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

11-30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因为我感冒,**也感冒,我觉得不堪重负,便请了**的奶奶来帮忙几天。同时请了**的姑姑和表姐一起来度周末。

餐桌上,**与表姐一起吃饭,两个人都表现不错。表姐比**大三岁多,正在自己大口大口地吃着,**也学姐姐的样子自己持调羹吃土豆丝。但婆婆却一直在说话:芮莹你吃完这一碗还要再吃一碗!喝点汤!哎呀你怎么不吃青菜呀?来点肉!对**也是:乖乖!也吃一点饭!漏了漏了,小心哟!奶奶喂好不好?快点吃,不吃快点都被姐姐吃掉了!

听了我觉得头疼。我只好制止婆婆对孩子们的“关心”:让他们自己吃好了,别管了。婆婆停了一会,但进厨房取个东西出来,一看餐桌,那些话又来了一遍。

不说孩子们的感受了,我觉得要是我吃饭的时候一直有要提醒着要吃这个吃那个,要这样要那样,我真想骂娘。打着关心的旗号悍然入侵别人的空间,这是孩子们最可怕但也最普遍的现实。

**的爷爷带熟人来我医院看病。这本来一个电话交待给我和老猫便可,但他亲自陪伴来了。因为想看孙子嘛。不过,**对爷爷可不算热情,一不肯张口叫,二不肯要爷爷抱。只是盯着爷爷看,爷爷伸手要抱他,他反而紧紧粘在我身上。用“挖掘机”诱惑也不为所动。爷爷的脸立即放下来了:“看到爷爷,连叫都不叫啊!真没礼貌!爷爷是特意过来看你的,你竟然连抱都不要爷爷抱!”更让我听了刺耳的是后面一句,正好老猫从科室下来了,要抱**,但**也不同意。爷爷便道:“连爸爸都不要的孩子,怎么会要爷爷!养你大的爸爸你都不要……”

虽然是爷爷,但我相信,在**眼中,他只是一个让自己感觉不安全也不可爱的人。我们正常人,初识一个人的时候,也不可能一下子便热络到可以有亲密的肢体接触,无话不谈。感情是要培养的,而不是因为血缘或者施压就会产生的。而对一个不足两周岁的孩子动不动上升到道德层面上来评论,这点让我非常痛恨。

**和表姐一起玩。我给他们买了一套玩沙的玩具。一个桶一个壶一个锹一个耙还有两三个模具。两个人都想要桶和壶。于是争起来了。表姐四周多了,与**抢东西当然一下子就占了上风。

**便哭着来找我:“妈妈!”我回应道:“哦,姐姐不给你玩具,你很着急。”**又跑去找表姐。表姐被缠得没办法,举着玩具向我求助:“舅妈!”我也回应道:“哦,弟弟一直抢你的东西,但你也想玩……”表姐听了,将壶给**:“这个给你吧!”可**还不依,要桶。两个人便继续绕来绕去,追来赶去。而且先后跑来向我求助。我就是不管。我不想对表姐说:“你是姐姐,要让弟弟!”也不想对**说:“咱们先给姐姐玩。”我就想让他们自己折腾。

我将这些情景录在手机里,拿回来后,小姑看了。看完,她说:“要是我,肯定会凶xx!是姐姐就应该谦让!”

我和小姑说,谦让不是靠凶来“压迫”得出来的。她可能会因为你凶了她,将东西让给弟弟,但心里却会委屈,觉得不公平。不会对孩子们有伤害的“争夺”,他们最后会找到自己的解决方法,而且并不影响感情。

我自己也经常会做出一些伤害孩子的举动。比如对他大喝,训斥、强迫。以前看了看李跃儿的书,叫做《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不过在最近又看了些育儿书,尤其是涉及与孩子沟通的技巧方面的内容后,有了强烈的感受:大部分孩子,是生活在负面环境里的。真理,也就是正确的育儿方式与正确的沟通方法,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少数人,却是艰辛的一部分人。另外还有一部分人,站在这正与负的当中,向左走?向右走?茫茫然然。

让孩子健康成长,需要抚养者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培养孩子们的“贵族精神”


1.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能独立生存)

2.孩子,你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自由)

3.孩子,你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活。(一旦走进社会,就进入了市场)

4.孩子,你知道吗?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拓宽自己的视野,借助知识的视野)

5.如果世界上仅剩两碗水,一碗用来喝,一碗要用来洗干净你的脸和内衣裤。(自尊与贫富无关)

