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上好做人第一节课-感恩

12-08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为孩子上好做人第一节课-感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感恩节的前几天,儿子班上就开始要孩子们准备感恩节的活动。

唱感恩的歌,然后去商场表演手语操,用自己小小的行动感恩社会。

还有一项是给父母长辈准备的,回家给长辈敬茶、捶捶背。

晚饭的时候,我问儿子:“你最感恩的人是谁呢?”

“是妈妈。”小家伙马上说,而他饭桌对面的妈妈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为什么呢?”

“因为妈妈是我最喜欢的人。”

“哦!还有感恩的人吗?”

“还有爸爸,因为爸爸也是我最喜欢的人。”

听到小家伙这样说。

我说:“那爸爸最想感恩的人,就是你婆婆。”

“因为婆婆把爸爸从小带大,每天给我做饭吃,生病了陪我看病,喂我吃药,照顾我。我跟人打架了,为我说话,或者求情。如今想想真的很辛苦呐!”

“是呀!我也是这样觉得的呀,所以要感恩你和妈妈。”

儿子马上就接过了话。

这时候,他明白自己除了爱,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了,那就是感恩。

“我最喜欢妈妈,也正是妈妈最辛苦。她生我的时候很痛很痛。”他又说。

“你知道就好,妈妈为你做的,你永远都要记得呀”我跟他说。

“妈妈为你做的,甚至是你一生也无法报答的。”

但我知道,每位妈妈为孩子做这些,也不是为了报答,而是因为爱。

02

做了父母,才真正懂得父母之爱,也明白做父母的难。

看到老师们准备的满满当当的任务,我竟然有一种小小的心疼。

“孩子,你自己好好的,我就快乐了。”

“你不需要给我端茶,也不需要为我捶背洗脚。”

这样的心疼,不正是我们的长辈常常对我们做的吗?

前几天终于接通了奶奶的电话。

电话那头第一句永远是:”你们还好吗?”

因为她的手机坏了,有很久没有接通电话。

每次夜深想起时,心情常常会很沉重。

如果有一天,那个电话再也没有人接了呢?我该怎么办?

思念与谁说?余生尽遗憾。

但平常总是忙于工作,说好的见面,一次又一次推迟。

可知这样的见面,少一次就真的没有了。

少年时代曾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报答养育之恩。

如今却发现自己做的远远不如当年她做的多。

有时反而会指责她脾气的暴躁,抱怨她做事慢慢吞吞。

可她还是那样为子女孙辈操心。

自己却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也舍不得吃点自己爱吃的东西。

做了父母后,我们对子女的爱又何尝不是这样?

而也只是到了这样的时候,我们才明白父母之爱的博大、厚重。

03

我们爱孩子,但是一定也要教会孩子“去”爱。

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孩子,最后被养成了这样的一种人:“这个家里,我应该吃最好的,用最好的,什么都要听我的,我不喜欢吃的或者我不需要的,那你们才可以吃,才可以用。”

全家人都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时时刻刻都扮演着被爱的角色,要什么家长都会千方百计得满足他们。

而最后的结果是养出只懂索取,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其实跟他每天生活的环境及自己的价值观息息相关。

最后问题还是出在教养方式上。

有一位妈妈说自己有一天辛苦下班回家。

儿子突然跑过来跟她说:“妈妈,给你吃苹果”

当时她心里一阵暖意,感觉辛苦什么的都瞬间消失了。

儿子递过苹果,还一边指着苹果说:“这个坏了,给你吃。“

接过苹果一看,还真的有一边被压坏了。

她心里觉得奇怪,就问孩子,“为什么坏了就给妈妈吃?”

“是奶奶说的,坏的大人吃,好的给我吃。”

“为什么啊?”

