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就有说不完的话题,如果哪个小朋友说起某张卡片的时候,他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开始。每当孩子们带卡片来园的时候,我怕孩子们给我惹麻烦,不问青红皂白,统统没收,但这样做也没收到什么效果,孩子们还是时不时的把卡片带到园里。
有一天,王浩然拿来了新流行的卡片,到园后,孩子们为围成一团,兴高采烈地边看边议论,正当他们看的起劲的时候,,我走过去,把卡片拿走了,这引起了孩子们的强烈不满。我听见他们在偷偷的在议论:“老师真坏,不让带卡片,老师刚才拿走的卡片太有意思了,”瞧,反抗情绪,还蛮气愤的。看来这种强行没收的办法是不行的。我得改变策略。当下,我当着全班的孩子的面说:“老师错了,请大家原谅,”卡片还给了孩子们,这样以来,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我忍不住笑了,孩子们也都笑了。因此,我和孩子们的心贴近了,并没有因我的主动认错,影响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相反地更受孩子们的尊重和爱戴了。
从那以后,每当孩子们带卡片来园时,我会利用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欣赏讨论,如果看到有害的,不健康的。或者黄色的卡片,我会加以引导教育。虽然孩子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毕竟他们还太小,缺乏认识能力和辨别能力,他们往往会好坏不分,什么都看,弄不好会起坏作用。在和孩子们玩的同时,我会牢记教师的天职,“诱导、引导、开导。”又到了“八个一”活动的时间了,我让孩子们跳绳,活动刚开始,亮亮就拉着绳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虽然情况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来不及拉到她,她已经摔到了,我迅速跑过去扶起她,看见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红点,严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上牙齿咬到下嘴唇上,并咬破了,有两个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极了,连忙请王老师帮忙,带刘俊尧去教室漱口,擦药。
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不得不说说幼儿老师应该具备的几个心了: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童心。爱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你拉一拉他们的手,冲他们微微的笑一笑,为他们提一下裤子,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投入地与你嬉戏,放松地与你交谈,亲切地把你当作朋友,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班里,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面对似懂非懂的孩子,刚整理好的玩具又乱了,刚舀好的汤洒了,刚换上的裤子又尿湿了,我会觉得烦,可静下心来一想,烦也于事无补,而应该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规则和处理的方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就时常与孩子一起做值日,鼓励他们为集体做事,并不厌其烦的示范正确的方法,有一次,孩子画画时把桌子给画花了,我就用抹布使劲擦,擦了很久水彩笔印才消退,围在一边的孩子都纷纷表示以后会小心,不把桌子弄脏了。在幼儿园,安全第一,这就要求幼儿老师对于工作中的小事决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心。孩子上幼儿园常喜欢带一些东西在身边,如别针啊纽扣啊钉子啊什么的,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恒心就是要求老师能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不管做什么事情,贵在于坚持。象小班刚入园时什么也不懂,排个队就不知要反复多少次,假如老师没有恒心的话,又怎么能使孩子天天都有所进步呢?童心能让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从而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做一名幼儿老师就应该常想想以上的几颗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懂得尊重孩子,自然地与孩子沟通,让自己工作起来更轻松,心情更愉快。所以,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不需要有多大的举动和成功,我们要的是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从细节中去感受成功与伟大吧!
大班的孩子,已经懂事了,他们完全可以象一个小大人似的与你聊天。通过聊天可以拉近我们与孩子的距离,走进幼儿的心灵;通过聊天,我们可以知道孩子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心理是怎样的一个世界;通过聊天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改掉平时不容易改掉的不良习惯。
婷婷是一个懂事的小女孩,但是最近发现她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就是总是不停地眨眼睛,平时看到了就会经常提醒她,可她总改不掉这个习惯。自由活动时和同伴一起玩也不停地眨眼睛,班里有好几个小朋友开始模仿她了。所以我找了个自由活动的时间找她一起聊天
,我说:“婷婷,你知道你的眼睛很漂亮吗?老师很喜欢你的眼睛,大大的,可是你现在总是喜欢眨眼睛,这样你的眼睛就看上去很小了,不漂亮了,我们要把眼睛张得大大的好吗?”。我没有批评孩子眨眼睛不好,告诉她应该怎么样做,而是用婉转的方式告诉她眨眼睛不好,她不但听懂了,还不停的点着头,而且脸上带着笑容,很自觉自愿的去改掉这样坏习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仔细观察她,她真的没有刻意去眨眼睛,慢慢地开始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从这次事例中,我领悟到:教师应该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要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而聊天是一个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最佳途径,可以在和幼儿进行聊天的同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孩子从心里认可你,喜欢你,并且达到预期的目的。
多与孩子聊聊天,可以让我们多一份童心,添一份童趣,永远保持一种孩子般快乐的心境!
