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12-19

毋庸置疑,作为一位刚入职不就的教师来说,我们应该将自己的每阶段教学效果变化记录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教育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你知道一篇教育笔记应该怎么书写吗?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今天的孩子难教育,这是个世界性的问题。

难在哪里呢?有人说知识不足,有人说方法不当,这些都是对的,但最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对今天的孩子缺乏了解。有些父母也许不服气:知子莫如父母,我们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难道还不了解他(她)?

让咱们来看一些事实吧。

住进高楼里的孩子孤独感增强了,父母们于心不忍,建议孩子外出跑跑跳跳,孩子却回答:“没劲!”鼓动孩子找邻居伙伴玩玩,孩子竟说:“不愿意”。

如今的孩子特别喜欢看卡通(漫画)。有位干部是儿童图书奖的评委,抱回家许多获奖图书。可儿子毫无兴趣,却用零花钱买回近百本卡通,忘了吃饭,忘了功课,忘了睡觉,看得开怀大笑、浑身乱抖。父母困惑不已,要过卡通书细看了半天,居然看不明白:这是什么鬼东西,乱七八糟胡言乱语!可问题是孩子一看就懂,一懂就迷,您是大人怎么就看不懂呢?

正如读书一样,世界上的书浩如烟海,最难读的是子女这部无字之书。做父母的,要透过子女的内心世界,读懂他们的每一天,每一年,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复杂的对象,简单的教育,正是教育困难的重要原因。如果以简单的教育对待复杂的对象,也必然导致教育无效或失败。所谓复杂,是说今日孩子接受了复杂的大量信息,由于难以消化、难以适应而产生了复杂心态,甚至模糊了与成人的界限;所谓简单,是指今日教育在原有的体制内循环,父母由于无法面对新人类新世界而显得简单尴尬,甚至连自己也困惑不已。

如果,以前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则倒了过来,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

那么,怎样了解孩子呢?具体说来,要多陪孩子玩一玩,要耐心听孩子讲话,要与老师保持经常的联系,要看一点《少年儿童研究》之类的报刊书籍。YJS21.COm

21世纪已经向我们匆匆走来。作为跨世纪的一代孩子,既有良好的机遇,也有众多的麻烦。例如,心理障碍增多等等。因此,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再也不能漠视对孩子的了解与尊重了,否则,我们将遭受无情的惩罚!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观察是我们了解孩子的关键


幼儿们有时会做出一些让我们觉得棘手的或困惑的行为。我们可能偶尔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娃老是捏她哥哥的鼻子?”,“为什么娃把零食放在自己的头上?”,“为什么把娃独自留在房间里时,她会大哭?”等等。

乍一看,小孩们的行为简直是莫名其妙!但是,仔细想想,所有的行为都是沟通。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孩子的行为,来了解他们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今天我们想给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这样我们大家都可以尝试用专业的角度来观察孩子们的行为了。

观察中寻找规律。

任何一次又一次发生的行为都是有原因的。如果我们能在重复的行为中找到规律,我们就可以弄清楚如何解决它。

首先,让我们简单地写下发生了什么。例如,当我们看到孩子多次把巧克力豆豆放进鼻子里以后,我们可以拿出一张纸,把这个行为写下来。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会觉得这样的记录方式怪怪的。但是我们每天都要处理很多事情,有时候我们的记忆可能会让我们忽略掉一些有用的细节。因此,简单地记下所发生的事情,可以帮助我们看到那些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规律。

不论有多么棘手的行为,只要开始写下来就行了。到最后,我们可能会惊讶于我们发现了什么。因此,当我们被孩子富有挑战性的行为所困时,把它写下来,连同之前以及之后发生的事情。当我们找到一个规律,我们就可以尝试调整或改变它。这些观察和笔记可以让我们了解孩子们在想什么,然后事情就会变得简单一些了。

教育随笔:真正了解孩子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们的工作就是照看、爱护、关心每一个幼儿,陪他们长大,理解他们的想法。其实做一名幼儿工作者,责任重大,既要对他们生活上照料,还要对他们心理上给予帮助,所以作为老师,真的很不容易。

