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三年课外班的生涯感受

12-23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陪女儿三年课外班的生涯感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很早就开始想聊聊这个话题,一直在整理思路,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家庭的共性话题,一经发出会有很多家长和孩子们的响应,于是,我想在这篇帖子里,尽可能的站在共性的角度去探讨这个问题,也就是说我的思考与感受是代表了大多数的普通北京家庭的,最好能传递正向的感受和能量而去除掉我已经知道的错误感受。

先说一下,我给孩子选择课外班的理念。孩子平时上幼儿园或者学前班,下午5点之后才能放学,所以,课外班的时间尽量不放在工作日,因为我和老公的工作早8晚6,遇到忙时晚上还要加班,我们也需要兼顾自己的工作,平时下班后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带孩子奔走于课外班,所以在学龄前,我的原则就是课外班时间,只能在周末。周末对孩子有多重要,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孩子的世界里不是只有学习各种技能,我的教育理念是要给孩子一个尽量快乐完整的童年,她也需要周末和亲爱的家人一起团聚,一起郊游,哪怕一起躲在被子里睡大觉,都是一种精神和身体上的放松。所以,周末两天都被课外班占用的情况我也是不能接受,所以尽量把所有课都集中在一天,专门空出一天时间可以用来“挥霍”。

我的女儿,现在快6岁了,这几年断断续续报的课外班有画画、钢琴、舞蹈。画画是周六上午,钢琴是周六下午,舞蹈有一搭没一搭,在小区院儿里学,单位人自办的,价格很便宜,主要是她的小伙伴们,尤其是女孩子们很多都去学,她认为那是一个玩耍的集中区域,自己强烈要求去,所以舞蹈我们没有放在心上,只是玩耍练习。就这样三个班,从3岁开始,陆陆续续的坚持了快3年。有些家长问,为什么没有给孩子报英语?关于这个话题,我想另开贴深入探讨,这里不再涉及。

先说画画班的情况。

报画画班也是纯属偶然,那时候孩子还未满3岁,没有上幼儿园,临近年底,北京的冬天,大家都是了解的,能户外的时间真的很少,不是雾霾就是大风,很糟糕,我们住的楼下有个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说实话,天天从那过,我根本没有注意过,只知道里面可以带小朋友看书。抱着去看书的目的,我带孩子走进去之后才知道原来是教孩子画画的。小朋友都对丰富多彩的颜色感兴趣,看到有那么多色彩,兴奋的玩起来,我就在一边和老师们闲聊,了解到人家是针对3岁以后的儿童美术,一听我们还没上幼儿园呢,有点犹豫,估计是怕没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对课堂环境陌生,影响课堂纪律。但是我们当时还差半个月就3岁了,而且允许年纪小的孩子家长陪着一起听课。我个人喜欢美术,喜欢色彩搭配,但是并不懂得用绘画去表达,第一概念只是觉得女孩子懂一点色彩的应用,长大以后会让自己变得更美,比如服装的色彩搭配,化妆等等(家里是男孩的不要着急,请继续往下看)。当时就约了试听,下午就去上了,老师给我感觉很好,很有耐心,一步步引导,记得当时试听的是绘画和手工结合的主题课。我第一次发现3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变得如此认真,她在学着努力的把事情做好。最后做成的是一个棉花小羊的作品,孩子看到自己亲手做成的画,很有成就感,这个过程我自始至终没有参与帮助。回来以后问孩子愿不愿上这样的画画课,孩子表示愿意,就这样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交钱报了名,每周六上午上课,我坐在孩子的身边陪听,但是不参与任何教学活动,一切都由老师主导,我只是在一边给孩子安全感。就这样一直陪听了4个月,直到孩子上幼儿园,渐渐让她试着独立上课,结果一切都很顺利,因为她也意识到她长大了。就这样,一上就是3年,这也是我们顺利坚持下来,毫无阻力,而且愿意继续下去的课外班。有些家长说这个得根据孩子兴趣来吧,我想说的是,一个不到3岁的娃娃,你让她表示她对什么感兴趣,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因为他们对所有的事物都感兴趣,不能以一个成年人的思维去衡量孩子,就像画画,相信多数孩子在3岁之前都会有意无意的拿彩笔乱涂,没有谁真正会完成一个我们大人认为很完整的画作。也不能因为她爱涂爱画,就说她有绘画天赋。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带孩子尝试,让她们在自愿的前提下,来自己感觉是否发自内心的喜欢,对他们真的发自内心喜欢的东西给予支持。

现在回想起来,女儿在送上幼儿园的过程也是比较顺利,没有太痛苦,3天基本上已经适应,没有再有为难情绪,也与幼儿园之前上画画课的经历有关,因为她这之前已经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的小朋友和有了老师的初步概念,在上幼儿园后,她对这些元素并不十分陌生。当然,这里也不是鼓励说幼儿园之前就给孩子报班,让她怎样,我还是倾向于3岁之后再让孩子接触这些社会元素。

画画课的教育理念是创意美术,其实我们家长对这些并无太多概念(艺术类家庭除外),后来孩子开始学习之后才渐渐了解,不是画的像就是画的好,而是最少限度的去干预孩子的画,让孩子的画面最大限度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力,我也是我崇尚的想象力保留教育理念。孩子一开始,只会画圈,画了基本上半年的圈,但是在圈的基础上发散的思维,和不同的装饰,让整个画面具有故事性,老师每堂课尾要讲评每个小朋友的作品,并让小朋友自己站在台前讲自己的画面故事,一开始孩子都不敢讲,但是家长要耐心等待孩子成长,给孩子成长的空间,经过一段时间后,女儿渐渐可以用简短的语句描述自己的画了,到现在就更不用说了,很大方的讲解自己画面的想法,要有耐心等待孩子进步,也是每个家长需要内修的素质。

就这样,我们一起画了三年,从不临摹,最大限度的在画面中保留和体现她的原始想象力,同时随着年龄增长,一些绘画的基本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形成,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她愿意,我会支持她继续画下去,她目前表示很愿意。

