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乐——《纲要》引领 精彩再现

01-23

不容置疑的是当我们作为一名合格教师时,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方式,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那么,有哪些值得参考的教育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雪中乐——《纲要》引领 精彩再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昨天,大雪整整下了一个晚上,今天早上一看,哇!到处是银色的世界,好漂亮呀!由于雪太厚,路上的行人不是很多,大多步行。今天到园的幼儿也不是很多,大约二十来个,来的幼儿不怕冷,都兴奋的站在走廊上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楼下已有老师开始扫雪,楼上的阳台也要开始扫了,我提议我们先别扫,等幼儿玩后再扫。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因此,我们有义务让幼儿亲自接触非常感兴趣的雪,引发幼儿对雪的探究欲望。这时有老师说,孩子把鞋和裤子弄湿,怎么向家长交代。于是我们想办法,想到给每个孩子脚上套一个塑料袋,系在膝盖下面,这样就不容易弄湿鞋和裤子了,这种想法立即得到一位家长的大力支持,马上为我们找来很多塑料袋。

于是,我们三位老师为每个幼儿套上系牢,幼儿显得非常兴奋和激动,就这样我带着孩子们上了阳台,我先让孩子看雪,然后摸雪,最后踩雪,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叽叽喳喳地说雪,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最后抛出问题:雪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即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幼儿积极发言,共同探讨雪和人类的关系。结合《纲要》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时不知哪个幼儿拿了一把雪玩起了打雪仗,于是我们不再探讨有关雪的知识,而是和小朋友很有兴趣的玩起打雪仗的游戏,

《纲要》中指出“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当孩子们看到楼下堆的雪人和蛋糕时,孩子们也很想堆个大雪人。于是我和孩子们探讨,先堆什么,后堆什么,怎样堆可以快一些,如果想堆的更漂亮一些,头发、眼睛、鼻子、嘴巴以及帽子、胳膊可以用什么东西代替,孩子们讨论的热火朝天,经过孩子们地商讨,我们又进行了分工,然后又系上塑料袋高高兴兴上了阳台,孩子们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不大一会儿,雪人堆好了。我们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了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孩子们围着雪人唱啊跳啊,虽然个个满头大汗,但是都不觉得累,因为我们很快乐。这时的教师完全是长不大的孩子,仿佛回到自己美丽的童年。

当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阳台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查一查为什么会下雪?雪是怎样形成的?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一步探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儿园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于1999年10月完成

第一部分总则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幼儿园教育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依据制定。

二、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幼儿园应为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四、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六、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

第二部分教育目标与内容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应当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二、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是广泛的、启蒙性的,可按照幼儿学习活动的范畴相对划分为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等五个方面,还可按其它方式作不同的划分。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等

三、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

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

(一)目标

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二)教育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体验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

3.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4.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5.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和活动进行安全、保健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

(三)指导要点

1.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2.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关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3.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

4.体育活动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不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体育活动项目训练。

二、科学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认识能力

(一)目标

1.有好奇心,能发现周围环境中有趣的事情;

2.喜欢观察,乐于动手动脑、发现和解决问题;

3.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4.愿意与同伴共同探究,能用适应的方式表达各自的发现,并相互交流;

5.喜爱动植物,亲近大自然,关心周围的生活环境。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使之感受自然界的美与奥妙,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认识兴趣;

2.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帮助幼儿认识自然环境,初步了解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关系;

3.引导幼儿注意身边常见的科学现象,感受科学技术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4.引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材料开展活动,发现物品和材料的多种特性和功能;

5.为幼儿提供观察、操作、试验的机会,支持、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大胆探索;

6.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关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发展思维能力;

8.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发现的愉快并与他人交流、分享。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

2.学习科学的过程应该是幼儿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三、社会

——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一)目标

1.喜欢参加游戏和各种有益的活动,活动中快乐,自信;

2.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

3.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

4.乐于接受任务,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5.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计划活动,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它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三)指导要点

1.《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3.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

4.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

四、语言

——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

(一)目标

1.喜欢与人谈话、交流;

2.注意倾听并能理解对方的话;

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二)教育要求

1.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2.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展语言理解能力;

3.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4.教育幼儿使用礼貌语言与人交往,养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5.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6.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

7.利用图书和绘画,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8.提供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学说普通话。少数民族地区还应帮助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

(三)指导要点

1.幼儿的语言是通过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而发展起来的,单靠教师直接的“教”是难以掌握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2.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应重视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和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

3.语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

五、艺术

——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一)目标

1.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

(二)教育要求

1.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和感人事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3.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4.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

