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种家庭教育方式 你属于哪一种

01-07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种家庭教育方式 你属于哪一种”,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粗暴型的、有温柔型的还有经济刺激型的,总而言之不同的家庭环境、条件,教育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在中国,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九类,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吧!

1温室栽培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的家长更有精力和能力来培养教育子女,尤其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以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

然而,却没有想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却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最后父母只能操心到老。

2模具制造型

这类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孩子的生活习惯、活动范围方,到读书的方法、兴趣爱好,甚至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的指导。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会错,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的。

殊不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虽然不否认有一些孩子会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只是模型制造的“产品”,父母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3经济刺激型

现实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以物质刺激孩子为主:考第一,奖励100;考前十名,50等等。以至最后孩子的脑袋瓜里只有一个“钱”字,做家务?可以,给钱;帮爸爸买烟?可以,给钱;帮你做作业?可以,给钱......

4极力压榨型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父母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好的前程。在平时,孩子们都会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

5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在有的父母眼里,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表现不错,那就是天才的举动,即使表现不好,那也是别人的错,老师的错,学校的错,反正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的。这种危害,相信不说你也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6温和唠叨型

有的父母性情比较温和,孩子一出现问题时,就开始絮絮叨叨,就好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最后孙悟空受不了了只好离开。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可能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都很利。

7原始放纵型

有的父母因为忙着打工挣钱,或因为婚姻破裂,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也有的父母认为读书没用,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不读书同样能挣大钱,于是,干脆任其自生自灭。甚至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但却没有万能的老师!

8易怒暴力型

虽然如今的教育理念并不认同打孩子,但依然有很多父母还是抱“不打不成器”的方式教育子女。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怒火一来,就对孩子拳脚相加。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变得很懦弱,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阴影,将很难消除。

9较为理想型

这一种,是作为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提出的总结,同时也可以作为补救以上一些家庭教育缺陷的建议。

重视孩子,爱孩子,但不溺爱;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但要让他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要给孩子适度的独立空间;幼教与小学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良好的经济观念,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6种颜色代表家庭教育6种最好方式


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能够用颜色来表示,不一样的颜色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最优秀的颜色搭配代表了最好的教育方式。

黄色──快乐

巴尔扎克曾说:“爱情浓厚的夫妻所养育的孩子,往往富于爱情的特色:温柔、活泼、快活、高尚、热心。”因此,父母之间要充满爱意,相敬如宾,帮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

快乐的家长懂得将快乐的事讲给孩子听,不仅能使孩子明白快乐是人生追求的目标,而且知道如何去制造和珍惜快乐。另外,培养孩子各种兴趣,经常引导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不断体验成功,也是得到快乐的窍门。只有孩子的生活充实了,并且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他才能真正地快乐起来。

橙色──温和、温暖

当孩子犯了错,或者家长情绪不好时,能否依旧温和地对待孩子,就要看家长的修养了。

孩子犯了错,如果一时还没有认识到错误,心理上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抵抗情绪。面对此时的孩子,家长要尽可能保持心平气和,听他说,给他机会把内心的怒气发出来,再看看自己能做些什么。不要对孩子横加指责、冷嘲热讽。

有时,考验源于家长自己。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艰辛,竞争的加大,家长有时也会愁苦不堪,大发其火,甚至伤心哭泣。但这种情绪应尽量避免向孩子发泄,更不要随意流露出茫然、悲观之态,不要轻易将矛盾暴露在孩子面前,应该有意识地让孩子经常看到你的笑脸,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形成昂扬乐观的心境。

红色──希望

红色代表希望。在日本的家庭中,经常能够听到母亲这样对孩子说:“你真是我的好孩子,将来一定会很有出息。”这句简单的话看似平淡,但传递给孩子的却是接纳、认可和肯定的信息,是希望,更是梦想。它对孩子健康心理的积极作用和行为引导的正面影响极为重要。

家长经常给孩子鼓励、希望,帮助其形成梦想,可以引导孩子逐渐地迈向成功。每个孩子都有其优点,家长要尽可能地发现孩子的优点,表扬他、肯定他、给他希望,让他敢于梦想。

育儿心得:换一种沟通方式


育儿心得:换一种沟通方式

转眼之间,绕绕来到我家已有六年。六年来,在与他的相处中,有过汗水,有过心酸,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快乐,欢笑和希望。在教育中有很多困惑,虽然在教育方面书籍也买了不少,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且有时候根本就忘记书中的方法,用比较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慢慢的我发现,粗暴解决问题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那就是孩子也粗暴来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我感觉必须改变方法,改变沟通方式,遇到问题时换一种方式来处理,时间久了,我感觉这种方法很出效果,下面与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

一、是做朋友还是做家长?