“因为我还小,不能吃。你们是大人,可以吃。”

当时她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我们身边发生。

记得有段时间奶奶在我家小住。

每次吃饭,看见好菜,儿子常常会嚷嚷着要好的、要大的。

有一次吃蒸鱼。

我给奶奶夹鱼,儿子看见就说:“为什么不给我,我就要那块。”

奶奶赶紧把碗里的夹给他。

然后说:“婆婆不喜欢吃,你吃啊!多吃点。”

这时小家伙就满意了,大吃起来。

我当时没有批评他。

但是饭后跟他好好谈了这事。

“不能把好的全部自己吃掉,要学会分享,更不能因为自己想独占而发脾气啊。”

“你喜欢吃,爸爸给你做,但是婆婆其实也喜欢吃,只是心疼你,没跟你抢,你更要好好待婆婆,你还记得你最爱吃的腊肉吗?那都是婆婆亲手给你熏的,很辛苦。“

小家伙点了点头,说知道了。

我也做了老人工作“不要什么都让着孩子,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要太特殊对待。

如今在饭桌上,儿子当然会挑自己喜欢的吃。

但也能跟我们一起分享了。

父母从小就要让孩子学会尊重和爱。

父母要尊重孩子,也要尊重自己,不要让自己成为自怨自艾或者利欲熏心之辈。

而得到了父母尊重的孩子,往往会尊重父母。

04

不懂得感恩的人,路会越走越窄。

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不会有温情,而多势利。

这样的人不懂得珍惜朋友,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别人对生活充满抱怨,浑身的戾气,别人也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有人说:“生活中最伤人的是,你会发现,有一些长期相处的朋友,10件事你对他做好了9件,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他就不记得你对他的好,只记得不如意的地方,就翻脸。”

我想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爱的教育重要的一部分。

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

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

孩子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美好礼物。

他的内心会多坦然和幸福感,因为他感受到了爱,才会产生这样美好的感觉。

我相信,这时他自己内心也是温暖的。

今天是感恩节,你家孩子有没有做过让你感动的事?是你生病时孩子给你递来的热水,还是伤心时孩子安慰你的天真话语?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如何给孩子上好一节教育课


妈妈教你,你要有礼貌,跟对方说「请小心一点」,还要尽可能不让对方再碰到。

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都没有恶意,接触别人的隐私部位只是因为一时贪玩,或不了解与人相处时应有的界线。

除了教导孩子保护自己及尊重他人隐私外,家长还要指导孩子如何跟他人有礼貌地相处。

同时,家长在孩子的性教育上经常存在很多的误区。

误区一:对孩子的好奇心施压

当孩子提出某个性问题时,其实并不代表孩子想知道成年人认为的性知识,也不代表孩子因此对性感兴趣,这只是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理,是渴望得到知识的表现。但如果这时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不但不回答,反而斥责孩子“不要脸”,甚至打骂孩子,就会扼杀他们的求知欲,歪曲他们的对性的认识,对孩子早期的性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使孩子从小形成对外部性器官、性活动肮脏、丑恶的感觉,从而导致孩子对性产生不良的想法和认识。

误区二:对孩子采取欺骗手段

一些家长对于孩子突然提出的有关于性的问题,避而不答,或者羞于答复,但既然孩子提出来了,又不能不回答,在两难的情况下,家长往往选择“欺骗”手段。尤其是对孩子提出的“我是怎么来的”这一问题,家长们的回答更是花样百出,有的说“胳肢窝里掉下来的”,有的说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还有的说“捡来的”等等,用这些随意编的故事来搪塞孩子。而当这些“善意”的谎言被孩子揭穿之后,孩子也学会了虚伪,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更影响了他对性的正确认识。

误区三:对孩子进行粗暴干涉

由于家长的性教育意识不强,对性本身就存在不正确的认识,因此,当幼小的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或者做出与性有关的动作,如,触摸生殖器、玩性游戏等等,家长就会大加责罚、打骂,在家长眼里,孩子的这些举动都是“流氓”行径,小小年纪不学好等等。

家长的这一错误做法,不但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反而会影响孩子的心态,使孩子认为自己的提问是错误的,缺乏自信,做事畏首畏尾,从而害怕父母而有意疏远父母,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关系似乎也变得陌生起来;家长的这一错误做法,还可能造成孩子扭曲的性心理、性压抑、性恐惧,影响孩子今后的人生。

