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育动物中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

11-25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在养育动物中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养育动物中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初次见到它还是在我家附近小广场的草丛中。晚饭后带着儿子出去闲逛,本来天色渐黑华灯未上,加上眼神不好,我根本没发现脚边的草丛中竟有这么个存在。还是儿子眼尖,从我的脚下挽救了这个黑色的小家伙。说老实话,我是不太喜欢猫儿狗儿这类有毛的小动物,总觉得照顾起来太麻烦。可那天实在说服不了儿子,还有,就是小狗狗那温柔无助的眼睛,让我的所有理由都显得苍白。所以,只好带它回家!

当时这个小家伙可能刚刚满月吧,身形瘦小,毛色杂乱,肯定不是“系出名门”了,可如获到宝的儿子却把它当成宝贝蛋,赐名“黑蛋”。狗窝倒还好安置,可为了解决它的生活问题,实在让人大费脑筋。我们都不擅厨艺,工作都忙,喂它什么好呢?为此我专门向一位资深“宠物专家”求教,她给我的建议是一种叫“冠能”的品牌狗粮。上网一查,好家伙,还是个外国公司的大牌子,多年专业制造狗粮,质量当然可靠,但价格也是好到让人心跳。我的专家朋友可能也想到我的担心,专门开车给我送来两袋试用。那好吧,就先用着吧!

实践证明,这好东西就是好东西,闻起来喷香,狗狗不仅爱吃,而且一天一个样,长得可快了,毛色也慢慢鲜亮起来,性子温顺听话,照顾起来也特别省心。以前我们也曾经养过两回狗,经常掉毛不说,每次为狗狗收拾便便都特别痛苦,有时特别干,象石渣;有时特别粘,气味难闻还难以打扫。现在这些问题奇迹般地全没了。每天回家看着儿子和黑蛋亲热地玩闹在一定,我们总会相视一笑,真没想到,养狗也可以这么轻松啊!

不过,现实问题还是绕不过去的。这进口的狗粮确定挺贵的,为是不是继续用这个牌子,全家人也爆发了好几次争论。我心里真有点舍不得,为这么个外形丑陋的小狗,值吗?官网上查阅看到,美国犬协会中100条冠军犬93%用的就是冠能!最后还是儿子一锤定音:我用自己的压岁钱也要买!谁说不是冠军就不能吃冠能了呢?在我们的教育下,平日连零食都不舍得买的小宝贝,竟能为狗狗朋友作出这么大的牺牲!在他强大的爱心攻势下,我再次溃不成军。

如今,我家的黑蛋继续享受着“冠能”对它的呵护,继续着它幸福的小日子。每次儿子给它“上饭”时,它都会兴奋地在脚下绕着圈地撒欢,还会亲昵地舔儿子的小手,轻轻咬他的小指头,儿子总会痒得哈哈大笑。每次看到这一幕,我都在想,这可能就是最好的“爱心教育”了吧!要让孩子心中有爱,只要给他一个伙伴,给他一个照顾别人的机会就行了。我为我的小气而惭愧不已,多少钱能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爱?

黑蛋这个曾被遗弃的小生命,正如一朵开在尘埃中的小花,虽然那么不起眼,却带给我们那么多的快乐和感动。我相信,它在孩子的心里也种下了一颗爱的种子,总有一天,这颗种子会再次开出平凡却耀眼的花朵。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是在养育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吃、喝、呼吸、保暖等等物质条件的供应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的养分才能发育成长。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出生的状态,不是完整意义的人,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才使他变成了人。”这句话提醒我们,把孩子变成人需要教化,需要按人的方式对其进行初始化。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人作为一个精神的存在,要借由肉体把自己表达出来。”而印度狼孩的发现,更使我们明确了,人在出生的状态下,作为“精神的人”还是一粒种子,如果给它“人”的养分,它就可能发育成人,而给其“狼”的习性的熏陶,就可能使它发育成狼。

