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识字,不得不说的事

11-20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幼儿识字,不得不说的事》,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识字,不得不说的事

最近听网上的妈妈说现在市面上有些幼教机构开展了幼儿识字这一项,据说非常神奇,广告上介绍只要报名参加这个学习,半个月内能让孩子认识两千个汉字!尽管有着高昂的学费,还是有很多妈妈们动心了,毕竟一个学龄前的小孩子能够认识两千个汉字,似乎就是一个“文化人”了!

说了这么多年的幼儿识字,毁誉参半。不知道家长们在心里有没有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小孩子早早的认识汉字到底好还是不好?有没有必要?识字的目的又是为了什么?

识字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阅读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认识了一千个汉字的孩子不太喜欢读书,而一个识字量不多的孩子却把书当成自己的一个好伙伴。因为,识字和阅读是两回事。每一个汉字在孩子眼里都是一个个图形,例如圆形、正方式一样,不过是汉字的形状比较特殊而已。

如果把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比喻成是盖房子,那么最初的识字就是造出来的砖。只识字不会阅读的孩子好像是拥有了足够的砖,但是却没有能力把这些砖建造成一间小房子。试想一下,一堆做不成房子的砖,又有何用呢?

识字不过是一个过程,最终的目的是阅读。

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一切从未知到明了,这漫长的时间里他们的心中时不时的就会冒出来一个“为什么”,并且急于想知道答案。他们会想最亲近的父母求助,希望在他们那里得到答案,也可能在电视等媒体上找到答案,甚至会在和同伴的交流中寻求。但是,当他们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会把书籍当做一个重要伙伴,因为在书籍里面有很多把钥匙,可以一一打开他们心中的谜团。久而久之,他发现单纯的向别人讨要答案不够过瘾,或者不及时、不准确,他会自己翻书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

在孩子读书时不仅会遇到很多他日常生活中很少涉及的知识,同时,他们还会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很多新的生字和词语,开始他们可能不懂这个字或词的意思,但是随着他们阅读的时间长了,阅读的能力增强,他们会结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和用法。所以很多妈妈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拥有一定的识字量之后,很多自己没有教过他的生字他也认识了,因为他们通过阅读这种方式开始了自主学习。

识字量够用就好

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在上学之后的确是有一些优势的,但是一个准小学生到底要有多少的识字量才好呢?是不是识字越多越好呢?未必。

一本普通的《新华字典》里收录了大约一万多个汉字,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汉字也不过就是一千左右,所以幼儿识字广告中提到的的“识字两千”似乎没有什么必要。一个学龄前的孩子能够拥有四五百字的识字量已经足够了。因为拥有了几百字的汉字基础,孩子可以独立的阅读幼儿杂志和简单的报纸,可以满足他们的认知需要。那些生活中不常用到的生僻字在孩子小学或者中学的学习过程中总会遇到,那时候再学也不迟。

广告里说的半个月两千个汉字,我脑子里第一个反应出来的就是“贪多嚼不烂”。小孩识字,好像我们大人学习英文,如果让你半个月内熟记两千个英文单词,你认为可能吗?即便用了神奇的方法真的记住了这两千个单词的拼写,请问在短短的半个月内你能知道这两千个单词分别都怎么使用吗?

小孩识字,好像吃饭,饭菜的内容适合他的身体发育,饭菜的分量足够提供他日常生活的能量就好,不要一味的贪多,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吃得太多,会给孩子的肠胃造成很大负担,或许会造成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可能导致孩子厌食。识字也一样,在孩子有兴趣的时候,每天可以通过阅读或者是游戏的形式认识几个汉字,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孩子不累,大人也不辛苦。可是,如果你贪多,一天让他去接触几十个生字,学习的阵线拉长,孩子感觉疲惫,甚至厌烦、抗拒识字这件事,得不偿失。

喜欢阅读的孩子上学后有优势吗?

现在的小学课程和我们小时候的有很大区别,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不再是单纯的考察计算的准确性。例如这样一道题,图中画了三个篮子,每个篮子里面装着一些数量的苹果,题目问:把左边篮子里的苹果拿出三个放到右边的篮子中,右边篮子中的苹果比中间篮子中的苹果多几个?有的孩子他知道简单的计算,但是却读不明白这样的题。小学老师常说现在的数学题目不仅考察孩子计算能力,同时还要考察的还是孩子的逻辑性,也就是语文能力。试想一下,一个孩子如果连题目都没有读懂吃透,又怎么能够写出来正确答案呢?