做朋友一起嬉戏玩闹,一起分享欢乐忧伤;做家长高高在上,责备斥责怪罪,一副全是我对的姿态。也经常听到一句话,就是父母双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者说孩子一定要怕一个人,这样才能管的住他。刚开始,我也坚信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明确分工,但现实中就是爸爸做白脸,我做红脸。不过慢慢的我发现,这种方法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导致他与爸爸的关系很不好,经常在我面前说爸爸的不是。虽然我也再三告诉他爸爸其实是很爱你的,但并不理想。感觉必须要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方式,于是有意无意的为他们父子俩安排一些游戏,比如一起捉迷藏,扔沙包,头碰头下象棋,手拉手看电视,一个盆里洗手。一段时间后,他们两个就像一对很好的朋友,绕绕也不再抱怨爸爸了,而且还很喜欢与爸爸一起玩。

二、与其他小朋友做约定

与一些家长聊天谈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发现很多缺点都是共有的,比如有时候,我喊他做事情,一声两声不理,三声四声不应,虽然与他约法在先,但并不凑效。有一天,我们在外面玩耍的时候,绕绕邀请一个小朋友到我家去玩,这个小朋友也是三喊不应的典型。我突然灵机一动,问那个小朋友,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情,答应了我才让你去玩。那是小朋友问什么事情,我说你们两个玩的时候,我喊你们一定要答应的,不能不应。绕绕一听,还反过来帮我劝起来那个小朋友一定要守住这条规定。从此之后,他突然变了,在这件事情他做的很好,我们两个有呼有应。而且我还经常听到他与小朋友约定这件事情。

三、照顾到孩子的尊严

绕绕有时候也会说谎,他说谎时,我就问他为什么要说谎,但是他很少承认,还再三肯定事情就是他说的那个样子,这有时候让我很头疼,我想是不是也需要换一种方式来解决。有一次,他与小朋友一起在紫荆小学踢球,自己钻网洞的时候,脖子不小心被网线勒了几条痕。他跑到我面前说要回家,我说玩的挺好的,为什么要回家呀。他说别人把他弄伤了,很疼,不想玩了。以我的了解,如果是别人弄伤了他,他肯定会告诉小朋友的家长的。但是这次没有,想反驳他的时候我忍住了,没有戳穿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说,今天我来讲故事吧,不要听低音炮了。他说好。我讲:小松鼠和小白兔是好朋友,他们两个经常一起玩耍,捉迷藏。有一天,他们两个又开始捉迷藏了,小松鼠为了不让小白兔找到他,就躲进了一大片荆棘里,不小心把腿弄伤了,小松鼠连忙回家告诉妈妈,说是小白兔把他弄伤了…故事还没讲完,绕绕就笑了,说,妈妈,小松鼠怎么与我一样呀。我一听,感觉有戏,这孩子要说实话了,就装着不知道的样子问他什么一样呀,他说,其实我今天也是不别人弄伤的,是我自己不小心弄伤的。我问他为什么要怪别人呀,他说,我怕你心疼我,也怕你骂我,于是我们两个就展开了一场讨论会。

四、让他熟悉一个名人

我经常讲爱因斯坦的故事给他听,他也很崇拜爱因斯坦。他饭量很大,但是偏食,不爱吃蔬菜,就爱吃肉。有一次吃饭,给他加了几个青菜,他嫌多。我说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来评价这几个青菜,你就嫌少了。他问什么是相对论,我说,你爱吃肉,给你5块都嫌少,不爱吃青菜,一片嫌多,这就是想相对论。他一听,很兴奋,想试验一下,问我,那我如果吃六片青菜呢,我说这也是相对论,你看我也不爱吃青菜,但我可以吃半碗,你才吃六片,所以你吃的还是很少,吃肉与吃青菜那是你自己的相对论,我们两个比吃青菜,是我们两个的相对论。他一听,就笑了,然后慢慢的,慢慢的,他开始吃了,现在已经很爱吃青菜了。

