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里,尤其是小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摔倒了,趴在地上哭,家长为了赶快哄好孩子,于是,一边抱着孩子一边用手打地,嘴里还安慰着说:“不哭不哭,看我替你打它!”好像在惩罚这个坏蛋,这时候孩子的注意力马上转到这上边,看到坏蛋得到惩罚,自己也获得了补偿,转眼破涕为笑,这个时候家长也松了一口气。可是这样做到底对不对?家长只顾讨孩子的欢心,却没有考虑过这件事情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后果可能是教会孩子学会自私,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只会替自己着想,遇到类似的事情只会找别人的不对,长此以往直接影响孩子心理以及性格的健康发展。家长或许想:孩子摔倒了,我不过是去打打地,又没有让孩子学打人呀。可是对孩子来说,人和事物是平等的,是相通的,就比如与小鸟聊天和与伙伴聊天相同,对扭扭车损坏的疼爱绝不亚于对朋友受伤的疼爱。同样,孩子之间发生抢夺玩具的时候,也不应该强制孩子交出玩具,就算给孩子讲应该互相谦让类似的大道理,可他们的理解能力有限,得到的结果只不过是让他们顺从所谓的道理,倒不如用别的玩具唤起他们的兴趣,及时调节情感转移,让他们懂得:抢夺玩具是毫无乐趣的,只要善于发现处处都有比伙伴手里更有趣的玩具,如果我们经常做这方面的引导,那么平时的常规教育就事半功倍,比你像驯兽师一样讲大道理要轻松得多,在孩子亲身体验理解道理的同时,更利于孩子自己去分析和学习。孩子在从小的教育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有可能被感染,影响他的一生,我们幼教工作就是对孩子教育的重中之重,孩子能否有好的性格、品格或许都要从我们做起。当然了,幼教不是我们单方面的事情,需要有涵养的家长的配合才可以,就像上面那个家长做的,或许有许多家长都会这么做,可是带来的后果却是恶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良好的性格可以伴随人一生。不要轻易对孩子说:我帮你惩罚它!遇到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孩子会长大,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学的是怎么去面对困难解决困难,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总在身边帮他,孩子需要自身的分析能力和挑战困难的勇气,所以,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遇到事情比他晚一点做出反应,给他锻炼的机会,你的帮忙不一定正确,相反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判断力,所以,请不要给孩子帮倒忙,让他在“失误”中成长吧!
与孩子解不开的缘分好像是命运的安排,在徘徊中我又一次回到了孩子身边,来到了我现在工作的地方。与他们在一起会感觉轻松,孩子的天真让我的心更靠近纯洁的天堂。来到分园已有近半年时间,从开始的简单的装饰,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孩子,到现在富有家的感觉的教室,熟悉的环境、每天带着笑容的孩子,一切都在与时间并齐。回想在开学之时的他们每天迈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起就嚎啕大哭,还不时的跟爸爸妈妈大打出手,当我接过他们时还不时的被他们“击中”,甚至都会受伤。而现在的他们已经自己开始走进幼儿园,很礼貌的主动跟老师打招呼问好,虽然只有这么一点的成就我们也会很高兴,因为我们的宝宝每天都在长大。现在我们的宝宝越来越多,虽然他们有时候很齐心的与你“对抗”,但更多时候他们变得那么的懂事。新宝宝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和小主人一样带着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吃饭,一起游戏,一起洗手,一起做他们熟悉的事情,新宝宝也会很快的融入到我们这个绿泡泡班级中。每个人都有他们的闪光点,他们很聪明也很单纯。在我与他们相处的这段时间中让我觉得给孩子的不该只是教育,应该多给他们点爱。一天的时间他们多半都和老师在一起,妈妈的爱或许已经不能再时时刻刻包围着他们了,但正是这样他们才慢慢的长大。幼儿园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我们则变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妈妈。或许一个亲吻的动作,一个眼神或者一个举动都会让孩子觉得你在爱他,闲暇时候轻声的问话也会让他们感觉很温暖、感觉到我们的关心。爱在我们的身边小事,更在我们的一举一动。让我们一起爱宝宝。
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有个别的父母,当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仍不管在什么场所都毫不顾及孩子的面子,或训斥,或打骂。搞得子女很下不来台。即便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作为父母也一定要留点面子,绝不能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训斥打骂。这是教子的大忌,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别人面前特别是不能在众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因此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你对于孩子应该采取这种宽大为怀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与你合作,才会有益于孩子产生自重、自爱、自尊和要求受人尊重的情感。
