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样教孩子学“吵架”,所有母亲都可以借鉴!

01-18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这样教孩子学“吵架”,所有母亲都可以借鉴!”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仔细回想,儿子确实也经历过小程度的欺凌事件。好在我们家,大人小孩从来是无话不谈,任何学校里的新鲜事、烦恼事,他都要捧回来讲。别看他现在这么爱讲话,以前却是非常内向、胆小的,尤其是他长得比较瘦弱,每每遇到比他高壮、凶暴的小孩,他就会很惧怕。念幼儿园的时候,园里有几个同学,很喜欢跟他玩,但玩的方式却是挠他痒痒、甚至勒着他的脖子强迫他一起玩,这让他感到很困扰。

在家里和儿子练习“吵架”

我一个朋友也有个差不多大的儿子,两小孩经常在一起玩。对方虽然小他半岁,但却比他高半个头,而且个性强势,我第一次带儿子去他们家玩时,对方不准他进玩具间玩,儿子就真的乖乖站在门口看,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做妈妈的,理所当然看了会有点心疼。不过,我觉得如果总是让大人介入去帮忙,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我必须要教导他懂得保护自己、争取自己的权益。

于是,那一阵子,我们经常在家里练习这几句话:

“你不可以这样做!”

“我不喜欢!”

“请放手!”

“停!”

我们练习用凶狠的眼神彼此瞪视了几次之后,还练习了“比大声”。我教导他:除了要大声、用力地说出来之外,还可以配合肢体语言推开对方、阻挡对方,或者是皱眉、大吼、用眼神瞪视对方。同时,我也鼓励他:个子大小并不代表力量强弱,人的竞争要靠头脑,不是靠蛮力。对方对你不友善的时候,想办法改变对方,不一定要完全退让。

对了!说穿了,我是在教我儿子“吵架”。不过,我认为,这确实是在遇到欺侮时,保护自己、学习自卫很重要的一环。

在家里练习过后,儿子到学校去使用,果然效果不错,这让他多了一些信心。我开始转换“战场”,在接下来几周,经常带他去前面我提到的那位朋友家,然后仔细观察儿子用什么方法去跟这个强势的男孩玩。果然,我发现他渐渐有进步了。当对方热情过度,揽住他的脖子,以至于他呼吸不过来时,他会勇敢地推开他的手说:“我不喜欢这样!我们牵手就好了。”

让孩子善用“谈判”筹码

不过,还是有好几次,我发现儿子跟对方在游戏间里玩了一会儿之后,悄悄地溜出来,默默地坐在我旁边看书。经我询问后才知道,原来对方喜欢玩“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角色扮演,每次都要儿子当“红太郎”,如果儿子不从,对方就不让他玩别的玩具。儿子便宁愿放弃玩耍时间,出来坐在我旁边看书。

于是,我教他:

“这样好了,你下次可以跟他说,我们照你的方法先玩一次,但是你要让我玩自己想玩的玩具。否则,我就一次都不玩。”

没错,这一次,我教他的方法是“谈判”。我相信,这位朋友并不是恶意欺侮他,只是在游乐场上,这个孩子还没学会尊重他人、照顾他人感受罢了。所以,还是一个原则——绝不过度干涉,去给自家孩子出头。

儿子很聪明,他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好方法。现在,两个男孩是很好的朋友,儿子很懂得利用谈判方式,去跟对方商量,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上一次,我们聚会时,我还听到儿子跟他说:

“你记得吗?我以前很怕你!”

“孩子,没有任何人有权利这样对你”

今年暑假游泳课,有一个我没见过的妈妈对我说:“那是你儿子吗?他很有正义感哦!”原来,那天我儿子的好友——雯雯投了十块钱进饮料购买机,结果那个妈妈的儿子手快,一伸,乱按了按钮,害雯雯只好愁眉苦脸地接受了一罐不想喝的红茶。

结果,我儿子当下竟转头对着比他大一岁、高半个头的男孩义正严词地说:

“那不是你的钱,你不应该乱按!你应该要跟她说对不起。”

唬得那男孩当场愣住,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回家之后,我当然大大赞美他的勇气。虽然,我们经常教导孩子礼让、分享,但是,在尊重别人之余,我们也要尊重自己--包括不要让别人欺侮你。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次听到一个朋友被自家婆婆欺负的故事。那个婆婆不但百般介入媳妇的个人生活、工作,甚至掌控金钱、不让媳妇带孩子,搞得媳妇只会暗自饮泣,不夸张地说,真是生活在婆婆的“魔掌”之下。整个故事不可思议到极点!

