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有女儿,这七种教育方式千万要戒掉!

七月份教育笔记 幼儿园种说课稿 01-07

生女儿绝对是种时尚,常听身边的姐妹说,“女孩多乖呀,我要生个女儿”,“女孩多可爱,还可以和我一起美美地逛街”,“我希望二宝是个女儿”,“看你的文章老说生个儿子累成狗,男孩太淘了,我要生个女儿”......

当然,这些都是说说而已,男孩女孩都一样,这些人生个儿子照样乐开花……

但是我们真的知道怎么培养女儿吗?现在社会讲究男女平等的同时,也意味着竞争压力是一样的,一个乖巧安静美美的女孩真的足够了吗?

来自美国的阿尼·伯格(Anea Bogue),拥有文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很有名气的教育家,并创办了RealGirl 研习会。她分享了7个可能阻碍你女儿充分发挥潜能的教育方法,你可能对此还全然不知。(原文标题:7 Ways You're Hurting Your Daughter's Future)

01

教导她有礼貌,且保持安静!No!

举止端庄有礼貌和沉默寡言、保持安静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但看起来女孩们经常被推进后者的范围之内。

“ 女孩是蜜糖是香料是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句格言是用来引导我们抚养可爱的女孩子的。”伯格说。“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对女孩灌输:为人友善,避免冲突,不要烦扰他人,以及要安于现状,都是成为一个讨喜可心的好女孩/好女人所必须的。”

对她未来的影响:显而易见,这种心态可能导致女性不去力争更高的薪水,因为她们不想开罪一位潜在的雇主,或者导致她们读书时不在课堂上大声发言,工作后也在会议中默不作声,以免被视为不够淑女。

如何避免:尽管我们都想让孩子彬彬有礼,不要忘记告诉女儿辩论、持有不同意见和交涉都是没有问题的,尤其在同辈中——当然要讲礼貌。鼓励她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在班级中大声发言,陈述她的观点,然后准备好捍卫自己的观点。

02

给她买带有鲜明性别色彩的玩具,No!

3岁前只递给她粉红色的玩具,你的孩子可能会认为粉红色就是她最喜欢的颜色,因为“那是女孩子所喜欢的”。事实上,研究认为,导致孩子们更喜欢有性别色彩的玩具的真正原因是父母和其他社会因素,而非先天的基因倾向。

对她未来的影响:这很重要,一份调查发现31%的“女孩”玩具都是关于仪表妆容,包括塑料化妆品玩具和娃娃的服装。同时针对男孩的玩具则鼓励发明、探索、竞争、灵活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全是创新者和领导者所必备的。

如何避免:在商店中努力避免只在有芭比娃娃和玩偶的那条通道逗留,而是向孩子提供鼓励科学发现、竞争、探索和解题的游戏和玩具。这些都是不错的选择。

03

对她的夸赞只有漂亮,No!

不错,她是可爱的洋娃娃,卷卷的马尾辫令她看上去如此可爱,让你忍不住夸她漂亮、可爱。但是她写起诗来也的确出色,还是位建筑奇才——能搭起复杂的积木,更喜欢唱甲壳虫乐队的歌曲,还能一边唱歌一边模仿弹吉他。

对她未来的影响:“我们所处的社会非常外貌协会 ,除非把你的女儿完全隔绝在各种媒体和学校互动之外,她总会明白仪表是很重要的。”伯格说。“然而,父母双方可以共同努力对她不基于外表的成绩(学业、体育、音乐,等等)予以奖励、进行认可并表现出由衷的赞赏,这样就能明白无误地传递信息——她的价值不是因外表而起也不会因外表而终。”

如何避免:伯格建议你“挑战一下自己,每赞扬一次女儿的外表,同时至少再赞扬两个她所取得的不基于外表的成绩。”

04

把她培养成“公主教”教徒,No!

