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个好孩子”看到这句话,大家一定会想到,又是哪个小朋友做了好事被老师表扬了,可你知道吗?这句话是一个孩子为了不让自己的作品被别人破坏而说的一句话。那个一个区角活动的时间,我在为来园的小朋友发进区卡,玩具角里王靖宇小朋友正在搭积木,他用积木搭好了一把椅子摆在边上,又接着搭别的。这时彭宇杰小朋友从别的区角走过来,看到王靖宇搭的小椅子,马上就抬起自己的脚想踩下去。我正想开口阻止,只听到王靖宇说了一句:“彭宇杰,你是一个好孩子,别踩。”彭宇杰愣了一下,马上将抬起的脚收了回来,转身就到图书角去了。而王靖宇又继续搭他的积木,一场将要发生的风波就这样停止了。看到这一切,我不禁暗暗为王靖宇的表现叫好。现在太多的孩子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不好,一有事情发生就不知道怎么处理,只会到老师这里来告状。于是我决定在区角活动结束后进行谈话活动。我要用这件事让孩子们知道,除了让大人来帮忙解决问题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友好。
1、对孩子的合理需求也不应无条件满足。
满足孩子,应适当地延缓,并适度地使其有机会体验挫折,使孩子能够承受各种不满足,而保持心理平衡。
2、要进行家庭情感教育。
使孩子与父母其享欢乐,共担忧愁,懂得亲情之爱和天伦之乐,从崦建立起家庭的义务感、责任感。
3、引导孩子了解社会的复杂性。
千万不可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应了解孩子对社会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想,这样就可防微杜渐;应当经常与孩子共同讨论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现象,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4、帮助孩子对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金钱与道德之间筑起科学的价值观,要使孩子理解世界上有许多东西是金钱买不到的,因而人必须珍惜自己的人格、道德、友谊、健康和知识本领等精神世界的财富。
5、注意训练孩子的道德信用观。
父母即培养孩子言行一致的道德习惯,也要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家长了应以身作则。
6、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培养孩子判断是非和选择正确行为的能力。
家长不要代替孩子思考和做决定。
尤其在孩子犹豫不决时,应给他思索和分辩是非的机会。
7、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
孩子不能抗拒诱惑,主要是意志薄弱,因此,应该创造机遇,使孩子经受艰苦的锻炼,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8、让孩子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在孩子心理尚未成熟进度,难免会犯错误或出现越轨行为,应该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必要时应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而不可只以批语谴责来代替教育。
9、给是非一个界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从宝宝1岁左右起,为宝宝建立一套简单、明了、容易操作的行为规则,让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让他在一个宽松而不失规则的环境中生活,逐渐学会自律。
比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伸手去拿;拿别人的东西要经过主人的同意;外人给东西,应先问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要。
不到1岁的宝宝听不懂过多的解释,可直接用其他东西转移其注意力;如果宝宝两三岁,能听懂一些道理了,爸爸妈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使孩子明白其中的原因。
宝宝很可能几次犯同一个错误,这时爸爸妈妈要“将解释进行到底”。
10、提供必要的准备。
爸爸妈妈不能惯着宝宝见什么要什么,但某些东西,最好也给宝宝准备,像玩土玩水用的小水桶、小铲子,小皮球,可以坐在上面自己“驾驶”的汽车等。
如果宝宝没有这些自己喜欢玩又很大众化的玩具,看到别的孩子玩得高兴,自己被冷落在一旁,内心会很失落、压抑,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所以,该买的一定要买。
不然,极度的压抑可能会促使宝宝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
11、认准坚持我自己。
在宝宝的内心埋下是与非的种子,并让他从小“坚持我自己”,不盲从。
告诉宝宝,不能做的事情,即便是身边的小朋友都做,自己也不能做,还要制止他人。
比如,到游乐场玩,看到有的孩子把海洋球装进兜里,即使自己喜欢那些彩色的球,也不能学着把球塞进自己的口袋,因为那不是自己的东西。
12、父母要做好榜样。
如果父母一边对宝宝说不能拿别人的东西,一边顺手牵羊把单位的东西往家里“顺”,在超市里把口香糖一类的小东西趁人不注意揣进腰包,或是买东西时占点小便宜,给宝宝做了坏榜样,宝宝就会把规则抛在一边,因为看到的远远比听到的记忆深刻,所以,要想宝宝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们每天入园除了早晨做完早操后,最高兴地就数中午的户外活动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孩子们会更乐意的投入其中,会更加喜爱自己所在的幼儿园!