常识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任何人其实都是两个人:即“肉体的人”和“精神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是“精神的人”。一个孩子好学上进、学习自觉、体谅大人、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等良好行为表现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几乎没有关系。同样一个孩子好吃懒做、无心学习、桀骜不驯、与人冲突、自私自利等行为表现,也是他的“精神的人”的状况决定的。一个人是好是坏,是高尚还是卑下,是伟大杰出还是平庸无为,是才华横溢还是愚笨迟钝,主要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的发育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基本无关。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杰出的人,我们教育孩子的重点就是按正确的方式培育“精神的人”。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就必须给他的“精神的人”提供丰富的养分,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为了区别物质供养,我们把精神的养分供应写成“精神供氧”,意思指给“精神的人”提供氧气。要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成长,在孩子生命之初,至少得有一个精神供氧者。

这个精神供氧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妈妈,少数情况下是爸爸,极特殊情况下是其他人),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站在他的背后,持续地给他精神供氧,他的“精神的人”才能发芽、发育并健康成长。也就是在一个孩子的最初生命里,至少有一个成年人,无条件地接纳他,无条件地爱他,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不断地鼓励他,经常地表扬他,及时地确认他的优点,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等等。这样做的结果,相当于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由于有人陪伴,因而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他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由于被爱和接纳,使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的生命才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开始向外扩张,就像小鸡冲破了蛋壳,种子冲破坚硬的外壳一样,他开始探究周遭的世界——学习与了解物质世界的知识;由于被鼓励和表扬,他不再害怕“人”——他开始产生与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在孩子的生命初期,没有精神供氧者或供氧不足或供给有害成分(打骂或恐吓),那孩子的“精神的人”的发育成长就一定受到影响,致使孩子的外在行为出现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孤儿院中,发现那些没有父母爱的孩子,尽管物质生活一点也不差,甚至要好于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有父母的孩子,可是他们明显存在行为的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与人互动,无法学习知识,情绪低落,与人冲突,不守规则等等。当心理学家招募女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孤儿院去给这些没有人爱的孩子洗脸、梳头、拥抱和亲吻等爱抚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行为偏差得到明显的纠正。

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多动的倾向,他不停地动,频繁地转换注意力在不同的事情上,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停地和同学讲话和做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正规场合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唯唯诺诺不敢讲话,而私下里他却胡作非为,表现出调皮捣蛋;对自己和别人缺乏尊重,没有自律精神以适应学校有组织的生活等行为表现。并不是他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这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他没有被接纳、没有被关爱、没有被关注、没有被承认、没有被欣赏、没有被赞美、没有被鼓励以及没有被表扬。他的内心世界里由于缺乏接纳、爱、关注、承认、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精神营养”而导致他的“精神的人”营养不良。这种精神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的“自我价值”严重缺乏,导致孩子外表虽然长的与人一样,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里的人,没有发育或发育畸形,他没有按“人”的方式来行为,他是一种“类人生物”——类似于人的生物。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我们认为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接纳、爱、关注、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方式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才能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育儿心得: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哦……哈哈哈……”看着女儿贝贝奔跑在绿色的草坪上,两条马尾辫随着她的身体欢快地跳动着,她是那么开心,那么无忧无虑。渐渐的,我的视线模糊了,耳边伴随着隐约传来的笑声,我的思绪像长了翅膀的的小鸟,飞向远方……