6.天塌下来都不要哭,也不要抱怨。那样只能让爱你的人更心痛,恨你的人更得意。(平静地承受命运,爱你的人自会关心)

7.就算吃酱油拌饭,也要铺上干净的餐巾,优雅地坐着。把简陋的生活过得很讲究。(风度与境遇无关)

8.去远方的时候,除了相机,记得带上纸笔。风景是相同的,看风景的心情永不重复。(徐霞客之所以是徐霞客,不是因为走的路最多)

9.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哪怕只有5平米。它可以让你在和爱人吵架赌气出走的时候,不至于流落街头,遇到坏人。更重要的是,在你浮躁的时候,有个地方让你静下来,给自己的心一个安放的角落。(独立人格)

10.小孩的时候要有见识,长大的时候要有经历,你才会有个精致的人生!(读别人的经历,找自己的经历)

11.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请记住,拥有善良,会让你成为最受上天眷顾的人。(这种眷顾未必是财富与权势。善有善报,所报者,爱也)

12.笑容、优雅、自信,是最大的精神财富。拥有了他们,你就拥有了全部。

这就是"贵族”精神。

孩子们的冲突怎么管


女儿第一次“被人欺负”时不到2岁。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出外闲逛。孩儿爸和女儿站在一座小学的大门外朝操场张望。突然跑来一个比女儿大的男孩,站在爷儿俩旁看他们张望什么。男孩手里抱着一辆明黄色的汽车。车子很漂亮,不到2岁的女儿下意识地伸手想摸。可是手还没碰到车,她就被男孩狠狠地抓了脸一下!

我和爸爸都和女儿一样,第一时间的反应是惊呆了!爸爸立刻把女儿拉到自己身后,严厉地对小男孩说:“你怎么能打人呢?!”男孩跑走了,留下傻呆呆的女儿在原地。

事后,爸爸对我说,他当时第一反应是“抽那个小男孩一巴掌,强忍住了”。不过,这件事应该是在女儿心里第一次种下了“可以打人”的印象。这件事后,我们对女儿的教育是:“别人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啊?他打你,你也打他。”

此后,慢慢长大的女儿,和小区里的孩子们玩时,日渐变成了我不喜欢的那种小孩:会主动用“打人”来解决问题。比如,看到别人的东西,喜欢,就去抢。别人不给,会打人。我们愁眉不展,反复教育:“不可以打人,打人是不对的。别人打你,你可以反击。但是你主动打别人,是不行的……”

终于,女儿在某次的“打架”中获得了教训,这次是以生理上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惨败告终。

起因我已经不记得了,只不过是你抢我的东西我抢你的东西。抢急了,对方打了女儿一下,女儿咬了他一口。隔着衣服,并没咬破,但肯定咬疼了。于是对方哇哇大哭,找自己奶奶告状:“XX咬我。”被咬孩子的奶奶忙着跟人聊天,压根儿没注意到是谁先动手,一看孙子哭了,不问缘由,急了:“你怎么可以咬人呢?”然后blah blah疾言厉色地开始批评女儿。

一看这架势,我家奶奶抢上去说:“是你家XX先动手打人,她急了,才回咬了一下。”对方奶奶:“那你也不能咬人!……%……%*&……%”这位奶奶嗓门很高,样子怪吓人。我家奶奶心怀歉意,但对对方奶奶不问缘由就全怪在女儿身上也有不满,教育起女儿来就有点口不择言:“他打你是他不对。你反击不能咬人,可以打人……”这下可炸锅了,对方奶奶立刻抓住了话柄:“打人也不行啊!……&……*%……”……

据说,现场两个奶奶争得不可开交,至少我的女儿是看呆了。这次的遭遇,让女儿一下变了。她再也不会主动打人了。可是,问题又来了。

几天后,女儿新得了一个气球,很喜欢。拿到楼下,别的小朋友也喜欢,就围过来想要。女儿不愿意,就抓着气球到处躲闪逃跑。结果两人追打中,气球爆掉了。女儿大哭一场,十分伤心。

回家后,奶奶愤愤地说:“XX的妈妈真过分!也不管管孩子!要不是XX追,气球怎么会爆掉?咱们哭了好大一会儿,可伤心呢!她妈妈都没怎么批评她!”奶奶甚至有些怀念女儿用“打人”解决问题的时候——至少,“不用受这种欺负”。

到这一步,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女儿”了,只能说:“你的东西你有权利不给她玩儿。她非追着你要你不想给,可以告诉她妈妈管她。你这么跑,气球破掉了,自己还大哭一场,多可怜啊。下次再这样,你就大喊:“你给我弄破了,你赔!”

