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管教”(小班活动室)

01-12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应该常常对行为进行观察分析,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因材“管教”(小班活动室)”,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今天,我被重新分配到小班去当“孩子王”。怀着兴奋的心情,我来到了我们幼儿园神圣的地方——小班活动室。我曾经无数次的想象小班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更曾在心底小小的期盼“有一天我也能当小班的老师”。但当我迈入小班时,入眼的是抱紧爸妈不放手的宝宝、入耳的是一片嚎啕。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站在一边“看着”。

你看,尹俊杰小朋友死命抱住送她来园的妈妈,怎么劝也不放手;你再看,马心桐趁着上厕所又偷偷跑到滑梯上玩了,任你在下边喊破喉咙,依旧我行我素;还有,那个是家中独子的王俊杰更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我现在真是一个头俩个大,实在没了办法。“原来,小班的孩子这么难‘管教’呢......”我正在想着。突然见到尹俊杰抽噎着放开了妈妈的手;看到马心桐乖乖的从滑梯上走了下来;看到“调皮鬼”王俊杰端端正正的坐好了......发生了什么,奥,原来小班的老教师——马老师出马了。

午休的时候,我赶忙跑过去请教这神奇的“魔法”。马老师神秘一笑:我也没有什么特殊的“魔力”,不过因材“管教”罢了。平常孩子来了,我就细心的观察他们的特点,渐渐地就找到了“对付’他们特用的方法。这些方法不适用所有孩子,有的仅仅是针对一个孩子。就像尹俊杰每次来园老哭,我就承诺她“你不哭,我们玩会儿滑梯,妈妈就会第一个来接你”;还有马心桐,她是一个“小吃货”,每次不听话,你就只要说:“再不来,加餐都被别人吃掉了”保证管用......至于小尹同学就更好处理,这孩子吃软不吃硬,你只要夸夸他保证做得比谁都好......

真是活到老,学到老,今天我又学到了一招:因材“管教”。平时静下心来观察孩子,找到突破点,教孩子就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难。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活动室安静了


活动室安静了

又到了孩子们每周看动画片的时间,我像往常一样,让孩子们坐成半圆形,然后打开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星际宝贝》。刚开始时,孩子们看的比较认真,没过多久就有孩子们开始说话。于是我调高了音量,目的是为了能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可事与愿违,孩子们说话的声音更大了,于是,我大声地说几遍:别说话,再说话就别看了。可不一会儿,教室里又开始嘈杂起来……总这样可不是办法,于是,我改变了策略,将电视机音量稍稍调低了,并在观看之前提出了与动画片有关的问题,让孩子们在动画片中找答案,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看。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孩子们看得很认真,教室里很安静……

在日常生活中,亦是如此。我们总喜欢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们应该这样做,不应该那样做,总以为班上孩子多,只有大声讲话他们才能听见。其实不然,我们不妨试着轻声地和孩子交流、轻声地走路、轻声地搬椅子,以自身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这样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

雨天活动室内、跷跷板游戏


今天是下雨天,活动室内教师将椅子反扣在地上,幼儿通过用脚跨在椅背的洞里往前走,萱萱通过的时候一直用眼睛专注地看着脚下。爬过桌子后萱萱踩在椅子上,小心地扶着椅子的靠背跨过去,继续往下面前进。椅子通过不同组合摆放,幼儿可以在上面行走和爬行,并有不同的难度。小敏和雯雯正在椅子上游戏,可前面还有好几个人,于是他们停下来等待,等前面的小朋友走过之后再继续游戏,不推不挤。

⒈椅子和桌子是室内锻炼的必备材料,所以每次游戏中通过不同的组合增加锻炼活动的乐趣。不同的组合还提供了不同的难度给不同不能力的幼儿游戏。

⒉从幼儿排队游戏的情况可以看到幼儿在常规方面的习惯比较好

,不推不挤。有耐心、有安全意识,同时也看出材料的摆放让幼儿等待的时间较长,需要调整。

⒈充分利用场地,将周围可以移动的物件重新摆放,腾出空间让材料摆放的空间更大,幼儿在游戏中等待的时间便会减少。

⒉不同难度的组合可以分不同地方摆放,幼儿进行选择。

跷跷板游戏

户外游戏开始了,琪琪和旭旭在玩跷跷板。琪琪用脚踩着跷跷板,旭旭将整个身子放在跷跷板上玩。

观察中可以看到同样的跷跷板在不同幼儿的手中便是不同的玩法,体现了幼儿之间的差异性。琪琪循规蹈矩地按平时的玩法来玩,而旭旭便显得有些不同,虽然锻炼力度较小,但也不失为休息和游戏结合的好方法。