在家长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有个别的父母,当孩子都成家立业了,仍不管在什么场所都毫不顾及孩子的面子,或训斥,或打骂。搞得子女很下不来台。即便是尚未成年的孩子,作为父母也一定要留点面子,绝不能在众人面前对孩子训斥打骂。这是教子的大忌,绝不可掉以轻心。要做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在别人面前特别是不能在众人的面前揭孩子的“伤疤”。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过:“父母不宣扬子女的过错,则子女对自己的名誉就愈看重,他们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因而更会小心地去维持别人对自己的好评;若是你当众宣布他们的过失,使其无地自容,他们便会失望,而制裁他们的工具也就没有了,他们愈觉得自己的名誉已经受了打击,则他们设法维持别人的好评的心思也就愈加淡薄。”实际情况正如洛克所述,孩子如若被父母当众揭短,甚至被揭开心灵上的“伤疤”,那么孩子自尊、自爱的心理防线就会被击溃,甚至会产生以丑为美的变态心理。
尊重孩子,保护他的面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极为重要的。站在孩子的立场尊重孩子,会有益于孩子产生和形成一种自重、自爱、自尊,并要求受到别人尊重的情感。具有这种情感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能尊重自我又能尊重他人,因此也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在生活中就会自信心高,责任感强,有进取精神。
美国成人教育学家卡耐基说:“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宽容,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人的面子。”你对于孩子应该采取这种宽大为怀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以商量的口气与孩子对话,这样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地与你合作,才会有益于孩子产生自重、自爱、自尊和要求受人尊重的情感。
现在都是独身子女,一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家六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养尊处优已经习以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说不得,打不得。大人们对孩子是这样,反过来,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怎样了呢?我就深深感到了这个班级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我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小朋友,依赖性很强,早上找不到椅子要哭,不会画画要哭,牛奶不会插要哭……有什么事情都要让家长跟老师说,自己不肯跟老师说,平时我看着那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这就成了我们宠孩子的条件吗?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还是回到过去的穷苦生活好了,至少他们会懂得珍惜。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都千依百顺,与孩子所反馈给我们的却形成了反比,这真的应该引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了,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好的东西,但是不能把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传统美德给丢了。“宝宝啊,等会儿热了,叫老师帮你脱脱衣服啊!”“老师我的被子在哪里啊?”“老师我睡哪一头”一个中班的孩子能力再差,这些小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作为家长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到底做些什么呢,他们可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是在你们的怀抱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啊,该放手还是要放手,家长要知道: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1+1=2更重要;教会孩子学会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学会几个洋文更有意义。