当下,我会对孩子说,“这个社会上,人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个人有权利这样对待另一个人,我们也绝对不可以容许别人这样对待自己。因为,你容许别人不尊重你,就等于你自己看轻自己、作贱自己。”

教导孩子保护自己也是一样。这是很重要的家庭教育,应该及早开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每个家长都可以是很好的老师


今天,下午,在少年宫,碰到一个邻居,她谈起了自己对两个孩子的教育,提到只要孩子(小学)能保持优秀的成绩,就让小孩子尽情的玩耍。不需要让孩子都要考出满分的成绩。我们只是让孩子自己知道,只要自己把学习抓住了,那么自己就可以得到玩耍的时间,而在家长的眼里,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主要是让他们在小时候就养成一个好习惯,那样,即使到了初中,玩的时间少了,至少还可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回忆!听着她的教育子女的思想,我觉得很有道理。

这也许是当父母的工作都是8小时,都有周末

,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考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有着自己的一套正确的教育方法。而她介绍她的另一个邻居则是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休息日,结果孩子的教育基本处在顺其自然的成长过程中,结果小孩子在交际方面很出色,可是在学习上则比较散漫。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作为家长都可以成为好的老师,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有时是需要做出必要的阶段性牺牲的。空余时间多的父母往往在教育子女上有着详细、科学的方法;但休息时间少的父母同样要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少年不从来。如果在孩子年少的时候,忙于赚不完的钱,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可能就是一个终生的遗憾。生活中什么对孩子更重要?也许金钱可以给予孩子更多的外部包装,但很难保证金钱可以培养一颗睿智的头脑;生活中,有时衣食可能平淡些,但若能教育培养给孩子一颗睿智的头脑,那么我想这可以成为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财富。

生活在竞争的21世纪,我们做家长的都应该想办法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远见的家长,一个孩子成长中的好老师,一个可以给孩子带去睿智的好父母,一个值得孩子骄傲的好朋友!

爸爸妈妈,我喜欢你们这样「吵架」


天下没有无分歧的家庭,夫妻争吵对于孩子而言,更是一种真实而又强烈的体验。

「妈妈,我好害怕……」

昨天晚上,我和老公第N次当着3岁的女儿吵架。

我扯着嗓子,把枕头扔向老公,女儿刚好从房间出来,恰巧看到爸爸推了我一把,我被身后的玩具绊倒了,一下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人仰马翻,360度大回环。

女儿吓坏了,紧紧地扶着门,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惊恐地看着我们。

我迅速爬起来,顾不得没有发挥完的唇枪舌战,把女儿带回房间,离开第一现场。女儿突然大哭,「妈妈,我好害怕,你要是摔死了怎么办?」

我以为她会问爸爸妈妈为什么争吵,为什么乱扔东西,为什么打架,结果3岁的女儿问的是这句。

我的心理防线一下子被击破,鼻子酸了眼圈红了,心中的委屈、难过、对孩子的愧疚全部倾泻出来。

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从来不吵架」。生活习惯差异、思维方式、财务因素、隔代关系、育儿观念不一致、夫妻生活不和谐等等各种理由都会成为夫妻关系危机的导火索。

而育儿,就成了夫妻矛盾的主战场,很多中国妈妈最心寒的丧偶式的育儿,往往都是妈妈做多、管多、批评多;爸爸做少、陪少、成就少。

一言不合就容易引发全面战争,各自为阵,就像拔河,情绪的对峙很容易两败俱伤。

然而一边责备对方,一边用彼此的冲突来惩罚孩子,其实是对孩子更大的伤害。

父母吵架,为何受伤的总是孩子?