孩子因为有一定的识字量,很容易对阅读产生兴趣,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孩子会认识很多生字和生词,慢慢积攒了词汇量,让他们可以更好的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因为大量的阅读,他们更能够灵活、熟练的使用这些词语。没有可以的去学习这些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但是一切都会在他们的表达中流露出来,这个过程自然而然,好像水满则溢、水到渠成。

上学后喜欢阅读的孩子的确有很多优势,知识面广泛、理解能力强,但是小学学习考察孩子很多个方面,不是学习好的孩子都有早期识字阅读的经历,也不是喜欢阅读的孩子就一定有好成绩。

如何培养孩子识字阅读的兴趣

家长们都已经意识到早期识字和阅读的重要性,但是怎么培养孩子对于识字和阅读的兴趣,却是很多人头疼的事情。

有的妈妈说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好,但是只要让孩子识字或者读书,他们就很厌烦,让人头疼。也有的孩子有很大的识字量,但是不喜欢读书,明明书里面的字都认得,却要让爸爸妈妈读给他们听。

我的观点是在孩子最需要他们的时候给予。当对于识字有兴趣的时候,开始识字的练习。因为个体差异很大,可能有的孩子一岁的时候就对识字有兴趣,有的孩子两三岁才开始接触汉字,不能因为别人孩子一岁就开始识字,你便也要求你的孩子一岁也要认字,每个孩子生长发育的速度和方向都有不同,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孩子,留意他们对文字对敏感的时期,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同时,家长要注意,即便孩子很有兴致,也不要一天教他们很多生字,以免造成孩子的反感。

想要孩子喜欢上阅读,家长就要给孩子积极营造一个适合阅读的环境。首先家长要有阅读的好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久而久之会把阅读当成生活中的一个习惯,好像吃饭、睡觉一样,是非常简单自然的一件事。其次家长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孩子在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如果孩子读一本相对复杂的书,家长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读,等孩子对这本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他们会好奇书中故事的发展,这份好奇就是他们把这本书读完的动力。孩子性格各有不同,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小孩,如果家长用心观察,一定会发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阅读方式。

识字和阅读,是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早晚都会掌握的能力,所以没必要一味贪早。

在孩子识字的路上,不要盲目的比较。至于识字量,够用就好。一个孩子认识一千个字并不表示他比识字五百的孩子聪明,大脑开发的就好,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重要的,识字的数量不过就是一个数字而已。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3-6岁学前叛逆期,您不得不知的那些事!


最近一位家长向我倾诉:“老师,这孩子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什么都不听,跟我对着干?怎么办?我管不了了...”

那相似的情况,您是否也遇到了呢?

首先,请各位家长放宽心,像青春期的叛逆一样,3-6岁是孩子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叛逆期阶段,孩子心理与身体活动能力增强,感觉不再像2岁多那样听话,总想摆脱大人的约束,不断的挑战未知的底线,这种“叛逆”心理和表现是孩子独立人格形成和自我意识成长的重要标志。遇上叛逆期,是孩子心里有“我”这样的概念了,家长当喜不当忧!

在这老师给大家讲讲孩子叛逆期表现与应对方法,帮助爸爸妈妈和宝宝们顺利渡过叛逆期。

一、望闻问切:叛逆期儿童的常见表现:

1.不建设,爱破坏:

摔东西、拆玩具、乱涂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

2.不明理,易烦躁:

坚持要特定的某一件东西,即使是外表相同的也不要;

坚持要穿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

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坚决要做,否则就大哭大闹;

在公共场合坐地耍赖、打人。

3.唱反调,不理睬:

父母要求的事偏不做,越不让越要做;

不理睬父母,宁愿自己玩,不要父母一起玩。

4.挑权威,攻底线:

故意破坏之前一起订好的规矩;

层出不穷的提出新要求;

和父母讲条件,要达到要求才肯做事。

5.起冲突,易动手:

和别的小朋友玩耍时,爱争抢同一件玩具,争抢先后顺序,不愿意和别人分享,又爱抢别人的,严重时甚至打人。

二、四步除虑:如何应对儿童叛逆期?

1.深入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与动机

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和父母最为亲近,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父母无法假手他人,知子莫若您俩人。

平时父母要注意观察,多与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尝试、独立表现的要求,尽量多创造一些条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适当的或充分的满足。

老师建议:当您想发火时,不妨停一停,看看孩子到底想要什么。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一定能投射出孩子内心的真正诉求

上课过程中,常常遇到父母指责孩子:上课时候去什么厕所?唯心角度出发,生理需求一定不能扼杀,所以我的课堂,孩子去厕所,一定要去,咱不憋着。

家长们,上课前,提醒孩子喝适当水,同时一定要求他去遍厕所,上课时孩子还会去厕所?

不想孩子摔倒,就不知不觉中将他面前的石头搬走。(注意是不知不觉,都帮搬走是溺爱)

2.原则问题绝不迁就

叛逆期的孩子是矛盾的,不断挑战规则,又不断追求规则。如果规则混乱,孩子一定缺少安全感。

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慎重科学并坚守:

坚守:规则一旦制定,就必须遵守

慎重科学:不制定超过儿童能力的规则,例如要求孩子上课不走神等。

【抓大放小,要有重点。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坚决不能做之外,其余鼓励孩子尝试,多数时候宽松,该严格的地方坚决sayno。】

【尊重孩子的需求,有时候孩子的只是要求自主行动,例如要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应当因为大人嫌麻烦而禁止孩子做。】

老师建议:大人无底线,孩子不好管,分清规则与爱的界限,原则问题不妥协,莫让爱成了溺爱。

3.多种方法巧妙引导

叛逆期的孩子“问题”多,情况多,父母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办法巧妙引导,对策大致分七类,请灵活运用:

对策1:激将法,利用孩子唱反调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么,就偏偏不让孩子做什么。

【示例】:父母让孩子吃饭,孩子偏不吃。父母可采取激将法,要求孩子不吃饭,孩子反而拼命要求吃.

