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养,与贫富无关,只在乎生活的细节

12-09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孩子的教养,与贫富无关,只在乎生活的细节”,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当别人说咱家孩子“淘气”“不乖”的时候,我们尚能陪着笑脸、满怀歉意地问一句:“这孩子是不是又打扰您啦?”可是,若别人说一句“这孩子真没教养”,我们的脾气几乎瞬间爆炸,立马撕逼——“说啥呢?什么叫没教养!”

“没教养”这个标签杀伤力太大了,不但从人格上否定了孩子本身,还顺便对孩子的家庭表示了鄙夷、羞辱,这几乎是所有家长都不能接收的!

其实,我们自己也很厌恶“没教养”的人,也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没教养”“没修养”。有位作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说过一句很有深意也很实际的话: “不占便宜,便是教养;人情往来,即是修养。”

故事一:

亲戚家孩子过百日,老妈欢欢喜喜回老家赴宴去了,下午回来的时候一脸不开心,我问她怎么了,她说:“别提了,挺喜庆个事,被俩奇葩的人搅和的一点气氛都没了。”

原来,她们中午开宴稍微有点晚,大家都有点饿了。上菜的时候,服务员先上了几碟牛肉片、春卷之类的小点心,一桌子人刚想动筷,没成想,一个妈妈伸手就把牛肉拉到自己孩子跟前:“儿子饿了吧?快吃点!”这孩子也不客气,三四口就扫光了牛肉,然后又把一盘炸虾往自己盘里倒了一大半……

一桌子人在半空举着筷子尴尬了十来秒钟,然后又勉强笑着放下了:“孩子真是饿了呀,让他先吃。”

“啧啧,我儿子胃口可好了,将来肯定长个大个子!”这妈妈一边看着儿子吃一边鼓励,丝毫没感到有什么不妥。最后,孩子满满一大盘子东西没吃到一半,就嚷着饱了,跑出去玩了……

好不容易等到上正菜了,大家这下可以安心吃了吧?结果还没吃几口呢,另一个妈妈忽然掏出一个塑料袋,插起两个狮子头就装袋里去了:“我儿子今天没来,他可喜欢吃饭店做的狮子头了!”之后,还以同样的理由装了好几次东西……

听完老妈的讲述,我也是着实震惊了。按理说,现在也不是缺吃缺喝的年代啊,这俩妈妈搞得太过了点吧?!自己想占点小便宜就算了,还老打着孩子的名义,这点坏毛病可全让孩子学去了呀!

一个从小就爱占小便宜的孩子,身边往往没有多少小伙伴,性格也会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将来步入社会,也极容易给同事造成坏印象,极大地影响到人际交往和事业发展。

故事二:

上周坐火车去广东,车厢里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姑娘年龄相仿,他俩萍水相逢,却玩得很投机。

他俩先是在小男孩妈妈这里玩,男孩妈妈拿出两个精致的小蛋糕,一人分了一个,小姑娘接住后羞羞地说了声:“谢谢阿姨!”然后俩人便笑着跑开了,挤到小女孩妈妈那里,一边吃蛋糕,一边在手机上看动画片。

小女孩妈妈从包里挑出最大的两个苹果,给他俩一人分了一个。小男孩接到苹果的时候,神情突然变得紧张起来,有点不知所措,转身跑到自己妈妈身边,说:“妈妈,妈妈,阿姨给了我一个苹果!”

“哦,你是不是忘了跟阿姨说谢谢呀?”

“哦!”小男孩恍然大悟,从新跑到小女孩妈妈那里,认真地说了一声:“谢谢阿姨!”

之后,小男孩主动把自己的其他零食跟小女孩分享;小女孩也拿出自己的好吃的跟小男孩分享。在这俩孩子的相互的零食交换中,他们快乐的、萍水相逢的友谊持续了整整一路,直到男孩一家到站了,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很羡慕这俩孩子,单纯天真,简单的几份零食就能维持一路的友谊;很敬佩这俩孩子,他们在分享各自的零食时,没有丝毫迟疑;也很敬佩这两位妈妈,肯定是平日的良好教导,让两个孩子懂得分享、懂得交换,没有自私之心。有句话说得好:“父母的修养,便是孩子的教养。”