五、给自己五分钟的时间

孩子做了错事,很多家长都是对孩子大发雷霆,没有给他改正的机会。我曾经也是这样,当绕绕做错事情,或者无理取闹时,就冲他发火。时间长了,一点效果都没有。于是我就调整了一下,当他再次无理取闹时,我强忍住,告诉自己给他五分钟的时间,如果过了五分钟还没忍住就发火。其实很多时候不到3分钟,孩子已经平息了,当然自己也平息了。

总之,与孩子相处,一定要有耐心,不能太急躁;要相信他,多给他们一些肯定是语言;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事情;要开口教育,给他一个想象的空间。教育孩子,不是围绕,也不是放养,而是守望。

体罚是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在教育中,离不开惩罚。但是,对孩子的惩罚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不用理智、温柔的良言善语,用皮带抽和打耳光,如同对雕塑对象不用雕刻家的精巧雕刀,而动用了生锈的斧头。”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点”和“错误”都会伴随着他的脚步。成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惩罚与奖励,不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孩子明白父母的惩罚是因为爱,便能够理解或认同这样的方式,并会越来越懂事的。

体罚能解决什么问题

英国卫生部曾经公布过一份咨询文件,内容是“建议修订法例,禁止父母以任何辅助物来击打孩子,以及用其他可以伤害孩子头眼和耳的惩罚方式。”

英国《独立报》针对卫生部的文件进行报道,称:“英国政府正考虑立法禁止以藤条、拖鞋和皮带等物件体罚孩子,违例的父母一经定罪,或须坐牢。”文件公布之后,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针对部分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85%的英国父母希望保留体罚子女的权力。

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在体罚孩子的做法上却存在相似之处。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儿童是其父母的财富,也就是私有产品,对孩子进行打骂或其他处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些父母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贪玩、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说错话、做错事等各种原因,对孩子采取体罚、打骂的方法。从古至今,更流传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说法。

《教育法》出台之前,教师体罚学生也深受大众认可,也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体罚之后,父母和老师都能找到理由说服孩子:打你是因为爱。《教育法》颁布之后,“为人师者”体罚学生的历史宣告结束。但是,“为人父母者”可以体罚自己的孩子,似乎仍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师体罚学生,会受到一系列的惩罚,父母呢?

某报曾刊登过一例成人体罚儿童致死的消息:一位家长因为孩子贪玩没完成作业就用棍棒体罚,因为时间太久,孩子被打死了。还有一则真实的案例,说的是一个孩子因为想和父亲一起外出,孩子的父亲要去办公事不能带他,在其不听劝告的情况下,其父一怒之下踹了他一脚,结果这个弱小的孩子便惨死在了父亲的脚下。

近些年来,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每一次都会引起人们的震惊。有所不同的是,早些时候,人们对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过早离世感到扼腕。现在,人们的第一感觉是——打死自己的孩子也属于刑事犯罪。体罚致死的现象尚属少数,它是体罚孩子所造成的最恶劣后果。对于那些活蹦乱跳的儿童来说,体罚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却比死亡还要严重。

体罚教育是一种“无能的教育”。

它是父母对子女的粗暴态度,也是造成两代人内心产生隔膜、水火不容的根源之一。体罚是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儿童需要安慰、需要同情、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缺乏了这些因素,便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时也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儿童经常处于体罚的压力中,内心会产生恼怒和愤恨,形成固执和对抗的心理品质。无论父母说什么,怎么说,甚至还没有开口,孩子就已经做好顽固反抗的准备了。

拷打、责骂和体罚永远不能作为一种影响儿童心灵的好方法,它唯一能够留给儿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冷酷和粗暴。这么做的结果是养成儿童固执的脾气和不可挽救的怯懦和虚伪。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体罚孩子容易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父母或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要么越打越“皮”,要么就是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状态。

父母面对孩子的过错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充分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和原因,给孩子申辩和阐明自己观念的机会。如此,孩子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会顺从和接受父母的批评和帮助,也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另外,一些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不良习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慢慢地学会了撒谎。父母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往往很难控制情绪,忍不住又是一顿打骂。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与他所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有关。所以,每一位父母在面对一个“问题孩子”的时候,都应该认真地自我检讨。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除了是父母之外,还是老师,甚至是“兄长”、“姐妹”、“朋友”,多重关系不仅让孩子感觉受到了尊重,还能够体会到心与心的和谐交融。