霖霖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懂礼貌的好孩子,每天都会蹦蹦跳跳来到我的面前和我打招呼问好,长得很帅气。可是,这样调皮的霖霖,经常给老师惹麻烦,出乱子,让老师都头痛不已。因为只要有他在的地方,小朋友“打小报告”的事情比较多。

比如,他在搭建区玩玩具好好的,突然又跑到美工区捣乱,美工区的工具弄乱了,有的小朋友就会告诉老师,别人正在玩的东西,他趁人家不注意,偷偷拿走,小朋友发现告诉老师。当老师及时赶过去时,就见他的手、牙齿早就在别个小朋友的手上留下踪迹,他还喜欢打小朋友,遇上特别爱打架的小朋友,他们俩早就打的不亦乐乎,眼看自己要吃亏了,霖霖就放声大哭等着老师“救援”他。

在老师眼里他有点不合群,任性,什么东西只要经过他的手里别人都夺不走,喜欢霸占玩具,遇到别人拿他的玩具,他就打小朋友,老师批评他以后,他不是把鞋子踢飞,就是把玩具全都摔到地上,再不是就在那打旁边小朋友,有时候他还因为受批评,尿过几回裤子呢。和他的妈妈交流过,说是从小被老人宠坏了,希望老师帮忙改掉坏习惯。有几次还以为是受批评吓得尿裤子了,经过观察,才知道那是他在“抗议”,故意尿湿裤子,有点小叛逆......

通过霖霖身上发生的事情,我也反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小细节。霖霖的所作所为只是想引起小朋友的注意,得到老师的注意,他想成为人们心中的焦点,只是用的方式不对。我想只要多用心去引导,多给孩子表现的机会,他心里得到满足就会慢慢改变自己的行为,而且表现的越来越好。有的时候还要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他,让他觉得自豪,那样他的“小叛逆”现象就会少许多....

了解孩子的心思


予予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一到午睡时间他就成了让我们最头大的人。

为了避免他打扰别的孩子休息,我们把他安排在了教室靠墙的位置,这样也方便我们安抚他睡觉。

但即便如此,每天的午睡还是像一场战役。

予予是个很可爱的孩子,经常会在老师巡视别的孩子午睡时,在被子下偷偷地瞄着老师,和老师做游戏;或者遮住脸用脚拦住老师的路等等。

我们曾试着不去理他,但时间如果稍稍长一点,他就会从床上爬起来,做各种动作,发出各种声音,影响周围的孩子入睡。

我们也曾试着告诉他,如果不好好睡觉就把他送到另一个班级,他会很委屈地哭着说“不要,不要”,同时答应好好睡觉,但也是好景不长。

同时,考虑到这样做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心理的发展不利,我们最终还是放弃了。

非常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巡视孩子睡觉时,予予又用腿拦住我。

我蹲在他的床边说:“予予,把脚并齐,手放好,好不好?”他照做了。

我顺势将我手上的纸巾放在了他的手上,说:“予予,老师将纸巾放在你的手上,你能帮老师保存好,不让它掉下来吗?”他点点头。

“那我们拉拉钩,说话要算数哦。

”等我回来再去看他时,纸巾已经滑到了旁边,而他也已经睡着了。

接下来的两三天,我在十二点半左右继续用毛巾、他自己剪的红心等去和他做类似的游戏。

他渐渐能够午睡了,虽然每次睡眠时间都不是很长,但相对于以往而言,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件事情让我思考了很多,记得卢梭在《爱弥儿》里曾经这样说过:“采取规规矩矩的教育方法,老师发号施令,以为这样就可以管住孩子;然而实际上是孩子在管老师。

”就像予予的午睡一样,之前我们一直试图用各种方法管住他,让他能够顺利地午睡,但我们忽略了,我们以为我们是在管他,可实际上是他用各种方式管住了我们,用各种方式逼迫我们不停地去关注他,而结果我们希望他做的事情他却并没有做。

这样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我们不够了解孩子,如果我们真正了解孩子的心思,我们完全可以反过来,让孩子做他想做的事情。