一对夫妻,从最初连体婴一般相爱,再到走向冲突的独立个体,最终成为彼此尊重和谐相处的夫妻,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每一步都伴随着彼此差异的磨合和冲突。

而生活中的一些沟通「陷阱」,特别容易导致激烈的争吵和对抗:

1.责备和问罪:(都是你的错)

2.谩骂:(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3.威胁:(你再这样就离婚)

4.命令:(你必须听我的)

5.说教:(我懂得比你多……)

6.警告:(我最后告诉你一次)

7.控诉:(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就......)

8.比较:(你看看别人家的老公)

9.讽刺挖苦:(就你这样的,还挑三拣四)

10.预言:(不听我的,你总有一天会后悔)

这些陷阱翻译过来就是:「我是对的」「我付出的更多」「我是为你好」,本质都是控制。

这些暴力语言不仅使得夫妻关系闹得更僵,到了孩子眼里,看到的双亲都是厮杀和博弈。

研究发现,父母激烈争吵容易让孩子产生消极的感受,对孩子影响深远:

1.父母吵架是因为我,引发错误归因;

2.最亲近的人激烈冲突,失去安全感和稳定感,不知所措;

3.情绪上的连锁反应,就像「踢猫效应」一般,负面情绪被持续传染、酝酿、升级,强烈的负面情绪又会引发应激反应,继而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

父母的暴力语言示范,会让孩子认为处理冲突和问题的方式就是谩骂、暴力沟通。

孩子成长的主要方式是模仿,「暴力沟通」特别容易被孩子习得,即便是无意识状态下孩子也会容易采取自己熟悉的方式来处理问题。

有时候创伤还会代际传递,孩子因为习惯了父母对争执的暴力沟通方式,日后容易在亲密关系和社交中变成施暴者或者受暴者。

当孩子长大后才发现,那些年父母吵过的架,都进入了自己的灵魂。

孩子怕的不是父母吵架,而是不会「好好吵架」

很多人会问,是不是父母一定不能当着孩子面吵架?当然不是。

父母不吵架分两种:

一种是所有情绪和感受得到了和充分表达和合理沟通,不需要吵架。

另一种是,避免沟通,为了不吵架而不吵架。

第一种是真和谐,第二种是假和谐。

真和谐的父母一定是很好的情商教练,假和谐的父母无法真实表达自己,为了孩子而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情绪不是流动的。

孩子只能看到彼此的妥协,而看不到冲突化解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缺乏真实的「冲突体验机会」。

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交中也不一定会很好地表达自己、应对冲突。

我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案例,父母近十余年不说话,分房分餐,连家里老人出殡这样的大事都是靠别人传话,相互之间不仅零吵架,更是零交流。

这样的假和谐之下,家里的孩子社交都比较封闭,亲密关系也很有问题。

当夫妻遇到问题,不可避免地和另一半爆发争吵时,如果可以「非暴力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想法,并且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反而是对孩子很好的情绪训练。

首先需要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夫妻吵架很容易越吵越凶,深呼吸,暂停几分钟都是让情绪降温很好的缓冲办法。

其次,对事不对人,善用「我式」沟通法,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抱怨。

再次,夫妻也需要亲子中的共情,换位思考,想想对方的需求和感受。冷静下来后,努力寻求解决办法。

「非暴力沟通」的底线是不对彼此进行谩骂、人生攻击,不恶语伤人。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太过激的言行,容易影响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评价。对于孩子而言,没有什么比「我的爸爸/妈妈是个混蛋、坏人」更具破坏性了。

每对夫妻沟通模式不同,有人习惯热吵,有人喜欢冷战,无论哪种方式都应该留一段时间让情绪平缓下来,然后再交流沟通彼此的想法、需求,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夫妻关系就像双人舞,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处理问题的独特模式,然而都离不开真实的表达和彼此的和解。

「灾」后重建,重点是要「和好」

父母吵架后,最重要的工作,是让孩子看到父母和好的过程,并且真诚地告诉孩子事情的前因后果。

首先,向孩子解释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有冲突的,父母只是在某些事件上有分歧。

其次,坦言这次争吵是父母的事,与你无关,并不是因你而起。

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永远爱你。

如果孩子在父母争执后已经有强烈的情绪问题,甚至异常行为,有攻击性,可以通过安全的攻击性游戏帮助孩子宣泄情绪,比如打枕头、打沙袋等高强度游戏。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重演现场,比如孩子当爸爸,玩具做妈妈,让孩子可以理解真实的冲突和情绪。