题外话:我自己的真实感受,一些优秀的课外班,报好了对孩子和家长来说不应该是压力,而是一种享受。孩子的受益就不说了,上班的家长每天面对的是单位的种种工作,周末一个小时带孩子上课的时间,其实是一种换脑式的放松,当然此处只针对,有固定工作的家长而非全职妈妈,全职妈妈时时刻刻面对孩子,感受会有不同;另外还要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这里不包括把家长和孩子都逼得痛苦紧迫的高密度课外班。接下来,我进一步谈谈在画画课外班中我个人的成长。每周六早晨9点到10点,孩子在教室里面上课,我在教室外面等候,其实上课地点在一楼,我家住九楼,我完全可以把她送去自己回来,等下课了再去接,但是我发现就是不经意的利用这一个小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那就是和同龄家长朋友或者是老师们的交流。平时上班,家长朋友们能在办公室畅聊孩子的教育问题吗?估计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不能,那么有这么一小时给你,周围都是同龄的孩子家长,尤其是女同志,说到孩子,都有自己的问题和经验,多好的交流机会啊,这里不是聊大天儿,而是从家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找到自己问题的答案,和学习好的教育理念,以及发现当前儿童教育的共性。中国妈妈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攀比,我也呼吁广大家长朋友,交流孩子教育时请放平自己的心态,明确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是看见优秀的孩子我们就开始紧张,担心落后,如果是这样的心态,孩子也会因你而变得焦虑。交流沟通不是攀比,而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孩子教育问题的共性,从探讨中寻找好的解决办法。通过交流,我自己认识了许多家长朋友,每个家庭都不同,自己的孩子都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特质。另外,画画课有一个很好的活动,是针对家长朋友的,不定期,但是如果有会通知家长,主题主要是涉及儿童绘画心理,或者儿童教育,一开始我有点蒙圈,以为是收费或者广告,也许很多家长跟我的想法一样,一开始并没有几个家长在这一个小时走进教室去听老师讲,我也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开始听,也正是因为这些新的,不同的儿童教育理念,激起了我对儿童教育的兴趣,原来可以这样跟孩子说话,原来可以这样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原来孩子的世界是这样的,我们家长也需要成长自己学习怎样当好家长,等等。接受了新东西,我也开始改变了,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做爸爸妈妈,做好爸爸妈妈其实是一个人生课题,不比在外拼命赚钱养家容易。这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也许跟个人性格有关,我喜欢尝试新鲜的东西,喜欢接受新鲜的理念,这一个小时我很受用。

再聊聊钢琴课。

钢琴真是让我和孩子又爱又恨。爱是看到学习钢琴的种种好处和优点,首先孩子可以通过学习钢琴掌握一门乐器,培养艺术气质和鉴赏力。同时,据我观察,周围从小学钢琴长大的孩子,其他方面均很优秀,逆商很高,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上述理由是家长的个人认识,与孩子的兴趣无关。在报名之前我让她观摩了其他小朋友弹钢琴的过程,以及在网上视频中欣赏钢琴演奏,问她愿不愿学习,她很肯定的回答是愿意。于是我们到琴行进行了试听。就这样开始学习钢琴之旅。

众所周知,乐器这个东西,一旦开始学习,便需要每天固定时间练习,并且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需要家长陪学和陪练。刚开始知识点简单的时候还可以,家长和孩子都乐于接受,随着学习难度、曲目难度的增加,每天练琴的时间也随之增加,在我工作忙的阶段,每天晚上5点半下班,到家6点吃晚饭,7点前要督促孩子开始练琴,一直陪练到7点半,转身还要继续加班,说实话非常之累。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孩子也渐渐失去了兴趣和耐心,每天几乎都是逼着她练习,如果说是我的方法不对,说实话我也尝试了若干种方法。软的硬的,和老师也沟通过若干次,老师的方法也用尽了,现在真的是黔驴技穷了,但还是不能调动她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也累了,她只要不练琴就是欢呼雀跃的,只要坐在琴前就是低落和煎熬的,现在我发现对我来说,陪她练琴的过程也是痛苦的,虽然有钢琴声回响,但并不是优美的,而变成了一种机械的敲击声,到这时,我意识到,问题出现了,这样再学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我经常对孩子说:不要逼迫别人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是希望她尽量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每到这个时候,孩子都会问我:妈妈,那你为什么还要逼我弹琴。我真是无语。看来她是真的不喜欢。这跟我的教育理念出现了背离,我认为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需要最大限度的保留和启发,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事,每个人要通过做自己擅长的事来实现自我价值,这样她会因为他对工作有兴趣而快乐,会因为有价值而长远的投入下去。于是,我找了机会和孩子聊天,问她是弹钢琴让她快乐还是不弹让她更快乐,她说不弹。如果是画画、唱歌(幼儿园的艺术课,直接在幼儿园完成)、弹钢琴选两样的话,她选什么,她说画画和弹钢琴,看到这个答案,很多家长朋友会说,你看孩子还是喜欢钢琴的,其实当我得到这个答案的时候,是痛心的,因为我知道学钢琴这件事已经不是单纯的她不愿意学习的事,而是因为我长期逼她学习,她已经开始为了讨好我,委屈自己,向我的权威屈服,做了自己违心的事,说了自己违心的话。第二天我又找机会,在只有我们俩的时候,把她抱在怀里,说宝贝,你可以自己做决定,不用讨好妈妈,妈妈是支持你的,妈妈希望你做自己喜欢的事,又问了昨天同样的问题,她说她不想学钢琴了,她喜欢画画和唱歌,不学钢琴会让她更快乐。她这么说,我也是欣慰了。于是我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放弃钢琴的学习,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觉得有趣的事。可惜么?说实话,有些可惜,毕竟已经学了那么长时间。但是不学之后,孩子更开心了,在那段煎熬的时间里,她开心的做她的手工、下她的棋,画她的画等等。作为家长,我的生活中有更多的自由时间了,也如释重负,我并不觉得失去了什么,也从不嫉妒周围孩子的朗朗琴声,也不焦虑她因为放弃一件坚持很久的事会不会对她以后有影响,这是她的选择,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甚至是人生的长河里,她还会面对各种各样的抉择,我希望她能遵从内心的意愿,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在此,我想告诫重视孩子教育的家长朋友们:有取有舍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一味索取,想打造全能儿童的家长们,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面面俱到,样样优秀,我们要学会接受孩子的不完整,因为就是这个不完整,才让他们以后会成长为正常的人。如果是单纯了为了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把孩子当成了利用工具,那只会培养出要么屈服你权威的懦弱的孩子,要么和你一样虚荣的孩子,要么备受您的焦虑摧残不知所措的孩子,那将会毁了孩子一生。他们在来到这个世界上之后,就是一个完整的人,有尊严,需要被尊重,有选择的权利,有对自由的向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的在一旁等待他们长大,给予他们,他们需要的帮助,而不是去主导他们的人生。