如果孩子们的每一步行动我们都能够有预料,我们就可以在他未行动之前给他最好的行动方式与方法,而不用在要他做事情时用尽强迫与诱惑使得我们疲惫不堪,结果却一事无成。

用心了解孩子,在孩子的世界里以孩子的方式帮助孩子,其乐无穷,智慧无穷。

教育随笔:了解后再批评孩子


钱孝杰喜欢玩水,常常有事没事就去盥洗室玩水,弄得浑身湿淋淋的,为这没少挨我的批评。

好几次我亲眼看到,也有时听到保育员老师向我反映:他去玩冲厕的水笼头,让水哗哗流。我忙叮嘱保育员老师:以后看到他再去玩冲厕开关,一定要严厉批评他,我也叮嘱他不能再去玩冲厕开关了。

可有一次我亲身经历了孩子开冲厕开关并了解真相后,才发现他并不是在玩水,而是好心办坏事。

那天刚好我值班,刚巡视到卫生间时,从窗口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冲厕开关旁,我第一个反映:“他又在玩水了?”冲进一看,果然是他,他一打开水笼头,一扭身就想跑,正好被我逮个正着。我黑着脸问:“我不是告诉你不能玩冲厕开关了吗?怎么不听话?”我边说边关了水笼头。“厕所很臭要洗。”他看我仍黑着脸,又说了句“尿尿要冲水呀。”哦!联想在平时,我总是要求幼儿小便完要冲厕所的,要不厕所很臭,而他也总是很自觉地压下冲水开关.但他不知道幼儿园的开关开完不会自己停的,再加上老师的批评,所以压下冲水开关完就想溜,造成了水哗哗流。针对这一情况,我引导他看“幼儿园的冲厕开关是阿姨在用的,开关开了还要再关.

针对这一案例,反观我们平时的教育,我们在批评孩子时,不也常常是就事论事吗?而很少去深入了解孩子做出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只是想当然地设想了他的动机,然后去进行教育,其实不然,有时孩子是由于好心办坏事的。我们只有深入地了解孩子做出这一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才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才能真正让孩子心服口服。

了解孩子的需求


孩子们升上中班后,我们发现他们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烈了。无论是上课还是进餐的时候,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在孩子们不断的嘈闹声中,我们试着去制止,但似乎效果不佳,我们也曾经尝试放任一次,看孩子们是否有说到自动停止的时候,结果让我们大失所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我们不得不冷静下来寻思恰当的教育方法。

要寻找适当的教育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翻开久违的《幼儿心理学》,我发现这么一段话:“中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加上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显得非常活泼好动,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游戏。”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后,对于孩子们之前的表现,我们会觉得理所当然,我们要做的是怎样正确地引导孩子,而不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了。

曾几何时我们因急于布置好教室环境和制作教玩具而忽略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又是什么时候脑中只想着自己的工作而敷衍孩子对自己讲的贴心话,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在忙着备课、制作教具、布置环境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地静下心来聆听童声、研读孩子、走进孩子、支持孩子。只有在尊重、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才是真正符合孩子需要的教育。

引导

今天林林、星星、超超等几个孩子又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建筑区。近一周来他们已非常默契,有的搭桥,有的搭建公路,有的搭建停车场……十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搭建兴趣渐渐减弱了,有的在玩玩具车,有的则东张西望无所事事。

通过一连几天的观察,我知道这是因为孩子们受生活经验的局限,无法将游戏深入下去。我意识到这正是引导孩子拓展游戏内容的好时机。于是,我拿起一辆小汽车放在桥上行驶并故意让车从桥上掉下去。借此问孩子们车为什么会掉下去,怎样才能防止车从桥上掉下去。林林灵机一动,顺手拿起一根作桥面的长条积木立在桥边,当作桥的护栏,我表扬他想出了好办法。然后,我让他也拿一辆小汽车与我的小汽车在桥面上相向而行,两车相遇时,孩子们发现桥面太窄了,林林又赶紧把那根已作护栏的积木放下来作桥面。这时,其他幼儿赶紧去找长条积木,但空手而归。我问:“桥的护栏是什么样的?”小超说:“是一根一根竖起来的。”他的话提醒了大家,他们赶紧找来小圆柱体积木搭起了桥的护栏。

