。

家长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有自己的思考,但这并不等于可以不理大人的意见与想法。要告诉孩子,当他的意见与想法和家长的不同时,可以说出来,跟父母沟通交流,但当双方意见不一样时,最终还是要遵从家长的意思去做,因为,他现在还不独立,而家长的见识毫无疑问是比他要广的。

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妈妈。孩子最初是从妈妈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妈妈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妈妈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乐于与人相处。如果孩子不小心犯了诸如打破杯子这样的小错误,不要用惩罚或责备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告诉孩子,其实妈妈有时也会犯这样的无心之错,只要下次小心就可以避免。从原谅孩子的错误开始,用宽容的心去引导他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孩子知道,解决问题的办法除了批评、惩罚以外还有宽容。

2、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心理换位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就像是下棋的人,一开始想着自己怎样走,不管别人,水平逐渐变高的时候,就会想对方怎样走,自己怎样应对。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而要消除这种现象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站在妈妈的角度上考虑,就会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和唠叨;站在老师的角度上思考,就会理解老师的艰辛;站在同学的角度上思考,就会觉得大多数同学是可爱、可亲、可交的。所以,教上小学的孩子学会心理换位是非常必要的。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理解人人都有缺点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没有必要事事计较,事事都要求个公平合理。多一次原谅,多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妈妈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会到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缺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妈妈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容忍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新生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生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知变和应变。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儿童的情商如何培养


-->

在我们都积极提倡教育孩子情操为首的当下,做父母的其实要管理好自己的情操才是首要条件。就如同一个老师,自己如果没有了专业知识,又怎么能够教给孩子专业的知识呢?所以,想教育好孩子的情操,就必须先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自己的情操。

大多数时候,父母简单的一句话可能就会带给孩子百般的能力发展,只是做父母的并没有发现。就好比很多父母总怕孩子受伤,总觉得孩子太小,凡事都会尽力帮忙,等长大了才发现,孩子这个不会,那个不愿,这个孩子就被父母这么溺爱着毁灭。所以,我们总说,懒父母才能培养出好孩子。

育儿生活中,有一些话其实我们应该经常都会说到。但是往往因为父母的疼爱或者过于严厉而忽略了这些话。而这些最简单的词汇事实上对孩子的帮助极大,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带给孩子很多不同的能力。这些话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说,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出孩子各方面的才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1,“请你等一等。”

这句话不仅简单而且很容易让孩子理解,即便是婴儿,当他饿的时候,当他哇哇大哭的,我们只要简单的说声,“请你等一等。”他就是停下来看你。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每天都会不停的要求父母为他做这做那,很多父母就会永远孩子第一的心态,迫不及待的帮忙而忽略了说这么一句话。你知道吗?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可以帮助孩子锻炼他的忍耐力,自制力,求知欲以及开发脑智商。

因为在你说的时候,孩子就会开始思考开始观察你的举动来明白你的话,在没有即使满足的同时,他开始锻炼了他的忍耐力,并且明白了只有控制自己,只有耐心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2,“你可以的,试试吧。”

很多事情也许你觉得孩子小,未必可以做,但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是不可估量的,凡事没有试过都不能妄下定义。我们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尝试更多的新事物,一个人的喜好以及一个人的能力都经过尝试而去验证。每当孩子请求你帮忙的时候,我们可以轻轻的说一句,“你可以的,试试吧。”

在你的鼓励下,他也会觉得自己是有这个能力,从而想去尝试,当尝试过后,无论是失败还是成功,他做到了体验,掌握了事情的基本状态。若是成功,他会更加的自信,若是失败,他就会更加耐心的听我们的教学。

3,“你觉得怎么做最好呢?”

孩子会有千百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当他请求我们帮助又或者问我们问题的时候,反问回去是开发孩子自己动脑的首要一步,当你简单的反问一句,他就会顺着这句话而去得到他自己的一种思维方式。更多的时候,他会学会自我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还会在思考的过程与我们讨论问题的答案。

我们不着急的回答是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我思考空间,反而是帮助了孩子们原因多掌握一些知识多认知一些事情,或者是多实践一些事情,这句话会让孩子容易冷静下来,寻找自己的答案。也会增加他的独立性。

4,“这样很好,为什么不呢?”

有些事情在大人眼里好像很奇怪,但是蹲下来换一个孩子的家度,你会发现你看到的事情并不一样。遇到孩子的一些稀奇古怪事,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应该从他的角度去看一看,去想一想,然后肯定他,”这样很好,为什么不呢?“为什么不这么做呢?是为了给孩子一个推翻否定自己的机会。当孩子在想我之前为什么不自信呢?当他说出自己的原因的时候,就又给了你一个机会去肯定他,帮助他建立他的自信心。

孩子的奇思异想,只要不会伤害到别人,为什么不能鼓励孩子呢?一个会去奇思异想的孩子,他必然是有着很好的想像力,这样的一句鼓励的话,不仅增加了他的自信心,还会提高他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更会提高自己的修养,模仿我们的态度对待其他的朋友。

5,“请你帮忙好吗?”

