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手,一个简单的动作,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

12-12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举手,一个简单的动作,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很优秀,却怎么也无法获得成功?也许不是他不够努力,只是他缺乏一种勇气。而这种勇气,需要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要开始培养。那就是举手的勇气!

曾经参加过一个幼教心理学专家的讲座,她分享了一位孩子就读于哈佛大学的妈妈的教子经验,十分值得各位妈妈们借鉴。

女儿刚上一年级的第一天,她给女儿穿好衣服后,就送女儿去了学校。一路上,妈妈看得出来女儿有些紧张,也有些兴奋。她轻声地询问到:“你想要老师和同学喜欢你吗?”女儿点头。“那你想要交到好朋友吗?”女儿再次点了点头。

“那妈妈教给你个魔法吧。在课堂上一定要多举手,老师提问也好,你自己有听不懂的地方也好,都要第一个举手,好不好?”

“为什么呢?”

“因为你举手了,大家才会了解到你的想法,你的朋友才会走到你身边来哦。”

“恩,妈妈,我记住了。”女儿狠狠地点了点头。

结果,半学期结束了,这位妈妈在去开家长会时,老师当着全部家长的面,大大的表扬了她的孩子。说孩子不仅上课认真听讲,而且踊跃回答问题,成绩十分优秀。

就这样,这个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了积极表现自己的习惯。以至于在后来的哈佛大学面试环节中,哪怕大家的分数相差无几,她还是以优秀的表达能力和大胆地自我展现,受到了在场面试官的一致青睐,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

教孩子在课堂上大胆地举手,可不光是交到朋友这么简单,而是为孩子开启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

1、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要想找到机会举手发言,那必然是一直在聚精会神听课的前提下才能做到。而有了专注力,孩子的听课效率会大大提升,免去了很多回家后埋头苦钻研,熬到半夜才睡的麻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习惯,而且抓的越早,后面的效果越好。

很多一事无成的人,往往就是缺乏专注力的结果。

2、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听完老师的提问,孩子马上举手发言,这就需要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运转大脑、组织语言,而且还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不仅活跃了孩子的思维,促进了语言发展,还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一箭多雕。

3、培养孩子积极参与的热情

做任何事之前,都得有投入的热情才行。孩子举手发言,才能使孩子更好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从而在其中找到自我存在感和自信。同时,养成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孩子也能够更好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不至于“不合群”。

4、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状态

很多课上不积极发言的学生,通常喜欢自己一个人闷头研究,不仅浪费了时间,通常还容易出错,久而久之,容易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成为一个自卑的人。而通过课上举手发言,老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哪里理解的不够,并尽快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5、提高孩子的自我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非常重要,也是打开人际交往的第一把钥匙。不能将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别人永远无法知道你在想些什么,也就无法为你提供帮助,慢慢的,你就会失去很多机会。而举手发言的孩子是有勇气的,他们遇到机遇时往往敢于表现自己,并抓住每一次机会,从而慢慢走向成功。

在新学期开始之际,妈妈们不如交给孩子一个小任务——举手发言吧。

它将给予孩子勇气,增加孩子的学习乐趣;它更是将来一种走向成功的捷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父亲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


亲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

父亲影响孩子一生的成败!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在新书中论证说,你在职场中是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与你拥有一位什么样的父亲有关。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波尔特撰写了一本名为《父亲的因素》的新书。他在书中列举了能对子女的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的几种种类型的父亲——功成名就型、心态消极型、漫不经心型和富有同情心或导师型等。

第一种——超级功成名就型父亲:如果你是超级成功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会表现出一种“受阻性”——出于对父亲的叛逆心理,你的工作表现可能会远远不及你真正的能力,你在事业上可能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第二种——被动型父亲:如果你是被动型父亲的儿子,你可能在情感表达上会有障碍。在一个工作和生活并不太分明的工作环境中,能否与同事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十分关键。

第三种——缺席型父亲:如果你是缺席型父亲的儿子,你在与男上司合作以及和其他公司高层人物互动方面可能会出现障碍,你很容易对上司产生敌意和愤怒。而且,你可能会有打击同事的倾向,并且常常会有愤怒情绪。

那作为父亲的我们又该如何做好一个父亲的角色呢?作为父亲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许多父亲拘泥于所谓教育的内容和原则,而忽视了教育的时机和方式,把与子女的关系搞得很僵。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家长向子女传递情感的过程。

有位父亲曾对我说:“养不教,父之过。随时随地纠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亲的职责。”他15岁的儿子却说:“我觉得父亲从来就没有喜欢过我,在他眼里,我浑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没有了快乐。”当一个父亲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种责任、怕别人说自己不尽责时,就会失去对孩子的爱和沟通能力。这样的教育缺乏良好关系的认可。越是这样,越能把孩子“逼上梁山”,产生逆反心理。