现实生活中的公主们大多多才多艺,有真才实学。她们能说几国外语,具有卓越的外交技巧,但是你的小女儿不知道这些。她所知道的是,要想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关键是有一副足够美妙的歌喉以吸引一位王子将她从一堆麻烦中解救出来。

对她未来的影响:“公主文化鼓励女孩做落难少女,只需楚楚地等待一位白马王子从天而降, 拯救她 并为她及她的人生带来价值。”伯格表示。“我们将一直让女孩们有这样的感受——如若不依附于男性,她们自身是无足轻重没有价值的。”

如何避免:对你的女儿完全屏蔽公主文化这几乎不可能办到,并且只要能向她传递正确的信息,也真的大可不必。和她一起看电影《勇敢传说》(Brave)吧,它讲述了一位公主打破魔咒拯救她的国家和自己的故事——没有求助于男人。如果你的女儿已经爱上了传统的公主故事,一定要向她指出女主角自己所做的所有了不起的事情。

05

家里所有的体力活都留给爸爸做,No!

让家里的男人打开泡菜罐或修理吱吱作响的地板可能更容易,但我敢保证,如果你用心,你也能做这些事情。

对她未来的影响:“父母有意识地挑战典型的性别分工,这很重要,”伯格说,“尤其是那些总是说女人比男人娇弱,女人是照看者而非干活人 、 修理工 和养家糊口的人 。”

如何避免:向女儿展示你进行重要的理财操作——每位妈妈都应该做类似的事——并能够修剪草坪和打开泡菜罐。还要避免根据性别进行家务分派。也让你的女儿修剪草坪和倒垃圾,让你的儿子或丈夫也做做洗碗和吸尘的工作。

06

只让她跟其他女孩玩,No!

这个问题不仅限于在把女儿送进女子学校,仍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女子学校的研究指出在对女孩的教育方面女子学校有利有弊。一项研究显示女子学校毕业的学生SAT考分更高并更有自信,也更投入学业。但是去年秋天发布的另一份报告颇具颠覆性,报告发现女子学校毕业的学生不仅没表现得更有造诣,还更可能相信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

对她未来的影响:问题不仅仅是你的女儿是否读女子学校,还会延伸到她的校外生活。研究实际显示,不仅是学龄前儿童倾向于和异性划清界限各玩各的,这种分隔还会导致男孩女孩形成两套不同的社会技巧、处事风格、期许和偏好——无一能够帮助她某天跻身董事会。

如何避免:如果你的女儿在学校里身边围绕着一堆女孩,一个男孩也看不到,试着鼓励她在校外与几个男孩建立友谊,可以是邻居家的小孩或你朋友的小孩。对于小小孩来说,安排其与异性小朋友玩尤其重要,邀请男孩子来参加你女儿的生日派对或远足活动,让你的女儿自由自在地在附近篮球场玩耍或参加一个有男有女的运动队。她将学到,男孩做的一切她也能做到……甚至她能做得比男孩还要多。

07m.Yjs21.com

批评自己的身材,或其他女性的身材,No!

健康饮食对每一位母亲及她的女儿来说都是必须的,所以不能做得太过,抱怨自己的身材,或者嘲笑批评别人的身材。

对她未来的影响:通过在女儿面前讨论节食,抱怨你如何需要再减掉几磅或鉴于其他女性的身形而批评她们的服装选择,你传达了这样的信息:女性必须保持一定的身材才会被认为可爱和成功。

如何避免:“很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想要女儿怎样,自己就先要以身作则。”伯格说。健康饮食应该是这样的:根据食材的营养价值和我们所需的能量选择平衡的膳食。不要购买低脂食品或加工食品,不要省掉任何一餐,这些都是不健康也不成功的减肥方法,还断送了你的健康。

最后,与大家分享一首很喜欢的诗:

致我们终将远离的子女

Kahlil Gibran On Children

纪伯伦:关于子女

Your children are not your children.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They are the sons and daughters of Life's longing for itself.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They come through you but not from you,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And though they are with you, yet they belong not to you.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You may give them your love but not your thoughts.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For they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You may house their bodies but not their souls,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For their souls dwell in the house of tomorrow, which you cannot visit, not even in your dreams.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You may strive to be like them, but seek not to make them like you.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

For life goes not backward nor tarries with yesterday.

