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育儿:为母的要有耐心”,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为母的耐心

听说“为母则强”。其实我并不清楚,为母后强在哪些地方。

该要自己承担的,早已承担。不能承担的,也已经承担了。

生娃后,除了因为缺乏睡眠导致容颜老得快以外,心也因为操心之事多了而老得特别快。

唯一不同的是,对许多人、许多事情都没有丁点耐心的我,如今对娃算得上特别有耐心。

应该算是有耐心的吧,所以可以看着他钻桌子底下捡玩具,而不去帮他捡。

第一次,他的头被桌子磕了一下,他嗯了一声,而后不停重复丢东西捡东西的节奏,再也没有被桌子磕到。

我不知道,是因为老人的育儿观念不同,才会导致差异这么大。还是因为大人太懒,懒得去等待一个孩子慢慢学习的过程,所以什么都尽快替他做完。

我想,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大人等待的过程。

慢慢地不再给他喂饭,等他拿着勺子从没吃上饭,到后来可以自主吃饭。

慢慢地不再给他穿鞋,等他自己一个人把鞋子穿上。一开始可能左右不分,某天他会突然发现,自己的鞋子穿错了。

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等待,不建议成为父母。

你嫌弃他成长得慢,这也不懂那也不会,然后什么都替他做完,那他还要长大做什么呢?不如你一直让他这样,替他做完一辈子算了。

所以有许多人提倡,懒父母养成更独立的小孩,我大体上是赞同的。父母不是真正的懒,但必须懂得,等待一个孩子成长,就是让他独立做自己的事情。

他会走路以后,每次走在路上都要独自走路,强烈拒绝你牵着他的手。他看见垃圾就去捡,捡了“好”东西就塞嘴巴。看见感兴趣的就飞快地跑。

许多老人看不过眼,我对他的放手,一棍子打死,所有年轻人都不会带小孩。总是不小心让小孩跌倒。

其实,我一直认为,跌倒不算什么。如同成长过程里的磕磕碰碰,只要没有受伤就没什么大碍。但跌倒了爷爷奶奶大呼小叫地跑去把娃扶起来,还要大大咧咧替娃骂土地公土地婆长得不平而导致他的儿孙摔跤,我认为这才是问题。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然他要跑,自然有跌倒的可能。跌倒了,当然不能怪路不平,只能怪自己没有看仔细,不小心。摔痛了当然可以哭,可以流眼泪,但是,这些都不能够成为大人对他付出更多爱的理由。

二十年前,照顾幼年的小弟小妹,他们都是被我摔着长大的。那个时候才十来岁,力气实在太小了,以至于经常不够力气抱温他们。但我认为那些小摔,虽然当时他们痛哭,但根本不会影响身体发育和智商的发展。

如今虽然有足够力气不让孩子摔倒,但放手是必须的。一开始就要知道,孩子一出生,逐步成长,就是逐渐离开父母的过程。所以,他越早独立越好。从最开始的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到后来的独立思考,我认为是越早越好。越早独立,他越能完整地形成独立人格,而不会人到了中年依然要依赖父母。

我们这一代,许多人就独立得特别晚。

虽然我不清楚,该如何去教育他。但我认为,耐心是必备的特性。只有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长,才是为人父母的基本条件之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严母慈父的育儿故事


我家是严母慈父。

我常训小猪,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不知道是我眼里容不得沙子还是我本来就脾气坏,动不动就吼上一嗓子:

玩具马上收拾好!不准躺地上!写作业去!衣服还不叠好!吃得这么慢!不许看那么近!。。。。

猪爸笑着摇头:唉,这么好的儿子你还不满意!

在猪爸眼里,儿子就是完美的了。吃得慢没关系,就是要细嚼慢咽。玩具玩得满地都是也没关系,男孩子就是要不拘小节。躺在地上没关系,地毯那么厚,不会着凉的。衣服没叠好就更不该说他了,叠衣服是妈妈应该负责的工作。写作业么,不要急,能考到这么好的成绩,说明老师讲的他都掌握了,写不写都不是很要紧的。

我气晕了,小时候不好好管教,以后还不得长成歪脖子树!一老爷们咋这么没原则呢。

他又笑,哈哈,一家人讲什么原则嘛!

