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谈家庭教育:父亲当甩手掌柜让孩子缺“钙”

01-04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畅谈家庭教育:父亲当甩手掌柜让孩子缺“钙””,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摘要]平时学校开家长会,男家长不超过30%,家长会成了“妈妈聚会”。现实生活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如母亲,甚至是缺失的。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

畅谈家庭教育:父亲当甩手掌柜让孩子缺“钙”

在昨日举行的长江日报校长读书分享会上,江汉区唐家墩小学校长陈刚为家长、学生和市民解读《爱的教育》一书,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艺术。陈刚从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出发,与听众分享如何当一位好父亲,以及父亲在教育中的作用。

家长会成了妈妈聚会

“我要为今天到场的父亲点个赞。”读书分享会刚开始,陈刚便对到场的家长做了一个小调查,发现全场100多位家长听众中仅有十多位男家长。陈刚说,最近都在谈供给侧改革,而家庭教育供给侧改革要从父亲开始。

陈刚坦言,平时学校开家长会,男家长不超过30%,家长会成了“妈妈聚会”。现实生活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远不如母亲,甚至是缺失的。这与“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有关,相夫教子成了母亲的责任,父亲往往以“事业忙”为借口,当了孩子教育的“甩手掌柜”。

“然而,不要忘了,‘养不教、父之过’也是古训。父亲不该只是孩子的‘生理父亲’或‘财政部长’,更要与孩子有心灵交流,成为他们的‘精神父亲’。”陈刚说,“我曾跟儿子讲述我8岁时独自一人徒步30公里的经历,而儿子也目睹过我驱车追赶偷车贼的惊险过程。这样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正面导向,会增添他们勇敢探索新领域的勇气和力量。”

陈刚向到场的父亲呼吁,不管多么忙,下班路应该成为回家路,将工作以外的时间留给孩子。“家庭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父亲身上的阳刚气质、独特视野等对教育来说是无可替代的。当这一部分缺失了,家庭教育就会缺‘钙’”。

晚上陪伴孩子一起做作业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通过亚米契斯的儿子所写的日记改编而成。这本书中融入了师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等人世间最伟大的爱。而这本书给陈刚最大的触动是父母之爱。如何当一个会爱孩子的好父母,是他一直思考的问题。

“大家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你们会爱吗?”陈刚说,“很多家长认为,只要有能力生孩子,就有能力教育孩子,并没有将‘教育’看成是一个家庭的大事。农民种庄稼,不能光靠爱,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教育孩子也一样。”

陈刚认为,家庭教育重于学校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要跟上孩子的变化,父母就需要不断学习。教学生涯中,他接触过很多优秀的父母,没有谁是轻易获得教子成功的。“一位孩子很优秀的母亲曾对我说,她的朋友都认为她很轻松,因为孩子听话懂事,不用家长操心。殊不知,那位母亲连做梦都在思考该如何教育孩子”。

“我建议大家将书房搬到客厅,晚上和孩子一起做作业。”陈刚说,“我的儿子从小就在客厅里做作业,家长则在一旁陪伴、阅读,相互促进。不少家长是‘低头族’,回家也在看手机,这对孩子是不好的示范。”

要和孩子做朋友让其快乐

陈刚认为,和孩子做朋友,是做父母的最高境界。而“朋友”的定义,就在于将孩子视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给予尊重和信任。“一方面,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家长不要横加干涉,以平等的态度商量,并让孩子有与家长争论的权利。另一方面,家庭事务、父母自己的事情,也应当征求孩子的意见,使其有参与感”。

“有的家长爱带孩子逛商场。殊不知,逛街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件很无趣的事。因为从他的视角,看到的并不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是成年人的腿和屁股。”陈刚说,“要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需要家长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

陈刚坦言,不少家长在教育中扮演着“大家长”的角色,盲目安排孩子参加各种竞争,却违背了他们的天性。这并不利于孩子成长。“父母真正爱孩子,要让他们现在就快乐。有父母给孩子强加压力,认为是为他们的未来着想。但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享受不到快乐,就可能带来人性的扭曲”。

精彩话语>>>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

●父亲不该只是孩子的“生理父亲”或“财政部长”,更要与孩子有心灵交流,成为他们的“精神父亲”。

●现代家庭一定是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的。

●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下班路应该成为回家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

●做人和教人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我在人生中最看重的东西,也就是我在教育上最想让孩子得到的东西。

现场互动>>>

适当的严格教育

可让孩子建立起内心秩序

家长:西方国家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很早就离开了家庭,独自求学和生活。您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怎么样呢?我们能不能借鉴和学习?

陈刚: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家长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操作。如果家长想参考西方国家这种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尝试。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手中只有一张“单程票”,没有“返程票”。所以,家长在尝试的时候一定要慎重考虑。

家长:我们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严格的家庭教育,做到严而有效?

