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太多跟风的!为什么学奥数,有感而发

12-19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长需要做的工作有哪些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看过太多跟风的!为什么学奥数,有感而发”,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在小升初行业摸爬滚打几年了,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到现在略知一二的伪专家。这些年见证了小升初的风流云散,也见证了小升初的风起云涌,从近几年的市场规则来分析,这个行业和奥数相互映衬,关系紧密。抛开家长的想法,我们来看看孩子是怎么理解这个现象的。

学生甲:我喜欢学奥数,喜欢解开奥数难题的哪种感觉。

学生乙:我是被父母逼来的,他们说补习奥数会让我更聪明。

学生丙:为了升学的需要,也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学生丁:周围的同学都在都在补习奥数,自己不补习就落伍了。

首先先来看一下“别人都学了,我们不学就亏了。”“我是被父母逼来的,他们说补习奥数会让我更聪明。”

这种理由无可厚非是受了环境的感染,在我眼中,这根本就不算是一个理由。都说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的主观意见难道就是这样教育孩子的吗?自己的孩子没有方向,看着别人走这条路,让孩子也去走这条路,这样的想法是不会有结果,更不会成功的。话语如果在犀利点,这样的做法其实就是让自己的孩子在陪跑。

海外的华人孩子中流传一个关于父母的笑话,说他们逼你从小就苦苦练琴,可长大你如果真想去搞音乐他们就会吓个半死;他们还会每个周末送你去奥数班,但是如果告诉他们你将来想当数学家,他们马上会痛心疾首地劝你另选热门。中国人的教育,从一开始就输在不诚实对待自己!

再来看“我喜欢学奥数,喜欢解开奥数难题的哪种感觉。”“为了升学的需要,也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为这两种原因学习奥数的占一大半。有目标,有方向,有信心,也是投其所好,这样的学生就是不成功,但也不会输的很惨。我们没有绑架家长和学生,说必须要学奥数,我们也是做教育的,什么样的孩子该学,我们最懂。

回头看一下为什么大多数孩子跟着潮流走。一言以蔽之:懒。

因为懒,不用想自己的优缺点,只要跟着大家走就好了。如果失败了,最多归结为运气不好。

而爸爸妈妈呢,出钱让孩子去学习多方便啊。钱付了,孩子去学习了,我接送了,孩子上课的时候,我坐在家长休息室。如果孩子没有学好,那就指责孩子就好了,说孩子没有认真学习。

“我花了这么多钱,把你送出去上课。我每次在门口坐着,无聊两个多小时。你却学成这个样子,你对得起我伐?”这个话你说过伐?你想过伐?

讲到底,就是一个字:懒。

“可是我怎么知道孩子的特长是什么呢?”

这个是要观察的,要仔细的观察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他到底喜欢什么,做什么的时候特别专心。这个是要爸爸妈妈花很多时间,花很多心思去观察的。

太多的爸爸妈妈只想花点钱,而不想花时间。

其实培养一个孩子,花时间花精力才是最有效的。只有父母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你花了时间和精力去发现孩子的特长,才能为自己的孩子找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这样做才是有意义的。

总而言之,兴趣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小就着手培养孩子的兴趣,随着孩子的成长,兴趣就会变成特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为什么孩子老学不到点上?


如果,有人问起大家的血型、星座,你一定会脱口而出;但如果有人问你的学习类型的特点,你可能会哑口无言。知道吗?这个问题对你的学习至关重要。

就像每个人的身高、体重、相貌各有不同一样,每个人的学习类型也有着相当的差别。让孩子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首先应该知道他们的学习类型,这样才会让孩子很快学到点子上!

从生理上而言,人的学习类型通常可分为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觉触觉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专业一些的心理学测量表来进行学习类型的测定,当然,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日常习惯来大致判断一个人的学习类型取向。

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动觉触觉学习者在人群中的大致比例是4∶3∶3。

A、视觉学习类型者

这一类学生非常喜欢看书、杂志和报纸,如果你向他问路,他可能会给你画一张很清楚的地图。在学校里,他们通常受到老师的喜欢,因为他们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专心地看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讲解,同时,他们在阅读书籍方面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果他们搞清楚一个复杂问题,往往会说“我明白了”。大多数视觉学习者,但不是所有的人,倾向于有条有理、整洁的衣着。

