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好妈妈,孩子自己带”,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好妈妈,孩子自己带

前一段时间,看六一儿童节画展,其中一幅作品是这样的:题目为幸福的一家,图中爷爷带着眼镜,一边看报一边喝茶,奶奶搂着孙子在讲什么有趣的故事,孩子的脸上洋溢着笑,让人看了觉得他很幸福、快乐。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说到一家,不管幸福不幸福都应该是爸爸妈妈和宝宝组成的,如果父母健在,为何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记得去年,带着孩子在小区玩儿见到过这样祖孙两。奶奶催着孩子说,快回去吧,今天爸爸要来接你,孙子却说什么也不回家,在滑梯上玩儿个没完。经谈话了解,妈妈嫌带孩子太累,这个孩子从小就跟奶奶长大,等孩子五岁了,妈妈想让他回家了,他却不去了。虽然生活在一个城市,也只规定每周末爸爸来接孩子,孩子却想方设法得不回去。

还记得在一本育儿书的第一页见过这样一句话:罗马之所以灭亡是因为他们的妈妈将带孩子的任务假手于人!自从看到这句话,我便不敢怠慢了,其实父母自己带孩子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本身,甚至对爷爷奶奶都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首先,跟着父母长大的孩子是最幸福的。记不得从多少书上看到,孩子一定要父母自己带。有一位母亲,在孩子两岁的时候,被提职去外地任部门经理,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她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孩子,于是请教育儿专家。专家是这样回答她的,如果一定要去,那么带着孩子,哪怕连保姆一起带着,如果不能实现最好别去。而且她非常严肃得告诉妈妈,如果选择了独自外出工作,那么她同时放手的还有对孩子的责任,等她回来,无论孩子变成了什么样,她都没有权利去抱怨、去指责孩子的抚养人、去批评孩子,她最好能接受孩子的性格、习惯,并不断努力,让孩子去接受她,和孩子重新建立亲子关系。

小巫的书上也谈到过这个问题,她甚至都批评那些不和孩子一起睡觉的妈妈。她说,孩子跟谁睡觉就是谁的孩子,孩子最依赖的那个人就是谁。如果孩子的第一依恋人确定得不好,将来孩子就不好管教,直接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只管生,不管养,在现在来说,并不是少数,有的为了“完成任务”,有的是生活所迫,有的就是懒,图清闲。每次看到那笑得一脸轻松,诉说自己不带孩子的自由生活的妈妈,我都想说,有你操心的时候。为什么?先谈感情方面,如果孩子将爷爷奶奶来当爸爸妈妈依恋,爷爷奶奶去世了怎么办?让一个小小的孩子承受失去父母得痛苦,他的心理必然会遭受打击。研究证明,失去父母的孩子在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都处于抑郁症的状态。本来能够避免的伤害,为什么不避免?再说成长方面,多少孩子沉迷网络,学业荒废,这并不完全是网络的错。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的关注不够,得到的爱不够,得到的成功感不够,所以他们才会去那个虚拟的世界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父母和孩子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孩子或许也会喜欢网络游戏,但绝对不会沉溺得不可自拔。

需要强调得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父母陪伴孩子的效率问题。有的父母在外面工作很辛苦,自己也觉得给孩子的关爱比较少,所以回到家,就给孩子买好多玩具、零食做弥补,但是当孩子要求父母和他一起游戏时却被拒绝了。物质,并不能满足孩子的全部要求,因为孩子在吃饱穿暖以后,更需要父母的爱,更需要感觉到父母的爱,需要父母的爱抚、拥抱、共同游戏。所以,不要觉得和孩子生活在同一个屋子里就够了。

记得看过这样一则新闻,离婚的妈妈希望儿子学习优秀,拼命打工挣钱,无论是吃的还是学习用的,都给孩子最好的,自己却非常节俭,可是儿子学习却没有取得她想要的成绩。她把儿子锁在地下室里,一直到孩子死去。这个悲剧的酿成并不是母亲失败的婚姻,而是母亲对儿子的做法。虽然她给了孩子最好的物质,但是,她的时间都用来挣钱了,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孩子,她超出自己能力得负担孩子的费用,必然要求孩子超出自己能力的回报,当孩子没能够拿她要求的学习成绩回报她时,她疯狂了,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悲剧。