有一次下午的户外活动,小朋友都在开心的玩着。可是,文涛自己在一旁坐着,于是我就走到他的身边和他说起话来了。一会儿,我总感到有人在旁边扯我,转头看,原来是孙陈俊。我问:“陈俊,你怎么老扯老师呀?”他说:“老师,我想和你说说话。”听了这句话,我震住了。记得园长告诉过我们:要给孩子理智的爱、全面的爱,做到每天都与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说说话、与每一个孩子有身体接触。我认为我一直很努力的做着,但还是出现了这种情况,心里挺不是滋味。陈俊的这句话不禁让我想到了他平时的一些状况:有时别的小朋友做错了事情老师说了这小朋友后,陈俊也总是重复刚才的错误。现在想来,并不是他不知道这是错误的,而是他想和老师说话。平时班里孩子多,有时总是对特别活泼和特别沉默的孩子的照顾比较多,因而对与孙陈俊这样处在“中间”的孩子的交流就少了许多。这件事情不禁让我思绪万千,也给我提了个醒:在以后的工作中不管多忙,每天也要与每一个孩子的交流,与每一个孩子拥抱。因为有时老师的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个爱抚的动作或一个拥抱,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比的温暖,甚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表率的作用
每当让幼儿搬着小椅子来老师身边时,幼儿们有的推着椅子,有的拖拉着椅子,有的把小椅子举过头顶,再重重地放到地上。这时地板的响声、孩子们的吵闹声此起彼伏,活动室里乱哄哄的。这种现象屡禁不止,今天又出现这一幕。我灵机一动,抱起一把小椅子,大声说:“小椅子,你受伤了吗、?他弄疼你了吗?”我又低声说;“小椅子,不要哭,我抱抱你,你就舒服了。”这时活动室里倒安静下来了,纷纷抱起小椅子轻轻的放下,我微笑着望着孩子们。
从这个事情中,我感受到了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幼儿的模仿性强,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言传身教,有时老师的大声吆喝,还不如亲自示范给力的多。
我们愿意自己玩
有一天,我想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尝试自由活动,便说:“今天请小朋友自由活动,不过活动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一是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猛跑猛停,防止摔伤。二是要在老师的周围活动,不跑到远处去,让老师看得见。三是有什么事情及时向老师汇报。“小朋友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一会儿工夫,孩子们便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藏猫猫,有的蹲在地上看蚂蚁,还有的在练功夫······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自由活动呢?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和能力,或高兴或伤心,他的一举一动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们可以毫无压力,无拘无束地调动各种感官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大纲”锻炼.;学习、探索、发现、交流、分享、表达、表现。这时的幼儿是最真实的,思维是最活跃的。
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时常看到教师因为怕出事故或其他种种原因而不敢放开幼儿自由活动,幼儿总是在老师的约束下进行集体活动。
通过这次自主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幼儿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吧!
小班的孩子天真活泼,思维具体性、形象性,我创设的小猪做饼的情景伴随着活动的进程感染着陆陆,同伴的话语也深深影响这她,太逗人了。他们天真有趣,基本上都把老师的话当为圣旨,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像欣欣在家就是这样的,她把话跟他爷爷挑明,“我只听老师的话,不听爷爷的话”。看看,老师影响多大,这也提醒着我们老师时时刻刻做好幼儿生活中、学习中的表率。
开心之余,我发现了新问题。每次盛饭,CC总会要求老师给他盛少一点,我一开始没在意,以为这孩子早饭吃的晚,所以吃不下很多。可是,我渐渐发现,不是我所想的这样。因为每次吃完饭,每一桌盘子里多出来的剩饭剩菜就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还会把自己的饭菜放到别人的盘子里。我意识到,孩子们都是冲着“第一名”去的。于是,我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饭菜全部吃完了,不能有剩菜剩饭,才允许离开座位。新要求提出后,孩子们果然不再急着拿“第一名”了,剩饭剩菜也少了。
其实我不希望孩子那么看重“第一名”,每次排队,我都会告诉孩子,排哪里都一样,只要站的神气,就是好孩子,排第一个不一定站的神气,只要你站的神气,就是第一名。我不要孩子们抢“第一名”,我只想孩子们能认真做事情。我更不想孩子从小就有太强烈的“第一名”的意识,我只想培养孩子认真做事的习惯。不想,却又引出了“第一名”的问题。
cc虽然非常调皮,但是却非常要强,以至于非争到“第一名”。这也让我意识到,不要过多给孩子加强“第一名”意识。后来,我告诉孩子们,只要你认真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你就是第一名,每个小朋友都是第一名!认真做事情的孩子就是第一名!
教育笔记《老师要给孩子做出表率》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因被批评扔凳子砸老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