以上就是我作为一名普通家庭的妈妈,在孩子这几年上课外班以来,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只代表个人观点,但是相信也会引起很多家长朋友的共鸣,因为我存在是个体,但是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从我们的自身感受中,能看到群体行为的特征,这也是多数中国或者北京家庭教育的缩影。通过一些实例感受能反应出当前儿童教育的一些问题和经验,课外班现象目前已经很普遍,似乎孩子不报几个课外班,就预示着落后挨打(中国人的传统思维),课外班已经成了一、二线城市家庭的家常便饭,在孩子3岁之后,多数家庭都是奔波于孩子的各种课外班。上小学之后更是有各种某某基础学科教育机构,孩子的学习不再依赖于学校,依赖于在校老师,而是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各类学校外学科教育机构的培训中,说实话,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剥夺了在校教师为人师表,答疑解惑的权利,削弱了他们的能力,助长了一波多数因为金钱利益而兴起的基础学科教育。关于这个话题,我也有很多话想说,也有许多鲜活的案例想跟大家分享,处于篇幅考虑,准备另开贴专门研讨(有点跑题)。本篇主要是针对3-6岁课外班的真实感受所作,希望能给观贴的同类家长,带去启发和借鉴意义。

感谢您,能耐心看完我的这个长篇大论。如感觉意犹未尽或者有什么问题希望继续与我本人继续探讨,请通过私信互加微信,我愿意在交流中互动学习共同进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合集7篇


常言道:今天的努力造就明天的你。最近这段时间的亲子共读即将结束,为了汇报我们的相关情况,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专心致志的准备写一篇心得体会,那么亲子共读心得体会如何书写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敬请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1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非常庆幸女儿上幼儿园赶上开展的早期阅读课程,学校和老师布置的“亲子阅读活动”真的非常有意义,亲子阅读是一种既能给孩子也能给家长带来无限的、乐趣的、娱乐活动,同时也是收获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式,阅读习惯是一种有价值的习惯,从中得到知识和快乐,作为家长感谢幼儿园的阅读课,孩子从绘本阅读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观察能力、又养成了好习惯、让孩子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发现通过阅读,孩子平时在讲话和理解能力上有明显的提高,有时她会把一些事讲的头头是道,想象力也比较丰富,而且爸爸妈妈和孩子也得到了很好的交流。人人都希望孩子健康、聪明、活泼,这就要靠父母的努力,其实如何教育孩子对父母来说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课题,他也是需要探索和学习的,我认为孩子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父母学习的过程,亲子阅读是孩子和大人一起做的事,充分的多留一点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交流。

在引导孩子阅读中,我有以下体会:

1、抛开功利心得,不当提问大王。

2、尊重孩子,让孩子成为亲自阅读的主宰。

3、创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4、大人真正投入与孩子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

再说说我个人的想法,首先给孩子选择一本好书,能说能懂的带有迷恋的故事动画小书,只要孩子有兴趣,内容健康、印刷标准、清晰就是好书,由孩子决定,大人把关,每天阅读的时间,我是每天在睡前半小时阅读,给孩子讲故事,白天老师教,回来我们就要鼓励孩子阅读,给孩子讲故事,每晚只讲一个故事,毎阅读完一个故事后,孩子会很有成就感,慢慢入睡。亲子阅读不是形式需要,而是家长要用心投入去实践孩子的潜力,需要我们家长用心来引导、用心去激发,相信每次用心参与都会感到孩子身上的发光点,都会感觉到孩子阅读的魅力,启发孩子的思考力,培养孩子的情商。

所以老师布置的亲子阅读活动真的是非常有意义的,只要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到手津津有味的翻看,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共同感受书中绘画的美丽、体味神奇、品尝阅读带来的快乐、领悟做人的道理,阅读不在于它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字,而是培养她们的阅读习惯,使孩子长大成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学校的阅读活动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了解阅读是成长的基石,阅读是精彩人生的开始,同时在亲子阅读中能让孩子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在读书中开阔眼界、在阅读中快乐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的人格,给我们做家长的、和孩子搭起互相沟通的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孩子点亮了一盏智慧之灯,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坚持、一起加油吧。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2

这一次亲子阅读活动给我很大的启发,虽说对于孩子不能过于干涉,但是作为父母的我还是很担心孩子的成长,这一次亲子阅读活动中,我又一次的了解了我的孩子。这也让我意识到,原来对于教育而言,我们不能局限于表面,我们必须依靠于具体的实践,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的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的给他爱和带领。

以前我很少有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这次幸亏与学校的这一次活动,让我和孩子有了一次长时间的相处。这次阅读活动中,很多家长都参与了,而我也积极的和孩子一同参与了这次活动,虽说自己平时比较忙,但是对孩子的关注我还是不会少的。这次我特意请了个假,陪孩子一起阅读,一起享受这次活动的乐趣。

在这次活动当中,我看到了孩子身上我从未看到过的一些特质。在家里我不知道他是这么喜欢看书的一个人,这次活动中,他看书的时候非常认真,又好几次我去叫他,他都没有听到,甚至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他都没有一点反应。我过去问他,看书这么专注也应该先吃完饭不。没有想到他竟然跟我说,把这本书看完了,吃饭才会更香。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比孩子还要没有耐心,看书这件事情专注度一段,那么效果是会差一些。而我也总是在做一件事情上没有太大的专注度,导致孩子在家里也处于一个不太舒适的环境中。

我后来问孩子为什么在家里没有这么认真的看书,结果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因为在家里我总是喜欢去打扰他,问他各种问题,他最不喜欢的就是他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去打扰他。他知道我这是好意,在关心他,爱他,所以他也从来没有跟我说过这些。那一刻我确实羞红了脸。

以前我总觉得他不够懂事,现在看来,其实不懂事的是我自己。我作为他的母亲,没有照顾到他的感受,也没有找到一种更好的教育方法,反而是束缚了自己的孩子。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很多,也终于知道自己的缺陷,更是愿意从这一刻开始,努力的去改正自己,做一个更好的妈妈。这一次阅读活动,让我更加的了解了自己的孩子,我也会多加去改正自己的一些教育方式,让孩子更好的学习,更好的进步和成长。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3

女儿是贵园中一班的学生。作为家长,我很高兴孩子能在这儿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受到老师们的精心培养和爱心帮助。阅读是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并不断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亲子阅读是获取知识、开阔视野的一种学习方法,同时,也是给孩子、家庭带来无限乐趣的娱乐活动。本次亲子阅读会的成功举办让我更加明了了亲子阅读的重要性,更加懂得了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亲子阅读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亲子阅读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贵在坚持。在我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给她买各种图书,但是受电视节目和电脑的诱惑,有些书籍并没有得到及时的很好的利用,所以我们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和计划,将亲子阅读进行到底。