陈刚:家长还是应当对孩子从小采取适当的严格教育,让孩子建立起内心的秩序。我理解的严格是规则、制度,对孩子的严格教育就是要对孩子提出要求、设定限度、讲求规则、采取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同时,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并帮助其纠正。

家长:孩子天性爱玩,家长该如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陈刚:首先,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种责任;其次,我们不要用分数作为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通过鼓励、肯定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努力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最后,我们要培养孩子永不言弃的精神,要让孩子学会付出,在付出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校长荐书>>>

德国米切尔·恩德《永远讲不完的故事》:书中故事充满魔力和哲学思考,带给人无尽的心灵启迪和深刻反省。

张嘉骅《少年读史记》: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旅,炎黄子孙的骄傲回溯。

英国露西·霍金、史蒂芬·霍金《乔治的宇宙大爆炸》:这部儿童科幻小说有点像《时间简史》及《哈利·波特》的混合版。作者通过主人公的种种宇宙历险,以深入浅出的方法解释了深奥的科学理论,可以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

朱自清《经典常谈》:这本书简要而系统地描述了国学的历史及其精华,仅寥寥数语就把经史子集等的历史沿革、文派的脉络清晰呈现。它非常通俗易懂,很适合国学入门的学生阅读。

韩启德《校园经典——十万个为什么:科技也疯狂》:这本书以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培养科学素养”为原则,精选出《十万个为什么》中的热点科技问题,以轻松活泼、风趣幽默的方式予以解答。

互动环节,一家长向陈刚提问 记者郭良朔 摄

长江日报官方微信(ID:whcjrb)留言摘录

@拂晓树林: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两个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不可缺少。

@馨香:小孩大多会模仿家长。特别是儿子,父教更好。

@长江证券小刘:孩子,你慢慢来。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父母没有必要让孩子为了赢在起跑线而失去快乐的童年。孩子该学的时候好好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该玩的时候开心地玩。

@PLAY:我一直认为,教育绝对不是学校单向的,而是家庭与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一直有个分工:孩子的妈妈负责基础辅导,我负责拓展辅导。父母最好是互补型的,要打持久战和车轮战。

@回归:父亲的思维和冒险精神可以感染孩子。

@老牛:家长是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的一言一行决定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


主讲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现状:80%的父亲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里为何会出现“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无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爸爸对孩子真正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觉得这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父亲对母亲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80后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早恋

曹培松谈到,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二、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四、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早恋,并且早恋的对象往往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5个做法会提升父亲的影响力

忙碌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呢?曹培松给出五条建议:

一。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父亲是男孩模仿的对象,是女孩依赖的港湾。

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因为孩子上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推荐爸爸们读读边玉芳写的《读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写的《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方法》。

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指出,父亲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研究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父亲,那么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容易与人相处。

刘鹏与爸爸们分享的建议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即使不能按时回家时,也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父亲还应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智发育汲取养分。2.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压抑不良情绪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处于不良情境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努力去了解、体会、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觉得孤独无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孩子做家务只是搞着玩 家庭教育缺了啥


“我家孩子做事完全凭心情”、“孩子还小,不用懂太多的家务事”……市妇联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调查显示,超七成家庭在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上缺失。昨日,由市妇联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组织的我市首个儿童生活实用技能公益训练营开营,40名小朋友学习做清洁、包粽子、做蛋糕。

从训练营第一课上,培训老师发现,孩子们主要存在动手能力差和技能不规范的问题。今后,该中心每月将征集40名6~14岁的儿童,对他们进行免费的家务、烹饪、安全、园艺、烘焙等生活技能培训。

包粽子10个孩子七八个不会

在“小手巧包爱心粽”训练区,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包粽子。一个戴眼镜的男孩不到10分钟就包好了5个粽子。男孩叫刘俊翔,8岁半,是江北区蜀都小学二年级学生。他告诉记者,他要认真学习,端午节好上街卖粽子。刘俊翔包的第一个粽子鼓鼓的,后面包的则越来越小。“我要多包几个回家送给家人。”刘俊翔悄悄地告诉记者,“包多少,就能带多少回家。”

从当天的训练情况看,孩子们主要存在动手能力差和技能不规范两个问题。市妇联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培训教师罗文伽告诉记者,比如包粽子,10个小朋友中有七八个没包过,甚至有些年轻家长也不会包,“虽然很多孩子训练后都能包,但上手很慢,这和动手能力较差密切相关”。