当然,通过讲绘本、玩画画、玩音乐、模拟角色演动画等表达方式也都可以帮助孩子梳理和宣泄自己的情绪感受。

其实,在一段「完美争吵」(冲突-和解-重建-修复)中,父母真实地呈现了自己在亲密关系、社会交往中的冲突与矛盾,孩子可以以第三者的角度看待父母是如何在冲突中走向合作的。

情绪的爆发、感受的表达、情绪的描述处理与控制、问题的沟通与解决.....可以说是最好的实战案例分析了。

尤其是父母通过对立走向和解的过程,让孩子也获得了这样的情绪经验。

在「完美争吵」或者「非暴力沟通」模式中的父母吵架,孩子会学习到情绪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好好说话,好好吵架,好好重建,在真实流动的情绪中,给孩子稳定和谐的成长环境。

智慧妈妈这样教孩子自律!


对于幼小的孩子,自制力一说在大部分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在这一点上,小编也不得不承认,确实很难。但是,从小培养孩子自制力的过程还是不可或缺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培养宝宝们的自制力呢?

1、制定家庭规则

孩子们需要根据规范来限制自己的行为。父母可以在家里设定清晰明确的家庭规则,然后遵守,如果规则被破坏,那就要去承担后果。这会教会孩子应该期望什么,促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每天制定相似的日程表。孩子们需要知道早晨的安排包括吃饭、梳洗、刷牙以及穿衣服的时间,放学以后的安排包括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家庭作业以及娱乐之间的时间。同时,睡眠的时间安排也是很重要的,以保证孩子们可以获得足量的休息。

2、适当教育

孩子们需要知道如何为自己做出健康正确的选择。与其只是简单的对孩子说“放学回家后立即做作业”不如告诉孩子这样做的原因,“回家以后首先做作业是很好的,然后就可以有自由的时间去支配,等你做完作业还会有奖励的哦!”。角色扮演同样是一种很有效的培养孩子自律的方法。假设一些孩子可能会遇到的特殊问题,然后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比如,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如果另外一个孩子拿了他的玩具,辱骂他或是推他,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而对大一点的孩子,可以模拟如何抵抗压力或是在危险境况下应该怎么办等等。

3、不要过于心急

自律是要花费很多年的时间去不断的提高的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规范孩子的行为。不要期望一个六岁的孩子可以在没有别人提醒的情况下自己起床、刷牙、梳头发以及穿衣服。父母可以尝试把孩子每天做的事情拍摄下来贴在墙上,这样孩子就可以根据自己以前的方式慢慢的学会一些简单的事情。

怎样教孩子学钢琴


1:要学习好乐理,因为在你乐理是学习音乐是基础.在学习的时候不要强迫,要培养他的兴趣,因为乐理是有点抽象的.

2: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弹钢琴的力度和姿势,(不知道你家的孩子今年多大了.)孩子小的时候骨骼还没有发育完全,这时候在学习的时候你应该注意孩子的坐姿和手的姿势.

3:在孩子弹的时候要注意他的感觉,就是对音乐是感觉.包括节奏和力度等等.

4:孩子在弹的时候要使他做到眼和手并用,就是所谓的"盲弹",这在开始的时候很难,但是你应该努力使他这样.养成这样的习惯.

还有就是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注意的问题了.

1:在你孩子不懂的时候要有耐心,假如你在孩子遇到困难时自己也表现出不耐烦的或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的话,孩子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的,但是你不应该表现出来.应该什么时候都是对孩子微笑.你要知道孩子的积极性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毁掉的.

2:每天要抽时间让孩子练习,不管时间长或是短.要做到持之以恒

3:要找个好的老师,在学习的时候不要随便换老师.

