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看:谈宝宝请假与迟到

12-01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必看:谈宝宝请假与迟到”,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父母替孩子请假时不妨跟教师商量一下,看看幼儿园最近是否有新的活动。

父母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原因很多,有的是孩子没人带,有的是嫌孩子在家太吵,有的则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一些东西,不同的目的便产生了不同的上学态度。

有些父母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只是玩玩唱唱,所以经常迟到、早退、缺席、请假,认为这些并无大碍。有的父母对孩子请假豪不在意,不想去就不去,有时连打电话告诉幼儿园也省了。

其实,帮孩子向幼儿园老师请假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让孩子明白什么情形下可以请假,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从中形成一种纪律观念。在为孩子请假的时候,要让孩子清楚请假的理由,比如生病会将病菌传染给其他小朋友,而且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各种收效也不会好,所以要等病愈后再上幼儿园。而天冷、下雨等不成理由的理由,则不能被允许,因为这恰恰是磨练孩子意志的好机会。

在不清楚原因,幼儿吵着不愿去的情况下,父母也不应凭自己的意愿随便做出决定。应及时了解原因,了解孩子的需要,要给他适当的疏导。这时父母最好同老师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幼儿园是否遇到了什么问题。也让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个性,从而帮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等。

父母替孩子请假时不妨跟教师商量一下,看看幼儿园最近是否有新的活动。如果有,孩子请假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时便可跟老师拟定补救办法。事先的征询及说明也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这些都应该让孩子知道。此外事先请假的天数和原因,老师在班上说明后让其他小朋友了解,等孩子回到幼儿园后,就比较容易重新投入到集体中。同时,老师也不会因为不知道孩子何时来园而无从准备孩子的各种物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如何与宝宝谈幼儿园里那些事


孩子入园后,每位家长都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干了什么?开不开心?有没有挨欺负等等。每当聊起这些话题的时候,孩子常常是不收你的台,有木有?到底回到家后家长应该怎样和孩子沟通才能了解他一天的情况呢?下面例举了一些案例供家长们分享。

案例1

“妞妞,你今天在幼儿园表现的怎么样?老师喜不喜欢你呀?”

小编解析:

家长在对他说话时,比较多地从“应该对孩子说什么”角度出发,而很少考虑“怎样说孩子才接受”。常常忽视了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知识容量、心理特点、生活经验以及社会背景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并且是处在一个日益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如果家长对孩子说话的内容、方式,不能与孩子的变化相吻合,结果只能是家长的话孩子越来越不听,或者“听不懂”。

应该这样做:

你可以这样和孩子说:“我猜猜看你今天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事?”如果你说的不对,孩子会给你纠正过来,也会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给你。您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都做过什么了。

案例2

孩子某一天突然宣布:“我不想上幼儿园!”,我就问“淼淼,你在幼儿园发生了什么?”,“你觉得哪里不舒服?”。

小编解析:

因为孩子有可能在幼儿园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产生抵触情绪,这需要家长和老师及时沟通,帮助孩子度过难关。另一方面,孩子也有可能是身体不适而不能明确表达,就用“我不上幼儿园”来表明自己的烦躁不安。

应该这样做:

排除了以上两点具体问题,如果完全是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可以让孩子在家里休息一天。但不要安排特殊的精彩活动,依旧按照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度过一天。并于当天晚上告诉他:“明天必须上幼儿园。”第二天如同初入园来对待。

案例3

“你怎么上课又捣乱了你?!赶紧给我改了。”

小编解析:

4-5岁这个阶段,孩子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更倾向于得到对自己积极的评价。孩子以往建立的亲密关系、亲子间的互动以及老师对他们能力的评估会影响儿童自尊、自信的建立。

应该这样做:

可以这样说:“妈妈听老师说,班里有个孩子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行为。一旦自己听会了,就开始左邻右舍的开小会,既影响老师继续讲课,又影响周围小朋友听。'这个同学可给老师出了个大难题。”这种沟通方式更容易让孩子看清事件本身,通过引导和分析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评判标准,最终实现儿童的自我调试。

案例4

“你今天在幼儿园里吃了什么饭呀?能给妈妈说说不?”宝宝说:“不知道”

小编解析:

家长每天这样问东问西的问一些她在幼儿园里的情况,当然少不了今天吃了什么啊之类的。问多了,她一定很烦。

应该这样做:

早上:“点心的一种,椭圆形的,干干的。”

“饼干?”

“不对”

“有点软软的,香香的,我们家也有的。”

“小面包!”

“答对正确!”

再来中午的:

“这个菜有三部分,一种是蔬菜,青绿色的,长长的,也可以凉拌的,昨天晚上外婆家也吃过的。”

“芹菜!”

“对,还有一种是桔黄色的,吃了对眼睛有好处的。”

“胡萝卜”

“还有一个是强壮宝宝(巧虎里学来的知识),菜菜里经常有这个的。”

“知道了,是芹菜胡萝卜炒肉丝!”

“答对正确!”

这可不是在考孩子,是宝宝在给家长猜她在幼儿园的食谱呢。妈妈们也可以参考一下哟!

