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
小蕾的仙人球烂死了,阿姨想把它扔掉,我制止了。
我叫来孩子们,拿来小刀,怀着好奇,打算和孩子们一起探究烂死的仙人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刚把刀子伸进泥土,想把根挖出,结果仙人球就倒了下来,根和球脱节了。
“哎呀,根都烂掉了。
”孩子们惊叹,“你看,那是烂的根。
”小伟边说边用小手在花盆里拨着泥,“根是一丝一丝的。
”接着,我就用刀子把仙人球切开,由于已经烂得比较厉害,所以切起来有点粘。
还没切到底,就有黄黄的汁从仙人球里流了出来,“是它的烂肉!”“是它的汁!”当全部切开,他们才发现仙人球里面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刚才流出来的液体真是“烂肉”。
他们仔细地看着,发现仙人球里面“竟然没有刺”、“有一丝丝的东西。
”……
“仙人球为什么会烂成这样呢?”我问。
小伟说:“水浇得太多了,仙人球喜欢干的。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以后你们会照顾仙人球了吗?”我又问。
“会,要过很多时间再给仙人球浇水。
”
利用已经烂了的仙人球作观察的对象,不仅让孩子发现了烂掉的仙人球的内部结构(烂肉是黄黄的,还有一丝丝的东西),还思考了导致仙人球烂死的原因(水浇得太多)。
观察是科学活动的“眼睛”和“窗口”,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
对幼儿来说,观察则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
不知道本文“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情况分析:
从幼儿的第一次看书来看,幼儿喜欢翻阅图书,对看书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幼儿阅读的习惯非常的不好,如:看书没耐心,大部分幼儿都是随意翻阅,没有有序翻阅的习惯,没有正确翻阅读书的方法
,幼儿阅读时能讲述表达的很少等等。
而《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应达到的阅读方面的目标是: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后续支持:
可以选取一些短小的故事书,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短小的书也便于幼儿尝试学习正确翻阅图书,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幼儿看书时,多引导,多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多数喜欢“涂鸦”这种绘画的起始形式,这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我注重让幼儿在涂鸦式的绘画中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而非强调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绘画活动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我发现,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绘画,不追求完美。尽情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传达出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提高评价能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抓准时机,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让幼儿通过兴趣去发展”!
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望,充分提高幼儿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发展幼儿的兴趣,我班开展了“一日一题”活动,由老师每天出一个小问题,让幼儿自己讨论、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天,我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舌头是怎样尝出味道的?”问题一提出,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因为舌头上有很多小孔”、“因为舌头是肉的”、“因为舌头上有些小疙瘩,所以能尝出味道。
”出自孩子们口中的答案五花八门。
怎样引导孩子们揭开这个问题的秘密呢?我准备了许多小镜子让孩子们来观察自己的舌头。
孩子们对着镜子边照边讨论:有的说:“小疙瘩红红的。
”有的说:“这么多红的小疙瘩,就像一朵朵开了的小花。
”听了孩子们的讨论,我高兴地说:“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舌头上有许多小疙瘩,小疙瘩上又长着一些像花朵一样的东西,你们知道那叫什么吗?”听了我的话,孩子们全都皱起眉摇头不语,我接着说:“那叫味蕾。
味蕾对食物的味道最敏感,它能帮我们辨别出酸、甜、苦、辣等不同的味道。
现在你们明白了吗?”“明白了。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脸上露出了欢喜的笑容。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任老师。
我班开展的“一日一题”活动,不仅引发了幼儿的兴趣,更勾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及探索知识的欲望,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兴趣,在兴趣中增长知识,在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
不知道本文“让幼儿通过兴趣去发展”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因为早有遇料,备课时就把第一部分观察云放在了最后环节,怕黑压压的云加固了孩子们对云朵想象的思维。课前也提议孩子有阳光的日子观察一下云。接着收集了许多典型的云朵图。整个环节从说云到“看”云,到扮“云”,最后去户外看云。
在孩子们的已知经验中也有关于云的感知,于是,在活动中有了讨论,他们的观察往往比成人更细致
,更富有想象力。
“云朵为什么会变化呢?有谁会来帮助它呢?”这个疑问把孩子引向了“风儿和云彩”的游戏,是风儿在给云朵做游戏,云之所以会动是因为有风。于是我成了风儿,孩子们则成了云朵,风儿轻轻吹着,云朵儿飘着变着。班里孩子很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因而云朵的变幻也就很多。
最后环节引伸到现实中,想让孩子去关注身边的物——抬头就能看到的天空。我们看了,只可惜云还是沉沉的。“记着,天晴有云的日子别忘了带孩子看云!”我对自己说,所有的再完美的图片与讲述都抵不了孩子亲身的感受。教育的最后是要回归自然,《看云去》的目的除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云的认识外,更有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教本中,对这一主题的说明。“幼儿生活在奇趣盎然、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这一切都使幼儿感到新奇和有趣。………在三周的活动中,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饭后小发现”!
