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让我们零距离

我们的城市幼儿园说课稿 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 10-06

如果问孩子:“宝宝,你最爱谁?”我想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说:“妈妈”。是啊,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是妈妈给了孩子无限的爱和关心,这些在孩子心目中是没有人能够代替的。

我班有个2岁半的孩子,叫伟航,刚入园一个星期,每天来的时候,跟妈妈都会像生离死别似的,让人看着真心疼。因为每次来园,都是我接过他的,因此,不管我第一时间在不在班上,他都会坚持等我来接过他,妈妈走后,我抱着他,他的小手会一直缠绕在我的脖子上。我照顾别的孩子,他就跟在我身后就哼哼地哭,像个甩不掉的小尾巴,呵呵。

这一天,我接过他后,因为园里的其他事情,我悄悄走开了,由韩老师和杨老师带着他,我也想趁此机会让他跟其他老师熟悉一下。但是,我刚关上门就听到了他的哭声。

等我回来后,他还在大声地哭,看着他梨花带雨的小脸,我心疼极了。看我回来,他挣扎着下地,向我扑过来,我蹲下来,把他抱在怀里,他的脸使劲贴到了我的脸上,我下意识地把他当成了我的儿子,我小声地说:“不哭,不哭,妈妈来了,妈妈在这儿。”没想到,从那时起,他就开始叫我“妈妈”。每当我离他稍微远一点照顾其他孩子,别的教师来抱他,他就会喊:“我找妈妈。”刚开始老师没有会意,以为他找自己的妈妈,就会哄着他说:“伟航乖,妈妈一会就来。”他就会指着我说:“我找妈妈,我找老师妈妈。”[范文资源网 zy185.CoM]

从此以为,他就一直喊我“老师妈妈”,别的孩子也跟着叫“妈妈”,呵呵,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真的就像我有了这么多的儿子女儿似的。

孩子在离开熟悉的父母家庭后,最想得到的是跟以前一样妈妈疼爱亲热的感觉,因此,我们的老师只要想到这一点,把心中的爱真诚地奉献给孩子,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女儿,我想孩子一定愿意走到你身边,爱会让我们零距离,爱会让我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交谈零距离


每年小班的新生入园都会是一个令人特头疼的问题。新生从家庭那个熟悉的环境中转移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都会产生恐惧、害怕和不安,导致幼儿在入园时哭闹不止。如何安抚幼儿的情绪?依我的经验是跟幼儿倾心的交谈是让幼儿融入陌生的环境最快最好的方法。

幼儿刚入园时家长会给幼儿带上好多的东西,我可以从这些东西入手跟他交谈:书包真漂亮是谁买的?书包上画的是什么呀?书包里装的是什么呀?谁给买的呀?你爸爸(妈妈)真好,我爸爸(妈妈)都没给我准备。交谈的话题还可以从孩子的衣服,孩子的家庭成员谈起。交谈中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跟着提问回答,并且要让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位置上,和孩子做朋友,表现得非常羡慕孩子的样子,孩子会对自己产生同情,这样孩子就会在幼儿园觉得不孤单。在交谈中可以借机引导幼儿认识身边其他的幼儿,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搭建桥梁。

大多数的孩子在交谈几次后,都会很快适应幼儿园。可是有一个叫川川的孩子在我们沟通一星期后,入园时还会大哭打闹一阵子。虽然入园时表现不咋样,但却对我产生了信赖。一天,我有急事要离开活动室他执意要跟着,我就带他出来了。一边走我就拿院子里的各种玩具、设施跟他交谈,没想到他话匣大开,兴高采烈的向我谈起他玩过的滑梯、转椅、跷跷板等,怎么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在什么地方玩的。我说:“以后我带你玩我们幼儿园的,看幼儿园的玩具跟外面的一样不一样。”从那天开始,川川来幼儿园再也没哭闹过。这次无意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并不是谈话不管用,而是我没在合适的环境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这个方法是我在接待新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觉得让幼儿心理上没了孤独、陌生、恐惧是最重要的,往后的各项工作都会很顺利的开展。

与动物零距离


早春料峭,我们一家结伴来到了翘首期盼的广州长隆野生动物园,这是《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拍摄地,也是孩子们的乐园!刚踏进动物园,亚热带森林的气息就扑面而来。古树参天,草地碧绿,池塘、小河中时不时传来动物们此起彼伏的叫声。就在门口银光闪闪的“游泳池”中我一眼就瞅见了几只争食的大黑熊,瞧它们摆动笨重的身躯,不停地比划着那大黑爪,抢着对方嘴里的肥鱼,扭动的身体还拍打出了一首浪花曲呢!