那年,贝贝四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我把她带到我所在的幼儿园。刚开始几天,贝贝很不适应。每次我把她送到小二班门口时,许老师和缪老师都热情的迎接小贝贝,把她抱在怀里。贝贝死死地揪住我的衣服,不让我离开。我硬是掰开她的小手,她哭喊着,小手用力地挥舞着要妈妈。我和天底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心疼自己的孩子,正因为爱她,我选择了狠心的离去。大概过了一个多星期,贝贝不再哭闹了。她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喜欢上幼儿园了,还常常把发生在小伙伴身上有趣的事情,说给我们全家人听。那张可爱、稚嫩的小脸上又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自从贝贝上了幼儿园,爷爷奶奶似乎更宝贝孙女了,每天总是做好了贝贝最爱吃的菜,等她回来吃。吃饭时,他们边往贝贝碗里夹着菜边说:“贝贝啊,多吃点,那些菜不好吃别吃,”“你快吃啊,别让爷爷吃,”“你吃慢了,就被爸爸妈妈吃光了,”有时贝贝的奶奶为了让孙女多吃点,就故意把贝贝爱吃的那碗菜,端到贝贝跟前说:“好了,藏在这,他们都夹不到了,哈哈哈。”贝贝的爷爷故意去夹,她奶奶就说:“孙女吃的,你怎么能吃呢?”每次我看到这些,都很想跟两位老人说,这样做会把孩子宠坏的,会助长她许多不良习惯的形成。但是看到两位老人花一样的笑脸,些许的白发,我又不忍心说了,以免他们不开心。他们也是爱孩子,只是爱的方法不当。再看看贝贝,小嘴吃得油亮亮的,那么开心,瘦弱的身体也的确让我心疼了,话到嘴边又咽下,尽管我心里有许多的不安。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贝贝上中班了,终于,我的不安变成了现实。贝贝经常在吃饭时,莫名其妙地发脾气,不想吃饭,问她怎么了,她就是不说。等到全家人都吃好饭,她才慢吞吞地拿起筷子,嘴里嘟囔着:“没什么好吃的,”然后扒几口就去吃零食了。有时,她把自己爱吃的那碗菜,端到自己跟前,不让家人吃。渐渐的,贝贝变得任性、挑食、对人无礼、自私、乱发脾气。时间一长,全家人似乎都失去了耐心,苦口婆心的劝说换成了巴掌。看着女儿满脸的泪水,红红的小屁股,我的心在滴血。孩子变成这样,都是我这个当妈妈的错啊!我自责、我后悔、更多的是对女儿深深地愧疚。是我的不忍心,害了原本天真可爱的女儿;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累、没时间而懒得管教。我是一名优秀的幼儿老师,却是一个多么失败、不称职的妈妈……冷静下来,我暗下决心,无论多难,我也要帮女儿改正,让她变回大家喜欢的那个乖巧、不挑食、有礼貌、孝顺的孩子。

我认真的和家里人交谈,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支持。一次又一次的细谈,其间有很多次的不愉快,毕竟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都是爱孩子,最终还是在教育贝贝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当贝贝提出无理要求时,家人要统一战线,绝不心软妥协;当贝贝发脾气时,家人不要高声训斥,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免影响孩子,强化她的这种行为。冷静的离开,不予理睬,给她一点时间,让她自己想想,然后找她谈话,直到她认识到错误;请贝贝帮忙做事时,要尊重她,平等的对待她,跟她说道谢的话;贝贝表现好时,不妨夸一夸;利用休息日及节假日,带孩子走走亲戚,看望老人。以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将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心灵深处的那片净土上,让她在爱的熏陶中健康成长。

我又请幼儿园的老师、食堂阿姨们帮忙,多给我女儿表现的机会。每天早晨,陈老师提来一桶水倒进保温桶后,就请贝贝把桶送回厨房。一开始,贝贝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照做了。陈老师都会跟贝贝说声谢谢,并夸奖她懂事、勇敢。之后贝贝一看见陈老师把水提来了,就主动笑呵呵的把水桶送到厨房。中午,小朋友们用完了餐,许老师和缪老师就请贝贝帮忙,收拾碗筷、擦桌子,贝贝非常乐意。她常常回到家自豪地对我说:“老师喜欢我,请我帮忙做事情呢。”我也不忘夸她一句“真能干!”午睡时,小班的施老师邀请贝贝,帮她们班的小朋友脱衣服、叠衣服。贝贝总是忙的不亦乐乎,俨然是个十分会照顾弟弟妹妹的大姐姐。一次,贝贝扬起天真的小脸问我:“妈妈,为什么幼儿园里的老师,都喜欢请我帮忙呢?是不是我最乖啊?”我笑着说:“是的,老师们都喜欢有礼貌、有爱心、能干的孩子啊!你帮老师做事,老师不仅很开心,也不会那么累了。”

教育无处不在,早晨上班的路上,也是我和女儿沟通的好时机。我告诉贝贝看到认识的人一定要主动打招呼,这是礼貌。当我大声的叫姑妈后,我告诉她应该叫姑奶奶;当我大声的叫姐姐后,我告诉她应该叫姑妈;当我大声的叫哥哥后,我告诉她应该叫大伯……开始几天,女儿都要经过我的提醒甚至再三催促,才跟人打招呼。后来,女儿一看到认识的人,就抢在我前面大声叫了,可把姑奶奶、大伯他们乐坏了,都夸贝贝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我的心也得到了一丝安慰。

