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11-17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

《孩子的爸爸经常不在身边怎么办?》

赵教授:您好!

我儿子3岁半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导师,我知道父母对孩子很重要。因为条件限制,孩子的爸爸被外派了,一个月才回来休假几天。而我要上班,只有周末和下班的时候才能和孩子在一起。其他时间除了上幼儿园,基本是和老人在一起了。而且,老人也在变,原来是爷爷奶奶,今年又换了我爸爸。我爸爸五一后要回去了,又要换人了。这种情况,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我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保证他的身心发展呢?

他今年才上幼儿园,在幼儿园的表现,老师评价很好。无论是吃饭还是睡觉,还有注意力集中,举手回答问题等都评语好。老师还说他勇敢,大气。

可是,他并不想上幼儿园。每早上我一起来,他就起来,说怕妈妈走了。有段时间说,喜欢做邮差叔叔,送信。“妈妈,你的信”,每次送信给我,他都会(拿张白纸)读:“妈妈,信里写着:爸爸不上班,妈妈不上班,外公不买菜,宝宝不上幼儿园。”这种信,他送了好几次了!

我基本上回家都是以他为主,陪着他的。因为孩子爸爸不常在家,我当怎样尽量弥补做好爸爸的那份工作呢?毕竟他是男孩子呢!

正思妈妈

赵教授回答——

正思妈妈:您好!

看您的提问,我觉得您的孩子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老师的评价很高。您说您的爱人外派,不常接触孩子,这的确是个缺憾。小孩子一般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但爸爸最好也不要缺席孩子的陪伴与教育。

父亲因工作缺席要设法弥补教育功能的缺失

妈妈和爸爸对孩子的爱,表达方式是不一样的。不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都需要爸爸参与教育。特别是男孩子,更应该多与爸爸接触。现在,我们的许多男孩子缺乏男子汉的气质,原因很简单:就是原因缺乏男人的影响。

孩子一出生首先投入母亲的怀抱,到了幼儿园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小学也是女老师为绝对的“主力军”,中学还好一点,男教师稍微多了一些,但女老师还是“主体”。但总体看,我们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掉进“女人窝”里了,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您说,上哪里去找“男子汉”的气概呢!

从培养孩子良好性格角度说,我是主张父亲不要把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一推六二五,都交给母亲。父亲不要以为自己是男人,是做大事业的,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不屑一顾。这种观点是很片面的,是“大男子主义”的表现。

当然,您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孩子的父亲不常在家里,让他多陪孩子,也是勉为其难。父亲和母亲角色、性别不同,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也不同,父母共同培养教育孩子,可以做到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孩子得到完整的教育。孩子的父亲不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教育功能也会是有缺憾、缺失的,应该设法弥补。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一是,孩子的父亲回家,要多陪孩子,跟孩子多接触、交流;二是,父亲不在身边时,要多跟孩子介绍父亲平时为人处世的态度和风格,引导孩子向父亲学习;三是是创造条件,尽量让您的孩子多跟男孩子接触、交往,也可以让孩子的舅舅、叔叔等男性亲戚朋友代替爸爸多与孩子交往、接触。

看护孩子的大人轮换有利于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关于家里看护孩子的大人经常轮换的问题,我认为,这倒不是什么坏事。反正都是家里的亲人,谁对他都会很好的,您应该放心。不同的大人教养孩子的习惯、方式方法可能会有不同,但我认为这是个好事,可以培养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孩子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要比家长想象的强得多,应当相信这一点。

我的小孙女,从小就是这样。现在她已经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了。她到两岁半的时候,就已经换了三个托幼园所。其他的时间,不是我儿子、儿媳看着,就是孩子的姥姥、姥爷看着,要不就是我和她奶奶看着。孩子在哪里都很高兴。经常换换环境,是有好处的。现在,我的孙女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就是比较强。

动员孩子上幼儿园可以跟孩子的利益联系起来

至于孩子不想上幼儿园,您应该弄清楚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您的孩子在幼儿园,老师的评价还是不错的,老师一定很喜欢他的,对他的态度也会是好的。按理说,幼儿园应该对他有吸引力。他不想上幼儿园,您还得跟他讲一些道理,当然不是讲大道理,还是要坚持跟孩子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