于是我们常常在家里争论谁对谁错。

我嘴上虽然没有服过软,但我也明白,猪爸自有猪爸的道理。小猪两岁多开始就跟着我们天南地北到处跑,四岁开始就自己背着包,拖着小行李箱,踮着脚举着胳膊去办登机牌,一个城市住半年,便搬到另一个城市。比起一般的孩子,他更容易适应新的环境,这个是他的优点。

第二个优点,爱读书。他是视觉型的孩子,唱歌跳舞没兴趣,唯独爱看书。

第三个,唉,我不知道了,得问问猪爸。

可是缺点一大堆:

首先,吃饭慢。外婆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名模”。其实是“名磨”,出了名的磨蹭。

第二个,胆子小,非常害怕独处。想到这一点,我就掉眼泪。这完全是我造成的。小猪三岁的时候上过幼儿园,平时我和奶奶都在家,偏偏有一天我刚出差,奶奶就发现有肾结石,疼得不行,姑姑把奶奶接走了,我让学校安排小猪寄宿两天,想着应该没事。第三天我回来,去幼儿园接他,他一见我就流泪,紧紧抱着半天不肯松开。后来他告诉我说,下午小朋友们都走了,老师给他吃了饭,把他领到一个房子里,只有他一个人,让他睡在床上,然后老师就关灯,走了。他说他好害怕,不敢睡,总是偷偷哭。就两夜的工夫,三岁的孩子熬成了熊猫眼,瘦了一大圈。从那以后的大半年里,他常常睡到半夜就猛地爬起来哭,大声叫我。这件事也让我下定决心辞了工作,当起了全职妈妈。一直到现在,他不敢一个人呆在任何地方。我确定他忘记了寄宿的事情,但潜意识里的阴影,我不知道还需要多久才能消除,我当继续努力。

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育儿心得:育儿需耐心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头疼的问题,在实际的生活中,随着孩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不必生气,也不必担心,这是孩子在长大的表现。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怎样和孩子相处好,怎样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下面我就这方面谈一点感受和大家交流一下。

首先,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自己要有良好的习惯,常言道:“己不正,无法证人”。比如说检查作业,连家长都无法坚持天天检查,怎能督促孩子养成天天完成作业的习惯呢?还有,家长平时都不注意看书学习,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氛围,怎么能把责任都推给孩子哪,孩子的好多习惯和思维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的,我们是孩子的家长,孩子给我们子一起的时间最多,说以我们能否而养成良好的习惯,直接会影响到孩子。

其次,和孩子相处。和孩子相处并不难,和孩子相处好却很难。因为大人和孩子的爱好,观点,等都不一样,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大人容易犯官僚主义,霸权主义错误。孩子是很不愿和这样的家长交朋友的。所以我们家长要注意方法和措施。我们要学会和孩子一起欣赏动画片,学会和孩子一起玩拼图等等,和孩子培养一下共同语言和交流机会。让他们刚到我们和他们是朋友,不是家长,这样就好沟通了。

再次,要注意和孩子的沟通方法,和小孩子讲道理他们不容易接受,但给他们讲故事他们爱听,我们可以把道理融入故事。把深刻的道理打成有趣的比喻,这样教育了孩子又让孩子拓宽了知识面,岂不美哉!

育儿需耐心,坚持主义真,多学多交流,我们为子孙。

孩子脾气坏?单单耐心是不够的,要有点套路


孩子随时随地发脾气,一点儿小事儿就哭闹,许多家长都为这个问题烦恼不已!耐心劝告,他不听;

哄一哄,能好一会儿,但很快又开始闹;

实在忍不住对他大吼,要么大哭,要么才消停一会儿,又反复了……

孩子究竟怎么啦?

怎样才能让他告别坏脾气?

你好,“坏脾气先生”!

客观来说,孩子有很讲道理的时候,能合作,也商量得通;孩子也有很可爱的时候,富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玩耍和做事充满活力,与身边人的情感互动也非常棒!所以“坏脾气”并不是他的全部,甚至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

明白这个道理后,在多次反复遭遇孩子的坏脾气之后,我决定将“坏脾气”与孩子分离开来。爸爸妈妈所要做的,不是把孩子和“坏脾气先生”归为一体,加以否定、批评甚至拒绝,而是要联合孩子、调动他自己的力量,共同来处理“坏脾气先生”所导致的各种糟糕状况。

这样做,对爸爸妈妈来说,可以将自己抽离出来,以旁观者的眼光,客观地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不再被“坏脾气先生”牵着鼻子走,穷于应付它所制造的麻烦——它不合作,于是劝说;它哭闹,于是哄、抱;它发脾气,于是批评;它任性固执,于是陷入对峙的僵局……直到自己最终也陷入负面情绪。

对孩子来说,也可以更加客观地来看待和认识自身。因为孩子主要是透过周围人的反应来理解自我,如果爸爸妈妈对他发火、批评他,他就会对自己产生负面的印象。此外孩子还弄不清局部和整体的差别,也就是说,容易犯将局部问题整体化的错误,就有可能将“坏脾气”和自己等同起来,所以我们要帮他把自己和“坏脾气先生”区别开来,帮他建立起新的自我观念:你是个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设法约束“坏脾气先生”,让它不再制造出那么麻烦,好不好?