每次在家吃饭前,我就给贝贝打预防针,告诉她今天吃什么?这些菜有什么好处?一会吃饭表现要好。吃饭了,贝贝的筷子靠近青菜碗,刚要抽回时,我赶紧说:“贝贝变了,不挑食了,贝贝奶奶你看看,她还吃青菜了。”“真的,我孙女变了,她还一夹那么一大筷。”贝贝的奶奶故意提高声调,说完我俩心照不宣的偷偷一笑。贝贝真的高高兴兴的大口吃起了饭菜,并且学着我的样子,夹起菜送到爷爷奶奶、爸爸和我的碗里说:“多吃点,你们也吃啊。”这个时候是全家人最开心、最幸福的。

女儿真的变了很多,我对她的愧疚也渐渐减少了。有一天,女儿的一句话让我彻底释怀。那天,和我搭班的陈老师生病了,我一个人忙了一整天,没顾得上喝一口水。回到家,感觉很疲倦,嘴巴渴得厉害,便顺手拿起女儿的杯子。刚要喝水,女儿大声嚷着:“妈妈,不要碰我的杯子。”顿时,我气得浑身发抖,但还是强压住怒火问她:“为什么?”女儿夺过杯子说:“妈妈,我感冒了,我怕你喝了我杯子里的水,传染给你。”啊!原来女儿是怕我感冒了,女儿懂得关心别人了。瞬间,一股清泉流入心田,我感动的一把搂住女儿:“贝贝,妈妈差点错怪你了,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啊。”幸福的泪水悄然滑落……

“妈妈,妈妈,”耳边传来女儿清脆的声音。还没等我从幸福的感觉中反应过来,贝贝像一阵风似的,抢过我手里的包,拉起我的手就走:“妈妈,我们回家吧,谢谢你陪我出来玩。”“哦……哈哈哈……”欢快的笑声,一路伴随着我们。

育儿观念:让孩子在爱中快乐成长


要让孩子在爱中快乐地成长,首先要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瑞典教育家爱伦.凯指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是形成正确思想和优秀人格的基础。确实是这样,孩子从出生到少年时期,绝大部分时间是生活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环境的好坏对孩子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环境包括很多,如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智慧环境、良好的人际环境等,我认为这其中最生要的是民主、平等、互爱、和睦家庭人际环境。父母之间和睦友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父母平等、民主有爱地对待孩子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孩童处于从无知到有知的成长阶段,孩子犯错误父母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和交友的心态,耐心地向孩子讲明错在哪里,使他明辩是非,懂得道理,改正错误,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决不能对孩子呵斥、打骂。这种方法往往是父母生气,孩子受到皮肉之苦,最后错误得不到改正,孩子小小的心灵留下了创伤。

有一件事,我感触很深。我家儿子和邻居家的孩子同岁,他们经常一起玩,晚饭后常常到邻居家和邻居家的孩子玩“益智磁力片”,去的次数多了,再加上两个孩子玩起来不管不顾,邻居孩子的奶奶不太乐意了。一天晚饭后孩子又要去邻居家玩,我对他说“不要去玩了”,儿子问“为什么”,我说“他们家奶奶不喜欢你去玩”,儿子却说“我是去和平平玩呀?”说完儿子就开了门,我从门口把他拉回来,我一转身,他又开了门要走,我顺手打了他两巴掌,儿子哭了,喊着“我就要去!”我马上意识到,孩子的倔强脾气又上来了,再打也无济于事。儿子开门走了,我没有阻止他。这次他只玩了一会就回来了,回来后我没有出声,孩子的眼睛一直盯着我看,我走到哪里,他就在后面跟到哪里。实际上孩子出去后,我也有些后悔,不该打孩子。睡觉时间到了,儿子乖乖躺在床上,这时我座在他床边,对他说“今天妈妈不应该打你,妈妈不让你去,是因为对门奶奶的年龄大了,身体不好,你们玩得时间太长,影响奶奶休息。”儿子听后,懂事的点了点头,对我说“妈妈,我再也不去玩了”。

事后我深刻的反省了自已,我的打压没有起到作用,反而是温和友爱的说服,让他改正错误,在此我要劝父母们,当发现了孩子有错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已的情绪,当情绪稳定下来时,再处理孩子的错误。用打骂来教育孩子是最愚蠢的,这只能表明我们家长的智慧解决不了问题,才能用打骂的方式解决问题。