其次是要了解孩子的阅读心理,不宜对孩子的阅读过程管得太死,适时地对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保护好孩子阅读兴趣,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在孩子学习阅读的初期,父母一定要对提供给孩子的书刊进行精心的挑选,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些印刷美观漂亮、内容丰富有趣、情节发展符合儿童想象和思维特点的图画书,如动物画册等。好奇、好动、缺乏耐心和持久力是孩子普遍的心理特点。他们喜欢的阅读方式是一会儿翻翻这本,一会儿翻翻那本。对此,家长不必过多的去强制他阅读。通常,在这一阶段,只要是孩子愿意把一本书拿在手上津津有味地翻看,家长就应该感到心满意足了。因为,这类表现完全符合孩子的早期阅读心理,是孩子在阅读求知的道路上迈开重要一步的标志。

第三是要亲子共读,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阅读榜样。涓涓细流汇聚浩瀚,滴滴微水蕴成大海。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身教的魅力不可低估。言教不如身教,要让孩子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对孩子事事处处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中国有句古话:“潜移默化,自然似之”。阅读也是这样,做父母亲的如果热爱阅读,孩子也一定会喜欢上阅读,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第四是要给孩子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和形式,孩子阅读的时间不能只局限于家里和学校里,也不仅仅是阅读书籍,逛书店是我们母女周末经常要做的事情,在书店看一会儿书,每人都选择一些需要的书本,让孩子感觉阅读是生活中必须的事情。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一定要采用有趣的方式,吸引她们的注意力,可以采用故事与音乐组合法、故事游戏法、延伸想象法、角色扮演法等,让孩子有间接或直接的体验机会。

第五是把阅读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尽可能为孩子提供轻松自由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因此,家长除了需要对真正有害于孩子的书刊进行控制外,不应对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范围进行人为的约束和控制。通常,孩子所读书刊的内容范围越广越好。一般说来,大部分孩子在阅读内容的选择方面已有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此,家长应注意观察、了解和引导,不宜过多地干涉。

总之,阅读能给孩子带来愉悦感,阅读,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有益的。另外,好的读物,能丰富孩子的心灵,扩展孩子的视野。关于阅读,一定还有很多好的方式和方法,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孩子的心,不断探索,不断思考,一定会引领自己的孩子成功的走过这个语言的关键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孩子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4

“亲子共读书”,亲子共成长。亲子共读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为配合学校组织的这项课外作业,达到共同教育孩子的效果,我与儿子共同读完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文学作品,感触很深。我深切的体会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初中毕业的我,文化不高,在家务农,平时不懂得如何管教孩子,只是觉得自己拼死拼活的挣钱养家,为了孩子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好吃的好喝的都留着给孩子了,可是,孩子怎么还是不听话呢?总是感觉作为家长的我和孩子之间好像是少了些什么东西,但是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进入冬天,农田里的活也少了,在家的空闲时间也逐渐多了起来,孩子从学校的图书馆借回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而且学校刚好布置了一个亲子共同完成的任务,亲子共读书,于是我就拿来先看了一点,不知不觉,我就被书里的主人公迷住了。孩子放学后,我们两个共同商议了读书时间以及读书事项。

一是固定读书时间。

我们把晚上八点至八点半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家长也做完了家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

二是选择读书的地点。

我和孩子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孩子坐在学习桌边,我就坐在一边的沙发里,在读书过程中,有时会抬头看看对方,要是正好目光想遇了,就会心的笑一下,有时也会因为书中的一个问题,父子,娘俩或者夫妻之间就发表不同的观点。

三是注意读书的语调。

我在为孩子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的朗读,放慢阅读节奏。于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们被主人公深深的感动了,有时候我们的眼角里还闪动了晶莹的泪花。一页页的文字,一次次的洗礼,我们共同成长着。在读书的同时,我们学到了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孩子也更加懂得了知道如何做一个乐于助人,团结同学,尊敬师长,面对困难你不退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的孩子。

通过“亲子共读”,我开始重视阅读,并且在陪孩子一起读书充满着父子、母子亲情的氛围中,一起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与幸福。读着读着,孩子的阅读兴趣变得浓郁了,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了,读着读着,让我与孩子也有了更深的沟通和交流,读着读着,我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情绪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那层隔阂感觉从心里正在一点一点的慢慢瓦解。孩子比以前更懂事了。作为家长的我能有这些领悟,还要衷心感谢学校,老是的用心良苦开展这样的“亲子共读”活动,你们不止给予了孩子们的关爱,而为我们家长增长教育儿子知识搭建了平台。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5

亲子阅读是家庭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重要途径,可以使家长和孩子很好地沟通和交流,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提高他们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是一起享受亲情、分享快乐的过程。通过亲子阅读,我已经发现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他在玩车时会说到“看我的车一排一排的,真多。”“哇塞,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我喜欢…我更喜欢…等等还有许多。

所以我们都比较重视和孩子一起阅读,下面是我的一些点滴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书

书的选择很重要。孩子由于年龄尚小的关系,应该选择一些图画比较多文字较少、色彩比较鲜艳、语言比较规范,能正确运用语言,从而提倡“完整语言”的教育。

同时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读书。如,儿子最喜欢看车书。所以我有选择性的给孩子买了几本认识各种名车的书。他也很津津有味的给你讲述“我将来买:阿斯顿 马丁赛车,给妈妈买:迈巴赫……。这也是孩子的一种成长。

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 . 每天都要坚持读书。用各种办法去引导他去读书。(故事游戏法、角色扮演法)一点一点的培养孩子的兴趣。(大家建议一般在晚上睡觉之前,因为 幼儿在睡觉的浅睡眠时期最容易进行总记忆)

2、言传不如身教。家长本身就要喜欢读书,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 从几个字、几行字开始逐步成长,慢慢增加。让她感觉有熟悉感,从而喜欢它。同时,我个人觉得亲子阅读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

1、要和孩子互动,跟着孩子兴趣走。如果孩子喜欢提问题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对于他的问题不能应付,反而要激发他继续提问。

2、重复讲述对于一个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孩子通过不断重复听故事,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我们要不厌其烦。

3、要真正乐意陪孩子阅读,不是应付式,要始终保持一个乐于阅读的心情。

以上是我对于亲子阅读的理解,以及在与孩子亲子阅读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共勉,希望共同给孩子留下无形的财富。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6