“我家孩子做事完全凭心情。”家长李亚玲也说,孩子多数时间不会做事,有时候做一半就不做了,家里也没强行要求。

做清洁刚拖了地又踩上脚印

在“我家亮堂堂”训练区,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如何做清洁。

“倒垃圾时不能拿着撮箕抖,这样很容易把垃圾洒在地上。”老师边示范边说,倒垃圾时要将扫帚压在撮箕上。

在短短20分钟训练时间内,8岁的男孩杨浩然问了不下十个问题。杨浩然的妈妈告诉记者,孩子平时喜欢问问题,但很少问家务事的问题,今天的表现让她没想到。

罗文伽说,从现场调查来看,虽然几乎所有小朋友都在家做过家务活,但往往是玩耍。比如扫地,很多小朋友就是随意扫两下,不会正确使用撮箕;再如拖地,很多小朋友往往这边拖了,那边又印上了脚印等。

培训现场,家长何冬妮告诉记者,孩子在家会帮忙洗洗小东西,偶尔也会拖拖地,但感觉并没认真去学做家务,只是搞着玩。还有家长表示,孩子还小,不用懂太多的家务事,以后长大了自然会学着做,现在不用太急。

学烘焙自己做生日蛋糕很开心

在“爱的烘焙师”训练区,老师捧出一个机器猫造型的蛋糕,并领头唱起了生日快乐歌。原来,当天是营员李海玥小朋友9岁生日。李海玥的心愿是为自己做一个小生日蛋糕。

“开心,开心,非常开心。”李海玥坐在椅子上,荡着双腿,脸上绽放出纯真的笑容,“做蛋糕很好玩,特别是洒酱的时候。”

调查:孩子生活技能教育,超七成家庭缺失

市妇联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开展前,中心针对6~14岁儿童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情况的调查显示,超七成家庭在孩子的生活技能教育上缺失。该负责人分析,缺失原因,一是家长工作繁忙,没时间对孩子进行技能培训;二是家长重视智力和艺术类学习,忽视技能培训;三是孩子学习要和小朋友进行互动,但现在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缺少氛围。

声音:应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

针对孩子生活技能培训缺失的情况,曾获“全国十大当代孟母”、“全国优秀母亲”称号的邹晓彬表示,认为孩子做事是搞着玩,是家庭教育的误区,应用心呵护孩子做事的热情。

邹晓彬说,劳动教育应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孩子在6~14岁的阶段是行为习惯的养成时期,他们会对劳动产生兴趣,也很容易引导。

微调查

对孩子承担家务的事,记者采访的12名家长中6人认为,顺其自然,鼓励孩子做家务和家长包办的则各占3人。

顺其自然

家长王剑女儿今年满6岁,他说:“孩子年纪还小,她愿意干的我们也支持,但不愿干的不强求。”王英也认为,有时会让孩子帮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拖过的地,我经常要返工”。

支持鼓励

“我看过一些教育类书籍,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有助于智力发育。”张斌认为,应积极鼓励孩子做家务。“现在很多大学生什么事都做不来,日子过得稀里糊涂,都是小时候没养成良好习惯。”家长郑江铃也表示,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有帮助。

家长包办

“我小时候就不做家务。”家长汪建军说,现在也基本上不让孩子做家务。“我爸爸说,小孩要以学业为重。”家长龙丹婷告诉记者,做家务很费时间,这些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去学习。

家庭教育父亲“缺位”意味着什么


家庭教育最基本、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父母与孩子谈话沟通。在谈话中,可以让孩子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帮他们理解父母的想法,接受潜移默化教育的影响。而市妇联发布的《天津市家庭建设现状及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仅有三成家长能坚持每天与孩子聊天1小时。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角色”缺失尤为值得关注。

该项调查于今年3月至4月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收集到有效问卷5919份。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家长每日用心陪伴孩子的时间不足2小时,近七成家长每天与孩子聊天的时间不足1小时。74.69%的受访家长表示,时间精力有限、缺乏正确方法。对于“忽视陪伴教育”,“80后”年轻家长给自己找的理由主要有三点: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婚姻状况不稳定。尽管如此,多数受访家长还是认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一味多花钱。19.90%的受访家庭最想“科学掌握孩子心理生理状态”,17.20%的受访家庭则最想掌握“亲子沟通技巧”,仅有11.37%的受访家庭认为,“在孩子身上投入的钱越多,孩子受益越大”。

调查引人深思的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缺失。具体到教育子女的任务,36.34%的家庭主要由母亲承担,仅有11.6%的家庭由父亲承担。在父母分工方面,母亲主要在生活中扮演“家庭教师”以及“保姆”的角色,其中13.0%的母亲负责辅导孩子学习,15.0%的母亲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而父亲主要扮演“玩伴”“消防员”以及“警察”的角色。15.3%的父亲主要负责与孩子一起娱乐、15.2%的父亲会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14.3%的父亲会在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予以纠正。

中国式家庭教育:过半家庭母亲抓教育 父亲缺位


[摘要]在传统的观念上,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个“内”也包括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直到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比例上总要大于父亲。