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You are the bows from which your children as living arrows are sent forth.

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The archer sees the mark upon the path of the infinite,

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

and He bends you with His might that His arrows may go swift and far.

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

Let your bending in the archer's hand be for gladness;

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

For even as he loves the arrow that flies, so He loves also the bow that is stable.

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这5种水果千万别给孩子空腹吃


夏天到了,爱吃水果的小朋友们可有口福了。水果不仅美味,还可以为宝宝的成长增加丰富多样的营养。但是爱贝小编要提醒妈妈们,吃水果可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下面就说一说生活中妈妈们给宝宝吃水果时常犯的错,爸妈一定要记住哦!

这些水果不能让空腹吃

桔子:桔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桔子,会刺激胃粘膜,导致胃酸增加,使脾胃满闷、泛酸。

西红柿: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酸发生反应,凝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这些硬块可将胃的出口幽门堵塞,使胃里的压力升高,造成急性胃扩张而使人感到胃胀痛。

香蕉: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元素,若空腹时大量吃香蕉,会使血液中含镁量骤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钙的比例失调,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健康。

甘蔗和鲜荔枝:甘蔗和鲜荔枝含糖量很高,不宜空腹食用,否则刺激胃黏膜,使得胃痛、脾胃胀满。而且空腹时吃甘蔗或鲜荔枝过量,会因体内突然渗入过量高糖分而发生“高渗性昏迷”。

山楂:山楂味酸,具有行气消食作用,但若在空腹时食用,不仅耗气,而且会增强饥饿感并加重胃病。

有些水果不能让宝宝凑一起吃

食物有相克。有时候两种水果凑一起,不但会失去原来的营养价值,可能还会引起孩子身体不适。

杏仁+板栗:当心伤胃

一起吃可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伤胃诱发疼痛。

草莓+樱桃:警惕上火更严重

两者富含VC,但每次不可多吃,以免上火。注意两者更不可一起吃,会致使上火的情况加重。

哈密瓜+香蕉:小心伤肾

两者钾含量都很高,尤其是香蕉,每1百克约有283—472mg。但每次不宜多吃,否则会伤

这5种消极家教方式,你用了几个?


唠叨:很多孩子说,一听爸爸妈妈唠叨就烦。这是为什么呢?试想一下,谁都不喜欢身边成天都有一个人唠唠叨叨的,孩子自然烦了。所以,唠叨的教育方式要不得。

数落:唠叨的同时就是数落。孩子在家里总是不停地被数落:你怎么不用功啊?你怎么不做作业啊?你怎么只知道玩啊?数落比唠叨更恶性了一点,因为数落常常带有谴责性质。这样极易破坏孩子的学习状态,把孩子积极性的火苗扑灭了。

训斥:许多家长动不动就训孩子,这也不好,那也不对。训斥又比批评升级了一些。适当的批评是可以的,但训斥容易让孩子反感。

打骂:虽然现在打骂孩子的家长少了,但还是有不少家长相信“棍棒底下出好人”。这样的方式早已为人所诟病,一定不要尝试这样的教育方式。

规定:规定孩子考试的平均成绩必须达到多少分,名次要进入前几名,上哪个重点中学,考哪所名牌大学。这也是伤害孩子的家教方式。一个积极上进的孩子会为自己制定目标的,家长将脱离孩子实际的高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会很累,加重了孩子的精神负担,尤其是考试前情绪会非常紧张。如果考试前不对孩子施加压力,告诉孩子只要考出真实的成绩就行,结果孩子可能考得更好,会好很多。面对好成绩孩子自己倒可能还不满意,觉得某几处丢分太多,愿意继续努力。

