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带娃常说的八句话,妈妈一定要阻止

12-31

幼儿的教育向来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而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帮助。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人带娃常说的八句话,妈妈一定要阻止”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双职工家庭越来越多,职场妈妈没有办法24小时照看孩子,所以隔代教养愈演愈烈。老人带孩子的辛苦不言而喻,晚辈当心存感激。但是老一辈在照看孩子时,更多的是用固有、过时的方式,甚至溺爱孩子,如果家中老人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这个时候当妈的就要多留心了。

1.“打桌子,弄疼了宝宝!”

孩子在能走能跑的年纪,磕磕碰碰的其实很正常,调皮点的一天都不知道要碰多少次。嗑到了当然疼,一疼孩子就会哭,这是自然反应。可是往往这个时候老人总是迫不及待的冲上去抱起孩子打桌子打凳子,边打边说:“谁要你碰到我们宝宝的……”这原本是一种心疼孩子的方式,不过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却是负面的:我摔倒了不是我的错,都是桌子凳子的错!这样的孩子你还指望他长大能三省吾身?大概一切都是别人的错了!

2.“别告诉你妈!”

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所以很多时候会限制孩子吃一些对身体不好的垃圾食品或者不许他们去玩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玩具。原本这时候老人们应该和妈妈们在一条线上,可事实上,大多数老人拗不过孩子撒娇,不仅纵容孩子还会说出“不要告诉你妈,你妈不许你……”这样的话来,于是孩子就形成了“妈妈对我不好!”的心理。

3.“没事,拿一个吃喽!”

相信很多妈妈一定和孩子还有家中老人一起去逛过超市吧?或者至少看到过这样的场景:孩子看到超市各种好吃的都忍不住想吃,果冻、糖果、散装饼干等等!有时候他们太小,不懂要买单了这东西才属于我们,所以看到喜欢的就会去拿。这个时候当妈的往往会制止孩子,告诉孩子这个没付钱不能要,可是老人们又来了:“没事,拿一个吃喽!给他吃一个有什么关系!”结果孩子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只要拿的不多就是可以的!”,变成了类似“小偷”一样的人!

4.“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

碰到老人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是让人想解释的心情都没有!孩子做错什么事老人说因为他不懂事可以原谅,妈妈们教孩子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老人又说孩子太小不要勉强他,长大就好了……孩子聪明的很,时间一长,再要他做点什么,指不定会来一句“我还小……”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

5.“你妈妈不要你了。”

妈妈们是不是特别反感听到这样的话?但是好像又不好因此生气?因为人家明显是在开玩笑?孩子的世界比大人单纯的多,他们并不会区分什么是玩笑什么是事实。可能这话换成别的无关人士说还没那么大伤害力,不过奶奶或者外婆说就不一样了。在孩子心里只会认为“连奶奶都这样说了,那妈妈可能真的是不要我了”,然后恐惧害怕难过各种负面情绪迅速占领孩子的内心,有的甚至会对妈妈产生抵触情绪!

6.“不好好吃饭,我就不理你!”

威胁是老人们常用的伎俩,连童话故事里也有这样的桥段不是吗?为了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某个目的就用孩子害怕的事物来威胁他!这样孩子往往就听话了,就乖了,即使他们不是心甘情愿的……长此以往,一方面会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另一方面也侧面传达给他们“要让别人听话,可以用威胁的方式”这样的思想!试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能够正直诚实善良吗?

7.“不要动!不要碰!”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永远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为了不让孩子把屋子搞乱或者避免一些伤害,老人看娃时常常把“不要动,不要碰!”挂在嘴边,其实这会限制孩子的探索欲望,不利于孩子成长。正确的做法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接触、探索一些物品,这样既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孩子的天性发展。

8.“你怎么这么笨!”

老人带孩子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见到其他小朋友玩的比自家孩子好,往往就急了:“你怎么这么笨呀!你看你应该这样……来,奶奶教你!”老人希望孩子好我们都理解,但是当众说孩子笨,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我真的很笨!”的自卑心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孩子犯错不用批评 只需讲这八句话即可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急着插手,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而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不妨可以一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所以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孩子够冷静之后,可以问他。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脑力激荡,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脑力激荡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

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然后问他:“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成人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成人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接着问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并且表示支持。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让他有机会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需要我们操心了。

经典八问: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入园前,一定要教会孩子表达这4句话,大有益处!


