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讲究的是快乐专递,开心学习!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小编经过整理,为你编辑了建立自信,从小开始,欢迎你的品鉴!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很多孩子成了这些规则的牺牲品.他们一生下来,就受到成人的影响.成人所欣赏追求的东西,如美貌,聪明和金钱,时常挂在嘴边.闲聊家长里短时,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孩子。其实,所有的孩子都应当受到尊重.但在这些有意无意的坏影响下,怎样建立孩子的自信呢?

检查你自己的价值观

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显示出超人的天赋而暗中失望?你是否因为你的孩子没有别的孩子漂亮感到脸上无光?要知道,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很大的程度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评价上。很多孩子知道自己的父母很爱他们,但很少有孩子认为他们与父母是平等的.你的孩子相信你可以为他献出生命,但同时也认为你并不拿他当回事儿.因为当孩子与你的客人攀谈时,你曾打断过他的话,厉声叫他走开.只有让孩子坚信他的父母喜欢他,这个孩子才会有很强的自信心.

父母要做孩子最亲密的朋友

父母应当教孩子读有益的书;和孩子一起去放风筝,打球;当孩子向你们讲他那只断了翅膀的小鸟时,你们一定要耐心地倾听.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因为自信的基石就是这样奠定的。

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长处

有些孩子会唱歌,有些孩子能做模型飞机,有些孩子能独立喂养小动物,还有些孩子踢得一脚好足球。其实干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来鼓励他,督促他,推动他,让他不停地去学习,发展他的长处.否则最大的悲剧也许会是,你强迫孩子向你认为是最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这个方向并不是孩子真正的长处。

不要随意惩罚孩子

打骂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损伤吗?这全在于父母打骂的意图。给固执的孩子一巴掌有时可以奏效,但我们不能因此把自己的烦恼全发泄在孩子的身上,更不能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打自己的孩子或嘲笑挖苦他.而且父母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眼中公正秩序的化身,如果你以很恶劣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怀疑你是否真的爱他,从而失去自信.

儿童成长期父母的影响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经过长期研究,大家公认成长良好的孩子都有以下3个特点,1他们在家中得到父母更多的爱和平等的关怀,2他们的父母都明白教育孩子是一项伟大而困难的工作,3他们的家庭气氛民主而坦率。因此为人父母的家长们,要想你的孩子充满自信,就应从家庭开始,从小抓起。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的协调能力要从小开始锻炼


孩子的协调能力要从小开始锻炼与朋友聊天,朋友正烦着,说自已孩子走同边步的事情经过一个假期了还没改正过来,不知该如何是好。这里所谓同边步是指,如我们平时上学列队时,出左脚甩右手,出右脚甩左手,但走同边步的孩子,则常无意识的走成了出左脚甩左手,出右脚甩右手。

而走同边步,则是因为身体协调能力较差的原因。身体的协调能力,简单来说是指身体的支配能力,灵活度和平衡能力等等。

只能安慰这个朋友,这个事情家长不能太着急,以平常心态多提醒孩子,千万不能打骂,家长态度越极端,孩子越压抑,改正的机会便会越渺小。同时,建议她把孩子送去学跆拳道,慢慢来,希望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自然改变。

其实,孩子的协调能力问题应该在孩子小时便得到重视。孩子越小,发现协调能力问题越早,改正的机会也就越快越大。

xx没出生时,便听同事提过她家小孩协调能力差,而她家小孩是未经过爬行便直接走路的。于是在周边的同事朋友中,一一对比证明,未经过爬行便直接走路孩子的协调性比有经过爬行才学会走路的孩子的协调性要差。因此,我对xx爸说,必须要让孩子爬,爬,是锻炼孩子协调能力的第一步。只是,有很多家长因为怕弄脏衣服等原因不愿意让孩子爬或者并未协助让孩子学会爬行,因此,也就错过了协调能力锻炼的第一步。

而听说,也有会爬行的孩子协调能力也不如意的情况,那时,我生怕也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与xx爸反复强调,我们必须耐心通过与孩子一起做游戏来努力避免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出现。

