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11-25

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阳光很好,与xx一起玩沙,路过的街坊说,呵,陪宝宝在玩沙呀,真不明白沙有什么好玩的。

是呀,我们不明白,沙有什么好玩的。而孩子们可能也想不通,为什么妈妈们会不许我们玩沙。

忽然的想起件事。有次,我在厨房做饭,xx趴在房间窗台上看外面的汽车,xx说,妈妈我看不到。我想都没想,直接应,怎么会看不到呢,正对着窗户呀!xx很急切的应,就是看不到嘛,你要过来看下嘛,来嘛。没办法,一边放下手中的活一边唠叨,“怎么会看不到呢,妈妈这里正好看得到呀!”可是真的走到xx趴的位置看,却只看到那辆车的一角。我原以为,厨房与书房的窗户方向是一致的,那么看到的东西肯肯定也是一样,可是我却忘了窗户的位置与角度问题。

想到这样一个故事。文学家鲁迅有一次在家里请朋友吃饭,有道菜是鱼丸子,海婴面前有一小碟,海婴夹了一个吃,觉得味道不好,就嚷着说菜坏了。大家听了,便从大盘中夹了来吃,味道是新鲜的,便以为是海婴糊闹,不再理他。而鲁迅却认真对待,把海婴盘子里的鱼丸夹起来尝,味道果然是不新鲜的的。

鲁迅说,孩子说的话,一定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突然的反省。在很多时候,见到家长们都习惯这样教孩子,这个玩具不是这样玩的,这样会坏,该这样这样玩。吃饭时间你必须吃一碗饭。。。。。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以自已的立场与角度去教导孩子,而我们忘了,在引导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生活习惯的同时,我们与孩子间有着最基本的大、小,高、矮的区别。

曾经听同事与我抱怨,他家宝出门时不愿牵着她的手走路,要自已一个人走。我什么话也没说,只是要她把一只手臂举起来,说走一会路给我看。而不一会儿,她便说,这样走路好累。我说,你几分钟不到就累了,如何要宝一直这样牵着你的手走路。如同一样,他牵着你的手便也是举着手走路呀。

“孩子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如此说。

做为家长的我们,很多时候有些习惯性思维,便是以为孩子们这个也不懂那个也不明白,从而安排与指责一系列事情,这个玩具不是这样玩,不能坐地上不能趴地上。。。而我们压根就没有看到,孩子或许把玩具翻过来摇来晃去只是对里面的声音好奇,他想知道声音是从哪里出来的;孩子们坐地上或许只是因为他蹲着累了,或者他只是想更清楚的看看搬食物的蚂蚁。。。

我们,在学习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父母之前,首先要做到的怕就是学会角色互换了。能做到在人际交往中,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看到一体的两面的我们。也要做到在孩子教导过程中,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或许我们也看到个不一样的世界,而我们,或许会更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育儿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依稀记得她出生时的模样,我的眼里泛着泪光,虽然她长得不是和我很像,但是朋友都说她比我漂亮。”

借用这首李宗盛的“希望”道出了我这个新手妈妈的心声。想必每个为人父母者谈起自己的孩子,想起孩子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总能触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总结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非三言两语能表述完。

在我的育儿经验中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今年的元宵节,我和老公兴致勃勃的带着全家去苏州金鸡湖边看灯会。正当我们陶醉在湖光异彩,灯会“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致中时,孩子却哭闹着要离开,当时我很生气,心想:爸爸妈妈大老远带你过来就是让你多长长见识,这么好的景致怎么不懂得欣赏?可是当我气呼呼的蹲下来给女儿擦眼泪的时候,满眼看见的是大人们的屁股和大腿,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孩子哭闹的原因。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者是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我们预期的有偏差时,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可能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工作越来越忙,等我忙完了,也很疲倦了,再陪女儿时,要不就是她没兴致了,要不就是我心不在焉的陪伴,让她感到失望。这个时候孩子会说“妈妈,我最喜欢你陪我玩了。”我发现女儿说“陪我玩”实际是个信号:妈妈,你在这方面没有满足我。我们的孩子用他们天生的智慧,在提醒我们去察觉自己,去关注孩子。