时间过得真快,午睡的时间马上要到了。以往我提出一些上厕所要求就安排孩子去小便。可是,每次效果不是很好,吵吵闹闹,总有那么几个孩子奔跑去,也有那么几个孩子在厕所间里大声喊叫,容易出现纰漏。也许是我刚接触这个班的小朋友,对他们还不够了解。我想改变一种教育方法,今天,我就利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于是,我请班中的陆鸿毅先去小便,然后,一个劲的表扬陆鸿毅走路轻轻,小便后立即回到座位上。陆鸿毅也很配合,真的按照要求去做了。于是,有了前车之鉴,我再把孩子分成两部分先后上厕所,果然比以往都有效果,这个办法真好,这样幼儿的安全系数提高了,我也省力了许多。
我继续利用这个办法安排孩子进午睡房午睡。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找到了自己的小床,安静地脱衣服。我一边鼓励孩子自己脱衣服,一边巡回的指导孩子,忙着帮那些脱衣服有困难的小朋友。不一会儿,大多数的小朋友脱下衣服、裤子,并把它们整齐地叠放在小床板上面,安静的躺下来了。有的闭上了眼睛,有的默默地躺在床上。我巡回着,观察着,鼓励着,渐渐地、渐渐地听到了小朋友的酣睡声。
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是,对我启发很大,孩子的可塑性好强。有时候老师轻轻地一句话,或者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在孩子的身上起到一个很大作用。今天的这个事例足以证明,我们老师多用鼓励地、积极地语言激励孩子,能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荐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在焉。
对此类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说,“那是学校的事,不该我来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边。”实际上,训练孩子专心听讲,要从日常生活入手,因为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是紧密相关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讲究吃穿,有的上学要坐摩托车、三轮车。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此类孩子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下一代作出应有的贡献。
晨间谈话,播报气象,老师把气象情况记录她并且请小朋友去贴放在气象角里。我很习惯地叫了一个小朋友去贴放,然而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了:“今天赵一诺没来。”“哦,她请假了,那谁愿意去把气象情况贴放好?”还没问完,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了起来,“我去,我去……”我请了平时不爱说话的常思雨去,她很高兴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下午离园时她看见妈妈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今天老师请贴放天气预报了,我放得很好,有些小朋友是不会放的。”看着孩子满心欢喜、自豪的样子,这时我心里晃起了涟漪。
为什么只把机会给一些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这么多普普通通平常不作声的孩子呢?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机会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教育随笔:多给孩子一个拥抱
今天想谈的是关于宝宝班孩子与家长分离上课的案例。宝宝班第二个月,我们准备让家长在教室外面等带宝宝们,不用陪在教室里,可是天天都有几个孩子包住爷爷奶奶哭喊着不让走,孩子们撕心的哭喊不但爷爷奶奶的心在痛,身为母亲的我也禁不住鼻子酸酸的。
可是宝宝班的孩子来幼儿园已经一个月了,不横下心来离开,也不是长久之计。因而,我事前与孩子家长商量好,来园后,陪伴孩子一会儿,等孩子们按下心来,再静静地走开,剩下的时间让老师和孩子们玩耍沟通。
几天下来,孩子们大部分都可以顺利地与家长分离,只有两三个宝宝还是依依不舍,家长离开,他们就大哭大闹,老师不能正常上课。
记得那天周二,是我上宝宝班的课,王瑞小朋友还是在哭声中与妈妈分离的,但是在课程中,也许因为我便的魔术过于吸引,王瑞竟然不哭了,放学的时候,王瑞看见妈妈兴奋地跟我说:“孙老师再见!”我也跟着高兴起来,马上蹲下来,小声的说:“瑞瑞,今天和孙老师玩的开心吗?”王瑞羞涩的点点头,“明天来还用妈妈陪吗?”他先是摇摇头,接着又点点头。“呵呵!”我笑了,伸开我的胳膊把王瑞紧紧地抱在怀里,说理一句:“瑞瑞,真可爱,老师喜欢你!明天孙老师还等你来哦!”
正好,第二天,我和宫老师换了一节课,又是我上宝宝班的课,我看到王瑞来到教室门口没哭,只是在妈妈耳边说:“妈妈,你在门口等着我!”接着过来拉着我的手。我一阵欣喜,她的妈妈静静地对我说:“昨天回到家里就跟爸爸、爷爷、奶奶说了好几遍,老师说我可爱,老师抱我了,老师喜欢我!今天来园就不哭了,真是奇迹啊!”
听到这里,我兴奋极了。从那天起,每到离园的时候,我都会把每一个孩子抱在怀里,轻轻地告诉他:“宝宝,老是喜欢你,明天见。”
通过这件事,我深有感触,孩子们为什么会迷恋母亲?是因为母亲给与他们的一种温柔、爱抚、贴心的感觉,孩子能感觉到妈妈是爱他们的,假如我们每位老师给予孩子们的都是这样的感觉,那么,孩子一定会愿意待在你的身旁,把你当做她的妈妈。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