作为孩子的父母,或者我们给不起孩子很多东西,但是我们能给他爱,而他最需要的也是爱。记得小巫是这样说的,全世界的小婴儿希望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东西是一样的,那就是爱。孩子需要父母的陪伴、拥抱、亲吻…这些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雨露。缺了这些,孩子也会长大,但一般不会长好。

再说父母,通过自己带孩子会得到人生的第二次成长。记得从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是上帝派来帮助父母成长的天使,不禁感慨万千。确实,经过近三年为人母亲的经历,我觉得儿子教我什么是包容,什么是体谅,什么是爱,爱要怎样付出,爱要怎样祝福。我的第一次成长,是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努力练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各种知识。现在,做了妈妈,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从性格方面,到知识方面,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看书,我思考,我努力练习,我努力实践,陪伴孩子成长的路,也是自己成长的路,每天都和孩子一起变得更好,更强大。

最后,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如果想让你的孩子学会孝顺,那么一定要让他自己带孩子,这样他们才能体谅到自己父母的辛苦,才能以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去体谅父母对自己的种种。

由此看来,父母自己带孩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最好的。有的时候,我甚至会想,应该让妈妈有三年的产假,同时退休的时间后推三年,让妈妈一直把孩子带到上幼儿园的年龄再去上班。或者,用年老的三年换年轻的三年,为社会做的贡献会少一点,但是,养育一个优秀、出色的下一代,将足以弥补这点不足。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父母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在家庭中,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唯一的。对于孩子,父母倾注了所有的爱,寄予她们无限的希望。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好孩子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一世。因而教育孩子,成为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同时也倾注了家长的一片爱心,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长的言传身教,以及家长本人的个性特点,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重视孩子健康成长,培养优良习惯道德

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创建一个舒适、温暖的家庭氛围,是教育子女的第一步,使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培养子女的健康心理。

学习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为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沾染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生活上,不要一味地攀比,穿名牌。要把这攀比的心理放在学习和成绩上。今天,谁的成绩好,我要努力的向他学习,勇于超越,这样就有着你追我赶得学习氛围。

孩子的道德品质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要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首先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因此,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靠偶尔的敲敲打打形成的,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我们同教师等多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养成教育是培养好习惯的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我们知道:“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决定人生!”习惯的力量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习惯一旦形成之后,没有十倍百倍力量,很难加以改变。许多人的习惯,终身也无法改变。

同时,作为父母自己的言谈举止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其影响,所以我们要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们尊老爱幼、尊师重德、诚实守信,培养他们乐于助人、关心集体、团结合作的精神。

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少份压力多份轻松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为人父母的期望。但如果这种期望超过了孩子所能承受的,就变成孩子的负担,就妨碍孩子的幸福健康成长。作为父母也不希望孩子为自己的期望而活着。让孩子自由发展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孩子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父母不过分要求争前几名,但一定要求她制定目标,力求上进。考试成绩和排名永远是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对于考试考好的时候,父母应该很高兴地祝贺她,并叮嘱她再接再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果考试考砸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指责,鼓励她,辅助她一起分析问题,及时改正,一般不外乎不懂和粗心。不懂,一定要让她订正,直至弄懂为止;粗心毛病只能经常督促。然后,粗心的毛病最重要的只能靠她自己去改正。

一次考试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人生没有一帆风顺,总有起起落落,适时地敲一下警钟,告诉她:‘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以更饱满的状态迎接下一次的挑战!”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和父母都是孩子的领航员。在她不自觉的时候,我们应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检查督促;在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进行指导。同时,我们注重发现她的不足、特长和兴趣,有针对性展开引导。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她成名成家,我们只希望在她今后的生活中因为有能力而更自信,更多地体味生活的乐趣!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洒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开出什么的花果,就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因此,我真诚地希望家长们撒下的是美丽、善良、友爱的种子。让美丽、善良、友爱的花开满孩子的心田,不要让“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变成孩子的压力,顺其自然,因材施教,让孩子轻轻松松学习,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引导孩子发现生活美

和孩子成为朋友,播放她们喜欢的音乐,看她们喜欢的电视,聊她们喜欢的话题。尊重她们,听她们的心声,打开孩子们的心扉。让她在校内发生的事情,愿意与自己分享,思想上没有隔阂。