在一项《孩子入园,你最怕什么?》的调查中,妈妈们列出了担心的事项:

从来没离开过妈妈,一天时间见不到妈妈,一直哭闹怎么办?

在幼儿园会受老师喜欢吗?

在幼儿园会喝水、能吃饱吃好吗?

不和小朋友玩,好孤单啊,这可怎么办?

在幼儿园中午不睡觉怎么办?

这些担心是否都说到了家长的心坎儿呢?

刚入园,老师对孩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加上需要照顾的孩子数量又较多,很难时刻关注到每个孩子,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至关重要。

01“老师,我要尿尿/拉粑粑”

3岁左右的宝宝白天尿裤子的现象很少了,但由于刚入园,孩子会焦虑、紧张,所以有了尿意也不敢跟老师说。

入园前和孩子玩“上幼儿园”的游戏,妈妈当幼儿园老师,爸爸、奶奶、宝宝扮演小朋友,老师讲课时,爸爸、奶奶会举手说:老师,我要尿尿。几次后,宝宝也会模仿了,举手说:老师,我要尿尿。

当孩子说出这句话说要给与正面的奖励,并告诉宝宝,上幼儿园后,有尿时不要憋着,要勇敢的举手告诉老师,老师会同意的。

02“老师,我尿裤了”

有时,也可能由于活动时玩的太高兴等种种原因,出现尿裤子的现象。

这个就需要妈妈们在平时多引导孩子,当在家里孩子尿裤子了,不要批评孩子,耐心的给他换上,并告诉他:如果尿裤子了,记得告诉妈妈,不然会生病的。上幼儿园也要记得告诉老师,让老师帮忙换上,不要忘记谢谢老师。

妈妈还要记得给孩子多带几条更换的裤子,以备不时之需。

03“我渴了,我要喝水!”

入园前几天,大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回家渴的不行,孩子入园容易生病和喝水少有一定的关系。虽然幼儿园都会安排集体喝水的时间,但在这个特定时间外,如果孩子有喝水的需求,要鼓励孩子主动表达。

一般情况下幼儿园是有个杯子喝水的,入园前要教会孩子用杯子喝水。让孩子学会一手端着杯子的耳朵,一只手捧着杯子底儿喝水。也要让孩子养成慢慢的大口喝水习惯。因为很多宝宝喝水都是抿一口就把杯子放下了,这样并不能保证喝水量。

04“我吃饱了”、“我还没吃饱,还想再要一些”

为了培养孩子不浪费粮食的习惯,老师会鼓励孩子把碗里的饭菜都吃完,但每个孩子的饭量不一样,这时让孩子明确表达自己是否吃饱就很重要了。

其实幼儿园老师可以巧妙运用少盛多添的方法。这样也利于孩子把握自己还需要不要老师继续添饭。

这些看似简单的日常语句,对新入园的孩子来说却有着大大的作用。

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便可以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自在玩耍和学习了,减轻入园焦虑,减少过渡时间,迎接一段快乐的新生活。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父母自己带


前几天逛知乎时,看到了一则帖子,名为“有多少抑郁症是父母导致的”,里面有位父亲讲述的故事,令人深思。

因为工作的原因,这位父亲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交给了爷爷带。

夫妻俩每天下班后看看孩子,周末再接回家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8年。

爷爷的教育极端严苛,几乎是军队化管理,孩子各个方面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但原本活泼可爱的女儿却越来越不开心。

女儿读初中时,父亲把她接回家,之后开始以一个项目经理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女儿,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看似一切都回到了正轨上。

直到有天晚上,他收到了女儿的信息:“带我去看心理医生吧。”

到了医院,做各种检查和心理测验,最后诊断结果是孩子患有带严重抑郁倾向的双相情感障碍,严重到已经要求和父母分居。

这位父亲一直反思到底是从哪一步开始错的,他在文中写道:“将女儿留在我父母那里,这个决定让我和妻子至今都追悔莫及。”

1

在我们身边,不少父母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选择把孩子交给老人或其他人照料,自己完全置身事外;

等到孩子出现问题了,我们再想给他爱,给他正确的引导,已经为时已晚。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

“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父母没有实验期,当你终于明白抚养道理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最佳教育期。”

就像文中那个小女孩,她过得不快乐,不仅仅是爷爷的严格和复杂的家庭环境,更是自己最需要父母的时候,他们长期的视而不见。

很多人说,父母是有有效期的。

确实如此,我们和孩子真正的共同生活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18年,而孩子心理和行为发展关键期,也就刚出生的头几年。

在这段时间,为人父母,要尽所有可能,把孩子带在身边,给他们最好的爱和陪伴。

2

为什么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自己带?