发现孩子喜欢说谎之后,应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并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说真话办实事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成人说话、做事要一言九鼎,切忌乱给孩子许愿,放空话。勿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要让孩子从和谐的氛围中认识错误,敞开心扉,诚恳地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养成诚信的品行。

或许,成人从未深入地探寻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所犯的过错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呢?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喜欢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大吵大闹,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或者把最好的衣服一层层地套在身上,他们的“表现欲”在这个时候特别强烈,完全摆脱了成人的掌控,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父母开始采取打骂的方式。孩子安静下来,跑到一边哭泣,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都是无心之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本能。这时,成人不应随便发火,而应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和客人有事要讲,请他到旁边去玩。如孩子仍管不住自己,可规定时间让其罚坐或罚站。在规定时间后,与孩子心平气和讲道理。

所以,如果父母未能对孩子的过错进行说明和引导,孩子只能看到父母的“表”(责骂或体罚),却看不到父母的“里”(爱或期望)。久而久之,孩子会将父母视为仇人,一旦无法承受压力的时候,就会把不满发泄到父母身上,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一位母亲对心理咨询师哭诉,孩子竟然对她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原来,这位母亲在儿子做错事情之后,习惯地打了他一巴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她十分惊恐——孩子顺手抓起一个茶杯扔了过来,差点砸到她的头部。然后,这个孩子还恶狠狠地对他的母亲说:“走着瞧,等我长大了再跟你算账”。

每一个孩子都很爱他们的父母,无论他们哭闹还是撒娇,全部的希望都是得到父母的爱护。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教育好孩子,希望棍子、鞭子、绳子能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不过,孩子是不会被打好的,体罚的次数越多,孩子越是不能正常成长。甚至有一天,他们会将积压的怒火全部发泄到父母身上,那个时候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余地。在成人的面前,孩子虽然是一个弱小的个体,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成人应该遵循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提出要求在前,帮助孩子在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此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孩子与孩子之间势必存在差异,成人尽量不要按照某个所谓的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即使对比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成人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表扬,让他们进步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拿他们和别的孩子比较,更不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他们身上撒气,这种做法太野蛮了。

教育孩子的时候,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它和体罚完全不同。如果孩子做了特别不好的事情时,父母可以采取“事不过三”原则。第一次是温和的告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第二次是严厉的批评,除了再一次警告孩子之外,还应该好言相劝、耐心教导;第三次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了。惩罚一定说到做到,不给孩子任何的侥幸心理。

孩子还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对于是非曲直有时缺乏正确的评判,有时难免会犯错误。即便是成人,有时也是难免的,所以对孩子第一次的错误,无论多么严重,也要好言相劝,耐心教导。如果同样的错误还犯第二次,那就不是无意而为了,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不能轻视。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同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并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向父母承认错误:我这次记住了,决不会再犯了。

惩罚的时候尽量避免采取体罚的手段,父母可以没收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或者明令禁止孩子接触电脑,又或者可以用做家务来惩罚孩子,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惩罚方法。

游戏是一种认知和学习方式


对于3岁以下的宝宝来说,游戏是一种认知、学习的方式,它包括日常生活中广泛的交流和活动。作为父母,怎样融入宝宝的游戏中,更好地和他玩呢?美国早教专家玛思博士认为:最重要的是父母必须具备游戏的态度。

将生活游戏化、趣味化

游戏,就是让事情以一种好玩、有趣的方式进行。而对孩子来说,生活就是游戏。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妨多动动脑筋,让生活中一些平常琐事(比如:穿衣、喂食、洗澡等等)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宝宝,使他从中感受到快乐。就拿给宝宝穿衣来说,你可以边穿边念自编的《穿衣歌》,并配上动作。这样,不仅能增加穿衣的乐趣,还能让孩子学到穿衣的方法。

游戏就是和孩子在一起

在和孩子游戏时,父母应该抱以这样的态度:游戏就是和孩子在一起,让游戏纳入自己的生活。不管你有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一点时间来和孩子游戏。

游戏,不在乎你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和孩子游戏的质量。也就是当你在和孩子游戏的时候,是全身心的投入,将你的全部注意力关注在孩子的身上。这样,即使每天只有几分钟,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建立每天固定的亲子游戏时间

为了更好地增进亲子的互动,玛思博士建议你每天和孩子有一个固定的游戏时间。以下是两个很有效的方式:

方式1:睡前时间

从小婴儿开始,你就可以每天在睡前给他读故事。也许宝宝并不一定能听懂,但是这种温馨、恬静的氛围以及妈妈柔和的声音,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而且能很好地刺激其语言、社交、想象、感官等能力的发展。

方式2:洗澡时间

在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你可以将各种有趣的塑料玩具、防水玩具放入水中,边洗边让宝宝玩,甚至还可以给他讲一些洗澡故事,让宝宝在洗澡中感受到快乐。

玩水是任何一个年龄层的孩子都喜欢的游戏,它能增强孩子感官的刺激,帮助孩子放松。

成为孩子的游戏伙伴

游戏时,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我们成人往往是完全不同的。所以,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成为他的玩伴,少不了以下的付出:

细心观察孩子的需求:父母首先要善于观察孩子,去真正体会孩子的需求和想法。

当孩子东张西望时,他是不是想要看一些东西、听一些东西?这时,你可以拿一些颜色鲜艳、能发声的玩具来逗引他,看看他是什么反应。当孩子将手伸出来时,他是不是想抓或摸一些东西?你不妨提供一些有触感的毛绒玩具来给他尝试抓玩。所以,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兴奋点,是十分重要的。

跟随孩子游戏:当你与孩子游戏时,你的作用是支持孩子、鼓励他去玩,让他自己发现更多有趣的内容。在游戏中,父母最好跟随孩子的脚步,看他怎么玩,然后再融入到他的游戏中。

提供游戏的引导:和孩子游戏时,除了需要观察、支持以外,还要有一个适当的引导。比如,你的孩子对扔的动作特别感兴趣,手里一拿到积木,就到处乱扔。你只要静静地在一旁将积木一块一块捡起来,然后搭出一个房子的造型。这时他的注意力就会被新的玩法所吸引或转移,自然就不会做破坏性的动作了。

总之,游戏是一种态度。如果你以这个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孩子,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有趣、好玩。子乐,汝乐,众乐乐,何乐而不为呢?

5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语气


5种正确的家庭教育语气

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将对孩子的情商、智商、气质、修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信任的语气

孩子特别希望得到成人特别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对孩子说话时要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学打羽毛球,你用信赖的语气说:“星星,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打球的。”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并让他明白,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切勿用的是挖苦的语气,这会给孩子的自尊心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

尊重的语气

从两三岁起,孩子的自我意识就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愈发强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说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当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时,应该用尊重的语气:“那你再玩一会儿,不过,玩完了,可一定要学英语。”孩子就乐于接受了。

商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让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例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乱丢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这么说:“星星,玩具乱丢,多不好的习惯啊,你跟妈妈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吗?”千万不要用命令的语气,否则,孩子听你责备,心里就会产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开心的。

赞赏的语气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和表现欲,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加以赞赏,会让他更加乐于表现。孩子画了一幅画,也许画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画的热情和认真劲儿就是最大的优点。当孩子把画捧给你看时,不能轻描淡写地应付几句,这样会让孩子对画画失去热情和信心。应该用赞赏的语气肯定他的作品。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有了快乐的情绪体验,对画画就会更有兴趣。

鼓励的语气

要孩子做到没有过失,这是不可能的。当孩子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在过失中总结教训,积累经验,鼓励他再次获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帮妈妈端饭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烂了。你不能责备他,这样会打击孩子尝试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气。应该用鼓励的语气,既教给实践的方法,又给了孩子再次尝试的信心。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一种爱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天都有惊喜在上演,如果曾经错过了,那么请从现在开始从孩子的语言、动作、情智、思维去观察,然后具体表扬、支持、最终放手,你会发现,其实有时候放手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一种无言的爱!

xx现在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和事,有些事不再需要我再三的强调,但是有时候我这唠叨的毛病总是改不掉,在和xx对话中通过她强烈的表达语气透露给我的信息是:原来不知不觉中我帮她做得太多了,她认为应该有自己的决定权和挑战欲、探索权,不过现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也不迟,尽管曾经错过了些给与她建立自信的机会。