我们这个家庭是一个伴着浓浓书香的快乐之家,我们崇尚快乐读书。我们的读书口号是“在读书中感悟人生,在读书中学会思考,在读书中快乐成长。”这次学校开展亲子读书活动以来,我们家长把学校推荐的必读书目进行了认真研究,还抽空学习了许多家教方面的书籍。在亲子阅读中,我们不断总结读书的经验,形成了一些适合我们家庭的读书方法。一是固定读书时间。我们把晚上八点半至九点作为亲子阅读的固定时间,在这个时段里,孩子已完成当日的作业、预习完功课,家长做完了家里的杂务,关闭电视和电脑,全家一起漫步在书中,享受读书的快乐。二是选择读书姿势。我们采取了“依偎”的亲子方式,在舒适的床上或沙发上,让孩子依偎着家长,家长用手揽着孩子,不时摸摸孩子的头,拍拍孩子的小脸蛋,营造具有浓郁亲情的读书氛围。三是注意读书的语调。我们在为孩子读书时,避免平和的语调,注意富有表情地朗读,放慢阅读节奏。四是做好导读准备。根据孩子的读书水平,将全书划分精读、选读、略读的不同区域,重点为孩子阅读书中的精华内容,因为阅读时间不长,还要注意编排,阅读时不妨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吊足孩子的胃口,增加读书的趣味性。“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就是和智者对话,读书是心灵的旅行。我们在亲子阅读中从被动读书慢慢转变为主动读书,亲子阅读正在成为我们一家人良好的习惯。以后我们会不断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孩子们读书、求索和创造的热情,使孩子们与书为友,与书为伴,在读书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现在每个家庭里都是只有一个孩子,又处于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积极,知识丰富,思维活跃。但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些呢?单就读书这一项,我的体会是: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在书中感受故事的精彩,词语的优美,一起回味历史的厚重沉淀,体验自然的美妙天成,探索科学的新奇和不可预知,让孩子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因此孩子在上幼儿园的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快乐书虫,家庭制造的计划。我的目标是让未来的书虫与书籍亲近,品尝书籍带来的甜美感受。书虫是最快乐的,书虫可以从书中体验快乐,那里有前人与今人的故事,美丽的诗行,人类亘古的思考,充满勇气和睿智的探索,奇妙动人的幻想,还有神奇的万千世界。当然除了美丽和欢乐,也有丑陋和悲哀,还有一面面警世的镜子,照着人世间的丑恶、龌龊与凄凉。合上书,无论曾经欢笑还是哭泣,沉思还是畅怀,愤懑还是激昂,只有一个词汇能准确描述书虫的感受,那就是:快乐!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听妈妈讲故事。一个故事,要妈妈讲上三五遍,每一次,我都会被书中的故事深深打动。读书带给我最隽永的乐趣,读书带给我丰富的世界,让我用善良和纯真的目光看待一切。当我成了一名母亲以后,我也希望我的孩子用他们善良可爱的童心在书中品味这个世界,教会了他们识别善与恶,教会了他们去行善,去痛恨邪恶。让他们从书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真,善,美;从书中体会到了博爱。

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并以此为出发点,找一些相关

的,充满童趣的书藉,和孩子共同阅读,慢慢地孩子的知识面会变得开阔起来,思路会变得活跃起来,当碰到问题,会提出许多的“为什么”,而为了解决这许多的为什么,他就愿意去看更多的书,就近一步激发了他看书的举趣,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到他以前不感兴趣的领域,探索的乐趣,拓宽了他的举趣面,以此类推,形成良好的循环。对每个孩子来说,书本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无尽的`想象。我们作为家长所要做的就是正确引领孩子去阅读,让他们发现阅读是一种有趣的、愉快的经历。激发他们读书的欲望,以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出一点时间和孩子共同来读书,在充满亲情的氛围中,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沉醉于书的世界里,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书,使我们家长由对孩子教育的无知变为略知一二,使我们自己的事业起飞,使我们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在一个充满积极向上,乐于学习,与书为伴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是快乐,健康、自立、博学的。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耐心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或者也可以不急着回答,反而提一些问题要他回答,启发他主动思考,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要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哪怕他的想法是粗浅的,偏颇的,也不要粗暴而简单的否定,有许多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耐心的解释,可以激烈的讨论,彼此用自己的观点去说服对方,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向纵深发展,倘若相持不下,可以一起再查资料,再看书,寻求最佳答案,这样可以使他接受的心悦诚服而又自然而然。此时,家长也增长了以前没有关注的或者没有兴趣的知识,

达到了和孩子一起积累一起成长的目的。

一起读书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家长和孩子共同经历着书藉带来的喜怒哀乐,同样的心情让家长和孩子贴的更近,彼此间没有隔阂,象朋友那样亲密无间无话不谈,可以零距离感受到孩子心理和思想的变化,以便于及时调整方式方法,更好的为孩子创造学习环境,家庭环境。比如说,避免了大人之间说得热闹,而孩子却无从插嘴,备受冷遇,或者孩子想要倾诉什么,大人们却一无所知,被孩子翻白眼的尴尬场面出现。孩子也在讨论的氛围中更容易接受意见和建议,而不会感受到压力和紧迫,自然会较好的成长。孩子的成长,也是我们家长的再学习,再成长。要想真正让孩子成才,孩子每个成长阶段我们都得有目标、计划。结合自己教育影响教育孩子的经历,首先,家长自己要读了大量教育孩子方面的书籍,如《卡尔·威特的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等。从书中我悟到“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于是我们家长达到共识,我们通过学习把孩子培养成最起码是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有责任的公民。为了这个目标我们努力着。我们深知榜样的带动力量。从我们自己做起,在闲暇时,我们家长会拿上一本书,静静地品读,给孩子创造一个从读书的氛围,让孩子知道读书是一个好习惯。我们几乎每天晚上都得花上半个小时,陪伴在孩子身边,仔细耐心地讲给孩子听。在给孩子讲其中的故事时,我们不是完全照着书中的字去念,因为那样的话,孩子可能有许多地方不理解,所以我们总是使用孩子能听得懂的话语,尝试不同的人物采用不同的声音或语调来配合讲解。每当故事讲完,

我们都会要求他再来简短地反述一下故事的主要情节,最后再向他详细说明这则故事给人的启发和寓意。久而久之,孩子慢慢喜欢上听这类的故事,有时同一个故事讲了几遍甚至十几遍,孩子总是百听不厌,我们都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今年幼儿园里开展的读书活动很好,这项活动不仅加深了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更进一步锻炼了孩子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从一个故事引发的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寓教于乐,其乐无穷。

因此,对于父母来说,千万不要奢望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给孩子一个“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有一个完整的成长,包括身体的,感觉的,情绪的,认知的,心理的,精神的完整成长,而不只是被灌输属于父母的认知和技能,那样的人生无味而无趣。

纪伯伦在他的《致孩子》中这样写道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以给他们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在梦中不能想见的,你可以努力去模仿他,却不能使他们来象你,因为生命是不能倒行的,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你们是弓,孩子是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你无法预定他的轨迹。