漫步在林间小道上,两旁枝头鸟声四起,嘿,枝头那一片红绿色的竟然是一伙金刚鹦鹉,讲解员告诉我们,这些鹦鹉品种多达17种,部分品种已经濒临灭绝,惊叹之余我禁不住伸手摸了摸它们的羽毛,很是柔软,手感可舒服了!

在长隆,白虎可是不能错过的主角啊,你看他们个个威风凛凛,身披白色的大衣,满嘴尖锐的牙,不时舔舐着嘴唇,好像总在回味着猎物的美味!可最让我欢喜的是一种常年处于睡眠中的小型动物-----考拉,它也叫树袋熊,喜欢生活在桉树上,为了节省精力,一天睡觉多达20小时。瞧它全身灰不溜秋的,趴着树枝间瞌睡不醒的样儿,真是人见人爱!

乘着小火车,我还去了《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领略了青草、茅棚、木屋与长颈鹿、四不像(麋鹿)、羊驼悠闲散步、吃草的和谐之景,让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这次与动物零距离的接触,让我认识了很多动物朋友。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同在地球上,共享大自然,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与孩子零距离


随着圣诞节的到来,幼儿园变得热闹了起来,班上的孩子都很兴奋,特别是当我把圣诞老人拿出来布置教室环境时,有几个会说的孩子,就会举手说道:“我家也有好多圣诞老人卡片。

”而有几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则乖乖的做在小椅子上,可以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当我拿出圣诞老人的时候他们也很感兴趣。

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老师往往会有些忽略,不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认为他们能力弱,不自觉地想给与更多的帮助,来帮他们完成,但是往往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和他们的愿望。

我通过家访与这些孩子的家长的交流发现,在家里孩子能够正常的讲话,表现很活跃、很调皮,喜欢在家爬上爬下,而且经常唱歌跳舞表演给父母看。

但换了环境,孩子变得胆小,不爱说话,跟人很少交流。

这样的孩子在幼儿园中是很常见的,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孩子虽然具备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根据社会情况不同、在语言运用方面却有很大差别,在某些场合能讲话,在另一场合则沉默或接近沉默。

孩子有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语言理解水平,并且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只不过在某些场合或者对象上选择不说话,很多时候是心理上情绪上的障碍。

当那些内向的孩子在集体面前发言时,教师可以鼓励她对她说:“你真棒”。

很多时候老师,家长会强调要孩子自己说话,充分的表达,或是创造很多的机会,如在集体面前讲话、提问等,但往往孩子还是不能大胆讲话,反而心理会有恐惧,作为新教师的我往往也比较消极,有时候集体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内向的孩子回答问题,不停的向他提问,其实在孩子不愿说话的时候也不用逼她,消除其紧张、恐惧等心理压力和负担,给她一个没有任何压力的环境,孩子一旦开口说话,哪怕只有一两句,我其实都可以很亲切地给予鼓励,增强信心,慢慢的孩子交往增加了,开口说话的机会也就增多了,在交往中就会逐渐讲话了。

在日常的带班中我还法相我们班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的孩子性格很要强,如我们班有一个小姑娘悦悦,每次只要老师一批评她都会不理老师,做为教师可以从不一样的角度,以孩子的心理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就算是帮助,也是会乐于接受出于一个朋友,从平等的角度上给与的真心的帮助,不是一个强者给与弱者的帮助。

我们也不是孩子,不能替她思考,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不是单纯的以为她需要我的帮忙,她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个孩子相信都有她独特的气质。

孩子能够感受到心与心的距离,真正贴近孩子的心,把自己的心放下来,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与孩子之间亲密无间。

作为新教师我想做到与孩子零距离,可以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让孩子茁壮成长。

小班:交谈零距离


每年小班的新生入园都会是一个令人特头疼的问题。新生从家庭那个熟悉的环境中转移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都会产生恐惧、害怕和不安,导致幼儿在入园时哭闹不止。如何安抚幼儿的情绪?依我的经验是跟幼儿倾心的交谈是让幼儿融入陌生的环境最快最好的方法。

