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敷衍孩子的问题,保护好奇心家长要这样做

12-23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敷衍孩子的问题,保护好奇心家长要这样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很多家长会说,自己家的宝宝就是“十万个为什么”。其实,在面对宝宝这样那样的问题时,家长一定要有耐心为孩子解答。这样才能很好的保持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这对孩子的未来是大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给大家分享三方面的教育经。

1、面对懵懂的儿童,问题多多却还不能明白复杂的科学原理,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儿童时期,最重要的是发展孩子的好奇心,刺激孩子的想象力。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就写过一篇《难忘的游戏》,说的是他小时候,有天打雷,他吓得跑到爸爸房间,说邻居奶奶告诉他,那是雷公公要劈死不孝子了。他的父亲陈伯吹先生,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笑着说不是那样的,还特意给他做了个实验,就是找一个玻璃板搁在书上面,然后把积木上包一块绸布,剪几个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下面。绸布与玻璃摩擦,玻璃就带电了,电就把纸人吸上来,电中和掉了之后,纸人又掉下去了。只要不停摩擦,纸人就一直在跳。还给他讲摩擦生电,磁感应发电以及电有哪些用处。陈伯吹还带儿子去看《发明大王爱迪生》、《居里夫人传》的电影,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2、对于孩子提出的“怪”问题,有时候家长也没法解答,如何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呢?

孙云晓:首先家长自己也要做功课,先给自己科普,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家长不具备相应的知识能力时,最好的方法是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和孩子一起查书、找资料,一起寻找答案,把提问的过程变成探索的过程,这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切记不要用低水平的回答敷衍孩子,埋没孩子的好奇心、探索欲。像上面提到的陈佳洱的例子,父亲没有简单地回答“不要害怕,没事的”,而是耐心地用游戏的方法告诉孩子其中的原理。

3、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家长在进行科学教育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孙云晓:孩子的阅读和探索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最早可以从绘本开始,尽可能给孩子多提供体验的机会,在孩子专心玩时,不管他是观察蚂蚁搬家把身上弄得脏兮兮、还是玩水把地上弄得湿嗒嗒,在确保没有危险的前提下,父母要有耐心,要宽容,不要去打扰孩子。现实中,经常看见孩子玩得好好的,家长一会让孩子喝水、一会儿让孩子吃苹果,对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的培养都非常不利。

在少年时期,可以引导孩子多读一些科学家的传记,做一些更复杂的探索的项目。家庭是个性化的教育,家长要发现和尊重孩子的兴趣,尽可能地给孩子创造条件,不要先考虑对成绩有无影响。比如福建有个孩子,不愿参加课外班就爱看书,自己做实验,甚至做小火箭,父母很支持他,结果这个孩子在大学时代就研制出新概念直升机,获得多项专利。现在很多家长过于功利,只希望孩子看教学参考书、名人传记,把孩子喜欢看的冒险的、幽默的、好奇的书统统归为闲书、杂书,扼杀了孩子创造力的幼苗。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也有秘密,家长要保护好幼小心灵


小孩子有什么秘密可言?他们身上的每一个特征、他们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父母眼中,难道还有“隐私”吗?是的,孩子虽小,却也有不少不能说的“秘密”。家长不但不能随意揭穿孩子的“隐私”,而且应当保护好孩子的小秘密。

莫把孩子缺陷当笑柄

玲玲是个漂亮的小姑娘,只是臀部有一大块暗红色的胎记,形状像一个桃心。玲玲的父母觉得这很有趣,于是从婴儿时期开始,就爱在别人面前“展览”玲玲屁股上的红色桃心。到了三岁的时候,玲玲对这样的“展览”开始表现出不耐烦,时常有抗拒的举动。家长认为孩子只是有点“不好意思”,并没有在意;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玲玲的表现越来越反常,已经发展到一见到客人就躲藏起来,拒绝大人的拥抱、抚摸。

【分析】家长不妨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愿不愿意经常向他人“展览”自己的臀部?在这一点上,孩子的心理和成人没有差别。对于孩子身体上的缺陷,包括先天的缺陷、特征以及后天的疤痕等,家长都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提及,更不能当作谈资或笑柄。