孩子是家庭的一分子,做父母的按照不同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征询不同的帮忙事情。一岁的孩子可以爬着帮爸妈拿条毛巾,二岁的孩子可以给花儿浇水,三岁的孩子可以帮忙父母打扫卫生,四岁的孩子可以帮妈妈提略重的东西。五岁的孩子可以帮妈妈选择衣服的款式等等。每一个年龄层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好帮手,我们要善于常用这句话,”请你帮忙好吗?“

孩子越小越高兴帮父母做事情,孩子越大会越来越不愿意帮忙。换句话说,孩子越小,父母若是从不让孩子帮忙,孩子的懒惰毛病就是你们养成的。

而一个爱帮忙的孩子,他不仅有乐于助人的心,还会在帮忙的过程中享受着快乐,这样的孩子不会自私,也不会凡事从”我“出发去思考。而是会习惯性的换位思考。一个人做的事情越多,越会有不同的体验,也会增加他的阅历和胸怀。

6,“对不起,请自己保管。”

带孩子出去玩,我们会发现很多父母都拿着孩子的物品,然后看着孩子们在那里玩的很高兴。爬山也好,旅行也好,我们极少看到有孩子自己负责自己的物品,多数时候都是大人在做。有些小朋友做到一半就找各种借口,把自己的物品推给大人。这时候,我们要说,”对不起,请自己保管。“

即使在爬山的时候,孩子自己的水杯自己背。上学的时候,自己的书包自己负责拿。图书馆借书的时候,自己要看的书自己借。这些点滴的父母偷懒行为会帮忙孩子培养他们的责任心,也会习惯独立的自我处理问题方式。更不是习惯贪图小便宜,而是让他明白自己的事情是需要自己负责,自己思考完成的。

这六句简单的话,在生活中其实我们常常用到,也许我们从没有想过,简单的这些话会培养出孩子情操上好性格。

有人说,孩子读书好是逼迫出来的。如果一个人有着良好的责任心,他自然会对自己的读书生涯而负责。有人说还爱美好的未来是父母鞭策出来的。如果说一个人学会了独立思考,那么他将来的人生还需要我们操心吗?未来的好与坏应该由孩子自己去界定。就好比有人说,一个人能够从事自己喜爱的工作,并且在这份工作中获得成功那才是成功的定义。

如何培养儿童的情商?


1、家长要作孩子的表率

幼儿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都很强,父母在孩子心中就是崇拜的对象,孩子每天用最细致的目光观察着父母的一举一动,默默地模仿和学习着。在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学会了您那一套。所以,父母必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

2、坚持一贯的家教作风

父母给孩子提供的爱不能是溺爱、偏爱,而应该是理智的爱,有原则的爱。要让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允许做;什么不许做。对孩子的要求要始终坚持如一。如果只对孩子提出要求,而不督促孩子,时紧时松,朝令夕改,这样就难以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也会对家长的要求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家长从而失去威信。只有坚持始终如一的严格习惯才能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品质。

3、以积极肯定为主的正面教育

家长从孩子小时候开始就应多作积极的肯定,从正面引导孩子向目标发展。孩子受到激励和赞扬后,上进心就会得到强化。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实际,对孩子越信任,与孩子的感情越融洽,便更能激发孩子的进取精神。对孩子的优点要及时表扬,用适当的奖励,肢体举动来表达赞扬和愿望。没玩没了的数落只会使孩子丧失信心,自暴自弃。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精心保护自尊心的火种。每个教育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儿童,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具体的行动情境,向儿童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对“是”和“善”的行为给予肯定,从而形成儿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自信心。孩子会从家长的举止中揣摩你对他的看法,当他意识到父母爱他、尊重他时,他就会儿地说到自己的价值。

坚持正确的教育引导方向。同任何事物一样,自尊心也有度。如果超越了界限,就会使儿童萌发“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识,这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家长一方面要让儿童懂得,求自尊与尊重他人是互为条件的,谁要想得到他人的尊重,谁就应该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人的自尊的实现是同明是非、辨善恶分不开的,只有立身处世是非分明、趋善嫉恶,个人的自尊需要才能如愿以偿。

注意升华孩子的自尊情感。儿童的自尊心有一个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开始,儿童在某些方面显示出能力、取得了成绩,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夸奖,从而萌发自尊心,这种自尊是在某种“刺激”的情况下出现的,儿童还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家长要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教育儿童取得更大成绩,从中享受胜利和创造的欢乐。