B、听觉学习类型者

这类学生非常喜欢音乐和收听广播,他们通常对读一本书或者指导手册不是很感兴趣,他们更需要得到声音信息,所以,他们对老师的关注更多地集中在声音方面。如果有人教会他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表示“我听懂了”。如果你要给他买礼物,那么他们更喜欢一个视听功能的电子产品,而不要一本书。

C、动觉触觉学习者

这一类同学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往往是学校老师不太喜欢的学生,甚至有些人被归结为“多动症”患者。

我们每个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是动觉触觉学习者,那时我们感知身边的事物,基本都要靠手去触摸、靠身体去接触,甚至靠嘴和牙齿去咬。但随着年龄的增大,大多数人的视觉和听觉学习方式占了主导地位,于是我们就开始排斥动觉触觉学习的方式。

其实,动觉触觉学习是最好最快的学习。对于动觉触觉学习者而言,他们更需要运动、需要感觉、需要触摸、需要动手去做的过程。所以,如果强迫他们坐在课堂上不动,那么他们就会感觉非常地无聊乏味。而这种类型的学习者,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个复杂问题,他往往会说“它感觉不错“。

对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由于视觉型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成绩一般比较好,因此往往容易过于自信,而且有时会沉溺于自我中心的范围中而看不到其他外在的事物。这时,视觉型学习者应设法扩大自己的视野,放下架子,多向别人请教,并多找些课外读物和习题集等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范围。

对听觉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对于听觉型学习者而言,应多培养独立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遇到不懂的问题不可急于向他人请教,应自己多动脑筋想办法,或借助查字典、查有关参考资料去寻找答案。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这样既开阔了自己的思路,又使自己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对动作型学习者的学习建议

动作型学习者在学习时宜采用分散法进行学习。这是因为这类学生从小养成的学习习惯通常是边玩边学,比如边看书边看电视,边吃零食边写字,因此注意力往往是不集中的,分段学习法就很适合于他们,否则学习效率会很低。分段学习法是先集中学习30分钟,然后休息10分钟左右,再改换其他学科学习,慢慢地再把30分钟延长到45分钟、60分钟、90分钟等,逐渐培养自己集中精力学习的习惯。

如果你家孩子目前的学习状况并不被老师认同,这并不意味着你的未来将一塌糊涂,试着让他了解一下自己的学习类型,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和效果会有所提高的。

总之,每一种类型的学生都可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关键是通过自己的习惯了解自己的学习类型,从而针对自己制定适合的学习方法。

为什么你看过那么多的教育理念,却依然教育不好孩子?


大概从怀孕时起,我就不断在看一些育儿书籍或教育类文章,听一些专家讲座。然而,很多时候面对孩子的撒泼不听话,我依然会觉得束手无策。

其实,仔细想想,也许很多家长也曾跟我一样有着这样的困惑:明明我知道那么多教育理论,可为什么还是教育不好孩子呢?

01

没有以身作则

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这是说,父母只有自己先做到,树立好榜样的作用,孩子受到熏陶,才有可能会做到。然而,现实中很多家长常常是重视言教,而忽视身教。

常见的是,家长们常常告诉孩子熬夜对身体不好,于是天天督促孩子早睡,结果自己却非要熬到零点才睡;常跟孩子说要今日事今日毕,于是看见孩子作业没做就赶紧督促,然而家里的餐具总要拖到明天再洗;告诉孩子要勤劳,于是常常让他帮些忙,然而自己却在家里啥也不做。

显然,家长在自己不去做到的前提下要求孩子做到,收效甚微。甚至还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一个不信守承诺的人,久而久之就难以在孩子心里树立威信。

毕竟,孩子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深受父母的影响,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多半是以父母作为参照物。因而,想让孩子听你的话,做到你所说的,不妨先从改变自己开始。当你自己做到之后才有资格对孩子说教,而这也比直接要求他做到要有用的多。

02

经常心口不一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嘴上说着不在乎孩子的考试分数,但当孩子考差了的时候,却依然表现出了生气和失望;明明对孩子说了会一视同仁,但在面对老二哭闹的时候,却依然会对老大发火;明明说会多陪伴孩子,但却还是经常不着家。

如此循环往复,导致的结果可想而知:

一方面,孩子在察觉到这些矛盾的信息时一般会很困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妈妈呢?而妈妈真实的想法又是什么呢?这样,孩子就会根据自己感受到的信息不断想要去迎合妈妈的心理需求,而忽视了做回自己。

另一方面,这很大可能会伤害到亲子关系。因为孩子一次次看到了心口不一的父母,使他很难再相信父母的言行。当信任关系遭到破坏,那么父母教育起孩子来就会变得十分困难。这时候如果再把各种教育理论当做救命稻草,无疑会让孩子离你越来越远。

因此,与其总是对孩子隐瞒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不如降低下自己对孩子的过高期望,给孩子一些正面积极的鼓励。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孩子感觉到你说的和你做的都是一致的,这样才能给他安全感。

03

总是生搬硬套

这世界上,教育的理论有很多,但未必所有的都适合于孩子。如果总是不顾孩子的生理发育或心理特征,而一味给孩子灌输各种教育理论,势必会给孩子带来不利的影响。

比如说,今天你看到教育专家说要让孩子努力读书将来才能有出息,于是你回家就开始给孩子说教,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却忽视了你的孩子本身就对学习不感兴趣,但却有音乐天赋。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往往我们在听到一个让自己备受鼓舞的教育理念后,就会习惯性地想要加以运用,期望孩子早日成才。然而,任何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生搬硬套,只能让孩子变得反感。

其实,想要让一些优秀的教育理论发挥作用,关键还是在于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避免胡乱运用。在听取一些教育理论时,多多思考这个理论是否真的适合于孩子,带来的后果又是什么。

04

不行动,不坚持

任何一种教育理念都需要付诸行动才算真的有意义。然而,很多家长常常是在听到一些优秀的理念后不愿意去实施,更不愿意去坚持,这样又怎么可能会有效果呢?

之前曾经遇到这样的家长,刚给他说了对待孩子要有耐心,不要发脾气,于是当天晚上他做的很好。接下来的几天也很好。但才过一个星期,他就坚持不下去了。又开始整天对孩子发脾气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曾做过这样的事情。要么是压根懒得去行动,要么坚持不了几天就想放弃了。毫无疑问,再好的理论放在你面前,你也依然会教育不好孩子。

懒于行动,懒于坚持,是教育孩子的一大弊端。想把优秀的理论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首先必须要开始行动,之后要敢于坚持。

教育好孩子,向来没有捷径可走。它无关于家长听多少理论,也无关于你学习到了多少好的技巧和方法。

关键还是在于行动和坚持,在于找到合适的方法从而与孩子有效配合。

学霸说|为什么我成为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互相切磋交流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闭门造车的思路会狭隘。”

学霸,优等生的代名词,往往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只要是接触过的题目,他们都能很快写出答案。老师刚把题目读完,不需老师稍加点拨,他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解题思路,是老师们最喜欢的类型。

科学表明,个人先天智力相差无几。所以,学霸并非生而有之,后天因素的影响才是关键。

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学霸,听起来甚是困难,但是掌握好方法能够事半功倍。学霸到底是怎样掌控学习的,听听学霸怎么说。以下10条经验,经历了近百名学霸采访千锤百炼的验证,快来收藏和学习!

1、学习至上

“在我心里,学习是正事,理应先于娱乐。对待学习,就应该屏气静心地对待,不要胡思乱想。制定了目标,就要极力达成。”

皮尔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和他们接触,你不难发现,学霸们在看书、学习时,都能杜绝看电视、打电话、吃零食等行为。从他们身上,你会感受到一种投入学习便自得其乐的状态。

2、时间利用

“无论在做什么,我都会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可能差距就是这样产生的。”

想要成为学霸并不容易。他们往往十分自觉,有的半夜“悬梁刺股”,有的清晨“闻鸡起舞”,有的放学回家就展开学习,即使周围的环境如何嘈杂,他们也能做到心无旁骛。

合理利用时间碎片。每天上学路上、饭前、课间、晚上休息前等零碎时间,都可以拿来记忆单词、公式,背诵诗词。

3、方法得当

“预习可以帮助弄懂知识的起点和终点,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因为提前高效预习,所以我的时间相对也很充裕,可以在空闲的时间去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

高效的课前预习方法,是学霸们普遍掌握的一项技能。

预习前先看目录、图表和插图,对心得知识点有基本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做预习的孩子当堂理解的只有50%-60%,预习之后可以达到80%-90%。

