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

03-02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认知型的孩子

如果是认知型的孩子,那就比较适合美式教育法,平常要以朋友的方式来对待。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以理服人,莫让孩子感觉你在以大欺小,这样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你对孩子有某些想法或要求时,可以以征求的语气说出来,比如,小宝,妈妈觉得这件事这样做会好一点,你看是不是?或者,妈妈觉得这衣服比较适合你,你觉得怎么样?这样,孩子的想法会得到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孩子动脑思考的积极性。

同时,认知型的孩子大多内省智能比较强,所以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可以先诉情,比如说“你这样做,妈妈很难过,很伤心”之类的话。

孩子在看到妈妈不开心的样子而且没有责怪他时,就会自我反省所做的事,而且犯错后抗拒的心理情绪也会相应下降,接下来的说理就会很顺利,孩子一般不会再狡辩了,也可以有效的避免亲子之间发生冲突。而且语言一定注意不能用“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之类的“你讯息”。经常说一些“你这样做,我怎样……”之类的话,孩子会比较容易接受。

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要给予鼓励,而不是嘲讽,多说“你现在做的已经很好了,爸爸像你这幺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及时的鼓励是很必要的,千万不能说“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这样对孩子的打击是很大的,容易养成孩子胆小懦弱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信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大有讲究。任何情况下,家长都不应该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和方式去伤害孩子……

模仿型的孩子

如果是模仿型的孩子,他的模仿能力很强,只要他感觉好玩或有兴趣的事物,不论好坏,他一律都会学过来,所以孩子的玩伴须慎重选择,而且要及早告诉孩子什么是正确的,是该学的,什么是不好的,是不该学的。孩子这个阶段,与父母相处的时间最多,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良的表现,以免孩子有样学样。平时多问一些孩子好的表现,并鼓励夸奖,使孩子对好的事物加深印象,形成良好的习惯。另外,多给孩子读一些伟人传记、历史典故以及寓言,给孩子树立榜样都能很好地规范孩子的行为。

逆思型的孩子

如果是逆思型的孩子,那么恭喜您,虽然孩子的一些行为与常人不同,但他却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具有发明家的潜力。所以掌握好孩子的特质并用适当的方法去沟通,那么以往令你头痛的“爱找麻烦”的孩子也会很容易地向你规划好的方向前进的。本类型的孩子思维方式与常人不同,常常从我们意想不到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有的家长、老师觉得很好笑。

其实这只是孩子与我们常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而已,不代表孩子的见解、行为有错。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这时一定不要立即斥责孩子,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看这件事时的角度给予理解、引导。切忌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强迫孩子顺从大人的意思……建议互动方法:以激将法刺激让孩子向相反方向前往(如,你不做这件事,不是因为你不想做,而是因为你根本做不到);以积分的方式给予奖励,达到给予奖励或礼物,反之则给予处罚,因为孩子喜欢竞争与挑战;与孩子协商制定一合理的管理奖励办法,以激发孩子的动力。

孩子没有成人那种"一寸光阴一寸金"的概念,经常有懒散、懈怠或者拖拉的现象发生,这就需要父母能够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帮助孩子树立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以便积极应对学习和生活上的挑战……

开放型的孩子

如果是开放型的孩子,则您的孩子拥有开放思考以及大量吸收的能力,像海绵吸水一般,可以大量的教授孩子各类知识,不要怕孩子吸收不了,也不要怕孩子太小,会感觉累,正常情况下孩子都会很轻松的吸收、消化大量知识的(我以前测试过的孩子中这种类型的孩子现在都在同时学好几个课外班,而且都学得不错,也不感到吃力,他们从小对各类事物的接受能力就很强);在0-10岁是孩子最关键的基础期,此阶段对孩子的培养意义特别重大,这类孩子的缺点是学习主动性不够,属被动学习型。如有家长陪同学习、一对一辅导效果更好。如果您培养的力度、广度不够,孩子的潜力就会被浪费,反之,孩子的许多智能、技能都会有长足的发展。

动机中最重要和最重点的部分是什么呢,毫无疑问,就是求知欲和好奇心,它们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奠基石,只要能把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和激发出来,那么它们就会自动地去学习和发现问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海外育儿:先了解自己然后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在成长路上有如下需求:

一、身体的基本需求:比如呼吸,温暖,吃喝,睡眠等等

二、安全与受保护的需求:人需要爱,需要有主要依靠对象,也就是说,需要有人倾听他,理解他,乃至指导他,需要有人在他需要的时候在那里。生活有规律,结构和仪式,人才过得不混乱,有调理,而调理能带来一定的安全感。人需要一个方向。人有受保护的需求。人尽管不一定需要宗教,但需要一个信仰。周围的人有细腻的感觉,有感知对方的能力,也能带来安全感。

三、社会关系:友谊,亲缘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交流和社会行为规范是形成社会关系的主体。

四、在社会上受承认的需求:谁都愿意成功,受认可,受表扬,能对别人有影响力。谁都愿意做出成绩,展示自己的能力等等。

五、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人有表达自己个体性,独特性的需求。有对自己天资的扩展,扩展知识,对真理进行寻求的需求。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懂得爱,懂得尊重别人,懂得理解别人的时候,自己必须要做出榜样。只有我们自己这样生活,才能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而我们只有首先以爱、尊重和理解对待自己,才能这样对待别人。所以,请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不是能无条件地爱我自己,接受我自己,理解我自己?

为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感觉,请回答如下问题。

问题一:你如何看待自己?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么?请列举你的独到之处,你的能力,比如你很有分析问题或持家的能力。然后,请列举你的潜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比如,如果我可以很有耐心。最后请列出你奖励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做得很好,发挥了你的潜力,你打算如何奖励自己?找些好吃的?还是出去看场电影?

问题二:请描述你现在的状况。比如:我感觉不好,但不知道是为什么。或者,我总是倒霉的那个。你喜欢你现在这种状况么?你愿意自己现在是什么一种状况呢?

问题三:别人是怎么看你的?你觉得他们对你的看法是正确的么?你觉得他们的评价有没有带给你一种不确定的感觉,使你对自己产生怀疑?

问题四:思考一下你的生活目标。你是不是确立了一个一旦达到就能使你快乐的生活目标?请把这个目标写下来。

如果你还没达到这个目标,你是不是会因此不幸福?你有没有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如果你还没确立目标,你会不会以吃,喝,抽烟,购物等癖好来填补你的空虚?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有没有一种负罪感?

问题五:请回忆你自己小时候的角色,比如你是不是总是那个哗众取宠的孩子,你是不是个逆反的孩子,或者是不是一个事事都知道的比别人多的孩子?请仔细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愿意扮演那样一个角色?你是不是还是很希望自己是另一个样子,但是由于某种原因却不敢那样做?

问题六:请列举你做过的,不讨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暴饮暴食、害羞、负罪感等等。是不是正是这些事成为你的负担,使你对自己深感不满?

理解自己,接受自己,爱自己,都要从了解和正视自己的感觉开始。只有我们先正视自己的感觉,才有能力去学着了解和正视孩子的感觉。一个不对自己的感觉加以分析的人,不可能具备分析别人感觉的能力。对自己都不同感,又如何对别人同感呢?

父母类型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个方面的影响: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父母的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大致有10个方面的影响:

父母态度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支配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服从、无自发性、消极、依赖、温和的性格。

过分照料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幼稚、依赖、神经质、被动、怯懦的性格。

保护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缺乏社会性、思虑深沉、亲切、情绪稳定的性格。

娇宠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任性、反抗性、幼稚、神经质的性格。

服从型的父母——孩子多为无责任心、不顺从、攻击性强、蛮横的性格。

忽视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冷酷、攻击性强、情绪不稳定、富有创造性的性格。

拒绝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神经质、蛮横、恶作剧、冷淡的性格。

残酷型的父母——孩子多为固执、冷酷、神经质、逃避、独立的性格。

民主型的父母——孩子多为独立、直率、乐于助人、善于社交的性格。

专制型的父母——孩子多为依赖性、反抗、情绪不稳、以自我为中心、胆大性格。

9种最会毁孩子的家长类型


1.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2.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3.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教好的前程。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4.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5.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6.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7.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8.《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男孩对别人的啰嗦过于敏感,女孩则成为长舌妇(当然,我的结论可能不科学)。

9.百依百顺奴才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一个孩子,可能是祖父祖母的期望所在,外公外婆的期望所在,叔叔阿姨的期望所在,父亲母亲的期望所在,这样,造就了一大批“小皇帝”,自私自利,没有爱心,唯我独尊,最后不容于社会也就必然了。

修正教育缺陷的建议

理想的家长,应该在儿童的早期的智力开发方面下功夫,先天智力毕竟无法更改,后天智力确有极大的挖掘潜力。

爱孩子,重视孩子,但不能溺爱,满足合理的要求,但要让孩子自己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

严格要求孩子,但应给孩子适度的活动空间。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一个良好的经济观念,以及好的性格,都将要影响孩子的终生,都将决定你的孩子的成就!