注意:使用这一方法时语气尽量真实平静,要根据孩子情绪适当调整。此外相反的“你去做XX”的激将法并不有效。

对策2:冷处理,装作没看见。

【示例】:孩子到处扔东西以吸引父母注意力,装作没看见,继续和爸爸聊天。孩子看见没引起她想要的效果,就自动停止。

对策3:把问题交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

【示例】:孩子吃苹果是故意乱扔苹果皮,就是不肯扔到垃圾箱。父母可以等苹果吃完,装作才看见的样子,大吃一惊问孩子:怎么乱七八糟的,怎么办?让孩子想办法,孩子多半会主动扔到垃圾箱,注意不要问是谁弄得乱七八糟。

对策4:传递正向信息,明确告诉孩子要怎么做,不要说不能怎么做。

【示例】:孩子到处乱写乱画,把墙壁弄的一团糟。这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画画要在画板上。

注意:不要指责孩子乱画。

对策5:拉三角关系,借助权威,通过孩子特别喜欢或佩服的人,告诉孩子怎么做。

【示例】:去幼儿园上课的时间快到了,再不走就来不及了,但孩子在公园玩沙,就是不走。这时按响手机铃声,假装幼儿园老师打电话来:幼儿园老师打电话让你快去幼儿园,孩子会立刻起身离开。

对策6:运动发泄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为越强,通过运动游玩,使孩子精力有发泄的渠道。

【示例】:孩子在家,一会要吃零食,一会要看电视,到处搞破坏,就是不肯乖乖玩。可带孩子去公园或游乐场,或与孩子一起玩一些消耗精力的游戏。

对策7:父母要言传身教,做孩子的榜样。

【示例】:孩子爱打人,打过许多小朋友,甚至家里人也打过。这种情况下,父母若用“打”来教育孩子,只会让孩子变本加厉。

老师建议:这7个方法是给大家的“下三路”招数,上三路是理念,下三路是技术活,育儿,定要上下三路,理念加技术结合,太理念,容易忽视教育中的细节;太细节,又容易忽视孩子感受。运用下三路,切记应景。

4.负面情绪冷静处理

孩子情绪激动时,千万不要和孩子讲道理。

当孩子大哭时,情绪处理四步走:抱着孩子或者到安静的地方,静静的听孩子哭一会,让孩子平静。

帮助孩子搞清楚为什么哭,是哪一种情绪,伤心还是愤怒。例如:哥哥不让你玩他的玩具,你是伤心?还是生哥哥气啊?

对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例如:我知道你好伤心,伤心你就哭一会吧!

等孩子情绪平静了,提出新的办法转移注意力,例如:我们去玩沙子吧!

老师建议:哭闹,是不如意的宣泄,成人都有不如意,何况孩子?放慢脚步,静待花开

3-6岁,关键期,叛逆期,幼升小一个个关键词始终萦绕父母心头,父母再不易,再辛苦,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孩子健康和快乐的成长。孩子就是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成长的,老师与您一起关注孩子的健康和快乐,遇问题,欢迎交流探讨!

附与孩子交流过程中三不要:

不要在任何情况任何形式的“打孩子”行为;

不要对孩子说“你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妈妈不要你了”的语言惩罚;

不要说“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会....了,你怎么还不会”的比较行为。

妈妈不得不知的几个“什么时候”


宝宝天天总在哭,这种情况什么时候会有所改善?

在宝宝出生后的好几个月里,哭泣都会伴随着他天天的成长。2~3周大时,哭泣的情况会开始增加,到6~8周大时达到高峰,然后慢慢减少,到4个月时就越哭越少了。在傍晚和清晨的时候,宝宝会哭得比较多,因为过了漫长的一天,他们的情绪需要得到一定的释放。

当宝宝哭泣时,爸妈首先要检查宝宝的基本需要是否被满足(如尿了、饿了等)。假如不是这些原因,那很可能是因为宝宝觉得孤单了,用他喜欢的方式安抚他一下就可以了。

宝宝什么时候会笑?

宝宝的社会性微笑会在长到6周时出现,12周时这种微笑会常见起来,等到宝宝6个月,他就会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了。假如宝宝3个月还不会微笑,爸妈最好向儿保科医生咨询一下。因为大多数宝宝在这个年龄段,都会对熟悉和喜欢的人或玩具露出微笑。

什么时候宝宝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

在宝宝5个月时会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在平时的生活中,和宝宝多多说话,并重复他的名字会对他的理解有帮助。不久之后,他就能把他的名字和自己联系起来。当你叫他时,他就会把头转向你哦。

宝宝总是咿咿呀呀,他什么时候能够说话?

许多宝宝在12个月时能说1~2个词语,也有不少宝宝要到16~18个月时才说出第1个词。大部分宝宝在1岁时已经理解不少词的意思,他们懂得的要比会说的多。假如你的宝宝咿呀作语,模拟各种声音,其实他就是在回应你,表示他明白你的意思,说话之日指日可待了。

我天天要陪宝宝玩多久?宝宝需要独处吗?