在各种关于打架和被打的磕磕绊绊中,我慢慢地给孩子灌输着几个基本的观念:

1.自己的东西自己有权利决定给不给别人玩,别人不能强迫你。同样,别人的东西,别人同意你才能玩。

2.公共的东西大家轮流玩,先到先得,等不及的话也得商量着来。

3.不可以主动打别人,被别人打,要反击,要请大人制止他。

4.弄坏别人的东西,要想办法补救。就算不赔人家新的,至少要给人家修好。

但是我也在反思,面对孩子的冲突,当我和别人的爸妈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时,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孩子遵守我说的原则,但别人孩子抢东西、独霸公共玩具,别人家长单方面谴责下手较重一方的娃、损坏别人物品仅道歉不弥补……那么我对孩子坚持我的教育原则,会不会让她心中万般困惑?“为什么我不可以,他却可以?”

如果别人我无法控制,那么我是继续坚持自己的原则教育女儿,还是配合对方的标准来修订我原则的执行强度?

而我是不是做到了既能用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同时也能不碍于面子,勇敢地批评人家的孩子?

上了幼儿园以后,我稍微有所释然。

因为老师相对来讲,用的是一套公平的系统管理每个发生冲突的孩子。但是如果在家庭中养成坏习惯的孩子,在幼儿园里“横扫千军”,老师也只能批评教育却难加以责罚,加上家庭如果不配合教育,孩子就很难改变坏习惯,班上的其他孩子看起来就总会“吃亏”。

“孩子们是我们的老师”


今天,我们怎样培育孩子?专家说:“交流要平等”,家长说:“孩子是我们的老师”,学生说:“我们想让爸爸妈妈真正理解我们”。我们把其中的典型观点呈现给大家!

来自网友的声音

“孩子们是我们的老师”

“看了《今天,我们怎样培育孩子?》的报道,我很受触动,我觉得孩子们是我们的老师。”一位网友认真地说。现在,他每天都要陪孩子做功课到晚上九点,他说:“一些道理作为家长我们都懂得,我想让孩子快乐成长,有时候看到孩子那么多课本、课外读物,也觉得挺心疼的。但是优质教育资源很少,为了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只能加大他的压力。”

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有家长的原因,也有评价体制的原因。他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看到的一件事:很多家长带孩子去专业机构测智商,不是他们想去,是学校让他们去,因为孩子的智商如果低于平均值,这个孩子的平时成绩就不用计入学校的总评分表。“这对孩子多么残忍,但是很多家长没有选择。”

另一位网友工作很忙,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他写道:“看到孩子的来信,我觉得脸上热辣辣的,孩子们提的观点特别有针对性”。自己和爱人工作压力大,有时候难免发泄到孩子身上。但是,以前的自己从来不觉得做错了,总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越打越听话”。“现在孩子倒是听话了,但是变得很胆怯,有一次中考结束,孩子一直到晚上12点都没有回家,因为成绩不好,怕挨打。”直到那时,才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

孩子们的信里提到的每条我觉得自己都犯过,一味的指责孩子,从没有从孩子的角度想过,我以为,指责就是教育,打骂是对他好,还老是告诉他“我为什么不打骂陌生人,因为我是为你着想”,孩子的成绩却每况愈下。看了这封信,我觉得孩子们是独立的人,不是家长的附属品,我要好好和孩子沟通。我想,正如《光明日报》的报道,“今天,我们怎样培育孩子”是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好好深思的问题。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育儿心得:我和我的孩子们

陪伴着孩子们成长,是妈妈最幸福的一件事。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会有形形色色的有趣事情发生,对的、错的、好的、坏的、开心的、伤心的……我愿与孩子们一同分享生活中点滴的喜怒哀乐,与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家的生活方式极为传统,小朋友从小都由老人带着,老人想法大家都是知道的,惯着宠着,没办法只好与老人“斗智斗勇”,既要教育孩子,也是在开导老人丢弃传统的老思想。育儿方面虽然谈不上很成功,但却获得了不少的心得。

一、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行动的表率。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们,我和我的孩子们约定,不论是在家或是外出,自己的行为要做到一致。

1、很小的细节--丢垃圾:在家中,所有的果皮纸屑必须丢在垃圾筒内,家中也有专门的袋子是用来装饮料瓶等可回收垃圾的,让孩子了解资源回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外出,更不能马虎卫生问题,如果没找到垃圾筒,自己想办法拿好或放包内,等到了垃圾筒的地方再丢。老人出门有时会随手乱丢,在孩子面前不能指责老人,而是亲自捡起来然后告诉小朋友:“奶奶年纪大了可能一时忘记了,以后我们一起来提醒奶奶,好吗?”这样小朋友会觉得自己很有存在感,像是一个小小的监督员,即使玩得很疯也不忘自己的“使命”!