一节数学课培养了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如何把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这是每个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很好考虑的问题。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和许多成功的案例说明,有的放矢地让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有效策略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没有恰当地把握操作时机,追求操作活动的表面化的过程,非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阻碍学生的学习进程,影响学生的探索热情和操作效果。因此,在组织操作活动时,我们必须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在生活中运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操作后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棒,先把6根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7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余数了。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分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样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间题的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二、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况且作为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是人们认识其他科学的思维基础,成为人类思维的力量,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会合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操作要有明确的要求

小学生注意力往往明显地带着无意性和情绪性,操作时由着自己的兴致来摆弄学具。因此,操作前教师应该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按教学目的精心地组织儿童进行操作,使他们的操作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从而提高动手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如当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后,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师: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有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现在请大家解决一个问题,把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通过操作测量出来(如图1),看谁既能知道结果又能说出测量的方法。

学生认真的进行操作:测量图形的大小。一个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用4个一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刚好测量出来;另一个3厘米×2厘米的长方形,不少学生发生了困难……

师:同学们操作测量得非常认真,有结果了吗?

生1:第一个正方形面积是4平方厘米。

生2:第二个长放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

师:只有4个小正方形,怎么就知道是6平方厘米?

生2:因为这个长方形有6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好摆。

生3:老师我也是这个答案,没有摆满我也能知道。

师:你们真聪明,不但测量的结果正确,而且又有好的方法。谁愿意上来说说你的妙法?

生4:(到黑板前边说边示意):我先横着摆了一排3个,第二排只摆了1个,实际上也有3个好摆,所以我就知道一共能摆6个,是6平方厘米。

本案例操作目的明确,将操作活动与数学思维、知识技能与过程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操作的功能。

四、操作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学生的思考,动手操作都需要时间,但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便急于让学生回答,学生由于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动手操作,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使学生不能从操作中总结知识。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动手动脑,主动探索,教师则起组织,引导和点拨,鼓励的作用。

五、操作要把握好教学契机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强加给学生的操作活动是徒劳的,学生自发的操作活动才是有效的,而有效的操作活动必须建立在适宜的操作时机基础之上。从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组织学生操作活动也要把握好最佳时机。操作活动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前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中进行,目的是验证理论,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当然,操作活动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后进行,目的是巩固加深,甚至是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如在教学“万以内数的读法”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操作活动:用数字卡片2,3,3,5,0摆出不同的四位数。一共有几个?把中间有0的四位数好好读一读。

六、操作要把思维活动过程与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手和脑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手使得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在动手操作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性表达,使动手、动脑、动口构成相辅相成的交互作用过程,使操作、思维、表达融为一体,有效地推动智力活动的内化过程。

总之,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尝试、探索,善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勇于质疑、悟理、学生就能自始至终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探索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为今后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放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看看日本孩子们的小学第一课


每年的9月1日前后,是国内许多孩子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日子。看了国内的朋友们为孩子记录的成长日记,从幼儿园生成为一名小学生,这是孩子成长的人生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阅读父母们为孩子所写下的入学典礼记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看着自己的孩子成长为一名小学生时,其内心的感受,以及对孩子未来的期待,宛如面对一个新生命诞生一般地隆重。

日本孩子也参加入学典礼的。不过叫法与中国有所不同。在日本,孩子们的“入学典礼”被称为“入学式”。另外,日本孩子参加“入学式”的时间与中国不一样。中国孩子是在每年初秋9月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入学,而日本孩子则是在每年4月樱花飘舞的春日里入学。

4月对于日本人而言,似乎是个有些特别的月份。每年的这一个月,是所有的日本家庭最为忙碌的时候,这个月,工作的大人在忙于调换工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们开始步入新的岗位,而孩子们则由妈妈领着参加属于自己的幼儿园入园式,或是学校的入学式。

1.2003年四月,我家小学生二岁还差一个月开始上幼儿园时,参加“幼儿园入园式”。和第一次走出家庭,进入“人生的第一个社会——幼儿园”的所有孩子一样,我家二岁的小朋友表现出她极度的胆怯和不安,只要妈妈离开了她的视线范围,就会泪流不止地大哭起来。