于是,一系列的努力行动暗自开始了。

xx刚学会走路时,我们总站在xx的前面不远处,逗引孩子跑向自已。刚开始时,为避免xx冲过头,我们常在xx跑得兴起时拦住他。很多次之后,我发现,哪怕xx没有冲过头,只要xx爸有“拦”的意思出现,xx便会“忽”的一下停住脚步,连我们常说的“惯性向前冲”都不会出现。

后来,还有很多游戏,如“拣豆豆”、“追泡泡”、“拍气球”“爬楼梯”等一些能够让孩子的手脚动起来的游戏。

xx再大些时,开始对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自然,“开车”成了他最常做的游戏。当然,爷爷奶奶也特意买了辆“小汽车”给他。在xx爸的提醒下,刹车、加油、挂挡、倒车、转弯等一系列的配合不在话下。而那种状态,现在连我也是望尘莫及的。

看看现在的xx,再回头再看看xx成长过程中的那些小游戏,我们如此庆幸,我们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我们做的那一切是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的。

有时xx爸也会有疑问,协调能力的事真是这样么?我毫不犹豫的点头。

那没有发生的事情,谁能说,不是那些看得见的陪伴不是那些看得见的努力的成果?

儿童抑郁症从小开始防治


据统计,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尤其令人感到忧虑的是,近年来儿童青少年自杀呈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对此,家长、学校、社会应予以高度重视。更重要的是,从儿童时期开始,就应该仔细呵护,不要让抑郁症根植。

行为突变应警惕

儿童还不具备和成人一样能全面用语言表达复杂情绪体验的能力,因此,行为的异常突变就成为儿童抑郁症的重要诊断标准。那么,儿童抑郁症有那些表现呢?

性格突变。当一个外向乐观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自卑、内向、退缩时,或当一个文静、有礼貌的孩子突然变得急躁、容易激动、没礼貌,以及经常与家长和老师产生对立情绪时,就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

学习突变。当一个一贯成绩优良,勤奋好学的学生突然出现学习困难,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上课不专心,作业完成困难,成绩急剧下降,以及自暴自弃时,一定要带他们去看心理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失眠。儿童一般很少失眠,若一个孩子失眠、夜惊、多恶梦、睡眠中经常辗转反侧,且持续时间长达数月,日间精神萎靡不振,这就应警惕患抑郁症的可能。

抑郁症患儿往往感到很孤独,认为没有人能理解他们,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自我评价降低、言语减少、动作迟缓、行为退缩、激惹性增高、容易发脾气、恐惧不安、悲观厌世等表现,甚至产生自杀的企图。

精神压力的产物

虽然引发儿童抑郁症的病因有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精神压力。不少患者幼年时期心理素质较差,自尊心很强,但又很脆弱,心理不稳定,遇到困难就容易产生精神压力。如果儿童长期处在这样的重压之下,那么一个微小的挫折就有可能摧毁其精神,让他们患上抑郁症。

首先,来自学习方面的压力。大体上说,每一种学习障碍都会导致情绪问题,都会使儿童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使自己的信心发生动摇,并感到沮丧和忧愁。而这些情绪问题又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有些学习成绩一贯很好的儿童,由于某一次考试成绩不好,也可能发生抑郁症。

其次,父母或老师管教方式不恰当。当孩子出现成绩滑坡或犯错误时,没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谅解、鼓励,而是遭受到严厉的教训、责骂,甚至体罚,这样极易摧毁孩子脆弱的自信,重创他们的自尊,让他们害怕见到父母或老师,陷入过度担心、害怕的状态,这样就容易发生孤僻、沉默、自卑等抑郁情绪。

再次,心理应激事件也是诱因。如失去亲人、父母离异、缺乏家庭温暖,以及遭到虐待、抛弃等。

及时治疗是关键

儿童抑郁症和成年人有较大的不同,容易被家长和老师忽视,因此,重视儿童抑郁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就显得非常重要。