如果你有个儿子


在大众眼里女儿富养,儿子穷养,所以就有了“自古富贵多淑女,从来纨绔少伟男的说法”。但是想要儿子成长成一颗大树,只是穷养是不够的,妈妈们还要做到以下几点才可以。

男孩子野一点很好——自由玩耍

冰心老人曾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成长。所以在男孩会走路的时候,不妨把他送回农村老家。他可以在在沙堆里面捉虫子,去树上逮知了,光着脚在田地里跑步。虽然每天脏的你都不想碰,被蚊子叮的全身大包,或者满是都是痱子,但是他一定非常快乐。

而这种快乐,城市里的家或者是幼儿园,都没办法提供。事实这让男孩玩的脏兮兮、乱糟糟顺应了他们的天性,给孩子心灵的涵养是长久的。未来等孩子上了高中,虽然被繁重的学习压力压的喘不过气,但是他一定记得,小时候他有个一个自由的童年,有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

男孩子就要多使唤——生活教育

敢于在生活中使唤男孩,因为现在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孩子,总是把孩子当做宠物来养,什么事亲都包办,从不让儿子做事情。事实上妈妈对儿子的肯定,是激发儿子潜能的最好方法。做家务不仅仅是女孩的任务,也属于男孩。而且日常的收纳整理,可以培养男孩真的自理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不过男孩在进行物品收纳的时候,可能出现东西摆放混乱,东西找不着的情况。所以建议给他准备一个专门的儿童收纳柜,妈妈们可以再每个格子里面贴上“裤子”、“上衣”等便条,方便儿子定位摆放物品。儿子收纳东西的时候,妈妈也要参与进去,不时夸赞他:“真棒,有你我轻松多了”。听到这种鼓励,儿子会非常得意,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男孩要有责任心——品格教育

在男孩懂事之后,就要开展他们责任心的培养计划。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及时给孩子指出来,并且告诉他要怎么做才能弥补。比如孩子因为把别人书本搞坏了,那么就叫他向别人道歉,并且把自己的书和弄坏的书进行交换。因为承担错误,不仅仅是道歉,更多的是要让他们学会承担后果,不然孩子就不知道自己的行为究竟有什么不利影响。

男孩要有阳刚之气——性格培养

现在很多男孩都比较“娘”,缺乏阳刚之气。所以不妨让儿子成为你的小跟班,比如逛街的时候叫他帮你拎包;回家之后教他去开门;吃东西的时候,和他抢着吃,先挑好的吃。让儿子知道男孩子就要让着女孩,时间久了儿子口头禅就会变成:需要我做什么吗?逐渐成为能保护姐姐、妈妈的小男子汉,以后也可以成为一个好爸爸、好老公。

九种家庭教育方式 你属于哪一种


一千个家庭就有一千个不同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有粗暴型的、有温柔型的还有经济刺激型的,总而言之不同的家庭环境、条件,教育方式都会有所不同。在中国,家庭教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九类,来看看你是属于哪一类的吧!

1温室栽培型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现今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使的家长更有精力和能力来培养教育子女,尤其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总是希望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和成长条件,以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

然而,却没有想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教育方法,导致了孩子变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一点风吹雨打,失去了父母的照顾,却无法适应外界的环境,最后父母只能操心到老。

2模具制造型

这类家庭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极为严格,从孩子的生活习惯、活动范围方,到读书的方法、兴趣爱好,甚至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的指导。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的想法一定不会错,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的。

殊不知,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无形中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虽然不否认有一些孩子会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只是模型制造的“产品”,父母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

3经济刺激型

现实的社会越来越物质化,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也是以物质刺激孩子为主:考第一,奖励100;考前十名,50等等。以至最后孩子的脑袋瓜里只有一个“钱”字,做家务?可以,给钱;帮爸爸买烟?可以,给钱;帮你做作业?可以,给钱......

