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提前上班,开窗通风,做好上班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更好地迎接孩子们的到来。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一声声的“老师早”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教室里变得非常热闹,孩子们一个个像快活的小鸟飞进了教室。
但我发现有的孩子在喊老师早时小脸却朝着其他方向看,我想这种打招呼的行为习惯不好,应加以重视。于是,我就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让幼儿学习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接着,我对小朋友说:“我们一起学习不仅用语言问早,还用目光问早,行吗?”小朋友听到学新的东西,高兴地说:“好。”有的小朋友好奇地问:“老师,什么是目光问早呀?”我就微笑的对他们说:“就是在和别人打招呼时,眼睛要看好对方,不能看别的地方。”随后,我采用情境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在教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安排时间让孩子互相练习,互相模仿,当他们学会了我就及时加以肯定。久而久之,绝大多数幼儿在老师的提醒下基本学会了用语言和目光打招呼,有的幼儿已形成习惯。在这同时,我要求孩子们做到的事,我也提醒自己要做到,要知道老师在孩子们眼中永远是榜样。因此,我随时用目光追随着每一位孩子,让每位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关注。
现在小朋友走进教室,基本都能看到老师迎接他们的是和蔼的语言和目光、甜美的微笑,孩子们也像老师一样能用语言和目光问早,快乐的一天从一声问候、一个目光开始了!
在你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学习
在老师的鼓励下你能够尝试自己穿外套这一点非常的好。而且虽然一直尝试都没有穿上但你并没有放弃
,而是一直不停的尝试,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班级里的小朋友们学习。
机会和选择
你这种坚持、不气馁的精神值得同伴们学习,老师会将你的这一行为告诉班级里的同伴,让他们也能够向你学习。
还记得上一次美术活动《设计名字》,是请小朋友设计图案,装饰花式名字,你告诉老师说:“老师,我连自己的名字都还不会写呢,我不会设计。”当时,好多小朋友都说:“老师,我知道他的名字怎么写,我来教他吧!”老师觉得这真是一个好办法,于是在区域活动时,在小朋友的帮助下,你终于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再发生。
首先,在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同伴之间的鼓励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在同伴的帮助下,郑宇浩小朋友终于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其次,我又发现郑宇浩小朋友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小朋友,当豪豪在教他写名字的时候,他非常认真、仔细的在学习。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1.多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让能力强的孩子带动能力稍弱的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的机会。
2.支持孩子们之间的相互鼓励、相互学习,并为之提供机会和可能。
动手是宝宝获取知识经验必不可少的方式,杜威的“在做中学”、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都清楚地阐明了动手对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过去,我国从幼儿园到研究生院的学生都是以接受性学习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操作学生看,其弊端已尽人皆知——培养出的人大多数高分低能、眼高手低、只会说不会做……
为扭转这种局面,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幼儿园逐渐出现了活动区教学模式。
如今,这种教学模式已被全国大多数幼儿园所接受。
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探索,活动区教学日趋完善,课堂教学与活动区教学形成了较好的互补关系。
活动区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
活动区教学凸显了幼儿的操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发现性学习。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再是直接灌输给幼儿知识,而是将所教知识物化到材料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自己获取或发现其中的知识信息,同时获取相关经验与技能。
活动区教学的全过程均体现出幼儿选择材料的自主性、学习的操作性以及对知识的自我发现。
由此可见,操作材料或学具是活动区教学的关键,没有操作材料或学具,就根本谈不上活动区教学。
并且操作材料或学具的性质与数量直接决定或影响幼儿的学习质量。
如何才能设计出科学适宜的操作材料或学具呢?这是近十几年来幼儿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事。
她们的热情、她们的创造性、她们的奉献精神均通过她们所设计制作出的大量新颖独特的操作材料与学具展现得淋漓尽致。
由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附属幼儿园设计的《幼儿园区角操作活动150例》一书,展示了为小、中、大3个年龄班幼儿设计的包含生活区、语言区、科学区、数学区、美工区以及综合区的一大批活动材料与学具。
这些学具并不昂贵,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却凝聚了幼儿教师的奇思妙想与敬业精神,显示了幼儿教师的心灵手巧与独具匠心。
更为可贵的是,她们围绕这些材料或学具设计出丰富有趣的活动,并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要点与指导建议。
这些来自实践的优秀成果,形象生动、极具创意、操作性强,可以为广大幼儿教师借鉴,用于自己的区角活动教学中。
教育随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美术课上,让孩子们画妈妈,孩子们边听边画可认真了,月月独自一人却迟迟不动笔,我问:“你为什么不画呢?”