平时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一样游戏材料进行活动,请幼儿尽可能想到多的游戏方法,或是增加辅助材料,帮助幼儿发展想象能力,在平常的游戏中创造更多的乐趣。

科探室活动:有趣的水桶


今天的科探室活动,你和几个小伙伴选择来到玩水区游戏。你拿了滴管,水管等几种玩水工具,开始了玩水游戏。你用滴管吸水然后挤到水管里,当水管里水装满后,又倒到水池里,重复进行两遍后,你发现水池中间吊着一个水桶,桶里装着水,你就用手拉了下绳子,直接将桶里的水倒水池里。然后将将满水的水管倒进桶里,几个人一起很快就装了半桶水,你拉了拉绳子,发现桶左右晃动着。你又拉了其中一根绳子,桶歪了水流了下来,你好像发现了什么,就将桶里的水全部倒了出来。你又用手轻轻拉动其中一根绳子,绳子在转圈,桶却没有动。你换了一根绳子,这次用力的去拉了一下,桶往上升了一点马上又掉下来了。你再次去拉这根绳子,拉住没有放手,右手拉绳子左手接住,桶开始一点点的往上升了。升到一定高度了,你一放手,空桶瞬间掉落下来。你吓了一跳,然后开始哈哈大笑。这次你又跟小伙伴往水桶里装水,开始用刚才的方法吊水玩,反复游戏乐此不彼。

在这里我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

你是个有主见的小朋友,能有目的性的选择游戏玩,并且一直去探索不同的玩法。你还是个善于观察发现问题的小朋友,当你发现绳子能上下转动时,就开始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拉绳子,终于成功的将水桶吊起,真棒!

机会与可能:

孩子们对于吊水这个游戏是很感兴趣的,但是由于现在的绳子过于细,桶里的水盛太满就会拉不动。接下来我们可以换更牢固的软绳,让孩子们更好的去玩去发现。

好孩子不靠管教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但“性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原来,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

他把“习惯”比喻为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

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战胜惰性

暑假马上就要到了。

对于在课堂上奋战了一个学期的学生来说,“终于轻松啦”,无疑是发自心底的呼声。

但是,放暑假,是不是该彻彻底底地抛开一切,只顾休息玩乐呢?这种想法显然不足取。

人们恐怕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你一边想着自己所订的计划,同时享受着躺在被窝里的舒适,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

于是,在忐忑不安之中,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暑假了,类似的镜头恐怕会更多地再现。

到了暑假,一般家庭的父母都是白天上班,大段的时间只有孩子一人在家,家中即使有老人,管理的力度显然远不如父母。

当孩子的惰性占据了上风之时,一切就处于失控状态了。

建构室观察记录


观察记录表

观察对象女孩A性别女班级豆一班

记录教师赵**时间地点建构室

观察目标建构游戏中女孩与人交往时的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内容幼儿搭建过程中的综合水平

观察背景女孩A是一个独生子,家中存在两种教育方式。女孩本人比较独立,好胜、强势。

观察记录

今天幼儿的搭建主题是小区。老师问大家:“小区里都有什么?”女孩A说:“有房子、停车场、马路、树。”女孩A与两个小伙伴一起搭建了小区里的房子。女孩B拿来两块马路积木,在房子左边拼了起来,B离开去拿材料。A来到B拼的物品处,用脚把物品踩,然后踢走。接着拿来马路积木开始在房子前面拼马路。B回来之后没有发现开始忙别的。师叫来A问:“你为什么要把B摆的踢走?”A说:“不是这样摆的”师问:“你怎么不和你的小伙伴一起拼?”A说;“我不喜欢她们拼的”

A到材料区拿来小汽车,放在自己摆的马路旁边,继续完善马路。A从C手中夺下小车。男孩C跑来跟老师告状:“老师A抢我玩具”A站在那里跟老师说:“那是我的小汽车,是我拿过来的”说着,A又开始搭建。

A在整理马路,男孩D过来在A的作品前晃悠,然后用手指把房子推到。A推了一下D跑过来告状:“老师,D把我的房子弄倒了”D说:“她的房子不好看”A又重新搭建出一样的房子。师:“A你搭建的房子上面都是什么?”A:“都是房顶”