育儿心得:学教孩子


育儿心得:学教孩子

妈妈老师,很多人以为有教育孩子的天然优势,我也曾这样想。着眼从宏观到微观,论据有正面有反面,假以亲情包装,想成为孩子人生路上的指路人。书上说孩子发展要全面,可我关注最多的还是学习。嘴上说成绩不重要,真考砸了,只能说虚伪地压住气,不让喷发,说不定哪天就成导火索了。

两位不曾谋面的朋友,让我对教孩子有了新的认识。

一位是古古,认识他是在一个摄影群,平时除了欣赏大师们的佳作,很少聊天,偶然听说他有个清华大学的儿子,保研读博,厉害了得。遂虚心请教,古古说家长要做的就是搞好后勤,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学习的事少说,因为学校老师会说,说的比家长更好。如果忍不住要说,选用现实版的励志故事,让孩子知道,通过努力也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和生活。

一位是张潮歌,和张艺谋合拍《印象刘三姐》,电视里她和观众分享育儿心得。张导说,她只做旁观者,不参与女儿成长的流程。自己要做的是树立一个标杆,一个榜样,现身说法,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是怎样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并为之努力。

两位朋友的谈话,异曲同工,我明白自己犯了大忌,说教过多。自作聪明地想为儿子指点,以为可以不走或少走弯路,不曾,却成了指指点点。难怪儿子不满,好啦好啦,这些老师都说过了,到家里还要听一遍,耳朵都麻木了。幡然醒悟,从此闭嘴,耐心倾听。聊及某事,只陈述不评价。

学习后实践,儿子说,老妈,你是我们同学中极少能和儿子关系处理这么好的妈妈。

借小文感谢两位朋友,并与来空间的朋友分享。

你可以这样对孩子说NO


“厨具很危险,不能玩!”“阳台很高,绝对不能爬!”“看电视不能离电视机那么近,很伤眼睛!”……这些No对宝爸宝妈来说一定不陌生,你有没有想过你对孩子说了多少次No,你说的孩子都听明白了吗?

心慌说No,适得其反

商场里,妈妈看中了一双漂亮的童鞋,想着给小娜试试看。但是一转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样爬到了鞋架上,正兴奋地摇晃着双腿对着妈妈招手。妈妈大喊:“不许爬,快下来!”小娜吃了一惊,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来,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货员接住了小娜,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对着小娜的屁股就是两下,小娜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气愤地叫道:“不许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凶,周围渐渐有人围观,最后妈妈只好抱着小娜狼狈回家。

小娜妈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试着先去理解孩子的内在,我们所付出的爱就会变得粗暴,教育的结果也常常无效。小娜的“愉快体验”被打断,掉下来后的恐惧心情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安抚,甚至不能彻底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状态里的孩子,小小的脑袋瓜里会产生混乱:啊,这世界太危险啦,我这样是不行的,哭是不对的,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如果一直接收着父母传递出来的焦虑不安的信号,她可能会变得回避风险,害怕犯错,甚至隐瞒错误。

可以这样做,先保证孩子的安全,走过去抱住她,问问她爬上来是因为什么。如果孩子尚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猜测几种可能的答案,让孩子选择。当孩子意识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试着去影响她了,记得清晰你自己说No的初衷:“妈妈知道你喜欢爬上架子,很好玩,不过,你看这架子有点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时候,先问问妈妈好吗?”爬架子本身并没有对错,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如何和世界相处,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该说No时,温柔坚持

小宝很喜欢吃糖,每次都缠着爷爷说:“我要再吃颗糖!”爷爷总是说:“吃糖蛀牙很不好,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爷爷常耐不住小宝的撒娇和泪水,最后还是妥协了。爸爸妈妈总是说爷爷这样不好,但是平时都是爷爷在带小宝,爸妈也没有办法。

小宝吃糖的行为伤害到了牙齿,属于需要被干预的行为,全家要试着达成一致。这里对于爷爷不要责备,要理解老人对于孙子的喜爱,同时和爷爷一起寻找方法,做到在面对小宝的软磨硬泡时,可以温和坚持,爸妈平时也可通过故事等方式来影响小宝,重点在于建立良好地护齿习惯。