我的小孙女,开始也不愿意去幼儿园,后来她很高兴去。她说:“妈妈上班去了,挣钱给我买好吃的。”她认可妈妈上班了。让人觉得好象这样教育似乎没有什么思想性,可对小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只能这样,总不能对孩子说“妈妈上班是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搞四个现代化”吧?要跟她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打动孩子,为孩子所接受。告诉孩子,大人孩子都要“上班”,谁也不例外,大人到单位工作是上班,小孩子去幼儿园玩也是“上班”。

跟孩子在一起也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另外,您也要注意,就是您下了班,也不要每时每刻都跟孩子形影不离,要让孩子能够离得开您。有的家长总觉得每天上班,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就好象欠了孩子的感情债务一样。不要有这种想法,家长跟孩子就该是“有分有聚”,每时每刻都厮守在一起并不是最好的生活模式。

就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不要忘记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能力。

孩子对家长太过依恋,一般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问题。是家长离不开孩子,不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只要家长离得开孩子,孩子就离得开家长。

做父母的,不能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只有父母才对孩子好,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才放心。这种想法会影响自己的情绪。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说谎,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办


有一些研究发现,孩子说谎其实是一种比较正常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从两岁的时候开始,一直到12岁都会有说谎的行为出现,这个时候被称作最不诚实的时候。

专家说明,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里面,说谎率为96%;4岁孩子每两个小时说一些没有多大影响的谎话率为80%;6岁的孩子,基本上一个小时就会出现一个谎话。

如果孩子经常性说谎的话,那跟孩子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正确引导,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变成一个诚实的人。

孩子知道自己的谎言吗

孩子现在还小,可能并不知道自己说了谎。孩子说的一般都是随机谎言。比方说爸爸妈妈问他有没有吃掉水果的时候,孩子说吃掉了,可是他们面前的盘子仍然装满水果,因为孩子现在还不会藏起揭穿谎话的证据。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的时候,孩子会变得为了避免惩罚,或更复杂的原因而编造谎话。通过说谎的行为孩子可能会提高权力和控制感。在孩子6岁的时候,孩子会慢慢知道爸爸妈妈不可能知道全部的事情,自己心里在想什么,爸爸妈妈是不会知道的。

孩子说谎的理由

根据临床儿童心理学家塔尼亚解释,孩子说谎其实是孩子大脑发展的一个标志。孩子之所以会说谎。是因为孩子的意识当中对真相有所了解,孩子在想着另外的一种情况,然后希望自己传达的信息能够让别人相信。

事实上,一些专家觉得这是孩子处于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过程当中出现的行为,有的孩子可能还会说出“善意的谎言”。

如何让孩子不说谎

专家告诉爸爸妈妈的一个办法是,可以主动跟孩子说:“告诉我发生了什么”,然后在平时的生活中,要积极倡导诚信和透明。

第二,孩子说了真话以后,爸爸妈妈要表扬孩子,然后要鼓励并且支持他们把诚实放首位。要跟孩子说,爸爸妈妈十分喜欢你告诉我们真相。

要是爸爸妈妈搞清楚孩子在故意误导,可以跟孩子说清楚:说谎是不被认可和接受的,一定要学会说出真相,这样爸爸妈妈才会更加信任你们。

还要跟爸爸妈妈说的是,孩子听到的谎话越多、自己也会说更多的谎话。孩子平时会观察爸爸妈妈的行为。因此,爸爸妈妈不管是善意的谎言,还无关痛痒的小谎,都不能随便说。爸爸妈妈还要让孩子区分谎言的性质,特备是对于学龄前孩子。

幻想和想象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项非常正常的行为。所以,爸爸妈妈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说谎”的标签。

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夸赞一下孩子:“你的想象力很精彩!”或者“你说的这些吸引了我的注意”。特别是当孩子说出夸张、俏皮的想象,比方说“我家的宠物是恐龙”,爸爸妈妈可以询问一下孩子:是什么样的恐龙?你平时和它是怎么玩的呢?

宝宝偏爱妈妈,爸爸该怎么办?


当孩子喜欢缠着妈妈,不要爸爸时,千万别急着责备他,有可能是做爸爸的平常疏忽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而表现出的一种抗议反应;要改善父子间的亲子关 系,最好在孩子早教的过程中每天花些时间陪孩子一起玩、跟他聊天、讲故事给孩子听……,了解孩子心理想法,也让孩子了解爸爸的爱。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困扰,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应该就不难找出原因了。回答问题时先别找理由,是或不是?有或没有?只选一个答案。

1.你每天都在孩子没睡着前回家吗?