4极力压榨型

这种类型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父母对孩子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好的前程。在平时,孩子们都会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

5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在有的父母眼里,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表现不错,那就是天才的举动,即使表现不好,那也是别人的错,老师的错,学校的错,反正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的。这种危害,相信不说你也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6温和唠叨型

有的父母性情比较温和,孩子一出现问题时,就开始絮絮叨叨,就好像《大话西游》里的唐僧一样,最后孙悟空受不了了只好离开。如果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可能对他们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发展都很利。

7原始放纵型

有的父母因为忙着打工挣钱,或因为婚姻破裂,根本无暇顾及孩子;也有的父母认为读书没用,就算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工作,不读书同样能挣大钱,于是,干脆任其自生自灭。甚至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但却没有万能的老师!

8易怒暴力型

虽然如今的教育理念并不认同打孩子,但依然有很多父母还是抱“不打不成器”的方式教育子女。尤其是在孩子做错事,不听话的时候,父母怒火一来,就对孩子拳脚相加。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变得很懦弱,给孩子心理上造成的阴影,将很难消除。

9较为理想型

这一种,是作为较理想的家庭教育提出的总结,同时也可以作为补救以上一些家庭教育缺陷的建议。

重视孩子,爱孩子,但不溺爱;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但要让他明白,哪些是不受鼓励的;严格要求孩子,但要给孩子适度的独立空间;幼教与小学教育特别重要,这是决定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以及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重要阶段;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以及良好的经济观念,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决定孩子日后的成就。

这6种教育方式毁了多少孩子!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教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父母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这6种方式千万不能用,会毁了孩子一生。

过度溺爱

“宝宝喜欢这个啊,那咱就买!只要你喜欢,妈妈肯定满足你。”

“你就别动手了,放那妈妈来!”

身为父母,想要宠溺孩子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能过度,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否则对孩子百害无一利。

若孩子长期被父母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为他人着想。性格骄横,做什么事都得听他的,稍不如他意就撒泼耍赖,甚至目无尊长,连基本的礼节都不知道。

挑拨离间

“爸爸妈妈要是离婚了,你跟谁啊?”

“你爱爸爸多一点,还是妈妈多一点啊?”

“以后少去你奶奶那,她总向着你二叔家。”

孩子本来就没有确定的价值观,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可能大人无意说出的一句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当真,然后形成一个被扭曲的价值观。比如,相比于爸爸,我更喜欢妈妈。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只会粘着妈妈,而对爸爸视而不见。

又或者,听了妈妈的话,不去奶奶家了,再见到奶奶的时候,孩子肯定会明显的疏远老人,奶奶想跟孩子亲热一下都不太可能了,这得多伤老人的心啊。

总之,别把生活中的矛盾以及怨气“倾诉”给孩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需要正能量来“滋养”正确的价值观。等孩子有了自我分辨能力的时候,再与孩子分享生活的点滴吧。

语言暴力

“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真后悔当初把你生下来。”

“你到底长没长脑子啊?能不能少让我操点心?”

很多父母在气头上的时候,容易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虽然事后也会后悔,但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已经没办法收回了。而孩子听到这些话后,自信心完全被击碎,甚至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个笨孩子,久而久之,就真的成了一个不爱动脑子的笨孩子。

而且,父母不要指着用粗暴的语言就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这反而会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到底错在哪了。长期被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沉默,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有什么事都不会再与家人分享了。

过度攀比

“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小谁,不仅长得漂亮,成绩还数一数二,你再看看你!”

“你二叔家的孩子每回考试都能进前十,你可不能输给他啊!”