关键词二:学习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将知识的学习慢慢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和孩子一起爬楼梯的时候,数数“一二三”;给孩子吃水果的时候,告诉她苹果是圆圆的,香蕉是弯弯的;跟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她“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可孩子就是本“十万个为什么”,可能你刚回答了她一个为什么,另一个为什么就又冒出来了。其实回答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要不是女儿的提问,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想西瓜为什么外面是绿色的而里面却是红色的;红花叫“redflower”,黄花叫“yellowflower”,那七色花叫什么呢?

关键词三: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平时逛超市的时候,我们总记得买点奶奶需要的东西,爷爷喜欢的糕点,太爷爷太奶奶能吃得动的食物,长而久之,孩子也知道惦记着家里的老人,还跟别人说这是“孔融让梨”!

关键词四:表扬VS批评。

不管在人前还是人后,只要孩子做了什么让我惊喜的事情我总是毫不吝啬地表扬她,这通常能给她带来莫大的快乐,并且越来越自信。表扬一定要发自内心,表情喜悦,绝不能给他一种被敷衍的感觉,孩子才能得到满足。

一个从小只接受过表扬的人是脆弱的,是不足以面对社会中的狂风暴雨的,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我一定会批评她,但“批评”是我做得最不好的。我这个人脾气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甚至动手打过她,看着她用受伤、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时,我意识到,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我也会跟孩子道歉,告诉她妈妈的态度不对,妈妈打她也不对,但同时也会批评她做错的事,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

关键词五:60分。

在我的育儿生活中,我在努力地做一个60分的妈妈。我在一本杂志中读到:“60分的父母”既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与支持,又懂得给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懂得滑万无一失的照料;“60分的父母”知道,“笑”当然好,但“哭”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没有必要太苛求自己将孩子照料得十全十美,孩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自己的平衡机制。“60分的父母”并非忽略孩子,而是对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放手,这也是对成人自己的必要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真正需要的时候,精神饱满、身心健康地去帮助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

养育孩子是一份长期的事业,父母的使命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的成长环境!

育儿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利用孩子的口吻


今天天气还不错,稍微有点冷,但我一早还是开开心心地来上幼儿园了,还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了大型玩具。我在滑滑梯上滑上滑下,还在四周跑来跑去,可是一时太快乐,就忘记了注意安全,一不小心碰到了小朋友,害人家摔跤了,但我马上去安慰了他。这时,有人向薛薛老师告状,薛薛老师叫我还向我走来,唉,我还是先逃吧,晚点再跟薛薛老师道歉。

学本领了,可是我的鼻子怎么一直有鼻涕呢,于是我就拿出餐巾纸擦了擦,我怕打扰薛薛老师说话,就直接走去扔垃圾了。但是薛薛老师却生气了,叫我回到椅子上,可是边上的玩具也很好玩,我也不小心被吸引了过去,我就把薛薛老师的话忘记了。

午睡起床,咦?薛薛老师怎么不见了?她怎么也躺在小床上了?她为什么不起来呢?我过去问问她吧。原来薛薛老师肚子痛,我好心疼,我要帮她揉一揉。这时,小李老师叫我吃点心去,我只好先去了。可是,我实在不放心薛薛老师,我还是要去看看她。

我拿着点心走过去,看到薛薛老师的表情好难受,我也跟着难受起来,眼泪都快要出来了。我问她有没有好点,她说好点了我才放心。她还说:“只要你乖乖的,我的肚子就不会痛了。”“好的,我会乖的。”原来,都是我的错,看来我不能不听话了,不然薛薛老师就好不起来了。