你想和宝宝玩多久就多久,你是他最爱的玩伴。当然,宝宝也需要有时间一个人待着,这样他就能逐渐理解: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妈妈的一部分。你可以找机会把宝宝放在毯子上,并放些小玩具在他旁边,让他一个人待会,这样他就有机会自己探索四周的环境,学习独处和娱乐自己,但注重不要让他一个人待太久。几周后,你就能知道你的宝宝能够自我独处多少时间。做个会观察的妈妈,读懂宝宝的信号,在他要哭之前先把他抱起来,与他互动。

我的宝宝刚出生,到多大时我能让家里来的客人抱他?

只要客人事先洗手,不要对着宝宝咳嗽和打喷嚏,就没什么问题。但注重不要让太多人抱宝宝太久,新生宝宝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所以很轻易受到细菌感染。当宝宝长到1~2个月时,就没必要对外面的细菌这么敏感和警惕了。

什么时候可以带宝宝外出兜兜?

从出生的医院回到家,宝宝已经算是外出过了。这方面妈妈完全可以根据常识加以判定,带宝宝到四周的便利店买东西,或在小区里逛逛都可以。只要外出时宝宝穿戴得当,不要在外面待太久就没问题。大多数爸妈在外出时都给宝宝穿得太多了,宝宝会因为太热而发烧,体内的水分也会因此很快流失。

什么时候宝宝会开始长头发?

这很难说,每个宝宝都不太一样,有早有迟、有快有慢。有些宝宝一出生就有一头浓密的头发,有些则比较稀疏,这属于胎发。胎发在出生后的6个月内会慢慢自行脱落,所以没必要为宝宝剃胎毛。在这之后,有些宝宝马上会长出颜色不同、质感不同的新头发;有些宝宝则需要一段时间来长头发。

宝宝的“尖”头什么时候能够变圆?

不用担心,长长就会好。顺产宝宝的脑袋“尖”或者说呈锥形,是因为经过产道时被挤压所致,他的骨缝尚未闭合,所以头型会自然回复。爸妈可以通过经常变换姿势的睡眠方法来改造宝宝头型宝宝爱吃自己的大拇指,是不是安抚奶嘴比较好?什么时候他才能不吃?

宝宝通过吮吸来使自己平静,在胎儿时期,宝宝就用这种办法有效处理自己的紧张情绪,大拇指比安抚奶嘴更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它不会掉在地上,不用通过奶嘴链(它比较轻易钩到其他东西)系在宝宝衣服上,宝宝完全可以自行控制。

大约在4、5岁,当宝宝找到其他方法安抚自己时,就不会再吃大拇指了。不过,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当觉得压力太大的时候,宝宝也会偶然吃吃大拇指。

不要强迫宝宝戒除吃手指的习惯,除非他自己预备好放弃了,因为你不大可能成功,只能给宝宝和你自己带来困扰。

什么时候宝宝会和其他宝宝一起玩耍?

同伴交往也有一个过程,在宝宝1岁以前,爸妈不要对宝宝的同伴社交抱太多期望,1~2岁的宝宝更多的时候也只是平行玩耍,即各玩各的,互相之间没有明显交流,除非当两人都要抢同一个玩具。真正的交流式玩耍,比如宝宝们能够一起玩“过家家”、互相追逐等游戏,则要到宝宝2岁以后。3岁左右的宝宝才会对“分享”这件事有概念。在他们理解之前,爸妈可能要不停地为宝宝间的争抢作仲裁。2~3岁宝宝更倾向俩人结伴玩耍,而不是组成小分队,和很多人一起玩。

什么时候宝宝开始能够记事?

在宝宝2个月时,宝宝就能识别那些熟悉的面孔和声音,非凡是天天能够见到的那些。新生宝宝一出生就能听出妈妈的声音,母乳喂养的宝宝1周后就能闻出妈妈的味道,这些可以说是宝宝记忆的开端。3个月的宝宝能够再认1~6天前给他看过的新图片和新玩具。9个月的宝宝能够记得更细节的东西,比如他喜欢的玩具到底放在家中的什么地方,可以模拟一周前学到的东西,即延迟模拟——先前经验在延迟一定时间后,出现对该经验的模拟行为,这也显示宝宝出现了一定的回忆能力,14~18个月时他能回忆更多。1岁的宝宝能够理解客体永存,2岁时能有意识地回忆以前发生的事情。

什么时候能知道宝宝是左撇子?