2.孩子的成长总在眨眼之间。五年之后同样樱花盛开的四月,经历过幼儿园里“小小社交圈”的磨练,我家快满七岁的小朋友,终于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六、七岁的孩子,不再像二、三岁的幼儿一般,见不到妈妈就心生惶恐。想到从此要背上书包去上学,认识许多新朋友,小朋友心头充满喜悦。

3.第一次坐在学校教室里自己的座位上,和同学们一起等着五、六年级的哥哥姐姐们来牵手,引领一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们进入“入学式”会场。

4.入学式一般都在学校的体育馆或大礼堂内举行。入学式的基本流程:

(1)新生入场:由高年级的孩子牵着一年级孩子的手,列队入场;

(2)新生点名:按班级顺序,由各班级老师大声喊出自己班级学生们的名字,被点到名字的孩子举手大声说“嗨~”(日本小学的低年级,每个班最多26-30个孩子,26个孩子全又由一位老师负责,教班级所有孩子的语文,数学,绘画,音乐,书法,手工,体育道德等所有课程)

(3)由所在城市或地区的市长(或议员)致辞,祝福新生入学;

(4)校长致辞;

(5)学生代表领着新生们一起宣誓,表示遵循学校一切规则;

(6)高唱校歌;

(7)对面式:在学校大礼堂举行的入学仪式结束之后,新生跟随老师一起回到教室。同时“尾随”至教室的,当然还有一起参加孩子入学式的父母们。在教室里,家长和老师第一次见面,彼此鞠躬行礼,表示“今后请多多关照。”

5.无论是幼儿园孩子的入园式,还是小学、中学、高中、大学,甚至大学毕业生们的就职仪式,从大人到孩子,都要求必须身着正装出席。因此,若在四月初来日本旅游,可以在街头看到许多身穿套装、胸襟前别着胸花的日本妈妈们,和同样身穿小礼服的孩子们。

因此,每年春季四月孩子们入园和入学的季节,是日本商人们“严重”瞄准的大好商机,精明的犹太人就曾经说过:做生意瞄准的就是女人和孩子。在这一点上,会赚钱的日本人,也表现得毫不逊色。

对于许多新手妈妈而言,孩子入园或入学,该准备什么,该注意什么,全然心中没谱。于是日本的许多出版社、杂志等,会和商家联手,推出各类版本的“入学大全”“入园宝典”。告诉年轻父母们,该如何为孩子准备入学用品、入学式应该如何着装,梳各种发型等等,十分详尽。

6.男孩子的入学式服装通常是短西裤+小西装上衣+领结或领带。女孩子入学式的小礼服,就更加令人眼花缭乱到叹息了。

7.日本孩子上小学,除了要准备入学式的礼服,以及各类学习用具、学习桌椅等,还需要挑选一样最最重要的东西——书包。

日本小学生的书包,在日文中被称为“ランドセル”,按发音可写为“兰恩多虽努”。“兰恩多虽努”这一日文外来语,源于荷兰语中的“ransel”。日本小学生的“兰恩多虽努”书包,是在江户时代,日本幕府引入欧洲西洋军队时一起进入日本的。到了明治时代,这一款式的真皮背包,被日本的陆军官兵们所使用。

后来,日本有名的贵族学校“学习院”开始将这种陆军官兵们所使用的皮背包,用作孩子们上下学使用的书包。后来,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政治家、明治时期的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在祝贺当时还是皇太子的大正天皇入学的时候,赠送“兰恩多虽努”皮背包作为入学礼品,有伊藤博文带头,许多人便纷纷效仿,演变到现在,日本小学生入学,都理所当然地、必然如此地“人手一包”---日本所有的孩子从小学第一天开始,都使用“兰恩多虽努”,就连学校存放书包的柜子,也是根据“兰恩多虽努”的尺寸而制定的。