放学时,我又好开心,一开心就忘记了要排好队,我和小朋友们打招呼说再见,蹦来蹦去,真快乐呀!薛薛老师叫了我好多遍,我都没听到。“小宇,我肚子好痛啊!”“哎呀,她的肚子又要痛了,都是我不好,我赶紧去揉一揉。”我帮薛薛老师揉了好久,终于她不痛了。

后续的话:自从发现如此活跃的小宇,每次集中,他总是安静不下来,老师的话听不到,要叫好多遍才能回来。该怎么办呢?终于让我找到了好方法,那就是“装病博同情”。

他是个很有同情心的孩子,每次只要老师说不舒服,他就马上帮忙按摩,当他忘记规则的时候,只要老师说一句不舒服,他倒是能马上回来座位上坐好。终于,找到了让他听话的办法,开心呀!

专家从心理疏导角度剖析孩子教育问题


8月9日是奥运会首个正式比赛日。精彩的赛事却挡不住桂林市民听讲座的热情,当天下午的“大讲坛”的讲座主题是百姓关注的子女教育,因此上座率很高。全国十佳心理教师、首师大桂林附中心理辅导中心主任高永金,从心理疏导角度剖析孩子教育问题。

对孩子的教育不是无师自通的

高老师认为,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并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源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的不恰当。在讲座中,他批判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诸多误区,比如分数高乖巧即是好孩子、对孩子过分关爱、物质刺激是万能法宝、“棍棒之下出孝子”等。

他认为,家长首先要走出“教育无师自通”的误区。“不少父母认为没必要花精力去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父母’,加之从父辈那儿得来的一些教育观念,每当在孩子教育上遇到困惑,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造成问题长期没有得到解决,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那么,分数高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高老师觉得不一定。他说,家长要走出重智育、轻德育、轻实践的误区,走出忽视孩子心理健康与心智发展规律的误区。只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和读书成绩,会忽视人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东西———人格、生存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

高老师觉得,家长要走出过分保护孩子的误区。此外,过分干涉孩子的行为也要不得。孩子在玩,一些家长不断提醒甚至大声喊“这样玩不对,那样玩不行”;玩的时间太长,该停下了,又喊“坐地上太凉,要拿个垫子垫上”。长期下来,会导致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上学后不能专注听讲和做作业,发展到最后就是多动症,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以至厌倦学习、讨厌父母。

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烦恼

相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家长了解之后能有针对性地观察和理解孩子,帮助他们克服成长中的烦恼。高老师详细介绍了各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台下的家长们听得很认真。

婴幼儿时期是早期智力开发、行为习惯培养、心理素质教育的时期。如果放松教育,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再进行矫正就十分困难。高老师举例说,幼儿和母亲建立的依恋关系越好,对他后期安全感的建立以及与人交往的顺畅会打下坚实基础。7个月时,孩子能辨认父母的特征,被别人抱时会认生地哭,家长就要赶快抱回来,不要让他产生恐惧。

他认为,小学四年级、初二年级和高二年级是心理成长的三个重要阶段,家长们要高度重视,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一是开始进入难以指导的叛逆时期。二是只要指导得当,大多数开始喜欢看书。三是“自我”观念开始成形。“孩子不愿意再被当成小孩子看待,家长就不要强求他一定要听自己的话,可以给他时间思考,让他看看应不应该听从家长的意见。引导孩子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对孩子喜爱但有损健康的事,如迷恋网络游戏、崇拜各种明星等,家长不能粗暴地禁止,而要采取转移注意力的办法,激发他们对歌舞、绘画、舞蹈、书法、下棋、体育的兴趣。”

初二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上讲是进入了一个断乳期。青春期身体变化大,孩子的情绪波动也大,自控能力较差。没有刚进初中的新鲜,也感觉不到初三的升学压力,学习积极性会有所下降,有的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兴趣爱好狭窄,女生爱看言情小说,爱打扮,男生沉迷网络游戏等。