宝宝到底爱用右手还是左手,在他6~9个月大时能看出些端倪,真正确定要到宝宝2~3岁,因为他开始惯用那只手。有些宝宝在18个月时,就能判定出他的偏好。有些宝宝则两只手都会用,直到5~6岁才会做出选择。这件事和遗传大有关系,假如爸妈都是左撇子,那宝宝是左撇子的概率在45~50%。但无论宝宝爱用哪只手,做爸妈都不要试图去影响或纠正宝宝,假如宝宝确实是个左撇子,非要强迫他用右手的话,不仅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还会给宝宝的成长带来困扰。

看望新生儿不得不知道的礼节


女儿翘翘出生六个月了,从出生第三天开始,就陆续有亲朋好友到医院及家里看望我和新生宝宝,过年到了爷爷奶奶家,来看望的人更是络绎不绝。那些认识不认识的人对宝宝的关心除了让人感谢之外,却也在看望之时让我生出了些许烦恼,才意识到,看望宝宝其实是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的,列举如下:

看望新生儿不得不知道的礼节

礼节一:到医院病房看望新生儿,有的朋友喜欢买上一束鲜花,确实能为病房增添不少新鲜的气息,可是鲜花却不适合新生儿,尤其是百合,很容易引起新生儿花粉过敏,所以,尽量不到带着鲜花到有有小宝宝的房间。

礼节二:经常会有夫妻一同去到家中看望产妇,这时,男同志不可贸贸然进入新妈妈和新生儿的卧室,因为月子中的新妈妈有可能正在喂奶,有可能衣冠不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最好是征求过主人的意见或是直接在客厅等候。幸好我的朋友们对这一点都是相当的注意。

礼节三:为了表示心意,通常都会准备一些现金作为见面礼或是压岁钱,最好是用一个小红包装上看上去比较真诚,最重要的是在送出红包时大都是直接放到小宝宝所躺的床上或是塞到宝宝手里,如果让宝宝直接接触到钱那是很不卫生的,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宝宝又很喜欢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

礼节四: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小宝宝被人随意的拥抱、捏脸和亲吻,一是容易由成人唾液里的细菌传染给宝宝,还有是容易造成宝宝爱流口水。可是宝宝如此可爱,让来看望者是忍不住想要抱抱,捏捏,甚至冷不防在脸上亲一口。每到这个时候是本妈最无法忍受的时候,可是又不好当场拒绝驳人面子。所以宝宝再可爱,还是保持点距离,这样会让它的父母更高兴。

我甚至还因小翘翘不认生谁都能抱一逗就笑懊恼过,这样的表现总是能激发来客跟宝宝更进一步的亲密,每每这种时候我都是笑着伸手把宝宝抱过来说她该换尿不湿了,然后抱着宝宝进了房间。

礼节五:新妈妈喂奶时,还是不要盯着看为好,我不知道大家对被人看着喂奶有什么感受,反正我是相当难受,虽然都是女人,可还是无法坦然的在人前裸露,可是偏偏有很多人觉得根本无所谓,让人无法回避,本人是尴尬别扭的在好几个大姐跟前喂过好几次奶了。最后实在受不了了,每次喂奶前如果有人在就大声的说“翘翘要吃了。。”让后人不走就不喂,或者说“翘翘现在吃奶不专心,有人在就不好好吃”以此打发人走。

国际教育好在哪?就一点,你不得不服!


关于国际教育,很多家长有疑问,到底好在哪呢?本文从一点详细讲述国际教育和国内教育的差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英语相关问题,请访问。

国内教育和国际教育,走的是两条不尽相同的路径。我们仅用词汇量这一个指标来看看两条路上的差距在哪里。

根据我们国家的新课标,小学毕业、初中毕业、高中毕业,英语程度分别达到第2,5,8级,我取上限,对应的词汇量是700,1600和3500。而母语国家的孩子,比如美国的孩子,五岁上小学,这时他已经具备了2500-5000的词汇量了。

当然,这些基本上都是听力词汇,也就是说能听懂的词汇量。有很多词他们还不会在口语中应用,写就更谈不上了。很多美国小孩都是小学以后才学书写的。但是我们还是要正视这个问题:我们高中毕业孩子的英语词汇量,可能还不如美国5岁孩子。

那美国的高中生同龄人呢?他们的词汇量要在10000-15000,并且相当一部分词汇是可以运用在学术场景中的,是可以作为学习工具来使用的。而我们高中生的3500词,则大多数都在日常生活的范畴内。那么问题来了,有着3500生活用词的中国高中毕业生来到了美国,和拥有15000包含着生活和学术词汇的美国高中毕业生在同一所大学成为了同学,修习同一门课程,比如说,市场营销。他们需要在有限时间内阅读几寸厚的、需要15000-20000词汇量的英文专业书籍,写几千字的课后作业,花几十个小时与同学做案例讨论,在课堂上向所有师生做几十分钟的课业报告,写几万字的结课论文。

我们的中国留学生们可以达到和美国孩子一样的程度吗?可以和他们在同一水平线上竞争吗?毕业后在职场上可以和他们一较高下吗?

培养优秀孩子家长不得不知的“五大篇”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微博]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更关注孩子的情感需要。

19.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20.在生活中创设一些困境,和孩子一起度过。

21.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22.了解孩子有哪些朋友,这很重要。

生活篇:

1.给孩子一些钱,让孩子学会理财。

2.没有得到孩子的许可,不要看孩子的日记与信件。

3.经常和孩子郊游。

4.睡前给孩子讲讲故事,让孩子笑着入睡!

5.给孩子一个主要供他玩耍的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

6.如果有条件,每天晚饭过后和孩子到户外散散步。

7.快乐与孩子一起分享!

8.对小家伙开心的笑,并希望他(她)也常笑!