8.日本小男孩所使用的“兰恩多虽努”一般为黑色,小女孩使用红色。但后来有人批评说孩子们的“兰恩多虽努”,怎么颜色如此单一?于是摆放在“兰恩多虽努”销售柜台的颜色种类开始丰富起来。然后黑色和红色这二种颜色最耐脏也最经典,依旧是大部分父母亲为孩子购置书包时的首选。

“兰恩多虽努”的前身,既然是陆军官兵在徒步军训时所使用的,因此非常耐磨和结实。孩子们从一年级入学,一直到六年级小学毕业,都使用同一个“兰恩多虽努”书包,而且大部分“兰恩多虽努”的厂家,都会提供长达六年的保证书。因为要一直使用六年,对于“兰恩多虽努”的品质要求也就很高,也因此,“兰恩多虽努”的价格自然不菲,3万日元--5万日元是普通常见的价格,更贵的超过5万日元以上,而近年来日本经济不景气,厂家也开始推出一些便宜系列,但即使再便宜,一个“兰恩多虽努”,也必须一万日元以上。

最后,记录一段我家小学生在参加入学式的时候,校长在为新生致词之后的一段讲话。期待这段讲话能对所有家有小学生的年轻父母们有所启迪和帮助:

校长说:各位亲爱的同学,今天开始你们是小学生了,我有一件事想拜托你们,我想拜托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自己的事都由自己动手做。

还有各位爸爸妈妈,我也想拜托你们三件事:

第一:要等待——要用爱心与耐心等待你的孩子独立完成他们自己的事。我们不是天生就能手脚麻利雷厉风行的,当孩子动作慢的时候,请耐心等待,请用最温暖的目光注视他们,每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都是在温暖的注视中成长起来的。

第二:要聆听——当你的孩子想和你说话时,无论你多么忙,请放下你忙活的工作或家务,蹲下身来,细细地聆听你的孩子想对你说的话。请不要拒绝孩子想要诉说的请求。与孩子之间的良好交流,就是在这样的点滴之间建立起来的。

第三:要询问——每天要制造家庭谈话时间,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的活动,心情和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被关爱,建立信赖的亲子关系。

附:今天早晨一大早,我家小学生早早起床,漱口洗脸吃饭,又自己跑去家附近的“罗森”便利店买了二片白色的抹布——这是学校的规定:每学期开学每个孩子要携带抹布一片,在每天课后打扫卫生时使用。准备好抹布,再整理好暑假作业以及这个暑假的一份“自由研究”,小朋友便和同学们一起,兴冲冲地去学校报到了。

今年暑假小朋友回国在大连呆了一个月有余,“自由研究”便做了一份有关大连的“调查报告”。在大连的时候,每天外出小朋友都携带个小笔记本和小相机,随时将自己看到的事情记录和拍摄下来。8月底回到大阪家中之后,小朋友花了三天时间整理出她对大连的记录和照片,做成了图文并茂的一本“手工书”,书名就叫做“中国·大连”。俺“偷”看了一下小朋友的“中国·大连”手工书的目录,有对大连的简单介绍、还有大连的街道、建筑、饮食,以及小朋友喜欢并推荐的大连景点等,还挺分门别类的。

感恩节对孩子的寄语


父母可以教你树立远大的.目标,却不能帮你实现它;

父母可以教你善良和友爱,却不能保证你宽容仁善;

父母可以告诫你何谓丑与恶,却不能保证你道德高尚;

父母希望你开心,却不能保证你时时快乐

父母能够给你生命,却不能代替你生活

父母能够传给你知识,却不能保证你学业优秀

父母能够给你指明方向,却不能领你到那里;

父母允许你有自由,却不能为你的自由负责;

父母可以教你分辨是与非,却不能为你做出决定;

父母可以为你买来美丽的衣服,却不能保证你有一颗爱美的心;

父母可以给你爱,却不能保证你能感受到它;

父母可以教你如何分享,却不能保证你不自私;

父母可以教你如何交友,却不能为你选择朋友;