不私闯孩子“小天地”

萌萌有一个大大的玩具柜。从4岁开始,萌萌就不让家人碰这个柜子了,她的理由让大人哭笑不得:这是她的“家”,别人进去就是“私闯民宅”。奶奶担心孙女在里面放不安全的物品,便常趁萌萌不在家的时候打开柜子看看,其实里面就是普通的玩具娃娃、积木之类。萌萌的家人搞不懂为什么萌萌要对这个玩具柜保护得如此隐蔽。

【分析】既然让孩子拥有了这样一个玩具柜,就应该给孩子留一个从“硬件”到“软件”都完整属于自己的独立小空间,大人尽量不去干涉孩子在里面放了什么、做了什么。如果家长出于安全的考虑,认为有必要了解孩子“小空间”的情况,则应当提前向孩子说明,以“客人”的身份“参观”,以建议者的身份指导孩子对空间的使用,避免引起孩子的反感。

勿拿过去错误罚孩子

小东喜欢画画,最早的作品是从两岁起在家中墙上创作的“壁画”——原本洁白的墙壁被他用蜡笔东一笔西一笔地涂抹成了“大花脸”。不过,小东上幼儿园以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在纸上画画,不再在墙上乱涂了。然而,家里来客人时,爸爸总会指着墙壁上的污渍当着小东的面对客人说:“看看,这都是让这个淘气包弄脏的,这墙原来装修得多好呀!”每次大家都是哈哈一笑,但敏感的小东却羞红了脸。久而久之,小东对画画失去兴趣了,在幼儿园课上画画总是草草了事,回家后更是不动画笔。

【分析】孩子并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犯过的错误,这也是他们的隐私。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已经意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这已经足够了。家长不应再三揭露孩子的“罪行”,这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更会让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误解,扼杀孩子的正当兴趣。如果觉得被孩子涂花了的墙太难看,就重新把墙粉刷一下吧。更好的做法是:在墙上挂满孩子的画,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进步,一起分享创作的喜悦。毕竟,满是涂鸦的墙壁见证了孩子成长的过程。

千万别轻视孩子信任

幼儿园放学后,森森偷偷地告诉前来接他的妈妈:“我今天对甜甜说‘我喜欢你’,甜甜亲了我一下!”看着哑然失笑的妈妈,森森又连忙补充,“我只对你一个人说了哦,你可千万别告诉爸爸!”妈妈当时满口答应,不过,晚上还是把这件事当成笑话讲给了爸爸。爸爸又把这个“笑话”通过QQ发给了好几个朋友、同事。渐渐地,认识森森的人都知道了这个“秘密”。喜欢开玩笑的叔叔见了森森就捏着他的脸逗他:“甜甜是怎么亲你的呀?”森森很不高兴,发誓:“再也不跟妈妈说幼儿园里的事了!”妈妈很纳闷:这孩子的“气性”怎么这么大啊?

【分析】森森的父母没拿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当回事儿,换来的是失去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可能再也听不到孩子对自己说的“悄悄话”了,也就不能准确掌握孩子的思想发展情况。夫妻之间可以私下里共同商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但绝不能与其他人“分享”被孩子珍视的小秘密,如果孩子说“这个秘密只能告诉妈妈”,那么爸爸即使知道了,也要装作一无所知。如果无意中泄露了孩子的隐私,则要马上向孩子道歉,确保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如何保护孩子珍贵的好奇心、探索欲


儿子的探索欲相当强,只要他感兴趣的事情,就一定会把它们搞得清清楚椘,追根问底!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求知欲,但在很多时候却被成人们有意或无意的被破坏了,有时我也会犯这种错误,不过大部分时间里我都尽量保护儿子的这种天性,分享一下我的方法:

一、认真对待儿子的所有问题

飞飞有一点非常的特别,凡是见过他的人都对他的语言有着深刻的印象,哪怕是给他理发的叔叔,也说你们儿子以后肯定是个演说家,因为从理发开始到结束,儿子的嘴巴没有停过,他的一连串的为什么让理发叔叔回答不了。儿子的问题来源于他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像力,这些为什么反应了他在想些什么,想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这正是我最期望培养他的一种思维方式。比如他拿到一把新的玩具左轮手枪,玩了会就问,为什么这把枪会转的,我告诉他里面有个小的发动机,发动机是什么?。。。。。一连串的问题就此开始。再比如:“为什么大便是臭的?”“闪电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电吹风一头吹热风,另一头却吹冷风?”“蜡笔干掉了为什么要扔掉?”“为什么这把剪刀孔(手柄)是两个圆的,那把剪刀孔(手柄)是一个圆,一个是椭圆的?”“为什么糖在融化了没有粉了”等等

二、宁可损坏东西或浪费时间,也要保护探索欲

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有时需要付出代价的,他们在尝试某种事物运作原理的时候,会同时破坏了这件事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因为与孩子的探索欲求知欲比起来,物品的价值是多么的渺小。有一次儿子对音响感兴趣,我就把整个功放器拆开来了,让儿子知道原来里面是一块电路版和一些控制开关,就这么简单。我们拆过很多东西,家里的纸杯,矿泉水,餐巾纸都曾是儿子的探索品,包括敲醉过好几只勺子,这些东西的损坏就是代价,不过换来更有价值的能力,我觉得很值。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今天儿子在家复印照片时,居然打开了前档板,里面的光直接射出来,马上被我制止,虽然我知道他对这个机器很感兴趣,但在运行的过程中这样操作会伤害到眼睛。另外,如果真的非常重要东西我会收藏好,不让儿子看到,也就不会成为他的探索品了。有时,可能不是物品受损,而是成人的时间被浪费,比如有一次我带儿子在商场的电梯里上上下下来回六七次,或者因为飞飞玩米搞得地上都是米不得不多几次吸尘,有时候大人的耐心就是孩子最好的保护剂。

三、给儿子讲最本源、最基础的知识

我一直遵循蒙氏的教育方式,教给他最本源的知识,为此我曾给儿子买过一套孙瑞雪推荐的百科全书,但他一点不感兴趣,后来儿子特别喜欢英语,我又买了一套老美的科普启蒙书《Ask me》,结果这套书成为了儿子的最爱,通过它,儿子知道了地球是怎么来的,宇宙里有什么,生命的起源和人是怎么出生的,火山为什么爆发,地球引力有什么作用,电是怎么产生的等等,这些最本源的知识可以为他构建一个知识体系框架,有助于解决他问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从小养成深入思考的习惯,不过这些知识也让他有了更多的为什么!

飞飞有着相当敏锐的观察力,大人都不太注意到的地方他总能发现,并马上发问,有时候我们真的是招架不住呀。昨天晚上,家里来了客人,儿子在与他们讲话时突然说,“你的眼睛怎么是蓝的?”原来这位阿姨画过蓝色的眼线,更有意思的是,飞飞马上拿着英语原版的书要这个阿姨讲,显然他的逻辑是蓝眼睛的人是会讲英语的。儿子的这点比我强多了,我很多时候是不太注意人的外表,说过很长时间话的人,分开后我甚至不能确定对方戴不戴眼睛的,是长头发还是短头发。

总之,注意保护孩子的天性、求知欲和探索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不能嫌孩子们烦,要尊重孩子们的决定,能满足的尽量满足,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专注度,呵护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这些都是非常珍贵的与生俱来的天性,一旦失去了,就很难再找回来,一旦过了这个最佳的发展时间段,这种天性也就永远的消失了。

顺便简单回顾一下刚过去的国庆七天假日:

首先,我们带儿子自驾游去了趟千岛湖,在一个刚开发出来的小岛上住了一晚,说实话,在国内的节假日出游最怕的是人山人海,于是我选择的是无名的小岛,这里有着新鲜的空气、绿色的食物、清澈的湖水和纯朴的渔民。结伴同行的还有两个同龄的孩子,孩子们在一起玩是本次游玩的主要目的,毕竟现在的独生子女真的是很可怜呀。