4、条理清晰

通常,我们会觉得,学霸们做事有主见、有策略。他们习惯把常用的,与学习有关的东西,放到触手可及的地方,在合理的时间,做该做的事。

对于不理解的题目,课后或当天找老师请教,从不把问题拖到第二天。对不懂的知识,做到多看、多问,形成习惯,做事才会从容不迫。

“劳逸结合,严抓课堂效率,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消化,这就是我的秘诀。”

5、善于提问

这些年,我们总是反复提到一个词汇:XX资源。教师,就是学霸们占得先机的教学资源。在学习中,把不懂的题目带给老师,通过老师的讲解进行梳理,融会贯通。

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学霸们往往占用老师大量的资源,而不爱提问的学生,主动放弃了获得这些资源的权利,差距也就越拉越大。

“下课的时候,我和班上几个优秀的同学会一起围攻老师,而且大家不懂的问题也能够互相启发。”

6、巧做笔记

学霸们做笔记,往往是一边听课一遍记重点,绝不是无意义的全盘抄录。尤其对于课本上没有的、老师补充的知识和思维方法,他们更是认真记录。所以,老师在课上强调的重点,都会清晰地出现在学霸们的笔记当中。

不仅如此,对于平时记录的笔记和纠错的错题本,还要细心整理。很多家长反应,自己家孩子笔记记得也不错,为什么考试总不出成绩,关键还是没有做到系统整理。

“往往我会在笔记中间画一条线,一边记录老师上课讲的重点,一边标注课文里的注释,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7、举一反三

拿做题举例,做完一道题后,要弄清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要这样考察,做到触类旁通。

还有,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牢记知识点,还要善于思考,抓住新知识与其他学过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对于综合性学科来说,还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

8、书写规范

大家都有所体会,干净整洁的试卷比字迹潦草的试卷得分要高,并不是因为老师扣掉卷面分,或者在批改时加入个人的喜好。而是因为工整的书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的解题过程。

规范的作答,有助于培养孩子仔细认真的品质,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后,考试时自然就不必担心卷面问题了。

“老师要求,不仅考试要书写认真,平时就应养成习惯。对待平常的家庭作业,也要工整规范。我觉得很有用。”

9、与人为友

所谓学霸,并不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学霸不仅学习成绩比同龄孩子优异,日常的人际交往、与同学的关系处理中,他们也是佼佼者。

保持和谐的同学关系,遇事不计较,宽容豁达。学习上,和同学们相互支持、帮助,讨论心得并得出最好的解题方法。有了这些前提的支持,学霸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快速、高效。

“互相切磋交流是学习最大的动力,闭门造车的思路会狭隘。”

10、父母熏陶

除了上述九点秘籍,大多数孩子学霸模式的开启都离不开:父母的熏陶。

作为学霸的启蒙者,他们的父母绝不会娇惯孩子,对孩子高标准要求的同时,也严格要求自己上进,力求做好孩子的表率。学霸从小就在父母熏陶下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对学习充满激情,在学习中体验乐趣,在学习中增长见识,在成功中充满自信。

所以,学霸的出现根本上是整个家庭和谐共进的产物,奋斗型的家庭,往往更容易诞生学霸。

“家里会买很多书,周末会经常去图书馆看书,可能是我语文好很重要的原因。”

说句实在话,孩子在学习阶段,学霸不是唯一的追求。但是,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注定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不会落于人后。

现阶段,即便孩子成绩不如意,也不必过分担忧,要明确:

孩子潜力很大,需要家长们积极的引导,为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也要规范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会利用环境和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做到以上十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孩子也会是学霸!

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考的能力和行动力。

当我们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时候,他却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习惯已养成

孩子小的时候自控力确实会差一些,有些家长就容易监督、催促和帮助。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变差,习惯于依赖父母的督促。

3、没有承受过结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没有真的体验过拖拉后的问题延续,就是没有触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长总还是会给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识不到拖拉磨蹭是个问题需要改正。

4、榜样效应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时,就别怪孩子了。

5、没有时间观念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们普遍缺少对时间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也不足,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比如,让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孩子会觉得需要半小时,但事实上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抵触、认知都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拖拉磨蹭,通常问题最多的是8岁左右的孩子,也最让人闹心,他们正进入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孩子正在上小学,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学会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经常和父母对着干。