2.你会帮孩子换尿布、泡牛奶吗?

3.每天专心陪孩子玩的时间有没有1个小时?

4.你有为他说晚安故事、陪他散步或玩球吗?

5.你常常抱他并且跟他说话吗?

6.孩子哭个不停时你会耐心的哄他吗?

如果以上几个简单的问题,你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么孩子不要爸爸很正常的。说的现实些,爸爸的存在与否对孩子而言根本没有差别,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你只是一张不陌生的脸孔罢了,也许身为爸爸的你会觉得不平,每天忙着上班工作都是为了谁?

宝宝从出生到进入青少年时期前,可能是父母唯一能给时间陪他、建立亲密亲子关系的时候,如果错过,当孩子慢慢长大,有了自己的世界,父母想陪他也许连 机会都没有了,但是在孩子最需要的这个阶段,爸爸却常常为事业、为赚钱,用掉了所有的精神与时间,没有时间陪孩子是个事实,却也成了扼杀亲子关系的罪魁 祸首,当爸爸发现自己在孩子的心中,似乎不被重视、与孩子不亲的状况出现,想要弥补往往需要花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费尽心思来引导,这对爸爸、对孩子都 将会是一种可怕的煎熬。

孩子一岁以前就已经会认人,时常出现在他面前、时常抱他、陪他说话的人,即使不是妈妈,都会成为他依赖的对象。但在这个阶段如果爸爸参与的时间不够多,孩子黏妈妈不要爸爸的情况,自然很容易就出现了。

凡凡爸爸今天难得准时下班回到家,看到正在客厅玩积木的儿子,兴致勃勃的想陪他玩,没想到当爸爸拿起积木,凡凡却马上抢走,并大叫“这是我的!”“爸爸陪你玩啊!”爸爸解释着,凡凡说:“不要”,爸爸不解,虽然平常工作忙碌,早上儿子还没醒来前就出门,回到家时儿子也已经睡着了,可是到了周末总会尽 量把工作放下,陪家人到郊外走走,为什么凡凡对爸爸似乎有点冷漠,不论做什么只要妈妈陪,自己一参与,凡凡都会拒绝甚至哭闹,令爸爸非常挫折……

其实,三、四岁时宝宝已懂得表达自己的喜好情绪,而且不会骗人,全职的妈妈对凡凡呵护有加,不论凡凡做什么都会陪在他身边,相对的,爸爸虽然会抽空 带着全家出游,但是个性并不活泼的爸爸,和凡凡之间的互动实在不多,在凡凡的世界里并没有习惯爸爸陪啊!只有在车子里时凡凡才感受到爸爸的存在,因为妈 妈不会开车,刚学会说话的凡凡,甚至会叫出租车司机“爸爸”,也许在他的认知里,会开车的都是爸爸呢!而国内孩子早教常见弊端有哪些?

除了爸爸太忙碌之外,爸爸的个性有时也会导致孩子不愿或不敢亲近,尤其是生性害羞的宝宝更容易受影响,用几个小问题可以测试一下,自己是不是那个不受欢迎的爸爸?

1.你常对着宝宝笑吗?

2.你讲话的语气是不是够温和?

3.在孩子面前你会收起一家之主的强势吗?

4.你陪宝宝时能否跟他玩在一起,还是只在一旁陪着?

5.孩子吵闹时,你可以不生气找出原因帮他解决吗?

6.你跟妈妈的感情是否融洽?

同样的,当上面这几个小问题,爸爸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又如何要求孩子跟你亲近呢?

要成为受孩子欢迎的父母是,需要用心去学习、去体验的,如果幸运的你还没有遇到这样令人头痛的状况,也千万别因此忽略了用心的重要。常常会建议忙碌的 父母们,要为自己也为孩子做一个备忘录,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自己该有什么样的准备?用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都要事先有个书面化的规划,随时检视自 己是否做到了?随时提醒自己不能忽略孩子的成长,因为陪孩子成长是一项无法预测的挑战,一路上随时会出现状况,父母细心的去预防,将会比发现问题时再来 弥补容易多了。

孩子挑食怎么办?