今天吃好午饭后,小朋友们都静静地坐在教室外面的走廊里,三五成群地玩着玩具。
我和几个小朋友兴趣正浓地玩着一个旋转陀螺的玩具,只要将一根皮条插入陀螺的机芯中一抽马上会飞快地旋转起来,有时还会冒出火花来。
大家玩得正高兴的时候,一个细小的声音问我:“老师,你知道助动车的轮子怎么会转起来吗?”我转头一看,原来是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峰峰,我摇摇头说:“不知道。
”他马上就得意了,说“我来告诉你吧!在助动车的中间有的两个轮子,一大一小,当中有一根皮带连着,只要机轮一动,大的轮子就带动小的轮子一起转”他很仔细地说着,我却惊讶地说不出话来。
这么深奥的原理,他却讲得那么头头是道。
我忙问他:“你怎么知道的?”“是爸爸告诉我的。
”他很自豪地回答。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峰峰很喜欢科学方面的知识,我就让他在班级中多讲点科学知识。
轮子为什么动呀,天上的云为什会飘呀,咕噜球里面的球为什么不会掉出来等等。
渐渐的小朋友们很崇拜他,经常围在他身边问这个,问那个的,他的自信心也进一步加强了,也能上课举手回答问题了,讲话的声音也响亮多了。
不知道本文“饭后小发现”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今天是雨天,和平时一样,两组幼儿在教室玩耍,而我就带着另两组幼儿来到走廊,进行体育锻炼。
当我请幼儿整队进行挑选玩具时,有小朋友叫起来了:“老师,有虫子”“老师,你看钱炜,他在抓虫子”为了让体育锻炼正常的开展,我请钱炜将虫子放到旁边的花坛里了。然后,我进行简短的讲评,教育幼儿:刚才我们看到的小虫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螳螂,螳螂是益虫。虫子分两类,一种叫益虫,一种叫害虫,比如苍蝇和蚊子就是害虫,它们会传播疾病,他们叮在食物上,我们的事物就会变得不好吃了,吃了,我们会生病的,而螳螂是益虫,它会捉害虫的,会捉蚊子,是对我们有用的虫子,所以我们要保护它。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似乎知道了。简单的讲评过后,我们继续拿着体育器材进行锻炼身体。
可是,我发现,幼儿的注意力已经被这只螳螂深深地吸引了,时不时的围到花坛边去看看,当我正想去打断他们时,一个念头出现在脑中,为什么不顺着幼儿的兴趣点,让幼儿一起好好认识一下这个可爱的动物呢,于是,我把幼儿全部召集到花坛边,一起和幼儿仔细的观察起来了:“小朋友你们看看,螳螂是什么颜色的啊?”“土黄色”“有点像藕的颜色”“小朋友说的不错,可是你们知道螳螂有很多种的,有的是褐色的,还有的是绿色的,还有的有花斑的呢。”“我们在看看螳螂的头什么形状的啊?”“三角形的”“它的身体怎么样啊?”“长长的”“你们仔细看,它的头上有什么东西啊?”“有两个长长的东西”“那是螳螂的触须”“再仔细的看看它身体前面的大腿,你看到了什么?”“有大腿上有很多的尖尖的刺”“对了,螳螂就是用这个来捉虫子的。”随着提问的展开,幼儿开始认真的观察起这只小螳螂来,不是一句句好听的话出来了,让我不感叹幼儿的想象力的观察力。
你看,幼儿兴趣需要老师好好的利用,因为它随时可以变成你生成教育的一种契机,我们做老师的,不但要随时捕捉这种教育的契机,更加要善待这种契机,利用这个契机进行教育,那么,我相信教育的效果会更加的棒,同时幼儿不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需要,还培养了幼儿热衷观察,发现问题,发现自然界的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午睡一直是幼儿园比较难管理的环节之一,尤其到了冬天孩子们穿的衣裤多了穿、脱、整理起来就比较麻烦。
当教师在帮助某个幼儿时,就照顾不了全体了,这时往往容易发生场面混乱的场景:幼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教师一边忙着帮助幼儿脱衣服,一边不停的提醒幼儿如何如何……弄得大家都很累。
如何在冬天让孩子赶快摆放好自己的衣、裤、鞋、袜并安静地躺进自己的小被窝就成了急于解决的问题。
一天,我正在办公室备课,听到了这样一句话,另我茅塞顿开。
活动室里曾老师正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但是有几个孩子管不住自己一会和旁边小朋友聊天;一会又转到后面;一会偷偷拿出兜里的小玩具玩了起来。
当曾老师提问后,几个孩子马上举手了,没有被叫的孩子急不可待了,站起来说自己的答案,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
这时曾老师没有呵斥孩子的行为而是对孩子说:“我来看看,谁能做总司令管好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手、脚。
”孩子们马上安静下来,小眼睛看着老师,认真的上课,活动结束后曾老师表扬了孩子。
午睡时间到了,我以提建议的方式说道:“孩子们早上老师看到你们都在做总司令管住自己做得真不错,现在我们再来比一比看看谁能当衣服、裤子、鞋子的总司令好吗?”这样一来,马上得到了孩子们的共鸣,孩子们睁大眼睛,期待我说开始,见到孩子们兴奋的样子,我也信心大增:“我们中午睡觉的时候要照顾好自己的东西。
我想知道球鞋应该放在哪里?”“球鞋放在鞋架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
“拖鞋放在哪里?”“拖鞋放在小床前面。
”“那衣服和裤子呢?”“放在小床上。
”借着孩子们的热情:“说得真棒!我们今天就来照顾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看谁能把它们送到自己的家里。
”在这一情景的感染下,孩子们轻轻地整理自己的物品,并很快睡到自己的被窝里,这一天的午睡管理就在有趣的情境中轻松开展了。
第二天,第三天孩子们主动提出要做总司令。
从幼儿感兴趣的角色游戏出发运用到生活常规中,教师把握了幼儿的兴趣。
让幼儿管理自己的衣服、裤子、鞋子成为它们的总司令,这也体现了寓教于乐的精神,符合纲要精神“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