行为分析

1.活动过程中的专注与投入度:在15分钟的观察中,A一直在进行搭建活动,可以看出A高度专注于自己的活动,对游戏内容、玩具和材料充满了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和搭建。搭建水平符合中班孩子。从A踢走B搭建的马路可以看出A以自己为中心,不为别人着想,自私。从A从C手中抢回车,与D之间的推挤,可以看出A对自己拿来的玩具看的很重要,也很强势。

2.人际纠纷:在15分钟的游戏中,A与B之间没有语言交流,A直接踢走B搭建的马路。A与C抢小汽车,与D之间推挤。可以看出,A是一个行动在先,语言在后的孩子,心中只有自己的对与错,不考虑他人。A在老师的询问下指导自己做的不好,也会说“对不起”但是语言上仍有欠缺,行动力很强。语言组织和表达方面仍需老师引导。

3.同伴交往水平:A最开始说有小伙伴,但是在搭建完房子之后,一直是自己在搭建,小伙伴在旁边搭建,自己想做的事情,属于联合游戏,缺少合作的方法。

4.主题目的性:A和小伙伴一起搭建的楼房,马路的搭建,说明建构作品主题明显,内容丰富,符合中班搭建水平。

5.在群体活动中的位置和作用:在游戏中,明显的可以看出A自主性比较强,有自己的想法,不允许别人更改自己的想法。A总是能抢过别人,说明A比较强势,力气大。

我和别人不一样(因材施教)


家长接孩子的时候,和往常一样,我一边和家长交谈,一边提醒孩子带好东西。泓泓小朋友看见妈妈来了,张开双臂扑过去:“妈妈,我想到楼下再玩一会儿。”平时经常亲亲、抱抱孩子的我,一把抱起泓泓亲了一下,并逗她说:“等老师抱够了,你再和妈妈一起去玩。”谁知孩子一边挣扎,一边叫:“不好,不好!”眼泪都流下来了。我连忙放下孩子,刚想跟她说声对不起,孩子却一转身气呼呼地下楼去了。

第二天,我向泓泓道歉后问她为什么不开心,孩子说:“我不喜欢开玩笑,也不喜欢别人亲我。”“可老师是爱你才亲你的,别的小朋友都希望老师能亲一亲抱一抱呢。”“我和别人不一样!”孩子很干脆地说。泓泓的话让我深思。平时

,我总是认为只要是爱孩子,不管用什么方式和表达都行,孩子肯定是愿意接受老师的爱意的。可今天却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孩子与孩子是不一样的,他们还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而是千姿百态、各有喜好的。我们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爱好,选择适当的表达爱的方式。如果不恰当,反而会引起孩子的误会,甚至反感。“因材施教”这一原则不仅在教育教学中要好好遵循,在对孩子的情感表达上也是如此。

管教之道:用美誉替代批评


中国传统教育中以“管”和“教”为上,却忽视了“美誉”的作用和力量。所以,当父母希望孩子去把某件事做得更好时,往往以“管”或“教”的口吻去要 求,而很少使用赞美去引导。久而久之,孩子的耳朵变“疲”了,脑子变“僵”了,眼睛变“呆“了,与父母的关系很可能成了“严管”和“逃避”的对立面。

美誉的力量胜过批评

我曾读到过这样一份研究报告,这让我感触很深。1925年,美国心理学家赫洛克(Hurlock.E.B)做了一项实验:把106名算术能力接 近的小学四、五年级学生分成四组,练习加法,每天15分钟,共练习5天。每天测验后,都赞美A组学生,谴责B组学生,让C组看见A组被赞美而B组被谴责, 将D组与其它三组完全隔离,不给予赞美也不给予谴责等任何评定。

结果:A组成绩在四组中最优,而且每天进步;B组成绩排名第二,第二天呈现进步,第三天起开始退步;C组也是第二天进步,第三天起退步,但成绩不如B组;D组在四组中成绩最低。

赫洛克认为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赞美类的孩子认为:父母寄予他们厚望,而且自己努力后有成效更有收获,所以努力欲望愈涨愈高。而批评虽然可以让B组暂时领先,但终究不能长时间坚持。因此,我们理解了在与孩子沟通中,赞美的推动效果其实是最有效,也最具有持续性。

赞美是孩子最好的礼物

上周我收到了好友Diana的一份邮件,她说:“你看Jane,你送给Dylan的那只风铃引出了他的一段情思。”Dylan才8岁,用英文写下了这么一段可以朗朗上口的歌谣般的小诗:

故事并没有在此完结。Dylan的妈妈是位从小在美国生长的中法混血儿,更获得哈佛大学中国比较文学的博士学位。在读完小诗后,她激动地含着兴奋的泪水为儿子的诗配上了中文。

风铃

微风轻曼荡漾

风铃音容绕耳

时而声声脆脆

时而声声切切

微风颔联吐息

风铃偎依静守

脆脆切切不再

梦想天籁之音

在小诗人Dylan面前,具有博士学位的妈妈俨然成了儿子死忠的粉丝。她在儿子的博客中留言,译文如下:

Dylan,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你的诗太棒了!你把风铃的声响、摇曳的形状描述得丝丝入扣,而且押韵也做得那么好。妈妈太喜欢这首诗了。值得 一提的是,你能通过一个非常普通的物件——挂在我家门前的风铃,写出那么美妙的诗篇,这说明你不仅聪明而且观察仔细还具有浪漫的情怀。Dylan你已经是 个小诗人了!更令妈妈欢欣的是,你让妈妈看到了原来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化成诗篇,诗可以存在于生活中的任何一刻。如果我们能拓宽视野,用眼睛去聆 听,用心灵去歌唱,我们会发现生命的每时每刻中都有诗歌!妈妈期待接着你把树叶、冬日、山川、河流、游鱼····还有许许多多其他的东西都写进你的诗歌 中。

用赞美养出孩子的鲜活

赞美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成为孩子成长加速的助推剂,亦能把孩子溺死在一堆“美誉“中,所以父母对“赞美之辞”的尺度掌握很值得。Dylan的妈 妈做得很有技巧,她在大赞儿子能用他仔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普通事物隐藏的浪漫唯美之外,还不忘提醒Dylan,如果能充分调动起我们的感官,那么 我们将发现平淡生活中更多的美好,于是在赞美之后妈妈自然地引导孩子去写叶子、山脉、冬日、游鱼等,这份鼓励和赞美会让Dylan不断用心去感受,用笔去 记录,用写作去抒发。

我被Dylan和Dylan妈妈双双感动了。妈妈敏锐地抓住了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小事,让孩子在享受美誉的同时更增强自我信念,自我完善和自我追 求。而小Dylan可以抓住生活的普通一刻,让它以诗的语句去升华并凝固在记忆中。Dylan所具有的这份人文特质一定与妈妈平时鼓励用“眼睛去聆听,用 心灵去歌唱”是分不开的。

而我,他们的朋友,也因为送出了一个小礼物而大大地被感动了一阵。我也希望读到这个故事的父母朋友们可以巧用赞美来多鼓励,而少用批评去“管教”。

由我们赋予生命的孩子们,应该让他们继续在我们的搀扶下活得鲜活!活得优雅!活得快乐!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推荐(8篇)


一本好书就像一艘帆船,可以帮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我相信每个人看了正面管教之后,内心也一定会有所触动,要真正地理解作品,其实需要以读书心得的方式去认真回味。正面管教读后感究竟该如何写呢?编辑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1

改变、改变先改后变!有改才有变!一句看似简单的话,真正做起来却是相当之难。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却不知孩子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他身上看到的其实是我们自己,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首先要改变的是我们自己,这种改变的意识很重要,当我们有了这种意识之后要做的就是选择一条正确的方法去改变。

《正面管教》这本书是简·尼尔森等人撰写的一本关于怎样更有效的赢得孩子合作的养育之书,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已经上完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课,《正面管教》这本书中对于我感触最多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正面管教的课堂是体验式课堂,《正面管教》这本书是以真实的案例阐述了一个个理论,不枯燥不干巴,看着不乏味,原本有些难懂的育儿理论变得轻松易懂,还容易记忆。它不仅告诉你要怎么做还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还会以案例的形式告诉你这么做的效果。

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推荐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这本书真的改变了我自己,不仅仅是关于怎样养育孩子的观念和方法,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我对待事物以及他人和自己的态度,过去我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凡事以自己的想法为主,在学习过正面管教之后我知道了自己的上方卡是老鹰,对待别人会控制,不然会感到不安,这些不过是我在追寻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方式罢了,但是我可以采用更正面积极的方式来对待自己和别人。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教育学博士、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博士,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并且用了非常多的案例来告诉我们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以及为什么这样做背后深层的原因。令人信服地讲解了家长和老师为什么必须这么做的深层蕴涵,以及如何正确解读孩子的错误行为背后的信息,该怎样采取最有效的应对方法。虽然这本书还没读完,但是依旧让我获益匪浅。