9.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10.鼓励孩子与各种年龄的人自由交往。

11.给孩子留出真正的“玩”的时间和空间。

12.教会孩子骑自行车,游泳,这都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基本技能。

13.每天早上与孩子相互问候,让他感受到美好的一天的到来。

14.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15.每天下班回家看到孩子,首先微笑着问他一遍:孩子,你今天快乐吗?

16.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17.着重进行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18.只要与创作尘埃有关,不要责备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乱

19.父母对自己的双亲要孝敬有加,让孩子觉得家中充满了爱,同时父母也是他们值得学习的榜样

20.父母之际间要互相谦让,相互谅解

21.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22.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23.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24.生活中的困难以及一些家庭大事有时可以和孩子商量商量。

25.对孩子的爱要稳定,不要一会儿晴,一会儿阴。

学习篇:

1.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可以看看报,一个好的学习伙伴很重要。

2.孩子在家学习,家长切莫搞一些娱乐活动,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很重要。

3.不要逼孩子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4.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而责骂孩子。

5.不要因为孩子试卷上的低分而认为孩子没有出息。

6.教他(她)足以带来成就感的知识:古诗、数字、故事、家务、玩耍、交朋友···

7.教育孩子读好书、好读书

8.不要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太大的关注,那样会造成孩子学习紧张,压力增大。

9.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其他孩子相比,要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反思一下有没有自己的责任。

10.孩子的房间要有自己的书桌,书桌上要有几本自己爱看的书籍,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等。

娱乐篇:

1.和孩子一起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一起听他爱听的故事等。

2.和孩子一起玩游戏、锻炼身体。

3.控制孩子看电视的时间,每天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之间。

4.多让孩子看一些少儿节目:动画片、益智节目等,少看动作片、连续剧。

5.孩子看电视时,家长们适时地陪他们一起,并且对里面的内容作一些讲解与讨论。

6.春天可以和孩子骑自行车去郊游,夏天和孩子一起去河边游泳,秋天则背着铁锅和孩子去野炊,冬天一家三口在野地上打雪仗,堆雪人。

7.允许孩子收集各种废弃物。

8.孩子的朋友来做客时要表示欢迎。

9.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清华学霸给小学生的12条忠告,你不得不看!


在外人看来,学霸的世界就像武林高手的秘籍一样。三分靠运气,七分靠努力,剩下的九十分就全靠天赋了…事实,真的如此无奈吗?一个考上了清华的不知不扣的学霸,给小学生提出了12个忠告,就学帮帮忙分享各位家长和老师应该好好看看。

1.小学阶段如果能写一手漂亮的字,具有准确的数学运算能力,OK,完美了。对以后的学业生涯够用了,所以请给孩子一个多彩的童年。

2.学习不好的同学,基本都是严重的拖延症患者,明天要做的事没人提醒没人监督基本能拖到下个学期。

3.勤奋永远是真理吗?教育学理论里面有个“有效时间”概念,看你的心能用在学习上多长时间?所以看到班上很多学得多却学不好,玩得疯,却拿高分的,也没什么好经验的

4.与其多花时间给孩子上政治课,不如多注意孩子身边的玩伴和朋友。又句古话,叫做“人搀不走,鬼搀飞奔”,多注意孩子的生活吧!

5.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成绩突然下滑的厉害请参照第4条。

6.总是期待天才,读书到现在都没看到过无师自通的天才,同学在间的差距是有的,差距在哪里?接受能力、专注程度和良好的习惯。

7.英语怎么学好,我的经验是多听,就像我们听方言从小就会说一样,每天冲出不少于半小时的固定时间来学习,英语也是一门语言不要过分强调语法啊,结构啊,我认识的母语是英语的同学没有谁搞得懂自己的语法,就像我们中的大多数,你学汉语也不会死磕主谓宾定壮补。

8.数学怎么学,最有效的是整理错题,你把错题背后的知识点弄懂然后强化,就无敌了

9.读书真的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这段是说给家境不太好的孩子听的,富裕人家的孩子请自行绕过

10.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课外书吧,天文地理历史人文都读一些。书籍会给你打开一番新的世界,陶冶情操,平心静气。当年我读书的时候发现,理科不错的同学都喜欢读课外书,而且知识全面充满灵气,我想两者不无关系

11.阅读的力量无限大,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父母也一定不是爱书之人,气愤可以帮孩子喜欢上阅读,模仿是最容易习得的事

12.小学阶段总结:习惯至上,阅读不减;学习讲时效,计算为重点;字迹要工整,错题要记录;如果玩伴好,小学则完美!