中国式家庭教育:过半家庭母亲抓教育 父亲缺位

10月22日—23日,“首届中国家长节”暨“家校社共育与家长教育国际论坛”在滨州举行,并发布了《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在白皮书中,根据从2014年5月到2016年5月,对全国28个省市的家长进行的问卷及网络调查,30余名专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白皮书也反映出了家长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特点。如在教育中“父亲”角色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位,而家长在对孩子高要求的同时,也往往存在超出实际情况的问题。

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还不足两成

在传统的观念上,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当然这个“内”也包括了家庭中孩子的教育。直到现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比例上总要大于父亲。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超过半数家庭中由母亲主导孩子的教育,而由父亲主导孩子教育的还不到两成。

由此可见,尽管夫妻双方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但父亲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能够付诸实践的比例并不高。而实际上,父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孩子的自信、果敢等品质需要父亲的引领。教育孩子往往需要理性的思维模式,但母亲多比较感性,所以在孩子教育的过程中常常不够冷静,而父亲大多比较理性,这样的心理特质最适合教育孩子,但结果却是父亲介入孩子教育的比例远远低于母亲。

虽然多数家长在教育理念上都在与时俱进,但是在孩子教育上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其中不知道教育方法的占37.82%,没时间教育孩子的占26.19%,家庭成员意见不一的占15.93%。

对于家庭教育的最重要任务,有接近4成的家长认为应该是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有3成家长认为应该是教给孩子生存能力。相比于上世纪90年代,家长们已经能够分清楚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区别,教育观念也取得了一定进步。

四成以上家长认为孩子成绩一般

那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表现满意吗?数据显示,仅有27.61%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示满意,认为孩子学习成绩一般的家长占到了四成以上。这表明,学习成绩依然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且孩子的成绩想要达到家长们的要求还不那么容易。

事实上,不是每个孩子成绩都可以读到最好,家长在对待学习成绩问题上还需要理性的态度。幸运的是,当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有接近77%的家长能够了解情况、找出原因,责备、唠叨的只占少数。

同样,认为自己孩子整体上非常优秀的家长也不多,刚刚超过20%,大多数家长只是认为自己的孩子还可以。其实家长对孩子的满意度关系到孩子的自信心、学习积极性和生活热情,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非常重要。这说明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偏高,多数家庭的评价系统还需要做一些调整,家长需要通过学习建立系统的家庭评价体系。

不少专家表示,对孩子过分严厉对其之后的成长存在一定危害。而家长对孩子了解、欣赏和恰当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有些家长虽然在观念上认为应该尊重孩子,但在行为上还是有一点偏差。在调查中,有接近6成的家长经常或者曾经当着外人的面数落过孩子。这也是受到了“人前教子”传统观念的影响。

孩子做家务赚钱家长不能接受

在我国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对钱的看法一直受到人们关注。关于财富观教育,6成以上的家长认为应该从小学开始,还有11%的家长认为应该从幼儿园开始对孩子灌输财富教育。而对于财富观的内容,47%以上的家长认为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管钱用钱,另外有1/4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会劳动挣钱,只有6.5%的家长准备让孩子尝试投资。

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有教育专家提倡外国家庭让孩子做家务赚钱的方法。但根据调查来看,接受这一观点的家长刚刚超过10%,反而有74.38%的家长认为做家务与零用钱无关。这说明,在财富教育上绝大多数家长继承了中国传统家庭的教育观念,而少部分准备让孩子学习投资的家长,很有可能来自于商人家庭。

对于孩子将来的职业,80%以上的家长认为应该让孩子自由选择。但在上榜的几个职业中,也能看出来家长对于孩子的希冀。教师、科研人员、 公务员(课程) 和商人是最受家长青睐的职业。尽管如此,有专家表示,目前家庭和学校对于孩子职业规划方面的教育缺失严重。很多学生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自己喜欢和适合干什么,而这一教育应该从小由家长和老师共同完成。

7成家长重视粗心问题,担心孩子专注力欠缺

此外,该调查还关注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细节。例如孩子在上学后,粗心大意就成了老生常谈的话题,这也引起了家长对粗心问题的重视。有73.56%的家长认为粗心不是小毛病,反映的是还在在专注力方面存在欠缺。同时,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专注力一般或不够好。

中小学生的情商以及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状况,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多数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情绪自控能力表示满意。满意的占22.62%,较满意的占53.11%,不满意的占22.8%。有专家表示,孩子的自控能力与家长息息相关。

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遇到困难时能够自我鼓励克服困难,选择经常的占35.77%,选择有时的占50.14%。另外,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自信,占77.41%。在“孩子决定了的事情能坚持到底吗”选项中,选择“经常”的占30.89%,选择“有时”的占54.17%,选择“很少”的占13.75%。

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为家长,我觉得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学习成绩的好坏。我认为,家长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意志品质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即家庭教育。随着孩子的成长,知识教学、智力开发这些一定要由专业教师来完成,即学校教育。即便家长懂得这些知识,也可能不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甚至和专业老师的方法相矛盾,所以作为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就是对老师工作的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中教育的启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