在欢声笑语中孩子们的汽车从桥上驶过,开上了公路,我继续和孩子们边玩边聊:“哎呀,车多了,很有可能发生交通堵塞,你们有解决的办法吗?”召召建议道:“那咱们就搭一个环岛和一个十字路口吧。”于是,孩子们又忙碌地寻找合适的材料,饶有兴趣地继续搭建……

中班孩子已有一些自主游戏的经验和选取适合的游戏材料的能力。但由于受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限制,游戏往往很难深入,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引导,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使游戏情节不断拓展:引导幼儿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挑战难度更高的搭建活动。

时刻注意自己言行

方楠是这学期刚插到我们班的孩子,对幼儿园的日常规范什么都不懂,不知道排队,经常在院子里大小便,还把小朋友的小椅子到处乱搬动……开始时,我们还好言相劝,教她怎么做,但是,时间长了,我们该教的都教了,她却没有一点进步。

今天,孩子们正在给星星涂颜色,她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我拿着书大声的呵斥她说:“你懂不懂事呀?为什么不把自己的书撕坏呢?你把鲁颖的书撕坏了,把你的换给她吧”她抬头看了看我,嘟哝了一声:“老师真凶。”听了这句话,我的脸腾地红了。我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于是我蹲下身,换了一副笑脸对她说:“你看老师凶吗?”她看到我笑了,说:“刚才很凶。”我说:“你喜欢凶的老师,还是喜欢不凶的老师?”“喜欢不凶的。”“那你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小朋友吗?”她摇了摇头,我说:“老师喜欢听话的乖孩子。”“老师,我听话,我是乖孩子。”看到她真挚的表情,我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惭愧。孩子多么天真,自己随意的话语,却在孩子心中留下一个阴影。

“老师真凶!”这是孩子的内心话。我将把这句话牢牢地记住心里,它会时刻提醒我,教师的一言一行是多么的重要。

孩子的理解

又到了“八个一”活动的时间了,我让孩子们跳绳,活动刚开始,就拉着绳子跑着,突然一下子摔到了,虽然情况就发生在我的眼前,但是我来不及拉到她,她已经摔到了,我迅速跑过去扶起她,看见她的下巴上有零星的红点,严重的是嘴巴里出血了。仔细一看,原来是上牙齿咬到下嘴唇上,并咬破了,有两个很深的小牙印,我心疼极了,连忙请王老师帮忙,带文琪去教室漱口,擦药。

中午吃饭时,我一直问文琪嘴巴是否还疼,需要把饭菜切细点喂她吗?可是她却告诉我“老师,我不疼,吃饭也不疼”,还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我。我的心里是一阵阵的感动,她竟然看出我的担心,像个大人似的安慰起我了。到下午午睡时,文琪的状态一直很好,我时刻留意着她。就这样到了下午离园的时候,我心想,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家长如果不能理解我,就算是有一些指责的言语我也一定要听进去,更何况文琪一直是她奶奶来接呢,老人更是心疼不已了。我忐忑不安的等着文琪的奶奶,教室里还有四、五个孩子时,她的奶奶来了,我连忙迎上前,把今天上午的事情给老人说了一遍,就在我的话还没有完全讲完时,老人家就说“这是难免的,老师,你太辛苦了”然后一再告诉我别放心上,领着孩子跟我说了声:“老师,再见!”后就离开了。

今天这件事情使我再一次被感动,被文琪的善解人意,还有家长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使我更加自责起来,如果我在活动前再多说几句“请宝宝不要奔跑的”之类的提醒的话语就好了,或者今天如果不玩拉力球,改玩别的项目可能也可以避免“流血事件”,今后我还要更加用心,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用百分之百的心看好孩子们。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教育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鞋匠要想做出合脚的鞋子,就需要充分了解脚的大小、形状,知道脚的需要和感受。同样,教育者只有在研究、懂得孩子的心理路程、精神世界以及成长机制的前提下,才能够设计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教育要适于孩子,并不是说适于普遍意义上的孩子群体,而是具体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所以,在芭学园,我们的眼里不是一群孩子,而是每一个孩子。