小插曲:孩子的爸爸经常性会随地吐痰,我和孩子们提了一个小建议,每次看到爸爸随地吐痰,就给爸爸开“罚单”,让爸爸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买单,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文明意识和责任心,又制止了爸爸的不文明行为。

2、排队:地铁等公共场所电梯,之前这一块我也做的很不好,没有左行右立的概念,自从去过台湾旅游后,发现他们那里人再多,只要乘电梯的人都是相当自觉的靠右排队,左边一条道永远是空出来让急事行走的人用的。经过多次和孩子们强调“左行右立”,现在出行小朋友也会非常自觉的遵守;其他地点的排队,告知孩子一定要做文明礼貌的好孩子,插队是很不文明的行为。出行需要排队时,有时孩子的奶奶会上前和别人聊天顺道插队,我就会告诉孩子们奶奶做的不好,孩子们会马上将奶奶拉回来,这样奶奶自己也不好意思了!接孩子放学时时常会看到一些奶奶们,甚至是一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会当着孩子的面一股脑的插到最前面,无形中就给孩子们造成了负面影响。

表率作用是很重要的,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可以从家长那里得出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从而树立行为的准则。只有家长以身作则,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教育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作出一个好的表率与榜样。

二、不惯溺,让孩子学会坚强,做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1、不当面袒护:有时我在教育孩子时,孩子的奶奶会说:“他们还那么小,以后大了就懂了!”这时就必须要既教育孩子又开导老人,让孩子知道就算有奶奶这个“保护伞”,错就是错,有错就改是好孩子;告诉老人想要袒护也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这样会使他们性格扭曲、不明是非。

2、不包办替代:在家力所能及的家务得由孩子来做,比如扫地、洗碗、擦桌子,我就会大宝、小宝分工,在他们完成自己的劳动后,给予适当的奖励。由于一直以来大宝是我妈妈带的比较多,老人包办意识太强,所以动手能力和体贴程度不如小宝,而小宝在我的“使唤”下坚强成长,已经有点像小小男子汉了。一次我拿了很多东西,小宝走走自己回过头来从我手中抢走一袋物品(里面装着他们喜爱的玩具),我就问小宝“你是想要拿你的玩具还是看妈妈东西太多啦才来帮我忙的啊?”他不假思索的说“我怕你拎不动!”当我回头问大宝要不要帮忙时,他却说他好热拎不动。从此以后我妈妈也开始“使唤”大宝了,每每看到小宝留好吃的给我,而大宝总是想不到时,老人包办的想法也慢慢开始转变了。我相信没有学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三、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要有爱心懂得谦让

交往能力对人的一生是很重要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因此容易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还好我家的是双胞胎兄弟,从小就让他们了解与同伴交往的重要性,不争抢、友爱、互助、谦让。兄弟之间发生矛盾后,老人的第一反映就是哭的一方是对的,不问原由的责备另一个宝;而我的态度就是多观察、少干涉,先制止他们的矛盾(行为),让他们冷静下来后听听他们的想法,然后给他们分析对错,让他们在相处的分歧中慢慢体会。特别是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处的时候,总归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都是家里的宝,要做到不偏袒过错、也不过谦责备(偏袒自家孩子,会让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对错意识;因为过谦而责备无错的自家孩子,也会使孩子分不清对错,不能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其实孩子们都很聪明,有时候不是他们不懂如何解决问题,而是家长干涉太多后,让他们知道了捷径。多教育、多开导、多分析,对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没有坏处的。

我认为:活泼开朗的性格对于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利的,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时,父母不应用指责、批评的语言,而是多用鼓励的口吻引导他们,让他们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特别对于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不要一味地去压抑,要让孩子保持天真、活泼的天性,留有一个快乐、无忧的童年。

家庭教育也是父母的自我教育,对我们每个父母都是素质上的考量。不管采取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只要让我们的孩子感到生活的幸福,愉快、健康、乐观的面对生活,让他(她)有爱心、有自信、对前途满怀希望,那么,我们就是成功的家长。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生活在负面环境中的孩子们》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生活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