培养孩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日之功,它不仅是对孩子的考验,也是对我们做家长的考验,我们应督促孩子每天朗读一篇文章,让孩子有意识的识记文章中好的句子和词语。在读书中遇到问题提出疑问时做家长应尽量正确的回答孩子的疑问,遇到回答不出来的问题。

小学三年级亲子共读关于家长的感受7

前段时间的亲子共读活动着实令我从中产生了不少的感悟,无论是书中所学的道理还是和孩子相处的时光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正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这种恬静的时光十分难得并比较珍惜亲子共读的机会,虽然只是零零散散地读了几本童话书籍却从中感受到了孩子的成长与懂事,这种难得的相处时光也让我比较关心孩子的感受并希望对方能够有所收获。

其实对于平时忙于工作的我来说这种和孩子共读的机会是比较难得的,正如有时我的家人也比较埋怨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利用闲暇时间陪伴着孩子一同阅读他感兴趣的童话书籍,在看到故事的关键点时还会相互扮演其中的角色营造氛围,对我而言既是调整心境的体现也便于更好地感受到孩子的改变,毕竟说实话平时的我对孩子关心程度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还总以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为由进行逃避并将精力都放在工作之中,这次的阅读对我而言既是打开心扉的机会也是令人感到温馨的时光吗,待到结束短暂的共读时光以后才发觉原来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也变近了许多。

阅读过程中令人记忆犹新的则是孩子叽叽喳喳的话语似乎永远不会停歇一般,无论是对书籍中故事的探讨还是对现实生活的联系都容易引起反思,甚至有时孩子也会询问我站在故事角色的角度上将会如何自处,虽然我仅仅是敷衍地按照剧本路线走下去却发现孩子是真正融入了其中,每当书中的故事到了精彩之处孩子都会变得兴奋异常并引起我的注意,但当书中出现悲剧色彩的同时孩子也会感性地感到有些难过,每当此时我都会勉励孩子要快些长大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书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很久没有静下心来陪伴孩子一同阅读却并不意味着我的关心有所减少,相反的是我在这次阅读中积极表现着自己并用心教导着孩子,通过自己的角度来理解故事并在剖析的过程中和孩子一起交流,尽管是不同的理解却也让我和孩子在结束阅读以后从中收获了很多,我也能够从孩子不舍的眼神中明白自己的确存在着忙于工作且很少陪伴对方的状况,因此这次阅读的背后更多的则是我作为家长的反思以及对孩子的殷切期盼。

考虑到亲子共读带来的好处还是应当在以后抽空陪伴孩子才行,仅有的闲暇时光若是不去陪伴孩子的话则未免显得作为家长的自己过于自私了些,而且在家庭教育这方面我也要抓起来并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关于阅读和课外班的那些事——摩比懿铵妈妈的育女心得


懿铵是摩比周建新老师班上的小女生,聪明伶俐爱读书。本期《向爸爸妈妈学习》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懿铵的妈妈来分享,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充满自信的妈妈的育女心得,还有详细的阅读推荐书单噢!

【正文】

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天才,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

对于铵铵,我们一直提醒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相信她有好的潜质,但她肯定不是一个天才,而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她培养成一个很棒的普通人。

【关于阅读】

当铵铵还在肚子里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明确的计划,那就是要给她多读书。我后来看到网上有个人介绍说,在baby一个月大的时候就可以给她朗读了,我们是在铵铵六个月后可以坐住时开始读书的。

我把她抱在腿上坐着,让她看着书,我给她读。我觉得这个姿势让我们俩非常的舒服,而且在这个读的过程中,她面对着书,看着这些字,每天看,每天看,在她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自主阅读了,因为这个时候她已经认识了大部分的常见字。

给她朗读不是我想给她读什么就能读什么,她最早喜欢听《识字300》,会一遍一遍要求读,有时能一次读八九遍,读得我口干舌燥而她兴趣盎然,刚开始想她既然喜欢听这个那我就读好了。

后来在她三岁的时候,我们教她背唐诗,发现一个特点:五言的比六言的背的快,才反应过来其实这都符合语言发展的特点,先是一个一个的字,然后是词,然后是短句子、长句子,最后就能说出一句一句的话。包括后来读绘本,也是一本书能反复读好几天,其实这都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学习知识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反复。

所以反过头来想想铵铵的早期教育,我认为我们做的比较好的,除了目标明确,还有就是给予了她足够的耐心。

说到绘本,真的要感谢最早送给铵铵一套绘本的朋友,由此发现了绘本这个好东西:文字简单,绘制精美,既有视野,又有情节。刚开始买绘本,只挑一些文学类的,后来又加上科普类的和教育类的,这其中我找到了一套数学绘本。

《数学绘本》全套36本,能深入浅出,通过天马行空的、贴近生活的、诙谐幽默的故事讲述了我们和数学的关系,引出了常见的数学概念。这套书我们反复讲了半年,后来铵铵开始自主阅读,也经常拿出来再翻翻。我们一直认为这套书对于铵铵的数学启蒙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懿铵妈妈推荐书目】

分类与顺序:

1、《蜘蛛和糖果店》(统计与概率)

2、《让谁先吃好呢?》(排序)

3、《避开恶猫的方法》(图表)

4、《一起一起分类病》(分类和组织)

5、《小熊一家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复合分类)

6、《猜猜看》(概率)

数与计算:

1、《过去的人们是怎么数数的呢?》(数数的历史)

2、《插砚岭》(加法和减法)

3、《世界上最帅的猪》(多种数数方法)

4、《鼓鼓和蛋蛋的梦想》(数的合成与分解)

5、《奶奶的红裙子》(部分和整体)

6、《真正的魔法师》(序数)《各国的早餐》(分数)

7、《和邻居亲密相处》(分数)

8、《汪汪的生日派对》(加法和减法)

9、《有想除掉的东西》(减法)

10、《都到我这里来》(10以下加减法)

11、《鸟儿鸟儿飞进来》(乘法)

规律性与数学应用:

1、《美术馆里遇到数学》(美术与数学)

2、《很特别的音乐故事》(音乐与数学)

3、《燕子,你还记得吗?》(自然中的规律性)

4、《乱七八糟的魔女之城》(ABC模式)

5、《我和爷爷的建筑之旅》(建筑与数学)图形与空间

6、《阿锤和阿蛋愉快的一天》(空间概念)

7、《吃了魔法药的哈哈阿姨》(图形构成)

8、《寻找消失的爸爸》(平面和立体)

9、《点和线相遇》(点线面)

测量:

1、《我家漂亮的尺子》(长度单位和测量)

2、《我的一天》(学看钟表)

3、《双胞胎兄弟》(量的守恒)

4、《时间的故事》(时间)

5、《面包公主三姐妹》(测量工具)