首先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喜欢书本。记得小孩还没学会说话前,我们就为他买书,并不厌其烦地讲给他听,还滔滔不绝地介绍周围的人、物、景等各种信息,不管他是否听懂,总之多与孩子交谈。家长也要做个表率,自己也可以多看书,哪怕你拿本书做做样子,孩子看到了也会喜欢看书,并很爱与人交流,性格也很开朗。进入学校学习后,对书本不仅不会讨厌,还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其次,给孩子一个良好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小孩子上课一时走神,没听懂导致作业不会做,或粗心大意考试没有考好,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我们以平常心来对待,毕竟他们未来的学习之路还很长。一时的失误并不等于最后的失败,如果一直都很好,他体会不到挫折,也未必是件好事。有时候静下心来分析,小孩子一时考不好,别人问起来感到脸面上过不去,这实际上是自己的虚荣心在作怪。想开了,根本就没有什么。再对比一下自己,小时候读书是否都是那么优秀?可以说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的学习成绩还不如他们现在,那又有什么灰心呢?所以还是要摆正心态,作业不会做,我们要静下心来,启发点拔他,考试考不好,帮他分析原因,找出差距,争取下次考出好成绩。对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从故事我们知道环境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孟子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我想这和他有一个睿智的母亲是分不开的!

第三,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是关键,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现代社会纷繁复杂,到处充满着诱惑,要使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必须从小培养孩子高尚的品格,从小就严格要求他诚实、守信、乐于助人,要有集体荣誉感。平时在家对他不说假话,这样也不允许他说假话。《曾母杀猪》的故事,大家都不会陌生吧。说的就是曾子小的时候他父亲要去赶集而他一定要跟着,曾父为了哄曾子留在家里,顺口说了一句:“好好留在家里,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曾父赶集回来以后,发现曾母真的在嚯嚯磨刀,他连忙上前问妻子:“你磨刀干什么?”曾母很坚定地说:“我磨刀是为了杀猪呀。”

曾父连忙对妻子说:“我只是为了哄他才这么说的

,他一个小孩哄哄就算了,还真要杀什么猪呀?”

听丈夫这样说,曾妻认真起来:“知道他是小孩你才不能说了不做,否则他会怎么看待他的父亲?既然我们已经说了要把猪杀掉给他吃,那就一定要做到,否则,我们这为人父母者不是就失信于一个孩子了吗?”

为了让年幼的曾子知道他的父母是遵守承诺的,曾母最后杀掉了家里那头原本准备过年才杀的猪,给了孩子一个守诚守信的教育。

曾子长大以后成为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后来成为了一个大学者。

第四,不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适当的时候帮助孩子减轻压力,孩子的心灵是比较脆弱的,压力太大可能会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甚至丧失学习的兴趣。不用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也不用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多少分以上等等,比如有时候测验或考试没考好,心情特别沮丧

家庭教育:一个父亲的育儿经


一个父亲的育儿经

“懒人”母亲给我的定位,直击本质。没有很多的人生规划和追求。按部就班的走到现在,上学、上班、结婚、生子,平淡也很平常的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溜达着。对孩子没有很多的期许,妻怀孕时,也无所谓男女,反正那时是独生子女政策,有什么都是上苍的赐予,接着就行了。在产房门口,第一眼看到这个小生命,当时也确实有一点触动:生命很神奇,血脉相连可以感应。

妻是个很好的女人,中国女人所有优秀的品质都具备。我很感谢我上辈子修的德。有孩子的人生就这样拉开了大幕。主演是我的妻和我的儿。我作为必不可少的配角和威慑性的存在,在适当的时候露一面刷一下存在感,仅此而已。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推崇的是中庸之道,抓原则性的问题就够了,其余自由发挥吧。我和妻在孩子刚出生时就商定了育儿的底线:一方在教育孩子时,另一方必须无条件配合,有异议,先保留,等孩子不在现场时,讨论后,按正确的实施,如果行为过激或做错了,给孩子道歉、改正。以身作则,是教育孩子做人的一个基本原则性问题,不回避。就严管和散养这个问题,和妻讨论过几次,全面而又平衡的教育方式显然我们还不掌握,只能先以微偏向一侧为基调,然后再往回放。严管的孩子,会成为一个“乖”孩子,胆子小、不生事,长大了更守规矩,违纪、犯法的可能性会小,但做事的灵性和创造力会被束缚,自信会差一些。反之,散养的问题更多,但如果避开这些问题,孩子将来的成就会更高。作为比较传统的家庭,我们没有能力为散养的孩子可能形成的严重后果的行为买单,所以我们选择定位在偏向严管,然后一点点往回放,毕竟我崇尚的教育方式是中庸之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根本就不按你的规划和剧本进行。很小的孩子就可以凭本事试出你的底线。和绝大多数男生的家长一样,我分到的角色是白脸,因为自己懒,还有不希望把孩子管傻,所以我直接干预孩子行为的时候并不多,但有一次是一次,作为核武一样威慑性的存在,我很合格,少了很多弄儿之乐。孩子很清楚我的底线在哪,这让我后来很省心,但这些是在我着实狠了几次心之后。周围朋友在羡慕我家孩子省心之后,我给他们讲了过程,就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