高老师提醒家长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反叛心理很强,家长要在不违反原则的情况下予以理解和宽容,不要大惊小怪。在教育方法上更要讲道理,态度不要太粗暴,语言不要挖苦。不过,看言情小说和沉迷网络游戏这两样,家长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到了高二,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日益明显。有些学生严重偏科,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对此,家长要正确对待成绩波动,始终做孩子的坚强后盾。一旦出现反常状态,家长一定要重视,和孩子谈谈或者找老师交流。要关注孩子的交往圈子,加强对孩子进行人际关系问题的辅导,家长可以和孩子交流人际交往的感受和技巧。

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器

到底怎样做才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呢?高老师认为,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教育原则:理智施爱、欣赏鼓励、期望引导、因材施教、心灵沟通。他强调,期望是推动孩子成长进步的积极力量,但期望要掌握尺度,不要期望过高,要让孩子跳起来摘到桃子。

在讲座中高老师给现场家长支了几招:

一是变“望子成龙”为“望子成器”。高老师说,“望子成龙”是我们的期望。但期望不等于现实,神童是凤毛麟角,大多数是普通人。“器”是有用之物,可大可小,可方可圆,可精可粗,无时不用,都为世间所需。“望子成器”不是降低了要求,而是符合了实际,是什么材成什么器,是小马驹就让他跑得更快,是牛犊就让他负重而道远,不该强求孩子都成“龙。

二是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家长要主动与班主任联系,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要多与老师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学习情况和考试情况;熟悉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听取老师的合理化建议。家长还要正确引导孩子走好人生路,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三是与孩子多交流。多和孩子谈心,但不要再加压。孩子们在心智上多已逐渐成熟,他们已能够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家长能做到的,应该是把家变成一个避风港,一个让孩子能够放松的地方,让孩子在家得到放松与调整,使孩子增强自信心,自觉地排除困难。

他最后说,优秀的家长站在山顶上,成竹在胸引着孩子登高峰,事半功倍。负责的家长站在山腰间,陪着孩子攀高峰,事几功几。糊涂的家长站在山脚下,晕头转向跟着孩子摸高峰,事倍功半。孩子尚未成熟,我们仍需努力。若要孩子好好学习,家长必须天天向上。

这段话得到了很多的掌声,被很多家长记在本子上。

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学会正确的对待问题


从小,宝贝是一个比较内向、腼腆,不善表现的孩子。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鼓励她,引导她,有时甚至强迫她去锻炼与人交往、自我表现。更是找机会让她去磨练(因为孩子从小身边就没有离开过大人)。从小广场的健身器械开始,带领她玩各种各样的器械,告诉她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完成动作,提升她的自信心,慢慢地锻炼她视线里没有大人的陪同,自己一样也敢在外玩耍。记得刚去幼儿园的时候,回家总是哭着说不去幼儿园了,这个小朋友揪她的头发了,那个小朋友抢她的玩具了,还有小朋友故意挤她、推她、撞她...看着她小小的哭泣的脸庞,我的心是痛的,知道在孩子的心里有很多的委屈,但还是坚持送她去幼儿园,并告诉家人不能不送她。就是大家从小看她内向把她保护的太好了(),没受过委屈。幼儿园里大家都是孩子,没有谁会总是让着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才能知道怎样在大集体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没有谁可以保护她一生。可是到现在才发现原来我这孩子还有爆力的一面,昨天回家告诉我:有个小朋友咬破了她的手指,很痛很痛的,她就把那个小朋友推倒了。那表情还很得意洋洋的,我的心里一下就有种说不出来悲伤。一直只是告诉她要学会保护自己,却忘了告诉她做每件事情都会有个限度,希望她不受欺负,却也不想让她变成一个欺负别人的孩子。回家后我和她就这件事情谈了好久,告诉她的错在哪里,可她就是坚持说她是反击,没有过错。到了最后她点头说知道自己的错了,看她当时的表情,我心里知道,这个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看来教育孩子真的是很不容易的,以后还得多方面注意。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应该从现在就做起,懂得分辨善恶是非,学会正确的对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自从家中有两个孩子之后,他们之间的感情倒是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增加:天天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吵在一起,闹在一起。而我随着日子匆匆而过,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体会:当孩子们之间发生小摩擦的时候,作为成人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不作为,相信孩子的智慧,也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孩子们自己去想办法处理、解决就好。