孩子的成长急不得也等不得


涵妈:前几天在高中群看一位家长的分享说什么都能等,就是教育不能等,而实际上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就是因为大家抱着不能等必须即时即刻解决的心态才滋生出各种让自己和孩子都处于焦虑状态的问题。

睿妈:拔苗助长使不得。

景阳:可是中考、高考不等人唉。

涵妈:在中考高考十几年准备过程中会有很多机会,我说的“等”指的就是机会。不是硬性去教育,而是看准机会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

瑞爸:问题是很多人看不准机会,估计也不知道啥是机会。

一、什么是教育中的“等”与“急”

什么要“等”?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遵循孩子的个性,对孩子的成长有耐心,这是教育孩子终必须“等”的。

放手不管,相信树大自然直,好苗不用愁,这是对“等”的错误理解;没时间、顾不上,孩子的事情自己来,孩子为自己负责;不管、不会管、或者管不了孩子,没办法或者想放弃的时候,这常常会导致我们用“等”来找借口,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这两点都是“等”的误区。

什么要“急”?孩子的关键期、敏感期,需要让他打开视野、需要让他加深认知,在该做的时候让他去做,比如学生阶段就是要落实好学习,这是教育孩子所要“急”的。

拔苗助长,过量的早学多学难学,一口吃成胖子,这是对“急”的错误理解;总是用自己的角度看孩子,不停的抬高期望值,让孩子不能承受的压力,这常常会让我们用“急”来找借口,用战术上的“急”来掩盖我们战略上的“懒”,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这两点都是“急”的误区。

教育心理学中对“等”与“急”的解释是: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有促进作用,但受到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通俗点说,每个阶段或年龄段的孩子,他的认知水平都是有上限,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尽量去够上限。”等“就是尊重孩子目前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急“就是帮助、督促孩子尽量达到上限。

二、怎么实现教育中的“等”与“急”?

教育本身,或者说孩子成长本身,是需要遵循客观规律的,“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孩子小的时候创造学习条件、播种兴趣引导方法养成习惯,这是春种;不断的引导、修正,适时适量因地制宜的培养孩子,类似于灌溉施肥剪枝,这是夏长;然后静待花开,硕果累累,这是秋收;将所学所悟应用及回馈社会,这是冬藏。

“等”,就是所谓的静待花开,等待孩子成长,是建立在春种夏长的基础上,否则孩子也有较大概率“等”不出来正果;“急”,是要在春种夏长的过程中,适时播种、合理栽培,而不是过度催熟、野蛮成长。

坐享其成、靠天吃饭的“等”,会让孩子错过最佳时机,找不到发力重点;而如果不符合自然规律,拔苗助长,强行灌溉,过于“急”于成长,孩子也一样是“催花熟而无果”。教育的快与慢,等与不等,真应该向农民伯伯学习一下~

有一句话,叫“牵着蜗牛慢慢走”,按照蜗牛的特性和节奏,陪它赏风景就是最好的。而“奋马扬鞭正当时”,也是对宝马的最好的鼓舞与策励~

在“等”与“急”中,我们常常是因为急躁、不懂,混乱了思路。该慢的时候慢不下来,该快的时候快不上去。所谓在“对的人,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法,做对的事”,在教育孩子上,尤其难。

结束语

我们父母,培养孩子,优先自己做一个“对的人”,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社会,掌握方法,客观对待孩子,将孩子培养成他应该长成的最好的模样,这就成了~

治大国如烹小鲜,育孩子如种庄稼。“等”与“急”,都是教育的智慧~

让宝贝不说“狠话”的策略


“我踢死你!”“我揍死你!”当这些“狠话”从天真无邪的宝贝嘴里蹦出来,难免让我们做父母的听得毛骨悚然。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一封妈咪来信引发的问题

一位妈咪的来信中写到:

女儿妮妮2岁10个月了,性子比较急而且很有攻击性。我们有时让别的小朋友还击她,想让她体会一下被攻击的滋味。可是妮妮总是一边哭一边说:“我用棍子把他们打得稀巴烂!”平时一有不太满意的地方就大喊大叫,用一些话如“你这个笨蛋!”“把你打得乱七八糟!”等等来发泄她的不满。

这种现象常常可以见到,甚至有的宝贝比妮妮说话还“狠”,如“踢死你!”“揍扁你!”“你不想活了?”等等。漂亮的宝贝说话却这么难听,家长应该怎样帮助宝贝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狠话”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

当遇到挫折的时候,宝贝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有两种方式:身体攻击和语言攻击。4岁之前的男孩子和女孩子的攻击方式差别不大,既有可能采用踢、抓、揪、跺、打等身体攻击方式,也可能采用大喊大叫、恶狠狠地说话等语言攻击方式,4岁以后,男孩子更倾向于身体攻击,女孩子更倾向于语言攻击。

宝贝的攻击方式和程度虽然不同,但都出自一颗无法摆平的心。当自己的意愿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宝贝采取什么方式自我调整心态,关系到了他的情绪智能发展水平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例1:自己不能摆平的宝贝

星星和辉辉在一个房间里玩,星星把汽车开得呜呜叫,辉辉想凑过来玩,星星却不让。辉辉就生气了:“你为什么不跟我玩?我要你跟我玩!”他大叫两声,星星没理他。接着辉辉开始抢夺,这一行为的意思是:“你不跟我玩,我偏要玩!我让你没法玩!”妈咪过来把辉辉抱走了,但辉辉在妈咪的身上又扭又扯。

例2:自己能摆平的宝贝

梦梦在玩妈咪新买的娃娃,婷婷说:“让我玩一会儿吧。”梦梦撅着小嘴说:“不!”婷婷自言自语地说:“你不跟我玩,我自己玩。”她自己玩起了过家家,自己乐得有说有笑,梦梦被她吸引走过来了,想跟她一起玩,婷婷不但没有拒绝和“报复”她,还说了一句:“跟我玩好吧!”相当于用事实“教育”了梦梦。