在多数家庭里,父亲热衷于扮演权威的角色,使教育成为一厢情愿的事,随着孩子的成长,这样的权威会受到挑战。心理学家认为,父亲首先要与孩子分享情感,不能总是充当指导者。此外,教育孩子必须有良好的亲密关系作基础,关系的影响力大于教育的内容。

父亲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最好时机是孩子两岁以后。这时,父亲可以像一个“讨厌”的第三者,进入母子关系圈中。在西方,让两岁的孩子拥有单独睡房已是一种促进儿童心理成长的共识。中国的孩子跟母亲可以睡到很大。不夸大地说,许多儿童的心理问题都是因此而产生的。

其中第二个关键时期是孩子6岁时。这时,父亲要积极参与家庭的互动和规则的建立。独生子女给家庭关系带来许多挑战,父母与孩子需要相互形成一种情感三角,才能使家庭关系得到平衡。父亲要对孩子好,必须先和太太感情深厚。

最后第三个关键期是孩子的青春期。比起母亲来,在外惯了的父亲更易于接纳和认同孩子的独立。在传统文化中,父亲常常是家庭的边缘人,他们乐于闯天下,把孩子留给母亲。这样的父亲喜欢回来诱导成年的男孩离家,和他一同涉难犯险,体味人生。由于独生子女的关系,现代父亲更多地扮演了非传统的角色,使孩子失去了自然的同盟者和很好的领路人。现代父亲的潜意识中怕失去唯一的孩子,他们怕孩子长大后与他们分离,因而甘愿听凭孩子在一片黑夜迷茫般的内心困惑中摸索着成长。

妈妈的语气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一生

孩子成长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孩子影响不可谓不大。有的孩子分外出彩,而有的的孩子却平淡无奇。这些,都是家庭教育的影响。

作为父母,我们当然想让孩子成为那个出彩的人,那么怎么样的家庭教育才算是正确的呢?

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

没有天生的成功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成功的父母都是不断学习提高的结果。

一位优秀的母亲甚至说:很多人都认为我很轻松,说你的孩子那么优秀,根本不用管,殊不知,我连晚上睡觉其实都有一个眼睛是睁着的!

好母亲防患于未然,而不合格的母亲是,孩子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甚至老师都已经找孩子谈话了,她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进入21世纪,信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任何岗位都要求培训、考核,但似乎只有生养、教育孩子不需要培训,好象自动就会上岗而且永远不会下岗,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每一个人在做父母之前都要学习相关的知识,关于怎样做父母的意识和知识准备得越早越好,越充分越好。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我接触过数百位优秀的父母,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教育孩子上费尽心思!

有些人可能会说,有那么多的父母大字不识一个,不也教育出好孩子吗?其实,文盲并非不会教育,这些父母同样是教育孩子的高手。

《焦点访谈》曾介绍过世界中学生奥数金牌获得者安金鹏的事迹。他家里极穷,考取了重点中学,却没有钱上,父亲说让孩子去打工,人家上了大学还没有工作呢,更何况你能不能考上大学还不知道。

但母亲坚决不同意,将家里唯一的一头驴卖了。孩子在中学里是唯一一位连素菜都吃不起的人,是唯一一位连肥皂都用不起的人。照这样来说孩子全靠自己了吧?

当面一问才知道,虽然这位母亲连小学都没有毕业,但她却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之前就把四则运算做得滚瓜烂熟。仅此一点又有几个大学毕业的父母能够做到呢?

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

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有意或无意培养出来的。其实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是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

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

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

当务之急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

好成绩都是帮出来的

关于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全社会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应试教育是学校和家长都回避不了的问题,需要学校和家长共同来适应。

据统计,我国有近1000万“闲散”的未成年人。所谓闲散的未成年人,就是指理应在学校读书而不愿读书,选择辍学的孩子。这其中94%是学业失败的结果,学业落后、厌学、逃学、离家出走成为当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四步曲。

因此,帮助孩子适应应试教育也就成了我们父母的一份应尽的义务,而帮助孩子减负的最好办法是我们父母增负,就是我们父母能够成为孩子的导师。

好成绩当然是学校老师带出来的,但在应试教育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些好成绩正越来越多地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好沟通都是听出来的

对于孩子进入初中、高中的家长来说,普遍存在一种困惑,那就是同孩子难以沟通。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与进入更年期的母亲的冲突更多,不仅是因为处于内在的心理动荡期,更重要的是两者的外部压力都很大,孩子面临的是升学的压力,母亲面临的是事业的压力,这就更需要加强沟通。

优秀的父母在这方面大都做得很好,他们良好的沟通来源于自觉地遵循了以下这三条原则:

第一个步骤是倾听,就是让孩子把话说出来,并且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

第二个步骤是理解,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是不是有道理。

第三个步骤是建议,有道理的孩子并不一定就能采取正确的行动,因此父母这里应该给予建议。

在这三个步骤中,倾听是父母们做的最差的。

好成就都是化出来的

智力不是最重要的,比智力重要的是意志,比意志重要的是胸怀,比胸怀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德。

遗憾的是,现在对品德重视的人不是越来越多,而是越来越少。至于说到一个人的胸襟和抱负,更是父母们不愿听的海外奇谈,因为与当下的考试分数无关!