孩子说:“老师,我不会。”其实,其他的小朋友画的也是“乱七八糟”,但是他们仍然专心的画着,我走过去,对他说:“没关系,大胆的画,老师相信你一定能画的很棒!”终于,所有的孩子都认真的画着自己心目中可爱的“妈妈”。
细想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例子:穿衣服的时候有些孩子静静地等待着老师的帮助,妈妈不来我不穿;在幼儿园不主动找凳子,而是习惯性地问老师:“我坐哪儿?”其实,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做事的能力,可有时候我们还是在包办代替,“小心,我来!”“快,妈妈帮你穿衣服,不然要迟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只会剥脱孩子独立做事的权利与锻炼的机会。
今天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的路要自己走,那么,作为老师、家长要做的,就是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会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是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导读:因此我们开始调整孩子饮水的环节,改老师给倒水为幼儿自己倒水,家长很配合,了解我们的目的后主动为我们班带来了适于小班幼儿使用的水壶,喝水不再由老师给倒,而是自己来倒,孩子们喝水的自主性一下子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幼儿都主动要喝第二杯、第三杯水。
以往幼儿喝水时都是我们老师给倒水,大家每次都只是喝一杯水,尽管老师怎么引导要求,也基本没有人提出喝第二杯水,但在我们开展“大家都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后,孩子们喝水更主动了,有部分幼儿在喝水时能够主动提出要喝第二杯水,但老师给倒水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孩子饮水的自主性,因此我们开始调整孩子饮水的环节,改老师给倒水为幼儿自己倒水,家长很配合,了解我们的目的后主动为我们班带来了适于小班幼儿使用的水壶,喝水不再由老师给倒,而是自己来倒,孩子们喝水的自主性一下子被充分的调动起来了,幼儿都主动要喝第二杯、第三杯水。通过这个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不要总觉得孩子小、不行,放开手让孩子自己做会发现他们的能力是巨大的。
前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说明”部分强调,实施《指南》时应“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故事再现
2016年11月2日下午,观察者在贝贝二班观摩小组活动——探索小钢盔的玩法。当老师用1分钟的时间引导后,孩子们开始操作小钢盔(每人一小筐,量足够多)。
观察者把目光聚焦到小男孩那里:自下而上,小男孩摆放第一排小钢盔,颜色呈现灰-橙-灰-橙的规律,第二排是紫-红-紫-红,第三排是蓝-绿-蓝-绿。这个时候,他停顿了1分钟,眼睛一直看着小筐里的小钢盔。
然后,接着摆放第四排,呈现黑-黄的规律。再摆到第五排时,他停下来,双手放在桌子下,眼睛一直在筐子和摆好的小钢盔这两个目标上转换。1分钟后,他开始摆放灰-橙规律,最后橙色小钢盔不足,他便用黄色代替了。
接着,他把这些小钢盔收到小筐里。一边收一边看旁边的小朋友,然后进行另一个作品,开始摆放小动物形状。
故事分析
?儿童对规律的运用
该男孩自下而上摆放彩色小钢盔,横向是5排,纵向是6列。小男孩摆放小钢盔每一排呈现的都是AB模式,其中第五排重复第一排的模式。纵向6列呈现的关系也是AB模式。儿童把AB模式进行了复杂地操作和创新。
?儿童的注意呈现
心理学家说注意属于认知过程的一部分,注意特征分为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稳定性:本次观摩的老师大概有20人,该幼儿并没有被干扰,注意稳定性达15分钟。
注意的广度:他掌握小钢盔的颜色特点,已有AB模式的经验和知识,知道自己的操作目的。
注意的分配:操作时,他把注意力分配给了规律摆放和形状摆放,眼睛在筐和已摆成物品两个目标上转换。
注意转移:在结束规律摆放后,他开始了新的动物形状操作。
?儿童敢于想象和探究
本次的小组活动,目标是探索新材料的各种玩法。儿童在这个操作过程中,2次停顿思考后,创造出新的复杂规律。在随意观看旁边幼儿的作品后,探索出自己感兴趣的小动物造型。
?儿童的学习习惯
从本次的小组活动中,观察者发现小男孩喜欢独立思考,默默向其他同龄人学习。
总结
看似简单的小组活动,其实体现了很多学习的品质。
▪️学习品质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指儿童获得的知识、技能本身,而是指怎样获得各种知识、技能。
▪️学习发展的实质在于学习兴趣的形成、学习习惯培养、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品质并不是一项技能、方法,而是强调如何使用技能、方法。
▪️教师的活动设计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在一日活动中,老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学习瑞吉欧、蒙台梭利、华德福、多元智能等教学方法,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相信《自己的学习用品保管好》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