有个三岁的孩子叫小壮。有一天,班里老师来找我反映问题,说小壮不参加晨圈活动,集体活动时在人群中乱钻乱爬,自由工作(我们将游戏称之为“工作”)时满教室晃悠,吃饭拿餐具时也不能排队等待,总把队伍搅得一片混乱。第二天,我来到小壮的班里,满屋的孩子都在忙碌,的确唯独小壮在转悠,虽然他在转悠的同时也会看别人工作,但入园快一年,只看、不动手玩的状态着实有点让人着急。不过,这类孩子现在并不算太罕见。

老师过来跟我说,小壮妈妈每天送他来园比较晚,等他来到班里,别的孩子已经玩上了,兼之小壮没有习得跟同伴交往的技能,所以老是进不了同伴群体。如果有老师引导着,他能参与工作,可老师一离开,他就放弃。老师们担心这样下去,他会更失去同伴交往的需求,只会依赖成人跟他一起玩。我认为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问:“你们打算怎么办?”

主班老师说:“我们每天只引领他一会儿,把其他孩子吸引到他的工作中,我们就离开。同时,当他在群体中发生不当行为时,和他一起讨论建构交往原则,再让他妈妈尽量早点送来园里试试。”听完老师的话,我认为这个方案没什么问题。

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人的状态不是一两天就能够见效的。幼儿园的那几年中,老师无非就是陪孩子一起渡过这个坎、那个坎。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终于有一天,老师们告诉我,小壮最近好多了,能够参与其他孩子的工作——虽然还是自己玩自己的,不能很好地跟同伴合作,但至少有了参与的意思。我一听马上赶到教室,想看看是怎样的情形。

我去时,教室中的孩子都已经各自进入自己的工作世界。小壮到综合区拿了件东西,又跑到娃娃家,弯腰在那里用手搅动着玩具。可娃娃家的其他孩子正沉浸在自己的情景中,没人发现他在做什么。小壮跟娃娃家的孩子说着什么,一看没有人接他的茬,又拿上别的东西跑过去,扔在那些孩子面前。有个女孩一把把他拿来的东西扯开,继续忙自己的。

看到这些,我被小壮感动了。他在创造自己的方式奋力融人人群,虽然失败,但脸上是成功的表情。入园这么久,我还不曾看到他脸上带着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愉快神情,也没看到他这样目标明确地在做事。孩子的状况既然好转,说明老师们的方案是有效的。而老师们再说起小壮,脸上也是带着明媚的笑容。从此,小壮的状态越来越好。

有个两岁多的孩子叫小浩,每次洗手的时候都在安静地玩水,而且持续好久。老师观察后发现,小浩其实在用手感受水和肥皂抹在手上产生的滑溜溜的感觉,不是只为了玩水而玩水。正巧赶上夏天的雨后,老师找了个时间,给他穿上防水衣,带他来到院子里的水坑前。小浩先蹲在水坑旁看了看,接着走进去踩水,然后开始玩水坑里的烂泥。老师没有阻止他,而是陪他一起玩泥巴,引导他感受干湿泥巴的不同手感。最后,等老师给他换上干净衣服,小浩的脸上满是安静、满足的神情。

还有个孩子叫小文。每天早上来园后,都要非常认真地扫一会儿院子。我们从来没有阻止他,也没有过度地表扬,因为不想让孩子为了得到表扬而去做事,而忽略了做事本身的意义。所以,当看到扫完院子的他站在院子里,像在欣赏自己的艺术作品一样,老师只是由衷地在一旁感叹:“哇,我看到院子里变得好干净、好舒服啊!”小文会说:“是我扫的。”老师会答:“谢谢你。”

孩子是脚,教育是鞋,既是我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我们的教育行动。在芭学园,老师们用心灵去感受每个孩子,尊重每个孩子作为一个人的独特性;同时,在孩子的先天发展机制下,给予孩子恰当的帮助,协助孩子获得良好的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深入了解孩子 2020教育笔记