父母必看:孩子犯错时,家长该怎么与孩子交谈?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做到了这些,相信孩子的问题就被你解决掉了。

父母必看:给父母的忠告,句句真理


【忠告1】不要让“好孩子”成为负累

孩子的心灵是否舒展才是教育成就的关键。

父母用近乎神的标准来要求孩子,父母自己都不完美,却想让孩子完美!孩子不能被唤醒就是因为做好孩子太累、太累了。

在这种心态下父母往往不允许失败,跌一跤也不行。孩子犯一次错误,一次考砸了,老师,同学,甚至爸爸妈妈都瞧不起自己。

父母教育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累呢?因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花早开有早开的美,迟开有迟开的美,各有各的好,迟开的花也许更美。可父母缺少“花苞心态”,别人的花开了,我们的花还没开?掰开来,结果成了死花!

【忠告2】找感觉,尝甜头

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

唤醒好孩子的第一招是找感觉,找什么感觉呢?找好孩子的感觉!要不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播撒天才的种子,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状态下快乐成长。

第二招是尝甜头,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而不是吃失败的苦头,现在父母的教育老给孩子吃苦头,过分强调孩子努力了才能成功。怀疑孩子不努力,响鼓还要重槌敲。于是问题出来了,父母整天盯着孩子的缺点,短处和不足。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唠唠叨叨,非把孩子搞得灰溜溜的,以为尽到责任了。

而我教育女儿的特点是让女儿尝成功的甜头,因为对孩子而言,成功了才会去努力。父母对孩子应该“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慢慢少”要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小题大做,无限夸张,让好孩子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

【忠告3】说你行,你就行

“行”这个字为什么这么灵?因为它满足了孩子无形生命最大的需求——赏识。

孩子动作慢,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快,是慢中生快;孩子粗心,我们看成是未成的细心,是粗中生细;孩子胆小,我们看成是未来的胆大,是小中生大;孩子成绩差,我们看成是未来的好,是差中求好;

用这种赏识的态度对待孩子的缺点和弱点,孩子就不怕犯错了,现在的不行就会变成未来的行。

越是胆小的孩子,越渴望胆大;越是粗心的孩子越是渴望细心;越是动作慢的孩子越渴望动作快;如果还讲他胆小,粗心,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是负面强化。就像头发少的人谈秃子问题,谁受得了?

【忠告4】优点不说不得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孩子的无形生命像一棵棵的果树,果树有果枝(优点),也有疯枝(缺点),父母抱怨的目光盯着不长果实的疯枝,疯枝就会疯长,父母赏识的目光盯住果枝上,果枝就会越长越壮,最后硕果累累。

希望孩子动作快,老说孩子慢;

希望孩子细心,老说孩子粗心;

希望孩子胆大,老说孩子胆小;

希望孩子聪明,老说孩子笨。

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的缺点反而得到了强化。往往还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而赏识教育的观点恰恰相反;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

【忠告5】高目标化为低要求

目标定得太高,孩子容易放弃;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

现在很多孩子没有自信、成绩不好的根本原因是父母“高标准,高要求”的结果。目标定得太高,要求太严,容易破坏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容易放弃;

目标要刚刚好,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把一个大目标分成几个小项目,让孩子从成功走向成功!

父母怎样与新生宝宝交往


视、听、触觉和模仿是新生儿的主要行为能力。在家中新生儿和父母等交往也是通过这些能力来表现和发展的。

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小宝宝光临人间不久就会东张西望,眼睛还会追随红球或有色玩具上下左右移动。

父母怎样与新生宝宝交往

生后12-14天、26-28天的新生儿,在看红球、听格格声这两项行为方面较生后2-3天的新生儿有明显长进。

生后2-3天的婴幼儿虽能看红球,但头和眼球只能在水平方向移动,到12-14天特别到26-28天时不少新生儿可随着红球转动。

如你能掌握此规律,你就可以在哺乳后抱起宝宝,眼和眼接触(最佳距离是20厘米),一边说话,一边慢慢移动面部,宝宝的头和眼球就会随着你而转动,这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意义却重大。

正如美国学者文尼柯茨博士所说:“‘最早的母亲关注’对幼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能提高敏感性的时期,在生后要持续几个星期,可以为形成你宝宝的个性、展开智力发育及感觉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这样,如抓紧新生儿时期的行为锻炼(当然要循序渐进),对你宝宝的发育会有很大好处。

眼对眼的互相注视是相互交往的开始。许多妈妈反映,在宝宝注视她们时会感到很高兴,不由自主地会紧紧拥抱她们的孩子。

她们会说:“张开宝宝的眼睛,喔,宝宝是妈妈的,宝宝认识妈妈吗?”这时宝宝可能会微笑。

大约40%的母亲要花一周或更多的时间才感觉到宝宝真正是自己的。

通过接触、照顾新生儿,父亲才真正感到宝宝是自己的,因此这些相互之间的交往是必需的。

父母在此时期内能强烈地感到他(她)们自己与宝宝联系在一起,惊人的感情共呜渗透在母(父)亲与新生儿之间。

在家庭随访中,妈妈还会告诉你她那些引以为骄傲的事:当宝宝在吃奶时听到妈妈的谈话,宝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速率,表明宝宝要听妈妈说话,而别人的说话声宝宝却不理会。

喜欢《父母必看:谈宝宝请假与迟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宝宝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