在学习之余,要注意让孩子适当放松,周末晚上抽出一小时,与孩子一起散步、慢跑,并利用这一段时间,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并经常与孩子谈谈心,随时观察其身心的变化,因为孩子已经十五六岁,正处在青春期、叛逆期。这一阶段的孩子不会再像小时候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对我们家长说的话,会嫌唠叨、感到厌烦,会和我们家长的交流已经越来越少,常常一个人呆在房间内玩电脑、看书。所以在交流中,父母应尊重孩子的正确意见,有事同他们商量,逐渐给他们更多的独立权利,同时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有一点要牢记:家长在某些事情上有“绝对权利”,平等只是相对的,要让孩子知晓不可违反的原则和不可逾越的界限。

当然,家长要善于利用生活的小事,敞开心扉,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善于捕捉她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将子女与别人的孩子相比,将子女的现在和过去进行比较,纵向看进步,及时发现和肯定自己孩子所获得的任何一点成绩,使孩子感受到我们的赞美和鼓励,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塑造孩子的身心健康,培养坚强意志,一直是我们的教育重点,只有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经得住生活的各种考验。发现美,爱上美,对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大有裨益。

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都能促使一个人心灵成长的好途径。学习乐器的这一过程中,能使孩子养成持之以恒的态度,更重要的是把孩子领进了艺术的殿堂,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阅读——在揣摩鲜活的文字的过程中跟随作者进行精神之旅。在旅游的过程中,不但感受到了不同的人事风俗,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胸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其实,说出长不长,说慢不慢。“春种秋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有足够的耐心、爱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相信等待的过程也是我们一起成长的过程。与爱同行,我们勇敢出发!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父母自己带


前几天逛知乎时,看到了一则帖子,名为“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里面有位父亲讲述的故事,令人深思。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位父亲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交给了爷爷带。

夫妻俩每天下班后看看孩子,周末再接回家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8年。

爷爷的教育极端严苛,几乎是军队化管理,孩子各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但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却越来越不开心。

女儿读初中时,父亲把她接回家,之后开始以一个项目经理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看似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上。

直到有天晚上,他收到了女儿的信息:“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

到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和心理测验,最后诊断结果是孩子患有带严重抑郁倾向的双相情感障碍,严重到已经要求和父母分居。

这位父亲一直反思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错的,他在文中写道:“将女儿留在我父母那里,这个决定让我和妻子至今都追悔莫及。”

1

在我们身边,不少父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其他人照料,自己完全置身事外;

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再想给他爱,给他正确的引导,已经为时已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养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就像文中那个小女孩,她过得不快乐,不仅仅是爷爷的严格和复杂的家庭环境,更是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长期的视而不见。

很多人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确实如此,我们和孩子真正的共同生活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18年,而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关键期,也就刚出生的头几年。

在这段时间,为人父母,要尽所有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他们最好的爱和陪伴。

2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

因为要在小的时候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心理专家说,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孤独、敏感,很容易依赖一个人,害怕失去,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我一朋友,从小被父母丢给外婆带,外婆一大家子人,她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童年过得小心翼翼,直到现在,还是十分敏感,生怕给别人添麻烦,怕别人不喜欢她。

她曾对我说:“我这辈子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和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而我,连开家长会自己的位置都是空的。”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需要与他的看护者建立亲密的情感关联,他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

而最能胜任看护者职位的,自然是爸爸妈妈。

没有父母充足的陪伴,孩子很难有安全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人,长大后和父母的关系多少都有着隔阂。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帖子:“女朋友小时候是留守儿童,后来一直不愿意叫她爸妈,我该怎样劝她?”

底下头条评论说:

“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不是法定上的关系抑或血缘能解释尽的。不论哪种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

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我们后台就曾收到过这样的留言:

“小的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会回来,我最难过的也是过年,过完年他们就走了,就剩下我躲在被子里痛哭。”

“我从不怀疑我妈对我的爱,我也很爱他们,但是我和他们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2.亲子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经常有妈妈跟我们抱怨,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了几年,接回身边后发现孩子有太多的行为问题,这时候父母再想管教孩子,已经是难上加难。

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虽然轻松了几年,但是总有一天会加倍让你偿还。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确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老人只是来帮忙的,无论有多忙,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

就像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所说:

“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说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3.可能有的父母会说:“如果有经济条件,哪个父母不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

其实,所谓自己带孩子,并不意味着要让父母一方辞掉工作,在家24小时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