的确,不管是对自己孩子的培养,还是对学生的教育,都离不开正确的管教。作为一名从事教育事业的年轻教师来说,这本书教给我用另一个角度和方式与孩子交流。

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

书中的正面管教孩子的方法,给我们老师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过程中提供了有效的一些方法,对待学校里课堂上的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们,老师们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们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时机,及时赞扬鼓励。

2、就事论事,坚持原则。

3、鼓励也要爱的衬托。

总之,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明白,接受教育的方式就是要不断的学习与思考,并且在实际的教学中慢慢感受与改变,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教育。也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更正确、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3

家长要学会肯定孩子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把每次犯错当做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学习,要用和善而坚定的爱。最好选择在平静的时候处理问题,这种教育方法既可以教育孩子也可以教育自己。

我们来看看严厉的教育方式:用严厉的方式管教在短期内是有效的,长期来说会产生四个反弹:

1、憎恨;

2、报复;

3、反叛;

4、退缩。

这四个词语是孩子所做的反应。

越是严厉,孩子的自尊水平就越低,从而就没有自律性。当父母盯着孩子从小到大学的时候,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其实孩子在那时是没有自律的,全是父母逼迫自己做的不想做的事情。好比一根弹簧,不断的积压、把压力放到最大的时候,父母放手的时候,就立马反弹了,所以一到大学就懈怠了,就放纵自我了。试问家长是想要一个这样的孩子吗?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什么都不知道的,任何事情都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父母应该像个导游一样,去解读、去告知。

可以学着,用和善而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找到自我的归属感和价值感,觉得有人爱。当孩子在哭闹的时候,是在寻找归属感,希望有人爱。童年没找到的价值感和归属感会到成年后从配偶哪里获得。

拜托了冰箱第四季,找到教育孩子的长期有效的正面管教方式:和善而坚定。

当与孩子有正面冲突的时候,学会转身离开,告诉孩子:今后每当你让我生气的时候,我都会转身离开。我是充分的尊重你,等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再回来和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真正的自尊是让孩子感到有价值的,如何赢得孩子?父母和孩子之间有爱的联系,当孩子表现出错误的时候,父母会说,妈妈曾经也犯过这样的错误,可以告诉事情的自然后果,没关系的。学会了什么?

把孩子的犯错当作是学习,而不是谴责。如果一味的谴责知道结果是什么吗?就是想划清界限和孩子,你认为这不是父母的错,我教过他了,其实是自我怕受到谴责,不能面对问题。读后感·因为父母也有习惯性的不愿意面对困难,这是一种自然性。但是当你能和孩子一起面对他所遇到的问题的时候,你也是和孩子一起成长的。

学会道歉,向孩子。真诚的道歉,寻求原谅,找到解决方法。任何一个家庭都会犯错的,当孩子学会道歉的时候,家庭会出现很多修复的机会。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4

《正面管教》为美国的简·尼尔森所著,她是一位美国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她指出,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骄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一种和善而坚定方法教育孩子,以消除惩罚,用积极方法管教儿童的已得到自律能力。

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家长管教孩子的实例和老师管教学生的例子,这正是我目前需要的,可以看到教育另一面的魔法镜子,这本书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我经常因为我的孩子多次犯同样的错误而生气,因为他好像没有责任感而深感苦恼,因为他无端的胡闹而心烦。我就在心里嘀咕:这孩子怎么就这么难缠呢?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让我开始反省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孩子之所以缺乏责任感,是因为我替她做了很多从而就剥夺了她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延展到我的班级,一直以来我们都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我的班级就像是我的另一个“孩子”,有我的属性和我性格,所以此书我读了又读,是我为人母,为人师,为人班主任的重要支撑。

《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和合作为基础。正面管教把和善与坚定融合为一体,并以此为基石,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各项生活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错误的观念“想让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让他感觉更糟。”把尊重和理解放在首位。要正确解读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信息,她是想寻求过度关注,还是寻求权利,亦或是为了报复,为了自暴自弃。因为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要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要践行有效管教的4个标准,最终赢得孩子和我们的合作并让孩子学会关注于解决问题。