其次,第一次放手让儿子离开我们在朋友家玩,后来跟着朋友一家去下馆子,结果后来朋友告诉我,其它两个小朋友吃的东西加起来还没你们儿子一个人吃的多,而且他近一小时一直坐着,直到吃完后才下来和小朋友们玩,显然他的表现征服了其它的家长。

再次,我带儿子与我的老美朋友吃饭,席间Erik问了儿子所能在餐桌上找得到的所有颜色,除了银色外,飞飞回答出了所有色彩,还和Erick用英语对话,看来迪斯尼里学的英语还是有点用的。

最后,除了陪儿子,我去打了场高尔夫,结果第二天大腿就酸得不行,按理说我平时的运动量也不算小,怎么小小的高尔夫球却让我有如此大的反应,此外,我继续布置新家的一些软装饰,并首次在新家过了夜,非常的安静,看来这个温馨的家已经准备好迎接小主人啦!

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妈妈,我是哪来的?”“妈妈生的。”“妈妈是哪来的?”“妈妈的妈妈生的。”“妈妈的妈妈……”经常和孩子在一起,你一定会发现他们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闯不完的“祸”,弄得大人往往觉得他们挺烦。但如果我们静下心来,便会从孩子问这问那,摸这摸那中看出,其实他们是对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了解世界,探个究竟。那么,如何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环境刺激是丰富多彩的。当世界上千姿百态的事物具体地呈现在孩子的面前时,要让他们亲自去看看、听听、闻闻、尝尝,以至摸、掰、拆等摆弄一番。这实际上就是让孩子主动去探索生活中的奥秘。日常生活中,可以让他们多玩些色彩鲜艳的或者能活动、能发声的玩具,如各种娃娃、带动力的小汽车、飞机及小铃铛、玩具乐器等等,从一开始认识世界就丰富他们的眼界。在节假日还可以带他们出去郊游,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青山绿水都充满了知识的奥秘,对孩子有着无穷的吸引力。 利用故事增强孩子的好奇心 故事是用口语化的艺术语言来表达的,它有内容,有情节,形象生动,孩子一般都非常喜欢听。故事不但能丰富孩子的知识,扩展孩子的视野,使他们从中懂得人生的哲理和人生价值,而且还能起到增强好奇心、丰富想像力,从而激发求知欲望的作用。有位儿童教育专家建议:当孩子刚满6个月,可以坐在大人膝盖上的时候,就应当给他们读小人书或根据书、画讲故事给他们听,这种抚爱和温馨的气氛能培养他们对书籍的感情。 鼓励孩子积极探索 好奇、好问、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应加以爱护,并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大胆地去想像。即使产生了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能盲目否定,而应采取他们能理解的方式,耐心解答,共同讨论,或提出问题引导他们继续思索。同时.要关心他们那些在大人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要善于发现他们“错误”中的创造成分,帮助他们选用适宜的方法,继续展示出来,及时肯定他们与众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推动宝宝好奇心的发展。 为孩子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 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比如让孩子自己制作简单的玩具,自己设计一种游戏等。他们对于自己动脑筋想出来、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有一种偏爱和特殊的兴趣,因而类似活动有利于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逐渐培养起学习兴趣。

不要挫伤孩子好问的积极性 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有着强烈的探索精神。他们常会问我们,自己是怎么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作为家长,我们应好好地回答他们的问题,而不要随随便便地搪塞一些答案,例如“路上捡到的”、“从石缝中跳出来的”等等。这样不但会使孩子幼小的心灵感到害怕,也很可能会使他失去再提问题的兴趣。相反,如果我们的回答既生动又活泼,例如直接回答孩子:“是从妈妈肚子里生下来的”,孩子也许会有一连串的联想,例如“为什么妈妈的肚子里面会有我?”“妈妈又是从哪里生出来的呢?”无形之中就能帮助孩子建立对生命、未来的好奇。 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童心和想像力,用浅显、活泼的字眼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但可以使孩子能接受,也可以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互信。