说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发现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他有点不高兴地抢了回来,还嘟囔着:“你怎么随便拿我的东西。”爸爸觉得明明太小气了,于是边责备他,边拿起另外一辆小汽车递给小表弟,明明爆发了:“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爸爸瞬间觉得脑袋变大了,怎么解释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没有获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会不喜欢这件事。如果明明没有因为表弟的到来失去对自己物品的掌控权,并且可以体会到小主人的乐趣的话,他会变得更容易合作。建议大人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进孩子们做一些共同参与的游戏,结束后可以再次强化孩子的美好体验。

说No要掌握正确方法

丽丽的玩具总是会出现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妈妈说了多次也没有用,只好在她睡着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来,妈妈自我安慰说:“至少丽丽现在吃饭的时候不乱丢骨头了,总要一步步来嘛。”

一步步来是对的,多个行为同时塑造往往会事倍功半。妈妈说了多次没有用,那么就要换种方法了,要正式面对孩子,而不是在厨房里喊着客厅里的孩子收拾东西。介绍一下“希望之手”沟通法,家长可以试试看:

大拇指“联系”:亲爱的,过来谈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东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这样在需要时你更容易找到你的东西,我也会更高兴。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为你已经做过好几回了。

小手指“协议”:我们该怎么约定?你要我在你忘记时候如何提醒你?

闺蜜小结

对孩子说No,是每个家长都要修炼的功课。说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无异于用爱谋杀一个生命的活力;说No,不含对世界和孩子的敌意,充满信赖地等待我们的小小蜗牛慢慢长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长大。

你可以这样面对孩子的成绩


我曾发现每到期中期末考试前学后一段时间内,街头巷尾议论的中心话题便是学生的考分,可见家长学生对考分的重视程度。孩子认为,分数决定自己的命运,决定家庭是否太平。家长认为,分数是孩子有没有出息的标志,在某种程度上,分数也是家长之间攀比炫耀的资本。考试分数到底说明什么呢?考试分数只能说明孩子在某一时期对某一学科或某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智力因素有120种,已经发现77种,而学校考试仅能考出几十种智力因素,有很多智力因素无法用考试测验出来。考试分数受很多因素的制约,比如基础、能力、环境因素、临场发挥等,都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考试分数有影响。另外,有的孩子善于考试,有的孩子不善于考试。再有,考题的难易程度、考试范围也很大程度决定着考试成绩。可能大家还记得1984年全国高考数学平均成绩仅有48.4分,我们能说1984年考上大学的学生成绩差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从重视考试考分,过分重视选读考试的结果,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虽然考上名牌大学,但毕业后一事无成。

现今家长对孩子的分数上存在两种误区:一是见孩子得高分就欢喜,进而对孩子过份地夸奖和物质上的刺激,希望孩子每次都考第一。这就在孩子的心灵里种下虚荣的种子,使他们觉得自己非常聪明,经不得一点挫折。二是不管孩子基础好坏,用功与否,得低分是什么原因,见了低分就斥责、打骂,长此以往会造成孩子个性发展的缺陷。

问题例如:(1)撒谎,欺骗家长,涂改成绩,冒名签字;(2)怀疑父母的爱,甚至离家出走;(3)部分学生会患“考试综合症”,惟恐得不到高分,心情长期处于恐惧压抑状态,每逢考试便紧张心慌,恐怕失败,反而更加考不出实际水平。这样,终究会影响孩子的个性发展。

孩子得了低分自然不高兴,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使孩子确信父母是爱孩子的,然后可以通过轻松的谈话来了解孩子,鼓励孩子,我很欣赏我的一位同行的作法。

有一次孩子只考了48分,他让孩子把卷子拿回家与孩子共同研究48分。首先,给以肯定,考得不错,相信你下次再努力,学会一个填空不就50分了吗?下次再努力,再做对一个计算题,不就60分及格了吗?说起来,大家似乎觉得要求是不是太低了,但这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帮助。

其次,家长要冷静思索与研究孩子学习差的原因是什么。

一般来看,其原因可以从五个方面分析:第一非智力因素,多数学生成绩不佳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如兴趣、性格、意志、动机等方面存在问题,对学习没兴趣,缺乏动机,都有会造成学习成绩差;