父母可以教你生活的知识,却不能为你营造名声;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中国有句古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现在中国社会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中,从农业社会一下进入了商业社会。而现在的中国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本身的认识又不完整,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很多小企业都陷入这样一个慌乱中间,而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说我们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又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我们教育孩子善良,结果我们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我们就会反思,是不是该教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孩子更加凶悍一点。我们成人做的一些事情,有些时候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展示了不好的东西,对孩子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带来重大影响。因此,我们教育孩子的方针出了问题。

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人品教育

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社会里面有标准,家庭里面有标准,而且,这些标准还有可能是错误的标准。比如说,我们的标准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5名,孩子只要能考上北大、清华就算成功,到哈佛、耶鲁就更加成功。这虽然是标准,但在我看来,都是错误的标准。为什么错误,因为它最后变成了家庭的惟一标准。而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是一个标准,个性是否健康是一个标准,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是一个标准,有没有吃苦精神、有没有勤奋精神是一个标准,有没有摔倒在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也是一个标准。中国现在的社会,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们来说考高分,成绩好就是标准;孩子五六岁会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我们中国的成人世界里从不以一个人拥有多少真心朋友作为成功的一个标准,我们成人世界里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家庭教育要做的头等大事就是教育孩子有良好的人品。

第二就是要进行心情教育。

真正的幸福不是别人送来的,而是自己努力争取来的。而现在的家长对孩子是十分娇惯的,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如孩子看上一个玩具,家长不买他就不走,最后家长没办法只能给买了。于是孩子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只要他坚持家长就会让步。我在给儿子买东西前,会分析他要的东西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坚决不买,如果合理也不能轻而易举的给他买,我是必须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才给他买。比如我女儿在国外上学时,班上的孩子每人都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我家虽然有台式电脑,但是用笔记本电脑会比较方便,而且家里也不缺钱,不给她买也不对。我就告诉她,爸爸一定给你买,但是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白白得来的东西,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大孩子了,需要付出劳动获得想要的东西。如果她能背诵下来30篇新东方的英文励志文章,就给她买。结果两个星期不到,她就背得滚瓜烂熟了,我就给她买了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学会了付出才能得到的道理,也把孩子喜欢的方式变成她做另外一件事的动力。

给予适当鼓励,激发无限潜力——鼓励教育

关于如何鼓励孩子的问题,我先讲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虽然28分,老师还是没有理由在全班面前表扬他,因为还是不及格的分数。这个老师很聪明,她让全班同学把上次的考试成绩和这次的成绩做一个减法,上次考了90,这次还是90,一减就是0,上次95,这次93,一减就是﹣2,这样减到最后,就一个同学剩下了20分,就是这个同学。老师把所有同学两次考试的分数差写在黑板上,问了个问题:“哪个同学进步最大?”全班同学异口同声说某某,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因为只有他一个人进步了20分。这种鼓励方式不但没有侮辱色彩,而且有很大激励色彩。这个学生一下就兴奋起来,他想无论我考到48、68、88都是全班进步最大的,我有无数进步的空间。老师做了件聪明的事情,孩子就觉得有广阔进步的空间,从此这个孩子就喜欢上了物理,并最终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励教育。最后一点,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苦。

最后我想告诉家长朋友们,你把所有的一切,你的生命、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终身都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学会追求自己的目标,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改善孩子不好好做作业的妙招


01

孩子写作业时,您在做什么

错误做法: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 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 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02

孩子写作业磨蹭、拖拉、不专心,

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

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 。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一些后果。

结果: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03

孩子一直看电视,

不睡觉也不写作业,

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

正确做法:平静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04

孩子作业写得潦草,

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甚至生气地把孩子的作业撕了。

结果: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05

引导孩子静心写作业的十步流程

第一步,准备。

准备分两部分,首先是生理准备,如吃零食、上厕所;其次是物理准备,让孩子自己提前把该用的学习用具都准备好。

第二步,静心。

简单的方法是深呼吸几次,不要觉得这个行为微不足道,当孩子养成习惯后,一深呼吸就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要写作业了”。

第三步,回忆。

拿出一张纸,我们把这张纸称作“回忆纸”,让孩子回忆一天讲了哪些知识,语文和数学分别讲了几个重点,把重点写在这张纸上。这个步骤相当于考试前的复习。

第四步,预计时间。

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让孩子预计一下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就会有紧迫感。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写作业慢,关键是没有时间标准。