教养,与贫富无关,只关乎生活的细节。

1.路上被人发传单,如果你要扔,请不要当着人家的面扔。

2.进出公共场所的大门时,如果后面有人,请扶一下门。

3.打电话时,不要急着挂,要等对方先挂。

4.过马路时,一定要认真等红绿灯,不要玩手机。

5.出去遛狗时,不要让狗把便便拉在正路上,并且要自行清理干净。

6.递给别人剪刀、水果刀等锋利工具时,柄朝向对方。

7.跟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要在盘子里乱翻。

8.坐扶梯时,自觉靠右边站。

9.未经别人同意,不要乱翻别人抽屉。

10.咳嗽打喷嚏时,不要对着人,也不能对着饭桌。

11.如果在听音乐,跟别人说话时要摘掉耳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聪明与否与生产方式无关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争论是剖腹产生的孩子聪明还是自然分娩的孩子聪明。许多人认为,剖腹产的小孩比阴道分娩所生的孩子更聪明,理由是手术产的小孩不受挤压,不会有脑部缺血、损伤等情况的发生。

其实,正常分娩时,虽然胎儿头部会受到挤压而变形,但一两天后即可恢复正常。胎儿受压的同时,也是对脑部血管循环加强刺激,为脑部的呼吸中枢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出生后容易激发呼吸而呱呱啼哭。此外,胎头经过子宫收缩与骨盆底的阻力,可将积存的胎儿肺内以及鼻、口中的羊水和黏液挤出,有利于防止吸入性脑炎的发生。这些都是剖腹产所不及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年轻父母自作“聪明”,凭主观想象对待孩子的智力发育,结果耽误了大事,可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其实有资料证实,剖腹产与自然分娩的孩子在智力上并无差异。孩子聪明与否,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和孕妇的生产方式无关。认为剖腹产聪明之说是不科学的。选择哪种分娩方式,应该本着为母子健康的原则,由医生根据产前检查结果而定。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今天在我的第九期家庭教练班中我给家长分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关于孩子的情绪,很多家长一提起情绪,很容易想到自己和孩子的负向情绪,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从心里面是想逃避负向情绪对我们的干扰,那我再想,当孩子有了情绪会怎么办呢?

在日常的生活中,当我们家长碰到孩子的不良情绪时,我们总是很容易去阻止这种情绪的发生,因为我们认为孩子的这种负向情绪不好,比如:孩子哭泣时,我们会禁止他哭,设置威胁他,我们认为只要不哭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殊不知,这种情绪处理的结果,不但与情绪无益,甚至还会产生更大的情绪问题。

怎么办?我们先分析一下情绪为什么会产生?一个孩子产生情绪,无非是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其次,可能会表达他对某件事情的不满,第三,传递自己可能的委屈。

但不管哪种情况,对于我们家长朋友来说,你对她情绪的限制,就意味着这三种情况之一的终止,其结果,情绪并没有释放,于是下一次可能变本加厉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情绪,张健老师最好的建议就是接纳,告诉孩子,你的情绪,爸妈在乎,只要这个信息能够有效传递,对于孩子来讲,就是一种情绪的安抚,因为他知道,你是懂她的,理解她的,于是情绪就很容易化解或转化,即会有可能从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国外如何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


教育孩子淡化贫富意识不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贫富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对孩子来说,或贫或富,几乎是与生俱来,因而也无从选择的。要是在孩子刚刚开始懂事时,成人社会就有意无意地加深他们的贫富意识,那么对穷孩子和富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都可能起到无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对穷孩子来说,强烈的贫富意识往往会使得原本就十分自卑的心雪上加霜;而对富孩子来说,由此而生的盲目优越感往往导致他们成为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小霸王。

庆幸的是,许多国家都在为淡化孩子的贫富意识而格外作出巨大努力。

日本的中小学都明文规定:禁止学生穿名牌服装或名牌运动鞋来学校,并对何为“名牌”作了严格、具体的限定。据调查,此举也得到了高占9成的富裕家庭的父母的欢迎。此外,直至今日,日本仍有部分小学要求男生一律剃光头上学———为的就是:千篇一律的光头至少让人一下子难以分辨出谁是富家子弟,谁出身于贫寒之家。

在美国,虽说有关学生是否应该着校服上学长期以来一直存有争议,但绝大多数州的中小学依然坚持“校服制”,而且赢得了8成以上父母的支持。支持者们倒也不是像国人那样,认为身穿校服主要是为了强化集体主义精神或爱惜学校荣誉,而是认定“千篇一律”的校服尽管从表面上看来似乎限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但却成功地避免了贫富孩子在服装上的优劣差别,从而也成功地避免了对穷孩子自尊心的可能损伤。从这一点看,显然是利大于弊。

在加拿大,中小学大多向孩子们提供免费午餐,当然午餐的档次完全一样,因而孩子无论贫富,吃的完全相同。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往往给每个孩子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论孩子是贫是富。有人有疑问:富家子弟也许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是一种浪费?而学校坚持认为,让大家尽可能都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就会大大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而在澳大利亚,午餐一般由学生自带,但学校规定所带食品须“统一”为一个汉堡、一瓶可乐外加一个苹果。这种几乎是刻意地模糊贫富概念的做法在孩子们心中唤起的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平等意识!