第二,学习环境差,如有的家庭每天晚上不是看电视就是打麻将,甚至喝洒、打架,从不过问孩子学习;

第三,有特殊偏爱,有的喜欢体育,或音乐,或美术,造成个别学生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的孩子属于晚熟,在低年级学习成绩差,一到高年级学习成绩明显上升;

第四基础差,有些学生以前基础不好,新旧知识有一定相关性,因而上课听不懂;

第五,有些学生学习不用心,注意力不集中在学习上,或学习方法不对头,时间花费不少,不见成效。对此父母应针对自己孩子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

为了使孩子在精神和身体上充分松驰后,以积极的心情进入学习,请孩子做如下练习:

回忆过去学习过程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时,达到目标时的经验感受,把那时的喜悦心情再回味一遍。

回忆成功或胜利的感觉,无论是过去的,还是最近的都可以。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然发现一个真理时,那种兴奋会使心情非常激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正确见解,取得优异成绩时,心里格外喜悦。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当解开难度较大的字谜时的得意心情,或当从电影、电视中学到新知识的心情等亦然如此。乃至孩提时代,刚学会骑自行车,学会游泳时的那种心情也同样值得回忆。

我们利用音乐进行学习。进入自然的放松,有意识地试着投入你所有的感官,这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音乐的妙用就是表现在它成为灵感的源泉,听音乐不仅能增加乐趣,更能激发学习的灵感。因为这是一个如何将心灵中潜在的特点浮现成为自己的特质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超越原始思维的阻碍,成为一个最具有创意能力的人的问题。

我要达到目的

学习是快乐的

我的记忆很好

我的精力充沛

我的心情特别平静

以上这些也可以做为肯定性的暗示警句。当然根据你的爱好和情况也可以选用其它的话做为暗示性的警句。如果在这种心态下,把它在心中反复念诵,就能够使愿望变成现实。比如考试前,念诵这样的话肯定会提高考试效果:

我能够找到最合适的答案

主要内容我全部记得

我的信心十足

我的记忆力特别强

尽是我擅长的试题

最重要的是尽可能把当时自己以及自己周围的情景直至细枝末节都明晰地回想起来,让那时的心情忠实地再现在眼前。这样,那种愉快的心情就会出现,心理也就会完全沉浸在当时的气氛中了。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这样做


谁都知道“心灵手巧”,现在的家长也都知道动手能力和聪明程度的关系。但是,对于现代的中国家庭,真正让孩子动手的机会并不太多。

孩子小的时候,总觉得孩子小,不舍得让孩子做什么;孩子大了,又觉得孩子功课任务重,压力大,没时间培养孩子跟学习无关的动手能力。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就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做,就是要动手去体验,体验生活,体验知识,体验社会。并不是心灵手才巧,而是手巧才能更聪明。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应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先从生活中的小事儿做起,教会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例如做家务,做手工等。

首先,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做法动手能力并不是我能做,而是我要做,这是一种内驱力。

饿了看到可吃的东西就会拿来吃下,这是最底层的内驱力。明知困难,还能本着挑战的心态去尝试,这是高层的内驱力。父母适当地放手,激励孩子去尝试的同时让他看到成功的希望,这是培养动手能力的有效做法。

接着,每天都让孩子帮你做几件事每天都让孩子帮你做几件事。

此举不只是培养孩子动手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借做事的过程帮助孩子认识自己,也促进孩子认同家庭、加强亲子关系,更要注意这类互动中的礼貌语言:“请帮妈妈拿……”、“谢谢”。讲礼貌的习惯应该成为家庭文化、从自己做起、成为家庭生活中的常态。

再者,让孩子参与家务很有必要。

千万别嫌弃孩子越帮越忙,让孩子帮着一同做家务很有必要。例如洗衣,先谈谈用洗衣机的工作程序,这是工作计划的学习;认识怎么操作洗衣机及用哪些洗衣液;检查每件衣服再放进洗衣机去……,这个流程就是不教而教的实施,孩子学会认真工作,谨慎使用工具也是安全教育。