孩子有好奇心吗?好奇心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在平时和家长的交流中,许多家长都说孩子缺乏学习动力,不推动就不学习,对于未来似乎没有任何打算,孩子有的听话有的不听话,虽然说也在学习,也不能说完全不学,但是总是感觉不够意思。其实啊,我们不妨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你让他们理解中国梦是件很不靠谱的事情,而且现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市场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学习就没饭吃”的理论越来越站不住脚;再加上现在的信息爆炸,我们小时候家长讲的那一套理论已然对现在的孩子不太起作用了。“队伍不好带啊”,不仅是家长,学校的老师也会有如是的困惑。

学习动力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通过说教解决的。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学习的动力最根本的来源就是好奇心。当我们感觉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时候,不要盲目去指责孩子为什么不努力学习,我们应该反过来想:他为什么要学习?如果孩子天性是不爱学习和探索的,那么人类社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靠一群变态和天才?显然不是。对于孩子来说,好奇心是天生的。从小时候他们看到任何东西都要吃一下,到后来经常问各种为什么,再到拿着螺丝刀把家里能拆的东西都拆掉——在他们没有形成世界观的情况下,只有好奇心才是驱使他们学习的动力。

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我曾经和获得IMO金牌的一位同学的妈妈聊天,她说孩子三岁的时候到处找人问数学中的运算怎么算。我很难想象一个三岁多的孩子学数学是出于远大理想活着天赋异禀,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对这件事情“好奇”——就好像现在的孩子不用教就会用ipad一样,这也是一种好奇。对孩子来说,数学和游戏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只要是他们好奇的东西,就都会全力以赴的学习,去探索。在初中和高中数学上有很多新名词,比如说“有理数”,我就发现有的孩子在没学有理数之前,就会问一个问题:有理数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因为这个词让他们很奇怪,所以他们会天然的有兴趣。

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孩子在任何方面的好奇心,永远不要觉得孩子“多管闲事”。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孩子问的任何问题,网上都可以找到答案。我们应该非常大力的鼓励孩子自己在网上找答案。很多时候孩子问的问题是非常深奥的,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越是这个时候,越要鼓励孩子。孩子问这个问题并不是为了获得一个标准答案,而是对他自己好奇心的释放。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时候,他们会有成就感,会更加喜欢问问题。而如果他们的好奇心被压制,那么他们就会逐步丧失自信——他们会觉得自己是不正常的。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网上寻找自己想知道问题的答案。网上的答案不一定对,我们要继续鼓励孩子去甄别。即使孩子得到了一个我们认为错误的答案,这种探索也是极其有价值的。

有的时候孩子的好奇心没有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了我们认为的“不务正业”上,正如上篇文章所提到的那样,兴趣和专业本不是对立的,任何兴趣如果深入研究变成专业,这种研究和探索的精神会成为一种通用能力。所以,无论孩子的好奇心用在哪里,都要鼓励孩子去思考,去探索,去总结归纳。天天看路牌,能不能归纳出路牌设立的一般规律,进而能发现一些设置不够合理的路牌;天天看堵车,为什么这段路堵车?可能提出集中假设,能否进行验证?这一点孙鹏老师有非常深刻的理解,他在看了《地心引力》之后写出了其中违反物理常识的若干错误——我觉得这就是好奇心,就是思考和探索。你说这对考试有用么?这对学习有用么?

另一方面,即使在学习中,我们也鼓励顺应好奇心的学习。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问学生,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函数么?学生的答案异口同声:考试要考。如果我们的学习都是这样的动力驱使,我觉得学不好也很正常。我们现在的很多知识的设计师违背好奇心的。比如初中课本上对“负数”的描述,“小于0的数是负数”——在一个孩子的世界观里,0就是最小了,如果他的好奇心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是不会问:有没有数比0小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用绳子上打结的例子问孩子:今天我给你一只兔子(又是兔子……体验过大海的都懂的……),明天你给我一只兔子,怎么打结?如果一直打结,合不合理?这时候孩子就会说:你给我打个结,我给你解一个结——看,这就已经是负数的精髓了,相反意义。教材上不顺应好奇心的知识讲解太多了,不顺应好奇心,真正学懂的概率更低,遗忘的概率也越大。