及时表扬、赞美孩子的良好行为,可以激励孩子产生无穷的动力和自信。中国教育家陶知行深刻的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及时的表扬孩子,没有表扬,就没有教育。是啊,我们成年人都想被别人肯定、被别人表扬,何况是孩子呢?当孩子乐颠乐颠的把在幼儿园里画得画拿到我们面前时,当孩子兴冲冲得把在幼儿园得到的小红花放在你手中时,当他端上一杯水,让你喝的时候,他会用期待的眼神看着你,等着你的表扬。这时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心神领会,对年幼孩子的表扬不能太笼统,模糊,类似于“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棒”等,而应该让孩子明白好在哪里,同时也能让他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爱。一次我儿子高兴得把他在幼儿园画的一幅画拿给我看,画的右下角贴了一朵小红花,我马上问儿子这幅画为什么得到了小红花,“画得好”,

“哪里画得好?”,

“老师说颜色涂得好”

“树叶是绿色的,你怎么涂黄色的?”

“妈妈,这是秋天啦,秋天树叶都会变黄的”

我听了后,连忙表扬孩子观察大自然真仔细,并鼓励他以后更留心观察自然事物。儿子高高兴兴地点了下头“嗯”。

表扬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减少不良行为习惯,作为父母要拿出更多时间,孩子每一个细微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对他以后性格和人生观、价值观地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多的关注孩子,促使孩子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回归本心,用无分别的爱养育孩子


教育有两种,一种是知识技能类的教育,一种是心灵价值观层面的教育。如果我们无论在心灵价值层面,还是在知识技能层面,都能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的无分别的生命的本能和本真,教育才是真正成功了。这是教育唯一的标准,并且是最根本的标准。

在美国,曾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1968年,内华达州一位叫伊迪丝的3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礼品盒上“OPEN”的第一个字母”O”。这位妈妈听后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伊迪丝说是“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幼儿园剥夺了伊迪丝的想像力,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能把“O”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自从幼儿园教她识读了“O”后,伊迪丝便失去了这种能力。

诉状递上去之后,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认为这位母亲大概是疯了,一些家长也感到此举有点莫名其妙。3个月后,此案在内华达州州立法院开庭,最后的结果却出人意料,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23名成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这位母亲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去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过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一只完好无损。剪去翅膀的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完好的一只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当时我非常不解,那里的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他们的解释是,剪去一边翅膀的天鹅无法保持身体的平衡,飞起后就会掉下来,因此可以放在大水塘里;而在小水塘里的天鹅,虽然没有被剪去翅膀,但起飞时因没有必需的滑翔路程,也会老实地呆在水塘里。

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于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是我也感到非常悲哀,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伊迪丝变成了幼儿园的一只天鹅,他们剪掉了伊迪丝的一只翅膀,一只幻想的翅膀,他们早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小水塘,那片只有26个字母的小水塘。”这段辩护词后来竟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两项权利:1、玩的权利;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这个故事很著名,这个故事,强调了教育最重要的,是保护孩子的想象力。这当然没有错,非常好。但继续深究下去,想象力的后面,又是什么?或者,换一个问题:激发想象力的精神力量的根源,激发想象力的精神力量的最基本的因子,又是什么?

这个问题,才是教育最核心的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生命最重要,最根本,最宝贵的精神的最基本的因子,就是“无分别”的能力,就是和自己的本心在一起的能力,就是让孩子一直保有他的本有,他的天赐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养成,需要我们队孩子进行无分别的养育。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无分别的养育孩子呢?以“识字”为例,我们还是让故事来说话吧。

今天,是香香3岁4个月整,很惭愧,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因为,从来没教过她,可是,香香又认识很多字。这是什么意思?!此话怎讲?

故事一:香香想喝酸奶,我家酸奶平时住在冰箱里,妈妈拿出来给香香时,会提醒她:“等一会再喝,就不那么凉了!”可是,香香指着酸奶盒子上的字,严肃地对妈妈说:“妈妈,你看!这儿不是写着嘛----没事儿的!有点儿不凉,可以喝!好啦,那我喝啦!”话音未落,酸奶已然下肚!