现在孩子小学毕业,梳理一下,看看大家是否有借鉴,毕竟每家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

说在教育之前,给孩子一个信心的源头。

如题,给孩子一个自信的理由,这个理由必须经得住推敲,让孩子坚信。我给我儿的理由是:爸爸是南方人,妈妈是北方人,生出来的孩子聪明(符合优生理论)。在孩子不自信时,提供给他力量,这种心理暗示,会给他提高成功率和抗挫折的能力。可能是我们灌得太多,孩子对自己的智力一直有优越感(但我就觉得他智力一般,甚至谈不上聪明,这就是人造的自信。但在孩子面前,我可是一直强调他这个认知。)如果不像我们这样,可以找一个孩子得意的事,大加认同,并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凌驾于周边大部分孩子的行为能力,形成自我感觉良好的认同感,形成心理暗示,让孩子自我认同,加强自信。

启蒙教育要快乐,要早。(忌拔苗助长)

启蒙教育行为很多,启智即可,可以是学习也可以是玩。但一定要找孩子感兴趣,接受度高的事情,最好是喜欢的,并且周边有一大批孩子也正在进行的项目。因为这样容易得到认同,产生成就感,能引起更大地兴趣,加深这种成就感,并容易引导延伸到别的方面。如我们孩子,在小学一年级老师告诉他:觉得你的围棋学得好,有发展前途,去参加***围棋班,我把班里唯一的一个推荐名额给你了。作为家长,肯定知道这里面的道道,其实老师和班里很多的孩子都说了同样地话(后来通过别的家长也证实了。)但不能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否定老师,让孩子对老师的话产生质疑。而且我们也认为围棋可以启智。认头花这份钱,克服接送不便,在儿子多次求肯下勉强答应了。(其实在孩子回来的路上,心里已经同意让他上了。)但为让孩子学会珍惜机会,我还是罗列了许多不想让他上的理由,装着最终被他说服了,如果他表现不好,我保留让他停上的可能性,孩子很努力,并且每年都要说服我客服重重困难同意他上围棋课。就这样一直上到孩子5年级下学期。混到业余三段(寒暑假不上,要陪姥姥、姥爷),佐证了孩子智商一般。

对于成就,不否定,不轻易表扬。肯定时,要正面。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取得各种成就,有些孩子认定的成就,真的让人很无语。比如一次游戏的通关,他很傲娇,莫名其妙吗,不要去否定他。对于小成绩、小成就,如果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可肯定的东西,那就开恩去小表扬一下他,提提士气。如果这段时间认可的比较多,那就果断不表扬。让孩子知道,很多时候,这种小成绩就是一种常态,你就应该如此。但一个孩子很看重,很得意的成就,必须给孩子一个正面的肯定,要正式,让孩子感到真诚,而不是家长在敷衍他。哪怕事后再批评他翘尾巴不好。所以我要表扬孩子一次,他会高兴好一段日子。让表扬成为孩子努力争取下一次的一个动力。

培养孩子的习惯,不是硬性的强迫,而应该是引导。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硬性的强迫,也能迫使孩子形成一些习惯,但会给对孩子形成一种伤害,形成以后青春期叛逆地隐患。要加以引导,让孩子自然的过渡。如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因妻在开发区上班,由我来接送。为让孩子早点独立,孩子从小班我就教会他自己穿衣、洗漱、吃饭,但这么大的孩子早上是贪睡的。每次迟到或险些迟到,我都会诱导孩子将闹表的时间前提5分钟。孩子自己动手调整的时间,前因后果他都很清楚,为得小红花,自然动作利落,对家长各种催。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早上基本上都是他在喊我起床,甚至很多时候早点都是他准备好的,惭愧。但有一样不好的是,孩子吃饭速度很快,现在把自己创成一个胖子。(但也形成不挑食,长得人高马大,现在就有一米八几的大高个了,充分体现出事物的两面性)

培养阅读,鼓励兴趣。

说到阅读,感谢孩子妈,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孩子妈就给孩子养成了睡前阅读的习惯,一度成为我们的负担,孩子必须在睡觉前听一个多小时的阅读,否则不睡。上班一天,到睡觉点还需要长时间给他读书,委实让人头疼。慢慢地孩子自己读书了,才一点一点把我们解放出来。对于孩子表现得好的奖励就是给他买他想要的书。先后将自己的两个书柜都让给了他。还给他办了天图的少儿借书证,并用借书证在天图借书。我鼓励他自己去查询他感兴趣的书,自己去借。(我不去筛选,认为过度保护不好,先让他从书上去认知社会和周围,毕竟先贤说过:开卷有益。)在班里,基本上所有同学的书也都借遍了。即使在期末考试前去借,我也没有阻止,说明他学有余力,这很好。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一贯支持。感兴趣就应该去认知,去做尝试,这是人生地乐趣,谁也没有权利剥夺。所以我鼓励他去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包括游戏。