“坏脾气先生”从哪儿来?

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坏脾气先生”出现的频率就变得越来越高!究竟是什么在召唤着“坏脾气先生”?

“叛逆期”的必然

孩子为了寻求自我的确立,而坚持、甚至是固执于自己的主张,于是就显得不肯变通、难以商量;更常常诉诸否定形式,对其他人的要求、建议一概说“不”。这些“叛逆期”的情形固然令人头疼,但深究起来,却并不是“坏脾气先生”出现的真正原因:当孩子坚持他的主张,并且也获得了尊重和满足时,他并不发脾气;但有时他提出自己的主张或否决别人的意见之初,在别人尚未对他作出任何反应时,就开始脾气臭臭。

对自己力量的不确定

以他这样一个小人儿,去面对真的是“巨大”的世界,有很多事情他想要做却无力实现,尤其是,在很多情形下,他的意见总是被否决,被要求让位于爸爸妈妈认为更有道理、更合适的方案。于是当他准备要提出一个意见,或否定一个要求时,下意识地就产生了“等一下我肯定会被拒绝”的预设,然后直接就给出了反应:在第一时间,在别人都还没来得及听清楚他要说的是什么、根本来不及决定要如何回应他时,他就已经开始发脾气了。看起来很莫名其妙,其实“坏脾气先生”却是怀着深深的挫折感!

进入了“秩序敏感期”

有时候他尚未开口就已带着哭腔,看起来很不合理,但对孩子来说,委屈却是已然、真实存在的。因为在他单纯的世界里,一切事物都需要有相应的、稳定的位置,而事情必须要遵照习惯的顺序、方式进行。这些秩序在大人们眼里或许微不足道,但却是他的小小世界得以安稳的基础。所以一旦外部秩序被打破,对他和他的世界而言,就是个破坏性的灾难。

源自错误的反馈机制

如果一开始孩子哭闹、发脾气,或当哭闹持续一段时间,或发脾气升级之后,他的要求就获得了满足,那他就会形成错误的反馈机制:哭闹+坚持=要求获得满足。此外如果孩子哭闹,爸爸妈妈就赶着去哄,那他也会形成错误的反馈机制:必须要有人哄,才肯收住脾气。而且这个反馈机制会不断地升级:首先是需要有人给予他即时的、立刻的反应,稍微迟缓一点都不行;其次是需要哄比较长时间;最后是可能哄好了没多久,“坏脾气先生”就又开始闹别扭了。

无聊,诉诸破坏性行为

孩子其实是精力旺盛的小动物,如果没有足够有趣的活动,让他的旺盛精力有处可去,积留下来的旺盛精力就会变成破坏性的力量。“坏脾气先生”出现的一个高发时段,就是在孩子百无聊赖的时候。而且,“无聊”本身就是一个挺负面的状态,陷入其中的孩子想寻求突破,很多时候所用的方式就是发脾气——同时也表明:“我对现状很不满意!”

“坏脾气先生”,拜拜!

单单给予耐心,是无法应付“坏脾气先生”的,因为就像游戏中的“贪食蛇”,它对耐心的要求一定会变得越来越高,但又有谁能够给予无限的耐心呢?而当耐心耗竭时,忍不住对孩子发脾气,岂不是更糟糕的处理方式吗?而且这样做,很容易就变成爸爸妈妈跟孩子及“坏脾气先生”双方的对峙,不仅把孩子推到对立面,甚至会让孩子以为:既然大人可以发脾气,那我当然也可以!

所以当我将“坏脾气先生”指认出来之后,第一步就是要使孩子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和我站在同一阵营:“我们一起来跟‘坏脾气先生’说‘拜拜’好不好?”把这件事变成一个游戏,变成是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和“坏脾气先生”捉迷藏,最终请它离开的过程。

Step1、侦查

可以约定一些“暗语”,或者可以给孩子一些道具,比如一个哨子,一旦发现“坏脾气先生”的踪迹,就吹响它。一般说来,孩子在发脾气时,容易陷入其中,如果爸爸妈妈也就脾气论脾气的话,很可能大家都一起落入“坏脾气先生”设下的陷阱。所以作为第一步,最重要就是要令所有人产生警觉。事实上,当孩子竖起手指说“嘘”或吹响口哨时,他就已经停止发脾气了!