攀比之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成长为父母的“傀儡”。他们不求自己喜欢的,只求超越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好。这样的孩子,就算真的很优秀,内心也是破旧不堪的。

绝对权力

“大人说话呢,小孩子别插嘴!”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啊?听大人的。”

说出这话的父母,还真是把自己当成家长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对着孩子颐指气使,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点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觉得自己总低人一等。在外人面前,也会是一副抬不起头的自卑模样。

过于依赖

“孩子,你一定得好好学习,我和你爸的后半生就指望你了。”

“我和你爸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可得比我们有出息。”

这是典型的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案例。孩子的人生只属于他自己,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一旁协助,但不可以强迫孩子活成你自己心中的样子。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种话,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负担,觉得将来有出息养父母是自己一生的使命,从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任务。这样成长的孩子,该有多累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观察,少唠叨;多陪伴,少批评;多用心,少抱怨!

几种不当的教育方式要规避


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教育方法要基于孩子的心理接受程度和孩子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要因时、因势、因孩子而设计教育方法。专家认为,以下几点普遍化的不当教育方法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需要规避。

1、在公众面前对孩子训斥以“无能”、“笨蛋”、“蠢”等之类尖刻话语。幼儿心理非常脆弱,也非常敏感。他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长和老师的评价。当大人在公众面前批评他们“无能”、“笨蛋”之类的话语时,会让孩子感性地认为自己真的比别的孩子更差,因而自尊心受损、内心会产生畏惧感,会让孩子排斥接触社会、排斥参与幼儿活动,这也可能会让孩子心生梦魇。

2、在公众面前用“打屁股”、“打手掌心”等不当的动作来批评教育孩子。当孩子在学习或生活中犯小错误时,一些家长不仅喜欢大声喝斥,还喜欢用打小屁股、打小手掌心等手段来教育孩子。在家长眼里,这些传统的教育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一方面这不会让孩子受伤,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警醒。没错,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有些是有道理的,但我们要知道,这些教育手段的实施是要看环境的,在公众面前,尤其是在小朋友们面前打屁股、打小手掌心,会让孩子自尊心受伤害,因而内心产生巨大压力。

3、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成长进步。一些家长喜欢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的进步,总以为孩子报名参加一些学习课程是因为孩子认识到这些科目的重要性,总以为孩子想取得重大进步才去报名参加各类学习。事实上,在更多孩子的眼里,报名参加各类兴趣学习班,并非是因为孩子想真正学到什么,很多情况下是孩子觉得这些课程好玩,或者这些课程有很多小朋友在玩,这些原因才是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真正原因所在。因而,大人如果以成人的视角来看待孩子的成长,进而用成人的言行来对待孩子,会让孩子产生巨大的压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要学了解幼儿的心理,不要以成人的言行来给孩子施以无谓的压力,要学会用幼儿的语言、用适当的方式来与孩子交流。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沐浴在快乐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不要让这些教育方法毁掉男孩的未来


不要让这些教育方法毁掉男孩的未来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哭会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形之中灌输了一个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坚强,不能轻易掉泪。孩子伤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单纯的天性。家长人为的阻止孩子情绪发泄,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压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当宝宝心情不好,就请让宝宝大哭一场吧!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摸摸宝宝的头,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应并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说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则是认真倾听宝宝的情绪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2、不让男孩跟小动物玩耍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反对家里养宠物,甚至宝宝在外面玩的时候,都尽量让避免宝宝和小动物玩耍,父母觉得宝宝容易被动物咬伤,而且觉得它们很多细菌,不卫生。但其实,小动物是宝宝最真诚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爱心,让你的孩子懂得了爱与责任。

喜欢小动物的人都比较善良,因为他们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顾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让宝宝让一只小狗或者小猫,宝宝在照顾小宠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懂得爱和照顾。即使家中不能饲养宠物,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园逛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和小动物多接触,鼓励孩子摸摸小动物或者喂东西吃,培养宝宝的爱心。