如上面的两个例子,同样遭遇被拒绝的情境,婷婷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要比辉辉高出许多,具有“儿童领袖”的品质,既能镇定自己也能“收拢”别人,她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自然也是辉辉所无法比拟的。

让宝贝不说“狠话”的教育策略

1.接纳和关怀宝贝的不良情绪

当宝贝出现攻击行为的时候,妈咪首先要做的事情是避免矛盾和攻击升级。因为宝贝完全处于非理性状态,这时候批评教育反而使宝贝的反应更糟糕。但这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宝贝,妈咪可以用语言接纳他,但用语气拒绝他。妈咪蹲下来跟宝贝平静地说:“妈咪知道宝贝的心里很难过,但是妈咪不喜欢你那样说话(或踢打),我们能不能想想其他好办法呢?”宝贝能读懂妈咪的语气和表情,他从妈咪那里既得到了情感支持又受到了理性引导。

2.不要总是给宝贝找“替罪羊”

宝贝遭受挫折的时候是否采取攻击的方式,与他的归因方式有关,如果他总是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向外界,他就容易采取攻击行为,而宝贝的归因方式又与家长的引导密切相关。例如宝贝摔倒了,有的家长就使劲跺地、拍桌或踢凳,为宝贝找一个“替罪羊”,其实这是暗示宝贝把过错转移到他人或它物身上以取得心理平衡;或者有的家长一味自责都是自己没有照顾好宝贝,还求宝贝:“你打妈咪(或奶奶)吧!”这时如果宝贝平静下来,说明他接受了家长的自责和自我惩罚,帮助他找到了心理失调的“替罪羊”。“替罪羊”促使宝贝形成“怨天尤人”的思维方式,宝贝在接受这个“替罪羊”的时候,已经学会了攻击,长久下去就依赖攻击来获得心理平衡。

3.优化和改良宝贝的记忆库

爱攻击的宝贝容易记着生活中的不愉快,容易忘却生活中的快乐,因此他的记忆库需要优化和改良。让宝贝学会感恩生活中的每一天、每一人和每一物是优化宝贝记忆库的好办法。例如,有一位妈咪带着宝贝下台阶,可是台阶太高了,宝贝不敢自己下来,正好旁边有一块石头,宝贝踩着石头搭个脚,迈下了台阶,这时妈咪对宝贝说:“你要感谢这块石头,是它帮助了你。”宝贝蹲下来,摸摸石头说:“谢谢你!”但是没有感恩心态的妈咪可能对石头的“帮助”无动于衷,如果石头绊了宝贝一脚,还会帮助宝贝“仇恨”石头:“都是这个坏石头,我要把你踢得远远的!”这样处理,宝贝乐是乐了,但是他也因此习得了攻击不相关因素的行为方式。

4.避免某些故事刺激宝贝

一个老师让孩子们编童话,全班大多数孩子编的童话主题都是打打杀杀的“争斗”和“争吵”,终于有一个孩子编的童话带来和平与和谐的空气,他的故事主人公之间的关系和睦,相互帮助,说话幽默,给老师和全班同学带来了欢笑。之所以这样,是现在的孩子看暴力内容的影视片书籍太多,这些故事的情节依赖于“不打不成交”,结局也依赖于“有输有嬴”,于是很多孩子模仿这些故事角色的动作、语言和“拼杀”本领,并不知不觉用于理解和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幸运的是,三岁前的宝贝阅读和收看行为还不是太多,妈咪要及早防范哦,多给孩子提供一些友好、和善、幽默主题的读物,陶冶宝贝良好的性情。

5.教宝贝说好听的、和善的话语

不让宝贝说“狠话”,那教宝贝说什么话呢?我访问台湾的时候发现,台湾人很重视培养幼儿和善儒雅的性格,有些幼儿园的特色教育是营造“鼓舞家园”,培养宝贝“从小到大说好话”,要求宝贝、教师和家长“每天说一句好话,将爱传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幼儿园根据宝贝的语言发展特点和思维水平,向家长和教师推荐了利于宝贝诵读和学习的100句“好话”。这些“好话”简短、动听,既促进语言发展,又促进人际交往智能发展,在此向妈咪推荐一些。

三个字的“好话”──

好可爱!好极了!好主意!好多了!真好呀!做得好!非常好!恭喜你!了不起!很不错!太棒了……

四个字的“好话”──

太奇妙了!真是杰作!那就对了!多美妙啊!我好爱你!继续保持。你很能干!做得漂亮……

五个字的“好话”──

做得好极了!继续试试看!真令人惊讶!真令人感激!真的谢谢你!你办得到的!你帮得很对!你真是可爱!你走对路了!记性真好呢!

六个字的“好话”──

那实在太好了!继续加油努力!我真以你为荣!我很喜欢那样!你可以办到的……

以上好话充满了友好、致谢、接纳、宽容、鼓励、欣赏等内涵,总是说“好话”,还愁“狠话”不从宝贝的嘴边溜走?

喜欢《幼儿识字,不得不说的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识字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