其实这些正是一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我们在看人物传记时,常常都会对主人公幼年时的不同凡响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原因就是这种成就动机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

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这种“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

让孩子养成大胸怀的最好方式,除了父母能做好的表率外,就是让孩子多读名著,多读伟人的传记,让孩子从小学会用伟人的眼光来看社会和自己。

父母的语气会影响孩子一生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语气:“就你这样三分钟热情还想打球啊?”就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不要认为是他不听你的话,跟你对着干,而粗暴地反对他。如你要求孩子学英语,可他还想再跟小伙伴们玩一下,你不能发脾气:“越大越不听话了,不好好学习,看你长大了能干什么。”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加厌恶学习。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你怎么搞的,玩具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都有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画得一般,好好练。”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宝宝画得这么好,继续努力,一定会画得更好。”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连个碗都端不稳,真笨。”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星星不小心打烂了碗,没关系,以后先用手指试试烫不烫再去端。”这样,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爸妈这5个舍得 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很多父母会觉得哪有什么不舍得的,只要是对孩子好的,哪怕是砸锅卖铁,也会尽量满足孩子。但“舍得”这件事,可不光是物质上的,家长舍得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满足,才是对孩子最有用的。

1、舍得花

在给孩子花钱这件事上,不是花的越多越好,而是要花到“刀刃”上。也就是说,家长平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孩子,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并把钱花在孩子的兴趣上。比如说,有的孩子喜欢看书,那就可以多给孩子买一些内容优质的经典图书,不仅奠定了孩子的语文功底,还培养了孩子的文人气质。

总之,在孩子的兴趣上,家长一定要舍得花钱,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比给孩子报辅导班来的实惠有用的多。

2、舍得陪

现在,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有多少家长不舍得把时间用在孩子身上。还不如有时间就去多赚点钱,以求给孩子带来更好的生活,不是更好吗?可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啊。

有多少家庭富裕的孩子,因父母不能陪伴在身边,拿着父母给的钱肆意挥霍,结交一些社会上的小混混,成天叫嚷着自己是“没有家的孩子”。等到他们的父母意识到孩子走入歧途后,企图挽救时才发现,自己一直给孩子最好的生活待遇,却没想到孩子是那么的恨自己。

其实,陪伴不是指家长要无时无刻的待在孩子身边,而是指当孩子有需要时,你能够在身边。比如孩子问问题时,家长一定要耐心回答;学校有活动时,家长尽量去参加……

舍得付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舍得夸

很多家长在一起聊天时会互相“意思一下“的说:“哎呀,你们家孩子长得真好看,学习又那么好,不像我家这孩子,太不懂事了,学习也不如你家孩子好。”……其实家长可能也就是嘴上说一说,心里还是觉得自家孩子最好。但孩子哪里分得清大人的意思啊,听的多了,很可能就把大人的话当成了一种暗示,觉得自己就是不如别人。

所以,在外人面前,给孩子留点“面子”,不要一味地贬损孩子,对于孩子的长处,请不要吝啬你的夸赞,这样会给孩子带去非常大的鼓励。

记住:要当众夸,背后骂。

4、舍得说

这里的“说”不是指说教,而是沟通。当孩子大一点有了自己的心事的时候,如果家长不仔细留意孩子的变化,孩子很容易封闭自己,朝着自己认为的很可能不正确的方向发展。

家长可以以轻松愉快的口吻,询问一下孩子今天学校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孩子说出心事。但无论孩子说出了什么,家长都不要嘲笑或指责,要尽量的去鼓励孩子,这样孩子才愿意跟你继续说真话。

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的正确引导、积极鼓励相当重要!

5、舍得放

大人放手了,孩子才能动手。目前家长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以至于生活中的洗衣、叠被等基本技能,通通替孩子包办了。这样又怎么能培养出独立的孩子?

家长要舍得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哪怕是身边的一些小事,比如自己擦嘴、擦鼻涕、穿衣服等,也能给孩子创造很好的锻炼机会,让孩子一步步学会独立。而且,只要孩子愿意做,家长就应该给予鼓励,使孩子获得自信。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永远只是个建议者,当真正需要做决定时,选择权还得在孩子手里。

家园共育《举手,一个简单的动作,影响的是孩子的一生!》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