学习是讲方式、方法的

学习是要讲方式、方法的,要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式和方法,这意义远大于某一次或某一科取得好成绩。在三年级以前没必要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鼓励孩子找到或者说建立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要知道,磨刀不误砍材时。

要认清自己,建立正确的坐标。

到了高年级之后,要让孩子认清自己,不要妄自菲薄,也不必目空一切。胜不骄败不馁。只有给自己正确定位后,才能为自己确立一个相对合理的目标,并为之努力。

这个世界,游戏是有规则的。

如题,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很大,所有的活动都要遵循规则。做人最起码地底线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的能力强大,可以制定一些规则。如果自己的能力不够,那就找一个适合自己规则的游戏,加入进去,进行自己的人生。努力地按先贤所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学生时代,学习固然重要,努力锤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也是学生时代的一个任务,学会付出,学会在各个方面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也是一个寻求成就感的过程。作为父母,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只会死读书。

给孩子提供空间。

低年级,我给孩子制定规则,更多的时候,我希望他给自己制定规则。而我给他提供很大弹性的空间,来让他实现自己的意志,我不希望,在孩子的心中我就是一个大家长,我希望自己在他心中能有更多的角色。比如,从小孩子就知道,只要完成他该完成的内容,剩下的时间他就可以自由的支配。就算我认为他该完成的内容有折扣,我也不会当时去叫停他自由安排的事情。我会在他完成这次自由安排之后,提出异议,建议他修改完成的标准,作为下一次的行为规范,比如增加预习的内容,又比如整理好自己的东西,做好善后,才叫上一件事的完结。我从来没有在孩子享受规则带来的权益时,对规则进行变更和否定。为孩子提供空间,这很重要。

学会总结。

每做完一件事,要学会总结,整理。确保自己在不停地进步,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学会改进和完善。就像考试时,写完要检查,可以不会,但不要遗憾。做事也如此,事前准备工作要充足,过程中要尽力,事后可以不问结果。

最后,我要说的是,家长的权威、威严,远赶不上家庭的和睦和孩子健康的成长。我们自己在孩童时代的成长是懵懂的,现在可以和孩子共同再经历一回,这回可以自己主导,活得很明白,但要记住,你不是这回的主体,所以请尊重主体,让他活出精彩,才是我们这回的主责。

孩子六年的小学生活已完结。留字以示纪念。以后,孩子会更加独立,希望在我们的目光注视下,他们能走得更快,更远,更踏实。

家庭教育概述、家庭教育的内容


所谓家庭教育就是在家里或家庭开展的教育。具体说,就是父母或长辈在家里开展的对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活动。传统上以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就是,家庭教育不像学校教育那样有正规的课程、教材、教法、甚至认为家庭教育是随意的。

这在某些情况下有一定的道理,但这样理解家庭教育显然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家庭教育也是一种有目的的影响活动,尽管它没有学校教育中那样的教材,但它的内容是固定的;尽管它不一定像学校那样坐在教室中接受教育,但家庭处处是教室;尽管它的教学方法看上去“不专业”,但活泼的形式恰恰是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无形的方式实施有形的教育。然而,对特殊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的某些内容则体现出自己的特点。例如,聋儿的听力语言训练需要和学校教育相似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此,特殊儿童的家长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家庭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即把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社会和家庭贡献力量,自己生活幸福的守法的公民。

当然,不同的家庭,对教育目的的表述可能是不同的,但守法、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目的不变。

对于特殊儿童而言,教育目的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具体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措施上相应增加一些而已。

家庭教育的内容

家庭教育的目的决定了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然后才是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来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

一般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即令儿童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潜能充分发展和遵纪守法。这四个方面又可以概括为三种具体任务,即健康身心、塑造人格和辅导功课。大体上家庭教育的内容可以分成下列几个方面。

1.塑造社会需要的内容。社会需要的内容的含义或范围非常广泛,大到法律法规的遵守,小到买东西排除都属于这个范围。

2.矫正缺陷和不良行为。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是祛邪扶正。那么,那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缺陷行为和不良行为,如撒谎、偷盗等都是需要矫正和消除的。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养成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这既是儿童上学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也是他们将来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

4.文化知识的辅导。在儿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各个年级,文化知识的辅导已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5.成家立业的内容。成家立业的内容实际上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内容之一,它包括的内容很多,例如恋爱、婚姻的内容,理财的内容,生儿育女的内容,处理家庭矛盾与关系的内容等。