即使有工作,孩子白天由保姆或者老人照料,父母下班后,还是有充足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一家人仍旧能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所以不管多难,也请尽所有可能,自己带孩子吧。

好妈妈要教给孩子的生活智慧


1.培养他们的爱心

妈妈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妈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朋友说:当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妈妈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这位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妈妈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妈妈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

2.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早期教育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种种,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妈妈,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次吸收的表扬有限,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会更适合,一百次一分钟的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3.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妈妈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妈妈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4.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

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妈妈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妈妈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妈妈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妈妈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妈妈的工作地。

5.指明方向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妈妈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妈妈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妈妈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妈妈自身的行为,如果妈妈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6.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妈妈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妈妈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好妈妈应该这样辅导孩子写作业


悉心督导、启发诱导,而不是强制、包办、唠叨

是孩子就会有贪玩的心思,尤其是那些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学习、写作业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玩耍则是与学习同等重要的另一部分。

所以,小学生可能会非常贪玩,忘记写作业、不好好写作业这样的事情也就时有发生。身为妈妈,我们当然会经常提醒他不要忘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同时也会督促他应该好好地完成作业。可是,有的妈妈的督促会逐渐变了味道,从督导变成了强制、包办、唠叨,“快写作业!”“不写作业,是想挨打吗?”“你又不听话了吧,怎么又没写作业?”“听话,不写作业可不行,妈妈这么辛苦照顾你的生活,你怎么也要体谅妈妈吧?”……类似这样的话便接二连三地从妈妈的口中传到孩子的耳中。

但这样的一些话可能在最开始时会有一些效果,可如果妈妈经常这样说,孩子很快就会听得麻木了,渐渐地就会觉得妈妈好像是一个“监工”,时刻监督着他的学习。更有甚者,有的妈妈会因为孩子不写作业而“打骂伺候”,这样的强制性学习,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件不好玩的事情,甚至来说是个负担,同时他也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简单来说,就是孩子失去了写作业的快乐心情和主动性。

结果,孩子带着这样一种负面情绪坐下写作业,既要和自己头脑中的不高兴做斗争,同时还要思考如何做题,这样又怎么可能把作业写好呢?而且,因为总是被妈妈强制写作业,孩子会对作业产生抵触情绪,只要妈妈不盯着,他就不会主动去写,而妈妈得知这样的情况之后,就又一次开始了强制、包办和唠叨。这个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会将孩子向讨厌学习的旋涡中不断地拖拽。

由此可见,要督促孩子主动去写作业,强制的手段是不行的,我们应该采用细心督导、启发诱导这样的方式,来让孩子理解我们的苦心,意识到我们是在为他好,从而做到主动去做作业。

所以,我们应该一改往日那种厉害冷酷的“监工角色”,转而恢复到孩子最喜欢的“温柔妈妈”的角色上来。

如果孩子不写作业,没必要横眉立目地训斥他,简单提醒一句:“宝贝儿,妈妈今天还没看见你的作业本,它还好吗?”看似玩笑,实则关心,孩子立刻就会意识到他还没写作业,也许他在会心一笑的同时,就立刻打开书包,拿出作业本开始写起来。

如果孩子一直拖着不写作业,可以轻轻敲敲桌子,提醒他“现在是做作业的时间,抓紧时间赶紧完成自己的工作才是正事”。这个时候我们不要随便断言孩子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比如,有的妈妈看到孩子作业总也写不完,就回走过来说:“不会吧?你又没好好听讲吧?肯定又走神了吧?”孩子可能只是在思考一道题的各种解法,或者只是在进行题目的联想,但妈妈的这种断言,势必会影响孩子的思考,同时也会让他觉得很委屈。所以,此时我们也要信任孩子,可以简单且温柔地问一句:“有问题吗?”如果孩子真的有问题,他自然会向我们求助。

假如孩子真的提出了问题,妈妈也要有智慧地予以回答,可别说:“这么简单都不会?笨死了!”也不要说:“你是不是又没听老师讲?”我们应该只关注孩子的问题,但也不要立刻直接把答案告诉他,可以给他一些点拨,指引他向几个方向去思考,或者给他提一些建议,帮助他打开思路。