6、《最棒的蔬菜》(测量工具)

7、《都陵村168号》(比较)

8、《公主殿下来的那天?(面积比较)

9、《成为好爸爸》(时间)

从铵铵身上我发现孩子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可能这个阶段她喜欢科普类的,下个阶段喜欢文学类的。所以,对于书的选择,我认为各个方面都要涉及,天文、地理、历史、文学、数学、百科等等,我都会买回来。我希望给铵铵创造一个:书在那里,我随时可以找到我想看的那种氛围。也许哪天无心的翻阅,就找到一生的兴趣所在也不好说。

【关于课外班】

铵铵算是开语比较晚的,两岁多才开始说话,但她一岁多就能从一数到一百。虽然我们后来总结,她记忆力比较好,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背下来的,但由此也说明她对数字比较感兴趣。

后来讲数学绘本她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所以在她四岁的时候我们给她报了摩比的数学思维,上课的反应也不错。后来有人问我:铵铵上了三年摩比,觉得怎么样?我说:很好。她问:从哪里体现出来的。我说:铵铵上了一年级以后,一次我问她的数学老师,铵铵怎么样?数学老师首先问我铵铵是不是在外边学过,我说是,老师就说铵铵很有方法,思路很好。我觉得这个就是思维。

在教育孩子上面,我觉得大人首先要想明白,你认同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像阅读,有的家长喜欢启发式的阅读,而我只喜欢充当一个读书机器,孩子有孩子的关注点和思考模式。

还有跟铵铵一起上数学思维的孩子家长认为课后要多做练习,而我觉得会听讲、当堂吸收更重要,课后多看数学科普类的书籍开拓视野打开思路。但这些都无所谓,说不清孰优孰劣,重要的是对你认可方式的坚持,和在这个过程中所持有的耐心。

我们永远都无法界定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更优越,因为你永远都无法知道一个孩子他可以有多少种更多的可能,即使完全同样的教育对不同的孩子造成的影响肯定也会是不同的。所以,我们需要分享,需要一起探讨,有助共同成长。

借用《一代宗师》里的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分享亲子阅读三年的收获


前些时日,有朋友问“亲子阅读能干啥?”我停顿不语,脑子里一直在复盘亲子阅读的好处。

语言表达能力。当时浮现在脑海里的第一个好处就是这个,这应该也是女儿开始阅读以来收获最大的好处。

与她同龄的小朋友,有许多还只能表达基本的需求:“我要出去玩”、“我不要洗澡”等等。

女儿三岁两个月在困意来袭时会说:

“妈妈我犯困了,想睡觉了。”

看到漂亮的东西会说:

“哇,这个闪闪发光的东西太美丽了。”

听见爸爸沉睡的声音会说:

“打鼾的爸爸。”

并不是在炫耀什么,这的的确确是亲子阅读带给女儿的改变。

有的人认为,语言能力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并不这么觉得。

可能周围的生活,平时家庭里的对话场景确实有助于孩子语言发育,毕竟,语言环境或多或少还是有的。

但这是没有针对性的,就像在孩子的耳朵里塞了一块棉花,他听到的语言信息是模糊的。孩子需要通过大量的揣测和重复,最终才能确定:

哦,原来这个东西可以用“愤怒”表达。

语言的清晰表达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一个哭泣的孩子,懂得用“难过”表达,一个生气的孩子,懂得用“愤怒”表达。

这种能通过语言“发泄”的情感表达,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有力量——能融入成人世界。

而这些词汇的输入,可以来自于父母平时的引导,也可以来自于书本。

据我的经验来说,书本带给孩子的词汇量会更多,对孩子的语言刺激会更大。特别是故事型绘本,简短又有故事性,里面涵盖的词句也极为丰富。

有时候我会觉得,亲子阅读就像是带着孩子去沙滩捡贝壳,一个词语代表一个贝壳,孩子将捡回来的贝壳串联起来就是一道装饰。

孩子捡的贝壳越多,手上能用来摆弄的道具也会越丰富,饰品也就更美观。

比如前面女儿说到“打鼾的爸爸”。“打鼾”这个词是在《打瞌睡的小房子》绘本中捡到的。

那张床上

有一位老奶奶

打鼾的老奶奶

在温暖的床上

床在打瞌睡的房子里

房子每个人都在睡觉。

很有意思的是当时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女儿并没有学以致用。用“打鼾”二字,已是过了两个礼拜的事了。

足以说明,词汇量进入孩子大脑后会被保存起来。然后在恰当的时机时,孩子会不自觉的调用这些词句。

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表明:家庭中有亲子阅读习惯的孩子有更多的词汇量,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也会多一些,并且有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不关对于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有所助益;对于孩子以后在阅读书本的时候,更好的理解文字也是有帮助的。

因为他们的大脑里已经有了,足够概念知识帮助他们来理解文本。

在我身边也有许多妈妈开始亲子阅读,但坚持下来的不多。

公司同事S就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看不了几分钟就玩别的了。”所以她的亲子阅读积极性也被消磨殆尽。还有朋友Z说:“给孩子打造了阅读角,孩子只会翻书当玩具。”

作为一枚三岁两个月入门级陪读妈妈,我给不了太多的建议。有一点,在我看来是行之有效的:

“互动阅读法”。

对于0-3岁的孩子,如果只是单纯的给孩子书,让他在书的海洋中自由游躺,其实帮助并不大,关键还在于你跟孩子是否进行过互动的阅读。

如何做?

1、阅读中询问问题

给孩子读书,看似是父母在读孩子在听,想让孩子融于阅读,还是需要在阅读中增加互动。譬如,看到某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可以问孩子:

“宝贝,你喜欢绘本里哪个动物呢?”

“哎呀,这个像不像我们家上次买的黏黏怪?”

把书本里的故事与生活联系起来,书本灵动,故事也就融入孩子内心了。

2、阅读中评估孩子反应

刚开始给女儿阅读我总自顾自的照着绘本读,孩子有时候遇到疑惑,想翻回前一页再看一次,我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捣乱,打乱读故事的节奏。

这是亲子阅读的误区。

互动阅读,会要求父母有一定的敏感度。譬如:哪些地方孩子表现出疑惑的表情了,哪些地方孩子被逗乐了。然后在觉察出来的基础上通过:提示、引导或者直接修正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

3、阅读中善用重复

《打瞌睡的小房子》作者就采用了这种重复与叠句的手法。这种方式容易让孩子对某句话加深印象。

在给孩子阅读时,当孩子说了一些正确的词语时,对孩子的话进行重复。通过重复让孩子记住,而重复的过程也是一种阅读互动。

有人把亲子阅读说成是一件静待花开的事,很赞同也很理解。

亲子阅读能干什么?