幼儿刚入园时家长会给幼儿带上好多的东西,我可以从这些东西入手跟他交谈:书包真漂亮是谁买的?书包上画的是什么呀?书包里装的是什么呀?谁给买的呀?你爸爸(妈妈)真好,我爸爸(妈妈)都没给我准备。交谈的话题还可以从孩子的衣服,孩子的家庭成员谈起。交谈中多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跟着提问回答,并且要让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位置上

,和孩子做朋友,表现得非常羡慕孩子的样子,孩子会对自己产生同情,这样孩子就会在幼儿园觉得不孤单。在交谈中可以借机引导幼儿认识身边其他的幼儿,为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搭建桥梁。

大多数的孩子在交谈几次后,都会很快适应幼儿园。可是有一个叫川川的孩子在我们沟通一星期后,入园时还会大哭打闹一阵子。虽然入园时表现不咋样,但却对我产生了信赖。一天,我有急事要离开活动室他执意要跟着,我就带他出来了。一边走我就拿院子里的各种玩具、设施跟他交谈,没想到他话匣大开,兴高采烈的向我谈起他玩过的滑梯、转椅、跷跷板等,怎么玩的,和谁一起玩的,在什么地方玩的。我说:“以后我带你玩我们幼儿园的,看幼儿园的玩具跟外面的一样不一样。”从那天开始,川川来幼儿园再也没哭闹过。这次无意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并不是谈话不管用,而是我没在合适的环境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这个方法是我在接待新生是最有效的方法,我觉得让幼儿心理上没了孤独、陌生、恐惧是最重要的,往后的各项工作都会很顺利的开展。