两个同龄的孩子在一起,发生争执的几率特别大。当初姑娘刚到家里来的时候,两个孩子一起玩着玩着就会忽然听到一个孩子高声吼,另一个孩子不甘示弱的声音。过一会儿,十有八九就会过来一个孩子眼含热泪开始“告状”。

在最开始我想象中的处理方法很简单:一来姑娘刚来是客人,二来姑娘是女生,所以作为东道主和男生的儿子来讲,适当的让着姑娘也就是了。

但是事情却非我想象中的那般简单。前几次儿子在我的游说中勉强的点头认同或隐忍不语或直接去做别的事情避开“战场”。可是一来二往几次之后,当再我笑眯眯的告诉儿子我的如上理由时,却激起儿子更大的情绪反弹,他脸红脖子粗的对着我和姑娘嗷嗷大叫:“为什么我要让着她?凭什么我要让着她?明明是她做的不对,你为什么我要让着她?”我有些差异儿子的反馈,在我们两个相处的时候,儿子真的很少如此这般激动且咄咄逼人的模样。

我伸手抱着儿子,企图让他平息一下心中的怒气。没有想到儿子在我怀里眼泪夺眶而出,这样啜泣的他也是我很少见到的。母子连心,我知道他一定是委屈到了极点。

这时的我也彻底冷静下来,想起儿子在幼儿园的时候放学和小朋友之间发生了小的摩擦,我基本上都是采取“不参与”的模式,儿子自己到能够进退自如,伸缩有度。我是一直不赞成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战争”当中的,孩子有自己的是非对错观,他们自会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如若家长一旦“正式”介入,成人处理孩子之间的事情只会更加复杂不会简单。而往往孩子之间的小摩擦都是一些简单的事情而已。

再仔细想来,从儿子最近的表现来看,他一贯的安全感似乎消失了不少。原来的我是全心全力去陪伴他的,而如今忽然在他的世界里多出一个姑娘,所以他自然认为自己就会少一份妈妈的爱。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而我却忽视了!

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其实在孩子之间,家长越是不作为,孩子才能够有所作为。如若家长对孩子发生的事情,事事都要管,事事都想管,一来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二来本没有参与到孩子的“战争”中,却要为孩子的是非做出个公断,这样对孩子真正情感的处理本就无济于事。

之后我和孩子们之间经过商讨后达成共识的约定:如果他们之间再发生任何争执,我都任由他们自己解决。如果是前来“告状”,那么“告状”的人需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被告状”的人“事件阐述”或“自我救赎”,把自己被告状的问题解释清楚。在这个时间段对方发言自己都不能够插话,只有等他们彼此都听过对方的“委屈”后,再问他们两个应该如何解决。

通常事情到这一地步,两个孩子都差不多可以握手言和了。如果“战事”继续升级,由文斗变成了武斗,那么先动手的那个人直接没有理由接受惩罚就好。孩子们之间,要么靠智慧,要么靠能力,动手是最无效的表现。当然,针对孩子世界随时出现的武斗,哪些身体部位不能碰,哪些部位需要重点自我保护,也都要提前给孩子讲讲清楚。

经过几次的磨合之后,两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自我解决发生的矛盾和争执,而我偶尔侧眼旁观,发现两个孩子最终是有商有量、有模有样的在企图解决问题,这样就好。

站在孩子的立场想对策


那是一个中午,年级主任告诉我,高二13班小赵在与两个初中学生打篮球时拿了他们的150元钱。由于在高一时教过小赵,我决定来处理这件事。

我从教室把小赵请到高中办公区,面对面坐下来。我问:“你知道我找你是因为什么事吗?”他说不知道。我说:“那我就直说吧。”我先把初中学生找年级主任的事告诉他,然后并没有立即问是否属实,而是接着说:“我高一教了你一年,你要信任老师,如果真有此事,我的态度是:第一,这是不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将来会给你的一生带来很不好的影响;第二,要勇于认错并立即找到两个同学退钱,同时真诚道歉,求得谅解;第三,对这件事,学校不声张,不扩散、也不处分,给你保密,同时也让两个初中学生保密;第四,今后一定不能再犯这类错误;第五,专心学习,提高成绩。”