因为要在小的时候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有心理专家说,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内心孤独、敏感,很容易依赖一个人,害怕失去,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

我一朋友,从小被父母丢给外婆带,外婆一大家子人,她是最不起眼的那个。

童年过得小心翼翼,直到现在,还是十分敏感,生怕给别人添麻烦,怕别人不喜欢她。

她曾对我说:“我这辈子最羡慕的就是别人和父母像朋友一样相处,而我,连开家长会自己的位置都是空的。”

每个孩子一出生,就需要与他的看护者建立亲密的情感关联,他从这种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

而最能胜任看护者职位的,自然是爸爸妈妈。

没有父母充足的陪伴,孩子很难有安全感。

1.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人,长大后和父母的关系多少都有着隔阂。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的帖子:“女朋友小时候是留守儿童,后来一直不愿意叫她爸妈,我该怎样劝她?”

底下头条评论说:

“人与人之间的亲疏不是法定上的关系抑或血缘能解释尽的。不论哪种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

孩子幼年时期,是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子关系的重要时期,错过了这个关键期,很难再让孩子和父母变得亲近。

我们后台就曾收到过这样的留言:

“小的时候,我最期待的就是过年,过年爸爸妈妈就会回来,我最难过的也是过年,过完年他们就走了,就剩下我躲在被子里痛哭。”

“我从不怀疑我妈对我的爱,我也很爱他们,但是我和他们之间,有一道看不见的鸿沟。”

2.亲子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经常有妈妈跟我们抱怨,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了几年,接回身边后发现孩子有太多的行为问题,这时候父母再想管教孩子,已经是难上加难。

把孩子完全扔给老人,虽然轻松了几年,但是总有一天会加倍让你偿还。

做父母的,一定要明确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老人只是来帮忙的,无论有多忙,我们都应该抽出时间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

就像青少年心理专家宋少卫所说:

“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或者说最理想的教育模式。”

3.可能有的父母会说:“如果有经济条件,哪个父母不愿意把孩子带在身边?”

其实,所谓自己带孩子,并不意味着要让父母一方辞掉工作,在家24小时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

即使有工作,孩子白天由保姆或者老人照料,父母下班后,还是有充足时间可以陪伴孩子,一家人仍旧能享受高质量的亲子时间。

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的。

所以不管多难,也请尽所有可能,自己带孩子吧。

这些话,一定要说给孩子听!


父母都爱孩子,不舍得孩子受一点伤害,

但外面的世界,既美丽又残酷,

父母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

会有幸福,但痛苦和迷茫,

所以,为了让孩子有一颗乐观的心,

这些话,一定要说给孩子听!

1、孩子,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

自你出生那天起,注定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喜好、修养、性格都不同,所以,我们不能保证所有人都喜欢自己,比如有人会因为你的相貌、成绩、爱好等等不喜欢你,总之,你必须认清这个现实。

但是,这并不是什么坏事,你更不用因此而否定自己。坚持做自己就对了,别忘了,爸爸妈妈永远在背后支持你!

2、孩子,多说谢谢

孩子,作为父母,我们给你生命、抚养你、照顾你,这已经对你是最大的恩惠。

除了我们,你身边的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去这么尽心尽力帮你,所以,当别人帮你一次的时候,一定记得要认真的说声谢谢;若别人不想帮你的时候,也不应该心怀怨恨,要让自己心中充满正能量。

3、孩子,凡事靠自己

孩子,你身边任何人,都不能陪你一辈子,

我们会老;你的兄弟姐妹,也要忙于自己家庭,的生活琐事;就连你的孩子,早晚也会离开你,去成家立业……

所以,你必须得有自己的爱好,有健康的身体,自己快快乐乐地走到最后!

4、孩子,生命无比珍贵

孩子,活着是最美好的!