至于在波兰,在实行类似我国“希望工程”的“扶贫”好事时,一律不公布受惠孩子的姓名、地址。原因很简单:免使穷孩子产生过分的自卑感。即便在贫穷的肯尼亚,有幸收到救助的小学往往给每个孩子都发放一份救济物品(如寒衣或食品),而不论孩子是贫是富。有人对此有疑问:富家子弟也许并不缺这份救济物品,“照发”是否意味着一种浪费?而学校坚持认为,让大家尽可能都能领到一份,穷孩子便就会大大减轻心理压力。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淡化贫富意识的做法无疑会使他们在涉世之初便学会一视同仁地待人接物,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与完全的人格。

宝宝出牙时间与智力无关


出牙期间拒食

出牙期间婴儿常在吃奶时表现得与平常不同,母亲会发现小儿有时连续几分钟猛吸乳头或奶瓶,一会儿又突然放开奶头,像感到疼痛一样哭闹起来,反反复复,并且喜欢吃固体食物。这一般是牙齿破龈而出时吸吮奶头后使牙床特别疼痛而表现的拒食现象。

出牙期间家长可以将小儿每次喂奶的时间分为几次,间隔当中喂些适合小儿的固体食物。如果小儿是吸奶瓶,可将橡皮奶头的洞眼开大一些,使小儿不用费劲就可吸吮到奶汁,而且又不会感到过分地疼痛,但应注意,奶头的洞眼不能过大,以免呛着小儿。如果已做到以上的喂养方法,小儿仍感到难受不适,可停喂几天或改用小匙喂奶,会改善疼痛状况的。

出牙早晚与智力无关

不知道婴儿出牙有早有晚的妈妈,看到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小,却已长出几颗牙了,而自己的孩子到现在还毫无动静,心里很着急,生怕孩子的智力有问题,其实这是不必担心的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牙齿萌出的早晚受着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孩子之间多少有些差异,这并不是牙出得早,孩子就聪明,出得晚就显得迟钝。只要孩子是健康的,牙出得早晚与智力无关。

的确,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是会影响孩子的出牙时间,这就需要查明出牙晚的原因,在治疗全身疾病的基础上促进乳牙的萌出。

总之,出牙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家长焦急并不能有助于牙齿的长出,还是耐心的等待吧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


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从生活细节开始昨晚听了韩老师的《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这一课后,我一直在想思着,对于xx的时间观念培养,我还真没有切实的做到位,通常对xx都是用监督的方式让他把一件件事件来完成,虽然说孩子也能按时完成。但若离开我的监管,他就不会自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通常一件事会不断的往后推。就如每个周六,早晨他自己都能有序的把学习和作业排列好,但通常等我晚上回来,作业还只写了一少部份。每当我来找他谈话时,他都保证下次改正,但到了下次仍是老样子。听了韩老师的课后,发现是我没有给孩子自己按排时间的机会,也没有明确的与孩子约定超时的相关罚惩。

今天下午带xx和他同学去学围棋,围棋课是两点半开始,四点钟结束。但晚上还有一节练习课,从七点半开始。

四点围棋课结束后,我跟两个小家伙协商,今天不回去了,就在这附近逛会,然后去图书馆看书,晚饭也就在外面吃,等到七点半再来上课。两小家伙听了非常乐意。

开始我们一起去逛服装店,但两家伙说饿,就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个蛋卷饼,完后每人再买了一个甜筒。逛了一个小时,他们要求要去玩会滑滑梯。玩之前我对两位说,我们玩到六点就要去吃晚饭,然后再去图书馆看书,看到七点二十就返回棋社。让xx自己看手上的腕表,两位小家伙应道:“没问题。”

可到了六点两个小家伙在滑滑梯上都不肯下来,我也没有强制要求。到了六点半他们才很不舍的来到我跟前,说要去图书馆看书。刚到图书馆大门口,碰到他们在一起学围棋的同学,同学说要去吃饭了。这时两个小家伙才想起他们自己还没有吃饭。于是对我说,他们也要去吃饭。我说:“现过了吃饭时间,今晚没有饭吃了。”这时xx很生气的对我说,你怎么可以这样?我说:“我早跟你们说过,六点就去吃饭,可你们自己没时间观念,非要玩到了六点半,这怪不了我。”xx听了自知理亏,没在争辨。