文明拉近我们的距离


三月份是幼儿园的文明月,在家长会上我们倡议家长朋友参加到“文明一家人”亲子活动中来,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幼儿的文明意识,加强幼儿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我们中班开展的是《我是文明小使者》活动,请家长帮助记录下孩子在家庭、社区、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10件,如:有序乘车、礼貌让座、文明作客、走斑马线、垃圾入箱等等。一个星期过去了,洋洋拿着完成好的文明月资料兴高采烈地跑进了活动室,大声地说:“老师,我的‘书’做好啦。”这小家伙完成得倒挺迅速的,带着憧憬和好奇我翻开了他的资料。只见家庭公约上寥寥几语,文明行为十件事的记录竟都是孩子摆的POS,完全没有去认真实施的痕迹,我的心里一下子凉了半截。在孩子面前我没有立即表现出失望,夸了他两句,他乐呵呵地回到了座位上。接下来的几天陆续有一些孩子也交来了资料,都和洋洋的情况差不多。细思量,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家长会上已经向家长做了详细的介绍和指导,为什么达到的效果不佳呢?如果只是为了完成那一叠资料,那文明月活动不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吗?为了更好地将活动开展下去,我先后预约访谈了几位家长,通过交流、沟通了解家长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1.家庭成员不够重视。由于家长会只有一个家庭成员参加,所以在回去传达意思的时候重点不明确,有些出入和偏差,对文明意义理解不深,导致一家人的力不能往一处使。2.完成任务意识过强。家长在带领孩子开展活动时存在着任务意识,认为只要将资料尽快完成交给老师就大功告成了,忽略了幼儿在活动中养成教育的培养,导致结果重于过程。3.参与的条件限制。在我班的家长群体中有些父母工作较忙,双休日不休息,有些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还有一些特殊的单亲家庭,这都给活动的开展带来了客观条件的限制。4.家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由于活动的设计是需要家长带领孩子走进社区、公共场所去进行一些文明行为的体验与实践,这需要家长本身就具备与人沟通、交往的一些技巧。但有的家长个性比较内敛,不愿意主动去与人交流,这样就给活动的开展带来阻力。分析了一些客观原因后,作为老师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反省和思考。文明月的活动本身是非常有意义的,虽然我们前期在理论的积累、计划的制定、家长会的召开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但这件事并不是交给家长就万事大吉了,我们应及时关注家长和孩子活动开展的进程。作为家长第一次开展这样的活动,更希望老师给予建议和支持,最后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对近期的工作进行了一些调整:1.榜样示范引领通过平时的观察和了解,家长中不乏一些善于学习、乐于尝试的先行者,每次幼儿园的活动他们都积极响应,走在大家的前面。我们主动与这些家长讨论、交流,并请他们先进行尝试。例如:小旭的的爸爸对我们制定的文明月的活动计划又进行了细化,他对每个星期的活动都有了明确的规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有的放矢。然然的妈妈则认为文明行为养成的其它的方面在每天的生活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渗透,所以她选择植树、为社区服务这两个主题并利用双休日开展活动。从买树种、选择种植的地点、全家人共同植树、孩子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记录下来,与我们分享的是一次丰富、详尽的植树经验,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家庭其乐融融的和谐画面。我们将他们制作的资料放在家长园地、班级网站、QQ群中与其他家长共享,并请他们的孩子在班里将活动的过程进行了介绍和讲述。有了这些榜样的示范引领,激发了大家参与的欲望,许多家长获益匪浅,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也陆续开始了活动。像洋洋家先交资料的一些家庭也乐意将活动继续开展下去,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记录和资料。2.主题渗透活动(1)活动与教学主题相结合文明月的活动不仅仅是让孩子做几件文明的事,应该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抓紧这一契机加强幼儿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我们将“文明一家人”的活动融入教学主题中,如:我是文明小主人、我是文明小游客、我会过马路等,利用故事、儿歌、绘画的形式与幼儿的实践相结合。同时解读我们制定的中班文明准则,要求每一位幼儿认真遵守,在班里还进行了争做“文明好宝宝”的活动。孩子们将幼儿园的见闻及时传达给家长,帮助家长更好地发掘身边的教育契机,将活动落到了实处。(2)邀请家长参与主题活动为了让家长们更深入地了解文明月活动,我们邀请他们参与其中。例如:在制定家庭文明公约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学习文明规范,制定出一家人应遵守的文明规则,更有利于彼此互相提醒,坚持遵守。在“我是文明小主人”、“我是文明小游客”活动中,家长们带领孩子一起体验与他人交往、待人接物的礼仪,怎样成为一个文明的游客,感受身体力行,表率为先的重要性。在开展“我会过马路”活动时,我们邀请了小妍的爸爸,他是一位交通警察,为孩子们讲解了许多交通规则,教给孩子们简单的指挥手势,在与孩子零距离的接触中他也收获了孩子们的喜爱和仰慕。他表示会经常来和孩子交流,用更儿童化地语言和图片带给孩子更多有关交通规则的知识。在“同唱一首文明歌曲”的活动中,许多家长克服了怯场、不愿意表现自己的心理,勇敢地站在舞台上,与孩子一起演唱文明之歌,感受着挑战和表演的快乐。文明月的活动吸引着更多的家长参与其中,从一开始的学习、尝试到后来的主动参与、积极响应,文明不再是一句口号。大家愿意多做文明事,争做文明人,家园配合让活动更具有长期发展的延续性。3.优势互补推进在交来的资料中有几份比较特别,照片文字中不是一个家庭的活动记录,而是几个家庭共同实践完成的。一起去种树、一起去乘车、一起在马州公园垃圾入箱,那不是一个星期就能完成的。与他们交流后才知道,他们自发组织在一起,统一步调,大家出谋划策完成了一系列活动。这群家长中有的活泼开朗喜欢交际,有的沉着干练思维敏捷,有的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但组合起来却能扬长避短。家长坦言,通过活动大家成了朋友,有什么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资源得以共享。活动形成了规模,所到之处也将文明月的理念辐射到身边的人,非常有意义。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变化也让大家欣喜,他们之间渐渐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在这样的小集体中,有了家长们好的示范和引导,他们愿意去尝试、接受挑战。家长们在一开始走在最前面,随着活动的深入,他们慢慢的退到了孩子的身后。当遇到问题和分歧时,孩子们从讨论、磨合、达成一致到付诸实施,体验了合作的快乐,收获着成功的喜悦。文明正像一缕清风、一丝清泉洗涤着、浸润着孩子童真的心灵。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和尝试,文明一家人的资料逐步完善,欣赏着家长们认真记录的图片、文字,我的心中也洋溢着喜悦和感动。在那些朴实的文字和镜头背后不仅仅是一次任务的完成,更多的承载了家长们对这次活动过程的领悟和诠释。孩子们在这一个月中体验到的也不仅是简单的口号,而是与家长、伙伴一起感受到文明的重要和意义,那些亲历的过程也不仅仅是一次文明的传播,更是文明意识的唤醒。而让我领悟到的是:当一个计划付诸实施时遇到困难,不应该熟视无睹,不应不了了之,应该与家长及时沟通,真诚交流,共同参与。文明拉近了我们彼此的距离,沟通交流让我们获得了双赢。