当不喜欢食物的口味或因不良的饮食习惯而拒绝进食或极少进食某一类食物就称为挑食。挑食对儿童的影响人体健康成长需要六种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水。这些营养素存在于某一类或几类食物中,只有保持均衡的膳食,才能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与平衡。挑食容易导致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患病,甚至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造成孩子挑食的主要因素1.受大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经常见到的现象是小孩随着父母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父母有挑食毛病,子女就跟着学,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2.不良的饮食习惯:孩子不能按时定量进餐,吃零食太多

,就会影响食欲,俗话说"饿吃甜如蜜,饱时蜜不甜"。孩子的胃本来就不大,胃内食物排空需要3----4小时,到了吃饭时间有饥饿感觉,吃饭就香。如果不是定时吃饭,而是点心,锅巴,饼干,各种饮料,乱吃乱喝,胃内总有食物,胃就得不到休息,这样到吃饭时间孩子就没了食欲,再好的东西他也没胃口,自然就挑三拣四。3.孩子的口味与成人不同:孩子需要清淡,甜味的食物,而大人的食物大都味浓,调料翻杂。这些饮食问题没有引起父母的重视。4.疾病及药物的影响:各种急慢性传染疾病,寄生虫病,消化道疾病,某些元素缺乏特别是微量元素如锌和铁缺乏是常见的引起食欲不振的主要原因。另外患病期间服用各种药物其副作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对策针对以上因素采取如下办法:1.避免大人的挑食习惯影响孩子。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自己不再挑食,从而带动小孩合理进食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2.想方设法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教育孩子不吃零食,少喝饮料,要定时进食,按顿吃饱。3.为了增进孩子的食欲,要尽量把饭做得好吃一些,变换花样,烹调时使色香俱全,一种菜可以多种做法,再取上个好听的菜名,引起孩子的好奇与兴趣,从而想吃,爱吃,多吃。4.在孩子患病期间,饭食一定要做得清淡,多做流食,适宜于小孩的口味。药物要注意合理使用,尽量选用胃肠道副作用小的药物。按时给小孩查体,听取保健医生的建议。

孩子爱哭怎么办


孩子爱哭怎么办

3-6岁是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的最佳时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幼儿艺术特长的敏感时期,还是增进幼儿品德的奠基时期。当孩子哭泣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交流,弄清楚哭泣原因,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3-6岁的宝宝一般具有认知能力,能够听懂爸爸妈妈讲的道理。那么,幼儿爱哭泣怎么办呢?

一、问清楚幼儿哭泣原因

家长可以与幼儿交流一下,问清楚她为啥要哭。应该可以讲清楚的,只有问清原因,分析对策,对症下药,才能够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二、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

家长可以讲清幼儿哭泣的弊端,爱哭的孩子会被人认为没本事,胆小,不讨人喜欢。当幼儿哭泣时,可以跟幼儿说:“哭泣会被人当作没有用,会哭的孩子很傻,会被人瞧不起。我的宝宝最聪明能干了,肯定不会哭。赶快擦干眼泪吧,还是妈妈的乖宝宝。”

三、说明哭泣不解决问题

家长告诉幼儿哭泣不能解决问题,哭泣很痛苦,不能赢得别人的同情。当宝宝哭泣时,可以问宝宝:“宝宝你为啥哭起来了呢?哭泣难受吗?哭泣后问题解决了吗?”通过提问,帮助宝宝分析问题,知道哭泣很难受,而且不能够解决问题,达不到自己的目的,不起任何作用。

四、观看动画片比较评价

家长可以陪同幼儿观看动画片,让幼儿比较评价,是勇敢的宝宝可爱还是爱哭泣的宝宝可爱,明确应该向谁学习。

五、同伴交往中学习技巧

家长应让幼儿与同龄的小伙伴玩耍,学习待人接物与处理问题纠纷的技巧。

六、鼓励幼儿要勇敢不哭

当幼儿哭泣时,家长要鼓励幼儿勇敢不哭泣。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幼儿:“宝宝最勇敢了!身体碰到物体了,没有感觉到疼痛,不怕痛,自己揉揉就好了。不哭泣的宝宝最勇敢,真是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通常幼儿哭泣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应弄清楚原因,讲清哭泣的弊端,说明正确的处理办法,幼儿就一定会纠正爱哭的坏习惯。

家园共育《孩子的爸爸不经常在身边怎么办》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