惩罚时也要注意到尊重孩子。对孩子的错误要从正面示例,正面引导。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感悟到父母或老师是真心地爱护、尊重自己,并非有意与自己过不去。不能不分场合在别人面前惩罚或不尊重孩子。

注意儿童个性的健康发展。培养儿童的自尊心要从塑造儿童优良个性的整体出发,要与培养诚实、正直、谦虚、宽厚、勇敢、开朗、有毅力、负责任、热爱集体、热爱人类等品格因素协同起来。还要教育他们把自尊心发展提高到集体荣誉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上来。

教您如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做父母的,既可以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胸怀广阔的人,同样也可以将孩子培养成心胸狭窄的人。但为了孩子的幸福,为了孩子将来能有所作为,我们应当教孩子学会宽容。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未来的成功拓展道路:培养孩子宽容的美德,等于为孩子明天的幸福奠定基础。

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修课程中,有一部分专门研究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成功的影响。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他们极为突出宽容的价值,强调宽容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贝尔奈说过:“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因此,为了孩子能够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成功地走下去,一定要培养他们多一点宽容之心。

第二次世界火战期间,有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经过一场激战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这两名战士来自同,一个村庄。

为了能尽快与部队取得联系,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安慰。可是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找到自己的部队。一天,他们捕获了—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维持了几天,也许是因为战争使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过任何动物。他们仅剩下的一点鹿肉,背在其中一位叫安德森的年轻战士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又再次和敌人相遇,经过再一次激战,他们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自以为已经脱离危险时,只听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安德森肩膀上中了一枪!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着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并赶快撕下自己的衬衣替战友包扎伤口。

??那天晚上,未受伤的士兵两眼直勾勾地,一直念叨着母亲的名字。他们都以为他们熬不过这一关了,尽管非常饥饿,可他们谁也没动身边的鹿肉。没想到,第二天部队发现并救出了他们。

三十多年以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那一枪是我的战友开的。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了他发热的枪管。我很不明白,他为什么对我开枪?但当晚我就宽容了他。因为我知道他想一个人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我也知道他想为了他的母亲而活下来。此后30年,我就假装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同来,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那一天,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几十年的朋友,我宽容了他。”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的宽容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孩子学会宽容,就能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有了宽容之心,就会形成善良的品格,能主动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

下面就如何培养孩子宽容心提出几条建议:

1.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的宽容之心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父母。孩子最初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待人接物的方式的。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了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

2.教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所谓换位,就是指当双方产生矛盾时,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思考对方何以会如此行事,如此说话。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就能够理解对方,就能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

??许多孩子只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习惯于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要消除这种现象,办法就是“心理换位”。

3.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缺点和不足乃是人性的必然。和同学相交,和朋友相处,完全没有必要求全责备。完全可以求同存异,只要同学和朋友的缺点不是品质方面的,不是反社会的。对于朋友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同学心情不好时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我们没有必要斤斤计较,事事都摆个公平合理。多原谅一次别人,多给别人一次宽容和理解,同时也就为自己多找了一份好心境,也会使自己觉得在个性完善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4.让孩子多与同伴交往

??宽容之心是在交往活动中培养起来的。孩子只有与人交往,才会发现每个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都要犯或大或小的错误,而只有学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错误,才能与人正常交往,友好相处。也只有通过交往,孩子才能体会到宽容的意义,体验宽容带来的快乐。如称赞别人的优点,庆贺同伴的成功,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采纳别人的合理建议等。这些都能使孩子得到友谊,分享别人的成功,并使自己也获得进步。

??在孩子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引导孩子宽容比自己强的同伴,比自己差的同伴和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不嫉妒比自己强的同伴,不嘲弄比自己“差”的同伴和不故意为难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孩子向好同伴学习,帮助“差”同伴,学会与竞争对手合作。

5.鼓励孩子”纳新”和处变

宽容不仅体现在对’人’的态度上,也表现在对’物’和’事’的态度上。父母要引导孩子见识多种事物,让孩子喜欢并乐意接受新事物,承受事物所发生的意想不到的变化,善于知变和应变。如让孩子了解各种奇观,奇迹,观察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允许孩子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孩子一旦习惯于“纳新’和“应变”,他对世间的万事万物也就具备了宽容之心。

总之,宽容,是健全人格的必备素质,只有学会宽容的孩子,才会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有爱人之心,有容人之量,成为一个识大体,顾大局,受人欢迎的人。

当然,宽容不是怕人,不是懦弱,不是盲从,不是人云亦云,这一点是必须向孩子讲清楚的。必须让孩子知道宽容是明辨是非之后对同学,朋友的退让,而不是对坏人坏事的妥协。对坏人和得寸进尺的人是没有必要宽容的。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培养儿童的同情心》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