我把态度亮明后,小赵毫不迟疑地承认了,并表示今后一定改正。看着他那充满内疚的眼睛,我说:“非常感谢你对我的信任,希望你履行承诺。”这次谈话总共用了20分钟。下午4点,小赵告诉我,他已经照我说的做了。

之所以能这样处理这件事,是因为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案例,由于老师对类似事件处理不当,导致一个女孩子长时间忧郁并最终退学。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我,同时也教育了我。是啊,学生尽管犯了错误,甚至是不小的错误,但他们首先是成长中的孩子,是具有很强可塑性的孩子,成长道路上犯错误,就像初学走路的幼儿跌跟头,绝大部分跟道德品质没有多大关系。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给予孩子一份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宽容。这尽管是一件小事,但我还是为自己能这样处理而感到快乐,体会到教育的乐趣与成就,也为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而自豪。

2020您是否站在孩子这边?


当父母的看到这个标题,可能会想,我辛辛苦苦的养育孩子,教育孩子,一切为了孩子,难道不是站在他这一边吗?难道孩子是我的死对头吗?家长们请别急,请你对照以下的问题,先看看你的态度——

当孩子考试没考好,那不理想的分数刺痛你的神经的时候,此时的你如果控制不了自己的愤怒而暴跳如雷,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打骂孩子,或者让失望与伤心占据你的心灵;当孩子调皮捣蛋,偶尔来点恶作剧,做一些想引起你注意的却又令你伤神的动作,此时的你如果横看竖看不顺眼,想法制止呵斥实在不行就痛打一顿;

当孩子的老师告诉你,你的孩子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此时的你如果想拿出家法来“修理”孩子;如果孩子想和你说一件在他看来是大事而你看来是小事的事,此时的你如果为了忙完手中的活而没有耐心听他讲完就不耐烦地打断他,如此等等,我要说,这样的你没有站在孩子这一边!

因为,如果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就会使自己冷静下来,想想孩子为什么没有考好,会去帮孩子分析不理想成绩背后的原因,并以鼓励的语言告诉他:没关系,爸爸小时候也有考不好的时候,还有机会去争取更好的成绩;

如果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就会理解,其实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他惹我生气肯定有原因,也许平时工作太忙忽略了他,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如果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就会知道,其实老师说的孩子在校的不良表现就算是对的,但又怎么样?

理解孩子是父母的权利,是父母给予孩子真正的爱,如果老师不理解,做家长的再不理解,岂不是给孩子雪上加霜吗?

如果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就会明白,孩子需要有人倾听,需要有人理解,需要有人走近他的内心世界,这正是家长打开亲子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的机会。

所以,当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其实很精彩,有花鸟虫鸣、小桥流水般的心灵花园等待你来和他一起做心灵的散步;当你站在孩子这一边,你会发现,孩子其实很可爱,在你的眼中越看越美丽,处处闪耀着优点的光芒和智慧的亮点;当你站在孩子这一边,蹲下来倾听孩子,感受孩子世界里的一草一木,你会发现,孩子是多么快乐,而自己又从孩子身上收获了快乐;当你站在孩子这一边,用理解的眼神,宽容的态度,平等的思想,民主的方式,尊重的心理,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回报你的,也将是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健康,积极向上,乐观活泼的孩子。

世界给予父母的,是孩子这个贵重的礼物,孩子展现给父母的,是原本就有的美丽。不要让这美丽在父母的手中逐渐黯淡,而是要保持他永远晶亮的色泽,开掘他的心灵的金矿。

家园共育《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