5.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和相互欣赏。

(三)指导要点

1.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与现象,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

2.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第三部分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二、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三、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要以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原有经验的了解为基础,逐步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保育教育目标。

四、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的原则:

(一)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

(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

(三)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妥当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五、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以便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条件,提高教育效益:

(一)因时、因地、因内容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灵活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等活动形式;

(二)注意保持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非直接指导的活动的适当比例,保证幼儿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自主地进行活动。

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

(二)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三)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发展社会性。

八、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

(一)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感,又能满足活动的需要;

(二)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等浪费时间的现象,提高活动效率;

(三)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满足绝大多数幼儿的需要;

(四)建立良好的常规,减少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培养幼儿的自律。

九、执行教育计划的过程是教师的再创造过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关注并敏感地察觉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当按计划进行的活动或提供的材料不能引起所期望的反应时,教师应主动反思,寻找原因,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或教育行为,使之适合于幼儿的学习;

(三)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用适当的方式给予帮助和指导,使每一个幼儿都能感受到安全、愉快和成功。

十、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一)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工作,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

(二)了解幼儿的特点和家庭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

(三)家园配合,使幼儿在园获得的学习经验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延续、巩固和发展;同时,使幼儿在家庭获得的经验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应用。

第四部分教育活动评价

一、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二、教育活动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幼儿发展知识、学前教育原理等专业知识于教育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教育活动评价应以教师自评为主,同时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合作精神,共同研究、共同提高。

四、教育活动评价应结合教师的实际工作,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

五、幼儿的行为反应和发展变化是对教育工作最客观、直率、真实的评价,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变化,把它看作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六、教育活动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二)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地发展;

(三)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四)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于扩展、整理和幼儿的经验。

七、评价教育活动时,凡涉及到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应该注意:

(一)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二)应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谈话、幼儿作品分析,以及与其他工作人员和家长的交流等方式了解幼儿的发展和需要;

(三)应承认和关注幼儿在经验、能力、兴趣、学习特点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

(四)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最近发展区。

《新纲要》学习心得


新学期开始,在刘老师的引导下,范老师组织我们全体老师进行了《新纲要》的学习,这次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以往我们比较注重知识点的测评,对幼儿的评价主要放在幼儿具体了解多少,掌握了多少,教学内容是具体的知识菜单,评价是看幼儿对菜单的掌握情况,而《新纲要》提出更多的是:强调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和体验,评价要在教学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新纲要》中教育内容更多地考虑到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别差异,使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获得成功感。《新纲要》特别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我们小班,可作为平时活动的目标。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如: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玩具玩好后,能自觉的收拾好,爱护图书的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礼貌行为习惯,举止行为习惯等。让孩子学会分享快乐。《新纲要》提出,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要让幼儿学会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的能力。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他们常常想到什么就干什么,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场所,孩子要适应这种新生活,就必须学会与同伴交往,为了更好地让孩子学会分享,在让幼儿分享班上玩具的同时,我们鼓励幼儿每周一可以带一个玩具入园,(周五带回家),引导幼儿去交换,或轮流玩,并提醒幼儿要爱护别人的玩具,通过与同伴的协商交换,合作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与提高,在活动中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我也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学会观察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做到纲要所要求的: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自信和成功,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能获得最充分有效的发展。

自信,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自信是孩子成长进步的重要因素,保护自信,培养自信是幼儿教师不容忽视的职责。

记得那次,我组织全班幼儿进行“跳绳比赛”,有的幼儿一次能跳10个,有的幼儿一次能跳50多个。

轮到欣欣小朋友跳绳时,她头一低也不吭声也不动。

我对她说:“欣欣,该你跳绳了。

”她连头也不抬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跳。

”我又问他:“你为什么不想跳?能小声告诉我吗?我不会告诉别人的。

”她犹豫了半天才趴在我耳边小声说:“我不敢跳,现在我还不会跳。

”噢,我一下子明白了。

孩子虽小,但她的自尊心非常强,却很缺乏自信心。

于是我用征求的口吻对全班幼儿说:“你们很勇敢,跳得也很好,我非常喜欢你们。

但是咱班的欣欣小朋友今天不想跳,你们能原谅她让她明天再跳吗?欣欣、,行吗?”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为了帮她建立自信心,不伤害她的自尊心,晚上她姥姥接她时,我把事情的经过和她姥姥说了,并希望她姥姥不要批评他,要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帮她练习跳绳,使她建立自信心。