上个周末,带xx去了广东大峡谷,到达山顶的时候,我发现原来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下到谷底玩了水,xx冻得不行,还是想玩,后来强制拉上岸的;再从谷底爬上山顶,途中台阶陡峭,多次要求xx休息一下,可她还是蹭蹭的往上爬,回家的时候在车上睡了一觉啥事也没有,我腿酸痛得不行,这时xx在旁边说了一句话:妈妈,以后爬山的时候不要总叫我休息,我又不累。是啊,其实玩水也好,爬山也罢,不能把自己的担心和关爱强加给孩子进而剥夺xx的权利,在爬山的过程中,孩子享受着那种探险和攀爬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有种叫自信的东西慢慢在壮大,而我却在抹杀这份自信和快乐,还好在家里,xx叠被子、扫地、洗碗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都非支持,一方面可以煅炼她的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她爱劳动的好习惯,虽然有时候被子叠得不够整齐、地有时候扫得不尽人意,但我觉得她能动手去做并最终坚持下去就好,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那么在以后成长的日子里,这种好的素养会一直伴随着她。

放手后,可能会有各种担心,其间也会犯错、走弯路,但只有让孩子体验过后才能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她们在当中收获挫折、自信、快乐,为以后的学习、人生垫定坚实的基础,不能处处帮孩子包办,该放手的时候就放手,相信自己的孩子,完全地去信任她,你会发现放手远比包办、唠叨的方法更管用,因为放手原本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一种爱!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周国平说,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是一种教养。

是的,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于一种本能,不用学也会。尊重孩子,这样一种美好的教养,我们还需要慢慢修炼。

我们深知,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小孩,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教育。

我们不要苛刻孩子,也不要苛刻自己,过度的焦虑与恐惧,以及与孩子之间不必要的意志较量,都容易造成亲子关系的紧张。

试着,从这些小事做起,学着尊重孩子。

-01-

把“不”用在恰当和关键的时候

在养育中对孩子说“不”就像本能一样,是非常自然且容易的事情。

如果每天数百次对一个孩子说“不”,很快这个“不”就不管用了。

对于1-2岁的孩子,主动摆弄各种东西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你可以把一些贵重、易碎的东西放在他看不到、够不到的地方,而减少对他说“不”。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如果不是什么涉及人身安全、影响他人的行为,可以尝试用其他积极的方式,而减少对他说“不”。

-02-

避免当面评论孩子,更不能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

有的时候,你认为可能只是一些无伤大雅的字眼,确实是无心之失。

但是谁知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最不喜欢听到大人当众说自己的这里不好,那里不对。

那种难受的心情,用脚趾头想一想都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一次经历。

-03-

多给孩子一些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

小事情,让孩子自己决定,大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这样民主的氛围,不用等到孩子上学后就可以开始。

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他也可以选择今天穿什么衣服出门。

-04-

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许诺之前,请衡量一下自己是否能做到。如果不能,请不要轻易承诺。

其实,无论对谁,这一点也是做人的道理。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法做到,请向孩子说明情况,取得他的谅解。

对待孩子跟对待成人一样,讲究诚信。

-05-

永远不要恐吓孩子

恐吓,对小小孩而言是特别卑劣的招数。因为担心危险行为而恐吓他,因为不乖乖吃饭而恐吓他,因为想让他静一静而恐吓他。

殊不知,看似风平浪静的行为背后,孩子被强化了的恐惧心理,转移后容易造成隐蔽的问题和障碍。

-06-

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

我们必须得承认,如果要做到时时刻刻,对于家长们来说,相当困难,也根本不可能,因为我们也不是圣人。

而且我们小时候没有什么情绪管理类书籍或者教学让我们学习,但是这也不能成为我们的借口。

当我们想像一下,将来歇斯底里的那个人是我们的孩子,大喊大叫成了他唯一能处理极端情绪的方式,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从改变自己开始呢。

-07-

关注孩子的情绪波动,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

心理学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学习和了解孩子的精神生活,真的可以帮助我们“懂”孩子。

很多时候问题的冲突都不是孩子故意为之,调皮捣蛋,或者想当然的和我们作对。

当我们理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就可以耐心的帮助他顺利度过。

-08-

不要让生活和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人都会有低落,沮丧,甚至是愤怒的时候,不用强颜欢笑,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你,但是不要让负面情绪影响孩子。

在你能量只有不到10%的时候,找个自己喜欢的方式,充满电,再来面对孩子。

最后,我们请记住了,尊重,不等于纵容。

对孩子家庭教育的几个层次,你属于哪个?