当然,随着孩子学的知识越来越多,我们也许无法做到一下子就给他指明思考方向,那就不如和孩子一起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思考的方法教给孩子,或者教他学会自己寻找解决的途径,让他在日后再遇到问题时,能自己主动去想办法。而这种需要一起思考的问题,最好都留到最后去做,应该让孩子先把他会做的题目做完,以免因为一道题而耽误了后面作业的完成。

让孩子说说“今天在学校都学了什么”

很多妈妈对作业也会有一种比较狭隘的理解,那就是“作业应该已经涵盖了孩子一天所学的知识,所以只要孩子做了作业,那他就应该掌握了当天所学的所有知识”。

在某些时候,这样的认识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孩子年龄小、学的知识少的情况下,作业可能的确会涵盖孩子一天所学的知识。但是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孩子在学校的一天里,不可能只是学到了作业上的那些知识,他应该还学会了更多。而且老师留的作业一般也会有一些针对性,比如会针对当堂讲课的重点去留作业,或者会针对一些疑点难点留一些思考题,等等。但显然,老师的作业也不一定会完全涵盖所有知识点,而且这些作业也不是做完了就算完了。

所以,当孩子按时按量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我们还要提醒他再多思考一些东西。比如,除了作业要求做的内容之外,孩子在学校里还学了些什么?孩子有没有从中归纳总结出一些东西呢?

有了这样的一些思考,那么孩子做作业就不再只是单纯地完成任务了,而是一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

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首先,确定孩子所有的作业都做完之后,问问孩子“今天在学校还学了什么”。

当孩子把老师布置的日常作业做完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检查一下他的作业,以确定是否全部完成。得到确认之后,我们就要问问孩子:“今天你都有哪些收获呢?”说起这个话题时,我们的语气要轻松一些,让孩子也能放松下来。

而这所谓的“收获”,应该不仅包括孩子上课听老师讲到的内容,还包括其他的一些内容。比如,跟老师学习了一种解题的新方法,和同学讨论出了一种背诵的新技能;还比如,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的事情,同学们之间又有了什么新鲜的游戏或者好玩的活动;还有就是,孩子发现自己所学的内容中有哪些可以应用在生活中,或者有哪些在他做一件事的时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等等。

这样一种复述的过程,其实也是孩子的一个学习过程,他会对这些好的内容、有用的东西更加深印象,而随着他的自我消化,这些技能或者知识也将成为他自己的东西。

其次,引导孩子好好研究一下自己的作业。

作业其实也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点区域,不是说把作业写完就算完了,作业中都体现了哪些知识点,老师为什么要留这样的作业,孩子在做作业时有哪些感想?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是怎么解决的?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引导孩子去想,这些也同样是他一天学习的重要收获。

尤其是那些让孩子花费了很长时间的作业,孩子更要好好想一想,自己为什么花了这么长时间,这和自己当天在学校的学习状态有没有关系,然后还可以好好地回忆一下老师讲课的情形,或者也可以思考一下与同学进行讨论的情景,这些都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总结问题,并使他在下一次做作业时能避免再出现同样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通过对作业的研究,孩子还可以把作业中的一些重点归纳出来,日后将方便他的复习和继续学习。

最后,不要逼迫孩子说出当天都学了什么。

有时候,一些年龄小的孩子可能说不出来一天都学了什么其他的东西,他可能会觉得作业已经完全体现了他当天的所学。那么这时候,我们也不要非让他说出一天的收获。而有些妈妈很教条,每天都要让孩子说一说,结果弄得孩子把和妈妈说一说也当成了任务,每天都要花费很多心思去思考当天的收获。

其实没必要这样,孩子有的说就说,没的说也没什么,没准儿这一天他真的过得很简单呢!而且这样的询问也不必要天天进行,可以一星期来几次,或者隔一段时间来一次,要让孩子有的说,同时也要让他能自由地说,这样孩子才能愉快地与妈妈进行交谈。