她姥姥很同意我的做法,直向我道谢。

第二天户外活动时,欣欣拿着跳绳向我走过来,高兴地对我说:“张老师,我会跳绳了!”果真,她一下跳了5个。

我立即表扬了她。

看着她那甜甜的笑容,使我感到童心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是令人寻味和咀嚼的。

同时也为自己的教育方法得当而暗暗高兴。

益智区游戏随笔:支持、引领


这次益智区游戏结合了主题“好朋友”,我准备了一些图片:桌子、椅子、茶杯、茶壶、雨衣、雨伞……让孩子们把一对好朋友放在同一个小盘子里。今天佳怡和雨辰在玩这个游戏,佳怡拿了一些图片一个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羽毛球拍的好朋友是羽毛球,这个勺子的好朋友是什么呢?”她左看右看,说:“他的好朋友是杯子。”我看了看边上的盘子说:“为什么勺子的好朋友是杯子啊?”佳怡说:“我妈妈泡咖啡要用勺子的啊!”我又说:“那这个盘子的好朋友是谁呀?”佳怡找了找说:“是桌子啊,盘子要放在桌子上的。”

本来我预设这个游戏的时候:花的好朋友是花瓶,水壶的好朋友是茶杯。但是在活动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游戏结果。所以作为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为某一种东西找出更多合适的好朋友并说说理由,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准备更多的小图片,让孩子们从图片中寻找灵感,从而发现物品之间的好朋友关系,帮助孩子拓展经验,丰富知识。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


-->

[摘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同时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另外,对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纲要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和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做法不免失之偏颇,或背道而驰,却美其名曰“《纲要》精神”,令人担忧。在此,笔者根据学习《纲要》的体会,发表一些拙见,供大家讨论。

一、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动类型。《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所选择的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是符合现代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特点的,是儿童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师要进行筛选,并充分提供让儿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前过于看重文学作品对儿童社会性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而《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正式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还要有非正式和随机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教师在“茶余饭后”时间随口的吟诵和讲述,幼儿的睡前倾听,自由活动时间给幼儿播放文学作品录音、录像,上网观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教育形式。

再次,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启蒙性等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赏、理解、想象和体验等活动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和创造。因此,正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式,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技术,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儿童的直接经验较为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直观手段来帮助儿童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画面和意境,从而充分理解。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包括对文学语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脉络以及文学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的理解。至于“体验”的含义,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和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多数是形式主义的“体验”,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面已非常鲜见了。语言教育活动不是重在“表达”,而是变成了重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退化和悲哀。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下面分别就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及其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讨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前阅读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图书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般生活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图书阅读能够带领他们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苏日比(1985)研究幼儿萌发的图书阅读行为发现,两三岁幼儿的口语阅读图书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幼儿指着图画,述说所画的物品名称,将每一页当做是独立的,常跳着翻页,不能按顺序翻书,因而不能联结成一个故事。2.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幼儿边翻书边看图画,跟随画面内容,用讲述故事的语音语调说话,串连起一个完整的故事。3.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幼儿看着图画念读,有时以讲述的语音语调念读,有时以朗诵的语音语调念读。4.注意图画,并开始形成书面的故事内容。幼儿看着图画念读,念读的字句和语调好像是在读书。5.注意文字。这个阶段会依次出现四种情况:先是只关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接着是部分阅读,重点关注自己认识的字;继而以不平衡的策略读书,在读书时过度省略不认识的字,或者凭猜测取代某个不认识的字;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书。在苏日比的研究基础上,台湾学者杨怡婷(1995)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进行了同种研究,她将汉语儿童图书阅读行为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看图画,未形成故事。幼儿从跳动翻页、说出物品名称,到手指图画、述说画面中人物行动,逐步发展到用口语说图画内容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2.看图画,形成故事。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从图画中看出故事的连贯性,开始用口语说出与书中部分情节内容相似的故事。3.试着看文字。幼儿这时开始注意到书上的文字,他们从部分地读,到以不平衡策略地读,再进一步到独立地读,最后学习独立而且完全阅读。

(二)幼儿前识字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识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特点有密切联系。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即他们能够通过反复观察,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以后再遇见同样的印象,就能够认识。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幼儿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他们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幼儿在识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作为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前识字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萌发、初期、流畅三个阶段:1.幼儿能够有兴趣地捧着书看,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文字,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能改编书中熟悉的故事内容,能辨认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喜欢重复儿歌和童谣。2.幼儿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改编故事时注意原作品的文字,愿意念书给别人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辨认熟悉的文字。3.幼儿能够自动处理文字的细节,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的形式(如诗歌、散文或菜单等),会以适合文字形式风格的语速和语音语调阅读。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行为发展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文字,逐步扩展他们处理多种文字材料的能力。