Step2、劝说

侦查到“坏脾气先生”之后,怎么办呢?肯定不能用和它一样的方式,对它发脾气。劝说,有时是有用的;请它将注意力放到更有趣的事情上,有时也是有用的。都请孩子来试一试吧:他会把从前爸爸妈妈用来劝说他的话,全用到“坏脾气先生”身上的!

Step3、划界

上面两招并不绝对有效,或有时效果持续的时间很短——刚转身离去的“坏脾气先生”,很可能在下一秒又去而复返了:孩子也经常在明明点头称“好”后,转眼间又回到刚才发脾气的原点,尤其令人头疼。

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制胜的绝招:在孩子和“坏脾气先生”之间划下界限——以具体的、大幅度的身体动作来划!或将“坏脾气先生”领到一间小屋子里,请它在那里呆着,然后关上门,孩子就和它说“拜拜”了。孩子对外部实体空间的感应,其实是对应着他的内心空间的,所以当“坏脾气先生”被分离到其他空间后,他比较容易就能脱身了。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很多人问我女儿为什么认识你们多字。我想说我没有刻意地教女儿认字,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抓住机会随时随情随景地和女儿一起分享一些事情。我想把我和女儿走过的这段路程和大班家长们一起分享:

一、变讲故事为读故事,让孩子不光听,也要和家长一起看,家长可以用手指着一字一字地读给孩子听,以吸引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同时有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词语时,可能很多家长都会绕开这个词,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来替换掉,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从一开始,就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词汇都是全新的。比如“悠闲地散步”和“慢慢地走路”,大人认为通俗或不通俗的,对于孩子来说都一样.一本书我们要看好几遍,刚开始时,通常是我给孩子读,第二次时我会让孩子读她认识的字,再读时我们俩一人一句,一人一页,最后再读,孩子就已经自己读下来了。

二、读书时,尽量少读图,多读字。选书时,尽量选字体大的书来读。记得刚开始给欣格买书时,我们一起选了一套喜羊羊的丛书叫《宝宝自己读》,里面的文字简明易懂,最让我感觉好的是,它的字体足够大,孩子读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大字更像是一个图形,对幼儿来说更形象,更易识认,回想起来,那是欣格能自己一点一点读下来的第一套书。

三、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开始阶段,家长可以适当地引诱孩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为了让欣格对一本书名为《蝴蝶如此耐心》的书感兴趣,吃过晚饭后,我拿起这本书,一边翻看一边对欣格说:“哦,我刚刚知道一只蝴蝶从毛毛虫变身为美丽的蝴蝶需要38天的时间!”“呀,最大的蝴蝶34厘米,展开翅膀就和这本打开的书一样大!最小的才只有小孩儿的小手指甲那么大!”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得跟着我进入了书中的文字。当然这前提也是我们家长得从自己做起,做出一点牺牲,远离电视,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其实细想想,我们当父母的,为了孩子连生命都舍得,为了这事花费一点精力和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每天即使再忙再累,我也会拿两到三本书陪女儿倚坐在床上,一起读读书,享受这分外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不知有没有家长听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位中学老师在升学压力下,每学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带着学生学完了语文课本,剩下的三个半月的时间,他领着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结果把全校最差的班教成了考试成绩超过学校实验班的“最牛班”,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孩子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因为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好,智力背景就会更丰富,孩子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更强.提及此,可能有些家长会感觉这事离我们五六岁的宝贝们还很遥远,也有人可能会想:孩子还小,上学认字以后再让他去读书吧!作为老师,我耳濡目染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尽心力,找学校,找老师,报辅导,最终结果仍是收效甚微。其实很多教育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并不在学校,不在老师,而是在孩子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的时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很多方面.所以,此事一定是宜早不宜迟的.

前些天看到网络流行的一则辣语“十八得了超级妈”: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笑过之后更深切地理解了,世界上的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这就更需要做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忙碌之中,一些零星的回顾,碎片似的话语,真让我感觉有些难以示众,但这其中难掩的一份真挚而焦灼的心情又让我心境安然:我。.最后,真切地希望女儿的小伙伴们都能和父母一起,在和谐自然中享受从识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能够为此受益一生!