导致儿童抑郁症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我们仍可从儿童的生活经历中找出某些原因。根据患儿发病的有关因素和症状特征,可以采取心理治疗,包括行为疗法、游戏疗法、暗示疗法等。同时要对患儿进行耐心的引导,帮助患儿克服情绪上的障碍,逐步培养其坚强健全的性格。要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实践活动,改善情绪,增进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同时,家长要学会正确地教育孩子,改善家庭环境,以减少对孩子心理上的不良刺激。

必要的时候,须在医生指导下对患儿进行药物治疗,家长切勿随便给孩子乱用药物。同时,家庭治疗必须贯穿治疗全过程。孩子的进步,离不开父母的配合,父母对孩子不要总是抱怨、打骂,对患儿的进步要满怀期待,并充满信心。坚持不断给患儿加油,而且要能够耐心地看待患儿的“过错”,给予宽容与引导。虽然治疗的过程中难免有反复,但只要坚持“给孩子尊重,多鼓励孩子”这条原则,就能还孩子一片明朗的天空。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


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父母要从小注意培养宝宝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于宝宝来说,培养

逻辑思维能力的好方法莫过于做游戏和日常生活实践。

宝宝很小的时候就可通过游戏提高他的逻辑思维能力。如在宝宝4个月的时候,可在他的一只脚上拴一个铃铛,当宝宝无意识地踢腿时,铃铛会响,通过多次试探,宝宝会将自己的动作与声音联系起来,从而有意识地踢动。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

日常生活和实际活动是宝宝思维发展的源泉。看看下面这位母亲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宝宝开发思维的。

妈妈的经验

我是这样引导宝宝从玩水的活动中增长智慧的:一盆水,此外是火柴杆、积木、竹筷、铁钉、曲别针、塑料盖、玻璃球……让宝宝自己去玩,宝宝将各种东西放进水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沉到水底,宝宝在玩耍中发现,木质的、塑料的都是轻的,于是作出凡是轻的东西都能浮在水面上的肯定判断。重的东西都沉在水底,铁钉是重的,玻璃球是重的,所以铁钉、玻璃球沉在水底,宝宝轻松地作出了正确的推理。当爸爸拿出一只空铁盒问宝宝:“这只铁盒会沉还是会浮?”宝宝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沉”。可当盒子放进水中,却高高地浮在水面上,宝宝在摆弄盒子时发现盒子是空的,空盒子尽管是铁的,也能浮起来。

让宝宝练习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归类

学习分类法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东西根据某些相同点将其归为一类,如根据颜色、形状、用途等。在归类过程中宝宝会注意力集中,认真思考物品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其观察能力。

生活中的归类游戏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父母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宝宝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宝宝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宝宝分类、配对,以训练宝宝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父母还可以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宝宝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宝宝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

事半功倍:从小开发孩子左右脑


一、从小开发左右脑是孩子智力开发的最好时机

每位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过人,都非常重视对孩子智力和潜能的开发。而我们的大脑正是智慧的源头:左脑与右脑以显著不同的方式进行着神奇的工作,左脑偏向使用语言、数字、逻辑性进行思考,右脑则擅长在图形、空间、想象方面的思考。尽管如此,两个大脑半球彼此的活动并非分工式进行,而是互相支持、协调的。左脑与左脑以每秒10亿位次的速度彼此交流。

科学研究显示,0-6岁期间,所有脑细胞都在健康发育,这一时期儿童大脑活动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思维最敏捷的时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在这个时期充分开发幼儿的智能,使左右脑协调并用,充分整合,是儿童智力全面发展的根本。

二、左脑的训练

左脑的训练,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开发的重点,并被重点地开发者,比如我们学前的语言教读和简单数字的计算,语文、数学课程的设置,都在进行着左脑的开发。而且我们大多人都是右手拿筷子、写字,很少一部分人是“左撇子”,右手被过度的开发也同时促进着左脑的开发。下面重点来介绍右脑,来开发右脑的各种能力。