(三)幼儿前书写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学习书写的方式与学习阅读和识字的方式相似,都要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先觉得好玩而在纸上涂涂画画,慢慢地了解写字的各种形式,进而开始试着写出了类似“字”的东西。只有知道了写字的用途之后,幼儿才能够真正学习并逐步写出一些文字。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时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有许多变化的形式;经过探索,幼儿再进一步认识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次序和方位的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对早期阅读内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看书、早期识字、早期写字或早期诵读等。我们知道,教育绝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但目前却有人打着《纲要》的旗号,对早期识字、早期诵读等曲解盲从,令人担忧。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三、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理解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纲要》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这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个可喜的进步。

一般来说,幼儿的听音和辨音能力早于发音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现有的倾听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帮助幼儿建立三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的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与成人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会产生交际倾向,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集中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教师要了解并依据幼儿这种倾听的特点,在与幼儿交谈时,尽量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交流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

二是辨析性的倾听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出生以后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高嗓音跟幼儿说话,仿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听得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喊大叫。甚至在以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中,还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等字样的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周围环境中长期有“噪音”刺激,幼儿的听力才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一种“喉咙不响,儿童就不听”的假象。殊不知,幼儿的听力比成人更为敏锐,因为他们内耳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能接收到成人所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教师对幼儿讲话时应该是“低声调”,而不是“高八度”。国外的一些幼儿园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低声调”教学,当然也更强调教师与幼儿的“面对面对话”。这既是幼儿辨析性倾听技能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是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到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幼儿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等的敏感性。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因为幼儿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游戏、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语用和幼儿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幼儿希望并尝试直接与成人对话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迎接语料倾听的挑战。幼儿的听力是有差异性的,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

语言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

整理了关于幼儿社会培养论文论文《语言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胖嫂》是一个民间故事,其语言幽默风趣,情节跌宕起伏,又不乏教育意义,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语言活动材料。我尝试以该故事为原型,将故事内容进行拓展、整合,创设了比原来的语言材料更为广阔、更富内涵、更有情趣的生活化“语言情境”,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用恰当的语言再现生活。这样的语言活动,既保持了文学作品原有的魅力,又克服了单一的就教材层面学语言的弊端,让教材更具立体感,让孩子的学习活动更丰富,收获更丰满。在活动中,我是艺术的引领者,孩子和我在亲切自然的语言情景中,快乐地玩着“抛接球”游戏。

1、营造宽松的“抛球”环境。

活动中,我努力营造一种生活化的语言情境,假想了一个我的好朋友——王阿姨,选取了王阿姨买菜忘记带钱、推错自行车、钥匙挂在门上、烧菜时错把盐当成了糖、丢失孩子等生活细节,这样的细节对于孩子来说并不陌生。活动中,师幼之间的谈话方式,也采用了一种很随意的闲聊、平等对话的方式,孩子有一种与身边人说身边事的亲切感。这样的语言情境孩子感到很熟悉、很放松,容易激发他们与人、事、物主动交往的愿望,在不经意间接下老师有意识抛向他们的球,为幼儿用连贯语言清楚地表达生活中熟悉的事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科学地为孩子“选球”。

在语言材料及活动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思维点,就是我们所说的可以抛给孩子的球有很多。究竟选择怎样的球,这很重要。有的思维点很浅显,没有必要去问大班的孩子;有的思维点跟目标关系不大,没有必要作太多的展开和扩散;有的思维点尽管隐藏得很深,却很重要。在活动中,我仔细地审视每一个思维点,选择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问题,选择与教育目标相关度大的问题,向幼儿提出,认真地、科学地为孩子选球。比如: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这一环节中,为了实现活动中提出的“关心他人”的情感目标,我在引导幼儿根据线索帮助王阿姨找孩子的同时,不时地请孩子们想一想王阿姨当时的心情,设想一下王阿姨在一次次失望之后可能说的话、做的动作、出现的表情,模仿王阿姨“东找找、西找找”着急的样子。孩子们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表现中,逐步体验到王阿姨丢失孩子后着急无助的心情,逐步建立起关心别人的情感。

3、艺术地给孩子“抛球”。

同样的一个问题,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不同的语气、语调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活动中,我根据孩子的特点,努力用孩子的口吻抛出我为他们选择的五个球。“想认识王阿姨吗?我全知道,来问我吧!”“王阿姨有一个坏习惯,就藏在这部小电影里,看谁能发现。”“王阿姨的孩子不见了,怎么办呢?”“谁来做一回嘉宾,也到电视里讲一讲发生在你心故事?”“你能做细心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吗?请参加细心家庭大奖赛。”我巧妙地给孩子抛球,孩子不仅有能力接球,而且接得很快乐,师幼之间真正地互动起来。