再比如说,讲直角坐标系,学生会问:两个坐标轴必须垂直么?老师回答:必须垂直,记住。这样的回答完全没有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那怎么回答?可以反问孩子:如果两个坐标轴不垂直,那么那些我们学过的结论还能用,哪些结论不能用?为什么?然后带着学生一个一个分析,这个分析会涉及到很多知识点,其中隐含了坐标轴旋转的知识。满足好奇心的探索,不一定以得到老一辈人的标准答案为目的,思考的本身,就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因为这是学习动力的本源。

如何引导孩子的好奇心


科学的启蒙应该怎么进行?如何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本能,让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关于科学启蒙的书籍有哪些?作为蒙氏教育及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教师,耶鲁大学人类学博士,当当妈为大家解惑。

1、您好!我儿子今年幼儿园大班,这半年幼儿园教了一些小学的内容,如学拼音、练听算、学珠心算等,这应该算提前教育,而不是早期教育吧?这样做好吗?

当当妈:孩子生来就有一种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他的好奇心驱使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每一件事直到掌握为止。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幼儿阶段孩子的主要活动是探索周围的世界,早期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孩子发展对科学的兴趣。我经常和一些妈妈交流,她们说有了孩子之后,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如此贫乏,天文地理都想知道,但是要工作,要带孩子,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掌握各种知识。其实,幼儿的科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从父母那里得到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一种探索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有位科学家回忆童年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是发现自己放在小瓶子里的蚕竟然结了茧,后来变成了飞蛾。这一事件,给他带来的冲击,使他终生对自然充满浓厚的兴趣。童年的经历造就了一个科学家。反观我们现在早教中,老师带着孩子养蚕,迫不及待地告诉孩子全过程,而不是等到孩子自己去发现。

2、那什么时候进行知识的灌输最合适?我的孩子喜欢玩土、玩石头,不喜欢看画报怎么办?

当当妈:活的知识任何时候都不是灌输的。孩子需要第一手的关于世界的体验,而不仅仅是通过书报得到的二手资料。在蒙氏教育中,关于自然的部分,我们尽可能带孩子去见实物,去摸实物,然后孩子才能形成概念,进而对书报中的知识感兴趣。玩土玩石头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呀!孩子接触不同材质,对重量、形状等等有了真实的感觉,就是孩子学习的最重要的第一步,这也是蒙氏教育的最根本。

3、贝贝妈:当妈好!我儿子快6岁了,喜欢看科学类的电视节目,比如《蓝猫淘气3000问》和《比克曼的世界》。一个是传统的演示说教,一个是闹哄哄的有趣实验,你觉得哪类更好?你有什么好节目推荐吗?

当当妈:坦率地说,我不是很喜欢蓝猫,太灌输了。比克曼可能六岁以上的孩子比较喜欢,对小的孩子来说有点太闹了。其实,对比较小的孩子来说,有机会和自然接触,和动植物接触,对它们感兴趣,了解一些概念,就可以了。只在五六岁之后,才会对其中的逻辑关系感兴趣。我推荐一套图书,山东画报出版社的《亲亲自然丛书》,很适合亲子共读。但孩子的第一手经验是最主要的。

我觉得不少妈妈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唯一的、最正确的答案。但实际上,首先幼儿需要得到的不是这种答案,而是你对他的探索的鼓励和允许。而且,许多事情科学上并没有最后的答案。

给大家讲个故事:上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美国的费曼,讲过父亲是如何给他做科学启蒙的。他父亲经常带他在树林里散步,在别的孩子的父亲忙着告诉孩子这是一只什么鸟,那是一只什么鸟的时候,他的父亲鼓励他去观察小鸟为什么有某种举动。然后提出假设,再去验证。这是费曼在科学研究中终生使用的方法,他没上学时,父亲就在树林里教会了他。所以只有费曼成了科学家,而满脑子都是标准答案的孩子却没有。