孩子犯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


孩子犯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昨天因xx爸下午休息,也就有时间给xx做饭了。xx看到难得的一次机会,就约了两位同学到家里玩。等我到家时几位小家伙都吃好饭一起在玩玩具。我对xx爸说:“等孩子们玩一会,你就去送他们回家。”xx爸听了于是就去跟xx协商说:“再玩一会,就让同学们回家。”这时正玩得兴头上的xx,嫌爸爸烦,于是把房间门啪的一声关了,并从里面上了反锁。xx爸吃了闭门羹转过来对我说:“看,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了。”我听了起身来到xx房门外,敲了敲门并叫了声xx,xx听到叫声把门开了一条缝,露个头问我有什么事?我说:“因今天不是周未,同学们都有作业,所以我跟你协商下,大家玩到七点半就让爸爸送同学回家做作业,等做完作业,若有时间再可以一起到广场玩会。”xx听了表示同意。跟xx说完,我回到自己的房间,没有跟xx爸做任何解释,因为我想xx爸会看在眼里,学在心里,自己会去理会的。

七点半同学们走后,xx就开始写作业,等xx爸回来他已把作业完成了。这时他要求让爸爸陪他去广场,并也打电话约了其中一位同学,具体约他们怎么玩,我没有去听。父子俩出门前,我跟xx说,出去玩今晚不得超过九点就必须回来。

九点还差几分xx回来了,我开始还以为他们是去了广场。结果xx等我从冲凉房出来,就对我说:“妈妈,我去另一位同学家里时,同学的作业都还没写完呢。”我听了问:“你不是约同学去广场了吗?怎么去另一个同学家了呢?”这时xx爸回道:“没去广场,xx非要去同学家。”这时我听了有点生气,因为,xx同学从我们家没走多久,若回到家当误会作业肯定没那么快完成,这时xx紧跟着就去他家玩,那起不是打扰别人写作业?

于是我问xx爸,你是陪xx去玩的,怎么可以由着他去同学家呢?xx爸一副很无奈的样子对我说:“他非得要去,我能有什么办法。”听了xx爸的话让我心里有点窝火,于是就问他,对一个孩子,难道你就一点办法都没有?xx爸听了也提高了声音说:“那他非要去,难不成我把他捆着?”得了,你反倒有理,那我问你有没有跟xx说明,不可去的原因呢?xx爸听了我这一问愣着没出声了。我接着说,一个孩子他肯定不会想那么多,那你作为一个家长,你也想不到?再说你没有一个能说服孩子理由,就想让孩子听你的?若当你把这些都说给孩子听了,他还是不听取你的意见,这时你就可以告诉他,要去他自己去,你不奉陪并也不会去接他。把条件说出,再让孩子自己作选择,这样孩子要不要去,还要强行阻挡吗?xx爸听我这一说,脸上的怒气消了点。我也平静地对xx爸说:“以后孩子有什么不对,我们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不要好像拿着孩子就没办法了,由着他又逆了你的意,结果和孩子闹得不愉快。”

通过这事,也让我清楚的知道,对xx爸有些管教孩子的地方,还是要言行的给他指点出来,因为他和孩子之间相处的时间太少,虽然说xx爸现与xx相处比之前融洽了许多,但对孩子的了解这块,xx爸还没迈进门槛。加上xx这学期也因我的时间少,现是玩得越来越疯。但xx爸却不曾发现这个问题,还以为像之前一样,说两句孩子就会听他的,远远低估了xx对玩的诱惑。

如何更了解孩子的心理


聪明的家长毫不费劲就可以知道孩子到底喜欢什么,家长们可以通过我们的内容来了解一下这到底是由于那些原因。怎样才能算是一个聪明妈妈应该有的行为呢,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其中的内容吧。

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有一个时期宝宝会把一切东西都视为有生命、有思想感情和活动能力的。因此,我们常看到这个时期的孩子与枕头“谈心”,与布娃娃、布熊等玩偶“讲话”。

孩子的这种泛灵心理,对我们的家庭教育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年轻父母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呢?