3、只让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长担心男女同玩对孩子性格有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鼓励自己的男宝宝只与其他男孩子玩,尽量少和女孩子接触。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存在这种性别观。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性别意识,但是家长人为地限制宝宝的玩耍对象,其实无形中让宝宝形成一种传统的性别观,长大以后有可能会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处,严重者甚至会歧视女性,这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扩大交友圈子,让宝宝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实还可以互补优缺点,减少男孩子粗暴冲动的行为,让孩子更懂得照顾他人。

4、男孩只学逻辑训练,忽视文学、艺术

男孩子在逻辑思维上会比女孩子更有优势。因此家长在做宝宝早期智力开发时都比较倾向于让男孩子学习围棋、象棋或者数学逻辑等的训练,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但其实要想培养天才宝宝,爸妈更不能忽视文学、艺术的熏陶与学习。

让宝宝学会阅读,爱上书本是让孩子探索更宽广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对宝宝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习阅读不光是一种技能,宝宝还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书卷气”。男孩子学习一种乐器或者书法绘画,加强艺术修养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有一种有益身心的娱乐选择。父母要善于发现宝宝的潜力与爱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接触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一门特长。

5、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

家长总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高长大、身体健壮,因此都会让宝宝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长急于求成,让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有更强健的体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实任何事情都应该量力为之。高强度的锻炼不但不利于孩子身体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肌腱造成伤害。

其实,让宝宝每天进行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半小时就已经很足够。让宝宝选择一种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这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进行比赛的话,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锻炼成为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6、不让男孩捣蛋

捣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们天生好动,而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有时真的很让家长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让你的宝宝捣蛋哦,因为捣蛋的孩子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呢!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蕴藏在孩子的“捣蛋”行为中,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孩子单纯的娱乐,其实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要主动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把房间或者厨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对孩子大发雷霆,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创新,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平时加强做好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样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险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尝试去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家长要保护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哟!

这十句话,千万不要对孩子讲


家长们在孩子的身前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可不要无意间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发育。以下是孩子最讨厌父母说的10句话,父母们要注意了!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把孩子的发展当成自己唯一的指望,是一种丧失自我的表现。这种家长往往得过且过,患得患失。自我丧失感虽然是为人父母的共性,但它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里,这种心里会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2.“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

3.“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名人言:“没有时间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抽时间和孩子相处是教育最大的前提。

4.“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经常见到一些父母把孩子当玩具或者宠物,为了好玩,开这样或那样的玩笑。要知道孩子小时候是不辨是非的,什么行为得到鼓励和刺激,什么行为就得到强化。父母不应该随便利用孩子开玩笑,在这些无聊的玩笑中,孩子会养成不良的习惯,滋生不良的价值取向。

5.“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物质奖励看似是一种增强孩子动力的保障,其实弊大于利。孩子学习不是为家长学的,考砸了惩罚,考好了奖励,破坏了孩子对知识的正常理解,也助长了孩子的功利心。

6.“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这是典型的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关系对立,更会破坏和妨碍孩子的公正心和民主意识成长,缺乏协商能力,甚至还会滋生暴力倾向。

7.“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谁管得了你啊?”

一般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并非孩子完全不服管,可能只是不小心旧错从犯,这会让孩子觉得委屈。此类方法前两次用或许会让孩子感到愧疚,但是用多了就会引起逆反,索性将错就错。

8.“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因为孩子是自己养的,所以就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把愿望强加于孩子,任由情绪随意发泄,无视孩子的个人意愿。会让孩子心生怨意,久而久之形成孩子与家长关系紧张或滋生叛逆。

9.“你怎么这么笨?”

反复的言词否定,无异于毁灭孩子的自信,让孩子自我否定并且在面对同一件事时越来越恐惧。

10.“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如果是真离婚另当别论,如果仅仅是个玩笑,那就太愚蠢了,孩子会因此产生恐惧心理,他一定会想爸爸妈妈为什么要离婚?他们是不是不要我了?他也一定会考虑自己会跟谁,但结果更遭,因为他发现跟谁都很痛苦。如此周而复始地焦虑不安,很可能形成抑郁情绪。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