在班级常规管理和处理突发性课堂事件中,正面管教也给我了很多好的办法,想来有一次我正在上课,有一男生总是提问一些和课堂无关的问题,并上了两次厕所,在我找他回答问题时,他态度一脸的挑衅!不站起来回答问题,还振振有词说自己膝盖受伤了,疼,他不认为自己来迟到是不对的,更不会认为自己不打报告坐着回答问题的行为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要想让他意识到他的错误,必须先让改变以往的做法。我真诚地看着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平静地说,“你能受伤了还能坚持上学,值得表扬,但是,老师希望下次你如果有情况的时候,能提前跟跟老师打个报告。这是应有的礼貌和尊重。”她没想到我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吵她,“老师,知道了。”她态度的改变也让我感到很惊喜,我想正是因为老师的态度的变化,给学生的心里感觉带来了不同的感受,才会导致她态度的转变吧!尊重是前提,师生间有了彼此对相互的尊重,才能谈得上平等的对话。有了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我们才能“赢得”学生的心,也才能让教育从“心”开始,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想如果我能坚持“坚定与和善”并行,在以后的教学和课堂管理中也积极地应有正面管教的方法,一定能让师生关系更加和谐,学生心理更加健康!

感谢《正面管教》一书的作者,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让我在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上迈出了第一步。相信我的坚持与改变,一定能让正面管教在以后教育孩子和管理学生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5

作为一本风靡全球的教育类书籍,《正面管教》(简·尼尔森)确实值得仔细品读。

《正面管教》是以“积极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根据作者的的实践经验,为许多家长和老师提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操工具。正如文题所示,书里所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正向教导”,它倡导教育者要通过鼓励、感知孩子的感受等方式激发孩子内心向善、向上的力量,从而培养孩子具有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的家教观念是“严父出孝子,慈母多败儿”,在这种教育观念下,“严格”成了必要的教育态度,“慈爱”变成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很多家长即使内心是慈爱的,然而,脸上还要端着严肃,在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适时的打击,泼冷水,避免孩子骄傲。这样的教育观念直接导致了亲子关系的紧张,对抗的发生。近几年,随着“正面管教”的兴起,这样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可以说,随着孩子接收知识渠道的增多,他们对于师长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崇拜和敬畏,因而,命令式的教育方式只会带来更大的阻力。《正面管教》所提倡的教育方法适时而变,比较符合当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点。

这本书凝聚了作者多年的教育结晶,其中有几点让人印象深刻。

其一,《正面管教》指出,有效管教的有四个标准:

一是教育态度是否和善与坚定并行;

二是教育行为是否有助于孩子感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三是教育措施是否长期有效;

四是教育内容是否能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技能和人生技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格。

和善是指在教育孩子时,语气要平和,不要情绪化。坚定是指教育时,家长或者老师要坚守原则,不能毫无底线,过于宠爱。而父母和教师在坚守原则时,不能过于强势,态度要和善。良好的态度是沟通的前提,坚守原则和底线是教育的基石。

作者一直强调很多孩子之所以出现问题,是由于他们缺乏归属感和价值感,假如教师在实施教育行为时,能够帮助孩子形成归属感和价值感,那么,教育行为是有效的。而哪些教育行为能为孩子提供归属感和价值感?作者提出,倾听、共情,认同,激励等行为能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

判断一个教育措施是否有效,作者指出,这要看这种措施是否长期有效。在孩子做错事情时,很多家长会进行惩罚,之所以要进行惩罚,很多家长认为,惩罚是为了让孩子长记性,避免以后再次犯错。然而,尼尔森教授认为,惩罚只能起到短期的效果,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鼓励或者帮助孩子找出问题的症结才能起到长期的效果。有时候,孩子受到惩罚后,会因为生气而不去反思自己行为,他暂时不干“坏事”只是畏惧惩罚,而不是认识到问题所在。很多孩子还会继续干“坏事”,只是行为更加隐秘而已。教育不是看管,而是通过鼓励,培养孩子形成自律。

其二,《正面管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实用的工具,即合作四步法。当家长与孩子发生摩擦,或者老师与学生发生冲突时,可以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

二是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而不是宽恕;