经常听到这些话:“养不教父之过”、“有其父必有其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最开始是取决于父母的。然而很多家长并没有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

人民日报曾刊登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其中提出的家长层次论有五层,家长们都来看看,你属于哪一层?

1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现代家庭生活水平高了,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很舍得花钱,除保证为孩子提供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以外,基本是孩子“指啥买啥”。

家里条件没那么好,还会觉得是对孩子的亏欠。

有的家长不惜砸锅卖铁买学区房;暑假花3万给孩子报补习班等等。其初衷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想通过这些外在条件辅助孩子更好的学习。

同事张哥说“儿子跟我一点也不亲。我这天天忙着工作,加班、出差,不都是为了给他多挣些钱花!”另一同事反驳“现在讲究的是陪伴。你再不陪孩子,孩子就长大了!”

父母为小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是应该的,但仅仅在金钱上,在孩子的低层次需求上付出是远远不够的。

2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一样。“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有两位爸爸:

一位爸爸为了做生意,赚更多的钱,他错过了很多孩子成长的过程。儿子出生、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他都没赶上。他没参加过孩子的家长会,甚至仅有的几次送孩子上学,还经常搞错班级。

另一位爸爸在业余时间会陪女儿讲故事、散步、做游戏……逢人就说女儿是贴心小棉袄,跟自己特别亲。他说“时间不白花,收获的都是幸福。”

你觉得两位爸爸,两个孩子谁更幸福呢?

答案不言而喻。

时间挤挤总是有的,钱是赚不完的,工作也是做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长却只有一次。舍得为孩子花点时间,与孩子共同享受成长的过程,别把自己当成家庭教育的局外人。

3

第三层次: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什么是教育的目标,可能很多家长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

举个例子:你想培养孩子具有的品质:善良、正直、勇敢、诚实、自信;你想让孩子成为有出息,有前途的人:

上重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找好工作、有幸福的人生;这些就是目标。

家长根据这些目标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是完成教育目标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人对教育孩子没有具体的目标规划,想一出是一出,也不管孩子愿不愿意。

三年级的芳芳诉苦:

她妈妈给她报了十个辅导班,占据了她所有的休闲、娱乐时间,她感觉自己完全变成了学习机器。

除了常规的数学、英语补习,还有一系列特长培训班,每天放学就是噩梦的开始。而一些舞蹈、书法特长班都是爸妈让她学的,她并不喜欢。

孩子不感兴趣,学这么多的意义何在?

与其画个好大的圆,将来无法填满,不如脚踏实地,完成每一个可行的小目标,前提是这些目标的设立必须是和孩子一起规划的。

4

第四层次: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托尔斯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初的学习、模仿对象。

同学小林上学的时候是个特立独行的女孩,经常把头发染的五颜六色,通宵玩游戏,玩极限运动,怎么潇洒怎么来。

但她结婚有孩子后像变了一个人,每天用规律的生活来替换从前的率性。为了陪孩子学习,她还参加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每天和孩子一起学习、进步。

她成为孩子的好榜样,还为自己更新了知识库。

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当代家长不像从前只根据经验教育,而是对教育方法、教育技巧、孩子心理健康学习都有着迫切的需求。

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让家庭教育的方式更加合理,让孩子的成长少走一些弯路。

这就是言传身教正确的打开方式吧。

5

第五层次: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并以身作则

看过爸爸去哪儿的都知道,嗯哼是个很“难搞”的小朋友,有时候面对任务,他没有安全感,对未知的事情感到害怕,当别的小朋友都去做的时候,电视机前的你可能已经责备他胆小爱哭了。

但杜江是这样做的,他没有生气,而是告诉嗯哼这个任务不存在风险,不会遇到可怕的东西,要勇于尝试,你可以做到,即使做不到也要试一试,爸爸永远支持你。

但现实中很多家长是怎么做的呢?

“再哭就不要你了,丢人”

“你怎么不学学人家”

“笨死了”……

为人父母,最高层次就是时常给孩子怀抱、温暖,支持、鼓励孩子去发挥,而父母就是他坚强的后盾。

[婚庆 情人节心心 分割线]

家长们,你在哪个层次?

除了为孩子花钱,你愿意为孩子花时间吗?

你会与孩子同步学习伴随孩子成长吗?

你有在更高层面上思考教育、思考孩子的人生规划吗?

你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真的足够耐心、足够坚持了吗?

喜欢《九种家庭教育方式 你属于哪一种》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