对特殊儿童而言,家庭教育还要加上一些针对不同儿童特点开展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内容。

父亲不要轻易的当甩手老爸


对孩子而言父亲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板是应该高兴的还是应该难过呢,我对与父亲不是大老板的孩子来说应该无法了解身为大老板孩子的的苦衷吧,那现在来了解一下吧。

年轻爸爸更愿承担育儿责任

Alex电子商务企业副总

36岁的Alex一直认为事业和家庭能够共同成功,他认为男性在育儿方面的主要作用不是身体上的照顾,而是在孩子性格的养成以及价值观的引导上。这些性格品质将帮助孩子安稳地度过未来的生活困难!他结合多年的工作体会,总结了三条家训:认真、宽容和坚持。这三条家训,等到孩子会认字了,他会写上完整的注解!他认为只有做事认真才有价值,做人认真才有内容;而宽容的人对人对己才能具备良好的心态;坚持是哪怕小小的成功都需要的!幼儿教育

至于这些品质如何影响到孩子,他用四个字总结——言传身教!尽可能引导正确的言行,更多时候顺其自然,鼓励他正当兴趣的自然发展。四岁的儿子现在对电脑非常感兴趣,可能跟老爸从事的行业有很大关系!由于平时出差特别多,Alex可能要一两个月才会跟孩子见上一面,所以他非常珍惜和儿子相处的分分秒秒,非常认真地和他做游戏,一起看书。家庭和事业的平衡一直是他的一个难点,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在年轻人居多的新兴行业,大家开始关注事业和家庭的双丰收!他还曾经专门邀请了亲子专家为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

“三桌爸爸”是无奈之举

张阳销售总监

张阳的第一次婚姻由于诸多原因解散,留下一个女儿,由于小时候对女儿娇宠过度,而且前妻也没有很多时间陪孩子,所以正值青春期的女儿非常叛逆。前年与现在的妻子有了“爱情结晶”之后,他就发誓:这次一定不能错过孩子的教育!然而事业正处于成熟期,工作需要大量应酬,自己成了标准的三桌爸爸——办公桌、酒桌、牌桌,每天回家孩子都已经熟睡,只有一个星期一次的早教课,是妻子给自己的“死任务”!幼儿教育

虽然在心里,对儿子非常重视,但是一到做起来,看到妻子把孩子照顾得很好,而且孩子还小,于是在工作忙的借口下一次次错过与儿子相处的时间!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他发现在这有限的相处时光里,儿子开始有意无意地模仿自己,开始是一些动作,后来发现性格上也有自己的影子。

其实张阳的惊奇一点不奇怪,父亲是男孩成长的榜样,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意识到自己的目标是当个男人,他需要周围有位男性作为效仿对象,因此往往模仿与自己性别相同的父亲,将父亲身上的特质吸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父亲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为人处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塑造自己。亲子教育

幼教专家认为,父亲在女孩的成长过程中,同样重要。女孩对男性的了解最早并主要通过对父亲的观察,女孩与异性的交往方式也受到孩提时代与父亲关系的影响。如果从小成天目睹父亲吃喝嫖赌放荡无度,女孩内心可能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还可能受此影响无法与异性建立合理的亲密关系,对婚姻、家庭失去信心。此外,当女孩发现父亲鼓励自己参加打球、钓鱼、爬山等传统男性项目时,她能在拥有细腻温柔等女性特质的同时,也发展了进取独立的男性特质,成为一个个性更完善更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人;她还能抛弃性别刻板印象,更平等地看待男性和女性的能力。

父亲有属于自己的事业不论对于孩子,还是妻子来说都是为以后的生活的保证,但是这就是他们想要的全部么,相信父亲们通过对上面内容的了解希望以后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可以上点心。

育儿心得:凸显父亲家庭教育位置


育儿心得:凸显父亲家庭教育位置

前晚,我参加了由儿子幼儿园组织的“父亲教育在行动”班级亲职教育活动。活动通过先让每位“爸爸”进行自我简介,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以此为切入点,让大家思索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很好地包含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的一部分“精彩”是不是来源于自己,最后班主任老师还对如何做好一名好爸爸为大家做了生动而精彩的阐述,令人印象深刻。整个活动过程可以说气氛轻松、互动性强,且对“父亲”这一角色极富教育意义。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就自己而言,收获最大的就是强化自己对父亲在家庭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以及怎么在今后以行动来带动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的思考。我认为,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当然包括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这里既要母亲的教育,同样也离不开父亲的教育。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态度,也是一种教育方法。父亲的教育在子女的成长中,有着母亲不可也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后,对待儿子教育上,除了要培养他具有坚毅的气质外,还必须注重他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进而树立一个男性应该具备的自信感和责任感。

相信《畅谈家庭教育:父亲当甩手掌柜让孩子缺“钙”》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