最后,鼓励以及陪伴孩子做手工。

做手工是提高孩子动手能力的有效办法。做手工是很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必须和游戏结合,孩子才会全情投入。例如折纸,可以发展孩子的推理、逻辑的组织能力,也是手眼协调训练,家长可示范折纸飞机、纸球、纸船等等玩具,孩子玩得兴奋,就会主动学习,不只是促进了亲子关系,也提高了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这样做可以轻松改掉孩子的缺点


家长们必须明白,你的眼睛如果盯在孩子的缺点上,你下个世纪也无法改变他。我们必须让孩子自己找到自我价值。孩子对外界毫无兴趣的原因——自我价值极低。自我价值能让孩子感觉“我很好,我是有价值的……”这种感觉才让他腰板挺直了。之后,他生出一种自我完善的需要,这时候,你教他方法,他才有改变的能力。

父母都知道孩子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你把孩子的优点像根嫩芽,逐渐放大,时间一长把优点固着下来,最后,在他的心理系统产生自我价值升高的现象,一个人感觉自我价值升高,之后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把眼睛盯在孩子的暗点上,不断地确认,不断地产生一种叫自卑感的东西,这种劣等感,让孩子产生巨大的痛苦,为了活下来,他会拼命地阻抗别人,为自己辩护,找别人的缺点,以获得心理平衡,怕受伤害。在他的精神境界里,根本看不到自己的缺点,他因为在防护,而这时你和他说什么,越这样说他的自我价值越低。自我完善的欲望,没有这欲望就没有动力,好像没有燃油的汽车,根本无法开动。

我们要真的想让孩子改变缺点,就是先强化优点,强化到他自己也认为他有这些个优点,然后,他自我完善的欲望开始产生,自我价值开始升高,这个孩子才产生我想要改变缺点的欲望。这个时候才可以改变。

我在做咨询时,我所做的第一个是转变他的观念,问他“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自己说完以后,我来一条条破除旧的不正确观念。记忆力不好,不正确;没有理科天赋,不正确;没有文科天赋,不正确……把他错误的自我观念破除。第二个,表达我的欣赏,让他确立自我价值,逐渐使这些孩子感觉:“我真的挺好的!”

让孩子逐渐找到他的自我价值,你才可以指出他的缺点,告诉他:“你必须改变缺点,否则你实现不了你的目标!”他开始想:“好,我要改!”这才可能真的去改变缺点。所以要想让孩子改变的话,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可以。我用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把一棵树移到本地来,这棵树有很多的树杈,都是不需要的。可是移来以后,我们正常的的方法,先把根埋进地里,浇上水,活了之后,枝叶长出来了,这时你才能把杈削掉,加上漆,如果树根还没有长住,就“卡嚓”一下剪掉枝叶,你没有错,树杈是不需要的!可是把枝杈去掉,引起水分流失,树也死掉了!这就是我们很多家长不断地批评、苛责、埋怨孩子的结果!你说的都对,可是把孩子打击过火了!最后,孩子缺点真的没有了,什么也不想做,不想学习,不想做事……

有很多家长对我说:“我那个孩子,人格绝对没问题,但是他天天也不愿和别人接触,也不想学习,这咋办呢?”

你现在能知道这里面的深层原因了吧,如果一个孩子想要跟你冲撞,想跟你逆反心理,不听话,不断地犯错误……,另一个孩子啥也不想做了。我问一问各位“教练”,你认为哪个孩子是可以塑造的?

我对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基本上感到无能为力!现实生活中不能离开他的环境,如果他能跟我生活在一起,我可以用一个月,把他重新激励起来,重新燃起生命的热望,否则,一次谈话是不管用的。一个孩子不断地犯错误,不断地冲突,他的内心有把火,那是自我价值在燃烧着。还可以做,只不过方向不对,需要调整,校正过来就可以了;啥也不想做的孩子,就像炉子里的火,已经灭了!你需要重新燃起他的自我价值,他现在的状态是长时间输入的错误信息的结果,现在只有家长用更长一点的时间输入正确信息,无条件爱孩子承认他的价值,才可以传达进去。

家园共育《我这样教孩子学“吵架”,所有母亲都可以借鉴!》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上幼儿园学什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