三、右脑能力的开发

首先是右脑映象的认识力,又称类型识别能力。新生儿即能认识母亲的脸,而他的记忆大部分是以映象作为概念被识别出来的。这种概念就是在瞬间能捕捉到的东西,也称为类型识别能力。在婴儿半睡眠时给他讲故事,就是运用他的映象记忆力。

其次是图形的认识力,即形象认识能力。与婴儿说话时,指着对应的物品,则婴儿的右脑就会反映出这个物品的形象来。日常生活中养成用图形记事的习惯,就能刺激右脑,使其逐步活化。

再次是空间识别能力。从小让宝宝拍吊球,开始拍不到,练习了几个月后就能够抓住球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家里黑暗中来回走,直到能行走自如,提高空间识别能力。

最后是绘画感觉能力,有人说,中国的自然风景是右脑型的,要活化右脑首先应该经常带孩子欣赏美的工艺品、建筑、塑像、邮票以及自然风景等。培养孩子画画的兴趣,对右脑的刺激更为明显。

如何从小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


从培养孩子数学能力着手,是激发孩子潜藏智力的非常有效而实用的方法。及早地培养孩子的数学能力,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具有重大意义。

孩子的智力开发是每个父母都十分关心的事情,很多父母为了使孩子更加聪明大费苦心,购买健脑食品、用音乐熏陶等,但收效甚微,孩子看上去并没有多大变化。究其原因,是因为父母没有得其门而入。孩子智力开发的关键是数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从小就开发孩子的数学潜能,是每个父母都应该重视的。

美国的全国数学教师委员会(NCTM)是全球最大的致力于提高数学教育的机构,该组织目前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在数学学习和数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标准。这些标准全面地涵盖了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下面简要介绍说明这些标准,并设计一些可行性很强的具体方法,以指导父母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掘孩子的数学潜能。

1.数感与计数(即数数)

培养数感并不只是会数数。数感是指能很轻松地用数字进行思考和工作,并理解数字的各种用途和数字间的关系,它涉及数数、数字的加减等方面。计数有助于孩子对数学各方面的理解能力,培养孩子的数感与计数能力,父母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训练孩子对数字的感觉,比如让孩子去数生活中的实物,鼓励孩子挑选出颜色、形状或大小相同的东西,充分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数字,比如楼号、信箱号、门牌号、汽车牌号等,并与孩子讨论数字的用途,和孩子一起听天气预报,或读出家中温度计的温度值,等等。

2.度量

时间用小时、分钟和秒来度量,长度、高度及重量等也各有与之相应的度量单位。通过度量方面的练习,孩子能明白事物的具体尺寸并学会如何用度量单位表示。生活中处处有度量,做饭、购物、缝衣服等,父母可以趁机向孩子解释相应的度量,孩子不理解时,还可以鼓励创造自己的度量单位,如“宝宝现在有3个西瓜重了”。有些较小的孩子不明白时间的概念,不妨把时间与他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固定的事件联系起来,如“早饭后”“睡觉前”……孩子长大些后,他们就能理解像昨天、今天和明天之类更抽象的概念。

3.几何与空间感

几何与空间感可以指导孩子通过观察知道周围世界的形状、大小、方向等。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让孩子识别不同形状的图形帮助孩子理解几何的概念,让他们描述不同的形状,用手指在空中比画出来或在纸上画出来。对于孩子来说,学习几何的最佳途径就是手工制作,把孩子常吃的蛋糕、三明治等切成各种形状,让他们重新组合或排列,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孩子对几何的理解。

4.分数

分数代表整体中的部分。孩子与成人思维方式不同,年龄较小的幼儿看着大人把东西切成三份,他会认为东西要比切前的多。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现象。为此,父母要多组织家庭活动,鼓励孩子参与,如分食品、做家务等,都非常有助于孩子对分数的理解。5.估计

估计是对事物的数量或大小进行有根据的推测。要想做到精确地估计,必须明白数量与大小的含义。对孩子来说,精确估计很难做到,但当他们理解多、少、大、小的含义后,他们可以学会用“大约”“多于”“少于”等词汇进行简单的粗略估计。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大约”“在……之间”“在……周围”等诸如此类的词汇,为孩子学习“估计”创造一个有利的氛围。“估计”听起来很复杂,实际上并非如此,仅仅是对事情作个猜测,然后验证一下而已。在孩子稍微长大一点时,可以记下孩子推测的数值和次数,若反复做同样的或类似的训练,孩子的估计能力最终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6.图表