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四是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第一步是拉近两位沟通者心理距离的方法。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原因之一是矛盾双方互不理解,每个人都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理解对方的观点。教师只有理解学生的感受,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而教师在表达出对学生的理解后,还要表达出对他们的同情,感同身受能让人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使对方放下敌意,平和沟通,这样,沟通双方也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在与对方建立好良好关系后,教育者可以着手解决双方的矛盾,教师或者家长可以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表达感受时,注意要客观地描述事实和感受,不要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例如,你可以说:“你今天在课堂上对我大声地反驳让我心理难受。”这样的描述是比较客观的。假如你说的是“你总是喜欢顶撞我,让我很没有面子”,这样的描述可能会激起学生的愤怒,因为“总是和顶撞”这两个词是带有评价性质的,会让人内心不愉悦。因而,客观地描述事实、表达感受会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给他人带来了困扰,从而理解教育者的教育行为。“合作四步法”的最后一步是引导孩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一直强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教育者要关注问题背后的原因,然后把重心放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惩罚孩子这件事情上。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需要教师或者家长引导孩子想出来,不是教师或者家长直接告诉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三,《正面管教》提倡师生或者亲子一起解决问题。尼尔森教授指出,教师可以尝试在班里召开民主会议,师生一起探寻解决班级存在问题的方法。具体操作是每一位同学提出一个本班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召开会议之前,选出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在民主会议上轮流发言,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她说,问题一旦被提出来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可能就被解决了。尼尔森举出一个例子,她说有一位老师发现他们班同学近段时间经常嗑瓜子,后来她提出这个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那次会议学生似乎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法,老师比较烦恼,后来有位学生告诉她,班级嗑瓜子的现象少了。她才意识到,原来问题被提出来讨论后,可能就开始受到大家的关注,而问题就被慢慢解决了。所以班主任可以和学生一起召开民主会议,解决班级问题。而在家庭中,家庭会议也十分重要,家长通过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到教育管理中来,慢慢变得自律,有责任心。尼尔森教授这种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双方的,受教育者只有内化了教育内容,教育才能起到作用,而主动参与教育,就是对教育积极内化的过程。

《正面管教》是一本十分实用的教育类书籍,仔细研读,用心实践,我相信很多教育难题会迎刃而解。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6

来家有学童版之前,有人向我推荐过《正面管教》一书,我没有看但很认同这个观点。今天我依然没有看,但是想写个读后感,因为我认为此书精华就在“正面”一词。

节前,我回复了一张儿童问题贴,当时就在想,这坛上多人推荐了《正面管教》一书多次,为什么这个“正面”做得如此不到位?于是想借借他山之石。搜了一下关于这本书的帖子,却明白了我初来此坛时面临的状况。

就如同社会不公平问题的现象总结,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观点:平等意识不到位。但是如何做到平等,却手把手教不了,因为人多元。同理,正面管教意识也是一种认识,但是如何做到正面管教呢?《正面管教》一书中的事例和行为指南,首先应该是帮助家长们去理解什么叫“正面”,而不是一种教条的行为结论灌输。举个例:小时候背“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可不是为了“天”只能对“地”,“雨”只能对“风”。否则,人的创造性和能动性,就在这种唯一正确中给教没了。所以,我不看书的内容,也可以写自己对正面管教的理解,因为现实家庭情况可以不同,但“正面”的原则相同。

《正面管教》这本书在进入中国后,还出现了一问题,国内营销活动给这本书加上了不实之词。比如:“正面管教讲述的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对于那些爱心无比,现实中又因为管教孩子而无比心痛的父母亲来说,这可是最好的.广告词,但仅是广告词而已。竖立规则和界限,如果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还要监狱干嘛?记得以前某偶像电视剧中有句台词“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嘛?”说得正是这个道理。这样的广告词,对于营销父母们去学习学习“正面管教”是双赢,但是对于教条思维的大脑来说,也伴随着,世上有无负面管教作用(神仙手段)的虚妄认识。这不是该书应有的东西。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7

近期,我读了一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本书出自美国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简。尼尔森博士之笔,是一本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书中反复强调:正面管教是一种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孩子只有在一种和善而坚定的气氛中,才能培养出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而如何运用正面管教方法使孩子获得这种能力,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读这本书时,我就在想,作为家长,我要如何的运用书中的理念来教育好我的孩子。书中多次提到正面管教孩子时是否做到和善与坚定并行?和善的重要性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的重要性,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情形的需要。专断的方式通常缺少和善;娇纵的方式则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想想平时,每天都要面对孩子,他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总会犯一些错误,我们要怎么面对呢,当然我们要从正面教育我们可以运用本书矫正错误的三个R的概念,来帮助孩子矫正错误:一是承认,即我承认我在家时跟孩子大声讲话了;二是和好,即我向你道歉,以后不会这样大声讲话了;三是解决,即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大声讲话的问题。

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

《正面管教》作者一直强调,惩罚虽然能暂时制止不良行为,但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只有通过鼓励来帮助孩子体验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才能获得长期的积累效果。

通过这本书,使我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我要学会用正确的,正面的方法管教孩子,让孩子在自信、自立的快乐环境中健康成长!