人到中年,爸爸妈妈越来越明白生命有多可贵,比起那些功名成就浮云,我们更希望你平平安安的活着。

所以,答应我们,在你最无助、最痛苦、最孤独的日子里,你都要选择坚强地活着,不要轻言自残、轻生,你的生命是我们给的,你无权放弃。

5、孩子,常回家看看

你一天天长大,你的路会越走越宽,你会越飞越远,但爸爸妈妈恰恰与你相反,我们会日渐便来,我们的世界会越来越狭窄。

所以,今后,不论你工作多忙,请抽空多回家看看,尝一尝我们为你做的饭,我们老两口最大的欢乐,莫过于看看你,只要你过的很好,我们就满足了……

育儿心得:为了孩子,一定要更正老人的错误


育儿心得:为了孩子,一定要更正老人的错误

现在有很多妈妈都是娘家妈婆家妈给看孩子。老人带孩子很辛苦,一定要理解她们。但是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妈妈们一定要就事论事及时更正。比如很多老人当孩子摔着或者磕着的时候就会抱起孩子打地打床打玩具给孩子解气。我们想一下地和床好好的在那有什么错呢?如果不跟孩子分析磕着的原因,总结教训下次还会继续磕碰的,所以正确的做法是:理解孩子的疼痛,告诉他妈妈如果磕着也会很疼的,宝宝刚刚不小心磕着了所以很痛,是不是?妈妈也很痛,妈妈知道宝宝不开心了。等到宝宝心情好了再一起分析为什么会磕着。是没看清路还是跑的太快。一定要告诉婆婆正确的处理办法。不能为了面子耽误孩子。在比如很多老人会恐吓孩子,说什么大灰狼,卖破烂的。之类的。那是不对的这样做非但不会起到效果还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甚至出现叛逆的行为。还有很多老人会教孩子儿语,比如车车,汪汪,咪咪。一定要告诉老人,教最正确的最标准的最形象的。汽车,狗-小狗,猫-白色的猫。如果连您自己都搞不清楚的东西,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翻书找到正确答案。儿语学多的孩子是很难纠正的。我见过有些家长,孩子问一个问题,或者说一句话半天家长也不答应,这是不对的。孩子会因为你的冷落而变得沉默寡言。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家长抓住这个机会好好回答正确处理这就是早教,如果孩子在表达他自己的感受,孩子说:我今天真开心!妈妈听到不要不理孩子要重复:哦。宝宝今天真开心。重复孩子的话会让孩子觉得妈妈重视他,提升宝宝的自尊心。晨晨有的时候会把自己手里的苹果送到奶奶嘴边,这个时候我婆婆就会说奶奶不吃你吃吧!~正确的做法是:开心的吃,然后笑着说你真棒谢谢宝宝!~这样宝宝会懂得分享带来的快乐.

现在的宝宝都是家里的宝贝疙瘩。想要什么家长都会满足,所以要让孩子接受拒绝,当孩子被拒绝的时候,妈妈们要及时的引导,告诉他每个人都有拒绝的权利,如果玩具是自己的那么可以自由支配,但如果是别人的就要得到允许。一定要让宝宝也要让家人明白,不能让宝宝在大人的保护下过一辈子。让宝宝体会挫败感,是成长必经之路。很多时候当晨晨爬的时候我奶奶都会说别爬地上有钉子,晨晨站起来的时候我奶奶又会说过来别磕着头了。说着就抱着孩子,或许她认为只有抱着才最安全。但孩子并没有爬到钉子上,也没有磕到头。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当孩子快摔倒的时候扶他一把,当孩子即将遇到危险的时候抱住他。而不是阻拦孩子的探索,扼杀孩子的积极性。

成功妈妈的五句话影响孩子一生


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对待孩子妈妈们总是告诫要充满爱心、耐心并时刻保持冷静。可是,小调皮们却总有让妈妈头疼的时候,怎么办?现在教您5句话,让你做个成功的母亲!

1、“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你可以对你的女儿和她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儿,还是到外面去?”5分钟之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你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你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你也不会被女儿看作是个“坏警察”——她能很清楚地了解,是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烈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惟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你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你的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你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你的孩子做什么让你生气的事情——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你可以这样说。说得好象问题出在你自己身上。然后请你的孩子帮你想一个解决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你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你满意的惟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你们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他可以,所以我也可以。”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你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你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家园共育《老人带娃常说的八句话,妈妈一定要阻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妈妈的节日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