班级二三事之家教心得: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教育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教育女儿的方面,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一:给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会。如果家庭不和谐,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有的孩子容易越来越内向,孤僻,越来越不爱与人交往等等,所以为了孩子,还是相互忍让,给孩子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我们一家是三世同堂,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多是相互尊重,当我和女儿爸爸之间有矛盾的时候,我们也会避开女儿,尽量的不去影响到女儿。

二:父母教育子女要有耐心

培养孩子的过程是一个艰辛劳累的过程,小孩子一般好奇心多很强,喜欢对某一问题追根问底,家长到最后总喜欢敷衍了事或打断话题,这实际上是打断了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感,女儿蔡文君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自小就爱问这问那,刨根问底,有时问道我实在也回答不出的问题,那我就说我们一起去上网查查,妈妈和你一起来学习,为了孩子快乐与健康,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孩子最好的交流对象。

三:父母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我女儿十一岁了,已经三年级了,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我偶然对她说:“你看看你自己房间的书桌,堆得乱七八糟的,作业本多快放不下了。”女儿竟然回答我:“你的电脑房里也是堆了好多东西,爸爸还在里面抽烟呢。”那一刻我震惊了,我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了,我和女儿爸爸商量好,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做起,给女儿树立一个好榜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逐步的去影响女儿,慢慢的女儿学会了独立整理自己的书桌啊,玩具啊之类的.现在女儿每天多能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紧紧有条了。

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和事物充满好奇,也渴望参与其中,获得体验与成功的快感。女儿从小就喜欢剪剪弄弄的,记得有一次看到少儿频道里手工制作,就要自己动手来做一个收纳柜,在我的鼓励下,女儿照着电视里的步骤一步一步的完成了,又按照自己的想法添加了自己的创意,一个美观小巧的收纳柜就完成了,女儿现在还一直在用着。现在女儿没事就喜欢自己弄些小物件,在女儿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我们做父母的也感到很欣慰。

五: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女儿在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可能还没有适应过来,有时作业不肯做啊,有时闹情绪啊,那时我就和她说我们小朋友的主要任务是好好读书,但读书不是就一直写作业,我们也要看电视,也要出去和小伙伴玩,而且我们还可以从游戏当中获得知识。逐渐的女儿改变了对学习的态度,该学习的时候就学习,该玩的时候就玩。

以上是我们教育女儿的心得和一些方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

育儿观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育儿观念: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宝贝儿”、“小皇帝”,他们每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理能力极差。

为了改变幼儿自理能力差的现象,我们从小班开始就注重培养幼儿自己洗手、自己吃饭、自己叠衣服等方面的能力。再逐渐加强幼儿在穿、脱衣服、系扣子等方面的培养。很大一部分幼儿经过老师的指导,在入园后能够自己脱下外套并叠好,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在离园前能够自己找到自己的外套,自己穿好并系上扣子。有的幼儿在穿衣服、系扣子时动作可能会慢些,但我并不着急去催他,实在不行就再手把手地教他一遍,再重复一遍要领;有的幼儿在系好扣子后会惹来小朋友的笑声,这时我会提醒他:“孩子,你真能干,自己系好扣子了,只是没看清楚,一不小心‘走错门儿’了。”他低头一看,咧嘴笑了,接着就把扣子解开,重新系好。看着孩子们自己整理衣服的认真劲,我真的很高兴。

可是有不少幼儿早上来园后会嘟着小嘴来告家长的状:“我妈妈不让我自己穿衣服,她嫌我太慢了……”经过调查,我班确实有不少幼儿从早上起床穿衣、穿鞋到洗脸一直都是家长“全权包办”,有的还要家长“喂饭”。其实,我们的孩子已经不小了,他们5岁了,可以学着照顾自己了。但是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锻炼,他们总认为孩子做的太慢,没时间去等待,就抢先一步,替孩子完成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产生一种惰性,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而是家长做。

针对上述现象,我利用家园栏以“多给孩子点时间,让他自己动手”为题,对家长朋友提了几点建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家长开始注重孩子自理能力方面的锻炼,这不,连续一周来我班的大部分孩子早上起床后都是自己动手穿衣、穿鞋,自己洗脸、吃饭,有时还帮妈妈做家务。家长们见到我都笑着说:“我们的孩子真是长大了,懂事了,能干了。”我也会高兴地给与肯定。

如果我们能够多给孩子一点时间,或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喜欢《育儿:为母的要有耐心》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母亲子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