4、让孩子跳起来“接球”。

我一直在想,在我们第二次把球回抛给孩子的时候,能否悄悄地抛高一些,让孩子跳起来接球呢?在本次活动中,我有意识地作了些尝试:在肯定孩子原创语言的基础上,让孩子原创的语言变得规范优美。首先我努力地去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语气,力求让动作表情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注意语言要求的渗透。如:第一个教学环节,让孩子们通过主动询问了解王阿姨。孩子们七嘴八舌,积极性很高。这时,我对孩子提出要求:如何礼貌地向人询问。在第二个环节,当孩子们说出王阿姨“粗心”的坏习惯时,我悄悄地把“丢三落四”“马虎”等词语给了孩子。在帮助王阿姨寻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又给孩子们提出了表情、动作、语言三者结合的表达要求。最后一个环节,我问孩子“你们是粗心的爸爸妈妈,还是——”,让孩子知道粗心和细心是一对反义词。如果我们有心这样去做,我们的孩子不仅爱说,而且会说得越来越有质量。

精彩课间


课间,我正准备去操场,突然听到有人喊我,转身一看是浩浩。看着他激动又高兴的样子,我好奇地问:“什么事让你这么高兴啊?”“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小蜗牛!”他边说边拉着我过去。

好多人围在那儿呢。月月见我来了,连忙推开其他小朋友说:“让一下,让一下,胡老师来了!

我低头一瞧,哇!这只蜗牛还真大,难怪小朋友这么兴奋。

“老师,你看多可爱的蜗牛啊!”

“胡老师,这只蜗牛是我发现的。”伟伟自豪地说。

“我也看到了。…‘我看到的。”孩子们唧唧喳喳说着。最后,大家决定把小蜗牛带到教室里去饲养。于是,我找来了玻璃瓶,把小蜗牛放了进去。

正准备盖上盖子,浩浩一见,马上说:“胡老师,别盖盖子,蜗牛会闷死的。”

“那蜗牛就会爬走了。”伟伟看着他,眼睛一瞥。

“对呀!那怎么办?”我“趁热打铁”地追问起来。

孩子们便讨论开来,有的说用纸盖住,有的说用有洞的盖子盖。伟伟听了,连忙摇手:“我觉得还是用塑料纸好,在上面再戳几个洞就行了。”

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最后大家一致认同了伟伟的主意。

孩子看着玻璃瓶里的大蜗牛,有的说:“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有的说:“蜗牛喜欢吃菜叶子,明天我就带点过来。”―到雨天,蜗牛还多呢!”浩浩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说。“对呀!对呀!一只蜗牛太孤单了,我要给它找个伙伴。”娇娇说完,拉着一帮好朋友就出去找了。

看到孩子们对蜗牛如此感兴趣,我灵机一动,很快生成了“可爱的蜗牛”、“到处旅行的蜗牛”等系列活动,孩子们主动探索,乐此不疲。

这次“蜗牛”事件留给我很多思索:一只蜗牛,引发了孩子们许多疑问和讨论,而这正是他们求得知识的原初动力。这种动力让我深深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教育契机。如何引导孩子发现并抓住这些契机,就需要我们时时做个有心人,乐意深入孩子们的生活,注意倾听他们的谈话,及时地发现,恰当地启发和引导,让孩子对生活永远充满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放手,精彩在等候


今天上午听了一节美术课《好看的小手》。

可以看出该老师是精心准备了每一个环节。开场,导入?游戏穿插,要点讲解,到操作活动,整个课程流程是有条不紊。

在孩子们印小手印时,每个孩子都争先恐后的让老师涂颜料,印小手。而老师可能怕孩子把书弄脏,也可能怕小朋友自己印的不像,有时老师拿着孩子的手一个一个的印。虽然最终的小手印一个个颜色鲜亮而又整齐。但我总觉的孩子们就像小木偶,行动是受到限制的,思想更是受到禁锢的。

绘画应该是充满想象富有创造性的过程。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不可估量的,更是大人们无法比拟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不是该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做?他们自己印出的小手可能一个重叠另一个,也可能有的手指不清,有的手掌不显…….总之,在老师看来可能很脏,很乱。但在孩子们的心中就是一幅幅充满奇思妙想的童话世界。

放手吧,你放手还给孩子自由的创造空间,孩子就会给你许许多多的精彩。

喜欢《雪中乐——《纲要》引领 精彩再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精彩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