育儿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育儿心得: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女儿有四岁多了,她在茁壮地成长。以下是我四年来积累的点滴小经验,自己觉得很好,故记下来和朋友们共享:

1、珍惜孩子的好奇心,认真解答他(她)们的提问。最好在他们第一次对某个事情产生疑惑时,就帮助他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样可以让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少一些混沌不清,少走一些弯路,便于他们更快地认识这个世界,为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打下基础。

2、多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去玩,多带他们参加一些酒宴、聚会,有助于培养孩子活泼、外向的性格,为孩子形成良好的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打下基础。

3、学会对孩子说“不”。对孩子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要坚绝地说“不”。当大人养成这个习惯后,孩子自然就会接受大人的拒绝了,不会再通过又哭又闹的方式要胁父母满足他们的要求。因为在经过两三次的父母坚定地拒绝后他们知道哭和闹是没有用的,就不会再使用哭闹的方法了。

4、从两三岁时起,当孩子说不想吃你做好的饭菜时,表现出挑食的苗头时,一定要坚定地对他说:“煮什么就吃什么,不然就没东西吃。”这句话说多了,并且父母在行动上也贯彻下来后,孩子就会接受这个观点。只要饭菜不是煮得特别难吃,孩子都会把每顿饭吃完,离挑食的毛病远远的。

5、从两岁起就可以教孩子数数了。先数1到10,学会数后,再学数10到20,然后10到50,10到100。再告诉他百、千、万的概念。当他掌握了这些时,有事没事时多让他数数。比方说,他想要你开电视给他看,你就说,从1数到100我就开给你看。为了看上电视,他就起劲地数。或者他要你讲故事给他听,你就说从1数到200就讲故事,他肯定也会起劲地数。通过这些方式,数字会在他幼小的脑海里不断地加深,对他以后学数学很有帮助。学会数200后,就可以教他加法和减法了。

6、对于年幼的孩子要让他们玩,尽量让他们多出去玩,感受四季天气的变化,让身体适应天气的变化。只有多玩,玩得尽兴了,他们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兴趣,会把学习识字、写字、数学、英语也当成一种玩,会对学习永葆兴趣。

7、多给孩子讲一些与实际生活真相相符合的儿童故事,就像这个博客里我记下的益智幼儿故事集里那些故事样。少讲一些虚无飘渺、过于浪漫、与生活真相相差太远的神话传说、一千零一夜那些故事,那些除了养成孩子爱幻想的个性,可能并不能带来更多益处。

好奇心强的孩子早独立


摘要: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好奇心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他什么都想摸摸、动动。看见别人吃饭,他要抢勺抓碗;看见别人写字,他要拿笔;看见别人洗手,他就要玩水。你是不是觉得他好烦呢?是人都有好奇心啦!宝宝当然也不例外。刚刚来到这个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宝宝一定觉得一切都那么的新鲜、有趣。没有好奇心的宝宝才不正常呢。那么,爸爸妈妈们是不是有义务满足宝宝这个小小的要求呢?

好奇心强的孩子早独立

到了1岁左右,宝宝的好奇心就迅速发展起来了。他什么都想摸摸、动动。看见别人吃饭,他要抢勺抓碗;看见别人写字,他要拿笔;看见别人洗手,他就要玩水。你是不是觉得他好烦呢?千万克制!

你不能让宝宝这不许拿、那不准动,宝宝的好奇心会被一连串的“别动”压抑住。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示范,有危险的要告诉他,并给他解释。比如,有的宝宝总想摸摸火炉上的东西,甚至想去抓火苗。大人可以把着他的手在炉边试一试,宝宝觉得烫手,就不会再摸了;有的宝宝可能还想用另一只手摸,直到两只手都感觉到烫了才肯罢休。那你也只好由着他了。

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只要没有危险,就要尽可能地让宝宝多摸摸动动。因为这样可以保护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对培养宝宝的独立能力大有好处。

年轻的爸爸妈妈们不想让宝宝将来过分依赖大人吧,那就让宝宝充分发展他的好奇心吧。

家园共育《不要敷衍孩子的问题,保护好奇心家长要这样做》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感恩的心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