当你觉得太累了,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时


前天,在我朋友圈看到Serein的推送,“娃鼻子有点不通气,连续三个夜里每隔一小时哭闹一次,我压制着缺觉的烦躁安抚他。昨天夜里终于熬不住了,我一边哄他一边烦躁地说,再哭我就揍你!现在清醒了心里特别后悔,特别自责。”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一点有感而发,给Serein,给曾经的自己,也给你们,觉得自己很累,不是好妈妈的你们。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当你劳累一天刚刚躺下,睡着的宝宝却醒了,而这已经是今晚第三次了。我知道,那样情况下冒出来的想法有时会把我们自己吓到。最夸张的一次,我曾经希望把女儿打晕,这样我就可以安安稳稳睡个好觉。当然我并没有,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每天早晨5点,太阳还没出来,你的孩子已经在呼喊你,而这种情况已经连续50天了。那时,我打着哈欠从温暖的被窝起来,拖着尚未苏醒的身体和头脑来到她的床边,把她抱起开始新的一天。于是,我会怀念曾经睡到自然醒的两人世界。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样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那么一个小小孩开始会爬会走后,每天把你的电量都耗完,他却依然血槽满格。于是,我开始敷衍和她玩耍的时间,有时也会忍不住想给她玩玩Ipad,尽管知道不好,但至少我可以有一点喘息的时间。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是这么想的吧?

我太明白这种感受了,每天带娃的同时,还要挤出时间来学习如何做辅食,然而对方却毫不领情,自己辛苦的成品都给了地板和餐椅。于是,我开始想偷懒了,每天三餐都草草打发,但每次看到其他妈妈晒辅食还有那美美的摆盘,我又内疚了。那时,我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母亲,你也这么想的吧?

我太明白长期疲劳累积的感受了。我也曾想过,“如果我每天可以多睡一点点时间,我会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我会更加耐心,我不会对他发脾气,我会每天翻着花样给他准备辅食,我会和他玩更多游戏。。。”

这些情况我都有过,而且很多很多次。

尽管很累,但每次女儿午夜哭醒我还是一次又一次让自己冷静,然后起床哄睡。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每天清晨走到她床边,我还是会用一个灿烂的笑容去迎接那个早已神采熠熠的孩子。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每天还是带着她去公园玩,而不是给她一个Ipad,因为我知道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并不好。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尽管很累,但我仍然看书、泡妈妈群,学习如何添加辅食,每天变换花样做三餐。我做到了,而你也做到了。因为我是个好母亲,我知道你也是。

我无法告诉你,我们不会再累了,因为此刻的我也非常疲劳。但当妈妈的劳累会随着宝宝每个阶段的成长而改变的。每小时都要喂奶的劳累,宝宝病了的劳累,出牙的劳累,甚至到以后每天追着孩子跑的劳累,对付TerribleTwo的劳累,等等等等。每一个都很难应付,但每一个都是暂时的,都只是一个阶段而已。

每次我都告诉自己,总有一天,我的女儿会睡整觉。总有一天她最后一颗磨牙会长出来,然后不再会半夜哭醒;总有一天她不会每天比太阳还起的早;总有一天她不再需要我喂奶。

我知道,那个“总有一天”也许需要几年,但最终,当我们回头看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也许我们会想,“其实也没有那么累,不是吗?”当那个100%需要我的孩子对我挥手说再见,也许那时我们会比孩子更失落吧,不是吗?

我不想告诉你,“宝宝长得很快的,珍惜和他相处的每一天,你就是他的唯一。”这样的安慰一定是出自没有长期亲自照料过宝宝的人,而且这种话只会让我觉得自己更差劲。我只是想告诉你,“再坚持一下下,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就是好母亲,只是你太累了没发现而已!”

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所谓好妈妈的衡量标准。所有太累了,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的你们,我想对你们说:

好妈妈也会对孩子发脾气,但她们知道事后对孩子说“对不起”并且给宝宝一个拥抱;

好妈妈也会偷懒,但她们知道这是为了让自己充电,可以更好地胜任母亲这个角色;

好妈妈也会抱怨,但她仍然会坚持每天陪伴宝宝,给他们读睡前绘本,让孩子被爱深深包围比任何外物都重要。

而最最重要的是,所有觉得自己不是好妈妈的,你们本身就是好妈妈。只有好妈妈才会介意自己做的够不够好。只是请记住,成为好妈妈之前,你还有你自己。

请不要再内疚自责,告诉自己,It'sok,我只是需要休息一下;

请不要事事亲力亲为,学会放手,学会请求帮助;

请不要再和其他妈妈比较,看看自己宝宝的眼睛,你就知道他有多爱你。

这样的日子终究会结束的,而我们也会变得更加坚强。那时,如果我们遇见,一定会相视一笑,我们不仅成为了好妈妈,还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好妈妈,孩子自己带》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的好妈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