故事二:妈妈累了,香香说:“妈妈我来哄你睡觉吧!我给你讲故事!”说着拿来一本书,开始给妈妈讲故事。翻一页讲几句,再翻一页再讲几句,书翻完了,故事也讲完了,妈妈说:“真是很好听呀!我还想再听一遍!”“好的!”香香一脸的宽容与慈祥。“从前呀……”还是这本书,还是翻一页讲几句,再翻一页再讲几句,只是这一次讲的和上一次没有一句是一样的。

故事三:妈妈下班回家,香香跑过来,递给妈妈一张纸,“妈妈,我给你写了一封信”。惭愧,原样找不到了,我大概照记忆描了下来,是这样一封信:

妈妈很惊喜,可是,看不懂啊,就问香香,“信上都写什么了呀?能给妈妈念念吗?”香香就开始念:“妈妈,你不在家,我想你了......”念了好长一段。

用无分别的爱养育孩子,我们不会这样做:

1、认字越多越好。

2、要多说某些字,少说某些字。

3、一定要这样写,这样读,这样表达,这样......

4、要通过识字激发孩子的好胜心,或者,满足父母的好胜心。

5、要通过识字培养孩子的某某能力,或者,通过识字发现孩子好多问题,一个一个纠正。

6、要通过识字确立孩子未来的成功、领先什么之类的。

这样教育孩子,孩子的分别心越来越重,越来越痛苦,同样,我们自己,也是分别心越来越重,越来越痛苦,终究是死路一条。

用无分别的爱养育孩子,我们会这样做:

1、允许孩子按照个人自然的节奏学习。

2、不以数量为目标,自然恰到好处为佳,宁少勿多。

3、允许她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情绪情感的真实状态来说话写字表达。

4、通过识字,发现孩子、发现小生命内在的美质,更加理解和欣赏小生命。

5、帮助孩子领略文字之美,生命之美,帮助孩子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美。

6、告诉孩子真实的就是最好,帮助孩子唤醒内在的美质,帮助孩子更加喜欢自己,喜欢生命,喜欢生活。

这样的生命,对自己是无分别的,她会深深爱上自己的一切,她会允许自己的一切,她会接纳自己的一切,她是如此地自由自在,这个时候,想象力自然而然就来了。

其实,她所拥有的能力,又何止是想象力啊。

她拥有的最高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她会借由喜欢自己,爱自己,来自然而然走上,喜欢他人,爱他人,喜欢生活,爱生活,喜欢生命,爱生命的阳光大道。

原来,处处都是美,处处都值得喜欢,处处是无分别的真和善。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这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呢?!

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这样的生命吗?

林老师寄语:

对关于“识字”教育,有一个很大的谬误,就是说幼儿期记忆力好,就应该趁这个机会多学,多识字,数量越多越好,很多经典诵读,很多国学教育,就是走这个荒谬的理念。这个理念的荒谬,打个比方就清楚了:一个人长跑,刚开始跑的时候,精力最充沛,那么,是不是,一开始就应该跑得最快?显然不是的。怕就怕你一开始快,后来就很慢了啊。

人生是一趟漫长的旅行,有时候,在某个阶段,老天送你一项礼物,是有深远的考虑的,你不要贪心,一下子把他用完啊。比如,小时候,记忆力很好,这是老天的礼物,但是,老天送你这个礼物,可不一定是让你来记东西的。也许,祂老人家,是为了让你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来领悟这个世界的;也许,祂老人家,是为了让你来继续把心拓宽,继续来吸收这个世界的灵性的;也许,祂老人家,是为了让你能成为一条大河,先给你一个海洋的拥抱,牠只是想让你牢牢记住什么是海洋,而不是让你装载很多货物。

孩子生来无分别,生来纯真,生来自由,生来活在当下啊。

所以,教育其实很简单,不要去破坏就好了啦。我们只需要,把祂这份无分别、这份纯真、这份自由、这份活在当下,小心翼翼地呵护好,让牠一辈子拥有,同时,我们也向孩子借点无分别,借点纯真、自由和活在当下,借点这样的“仙气”,来让自己成长。就这样,教育和成长,就同时都完成了,孩子和我们,就同时都修成“正果”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在养育动物中给孩子播下爱的种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