所以,当孩子出现拖拉的情况时,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就事论事,不展开,不比较

很多妈妈们习惯“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饭磨蹭了,妈妈就不单单会教育孩子吃饭的事,有时还会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写作业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来说一遍……这样展开问题,一定会让孩子反感。

所以,当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这一个问题好了,“不需把战火延伸到其他战场”。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奖,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看那XXX,人家一放学就把作业写完了……”这类的话家长就别说了。

可以公平的讨论,指出问题,制定方案,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对待,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间,也要给自己一个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试着让孩子自己承担一定结果,不要盲目帮孩子决定。尊重你们讨论后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温柔而坚定。

温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当然,你可能会生气,但请尽量不带有情绪,和孩子平静的阐述事实就好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挨骂。

坚定——严格执行计划,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变,说好的奖励与惩罚也一并实行。

习惯培养是个艰难的战役,在建立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使用夸奖,这是比怒吼、惩罚更要实用的“武器”。那我们“夸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保留好的行为,形成习惯,对于这一点,千万别吝啬。

需要注意的是,夸奖不能太过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较好、为什么好、如果接着做会有什么样更好的事情发生……

03 时间概念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级的孩子才能有相对正确的认知,在这之前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用具体内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时间让孩子直观了解到时间的多少。

比如:

一分钟 = 尿个泡的时间

刷个牙 = 一首歌的时间

洗个澡 = 一集动画片的时间

除此以外,还可以买一些例如沙漏、计时器等辅助计时道具,用倒计时和轮次来加强时间与次数的概念。

帮助孩子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就一定别说“就一会儿”“一下下”“快一点”这类模糊时间的词语。

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想要孩子摆脱磨蹭,不断催促一点帮助都没有。

快点吧、这个吧、那个吧……如果家长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信息重复,就成了无效信息,左耳进右耳出。孩子只会越催越磨蹭。

所以,当孩子拖拉磨蹭时,该怎么做告诉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释一遍,说清楚的事情,还是做不好的话,那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婴儿的啼哭除了代表着眼泪、声音、情绪等等,难道还有其他的含意吗?如果有一种宝贝哭声转换器,你会需要吗?让它做自己宝贝的特殊翻译,能够从他们的哭声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们把新生儿的每一次哭声都精确记录和计算的话,他们每天大约要哭3个小时。吃惊吗?你是否想过你的宝贝会哭这么久?他们当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时间用完的,他们每一次的哭声也不是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如果你听不懂也没关系,毕竟这种语言太难了,你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

1.“我饿了,快开饭吧!”

在出生后的头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哭是因为饥饿,而且大部分新妈妈听到宝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小家伙马上就安静下来,露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如果此时婴儿同时张开嘴向四周寻觅,一旦有人抱他,马上把嘴扎到怀里,直奔主题,这也可以帮助判断宝贝是否因饥饿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让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劳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劳累)的宝贝会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宝贝大发脾气在所难免,谁让你不识实务呢。

因为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觉,因为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宝贝越疲劳,他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所以,照顾宝宝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想睡觉的信号,就别再逗他开心了,否则只能好心办错事。

3.“我就想让你抱着我!”

难道宝贝大哭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磨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皮肤与皮肤的接近。毕竟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宝贝一直在一个温暖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也许他还在怀念妈妈子宫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适应还要慢慢来。

有一些婴儿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多地被抱着,也许你会觉得很累,但换个角度想,你还得到了比其他母亲更多的与宝贝亲近的机会呢。在宝宝3个月以内,你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宠坏他,他只不过是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妈妈的味道,这太正常了。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较缠人的宝贝,也会在要求被抱的次数和频率上有所改变,也许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却是想让你放下他。很多婴儿哭是因为他想改变现状,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静下来,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说明你做对了。

4.“真难受,快给我换尿布吧!”

婴儿对脏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宝宝会在第一时间让你知道出状况了,他需要“场地清洁服务”,也有的宝宝对这些小小的不适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红不肿不痒不痛,你稍微晚点换尿布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很多情况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宝宝,照顾不周会让父母有一种负疚感,这比宝宝的脏尿布还让人不舒服。无论如何,这种需求很容易发现和满足,只要打开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看过太多跟风的!为什么学奥数,有感而发》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