这个问句很大,至少目前来说我能评估到的信息很少。但我相信阅读带给孩子的好处,远不止如此——语言表达力。

语言上的裨益,我们能够通过交流检测,而那些进入过孩子大脑的词汇,那些悄悄遗留在大脑保存箱的词汇,我们用肉眼无法看到。

我想这些无形的看不到的好处,将来一定会通过某些信号传递给我们。

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 (推荐4篇)


每一个优秀的人背后,都有持续的运动锻炼。在人生的道路上,历经世事后的感悟是成长的一部分,小学生运动锻炼心得怎么写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篇一)

我们都知道,锻炼身体对我们很重要,多锻炼身体,能让我们增强体质。有一句话说得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

我,以前非常喜欢体育,是班里的体育小健将,最喜欢跑步,跳远。以前跳远能跳好几米,得过好几个第一;以前跑步也能跑几百米,获的奖数也不少,但是现在,我体重已达到45千克了,跑步跑不动了,各项体育活动的成绩也不行了,以前跳远能跳一米好几,现在只能跳一米五了,以前跳高能跳好高,现在连一米10都跳不了……以前能作的东西现在都没有力气做了,真是悲惨阿。

还有一次,我下决心要练习跑步减肥,坚持了几天,我就不行了,躲在被窝里不肯起来,爸爸妈妈叫我起来跑,我也不肯,只好不跑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坚持跑步,多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哦。

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篇二)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不息,运动不止,因为运动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因为运动我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因为运动让我们五彩斑斓。正因为如此,我爱运动。

风和日丽的日子,正是运动的大好时光。可以释放我们运动的热情。我们可以在篮球场上尽情地飞奔。运球,传球,投篮。享受篮球带给我们的乐趣;还可以在草地上踢足球,过人,射门。领略足球的魅力;还可以在操场的跑道上飞奔,运动使人快乐,更让人情绪高昂。

“砰!砰!砰……”这强而有力的拍打声是从体育馆内发出来的。这里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羽毛球比赛。一名身着蓝色队服的队员和一名身着红色衣服的队员正较量着。刚开始,他们谁也不让谁。到了中场,比分才逐渐拉开,那穿蓝色衣服的队员差红色队员的人6分。这时,蓝色衣服的球员不免心急气躁起来。看起来,很着急。他不时地将球打出线外。眼看比分差距越来越大。那穿红色队服的人拍了他的肩膀说:“加油,你一定会成功,我相信你。”我很佩服那名穿红色队服的人。在一场比赛面前,他坚信“友谊第一”。可我呢?在我看来,比赛只有输赢。双方队员调整好了心态。穿蓝色衣服的队员就在他对手一句话的鼓励下,一次次把比分追了回来。可惜上课铃打了,我没有看完全程比赛。不过,我想:在他们看来,输赢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运动和比赛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那份兄弟情。

因为运动,收获了很多感动与真情;因为运动我有健康体魄;因为运动。我才会快乐!我运动!我快乐!

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篇三)

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去东湖体育场锻炼身体。

我们来到东湖体育场,妈妈说:“你先试着跑一圈,看看需要多少时间。”“预备,开始!”随着妈妈的口令声下,我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冲去。我绕着体育场跑了一圈后,累得气喘吁吁。妈妈看了一下手机,用了两分钟,说:“还可以,以后要继续努力。”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我又和妈妈走了一圈,突然,我发现了一个我非常喜爱的健身器材,于是便恳求妈妈:“妈妈,我想在这里玩一会儿,好吗?”妈妈不假思索地说:“好吧,不过不要乱跑,就在这里玩,我待会儿来找你。”我坐在健身器材上,一会儿爬上,一会儿爬下,玩得高兴极了!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对我说:“我们再跑几圈就回家吧!”“好吧!”我爽快地答应了。我和妈妈又跑了两圈,跑得满头大汗。

我们又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回家了。运动真有意思,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愉悦心情,我爱运动。

三年级小学生每天坚持运动的收获与感受(篇四)

寒假中,我为了锻炼身体,实施我的减肥计划,便想练一项运动。爸爸建议我去打篮球,我想:“打篮球不仅增强了体质,还能长个儿。”于是决定这个寒假让爷爷教我打篮球。

这天天气不错,我带着篮球牵着爷爷的手往卫校的篮球场走去。在路上,我又兴奋又担心,兴奋是因为我从没有打过篮球,这还是第一次,一定很刺激;担心的是我现在太小,个子与球篮之间距离太大,能否投进去都是个问题。但是我又想:“俗话说,有志不在个高,这岂不是说‘锻炼不在个高’吗?”于是便向篮球场跑去。

来到学校的操场里,因为是寒假期间,校园也像冬眠了一样,空无一人。开始练球了,爷爷先从最基本的运球、走步、投球讲起,又给我做示范;最后让我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在练习中,我无心练习运球与走步,只是一心想投球。

我托起球,瞄准球筐,第一球还没到球篮下就掉下来了,直到第六个球,才碰了一下篮板。我灰心了,生气地把球往地上一摔,球却着了魔法似的进了,从篮筐里掉了下来的球在地上弹跳着,好像在说:“别灰心,万事开头难吗!”我立刻信心百倍,又开始练球了。

现在,寒假已经过去了,但是我对篮球的热爱一直没有改变,只是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练习罢了,但是只要天气不错,时间允许,我都会去打篮球的。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早教要有个尺度,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反而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很多托儿所无法照顾到孩子,遭到忽视的孩子往往有恐惧感。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提出警告说,把不足三岁的儿童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易发展反社会行为。

比杜尔夫的书名叫《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托儿所吗?》,他坚定地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托儿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去年,英国儿童问题权威珀涅罗珀里奇博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她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托儿所、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里奇和两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儿童专家指出,过早上托儿所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送到托儿所。

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

比杜尔夫强调说,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两岁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托儿所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

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托儿所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

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

许多家长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更早地发展交际能力。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专家指出,婴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的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的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只有家里的父母能做到这样。

人生最初的18个月是负责社会和情感功能的大脑结构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一生都有影响,母子相互作用则在这种能力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妈妈是婴儿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发育的调节器。

另外,家里的哥哥姐姐和祖父母辈对他们也很重要,他们起着辅助父母教育孩子的作用,婴儿从他们身上得到安全感,也获得最初的情感影响,人类正是通过孩子来传递这种情感,有专家说“人生的前三年影响后三代”就是这个道理,而陌生人会让他们感到不安全而无所适从,在心理上无法形成家庭情感。

喜欢《陪女儿三年课外班的生涯感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三年幼儿园工作总结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