微笑大于等于零距离


以前,我总是认为教师在孩子面前必须严肃认真,只有这样孩子还能保持对你一点尊敬,所以,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与幼儿说话的口吻基本上是严肃的。

这个星期,我们班一直在练习儿歌。刚开始练习的时候,小孩子们还有点新鲜感,总是很认真的练着,不过时隔几天,小朋友们就没那么积极了。当我说:“预备起!”的时候,下面的声音简直能和麻雀媲美了。有些小朋友在下面自顾自的玩起了游戏,对此,我非常的生气,然后就大声的说了他们,他们各个都吓坏了。不过,他们最后还是很老实的念了起来。但是,孩子们只知道大声的念,却没有一点整齐度。对此,我也感到很无语。

又一天,我们照常排练儿歌,当我看着一位小朋友把一幅画倒着举的时候,我情不自禁的微笑了起来,对着这个孩子说:“你看你的画都弄反了,现在成什么样啦。”那个孩子看我微笑,也笑了起来。我怎么也没想到这发自内心的一笑产生了神奇的效果。孩子看着我这张微笑的脸,更认真地念起了诗歌。我恍然明白:孩子是从这微笑中感到我的亲切,获得鼓励,从而愉快的接受我的要求。

因而,微笑使我和孩子之间拉近了距离,使我们关系更和谐,融洽。

适当的自我检讨,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


天热的时候,偶尔会有孩子打盹甚至熟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会提醒下这孩子,或简单地批评一下。不过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好。

后来,有位老师的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他是通过“自我检讨”来教育孩子们的。记得有一次课上,天很热,有位孩子悄然进入了梦乡。当时,他停下课来,一点也没有生气,走到他身旁,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叫醒他,然后说:“还能多坚持一会吗?一节课时间过得很快的。”接着,他回到讲台,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先自我检讨了一番:“上课能睡着,说明老师上课的魅力还不够,如果是赵本山到讲台前说两句,恐怕大家想睡也睡不着!”孩子们哄堂大笑。“我上课睡觉,老师不但没有指责我,反而自己作了检讨,真不好意思!下次再也不睡了!”这个孩子后来在篇作文中这样写道。这位老师和孩子们约法三章:上课时睡觉不怪你自己,要怪首先怪老师;其次怪同桌没有提醒你。

老师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适当的自我检讨,拉近与孩子们的距离,用心交流,用心教育,使师生生活更融洽。

爱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


要做好每一件小事,就不得不说说幼儿老师应该具备的几个心了:爱心,耐心,细心,恒心,童心。爱能拉近与孩子的距离,你拉一拉他们的手,冲他们微微的笑一笑,为他们提一下裤子,这些举手之劳就能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投入地与你嬉戏,放松地与你交谈,亲切地把你当作朋友,又何乐而不为呢?在班里,每个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面对似懂非懂的孩子,刚整理好的玩具又乱了,刚舀好的汤洒了,刚换上的裤子又尿湿了,我会觉得烦,可静下心来一想,烦也于事无补,而应该耐心地教给孩子一些规则和处理的方法。孩子的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他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于是我就时常与孩子一起做值日,鼓励他们为集体做事,并不厌其烦的示范正确的方法,有一次,孩子画画时把桌子给画花了,我就用抹布使劲擦,擦了很久水彩笔印才消退,围在一边的孩子都纷纷表示以后会小心,不把桌子弄脏了。在幼儿园,安全第一,这就要求幼儿老师对于工作中的小事决不能马虎,每一个环节都要细心。孩子上幼儿园常喜欢带一些东西在身边,如别针啊纽扣啊钉子啊什么的,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防止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恒心就是要求老师能对孩子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不管做什么事情,贵在于坚持。象小班刚入园时什么也不懂,排个队就不知要反复多少次,假如老师没有恒心的话,又怎么能使孩子天天都有所进步呢?童心能让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倾听孩子的声音,从而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孩子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做一名幼儿老师就应该常想想以上的几颗心,认真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懂得尊重孩子,自然地与孩子沟通,让自己工作起来更轻松,心情更愉快。所以,我们每个幼儿教师,不需要有多大的举动和成功,我们要的是不放过工作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从细节中去感受成功与伟大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