第五步,记录开始时间。

让孩子自己记录开始时间,或由助记录。

第六步,正式写作业。

正式写有三不原则:不翻书、不打扰、不间断。

第七步,记录结束时间。

第八步,统计实际作业时间。

①孩子建立了时间观念,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预计作业时间会越来越准确。

②因为有了实际时间,就大致有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标准。

③做到孩子和家长心中有数,以这个时间为标准,逐步提高写作业的速度。

第九步,检查作业。

家长千万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我们要帮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而不要替他检查作业。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

第十步,预习明天的课程。

2020年《开学第一课》


节目简介

2020年《开学第一课》围绕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重大时代背景,以“担当”“团结”“科学”三个篇章展开讲述,邀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代表、坚守在不同岗位的平凡英雄、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收获成长的少年儿童代表等作为主讲嘉宾。节目将采用“云课堂”的全新方式,通过多地实时连线的方式共同完成录制。

2020《开学第一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展现中国少年儿童在这场疫情中的成长和精神面貌,注重仪式感、参与感、时代感,争取以新颖的节目形式、生动的节目内容、广泛的传播覆盖,为全国中小学生上好这一国家级的电视公开课。

身边的奇迹:为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感恩!


世界上有一种人,虽生来肢体不全,依然活得快乐充实,时时乐观事事感恩。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从澳洲的Nick身上,你不但看到没手、没脚、没烦恼!更看到上帝荣耀被彰显时的无穷能量!

每一次看Nike的见证,都振奋感动不已,为我们已拥有的一切感恩!

当你看到他们的笑容,知道生命有多么顽强而伟岸!

人是看外貌,上帝却看内心。

身边的奇迹

第一次见到阿贵时,我还不晓得他的名字。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夏夜,他匍匐在地上,艰难地挪动着,用仅有的一小截右手夹着碗,正在沿街乞讨。

挪到我跟前,他先说“谢谢!……”看着他对路人使劲磕头的样子,心底隐隐不忍,却也无可奈何。

后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在这个街区见过他。

不知何时,新街堂对面人行道重新出现一个弯曲的小身影。

他回来了,车水马龙的街道旁,伏在地上,面前铺着一张白纸,用嘴叼着一支毛笔在写字。

字不漂亮,但很工整,开篇是:“感谢您祝福您好人一生平安……”

字是倒着写的,每写一笔都很艰涩,满头大汗。他全神贯注的神情,让人忘记身处闹市。

再后来,他脸上多了一副空眼镜架,左耳边夹着毛笔,写的比以前更快些。

不变的是他的笑容,和那声“谢谢……”

童言无忌,我家小儿很好奇,每次都会使劲盯着那截小手看,边问:“叔叔但(干)什么啦?”

促使羞涩的我大声说出心里话:“叔叔在写字,叔叔很勇敢,叔叔棒不棒?”

“叔叔真棒!加油!”小人与他相视而笑。

临走时,两人都摆着小手再见,互道:“谢谢!再见~~”

昨天,终于得知他的姓名:陈贵得。福建漳浦人,1982年因家境贫穷被父亲抛弃在荒郊野地,后来妈妈怕他被冻死救他回家。因天生肌体不全,他没有办法劳动,只好靠自学,拿着小学一年级课本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学习。他喜欢画画。

而我更想知道,在他消失的那段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他遇见了谁?

征得他的同意,为他拍照留念,看着相机屏幕中的自己,他说:“真好看!谢谢!”

他的脸很黑很脏,笑容却干净明亮。

他的手很短很小,姿势却充满尊严。

他的衣着不整洁,卑微残缺却伟岸。

2020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央视2020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联合制作了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的2020年“开学第一课”专题电视节目,普及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节目将于9月1日(星期二)20:00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并可在“学习强国”平台观看。欢迎各地中小学生收看。

教育部办公厅

2020年8月28日

家园共育《为孩子上好做人第一节课-感恩》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开学第一课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