多与孩子聊聊天,只需抽出我们的一点点时间!
大5班朱颖
如果问孩子:“宝宝,你最爱谁?”我想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说:“妈妈”。是啊,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是妈妈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和关心,这些在孩子心目中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我班有个2岁半的孩子,叫伟航,刚入园一个星期,每天来的时候,跟妈妈都会像生离死别似的,让人看着真心疼。因为每次来园,都是我接过他的,因此,不管我第一时间在不在班上,他都会坚持等我来接过他,妈妈走后,我抱着他,他的小手会一直缠绕在我的脖子上。我照顾别的孩子,他就跟在我身后就哼哼地哭,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呵呵。
这一天,我接过他后,因为园里的其他事情,我悄悄走开了,由韩老师和杨老师带着他,我也想趁此机会让他跟其他老师熟悉一下。但是,我刚关上门就听到了他的哭声。
等我回来后,他还在大声地哭,看着他梨花带雨的小脸,我心疼极了。看我回来,他挣扎着下地,向我扑过来,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他的脸使劲贴到了我的脸上,我下意识地把他当成了我的儿子,我小声地说:“不哭,不哭,妈妈来了,妈妈在这儿。”没想到,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叫我“妈妈”。每当我离他稍微远一点照顾其他孩子,别的教师来抱他,他就会喊:“我找妈妈。”刚开始老师没有会意,以为他找自己的妈妈,就会哄着他说:“伟航乖,妈妈一会就来。”他就会指着我说:“我找妈妈,我找老师妈妈。”
从此以为,他就一直喊我“老师妈妈”,别的孩子也跟着叫“妈妈”,呵呵,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真的就像我有了这么多的儿子女儿似的。
孩子在离开熟悉的父母家庭后,最想得到的是跟以前一样妈妈疼爱亲热的感觉,因此,我们的老师只要想到这一点,把心中的爱真诚地奉献给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女儿,我想孩子一定愿意走到你身边,爱会让我们零距离,爱会让我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每到下雨天雨停的时候,有一种软体动物会从地底下神秘地出来,这边一只,那里一条,在学校的操场上,在泥泞的小路上,在道路两旁的灌木丛里,你都可以看到一条条长长的虫子在地上慢慢地蠕动。有不少人觉得它很恶心,看见它会产生一种不明的恐惧感,它就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蚯蚓。
本周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就有“认识蚯蚓”,大人见了都会害怕,那孩子见了会怎么样哪?活动能顺利开展吗?带着一点点疑问,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给家长们发了短信,建议家长利用双休日带孩子去挖蚯蚓,到周一,不少孩子带来了他们挖到的蚯蚓,他们无一例外的都是把它装在小罐头里,里面装上了一些泥,孩子们围观者这些不同的小罐头,开心地指点着里面的蚯蚓,我竟然没有发现表示害怕的孩子。
组织活动时,参与挖蚯蚓的孩子特别能说,在与家长共同的合作中,他们对蚯蚓的特点及一些生活习性都已了解,他们的介绍让没有参加挖蚯蚓活动的孩子羡慕不已,为了便于孩子们的观察,我将一些蚯蚓倒了出来,每张桌子上都有几条,看着它们的蠕动,孩子们激动地欢叫着:“它爬到外面了!”
知道了它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我们将带来的蚯蚓放到种植园地,让它给种植的萝卜松土,这也是令孩子们激动的时刻,看着放出的蚯蚓钻进了泥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和它们说再见,愿它们在自己的家里过的舒服一点。
活动结束了,但第二天,又有几个孩子带来了蚯蚓,原来他们双休日忘了挖,活动后,让家长一起补挖的,我们又将这些小生命放到了园地里。
和蚯蚓近距离接触,没有恐惧,没有恶心,孩子们只是将它当作了普通的小动物,这也让我们大人感悟:其实孩子本来是没有恐惧的,那些令他们害怕的东西都是大人有意或无意中传递过去的恐惧的信息,然后他们自己反复的强化,最后就造成了对那个东西的终身恐惧。
愿少给孩子一些恐惧,多给他们一些快乐!