八点五十从棋社出来,xx再次跟我说,饿的不行,让我给他买个吃的。我仍说错过了时间没得吃就是没得吃,不可能去买的。xx听了气的眼泪在眼睛里打转,并生气的说,那你也不准吃。我说:“我也一定不会吃,会奉陪到底。”xx可能没想到我会这样做,气得再没出声了。

回到家xx立马自己动手弄饭,我在旁跟他说,不管怎样,今晚十点必须睡,若超了时,就罚站半小时。这回看xx动作利索的很,吃了饭,自己收衣服冲凉,十点准时跑上床睡。

说真的若换成以前我一定不会这样做,也因为我自己没有原则,孩子做事都要我监管。但今晚xx会自觉的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看出只要我们家长坚持了,孩子也一定能做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我必须现在起严格要求。并从生活细节开始培养孩子,带好头做个有原则的家长。

生活细节中的母子心灵交流


生活细节中的母子心灵交流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婴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1、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3、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4、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5、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和你的宝宝面对面地交流,这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流

1、母亲的柔情细语、逗乐声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母亲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母亲面对面和他讲话,张嘴闭嘴多次重复的动作会诱引婴儿模仿张口动嘴的兴趣。心理学家称这种动作为“共鸣动作”。据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仅20小时就能诱发他跟着母亲做伸吐舌头的动作。这种杰出的能力显示出母子间的精神联系。因此,母亲不要认为喂奶或喂食仅是使婴儿消除饥饿,重要的是婴儿在与母亲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

2、处理婴儿大小便及清洁卫生是母子心灵交往的好机会。婴儿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一天数十次地为他换尿布。清洗臀部、洗澡、换衣等生活照顾,也要接触宝宝的身体。湿尿布使他感到“难过”,干净尿布使他感到“舒适”。多次更换尿布感受到的经验使宝宝学会了尿湿了就以哭来表示要求,换好后对着母亲微笑,手舞足蹈表示满足。母亲可在换尿布的过程中对婴儿说,“宝宝张开两腿,换尿布”,每次换尿布都重复,以建立条件反射。婴儿受到语言和动作的刺激,到了4-5个月时会自动配合换尿布,能自己翘起两腿,抬高臀部,等待母亲为他换尿布,这是母亲与婴儿交往获得的回报。同样,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他生活照顾中进行母子心灵交往也会产生很好效果,使婴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活动能力,促使感知觉灵敏,情绪愉快。

3、“玩”是母子心灵交往最好的形式。婴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母亲应随着婴儿智力发育的需求,适时地供给大脑丰富的“精神食物”,各种促进脑细胞生长的刺激,使大脑能“吃饱”“吃好”,并能消化吸收。从最初认识自己的手脚、奶瓶到其他用品、玩具等,从认识母亲父亲及家人,到感知身边环境中的人和事,开始他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

婴儿年幼无知,随时随地都需要母亲的保护以防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的照顾不可粗心大意。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婴儿的心田。对婴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婴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教养方式 决定孩子的快乐


对于一个家庭而已,自己的孩子快乐不快乐,向来都不是孩子一个人的问题。而家长的教养方式与孩子是否匹配,决定了孩子的不快乐有多少,也决定了孩子制造快乐能力的高低。

教养方式:

1.学会了解孩子的需要,并学会尊重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发生什么事时,与孩子交流的第一句话不是“你干什么去了,你怎么会这样”等质问和埋怨的语气,而是探索孩子发生这件事时的内在状态,如“发生这事时,你心里怎么想的?”“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问题的出现?”

2.学会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极需被尊重,只要有可能就要慷慨地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一个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自然会比自卑的孩子要好。

3.学会鼓励孩子,而不只是表扬孩子。鼓励与表扬的区别在于前者更能让孩子心里充满愉快和希望。比如表扬的话:“你真棒,你真是好孩子,妈妈真为你自豪!”表扬过多会不知不觉给孩子带来压力。而鼓励的话:“没想到我儿子这次表现这么棒,只能证明一点,最近我儿子掌握知识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我知道,都是我儿子自己靠自己的执著精神换来的,非常不简单!”这样的话会让孩子可以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质部分,从而从自己的行为中看到自己的力量,自信油然而生。

喜欢《孩子的教养,与贫富无关,只在乎生活的细节》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