对策一:用拟人化的方法来回答孩子所提出的“棘手问题”

孩子是好奇的。从2岁末期开始,宝宝就会对我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的答案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心理水平难以理解的,但是对孩子的提问我们又不能不回答,否则宝宝提问的次数就会减少,甚至会使他对事物失去应有的好奇心。

对于孩子的提问,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心理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法间接地回答。

问题1:“月亮为什么跟着我走?”

“大概是月亮喜欢你,所以跟着你走。”这样的回答,总比你对孩子说“你还太小,爸爸告诉你,你也不懂”更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问题2:“鱼为什么会有鱼鳞?”

“就像你在游泳时要穿游泳衣一样,鱼在水中游泳也要穿游泳衣——鱼鳞就是鱼的游泳衣。”

问题3:“太阳为什么会落下去?”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你是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上回答,或者是用动力学原理来科学准确地回答孩子的上述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的,但是你可以这样回答:“一到晚上,动物们回家睡觉了,太阳公公也到山的那边去睡觉了。”这样的回答同样可以使得孩子得到相应的心理满足。

对策二:培养宝宝的爱心与同情心

比如,父母可以将物“拟人化”以激发孩子的泛灵心理,使之产生移情心理,进而理解和形成相应的良好习惯。

提醒:

平时不要给孩子讲有恐怖情节的故事或看恐怖的影视节目。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容易受泛灵心理影响,它们很难区分现实与虚构,他们往往把画册、影视、故事里的鬼怪、猛兽、机器人的故事情节或形象和现实生活混淆,对恐怖的画面内容尚缺乏分析能力,以为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影视节目或故事中的妖魔鬼怪,因而产生不该有的恐惧心理,有时甚至还会产生幻觉。因此,我们除了在语言、图画等方面应删除会使孩子产生恐惧、被伤害的内容外,还应尽量避免让孩子看带有恐怖镜头的影视节目。这样将有益于发展孩子勇敢、大胆、无畏的品质,进而有益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注意:

不要有意无意地利用孩子的泛灵心理,来为其行为的过错推卸责任。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孩子不小心被木条绊倒,带孩子的成人往往会一边抚慰孩子,一边指使孩子或帮孩子去“打”或“骂”那将其绊倒的木条。由于受泛灵心理的影响,一般的孩子都会在“惩罚”木条而获得“报仇”后,逐渐恢复内心的平衡。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因为这等于为孩子推卸责任,这不利于他们责任感的形成。

专家认为在幼儿期的孩子,特别是三四岁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泛灵心理。泛灵心理,就是这个时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心理倾向。家长应当有所了解。

怎样了解孩子的智力情况?


法国的一位心理学家叫比奈,他是一位医生,早在1905年,就与他的合作者西蒙制定了一个智力测验的量表,称比奈西蒙量表。法国教育界应用这个量表测出了智力低下的儿童。后来这个量表传到了美国,经史坦福大学的一个教授修订后,称为史坦福一比奈量表,成为世界上最标准的智力测验量表之一。另一个最标准的智力测验量表是韦氏智力测验。韦氏智力测验主要有以下内容:

1、知识的保持和广度;

2、实际知识和理解及判断力;

3、心算及推理能力;

4、抽象概括能力;

5、注意力和暂时记忆力;

6、词语的知识广度;

7、学习和书写速度;

8、视觉记忆和视觉一空间理解力;

9、视觉一视觉空间的分析综合能力;

10、对故事情境的理解能力;

11、处理局部和整体关系的能力。

那么智力测验能预测孩子的智力吗?如果孩子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状况,没有太大的变化,个体的智力水平相对稳定。心理学家认为7-8岁的孩子测得的智力水平,与他们未来的智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单纯测查孩子的智能水平的高低,对父母来说不过是增加了喜悦和添加了烦恼而已。应该认识到智力仅仅是反映儿童智能水平的情况,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与智力因素有关,在很大程度上还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如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等等都可以影响儿童的学习情况,所以儿童的将来发展还取决于是否能刻苦学习,否则只有好的智能水平也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也不会成材。

相信《教育孩子首先了解孩子的类型》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诚实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