如果问孩子:“宝宝,你最爱谁?”我想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说:“妈妈”。是啊,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是妈妈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和关心,这些在孩子心目中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我班有个2岁半的孩子,叫伟航,刚入园一个星期,每天来的时候,跟妈妈都会像生离死别似的,让人看着真心疼。因为每次来园,都是我接过他的,因此,不管我第一时间在不在班上,他都会坚持等我来接过他,妈妈走后,我抱着他,他的小手会一直缠绕在我的脖子上。我照顾别的孩子,他就跟在我身后就哼哼地哭,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呵呵。
这一天,我接过他后,因为园里的其他事情,我悄悄走开了,由韩老师和杨老师带着他,我也想趁此机会让他跟其他老师熟悉一下。但是,我刚关上门就听到了他的哭声。
等我回来后
,他还在大声地哭,看着他梨花带雨的小脸,我心疼极了。看我回来,他挣扎着下地,向我扑过来,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他的脸使劲贴到了我的脸上,我下意识地把他当成了我的儿子,我小声地说:“不哭,不哭,妈妈来了,妈妈在这儿。”没想到,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叫我“妈妈”。每当我离他稍微远一点照顾其他孩子,别的教师来抱他,他就会喊:“我找妈妈。”刚开始老师没有会意,以为他找自己的妈妈,就会哄着他说:“伟航乖,妈妈一会就来。”他就会指着我说:“我找妈妈,我找老师妈妈。”
从此以为,他就一直喊我“老师妈妈”,别的孩子也跟着叫“妈妈”,呵呵,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真的就像我有了这么多的儿子女儿似的。
孩子在离开熟悉的父母家庭后,最想得到的是跟以前一样妈妈疼爱亲热的感觉,因此,我们的老师只要想到这一点,把心中的爱真诚地奉献给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女儿,我想孩子一定愿意走到你身边,爱会让我们零距离,爱会让我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周日上午9点多,还在阳台上忙着洗晒衣物,意外地接到了陈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很轻,感觉是在会议中。“快到世代大酒店二楼来,有讲座听。”“现在吗?我一会儿还有事呢!”“是《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的作者彭懿在做亲子阅读的讲座。”一听是彭懿的讲座,我马上联系了张顾芳、张丹,告知她们有这样一个讲座,如果不是有特别的情况去听听还是不错的,两位接到电话后都爽快的表示一定去见识一下这位名人。
经受不住名人的诱惑,我也匆匆赶到会场,一睹彭懿真人风采。到达世代大酒店,正巧碰到也是匆匆赶到的张丹,两人结伴而行,上得二楼,才发现这次的讲座是东方爱婴举办的早教课堂活动,针对的是婴幼儿家长,陈主席也是收到邀请,在会场上临时向我传递这个信息的。
进得会场,来的人还真不少,只见舞台上的彭懿一如在他的蓝袋鼠博客日志中所见到的照片那样风度翩翩、神采熠熠,正用他那幽默的语言为家长们介绍如何进行亲子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母鸡萝丝去散步》、《是谁嗯嗯在我头上》,看着熟悉的画面、听着风趣的讲解,尤其是彭懿老师那句时不时就冒出来的“从此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在忍俊不禁的笑声中有了些许的思考。
虽然只是听到一个小时的讲演,但彭懿老师的一个问题却让我印象深刻,他问大家一个绘本讲了几个故事?是一个?还是很多个?答案是三个,一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还有一个是图画与文字讲述的故事,你认同吗?
彭懿老师觉得自己遗憾的事情是儿子十岁之前,自己都未能和他一起阅读,因为自己正在外留学,错过了亲子阅读的最佳时机,所以,他建议家长们好好把握时机,每天和孩子一起享受阅读、品位经典,从此过上幸福的生活。
感谢陈主席的及时相邀,让我得以“偶遇”彭懿,近距离感受名家谈阅读的精彩。希望还能有机会相遇名家,了解经典!
因为东方爱婴的工作者不允许拍照,所以就从陈的博客上下载了两张照片和大家分享吧!
可是最近在幼儿园不愿意做早操,有时排到队伍中来也是有气无力,想做就做,不想做了就蹲着,甚至找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说话。
我看到此景,就要求她跟着我重新做早操,而且让她第二天早上一定要做好。
但效果并不大,她依然是放任自由。
我考虑再三,在离园时,我请她到小朋友面前来,当着小朋友的面,让她和我拉拉钩,拉了钩后就一定要做到!锦玮很感兴趣,伸出小拇指跟我“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第二天早上早操时间,我提醒锦玮:“还记得昨天我们拉过钩吗?”锦玮做起操来果然精神抖擞,我也赶紧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鼓励了她,她看起来特别的开心!拉钩,对孩子而言是游戏,却意外具有良好的约束力。
如果我们大家深入发掘下去,会发觉这样的“拉钩事件”其实也是孩子责任感的一种最初体现:和孩子约定好一件事情,然后孩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而愿意为之做出努力,这就是一种很良好的责任感。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