2022全新《正面管教》心得感悟 篇8

如何关注孩子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是困扰家长和老师们的一个难题,阅读《正面管教》后,我有了如下的`看法。

一、把教育孩子的思路转向关注于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后果上进行纠缠,需要态度和技巧上的一些小调整,调整虽小,却能带来巨大的变化。

正面管教关注的就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孩子们是整个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因为受到尊重的对待并且尊重地对待其他人的感觉确实很好,所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内在的,价值无量的人生技能就是让孩子知道“冷静期”的价值。

二、积极的暂停,目的是“要帮助孩子感觉更好,而不是让他感觉更糟”。遵循以下四项指导原则:

1、花时间训练,要和孩子谈谈好处,在解决问题前要等待每个人感觉好起来很重要。

2、让孩子自己布置他们的“暂停”区,这是一个有助于他们心情好转以便做得更好的小地方。

3、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好计划,其码自己先要认可做,去做。

4、最后,要教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发现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

和善而坚定的管教方法只有在大人理解了人类行为和各种管教方式的长期效果后,才会有意义。

三、启发式问题,帮助孩子探讨他们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后果,关键是要停止告诉孩子们答案。格外注意的是我们不能有腹稿,关键是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少问“为什么”的问题,因为它听起来像是在指责。

恰当使用启发式问题的指导原则:

1、不要预设答案;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同时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的感觉是,孩子离开我们就会起不良变化,而不是保持或者做得更好,孩子的问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很大程度上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坚持,或者说在坚持的过程中没有使用积极的暂停,导致越走越远,话又说回来,在我们冲动的时候让我们照着书中所说的做到那样有很多时候不现实。

实际上,所有的观点从提出者的角度看都是对的,过多的指令会增加孩子们的依赖性,消除主动性和合作意愿,经常我们会感觉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学生经常勉强把这件事做了最少的部分,留下尽可能多的部分让老师去“烦恼”,这怎么回事呢?比如说,如果你注意到自己不得不经常去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并且抱怨学生们不听话,你就是给出了太多的指令。如果是那样,你可运用邀请和鼓励来促进沟通,如“马上就要下课了,我会感激你们帮老师整理讲桌,为下节课做准备。”指挥会招致被动或主动的抵制和反判,邀请则会鼓励合作。在实际的运用中,比如,课前,老师可以说,“预备铃已经响了,我非常欣赏按时回到座位的同学,我非常高兴咱班的某某同学已经做好课前准备了,非常感谢咱班某某为老师把黑板擦干净,把讲桌整理的这么好,”而不是“今天该谁擦黑板和整理讲桌了?”

要寻找机会肯定孩子们的成就与独立性,而不是只是期望。比如说,一个上课从来不举手的孩子突然问了一个问题,可是他的问题与你正在讲的东西没有关联,我们不应该批评他上课没集中注意力或者插嘴,在肯定他善于提问之后,然后要问他对于正在讨论的话题是否有话要说。对于作弊的学生,我们可以肯定他想得到一个好分数的愿望,然后邀请他探究实现这一日标的其他方式。几乎所有以“应该”或者“应当”开头的话或者用生气的语调说出来的话,都是一种成人主义。成人主义给孩子们造成的是内疚和羞辱,而不是鼓励和支持,它传达的信息是:“由于你不明白我能明白的,你就是错的。”当你尊重学生时,你会认可你和你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尊重会创造一种接纳的氛围,并鼓励成长和有效的沟通。比如,不要说,“你知道这个题目的要求!”而是要说,“你对于这个题目是怎么想的?”

关注于解决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促使我们避开对后果的关注,如分数考的不理想这个后果,正常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这个后果的原因,可能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没有认真的学习态度、没有一丝不苟的坚持?所以我们应该关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实际上,这些方面“引导”很重要,对于孩子的独立,我们在支持的同时,要学会和善而坚定的说不,同时最重要的我认为,引导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包括但不限于学习、做家务、个人卫生等等,每个孩子的境况都不一样,方法也会不同,在这条路上我们都要一步一个脚印,有时也要回头看看,想想,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相信孩子会成为我们内心的那个期待。

“以诚相待”、“让孩子受到尊重”、“关注于解决问题”、“和善而坚定”让我们记住这些有智慧的话,并努力去实践吧!

喜欢《因材“管教”(小班活动室)》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活动室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