俗话说“老师就是辛勤的园丁,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桃李的培养不仅仅只在于播种更重要的是管理,修剪好的,舍弃差的枝条。刚刚参加工作的我,对待我的第一批桃李非常的呵护,合理的管理。首先,我不仅仅把自己当做班主任老师,我首先把自己当做了妈妈。我相信每位妈妈都回爱自己的孩子,其次才有信心耐心教育好孩子。如果,我想让我的孩子们健康长大,我就不仅仅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外在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我会努力教育他们乐观,积极向上,开心面对。作为班主任,除了每次的半日开放活动与家长们沟通以外,我有时还会打电话询问宝宝最近在家的一些事情

,以及表现。我相信这样会更有利于面对他们带来的考验。我们小托班有位小宝宝面对父母离异的现状,很久没见到自己的妈妈,以至于每次看不到他的笑容,于是,我就和她做游戏,给她买好吃的,慢慢的了解他,开导她。最后,他开始主动和我说话,慢慢的我带他出去和小朋友做游戏,久而久之,他也喜欢一起玩耍了。

其实,作为一个老师真的不光光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多关心他们,多观察她们,多爱护她们多理解她们,也是教育好他们的基础。

了解孩子的意愿


1、随着天气变冷,宝贝儿们的衣服厚了、多了。各方面都需要老师更多地关注,早上做操给宝贝儿们穿衣服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20多个宝贝儿,老师必须一个一个地给他们穿,时间上很紧。为了让宝贝儿们在区角里玩的尽兴,我们几个商量让宝贝儿们自己穿衣服,这样就能节约很多时间。在其它方面我们多提醒,提高宝贝儿们的速度。开始我们引导宝贝儿把衣服放在地板上,胳膊伸进去、头再钻过来就成功了。每天有几个会的,第二天就能自己穿不再要求老师帮忙。而且还帮助比他小的朋友和还没穿完的小朋友,宝贝儿们自己穿上衣服脸上都露出了微笑。“老师,我自己会穿了。”那种成功的喜悦无法用语言表述。我们让不会穿衣服的宝贝儿观察,实践。最近几天很少有小朋友让老师帮忙穿衣服的了。我们老师帮忙整理一下就可以了。宝贝儿们掌握的方法,时间也缩短了很多。我们老师省心了,高兴了。宝贝儿们也获得了成长的快乐。反思: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的认识最初是从模仿他人的地方开始,而且相互学习是孩子获得提高的途径之一。比如说,宝贝儿从不会穿衣服,到经过别人帮助会穿,再到独立完成。对宝贝儿的信心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以后的生活中,宝贝儿们会发现更好,更快的方法穿衣服。作为老师我们给予宝贝儿及时的观察和帮助,在孩子能完成的情况下给予探索的时间。做到适时、适地指导。教育的意义在于给孩子自主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帮助。2、今天早上,我陪宝宝们在娃娃家玩,请小动物做客的游戏,孩子们都很专注。“我请你吃糖,苹果……”这时,果果哭着走过来,对我说:“张老师,王诗瑶打我。”(我知道是王诗瑶不小心碰到她的)我把王诗瑶叫道身边问她:“宝贝儿,你为什么打果果呢?果果哭了。你该怎么做呢?”(我本想引导王诗瑶说:“果果,别哭了,我不是故意的.”)没想到,王诗瑶说了一句:“果果,你打我吧。”我说道:“宝贝儿,我知道你不想让果果哭的,不是她打你一下,她就不哭了。你可以抱一抱她,亲一亲她,看看她还哭吗?我们都是好朋友嘛!”王诗瑶明白了我的意思。拉着果果的手表示友好。这时,果果也不哭了,已经没事了。两个人又玩去了。通过这件事,让我想到。只有了解孩子的意愿,走进他们的心中。学会在随时的教育中关注孩子们的想法,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体会到孩子成长的快乐!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自己劳动的甜蜜。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长大。

喜欢《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