图表用来直观表示组织结构以及阐释各组织之间的关系,比如日历,可以用来安排一个人一周的生活日程。如果父母和孩子一块儿使用日历,日历将是孩子学习和理解用图表安排生活节奏的非常有效的工具。事实上,生活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图表化。举个例子,孩子每吃一个桃子就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到周末时让孩子数数看这一周吃了多少个桃子。孩子通过这种方式的理解要比纸上的数字形象得多。

7.联系

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很多数学问题与自然科学、艺术、音乐等都有联系。因此,通过联系能帮助孩子较容易地理解数学。对于父母来说,要学会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更清晰地理解数学。比如,父母可以试着让孩子帮自己把食品分别放好,于是他们将学习如何把谷物类同罐头类物品分开,还能亲身体验到大小和形状的概念。

8.解决问题

这也是学好数学最关键的一步。学会了解决问题,孩子就会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个,问题的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不仅能培养孩子探索问题、找出结果的能力,还能训练孩子自发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和社交能力。孩子天生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强烈的好奇心,父母的鼓励可以使孩子更大胆地去探索、发现,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且知道一些问题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来解决。

9.推理

推理是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它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要提高孩子的推理能力,父母在向孩子提出问题后,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思考,不要急于告诉孩子正确答案,让孩子独立思考,将有助于孩子学会推理。

10.数学交流

数学交流意味着同孩子多交谈并要倾听孩子的思路和感受。多进行数学交流,有助于孩子对事情的思考,使思路更加清晰。父母与孩子多交谈,还可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对其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数学交流并不只限于用语言,也完全可以用其他非讲话类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图表、实物、符号,等等。无论干什么,做父母的要抓住孩子好奇心浓厚的时期,孩子有兴趣甚至痴迷,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这些活动的设计并不完全基于开发孩子的数学能力,还有利于孩子整体素质的培养和开发。另外,这些活动完全可以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不需要专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

从故事表演中建立自信


从故事爸爸、故事妈妈的活动开展开始,我们的孩子和家长一起阅读着图书收获着图书带来的快乐。

还记得,甜美的的笑容、亲切的声音,这是我们的“故事妈妈”——李昕睿妈妈。当她走进教室,雷鸣般的掌声就响了起来——孩子们实在太兴奋了!“故事妈妈”用她最真挚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述着动人的故事。童话故事,不仅是动听还让我们的宝贝没从中受益匪浅。

再到后来,史宋宇和妈妈给大家带来了好听的故事——《会飞的抱抱》。小猪阿文为了祝贺奶奶的生日,通过邮局给奶奶寄去了一个大大的拥抱。拥抱怎么寄呢?只有靠各位工作人员的亲密接触了,一个拥抱接着一个拥抱,信件成了一个爱的接力棒,邮寄也成了一场爱的接力赛。

当孩子们用他们的理解表演着故事的时候,我看到了他们的快乐与慢慢正在建立的自信。一个单纯的想法、一个实际的小小行动,却大大地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暖暖的,很幸福。

最近我们又迎来了一位特别的故事妈妈。她是为了陪伴内向的儿子而在百忙之中来给大家讲故事的。

小璇内向不善表达,为了让孩子能更多的展示自己,她和儿子商量好,她和儿子一起讲故事给大家听。小璇在妈妈的陪伴下勇敢的站在大家面前讲故事。

在“故事妈妈”和小璇声情并茂的讲述中,20分钟不知不觉过去,孩子仍意犹未尽,沉浸在美妙的故事中。

有这样的“故事妈妈”陪伴,孩子们实在是太幸福了!有这样的“故事妈妈”陪伴,我们的“亲子阅读”活动也会飞得更高更远!

喜欢《建立自信,从小开始》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